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合集下载

108例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108例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108例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胡宏叶;黄关立;胡孝渠;张筱骅【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2(41)2【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young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for instructing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108 cases of breast cancer with age =S35 years from 2004 to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10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withage >35 years selected randomly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ll these cases had undergone surgical treatment and been confirmed by pathologist. Results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age =S 35 years counted for 8. 2% of all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uring the same period,and it's misdiagnosis rate was 39. 8% .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finite time in one month (32. 4% vs 48. 0% ) , lymphovascular invasion ( 12. 0% vs 3. 0% ) , the tumor size > 5 cm (21.3% vs8.0% ), axillary nodal status 4 ~9 (21.3% vs 10.0% ), pTNM stage III - IV (42.6% vs29.0% ) ,Her -2 positive (41. 7% vs 20. 0% ) between the young group and the middle and old - aged group ( P <0. 05) . Beside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athological type, histological grade, estrogen receptors( ER) , progestogen receptors( PR) , protein expression of P53, triple - negative breast cancer ( Basal - like) and the kind of surgery( P >0.05). Mammography and breast ultrasonogra-phy cancer detection rate were 45.2% and 74. 1% respectively in the young group. Conclusion As young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high misdiagnosis rate, strong invasion, pTNM stage late, high expression of HER -2.%目的分析年轻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利于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4~2008年收治的108例≤35岁和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100例>35岁的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结果≤35岁年轻组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8.2%,误诊率为39.8%.年轻组在确诊时间≤1个月(32.4%、48.0%)、脉管癌栓(12.0%、3%)、原发肿瘤直径> 5cm(21.3%、8%)、腋窝淋巴结转移4~9个(21.3%、10%)、pTNM分期Ⅲ-Ⅳ期(42.6%、29%)、Her-2阳性(41.7%、20%)方面与中老年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P53、三阴性乳腺癌(Basal-like)、手术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钼靶X线和彩超乳腺癌检出率分别为45.2%和74.1%.结论年轻女性乳腺癌误诊率高,侵袭性强,pTNM分期晚,Her-2高表达.【总页数】3页(P119-121)【作者】胡宏叶;黄关立;胡孝渠;张筱骅【作者单位】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影像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J], 孟菲菲;林青;崔春晓;费洁;苏晓慧;马锦竹;李丽丽2.年轻女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分析 [J], 郭健;游思静;延丽雅;黄东;卢义生3.54例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J], 冯玉珊4.中国西北地区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分子分型 [J], 程婷婷;安家祯;吕美玲;杨谨5.年轻和老年女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J], 杨雅洁;贡雪灏;刘霞;孙艳花;周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年轻女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附60例分析)

年轻女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附60例分析)

示, 样 品和对 照品的最 大吸收峰均为3 3 5 n m。
2 . 6 薄层色谱 鉴别 … 分别 取“ 2 . 4 ” 项下 的样 品和对 照
品适量 , 加 甲醇 1 m l 溶解, 点于 同一 以 0 . 5 % 甲基 纤维素 钠 溶液 为 粘 合 剂 的硅 胶 G薄 板 上 , 以 石 油 醚 一醋 酸 乙酯 ( 8 : 2 ) 为展开剂展开 , 取出晾干 , 紫外灯下 观察 。在 样品色 谱 中, 与对照品色谱相应 的位 置上 , 显示 相 同的色斑 , 无新
年 乳腺 癌 患 者 6 0例 , 即 为 对 照 组 B组 。观 察 并 比较 两 组 患者 的 病 理 特 征 。结 果 : A 组 患者 的 p T N M 分 期 中 I期
的患者明显 少于 B组 , 组 织学分级 中 A组 患者 3级的人数 明显 多于 B组 患者。A组年 轻 患者 的 P R 阳性率、 C— e r b B一 2阳性率 、 行 保乳手术 比例均明显 高于 B组老年 患者 , 但 A组年 轻 患者的 E R 阳性 率低 于 B组 老年 患者。

