小学五年级科学半期试题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半期试题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半期试题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半期考试题

注: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满分100分,60分钟完卷)

一、填空(每空2分,共16分)

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

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3、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做()。

4、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总是从温度较()的一端向温度较()的一端传递。

二、判断(每空3分,共27分)(对的请划“√”,错的请划“×”)

1.()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2.()人能在“死海”的水面上漂浮,是因为这个人太轻了。

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

5.()不同的物体传导热量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6.()液体和气体都会热胀冷缩,但是固体不会热胀冷缩。

7.()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8.()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钢铁造的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是为了让车开起来更稳一些。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2分,共30分)

1、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A、颜色

B、体积

C、重量

2、下列物质中,()的热胀冷缩的本领最强。

A、空气

B、水

C、铜球

3、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

A、银和水银

B、铁和铝

C、锑和铋

4、夏季()的温度最高。

A、教室里

B、室外树荫下

C、阳光下

5、下列材料中,()最容易传热。

A、玻璃

B、铝合金

C、陶瓷

6、冬天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

A羽绒服能产生热量B羽绒服能保温C羽绒服能传递更多的热量7、铁路的铁轨与铁轨连接处都留有一个10mm左右的空隙,其目的是()。

A、为铁轨在夏天受热时有膨胀的余地

B、节省材料

C、没有什么用

8、在冬天里,下列杯子中,()保温效果最好。

A、金属钢杯

B、陶瓷杯

C、塑料杯

9、往下列大小、形状、厚薄相同的杯中倒入同样温度、同样多的热水,10分钟后凉的最快的是()杯。

A、塑料

B、铁

C、木头

10、夏天用棉被把棒冰盖起来,棒冰比暴露在阳光下()。

A、化得快

B、化得一样快

C、化得慢

11、热传导在传递热量过程中()。

A、必须通过与物体的直接接触

B、可以不与物体接触

C、与物体接触不接触都行

12. 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有关。

A、物体排开的水量

B、物体的重量C物体的颜色

13.轮船浮在水面上,轮船受到的浮力()重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14.在比较热传递快慢过程的实验中,火柴棍最先倒下是()

A铝条上的B铁条上的C铜条上的

15. 用同样多的橡皮泥做船,甲做的橡皮泥能承受22个垫圈,乙做的能多承受2个,排水量大小比较()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四、简答题(注:任选两题作答,共27分)

1、夏天,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

2、用大小、形状一样的陶瓷锅与铝锅烧水,哪一个锅里的水热得快?如果烧开的水留在锅里,那么哪一个锅里的水冷得快?为什么?

3、为什么水泥路面要做成一块一块的并且留有空隙?

答题卡: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半期考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总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2、3、、、

4、、、

二、判断题:(每空3分,共27分)(对的请划“√”,错的请划“×”)

1、2、3、4、5、

6、7、8、9、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

1、2、3、4、5、

6、7、8、9、10、

11、12、13、14、15、

四、简答题(注:任选两题作答,共27分)

1、答:

2、答:

3、答: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半期考试题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浮力

2、排开的水量

3、膨胀、收缩、热胀冷缩

4、热传导(或传导)、高、低

二、判断题:(每空3分,共27分)

1、√

2、×

3、√

4、×

5、√

6、×

7、×

8、×

9、×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

1、 B

2、A

3、 C

4、C

5、B

6、 B

7、A

8、B

9、B 10、C

11、A 12、A 13、C 14、A 15、A

四、简答题(注:任选两题作答,共27分)

1、答:因为车胎内部气体会热胀冷缩,气充的太足容易暴胎。

2、答:用大小、形状一样的陶瓷锅与铝锅烧水,铝锅里的水热得快。如果烧开的水留在锅里,铝锅里的水冷得快。因为铝比陶瓷更易传热。

3、答:是因为地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避免路面发生翘曲,适应一年四季的变化(或温度的变化)所以水泥路面要做成一块一块的并

