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重点(部分

推拿学重点(部分
推拿学重点(部分

推拿治疗

1.推拿: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在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指导下,在人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2.推拿学的三个特征:(1)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2)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论内涵(3)广泛的适应证和严格的禁忌证是推拿学的临床特点

3.推拿手法:以术者的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或者借用一定的器具以达到手功能的延伸,按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范重阳。功法:是手法的前提

4.推拿手法(温通、松解)的基本技术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1)持久:手法按要求作用一定的时间。

(2)有力: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

(3)均匀: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

(4)柔和:手法要轻柔和缓,不宜用蛮力,暴力,做到力量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动作要自然。

(5)深透: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

5.推拿手法(温通、松解)的基本技术要求:稳准巧快

6.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补泻有度(生理)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病理)

7.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冲,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8.推拿发生意外的原因:(1)诊断不明确或误诊(2)对疾病的机制和手法作用的原理缺乏认识(3)手法操作不当或选用不当(4)未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9.推拿的发展:

(1)甲骨文时期-推拿源于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按摩为殷人发明

(2)先秦时期-推拿是治疗和养生保健的主要手段;用于临床急救

(3)秦汉时期-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且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巨著,书中确定“按摩”之名;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膏摩”,为药物外用与按摩手法结合的外治法;华佗是按摩治疗与自我按摩导引的倡导者,发明五禽戏

(4)两晋南北朝时期-推拿用于急症治疗。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最早的“捏脊”法

(5)隋唐时期-推拿专业化。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提出治疗闭合性骨折的四大手法“揣摸、拔伸、撙捺、捺正”(6)宋金元时期-推拿理论不断丰富

(7)明代-小儿推拿学术体系形成。推拿成为医术十三科之一;“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形成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题文献《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论》;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收录于杨继洲《针灸大成》)

(8)清代-小儿推拿继续发展,正骨推拿形成体系。《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10.推拿的适应证:骨伤科;内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

主要病种:主要用于伤筋(软组织损伤)头颈肩腰腿痛等。

特色病种:推拿三大病证-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11.推拿的禁忌证:

(1)传染性疾病

(2)脊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和感染性疾病

(3)有烧伤、烫伤等皮肤破损出的皮肤病

(4)有恶性肿瘤者

(5)骨折脱位早期,局部严重骨质疏松者

(6)有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7)有严重心脑肺病,脏器功能衰竭者;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

(8)患精神类疾病,不合作者

(9)月经期、怀孕期妇女的腰骶部

(10)急性伤筋出血者,1-2天内局部不宜推拿

(11)醉酒、过饥过饱,过度疲劳者

12.推拿作用原理: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13.推拿治疗原则: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14.推拿治疗方法:温(温经散寒,补益阳气)通(通壅滞,行气血)补(补气血津液)泻(泻实)汗(祛风散寒)和(调和气血,脏腑)散(疏散气血,化除结聚)清(清热凉血,清热祛暑,生津除烦)八种治法。

15.推拿的补泻作用(虚者补之,实则泻之):

(1)按经络的循行来分(顺经络循行方向操作为补,逆经为泻)

(2)按血流方向来分:向心性操作为补,离心性为泻。

(3)按手法的运动方向来分: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4)按手法刺激强度来分:轻刺激手法为补,重为泻。

(5)按手法频率来分:频率缓慢为补,急速为泻。

(6)按治疗时间来分:治时间长的操作手法为补,短为泻。

12.

16.推拿治疗各论

伤科病症

一、颈椎病

一、概述

1、定义:

领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复杂、影响广泛的临床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等。

3、发病人群:

本病好发于30-60岁的人群。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枕头高低或卧姿不当、颈部外伤、反复出现落枕等与本病相关。

4、分类:

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和混合型

5、中医范畴:

属中医学“项痹”“眩晕”“痿证”“头痛”等范畴。

6、病因:

1.颈椎急慢性损伤(自体渐进性损伤、外伤);

2.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不可逆)

3.风寒湿邪侵袭、劳累等(诱因)

二、具体分类

【颈型颈椎病】

1.定义:最早期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

2.诊断:

(1)症状:疼痛;僵硬;活动障碍(颈部不敢转动或歪向一侧,转动时往往和躯干一起转动);怕凉

(2)体征:可触及局部肿胀;肌肉紧张;颈项部有广泛压痛;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多为阴性。

