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_梁奋莉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一种不同于激素受体阳性或HER2阳性乳腺癌的一种亚型,因为它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
这使得TNBC的治疗相对困难,并且具有较高的复发和转移率。
对于TNBC的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进行深入探讨,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一、病理特征1. 分子亚型TNBC通常被分为六个分子亚型,包括基底样、免疫原性、分化型、分泌型、基底样免疫原性和基底样分化型。
基底样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约占TNBC的70-80%。
这些分子亚型的存在表明TNBC是一个高度异质的疾病,这也是导致其治疗难度较大的原因之一。
2. 组织形态学在组织形态学上,TNBC常呈现为高级别的浸润性导管癌,伴有明显的细胞核多形性和核分裂相增多。
TNBC还可能具有炎性乳腺癌的特点,即肿瘤周围有大量浸润性淋巴细胞浸润。
3. 分子特征TNBC的分子特征主要表现为p53突变、高增殖指数、增殖细胞异质性以及DNA修复通路的异常。
这些分子特征与TNBC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临床预后1. 生存率相比激素受体阳性或HER2阳性乳腺癌,TNBC的生存率相对较低。
研究表明,TNB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约60%,远低于其他乳腺癌类型。
这主要是由于TNBC的高复发和转移率,使得其预后较差。
2. 复发和转移TNBC的高度侵袭性使得其易于复发和转移。
尤其在早期治疗后的远处复发和转移率较高,给治疗和管理带来了挑战。
临床医生需要更关注TNBC患者的远期随访和随访策略,以尽早发现复发和转移,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
三、治疗策略由于TNBC缺乏ER、PR和HER2的表达,因此传统的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对其无效。
目前,化疗是TNB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化疗的毒副作用较大,且难以预测化疗的疗效。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中缺乏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一种亚型,它占乳腺癌总发病率的10%至20%左右,目前被认为是乳腺癌中最具有异质性和最具有挑战性的亚型之一。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其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进行探讨。
一、病理特征1.肿瘤形态学特征三阴性乳腺癌通常呈现高度异型性,具有高度浸润性和侵袭性,形态多变,常见的有实性、糜烂性、团块状、瘢痕性等多种形态。
肿瘤细胞核分裂相、细胞间质增生明显,边缘模糊,含微小的核分裂象,是典型的恶性肿瘤生长特征。
2.分子特征三阴性乳腺癌主要以基底样亚型和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具有高度异质性,主要由肿瘤干细胞、浆细胞、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组成。
该亚型缺乏ER、PR和HER2的表达,通常表现为蛋白水平的缺失或基因的缺失,这就使得三阴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无效。
3.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三阴性乳腺癌通常更年轻化,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下者占到一半以上,肿瘤生长快,侵犯淋巴管径路和血管,同时也因为缺乏ER和PR的表达而使得其亚型对激素治疗无效。
此外,三阴性乳腺癌还有和BRCA1突变有关的遗传背景,肿瘤细胞具备更高的增殖能力和更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二、临床预后一般而言,三阴性乳腺癌较其它亚型的发生率更快、复发率更高,疗效评估也较为困难。
化疗和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治疗手段,然而三阴性乳腺癌不同于其他亚型,不像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或ER/PR阳性的乳腺癌可以使用靶向药物和内分泌治疗,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处理要强调病理特征和体征诊断。
1.预后指标三阴性乳腺癌疾病预后因人而异,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病人的年龄、肿瘤分期和治疗方式等。
(1)肿瘤分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分期是预测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肿瘤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2)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一项重要特征,淋巴结转移越多,预后越差。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侯立春【摘要】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1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剩余的49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随访3年及5年,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家族史、临床分期、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及3、5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肿瘤直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发病年龄低、家族性、临床分期高、易发生腋窝淋巴转移及复发、预后差、生存率低的特点.【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11【总页数】2页(P75-76)【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生存率【作者】侯立春【作者单位】辽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病理科,辽宁丹东 118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是女性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长,且趋于年轻化,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
据数据统计,三阴性乳腺癌(TNBC)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0%~20%,较其他类型乳腺癌比较更易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侵袭性强,预后差,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在生物学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远处转移、复发早、预后差的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针对TNBC临床上仍是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本研究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影像学及手术病理检查均被诊断为乳腺癌[2],病例资料完整,行乳腺癌切除手术治疗,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其他肿瘤、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精神认知障碍者。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均呈阴性的乳腺癌,通常在临床上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病理类型。
TNBC具有侵袭性高、患者预后差的特点,针对TNBC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乳腺癌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化疗目前虽是目前针对TNB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尚缺少被证实疗效确切的标准化疗方案,本研究针对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节拍性化疗治疗TNBC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和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TNBC患者90例,所有纳入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年龄34~60岁,平均年龄为(45.7±6.7)岁。