且留有空隙。

五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科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一、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5分)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___________,蛋白相当于地球的___________,蛋黄相当于地球的___________。 2.棉花、木头、竹子、石头是非人工合成的___________材料。 3.水蒸气遇冷变成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4.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是___________座和___________座。 5.煤、___________、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能源矿产不可再生,不能过度开采。 6.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而且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___________的。 7.冬季上半夜,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___________座,从“猎人”腰部东南方向看去,全天最亮的恒星就是___________星。 8.水在自然界里有___________、水、___________三种不同的形态,水结冰、水蒸气变成水要___________热量。 二、判断题(正确的答案后面打“√”,错误的打“×”10分) 1.卵石的形成显示出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 2. 陶瓷是不易燃烧的材料,但容易导电。() 3.在高山上和海边烧水,水的沸点是一样的。() 4. 水的三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5.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变的。() 6. 化雪天比下雪天冷,原因是化雪需要吸收周围的热。() 7.瓦特制造了第一台性能优良的蒸汽机。() 8.一次性塑料制品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9.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10. 地震与火山对人们的生活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 三、选择(请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 1.( )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为原料,造出了可供书写的纸。 A. 蔡伦 B.毕昇 C.华佗 2.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成为星座。全天共分为()星座。 A.66 B.88 C.无数个 3. 用铁锤能把圆铁钉锤打成铁片,说明金属具有()的特点。 A.延展性 B.柔韧性 C.易传热 4.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 A.空气 B.棉线 C.纸杯 5..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四、实验探究(10分) 1.如图,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水, 会看到温度计的液柱会。 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湿衣服干的更快一些,可以将衣服展开是 利用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衣服晾在阳光下(或阴天用吹风机吹衣服) 是利用来加快液体蒸发;把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是利用 五、简答题(10分) 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请说出几种保护听力的方法。(至少3 种) 2. 雨是怎样形成的?

最新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B 】1-12 A .受表扬 B .好奇心 C .学本领 D .活动身体 2 . A . 一岁左右 B .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3 .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 A .阶段性特点 4. 一般来说, 合于 【 A .小班 5. 一般来说, 2-58 A .小班 6. 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时, .对儿童掌握的科学知识作量上的规定 .在目标中要求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有关的科学知识 .不要求儿童获取有关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 .不要求培养儿童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C 】1-12 B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D .三岁以后 ,说明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C 】1-15 B .整体性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年龄性特点 “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这一目标适 D 】2-58 B .小班和中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B .中班 C .大班 D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一目标适合 【C 】 .中班和大班 正确的做法是 【B 】2-35 C D 7.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看法,错误的是 A B C D 】3-84 .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教育的内容 B .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C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D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渗透认识社会的教育 9.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A .同伴交流 B .自然环境 【 C C .生活经验 10 .科学技术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A . 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 .制作不倒翁 C . 了解基因工程 D .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D 3-85 3-74 .教师强化 C 】4-114 】4-92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卷(五)实验专题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卷(五)实验专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常见实验 (共7题;共11分) 1. (1分)某科学探究小组为了探究物体的颜色与物体吸热能力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黑色、粉红、白色、黄色的纸各一张,折成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纸袋。 ②在纸袋中各插入一支温度,同时放置到阳光照射处的同一地点。 ③十分钟后读出每支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记录表内。 (1)实验小组认为影响物体吸热多少的因素是()。 A . 纸袋的形状与大小,阳光照射时间长短和光的强弱 B . 纸袋的形状与大小,阳光的强弱 C . 纸袋的颜色、形状和大小,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短和光的强弱 (2)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A . 纸袋的颜色 B . 纸袋的形状 C . 光照的时间 (3)假设“白色物体吸热的能力强”,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A . 十分钟后黑色纸袋中的温度最高