(3)辅助检查:颈椎X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或成角,有轻度骨质增生;椎间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

【神经根型颈椎病】

1.定义:颈椎部增生物压迫到颈椎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中老年人多见。

2.诊断:

(1)症状:颈型症状+患侧上肢疼痛、麻木、怕凉、乏力(受压部位在C5以下,以上则无上肢症状表现)

(2)体征:病变区域深处有压痛点,有放射痛和麻木感,局部肌肉肿胀、肌肉紧张、活动障碍;病变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发生肌力减退,肌张力降低,腱反

射减弱或消失;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叩顶试验检查阳性,颈椎牵拉实验阴性

(3)辅助检查:颈椎X线检查(正位片可见颈椎侧弯、钩椎关节增生、棘突偏歪等;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成角、反弓,椎间隙狭窄,椎体移位,项韧带钙化等;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MRI;肌电图【椎动脉型颈椎病】

1.定义:椎动脉受压迫等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病症。

2.诊断:

(1)症状:颈型症状+(头部转到某一方位或体位改变时下述症状出现或加重)

眩晕伴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症;偏头痛;视觉障碍;猝倒但意识清醒(椎动脉型特有)

(2)体征:颈型+后枕部触诊,棘突有病理性移位,相应位置肿胀、压痛;旋颈试验阳性;

(3)辅助检查:颈椎X线检查(正位片可见颈椎侧弯、棘突偏歪、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以及椎体增生、椎间隙变窄等;颈椎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钩椎关节增生);TCD检查(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脑血流量减少;少部分也可能加快);椎动脉CT血管造影(可见椎动脉扭曲、狭窄,串珠样阴影,侵入横突孔)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定义: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后关节增生等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

2.诊断:

(1)症状:①(兴奋多见)头痛或偏头痛,头昏头重,眼裂增大,瞳孔扩大,视物模糊,眼窝胀痛;心慌心悸,心前区疼痛;局部或半侧肢体多汗,皮肤苍白发冷②(抑制)头昏眼花、眼睑下垂,瞳孔缩小,鼻塞流泪;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增加,嗳气等

(2)体征:两侧颈椎横突前压痛明显;部分人出现霍纳征(病侧眼球轻微下陷、瞳孔缩小、上睑下垂、同侧面部少汗等)

(3)辅助检查:颈椎X线检查(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体前缘或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项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心电图、心脏彩超无异常或轻度异常(排除)

【脊髓型颈椎病】

1.定义:由于颈脊髓受到压迫后引起的以肢体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2.诊断:

(1)症状(双侧受压较单侧受压多见):颈项部酸痛;单侧或双侧的上肢或下肢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双下肢缓慢进行性病变,主诉“踩棉花感”“头重脚轻”,走路不成直线;不完全痉挛性瘫痪严重可至卧床不起、呼吸困难;

大小便功能障碍。(以下肢症状为主,上肢无神经根痛)

(2)体征:肌张力增高,肌力减退,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霍夫曼征阳性;颈椎X线片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成角,甚至反弓,颈椎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颈椎CT检查(能准确测量椎管狭窄程度,可见椎管变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颈椎MRI检查(可清楚看到椎间盘髓核及增生的骨赘、黄韧带凸入椎管内,压迫硬膜囊及脊髓;还可以看到硬膜外脂肪受压或中断,后纵韧带移位,椎间陈变窄、等宽或前窄后宽,并可见神经根受压)

【混合型颈椎病】(临床最为常见)

定义:有两型或两型以上的颈椎病症状、体征者。

主要原因:

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纤维、颈段脊髓等组织在解剖上密切联系,当椎间盘向后侧突出时,常同时压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因此,从解剖学和病理学上看,多种组织混合受累是绝对的,而单纯的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受累是相对的。

三、治疗

1.治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理筋整复

2.部位取穴:枕后部、颈肩背部、肩胛骨内缘

风池、风府、颈夹脊、阿是穴(局部取)大椎、肩井、天宗(周围取)肩髎、肩

髃、肩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循经取)

3.操作

(1)放松:患者取坐位,医师站其身后,以一指禅推法、?法、按揉法作用于患者颈部、肩部、上背部及患侧上肢,约5分钟,重复3~5遍,手法由轻渐重。(2)主要操作:用按揉法点按、揉风池、风府、颈夹脊、阿是穴、大椎、肩井、天宗等穴位,每穴1分钟,得气为度;对患者进行颈椎旋转板法(棘突偏歪者)、颈椎掌托拔伸法等骨关节正位法(对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慎用或禁用板法)。(3)再放松:拿肩井3~5次,搓抖上肢1~2次,进行颈项部合擦法,透热为度。(4)分型操作

