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C期乳腺癌临床特点与预后

合集下载

晚期乳腺癌化疗临床疗效及病理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晚期乳腺癌化疗临床疗效及病理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晚期乳腺癌化疗临床疗效及病理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化疗临床疗效及病理反应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不同方法治疗乳腺癌的总体缓解率可达到80%左右,两组治疗前后的毒副反应也相差不大,但是CAF方案的3年生存率明显好于ET组。

结论新辅助化疗的远期疗效与预后有重要关系,ET和CAF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可手术乳腺癌中获得较高疗效,而且扩大了保乳手术的适应证。

ET方案疗效显著且耐受性好,是优于CAF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随着社会老龄化,我国乳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为此老年性乳腺癌的治疗将是重要的临床问题。

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已被作为预测乳腺癌复发和生存率的一项中介指标。

大部分乳腺癌疗效分级系统都采用病理完全缓解这一单独的指标或将其与临床疗效结合,对疗效进行分级。

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2月到2007年6月间126例行乳腺癌改良或标准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分期、化疗和未化疗分组观察3年生存率及化疗耐受性,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预后进行分析,以其指导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8岁,中位年龄46.5岁,均为单侧乳腺癌。

临床TNM分期:ⅡA期17例,ⅡB 期50例,ⅢA期31例,ⅢB期28例。

均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治疗前常规检查肝功、胸透或胸片、肝脏B超等未发现肝脏、肺脏等脏器的转移。

把上述12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ET 组和CAF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ET组:表柔比星4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多西他赛60 mg/m2,第1天持续1 h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

中国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中国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Oncosearch,Beijing 100142,China,Email:zlxyt2@巧m乩e也c,l
【Abstract】
breast
Objective
young Chinese women with breast
To analyze the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e the prognosis in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1538 female patients with operable primary
at
our
cancer(stage I一]II)treated
hospital from December 1994
to
December 2003
were
analyzed
patients(≤60 yrs)with the complete follow-up dat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age:young breast cancer group(≤40 yrs。,l=208)and control group(41—60 yrs,n=867)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cn
长期以来,对发病年龄是否影响乳腺癌患者的 预后一直存在争议【l引。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署 (IARC)的统计:2008年中国<40岁乳腺癌患者比 例占乳腺癌发病总数的12.56%,远高于欧洲和美 国;中国乳腺癌发病高峰在40~60岁”J。但目前尚 缺少关于中国年轻乳腺癌预后的分析。鉴于60岁

78例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型分析

78例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型分析

78例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型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不同于其他乳腺癌类型的乳腺癌,其特点是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它通常具有侵袭性和高复发率,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其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型分析,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一、临床特征1. 年龄和族群:三阴性乳腺癌多见于40岁以下和非洲裔女性。

2. 肿瘤特征:三阴性乳腺癌多呈高度恶性、快速生长、早期转移的趋势。

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的肿瘤大小通常较大,大多呈不规则形,且容易侵入淋巴结和周围组织。

3. 免疫组织化验:三阴性乳腺癌病人的肿瘤细胞在免疫组织化验中不表达ER、PR和HER2。

4. 预后:由于没有可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通常较差,病人的复发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然而,一些病人对放疗和化疗的反应很好,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病人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中医证型分析中医认为,乳腺癌是由于气血不畅,湿热内蕴,瘀血凝滞,虚实夹杂所致。

因此,当医生诊断出三阴性乳腺癌后,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舌象脉象,可以根据中医证型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常见的中医证型分析:1. 湿热毒结型:表现为胸满、红肿疼痛、乳头溢液、便秘、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2. 气滞血瘀型: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硬块、皮肤皱褶、月经不调、舌质紫暗、脉涩。

3. 虚实夹杂型:表现为乳房坚硬、结节明显、皮肤变硬、乳头内陷、月经不调、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脉沉滑或细数。

综上所述,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型分析都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分析。