B . 十分钟后白色纸袋中的温度最高 C . 十分钟后黄色纸袋中的温度最高 (4)如果实验结果十分钟后黑色纸袋中的温度计温度最高,则实验的结论是()。 A . 黑色物体吸热能力最强 B . 白色物体吸热能力最强 C . 物体的吸热能力与颜色无关 2. (1分)如图,这是小林同学在《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中做的实验。请对照我们做过的实验,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在做这个实验前,小林同学应该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怎样处理? (2)小林同学测得的摩擦力是属于()摩擦力。 A . 滑动 B . 滚动 (3)小林同学在桌面上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球鞋时,发现测力计的读数不太稳定,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你认为()相当于是球鞋受到的摩擦力。 A . 球鞋运动起来前测得的力 B . 刚好使球鞋运动起来的力 C . 球鞋运动停止后测得的力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一、填空题(34分) 1、体温计是根据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40℃时水银体积___________35℃时水银体积___________。这种现象主要和水银内部的___________有关。 2、太阳的热是通过________方式传播到地面上的,烧开水是通过_______方式传播热量的。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会慢慢地发生变化。___________就是利用太阳下影子的这种变化而计时的。 4、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___________型水钟;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___________型水钟。 5、清水和盐水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___________。6、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造成了地球上___________现象。7、用手往下按一块在水中的泡沫,会感到手上有一种向上的力,这是泡沫在水中受到的___________的作用。 8、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它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___________个时区。 9、根据单摆的___________特点,人们制成了摆钟。 10、许多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有些物体比较特殊,例如___________℃以下的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二、判断题(24分) 1)热水袋水温60℃,人的手接触热水袋,热量从手上向热水袋传递,这样的热传递形式叫热传导。() (2)羽绒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衣多,所以冬天要穿羽绒衣。() (3)如果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的,那么它在食用油中一定是浮的。() (4)夏天自行车的轮胎的气不能打的太满,否则会因气体热胀而爆胎。()(5)地球的自转引起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6)提出“日心说”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 (7)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也是不一样的。()(8)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9)有一只摆钟,每天总是走快一点,应该往下调节摆锤下面的螺母。() (10)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6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浮。() (11)人们用铁做锅,而不用铜做锅,是因为铁的导热本领比铜强.() (12)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例如人可以大约呼吸60次左右,心跳20次左右。()三、选择题(24分) (1)一个茄子在水中是浮的,把它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后茄子在水中是() A 沉 B 浮 C无法判断 (2)相同体积的50℃水和10℃的水比较() A 冷水重 B热水重 C无法判断(3)往大小厚度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里倒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的最快() A 铁杯 B 塑料杯 C陶瓷杯 (4)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北京在东面,乌鲁木齐在西面,一天中先迎来日出是() A 乌鲁木齐 B北京 C无法判断 (5)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的水和最后10毫升的水比较() A 后10毫升滴的快 B前10毫升滴的快 C滴的速度一样 (6)()作为地球自传的有力证据,已被世界公认。 A 傅科摆 B极昼极夜现象 C四季更替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小学五年级科学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 1、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花钟”。 3、凸透镜能使光线,凹透镜能使光线。 4、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5、和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通过对比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数据可以发现,少年儿童一般每分钟呼吸次左右,心跳次左右。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孔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也颠倒。() 2、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3、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4、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5、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6、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三、选择。 1、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A、一年 B、一个月 C、一周 2、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 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3、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三棱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平面镜

4、把一根铅笔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 A、铅笔向上折 B、铅笔向下折 C、铅笔变细了 D、铅笔变长了 5、关于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越大像越清晰 B、和光的行进无关 C、它的像是景物的倒像 6、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节电池 B、一根导线 C、一个灯泡 四、连线。 把科学家的人名与他们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毕达哥拉斯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柏拉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亚里士多德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 托勒密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 阿尔哈曾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 五、问答题。 1、避免触电有哪些方法?(至少写出3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 2.系统性原则 3.科学小制作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6.科学 7.学前儿童教育活动 8.偶发性科学活动 9.观察法 10.科学教育 11.小实验 12.技术 13.行为核对 14.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 15.作品分析法 16.时代性要求 二、填空题

