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76例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c e r i n wo me n a g e g r o u p i n g ,a s a y o u t h g r o u p ,mi d d l e -a g e d g r o u p , e l d e r l y g r o u p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e a c h g r o u p
o f wo me n wi t h br e a s t c a nc e r
C A0 ZMx i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a t h o l o g y , t h e S e c o n d P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Z h u h a i C i t y i n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Zh u h a i 5 1 9 0 2 0 , C h i n a
f e r e n c e s ( P<0 . 0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h i g h i n c i d e n c e o f f e m a l e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g e 3 6 - 6 0 y e a r s o l d , r e l a t i v e l y h i g h i n c i -
g r o u p , y o u t h ro g u p , t h e l o w e s t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i o . I n f i l t r a t e s t h e h i 【 g h e s t p r o p o t r i o n o f p a t i e n t s , n o d i f e r e n c e s( P>0 . 0 5 )
基于年龄分段的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差异比较分析

摘 要 :目的
辉
选择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作 为研究 对象 , 根据年
( 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 民医院 病理科 ,四川 广元 , 6 2 8 0 0 )
分析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龄分为≤3 5岁组 、 >3 5 ~<4 5岁组 、 ≥4 5岁组, 观察各组 T NM 分期以及乳腺癌组织中 E R、 P R、 He r 2 、 R a s 的表达情况。结果 ≤3 5岁组患者 T NM i、 Ⅱ期例数明显少于 >3 5 ~<4 5岁组 和≥4 5岁组 ; Ⅲ、 Ⅳ期例数 明显多于>3 5 ~<4 5岁组 和≥4 5岁组 ; E R、 P R的表达阳性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 He r 一 2 、 R a s 的表达阳性率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期差 , 原癌基 因表达水平高而抑癌基 因表达水平低 , 恶性程度较高。 ≤3 5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 TN M 分
・
1 5 4・
J 实 用 临 膺 医 药 考 志 o u r n a l o f Cl i ni c a l M e d i c i n e i n Pr a c t i c e
2 0 1 3 年 第 1 7 卷 第 1 3 期 … ’… … …
…
基 于年 龄 分 段 的 女性 乳腺 癌 临床 病 理 学 差异 匕 较 分 析
we r e p o s i t i v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a g e ,He r 一2 ,Ra s e x p r e s s i o n we r e n e g a t i v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a g e . C o n c l u s i o n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80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理特征。
结果≥65岁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浸润性导管癌率、孕激动素受体(PR)阳性率、临床分期Ⅰ期率均低于0.05)。
结论0.05)。
3 讨论近年来,受女性生存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等多因素影响,乳腺癌人群逐年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
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36~50岁,51~60岁居其次,最低年龄段为≥65岁,与报道中亚洲高发年龄符合。
研究示,病理类型是重要的对乳腺癌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因素,有文献指出,浸润性导管癌为最常见乳腺癌类型,本次研究中共61例,占76.3%,与文献报道的75%~84%一致。
浸润性导管癌在≥65岁患者中发病率低于<65岁患者,但小叶癌在此年龄段发病率却成高于<65岁患者显示,相较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有相对理想的预后[2,3]。
就病理特征而言,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侵袭性强,年轻乳腺癌患者以浸润性癌为主,且多为浸润性导管癌,有研究示,其原发肿瘤直径也呈较大显示,pTNM分期较晚,HER-2呈高表达,是对预后造成独立影响的因素。
我国老年乳腺癌的原发病灶明显大于年轻患者,但有较低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表明老年乳腺癌有较好的生物学行为。
有报道示,老年患者患小叶癌、小管癌及粘液癌的比例高于年轻患者,从组织学上分析,有更理想的预后[4-6]。
大量报道指出,年轻乳腺癌患者以肿瘤体积大、分期晚为主要表现,而老年患者与之相反[7,8]。
本次选取的病例,肿瘤T4期在≥65岁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表明相较其他年龄段,原发灶呈更大显示。