2 5 o C) P H值
3 . 5 3 . 8 4. 0
4. 2
的样本加入碳 酸氢钠 注 射液适 量 , 振摇, 结果 浑浊 液 转为
浊 度
+ + + + + + + + +

2 . 4 混 浊物定性
取 以上产 生浑 浊的 5 %葡 萄糖注 射液
过滤 , 沉 淀用纯化水洗涤 , 放入 干燥瓶 中低温烤 干 , 作为样
斑点产生 。
3 结 论
表 2 注射用灯盏花 素在 不同 P H值的 5 % 葡萄 糖注射 液
和0 . 9 %氯化钠注射液 中稳定性 比较 ( t : 2 5 ℃)

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发表时间:2019-07-01T11:12:20.1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作者:唐玲[导读] 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特点和患者的预后情况。

唐玲(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特点和患者的预后情况。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A组(年龄小于30岁)、B组(年龄在30岁-45岁之间)和C组(年龄大于45岁),每组14例。

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病例特点和预后情况。

结果:C组的复发率和转移率高于B组和A组,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和分子分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点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分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此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临床病理特点乳腺癌作为女性的高发疾病之一,近年来疾病呈现高发病率的特点,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疾病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1]。

乳腺癌致病原因主要包括雌激素活性、长时间放射线辐射、病毒感染、摄入过多的高脂肪物质等因素。

为了分析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和分子分型,研究纳入4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乳腺癌患者42例纳入研究,收治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

根据患者的年龄大小,将其分为A组(14例,年龄小于30岁)、B组(14例,年龄在30岁-45岁之间)和C组(14例,年龄大于45岁)。

A组中,有浸润性小叶癌1例、粘液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2例。

B组中,有浸润性小叶癌1例、粘液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

C组中,有浸润性小叶癌2例、粘液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

3组疾病类型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中对疾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自愿入组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乳腺癌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析

乳腺癌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析

乳腺癌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3-10-23T16:23:43.8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程雄飞1 李珍2(通讯作者)[导读] 本研究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乳腺癌病理类型均以浸润性癌为主,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性,但青年组所占比率高于中老年组。

程雄飞1 李珍2(通讯作者)(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科湖北十堰 442000)(2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病理科湖北十堰 442000)【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与中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方法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太和医院75例年龄≤35岁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且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146例3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青年女性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诊治时分期偏晚,病理类型以浸润性癌为主。

青年组ER、PR阳性率低于中老年组(分别为39.75%、36.45%;58.57%、46.26%,P<0.05),HER-2阳性率高于中老年组(分别为65.27%;40.33%,P<0.05),青年组HER-2阳性率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而升高。

结论青年组患者较中老年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

HER-2表达状况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且HER-2表达情况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早期诊断有助青年女性乳腺癌的治疗。

【关键词】乳腺癌青年女性临床特征病理特点【中图分类号】R73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015-02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目前临床报告多将年龄≤35岁的乳腺癌称为青年乳腺癌。

研究报道,青年乳腺癌预后较其他年龄阶段的乳腺癌差[1]。

造成这种差别可能与这两个年龄段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的不同有关,例如青年患者乳腺癌病灶的体积大、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表达高等,而老年乳腺癌则相反[2-3]。