及早发现、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全面的中医辅助治疗,能够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庭的负担。

乳腺癌分型、预后和治疗

乳腺癌分型、预后和治疗

乳腺癌分型、预后与治疗声明:本文为作者个人学习体会,仅供读者参考。

谬误之处欢迎指正,但诊疗应以正规大医院医疗文书为准,以免延误病情。

一、病理分型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乳腺癌的国际组织学分类。

1983年我国乳腺癌病理工作者根据国内情况,制定了国内乳腺癌分类方法。

国内分类WHO分类1、非浸润性癌 1、非浸润性癌(1)导管内癌(1)导管内癌(2)小叶原位癌(2)小叶原位癌2、早期浸润癌 2、浸润性癌(1)导管癌早期浸润(1)浸润性导管癌(2)小叶癌早期浸润(2)以导管内癌为生的浸润性导管癌3、浸润性特殊型癌(3)浸润性小叶癌(1)乳头状癌(4)粘液腺癌(2)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5)髓样癌(3)小管癌(高分化腺癌)(6)乳头奖癌(4)腺样襄性癌(7)腺管癌(5)沾液腺癌(8)腺样襄性癌(6)大汗腺样癌(9)分泌型[幼年型]癌(7)鳞状细胞癌(10)大汗腺癌(8)乳头派杰氏病(11)化生性癌4、浸润性非特殊型癌①鳞状细胞型(1)浸润性小叶癌②梭形细胞型(2)浸润性导管癌③软骨和骨型(3)硬癌④混合型解读:一般来说,浸润性乳头状癌、髓样癌、粘液腺癌、腺样囊腺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预后较差。

二、基因分型2000年,Peron和Sorlie等利用基因微阵列分析技术将乳腺癌分成5型。

1、Luminal A 型(乳腺腔内A型)2、Luminal B 型(乳腺腔内B型)3、HER-2 HER-2 过表达型4、Basal-like 基底样型5、Normal-like 正常细胞样型解读:Luminal型。

LuminalA型(ER+PR+Her-2-)和LuminalB型(ER+PR+ Her-2+)占乳腺癌的三分之二,50岁以上常见。

A型中ER+、PS2、BCL-2也多呈阳性,预后较好,对内分泌治疗敏感。

B型中ER+、PR+、Her-2(+)都是阳性者,用TAM(他莫昔芬)效果不好,但Als(芳香化酶抑制剂,现指第三代,常见的是来曲唑)更好。

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5类

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5类

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5类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根据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可以将乳腺癌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种等级划分有助于医生确定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治疗方案,并且对于了解乳腺癌的预后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乳腺癌等级划分标准主要有五类,即I、II、III、IV和V类。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五类乳腺癌的特点和病理学表现。

第一类乳腺癌:I类乳腺癌一般指的是T1N0M0期的早期乳腺癌,也称为原发癌。

它具有以下特点:病灶大小较小,一般直径不超过2厘米;淋巴结无转移;无远处转移。

在病理学上,I类乳腺癌通常表现为肿瘤细胞有限,形态规整,核分裂少,且无侵袭性生长的特点。

这些特征使得I类乳腺癌具有较为良好的预后,并且通常对单一治疗方式(如手术切除)有良好的反应。

第二类乳腺癌:II类乳腺癌一般指的是有一定转移倾向的乳腺癌。

II类乳腺癌可再分为IIa和IIb两个子类。

IIa型乳腺癌具有以下特点:肿瘤直径较大,通常大于2厘米;淋巴结无转移;无远处转移。

在病理学上,IIa型乳腺癌与I类乳腺癌相比,肿瘤细胞数量增多,核分裂活跃,有轻度的侵袭性生长倾向。

IIb型乳腺癌与IIa型相比,除了具有较大的肿瘤直径外,还可能存在轻度的淋巴结转移。

对于II类乳腺癌,一般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第三类乳腺癌:III类乳腺癌一般指的是存在远处转移的乳腺癌。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通常已经进展到晚期,并且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侵袭性生长能力。