TNM分期中,Ⅰ期在≥65岁患者中均居较低水平,Ⅳ期居较高水平,与部分文献报道不同,可能与我国妇女未彻底接受健康普查,特别是老年群体,乳腺健康常识缺乏,无法较好的对乳房自我检查,有乳房肿物出院时,也较少到院就诊相关,促使确诊时,病灶较大,临床分期较晚,严重者甚至已远处转移[4,5]。
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于雪婷;陈志强;王墨之;王梦申;徐莹莹【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年(卷),期】2018(046)008【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确诊为乳腺癌的2031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年龄≤35岁)、中年组(35岁<年龄<60岁)、老年组(年龄≥60岁),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不同年龄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IT3+T4期的比率青年组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淋巴结阳性率青年组大于中、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中年组与老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③肿瘤TNM分期:青年组与中、老年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青年组分期较晚;中年组与老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组织学分级在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青年组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老年组ER阳性率较高,与中年组差异无显著性.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青年组高于中年组,差异有显著性,青年组与老年组间及中年组与老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各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Ki67阳性率:青年组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中年组与老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分子亚型: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青年组中Luminal A型比率少于中老年组,而三阴性乳腺癌较其他两组高,差异有显著性;中年组与老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相较于中老年乳腺癌,青年乳腺癌发现时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较多、侵袭性更强,提示青年乳腺癌在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应有别于中老年乳腺癌.【总页数】3页(P951-953)【作者】于雪婷;陈志强;王墨之;王梦申;徐莹莹【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辽宁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闵志波;华平;古吉敏2.广西来宾地区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J], 谭景浪;李常明3.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J], 闫丽凤4.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 [J], 马旭;刘娅5.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 [J], 马旭;刘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年龄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不同年龄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周春阳;李伟华【期刊名称】《健康研究》【年(卷),期】2018(038)002【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年龄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诊断时的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78例、中老年组(≥36岁)75例,比较2组患者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结果青年组患者TNM分期、Her2阳性比例、p53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癌症家族史、病理类型、ER受体表达、PR受体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5年无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初诊临床分期、Her2阳性比例以及P53阳性比例均较中老年患者更高,且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术后局部复发风险更高,但不同年龄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无差异,因此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仍可建议采取保乳手术治疗.【总页数】4页(P175-177,181)【作者】周春阳;李伟华【作者单位】宁海县第一医院病理科,浙江宁海315600;瑞安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浙江瑞安3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相关文献】1.不同年龄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J], 穆兰;肖盟;刘伟色;刘苗;王欣2.不同年龄范围界定下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J], 叶欣; 周晓云; 杨莉; 王杰; 何奇3.不同年龄段的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分析 [J], 宋适寅4.不同年龄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观察 [J], 陈江帆5.对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分析 [J], 徐佳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与临床表现