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ER、PR的关系

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ER、PR的关系

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ER、PR的关系冯建丽;蔡媛;江奎;车潇良;郑甦【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并分析临床病理特点与ER、PR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多发于31~50岁(41.7%)及51~70岁(47.5%);最常见肿瘤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78.3%);45.8%患者确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Ⅰ级浸润性导管癌占8.5%,Ⅱ~Ⅲ级占91.5%;ER、PR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7.5%、59.2%.Ⅰ级浸润性导管癌ER、PR的阴性表达率均低于Ⅱ~Ⅲ级浸润性导管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Ⅰ级浸润性导管癌中无一例有脉管内瘤栓和淋巴结转移,而Ⅱ~Ⅲ级浸润性导管癌中脉管内瘤栓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9%)和(58.1%)(P<0.01).结论乳腺癌中ER、PR阴性表达的比例近50%;ER阴性表达与高组织学分级有关;ER阴性表达、高组织学分级易导致淋巴结转移.【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2(025)006【总页数】4页(P471-474)【关键词】乳腺癌;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作者】冯建丽;蔡媛;江奎;车潇良;郑甦【作者单位】宝鸡市中心医院病理科,陕西,宝鸡,721008;宝鸡市中心医院病理科,陕西,宝鸡,721008;宝鸡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陕西,宝鸡,721008;宝鸡市中心医院病理科,陕西,宝鸡,721008;宝鸡市中心医院病理科,陕西,宝鸡,7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是一种激素相关性肿瘤,国内研究[1]显示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

有关肿瘤病理特征如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与激素受体的关联及对治疗、预后的评估,相关的研究结论不一。

乳腺癌

乳腺癌


血行转移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及临床检查后,大多数可得出诊断,部分患者 需细胞学或病理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




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内分泌旺盛而调节紊乱的年轻妇女。肿块 明显,肿块圆形或扁圆形,一般在3cm以内。单发或多发,质坚 韧,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分界清楚,无粘连,触之有滑动感。肿 块无痛,生长缓慢,但在妊娠时增大较快。 乳腺增生病:是由于内分泌的功能性紊乱引起,其本质既非炎症, 又非肿瘤,而是正常结构的错乱。一般有典型体征和症状,容易 区别。而硬化性腺病常在乳腺内有界限不清的硬结,体积较小, 临床上常难以与乳腺癌相区别,应通过多种物理检查来鉴别。 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年妇女,特点是乳房胀痛,肿块可程 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有关。 乳腺结核:多为胸壁结核蔓延而来,可溃破,并流出干酪样脓液。 注意检查时常发现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同时存在。临床表现为 炎症性病变,可形成肿块,有时大时小的变化,也常伴有腋下淋 巴结肿大,临床有1/3的患者难以与癌相区别。
临床表现

乳腺轮廊改变:

当肿块较大时,乳腺可有局部隆起,乳腺增大。当肿瘤累及皮 肤或胸肌时,可使乳房变硬,缩小。病人端坐时,患侧乳腺可 提高。。 乳头回缩及朝向改变:乳头扁平、回缩、凹陷、朝向改变,直 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乳腺癌所致的乳头下陷与先 天性乳头内陷不同。后者经常可用手牵拉提出,而乳腺癌所致 的乳头回缩不可能被拉出,而且凹陷的乳头下或周围可扪及肿 块。 乳头的湿疹样改变:最初为乳头瘙痒,乳头上皮增厚、脱屑、 渗液,逐渐出现糜烂,糜烂而反复结痂、剁脱,乳晕皮肤剥脱 后出现红色肉芽,乳头可慢慢变平,最后消失。 乳头溢液伴肿块者,乳腺癌所占的比例较大。溢液可以是无色、 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 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