1.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 4.学前儿童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7.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物体进行测量。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逸夫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我会填。 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 力称为水的(浮力)。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 4、当一个物体静止漂浮在水面时,它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5、不同的物体产生的浮力也(不相同)。 6、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7、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浮)。 8、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 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9、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受到的重力方向(相反)。 10、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二、我能辩,对的打“√”,错的打“×”。 (√)1、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2、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 (√)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4、在死海里,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是因为死海很浅。(√)5、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是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6、轮船是钢铁制造的它在水中不会沉,所以钢铁在水中是浮的。(×)7、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8、相同体积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9、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1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相同重量的下列物体中只有一种在水面能够上浮,它最可能是(B)。 A、铁块 B、木块 C、橡皮 2、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B)。 A、加盐 B、加清水 C、加糖 3、下列物体最容易浮在水面上的是(B)。 A、铜块 B、塑料泡沫 C、硬币 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C、)有关。 A、物体的重量 B、物体的颜色 C、物体排开的水量 5、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 A )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6、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B)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小学五年级科学试题

小学五年级科学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40分) 1、()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花钟”。 3、凸透镜能使光线(),凹透镜能使光线()。 4、()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5、()和()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6、通过对比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数据可以发现,少年儿童一般每分钟呼吸()次左右,心跳( ) 次左右。 7、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还要利用( ),进行合理的思考。 8、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 )的废气。()是()和()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9、凸透镜能使光线(),凹透镜能是光线()。 10、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色的。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30分) 1、在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是它的两极。() 2、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 3、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然是绿色的。() 4、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5、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6、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7、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8、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9、科学家做出的解释就一定是事实,绝对正确。() 10、把人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里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三、选择。(16分) 1.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变化的规律是()。 ①短----长----短;②长-----短-----长;③短-----长-----消失 2.在人的呼吸器官中,交换氧气、二氧化碳的部位是()。 ①鼻腔;②咽喉;③气管;④支气管;⑤肺 3、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C.技术是对科学的总结 D.技术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2.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 )。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3.下列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 )。 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C.能尊重儿童 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儿童能说出“溶解”一词语,表明儿童已形成“溶解”概念 B.儿童不能说出“溶解”这一词语,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济水平上 C.儿童能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象,表明儿童已形成了初级科学概念 D.儿童会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明,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水平上 5.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 )。 A.哲学依据 B.心理依据 C.学科依据 D.社会依据

6.一般来说,“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B.中班 C.中班和大班 D.大班 7.下列不属于儿童科学教育结果的是( )。 A.儿童通过科学探索过程学到的知识 B.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C.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D.教师告诉儿童的科学概念 8.下列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中,不稳定的因素是( )。 A.认知能力 B.知识经验 C.个性 D.情绪 9.下列关于集体教案活动优越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集体活动的学习效率较高 B.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间接指导较多 C.集体活动有着集中学习的气氛和紧凑的时间安排 D.集体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的机会 10.下列关于“鸟”的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 )。 A.让儿童认识各种各样的鸟 B.向儿童讲解鸟类飞翔的原理 C.引导儿童了解鸟类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D.引导儿童了解不同鸟类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11.在下列天气现象中,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是( )。 A.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B.观察并记录不同种类的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期末试题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一.填空题: 1.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和适宜的温度。 2.池塘里鱼、水草、水、泥沙等生物和非生物之间,( ),( ),形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3.增加( )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 )。 5.奥运圣火火种就是用( )取得的。 6.在黑色纸、白色纸、黑色腊光纸、铝箔纸中,吸热本领最大的是( ),反射阳光本领最大的是( ) 。 7.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的地形是( )。我们家乡的地形主要是( )。8.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 ) 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内。9.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下挂的钩码越多,弹簧伸长的长度越( )。 10.汽车刹车时,轮胎与地面是属于( ) ;而圆珠笔写字时,笔与本子属于( ) 。(填滚动摩擦或滑动摩擦) 11.设计师在设计赛车时,轮胎很粗糙,可以( )。 二、选择题: 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盖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不科学的 B.是科学的 C.我不知道 2.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可以写出食物链:…………() A. 螳螂→蝉→黄雀 B. 蝉→螳螂→黄雀 C. 树→蝉→螳螂→黄雀 3.泡在水里的种子不易发芽是因为……………………………………………() A.缺少阳光 B.缺少空气 C.水温太低 4.放置的蜡烛、小球和光屏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会出现的是……………() A. 火焰的像 B.小球的影子 C.火焰的像和小球的影子 5.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 A、方向相同 B、形状相同 C、长短相同 6.为了更多的吸收热量,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都是…………………………() A.在阳光下水平放置 B.在阳光下直立放置 C.和太阳光垂直放置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科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 科学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同学们,你们玩过荡秋千吗?如图所示,看到这种场景,你有没有想起我们科学课上所学的摆?你认为秋千的摆动与我们所学的摆的原理相似吗?如果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荡秋千用的绳子越长,秋千摆动的速度应越快 B.荡秋千用的绳子越短,秋千摆动的速度应越快 C.荡秋千的人体重越重,秋千摆动的速度应越快 D.荡秋千的人体重越轻,秋千摆动的速度应越快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A.重庆 B.杭州 C.乌鲁木齐 3.如图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中微粒分布的状态,请向哪个环境中该物体的温度较高()。 A.甲图 B.乙图 C.甲、乙两图一样高 4.( )不是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现象。 A.双手不停对搓感到暖和 B.金属汤匙放开水里,一会儿手柄就热了 C.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 5.将铜砝码放入水银里,铜砝码是(______)的;将铜砝码放入水里,铜砝码是(______)的。