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与临床表现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了解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两个方面来探讨乳腺癌。
一、病理学特征1. 组织学类型乳腺癌可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腺癌特殊类型等。
(1)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约占乳腺癌的80%。
其特点是肿瘤细胞从导管上皮浸润至周围组织。
(2)浸润性小叶癌:约占乳腺癌的10%~15%。
肿瘤细胞起源于腺泡上皮细胞,浸润至周围组织。
(3)乳腺癌特殊类型:包括乳头状癌、黏液癌、髓样癌等。
这些类型的乳腺癌较为罕见,其特征是细胞学特殊或关键分子特征的改变。
2. 组织学分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依据细胞形态学和核分裂活性来划分,一般分为Ⅰ~Ⅲ级。
(1)Ⅰ级:细胞形态正常,核分裂活性低。
(2)Ⅱ级:细胞形态异常,核分裂活性中等。
(3)Ⅲ级:细胞形态非常异常,核分裂活性高。
组织学分级可用于评估乳腺癌的生长速度和侵袭能力,对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有一定帮助。
3. 分子生物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基因异常有关。
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BRCA1和BRCA2基因。
此外,HER2基因异常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对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也有重要影响。
二、临床表现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1. 乳房肿块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乳房肿块。
肿块通常呈结节状,质地硬实,边界不清晰。
但并不是每个乳房肿块都是恶性的,所以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肿块性质。
2. 乳房疼痛或红肿乳房癌在早期可能伴随乳房疼痛或红肿。
这些症状常常被误解为乳腺炎,但在治疗乳腺炎后,疼痛和红肿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排除乳腺癌的可能性。
3. 乳房皮肤改变乳腺癌患者乳房表面皮肤可能出现凹陷、皱褶、溃疡或皮肤颜色改变等变化。
这些改变往往与肿瘤浸润乳房皮肤有关。
4. 乳房溢液部分乳腺癌患者会有乳房溢液,颜色可为血性、浆液样或脓性。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2 . 2 病理 分期 分 析
病理分期 Ⅱ期所 占比例 明显高 于其他 分期 , 对 比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x 分 别为 1 0 . 4 5 、 1 1 . 2 9以及 1 3 . 1 2 , P < O . 0 5 ) , 中青 年组 Ⅲ 期病例 明显多于 中年组和老年组 , 对 比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 ( 2 分 别为 6 . 4 5和 7 . 8 9 , P < O . 0 5 ) 。见表 2 。
和老年组 ,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分别为 7 . 4 5和 6 . 8 9 , P < O . 0 5 ) 。
侵润性癌所 在的 比例 最高 , 明显 高于髓样 癌和单纯 癌 , 对 比差异
有统计学意2 - ( x 分别为 1 0 . 4 5和 1 1 . 8 9 , P < O . 0 5 ) , 见表 1 。
表1 3组的病理类型分析 ( %) 】
对于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 临床意义[ 2 1 。为研究不 同年龄段女性
乳腺癌患者 的临床 病理特点 。 该院选取 2 0 1 0年 2月一2 0 1 3年 2 月期 间该 院经病理确诊 的女 性乳 腺癌患者 8 9例 , 按 照其 年龄段
进行分组 , 分析各组 的临床病理特点 , 现报道如下 。
( 下转第 6 8页)
青年 组 3 6 6 0岁女性乳腺癌 患者 的发病率 明显 高于青年组
4 6 中外医疗 C h i n a& F o r e i g n Me d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口固
2 0 1 3 N 0 . 3 4 …。 …
1 . 3 统 计 方 法
数据分析采用 S P S S 1 5 . 0统计软件包 .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x 检验 。
不同年龄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分型特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不同年龄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分型特征分析
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不同年龄组的乳腺癌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分子分型等存在很大差异,
这些差异对于乳腺癌的预后、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对于不同年龄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分型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助
于制定更加个体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二、选题目的
本课题旨在探究不同年龄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分型特征,从而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文献,对不同年龄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分