①椎动脉型颈椎病+头面部操作(抹、分推或大鱼际揉法作用于前额部,5分钟;按揉印堂、鱼腰、太阳、百会、头维等穴,得气为宜;自前向后扫散头部两侧胆经3~5遍;自前向后拿五经3~5遍)

②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循神经根放射部位手法刺激、颈椎拔伸牵引法。

③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摩揉肩胛区(以心俞、厥阴俞为中心)5分钟;摩揉左侧心前区5分钟;按揉内关、神门,弹拨中指端各1分钟;按揉双侧颈前交感神经节1分钟。

④脊髓型颈椎病+四肢手法

4.其他治疗:中药;针刺;拔罐;理疗;膏药

5.注意事项:

医者:推拿手法宜轻巧适度,遇见性格偏执者慎用板法;疼痛甚、颈项不敢转动者或脊髓型颈椎病,应选用颈围制动或卧床休息;椎动脉型患者不宜做仰头转项动作以免加重眩晕;脊髓型患者不宜使用骨关节类手法,严重者不建议推拿;颈椎牵引重量从5公斤开始,逐渐加大,不超过30公斤,时间15-20分钟。

患者:加强颈椎部锻炼,纠正不良姿势;注意睡眠姿势,选用高低适合的枕头;注意颈肩部的保暖;配合其他疗法一同治疗;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随和突出症)

一、概述

1.定义:

指由于腰椎间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纤维环破裂以及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以腰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2.发病人群及部位: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以20~4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病多发于4~5腰椎及第5腰椎与第1骶椎之间的椎间盘。

3.中医范畴:

属中医学“痹证”“腰痛”等范畴。

6、病因:

(1)内因:腰骶部是承受压力最大的部位,而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薄

弱,后纵韧带、棘上韧带保护不够,使髓核易向后方两侧突出;椎间盘退行性变化;

(2)外因:外力或风寒之邪刺激,导致腰脊柱内外力失衡,引起椎间盘内纤维核薄弱或破裂,髓核突出。

二、诊断

1.症状:腰部疼痛,翻身转测时加重,休息后减轻;下肢放射性疼痛,打喷嚏、大便等腹压增大时症状加重;腰部活动受限;久病者有主观麻木感,多局限于小腿、足部;患侧下肢有发凉感;间歇性跛行(伴有椎管狭窄时);鞍区麻痹(中央型髓核突出者)

2.体征:腰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减少或消失,甚至后弯,可有压痛、叩击痛(可引起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传播);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足背伸、跖屈肌力减弱;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

神经功能受损

3.辅助检查:腰椎X线检查(椎间隙变窄,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CT;MRI

三、治疗

1、治则:

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促使突出物回纳,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条件;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松解黏连,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加强局部气血循环,促使受损的神经根恢复正常。

2.部位及取穴:(背腰部、下肢部)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穴,阿是穴等。

3.操作:

(1)(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患者取俯卧位。医师站于一侧,先以?法在脊柱两侧膀胱经施术,以腰部为重点;然后再在患侧臀部及下肢后外侧部施术,3~5分钟。分别以按揉、弹拨等法在患侧腰臀部及下肢后外侧施术,5 ~ 7分钟,以改善肌肉紧张痉挛状态。

(2)(行气活血)患者取俯卧位。医师站于一侧,以拇指或肘尖点压腰阳关、肾俞、居髎、环跳、承扶、委中、阿是穴等穴位;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3)(增宽间隙,降低盘内压力)患者取俯卧位。医师站于一侧,在助手配合拔伸牵引的情况下,医师以拇指顶推或肘尖按压患处,使椎间隙增宽,增加盘外压力,降低盘内压力,促使突出的髓核回纳,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并且增强腰部肌肉组织的痛阈。

(4)(调整关节,松解黏连)患者取侧卧位。医师站于一侧,以腰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以调整后关节紊乱,松解粘连。然后再嘱患者仰卧位,强制直腿抬