在病理学上,III类乳腺癌的肿瘤细胞数量众多,核分裂活跃,具有更高的恶性程度。

对于III类乳腺癌,常采用综合治疗方式,以控制病情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第四类乳腺癌:IV类乳腺癌一般指的是存在远处转移且转移较为广泛的乳腺癌。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已经达到了晚期,通常对治疗反应不佳,并且预后较差。

对于IV类乳腺癌,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主,目标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学, 2 0 1 0, 3 7 ( 5 ) : 9 6 6 — 9 6 7 , 9 7 0 .
, r 1 5 ]C h o i Y J , Hu r S Y, P a r k J S , e t a 1 .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u p p e r v a g i —


著 ・
乳 腺癌 分 子分 型 与病 理 分 期及 预 后 的关 系
凌臻 栋 , 徐 红 , 孙 建 , 吕凯 荧 , 张成 刚。
( 1 . 上 海 市第一人 民 医院分 院普 外科 , 上海 2 0 0 0 8 1 ; 2 . 上 海 中医药大 学附属 岳 阳 中西 医结合 医院普 外科 , 上海 2 0 0 4 3 7 )
v a g i n a l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mo r c e l l a t i o n o f b u l k y u t e r u s wi t h e n —
[ 2 ] S c h e r D, N g h i e m W, Az i z S , e t a 1 . E n d o me t r i a l s t r o ma l
检验 医 学 与 临床 2 0 1 6年 第 1 3卷 增 刊 1 1 L a b Me d C l i n , 2 0 1 6 , V o 1 . 1 3 S u p p l I I
・7 5・
巧均 会 减 少手 术 时 间 的应 用 “ ] 。本 研 究 A 组 患 者 在 手 术 过 程
s ar c o ma me t a s t a t i c f r om t he u t e r u s t O t he i nf e r i or Ve n a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分析

将 年 龄 、 经 状 态 、 瘤 大小 、 巴结 绝 肿 淋
腺 癌 患者 5 8 ( 中 , 阴性 乳 腺 癌 患者 1 7 )要 求 有 完 0例 其 三 0例 , 整病 理 及 免 疫 组 化 报 告 且 行 术 前 完 善 相 关 检 查 排 除 远 处 转 移 。 收集 所 有 患 者 的 发 病 年 龄 、 经 状 态 、 族 史 、 理 结 果 月 家 病
状 态 、 族 史 、 否 为 三 阴乳 腺 癌 等 进 行 多 因 素 分 析 后 , 现 家 是 发
是 否 为 三 阴乳 腺 癌 ( 一 0 0 2 、 瘤 大 小 ( 一 0 0 3 P .3 ) 肿 P . 1 )和 淋 巴结 状 态 ( 一 0 0 4 是 影 响 预后 的 独立 危 险 因 素 。 P .2)
2 2 复 发 转 移 率 与 总 生 存 率 三 阴性 组 有 3 . 3例 ( 0 8 ) 3.4
靶 向治 疗 , 疗 成 为 全 身 治 疗 的 主 要 选 择n 。 笔 者 拟 通 过 分 化 ]
析 我 院从 2 0 0 0年 1月 ~ 20 0 6年 1月 收 治 的 5 8 乳 腺 癌 的 0例
(8 1 , 8.1 P< 00 ) 结 论 三 阴性 乳 腺 癌 具 有 独 特 的 临床 病 理 特 征 , 非 三 阴 性 乳 腺 癌 更 易 发 生 局 .5 。 比
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 后较 差。 预 【 键 词 】 三 阴性 乳 腺 癌 临床 病 理 特 点 预 后 关
如 图 1 示 , 阴性 组 为 7 . 5 , 三 阴性 组 为 8 . 2 , 所 三 8 2 非 8 2 三 阴性组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非三阴性组 ( P< 0 0 ) .5 。
1 1 患者 选 择 .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 关键词 】 乳腺癌 ; 三阴性 ; 病理学 ; 预后
Dic s o lni pa ho o y s u s fci c t l g and bi og f a ur s nd f t r f pr nosi a f c n rpl ne atve ol y e t e a ac o o og tc fe t i t i e g i
te N Cgopadte o —r l ngte r scne opfT B )T e l i pto g n io a h B u n n tpe eav e tacr u N C. h i c a l iadbo g T r hn i i b a r g N cn h o c l y —
Co rs n ngau h r H ANG , re po di t o :Z YiEma l h n Yi 00 1 .o i:z a g. 20 @ 63c r n
【 s at Abt c】 Obet e oaa z ecncpto g aue n c r f rgoia etntp r jci T nl e h l i a l yf trs df t ons fc i r l v y t i ho e a a o op s i e