乳腺病理

乳腺病理

3.浆细胞性乳腺炎 临床 全部为经产妇,29-44y(36y) 急性期:主诉疼痛,红肿,乳头有较稠的 分泌物。 慢性期:乳房肿块伴乳头收缩和腋窝LN肿 大,与癌症相混淆。(导管扩展的继发改变) 预后及处理 手术切除,一般不复发。 非感染性炎症
病理 大体特点: 导管扩张/囊性变,含乳汁样分泌物 镜下特点: 导管上皮增生,大量浆细胞弥漫浸润导管和 小叶周围。冰冻切片易与癌症混淆。
4.3.大汗腺腺瘤Apocrine adenoma
肿瘤由内衬大汗腺导管组成。
4.4.腺脂肪瘤Adenolipoma 肿块为一块成熟脂肪组织,其中散 在稀少的乳腺导管 4.5.导管腺瘤 Ductal adenoma 老年妇女,肿瘤由导管和玻 璃样变的纤维 组织混合组成,呈息肉状 突入扩张的导管内
4.6.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Mixed Tumor)
乳腺病理
病理教研室
熊小亮
乳腺正常组织学
乳腺组织(实质量)的变化
绝经前的乳腺
绝经后的乳腺 哺乳期的乳腺
30 岁代
50 岁代
80 岁代
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 库柏氏悬韧带 库柏氏悬韧带
胸 大 肌
乳头
乳头
筋 膜
导管和小叶 乳腺实质
乳腺模式图 TDLU
(terminal duct lobular units)
II、肌上皮病变 肌上皮增生、腺肌上皮腺病、腺肌上皮瘤、恶性肌上皮瘤 III、间叶肿瘤 血管瘤、血管瘤病、血管外皮细胞瘤、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肌纤维母 细胞瘤、纤维瘤 病、炎症性纤维母细胞瘤、脂肪瘤、颗粒细胞瘤、良 性外周神经瘤、血管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骨肉瘤、平滑肌瘤 和平滑肌肉瘤 V、纤维上皮性肿瘤 纤维腺瘤、叶状肿瘤、乳腺错构瘤 VI、乳头肿瘤 乳头腺瘤、汗腺瘤样腺瘤、乳头Paget病 VII、恶性淋巴瘤及转移性肿瘤 恶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MALT型结外边缘 区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 乳腺外的恶性肿瘤转移到乳腺 VIII、男性乳腺肿瘤 男性乳腺发育、癌(浸润性、原位癌) IX、乳腺瘤样病变 导管扩张症、积乳囊肿、肉眼肿性乳腺炎、脂肪坏死、异物性肉芽肿、 凝胶肉芽肿、乳腺结核、泌乳期乳腺复旧不全、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

我国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我国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照 组 为随 机选 择或 全 部患 者 , 究 组考 虑 病 例数较 研
往 已有所 提 前 ,青 年 乳腺 癌 在 临床 上 已不 少见 , 但
各个 学者有 关青 年女 性乳 腺癌 的报 道不 尽一 致 。本
研 究 旨在 综合 国 内有 关 青 年女 性 乳 腺 癌 的报 道 , 总 结 青年 女性乳 腺癌 的特 点 。
我国青年女性乳腺癌 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刘春 安 ,李建文 ,扬诗杰 ,李有柱
(. 东 医学 院 1 广 附属 医 院 ;2广 东 医 学 院 流 行病 与 卫 生统 计 学 教 研 室 ,广 东 湛 江 54 0 ) . 2 0 1
【 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全面收集国内关 于青年女性乳腺的临床研 共 检索符
22 T M 分 期 . N
纳 入标 准 : 入 的论 文 中 研究 组 为 青 年女 性 乳 纳
腺癌 , 准为 3 标 5岁 以下 ( 括 3 包 5岁 ) 者 , 照 组 患 对
为3 5岁 以上乳 腺 癌患 者 ; 有 患者 均 有 病理 诊 断 。 所 对 照 组 与研究 组 除 年龄 差 别 外 , 它 资料 均 无 明显 其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4期 2o 0 7年 4月
井冈山学院学报( 自然 科 学 )
V0 . 8 N04 1 . 2 A .0 7 pr 0 2
Jun lo igagh n U i ri( aua c ne) o ra fJ g nsa nv st N tr Si cs n e y l e
乳 腺癌 是严 重 危 害 妇 女健 康 的 一 种疾 病 , 发 好
于 4 ~ O岁妇 女 。近 年 来 , 腺癌 的发 病 年龄 较 以 O6 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发表时间:
2018-07-13T14:59:27.847Z 来源:《健康世界 》2018年10期 作者: 衣永慧
[导读] 目的找出不同年龄段之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点,为临床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找出不同年龄段之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点,为临床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
性分析总结
2016~2017年入住本院并经病理证实且有手术指征的9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成青年患者、中年患者
和老年患者
3个组。对3个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生物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