A.上浮 B.下沉 C.一会儿沉,一会儿浮 6.实验时,将一个装满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在盛有热液体的一个水盆里,如果条件合适的话,我们会看到小塑料袋先是沉的,过一会儿后浮起来。这是因为() A.小塑料袋里的冷水变成了热水,重量减轻了 B.小塑料袋里的冷水变成了热水,体积增加了 C.水盆里的热液体,温度下降后体积缩小了 D.水盆里的热液体,温度下降后重量增加了 7.轮船浮在水面上,轮船受到的浮力()重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8.夏季开车时,汽车容易爆胎,最主要的原因是()。 A.车轮的金属内圈受热膨胀 B.橡胶制成的轮胎受热膨胀 C.轮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 9.拿一个带塞的玻璃瓶,塞紧塞子,放入水中,瓶子不会沉入水中,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瓶子下沉的是() A.在瓶子中装满水B.在瓶子中装满沙 C.在瓶子中塞满棉花 D.把瓶塞拿掉 10.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A.24小时B.12小时C.1小时 二、填空题 11.脑是人体的________,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________是人体的电话线。 12.像木头、塑料勺等物体是热的(__________),像铜条、铝片等物体是热的 (____________)。 13.“沉浮子”能够在水中沉浮自如,改变的是它的____________(填“体积”或“重量”)。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人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 )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 )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体,( A )等于(C )。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D )。 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 )上,塑料块浮在(C )上,葡萄在(D )上,铜砝码漂浮在(A )上。 A、水银 B、油 C、水 D、糖浆 5、(B )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 )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3.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4.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 1.形式逻辑 2.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3.正式测量 4.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5.文学艺术 6.家庭中 7.整合性 8.长期系统性观察 9. 二元 10.2061 三、简答题 1.(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全面性与整体性;连续性与一致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社会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性。 3.(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四、论述题 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五、设计题 要求:1.格式正确。(5分)2.目标、内容、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过程。(10分)3.内容设计的理由。(5分)答案略。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共4套)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一) 学校班级姓名 小小的提醒:书写端正,字迹清楚,注意卷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填空题:(18分) 1.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光碰到镜面会发生,反射光也是沿传播的。 2.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科学技术上统一用作力的单位。 3.利用和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奥运会的圣火就是利用镜来取得的。 4.地球内部分为、、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5.日晷是我国古代的工具。它是利用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时间的。 6.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与物体的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7.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 二、判断题:(20分) 1.用多面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同一点上,这一点的温度不会变化。() 2.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受到地球重力作用的缘故。 ( ) 3.我国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南方。() 4.表面粗糙的物体比表面光滑的物体反射光的本领强。() 5.在阳光下,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时间里,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 6.同一物体的运动形式由滚动改为滑动后,受到的摩擦力会增大。() 7.我们绝不能用放大镜、望远镜去观察太阳。() 8.生物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种生物的灭绝其他生物均会受到影响。() 9.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时,盒子内外涂成银色吸热的效果最好。() 10.潜望镜是运用光的反射原理设计而成的。() 三、选择题:(30分)