【 摘要 】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 ( N C) T B 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预后 的影 响因素 。方法
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组织标本 3 9例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HE 一 、R、 R和 p 3表达 , 2 R 2E P 5
对照分析 T B N C组 和 非 三 阴 性 乳 腺 癌 ( T B 组 的 临 床 病 理 生 物 学 特 性 , 用 K pa — i 法 分 析 N N C) 采 a l Me r n e 患 者 5年无 瘤 生 存 率 。结果 N N C组 占 7 . % ( 6 /2 。T B TB 90 3 2 039) N C组 占 2 .7 ( 93 9 , 0 % 6 /2 ) 中位 年 龄 9 4 2岁 ,绝 经 前 期 7 .l ( 1 9) 3 % 5 / ,浸 润 性 导 管 癌 7 .1 ( 1 9) p 3阳性 表 达 4 .3 ( 1 9) T 9 6 39 % 5/ ,5 6 49 % 3/ ,3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3.预后分析
根据LN转移数目和转移率分别分组 比较5年无瘤生存率。 • LN转移数目≤25枚为一组,
>25枚另一组。 • LN转移率≤50%为一组,
>50%另一组。
17
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结果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 计学分析,Kaplan-Meier方法绘制 生存曲线。
18
结果
1.一般资料• 选择合理治疗方案 • 有实用 Nhomakorabea值7
查新结果
国内有:长期生存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 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的研究
国内无:ⅢC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 及预后因素的研究
国外有 ⅢC期乳腺癌不同亚组预后差异 的研究(10~15枚或≥16枚)
国外无 LN转移数目在25枚以上和LN转移率>50% 的无病生存率的观察。
13
2.淋巴结溶脂显示技术
乳癌标本均采用淋巴结溶脂显示技术提取LN。 方法如下:腋窝淋巴脂肪组织标本 1. 固定:9%甲醛溶液24h, 2. 脱水:经梯度酒精脱水(浓度分别为75%,
80%,95%,100%,100%),各梯度均为 24h, 3. 溶脂:使用丙酮浸泡24h溶解脂肪组织, 4. 染色:美兰酒精溶液浸泡4小时, 即可在逆光透视下获取全数LN。
• 国内首先用5th胃癌pTNM作分期报告, 用局部LN转移率来判断预后, 优于以LN转移数目作pN分期。
4
• 此后用于结肠癌、乳癌标本作pTNM分期 • 乳癌腋窝Ⅰ、Ⅱ平面解剖,LN数十余枚
升至20~40枚,个别达60余枚。发现Ⅰ、 Ⅱ平面的腋LN转移数可>30枚。 • 此病例预后如何? 国内文献未见研究, 国外仅日本一篇病例(37例)报告。
8
病例和方法
病例选择
1.一般资料 • 2003.1~2005.12 • ⅢC(pN3a)期乳癌39例,占13.3%。
同期全部 294例。 • 术前均行胸片,腹部、盆腔影像学检查,
如有怀疑加作骨扫描,排除已远处转移。
10
• 全组均行全乳切除术 加腋淋巴结Ⅰ、Ⅱ平面解剖术。
• 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胸大小肌神经、血管。 精细解剖。
14
技术优势
• 此方法处理后,组织黄色,淋巴结呈淡 蓝色,极易分辨、取出。
• LN直径≥1cm者,取长径3平面各取2张切 片,共计6张; LN直径< 1cm者作连续6张切片。
• 固定后染色。
15
• 我科此方法已应用于乳癌标本二十年 • 国内三军大07年报告(04~06年病例)