高以牵拉,起到松解粘连的作用,增加椎间盘外周的压力,相对减轻了盘内的压力,从而迫使髓核变位或复位。

4.其他治疗:中药;针刺;拔罐;牵引治疗

5.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前应排除骨、关节疾病及推拿禁忌证。

(2)手法操作应柔和,避免使用暴力和蛮力。

(3)推拿治疗时,对突出物巨大或有钙化者、马尾神经受压者、继发椎管狭窄者,应慎用后扳法。腰椎间盘突出中央型髓核突出,引起二便障碍者,不宜推拿。(4)治疗期间,患者宜卧便板床休息并注意腰部保暖。

(5)适当进行腰背锻炼,促进康复。

(6)注意弯腰姿势,必要时佩戴腰围。

(7)注意调节饮食,防止便秘(腹压)

三、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三横突周围炎)

一、概述

1.定义:指第三腰椎横突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劳损,使第三腰椎横突处发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变性和增厚,刺激附近的腰脊神经而引起腰臀部疼痛的综合征。以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为主要特征。

2.好发人群:青壮年身体瘦长的体力劳动者。

3.中医范畴:本病属中医“筋伤”“腰痛”范畴。

4.病因:

(1)生理病理特点:第3腰椎居5个腰椎的中心,活动度较大,其两侧横突最长,有肌肉起点和筋膜附着于上;第二腰椎神经根经过腰三横突背侧,易受损伤影响神经。

(2)外因:跌扑闪挫性扭伤或持续性劳损;长时间姿势不良引起肌肉痉挛

二、诊断

1.症状:

(1)腰臀部疼痛(两侧),可有放射痛但痛不过膝;晨起较重,活动后减轻;(2)腰部转侧活动受限(急性期)

(3)有腰部负重或劳损史,从事体力劳动者的青壮年多见

2.体征:

(1)局部肿胀,腰三横突处局部有明显压痛,可触及肥厚结节;

(2)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加强实验为阴性

(3)X线检查无异常(排除)

三、治疗

1.治则: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活血化瘀。

2.部位及取穴:(腰臀部、同侧内收肌部)阿是穴,大肠俞、肾俞、风市、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手法首选弹拨法。

3.操作:

(1)(舒筋通络)患者俯卧位。医师站于一侧,以按揉法和?法分别作用于患侧臀部及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3~5遍,配合点按环跳、风市,委中,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患者仰卧位。医师站于侧,以手掌按揉大腿内收肌,结合“4"字形被动运动,在内收肌部位施以?法。

(2)(解痉止痛)患者侧卧位。医师站于一侧,先在第三腰椎横突周围施以柔和?按揉等法3~5分钟,配合点按肾俞,大肠俞穴,酸胀为度。随后做与条索状硬结垂直方向的弹拨数次,手法要由轻到重,由浅入深,要柔和深透,并配合揉法进行操作。

(3)(活血化瘀)患者俯卧位。医师站于一侧,沿腰部两侧膀胱经施?、揉法3~ 5分钟;配合腰部后伸等被动运动数次;最后以小鱼际擦法直擦背部两侧骶棘肌,以透热为度。

4.其他治疗:针刺;针刀;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或威灵仙注射液);拔罐

5.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用腰围护腰,避免腰部过多屈伸施转活动,。避免手法过度粗暴,(2)卧硬板床体息,注意局部保暖。

(3)患者应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

四、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假性腰椎滑脱症)(真性为先天性)

一、概述

1.定义:指由于腰椎退变而引起椎弓完整的腰椎体向前、向后或向侧方的移位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

2.好发人群及部位:临床上以向前滑脱多见,好发于第4、5腰椎。常见于女性,以45岁以上者居多。(绝经期前后肥胖者)

3.中医学范畴:本病属中医学“腰痛”范畴。

分度:以滑脱椎体下缘作为起点,将滑脱椎体的下面椎体的上缘自后向前分为分为4等分,每滑动1等分为度,以此类推。超过2度推拿无法治疗。

4.病因:未完全明了。与妇女更年期分泌紊乱、长期工作姿势不良、腰椎结构发育异常、妇女产后恢复不良、中年后肥胖有关。

二、诊断

1.症状:

(1)下腰部长期慢性疼痛(轻度滑脱可没有异常症状);腰部活动受限,屈伸时加重;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可见单侧或双侧小腿皮肤感觉迟钝,肌肉萎缩及间歇性跛行,甚者会阴部麻木及小便失禁或尿潴留)