子分型特征进行整理和归纳。
2. 临床数据分析:对符合研究对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
同年龄组乳腺癌的患病率、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等情况。
3. 免疫组化检测:选取一定数量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分析不同年龄组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特征。
四、预期结果
1. 从文献综述中了解不同年龄组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和分子分型特征。
2. 统计不同年龄组乳腺癌的患病率、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等情况。
3.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组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特征。
五、创新点
通过对不同年龄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分型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为乳腺癌的预防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 (K uk l a i H 检验 ) rs a W ls — l 。结 果 病 灶 大 小 和 Ki7在 3组 问 存 在 微 弱 的统 计 学 意 义 上 的 差 异 og K n we ,LIY e a f n,CH EN e— o, W igu ZH U ,H AN os n. C mprh n ieBra t Li Ba ~a o e e sv e s
He l C ne at h e tr, Ruj n Ho p t l S a g a J a To g Un v riy M e c l S h o , S a g a ii s ia , h n h i i o n ie st dia c o l h nh i
Ki7 TO O 1 以及 MDR 6、 P - 1的 阳性 率 最 高 。 结 论 老 年 乳 腺 癌 的 生 物 学 行 为 最 好 , 年 乳 腺 癌 的生 物 学 青
行 为 最 差 。青 年 乳 腺 癌 淋 巴结 转 移 的风 险 高 。 【 键 词】 乳 腺 肿 瘤 ; 龄 ; 床 病 理 特 点 关 年 临
【 要】 目的 摘 找 出 不 同 年 龄 段 之 间乳 腺 癌 患 者 的 临 床 病 理 生 物 学 特 点 , 临 床 乳 腺 癌 患 者 个 体 为
化 治 疗 提 供 更 多 的理 论 基 础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总 结 2 0 ~ 2 0 0 1 0 8年 入 住 本 院 并 经 病 理 证 实 且 有 手 术 指 征 的 1 3 例 乳 腺 癌 患 者 的 临床 病 理 资料 , 据 患 者 年 龄 分 成 青 年 患 者 、 年 患 者 和 老 年 患 者 3个 组 。 11 根 中
型 的分 布 在 3组 间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0 。老 年 患 者 病 灶 最 大 , 生 其 他 组 织 学 类 型 癌 的 比 P .5) 发 例 最 高 , 且 E P 和 E cd ei 并 R、 R —a h r n的 阳 性 率 也 最 高 。 青 年 组 发 生 淋 巴 结 转 移 的 比 例 最 高 , R 2 HE 一、
d fe e ge g o if r nta r upsofp te t ih br a tc nc ri r e O p o dem or nf r a i o nd vdu ie a in s w t e s a e n o d r t r vi e i o m ton f r i i i al d z te t e . M e ho s W e e r pe tvey n l z d he ln c l r a m nt t d r tos c i l a a y e t ci ia an pa hoogi f a ur s 11 b e s d t l c e t e of 1 r a t 3 c nc rpa int a e te s who r c v d op r ton t e m e t nd w e e c nfr e pa h og c ly a t r s ge y r m e eie e a i r at n a r o im d t ol i al fe ur r fo 20 t 00 i ou h p t 1 Ac o dig o her ge, t e a i t w e e di d d n o hr e 01 O 2 8 n r os ia. c r n t t i a h p ten s r vie i t t e gr ps: a ou y un a o o g— ge gr up,am i e a r up a n o d a oup Theda a o h hr e g oup r o pa e ddl~ geg o nd a l — gegr . t ft e t e r s we ec m r d.
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00 1 第 堂 箜 塑 21 年 0
堡塑壁 !型竺! 兰 ! ! ! ! : !
: ! : : !
。 3 9
・
临 床 研 究
不 同 年 龄 段 乳 腺 癌 患 者 的 临 床 病 理 特 点
李梅 芳 何 建蓉 沈坤 炜 李 亚芬 陈伟 国 朱 丽 韩 宝三
2 02 ,Chi 00 5 na
[ b t c] Obet e T e rh fr t e df rn e f te cii p t。o i c aa tr t s i A s at r jci o s a c o h i e e c s o h l c ah lgc h rce i i n v f n o sc
【 图 法分 类 号1 R7 7 9 中 3. 【 献 标 识 码 】 A 文
C iio ah lgcfau e n dfe e ta e go p p te t t ra tcn e LIM e— a g,HE Jin lnc p too i e trs i i rn g r u ain swih be s a cr f if n a—
0 0 7 P一0 0 8 。淋 巴结 转 移 、 激 素 受 体 ( R 、 激 素 受 体 ( R 、 表 皮 生 长 因 子 受 体 2 HE 一) .4 , .4 ) 雌 E )孕 P )人 ( R2 、
上 皮 细 胞 钙 黏 蛋 白 ( —a h r ) 多 重 耐 药 基 因 1 MD ) D E c d ei 、 n ( R1 、 NA 拓 扑 异 构 酶 1 TO O 1 ) I( P - 以及 组 织 学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