乳癌腋组织标本用脱脂法后可取得 二十余枚淋巴结(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刘文,彭开勤,张应天,等.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中国实用外 科杂志 ;2006;26:35-36. Jing Jin, He Qing qing, Yang Xin hua, et al. Contribution of minute axillary lymph nodes to accurate staging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hin Med J 2007;120: 176265.
5
• NCCN乳癌预后:21基因RT-PCR检测, 分低、中、高三类复发评分,可决定辅 助治疗。
• 国内尚未见应用报告,检查费用昂贵, >3000美元。国内长时期可能不能广泛 应用。
• 腋LN标本用上述淋巴显示技术获取,行 切片病理检查,国内任何县市级医院病 理科均能完成。
6
• 我们研究 :LN转移≥10枚,综合分析, 高危复发病例 尽早得到预后证据。
ⅢC(pN3a)期乳腺癌的 临床特点及预后
普通外科
前言
• 乳癌预后重要因素:局部LN转移 • TNM病理分期:腋LN转移
pN1 1~3枚 pN2 4~9枚 pN3a ≥10枚 • 问题:>10枚与>20枚,甚至>30枚转移,
预后如何? 国内未有研究。
3
• 我们80年代用德国解剖学者Spaltholz法, 胃癌D2/D3标本固定、溶脂,用透光法摘 取LN,可>100枚,称LN显示方法。
24
• 阳性数目>25枚12例,中位DFS仅18个月 (5~29个月);
Tsuchiya A, Kanno M, Abe R. The impact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on the survival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ten or more positive lymph nodes. Surg Today. 1997;27(10):902-6.
11
• 病理分期依据NCCN乳腺癌临床指南 TNM分期标准
• 肿瘤类型:术后病检确诊 • 激素受体:免疫组化检测 • 浸润癌最大直径:病理切片报告为准 • 淋巴结病检:每个LN6张切片,HE染色。
12
• 术后据NCCN乳腺癌临床指南选择化疗、 放疗方案 。
• 据激素受体状况选择内分泌治疗, 绝经前 用他莫昔芬, 绝经后 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22
3.肿瘤直径
• 肿瘤直径: 最大12cm, 最小0.7cm, 平均5.8cm。
• pT分期: p T1 5.1%, p T2 56.4%, p T3 38.5%。
23
4.预后
• 中位DFS 58 (5~74)个月 • 11例术后一年内远处转移,占 28.2%。 • 肝转移2例,肺转移4例,
骨转移2例,脑转移3例。 • 同时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转移3例。
2.5%
与预后不良一致。
• 激素受体:阴性为主 66.7%
21
2.获取淋巴结数目及阳性淋巴结数目
经溶脂显示技术,我院乳腺癌病人 腋LN获取数目显著增加。 • 本研究ⅢC期39例,腋LN总数1522枚, 中位数39枚(11~49枚)。 • 阳性总数736枚,平均18.9枚(10~43枚)。 • 平均转移率(阳性数/LN总数)67.4% (33.3%~100.0%)
本研究ⅢC(pN3a)期乳腺癌39例, 占同期(294例)的13.3%。
• 年龄:41~60岁为主,占64%,
<40岁
18%
>60岁
18%。
中位年龄为51岁。
与文献一致。
• 左右:左17例(43.6%)
右22例(56.4%)
20
• 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为主 74.4%
浸润性小叶癌
23.1%
髓样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