纳入患者的KPS评分均大于70,排除具有化疗禁忌证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KPS评分、肿瘤分级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2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采用节拍剂量化疗(剂量为2次/d,每次用量为500 mg/m2);对照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常规剂量治疗(每日用量为2500 mg/m2,分两次给药,于餐后半小时口服),第1~14天。
两组均以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1. 3 评价标准根据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影像学检查可见全部病灶消失,且时间持续8周以上;部分缓解(PR):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出现明显缩小,且时间持续8周以上;稳定(SD):自治疗开始的8周内,影像学检查未见病灶有显著改善;进展(PD):自治疗开始的8周内,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增大或有新病灶出现。
1. 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输入SPSS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2.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比较经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出对照组31.11%(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的比较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脱发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评估

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评估目的:探讨针对三阴乳腺癌患者来说,其主要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相应的预后评估方法,旨在提高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三阴乳腺癌患者40例,这40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另外选择同一时间段内接受体检的非三阴乳腺癌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且明确患者相应的预后评估影响因素。
结果:经过临床观察和对比可知,在患者实际年龄上,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在患者肿块发生率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
结论:明确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评估因素十分必要。
标签:三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评估;影响因素为了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评估影响因素,本文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三阴乳腺癌患者40例和非三阴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参与人员进行相关研究和相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相关资料和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三阴乳腺癌患者40例和同一时间段内接受体检的非三阴乳腺癌患者40例,分别对应的是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0例,主要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小叶癌患者、原位癌患者、囊腺癌患者、鳞癌患者,对应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0例、10例、2例、5例和3例;对照组患者例数也为40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5~80岁,平均年龄达到了(52.0±6.0)岁。
两组患者都为女性患者,且都进行了临床专业疾病诊断并确诊。
1.2 方法针对本研究当中的两种患者来说,在实施临床手术之后,加强对患者的后期病情变化情况随访,随访时间为一年,在实际的病情随访过程中,要全面检测和观察患者的病理特征变化情况,还要全面掌握患者的预后评估情况和影响因素,在全面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有效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相关研究和相关分析,计量资料主要选择t 进行相关检验,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的乳腺癌亚型,其特征是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在临床上占比较小,但其对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不敏感性使其治疗和预后更为复杂和严峻。
本文将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病理特征1. 组织学特征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多样,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特殊类型乳腺癌等,并伴有高度异质性。
其细胞学表现为细胞核多形性、核分裂像增多、细胞外基质增多等特点,表现为高度侵袭性生长,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2. 分子生物学特征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主要包括不表达ER、PR和HER2,此外还存在一些与BRCA1基因突变相关的分子改变,如p53突变、基因组不稳定等,这些分子改变使得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较高的遗传易感性以及较高的恶性程度。
3. 免疫组化特征三阴性乳腺癌通常不表达ER、PR和HER2蛋白,这一特征使得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失效,限制了治疗选择的范围。
二、临床预后1. 预后不良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较差。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通常年龄较轻,且病情发展迅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三阴性乳腺癌不宜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限制了治疗手段,使得治疗效果较差。
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使得其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不一,因此预后较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更差。
2. 个体化治疗由于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分子异质性,临床上建议将个体化治疗纳入临床实践中。
对于BRCA1突变患者,PARP抑制剂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表达PD-L1的患者,免疫治疗也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仍在研究中,研究针对其他分子标志物的靶向药物也可能有望成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新选择。
3. 强化治疗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较差,临床上通常采取较强的化疗方案来控制病情。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分析

将 年 龄 、 经 状 态 、 瘤 大小 、 巴结 绝 肿 淋
腺 癌 患者 5 8 ( 中 , 阴性 乳 腺 癌 患者 1 7 )要 求 有 完 0例 其 三 0例 , 整病 理 及 免 疫 组 化 报 告 且 行 术 前 完 善 相 关 检 查 排 除 远 处 转 移 。 收集 所 有 患 者 的 发 病 年 龄 、 经 状 态 、 族 史 、 理 结 果 月 家 病
状 态 、 族 史 、 否 为 三 阴乳 腺 癌 等 进 行 多 因 素 分 析 后 , 现 家 是 发
是 否 为 三 阴乳 腺 癌 ( 一 0 0 2 、 瘤 大 小 ( 一 0 0 3 P .3 ) 肿 P . 1 )和 淋 巴结 状 态 ( 一 0 0 4 是 影 响 预后 的 独立 危 险 因 素 。 P .2)
2 2 复 发 转 移 率 与 总 生 存 率 三 阴性 组 有 3 . 3例 ( 0 8 ) 3.4
靶 向治 疗 , 疗 成 为 全 身 治 疗 的 主 要 选 择n 。 笔 者 拟 通 过 分 化 ]
析 我 院从 2 0 0 0年 1月 ~ 20 0 6年 1月 收 治 的 5 8 乳 腺 癌 的 0例
(8 1 , 8.1 P< 00 ) 结 论 三 阴性 乳 腺 癌 具 有 独 特 的 临床 病 理 特 征 , 非 三 阴 性 乳 腺 癌 更 易 发 生 局 .5 。 比
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 后较 差。 预 【 键 词 】 三 阴性 乳 腺 癌 临床 病 理 特 点 预 后 关