1.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A、阴暗潮湿 B、阴暗明亮 C、干燥明亮 2.台灯的灯罩里面是白色的,这是为了。 A、美观 B、有利于光的反射 C、有利于光的直射 3.嘉兴地区的地形以为主。 A、山地 B、盆地 C、平原 4.自行车上采用的减小摩擦力的措施有。 A、用橡皮刹车片 B、轮胎上做花纹 C 采用滚珠轴承 5.白色、黑色、蓝色三个大小、形状的纸筒,同时放在阳光下,温度升得最快 的是。 A、白色纸筒 B、黑色纸筒 C、蓝色纸筒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弹簧拉长时,会产生弹力。 B、小车在斜面上往下滑动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医生给病人检查耳朵的额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一种应用。 7. 下面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A、流水和风力 B、海浪和冰川 C、 A和B都是 8.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向前运动的。 A、弹力 B、拉力 C、反冲力 9. 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A、右边 B、左边 C、后面 10. 日光灯发的光属于。 A、冷光源 B、热光源 C、强光源 11.下面的属于生产者。 A、蚯蚓 B、小草 C、蜻蜓 12.火箭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运动的。 A、反冲力 B、弹力 C、摩擦力 13. 人们在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是为了。 A、避免货物损坏 B、省力 C、增大摩擦 14、滚珠轴承是一种将的装置。 A、滑动转变为滚动 B、滚动转变为滑动 C、无法判断 15、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就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四、图形题:(10分) 1、如右图,将1、2两盆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试题库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15、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6、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7、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18、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读作:guǐ))。 19、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20、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2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2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24、(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5、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6、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27、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28、物体受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29、(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30、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31、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19、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32、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33、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34、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物体的重力是向下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一、填空题:20分(每格1分) 1.在生态瓶中, ( ) 为动物提供了氧气。 2. 绿豆芽的根会朝着()的方向生长。 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和()等物质的混合物。 4.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我知道像电灯这样的物体还有()、()等。 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时候最短。我国古代发明的()(可写拼音)就是利用日影观测计时的仪器。 6.嘉兴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地形以()为主。 7.2008是中国的奥运年。在古希腊圣火采集仪式上,利用()聚光的原理取得圣火。 8.由于受水、大气、()或()的作用而使岩石破碎的现象叫风化。 9.根据你的研究,要使静止的物体动起来,必须对物体();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 10.根据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与()、()等因素有关。 11. 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千米。 12.在我们研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中,主要研究了()、()、雨量的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的影响。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20分(每题2分) 1.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黄色的。() 2.在大自然中,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3.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没有受到摩擦力,所以速度非常快。() 4.中秋夜的晚上,月亮又圆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5.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6.在生态瓶中,植物的作用非常大,所以放得越多越好。() 7.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8.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右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左边。() 9.在冬天,我们为了多吸收阳光的热量,所以我们穿浅色的衣服。() 10.在运动会上,我们为了增加摩擦,防止跑道滑摔交,所以穿钉鞋。() 三、选择题 (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 :20分(每题2分)1.蚯蚓生活在地下,所以推测,它适应生活在()的环境。 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高温干燥 2.绿豆种子发芽实验中,首先钻破种皮的是() A.根B.茎C.叶 3.阳光下,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5米。过一会,测得长度为5.2米。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4.在物体的颜色和吸热实验中,下列中()升温最快。 A.黑色纸袋 B.粉色纸袋 C.铝箔纸袋

2019年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2019年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0、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方向是(向上)。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2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和(物体的排开水量)有关。 2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们的(体积)、(质量)有关。当(体积)一样时,越重越容易(下沉),越轻越容易(上浮);当(质量)一样时,体积越大越容易(上浮),体积越小越容易(下沉)。 2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