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病灶大小和Ki67在3组间存在微弱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47,P=0.048)。淋巴结转移、在3组间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患者病灶最大,发生其他组织学类型癌的比例最高,并且ER、PR和E-cadherin的阳性率也最高。青
年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最高。结论:老年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最好,青年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最差。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高。

关键词:乳腺肿瘤;年龄;临床病理特点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and
to provide mor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9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2016 to 2017 and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nd indicated by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young
patients
,middle-aged patients and elderly patients.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indexes of thre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uses card or rank test
(KruskalWallisH test). RESULTS:There was a
sligh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sion size and Ki 67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P = 0.047,P = 0.048).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elderly patients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lesions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other histological types of cancer,and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s of ER,PR,and E-
cadherin. The highest rat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occurred in the youth group. Conclusion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breast cancer
is the best in the elderly and the worst in the youth. The risk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young breast cancer is high.
Key words
:mammary gland tumor;Age;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研究报道,年轻(≤40岁)乳腺癌预后较其他年龄阶段(>40岁)的乳腺癌差,而老年(≥60岁)乳腺癌预后则较其他年龄阶段乳腺癌
好,造成这种差别可能与这两个年龄段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的不同有关。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
99%发生
在女性,男性仅占
1%。为寻找出我国不同年龄段妇女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差异,笔者回顾性地总结分析了入住本院经病理证实的
90
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年龄分成3组,对3个不同年龄段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9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90例患者均为原发浸润性乳腺癌,原位癌和局部复发的患者除
外,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除外,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和双侧乳房同时患乳腺癌除外。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原发病灶在左侧
46例(52%),在右侧44例

48%),将患者分为3个年龄组:青年(≤41岁)组、中年(42~64岁)组和老年(≥65岁)组,对3个不同年龄组的临床病理指标和生物
学指标进行分析。
1.2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HER-2、Ki67、TOPO-Ⅱ、GST-π、MDR1、E-cadherin。ER、PR、TOPO-Ⅱ、GST-π、E-
cadherin
、MDR1评估系统和标准:阴性(-)为10%细胞部分细胞膜的轻度染色,可疑(++)为>10%细胞轻到中度的全细胞膜染色,阳
性(
+++)为>10%细胞重度的全细胞膜染色。Ki67阳性判别标准以染色细胞计数大于等于20%为临界。年龄≤41岁者为青年患者,42~64
岁为中年患者,
≥65岁者为老年患者。乳腺癌临床分期参照1997年UICC和AJCC联合制定的第五版TNM分期标准。
2
结果

统计结果见表1,提示3组患者原发病灶大小差异有非常微弱的统计学意义S(P=0.047)。青年组淋巴转移率是41.51%,中年组是
36.86%
,老年组是29.39%,提示3组患者局部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青年组最高,老年组最低。

3
讨论

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
作的开展,使早期病例的比例增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开展,提高了疗效。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本文回顾性地总
结分析了
2016~2017年间入住本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9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年龄分成青年、中年和老年3个组,比较分析3个不
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差别。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我国老年妇女乳腺癌患者的病灶较其他两个年龄组大,与以下因素可能有
关,由于我国老年患者对乳腺健康常识的缺乏,不常进行自我乳房检查,我国妇女健康普查进行不彻底,尤其对老年群体。因此,我们应
该加大力度宣传乳腺癌的相关知识,普及老年人健康体检,老年女性应该常规进行乳房和腋窝超声检查。建议女性朋友了解一些乳腺疾病
的科普知识,掌握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养成定期乳腺自查习惯,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防患于未然。相关的研究提示原发病灶的大小与局
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呈正相关。本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乳腺癌的原发病灶较年轻患者大,但是局部淋巴结转移率反而比年轻患者低,这提示
老年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比较好,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如果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李梅芳,何建蓉,人类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乳腺病杂志。
[2]
陈龙林,老年患者良性乳腺癌的比较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2,9(7):44-45。
[3]
庞宏欣,王充顺,王承承,老年人乳腺癌治疗临床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