如 图 1 示 , 阴性 组 为 7 . 5 , 三 阴性 组 为 8 . 2 , 所 三 8 2 非 8 2 三 阴性组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非三阴性组 ( P< 0 0 ) .5 。
1 1 患者 选 择 .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乳腺癌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它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乳腺癌亚型。
TNBC在全球范围内占乳腺癌总数的10-20%,其发病率在青年女性和非洲裔女性中更高。
TNBC的病理特征是细胞增生快、生长能力强、转移早、易复发,具有较差的预后。
研究表明,TNBC呈现肉眼观察上明显增大、突出、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等病理特点。
组织学表现为高度异质性,由于缺乏ER、PR和HER2的刺激,TNBC细胞多采用与这些受体无关的信号通路来维持生长和增殖,常常发生表皮细胞分化降低,而且形态学差异大。
其组织学类型包括纤维瘤样、小叶管状、印戒细胞癌、囊腺样癌、腺样癌和多形性癌等。
TNBC的难治性与其基因表达谱有关,具体表现为肿瘤侵袭性的亚型(Basal-like)、调节T细胞(Immune-activated)亚型和Mesenchymal-like亚型等。
这些亚型的肿瘤细胞基因变异不同,导致了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了TNBC预后较差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的差异性。
临床上,TNBC常常表现为乳房肿块、皮肤红肿、疼痛等乳腺癌症状,也有部分病人与其他亚型一样没有明显症状。
TNBC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由于TNBC缺乏ER、PR、HER2这些重要的靶点,标志物治疗在TNBC治疗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化疗是TNBC目前唯一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和放疗为辅助治疗手段。
TNBC的治疗方案需要针对不同耐药机制研究和探索,如针对DNA修复机制和增强免疫疗法等新的治疗策略。
此外,研究表明,裸鼠模型作为TNBC研究的重要工具,在探索TNBC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靶点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TNBC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积极进展,未来将有更多的治疗方案和诊断手段被开发出来,从而为这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Center for Cancer Research,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haanxi Xi 'an 710061 , China; 2 Department of Oncolo-
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 's Hospital, gy, 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Shaanxi Xi'an 710068 , China; 3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Shaanxi Xi'an 710068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Methods: Total of 219 cases with complete follow - up data were categorized into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and non -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non - TNBC) . Results: In this cohort, 69 patients were TNBC. The rates of medullary carcinoma and pathological grade Ⅲ in TNBC were higher than in those of the non - TNBC. During the follow - up perio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gnosis were found between these two subgroups.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survival analysis, node status was demonstrated as th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TNBC.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TNBC showed higher pathological grade, and node status was demonstrated as th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TNBC. 【Key words】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 prognosis Modern Oncology 2013 , 21 ( 02 ) : 0294 - 0298 【摘要】 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 219 例具有完整随访结果的 PR、 HER - 2 表达情况分为三阴性亚群和非三阴性亚群 。结果: 三阴性亚群中髓样 浸润性乳腺癌病例, 按 ER、 癌及组织学分级 3 级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三阴性亚群, 随访期间, 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 、 无病生存率及 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生存分析提示淋巴结状态是三阴性亚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 的组织学分级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状态是三阴性亚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37.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4992 - ( 2013 ) 02 - 0294 - 05 TNBC ) 指一 三阴性乳腺癌(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组雌激素受体( ER) 、 孕激素受体( PR ) 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 体 - 2 ( HER - 2 ) 表达均阴性的乳腺癌, 约占所有乳腺癌的 10% - 22% [1 - 5] 。与激素受体( ER、 PR ) 阳性或 HER - 2 阳 性乳腺癌群体相比, 三阴性乳腺癌具有发病年龄早, 组织学 [1 , 6 ] 。由于肿瘤 级别高, 预后差, 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的特点 的异质性, 三阴性乳腺癌患病群体的预后也存在很大差异,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 - 4992. 2013. 02. 22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其预后影响因素, 为选择合理的术后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1 1.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 2002 年 1 月到 2009 年 12 月间具 有完整随访资料, 接受切除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 219 例进行 。 回顾性研究 所选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22 - 89 岁, 中位年龄 51 岁, 所有患者就诊时均未出现远处转移, 术前均未进行任 何辅助治疗。除 14 例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外, 其余 205 例行 改良根治术。术后 146 例患者接受了系统的放化疗 。 患者 的复发、 转移及生存情况通过门诊复查 、 住院检查和电话随 访获取。 1 . 2 方法 临床病理指标评定: 所选患者的组织学分类按照 2003 年 WHO 乳腺癌分类标准; 病理分级依照 WHO 标准; 肿瘤大 小和淋巴结分期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 2003 年制定的乳 腺癌 TNM 病 理 分 期 标 准 ( 第 六 版) 。 脉 管 浸 润 ( lymphatic vascular invasion, LVI) 状况使用具有完整肿瘤边界的 HE 切 PR、 HER - 2 表达状况由免疫组化方 片来判定。患者的 ER、 法检测, 检测结果摘自医院的病理报告 。其中激素受体( hor-
· 294·
梁奋莉, 等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1 梁奋莉 , 曹 2 2 伟 , 李林瑞 , 王 3 1 茁 , 王一理
Clinicop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