(2)有急性外伤时或持续劳损史

(3)以45岁以上女性多见

(4)可为先天性疾病(无法治疗)

2.体征:

(1)腰椎前凸增加,甚至腰骶交界处凹陷或呈现横纹,滑脱棘突有压痛,滑脱节段可触及“台阶感”。

(2)X线检查正侧位片即能明确诊断。(正位片可见椎板形态,侧位片可见滑脱程度,斜位片能判断有无椎弓峡部裂。):CT检查(可见硬膜囊在椎间盘后缘和上方移位椎体后弓之间受压,致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

三、治疗

1.治则:补肾强腰,疏通经络,整复滑脱。

2.部位及取穴:(腰骶部、患肢部)志室、腰眼、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八髎、殷门、昆仑、太溪、阿是穴等穴位。

3.操作

(1)(补肾强腰)患者取俯卧位。医师站于一侧,先在其腰臀部及患肢施?法(2)(疏通经络)患者取俯卧位。医师站于一侧,点按志室、腰眼、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穴及阿是穴,3~ 5分钟;再以小鱼际擦法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整复滑脱)腰椎微调手法;屈膝屈髋垫枕复位法(前滑脱);腰椎旋转斜扳复位法(正侧方滑脱)

4.其他治疗:中药;针刺;拔罐

5.注意事项:

(1)推推拿治疗仅适用于II度以下假性腰椎滑脱者。若腰椎滑脱超过II度或伴有马尾神经症状者,建议患者手术治疗。

(2)椎弓峡部裂伴有滑脱者,慎用板法及旋转法。

(3)避免弯腰搬重物或体力劳动,注意休息及腰部保暖,避免突然转身及不恰当地腰部锻炼。

(4)根据滑脱方向,选择正确的导引练功。

五、肱骨外上髁炎

网球肘

六、腕管综合征

属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常见一种

七、膝骨关节炎

八、踝关节扭伤

分为内翻扭伤和外翻扭伤两种,以跖屈内翻位扭伤最多见。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推拿学试题

推拿学试题(A) 一、名词解释:(5 分) 1 、伤筋 2 、扳机指 3 、水底捞明月 4 、三关 5 、腕管综合征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推拿古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而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____ 代。 2、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在伤筋的推拿治疗中可具体化为____ 、____ 、____ 三个方面。 3、在推拿临床中,更须注意因人制宜。一般情况下,如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________ 病变部位在________ 等,手法刺激量大。 4、施行推拿手法时,对风寒外感,用________ 的强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透,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 5、握拳尺偏试验阳示提示________ ;屈腕试验阳性提示________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 6、成人推拿挤压类手法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 7、髂胫束劳损又可称为________ ,推拿治则是________ 。常选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手法治疗。 8、颈椎病的推拿治则是________ 、________ ,被动运动颈部可选用________ 手法。 9、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天门的位置在,天柱骨位置在________ ,小天心位置在________ 。 10、踝关节扭伤以________ 位置常见。 三、判断题:(10 分,正确者“√”号,错误者打“×”号) 1、肱骨内上髁炎与肱骨外上髁炎推拿治则不同,手法操作方法也不一样。() 2、上肢被动后扳法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3、痛经的推拿治疗应在行经腹痛时操作,缓解痛疼症状,效果明显。() 4、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手法治疗应配合膝关节屈伸与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5、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6、推拿治疗腰肌劳损,可横擦腰骶部,拍击两侧骶棘肌,以皮肤微红为度。() 7、胃脘疼痛剧烈者可选缓解疼痛后辨证施治。() 8、失眠的推拿的总则是镇惊安神。() 9、捏脊法操作时捏起皮肤多,用力轻则易于操作。() 10、小儿推拿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穴位。() 四、单项选择题:(20 分) 1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见于:() A 、增生性膝关节炎 B 、髂胫束劳损 C 、腰肌劳损 D 、腰肌扭伤 E 、以上都不是 2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见于:() A 、《医宗金鉴》 B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C 、《肘后方》 D 、《医林改错》 E 、《黄帝内经》 3 、下列哪一种病可用捻法治疗:() A 、高血压病 B 、痛经 C 、癃闭 D 、痹证 E 、胃脘痛

推拿重点总结

推拿重点总结 壹.各论疾病 一、颈椎病P190 定义: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这些变化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1、分型: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2、目的(1)松解劳损、紧张甚至痉挛的颈肌,尤其是颈伸肌群,改善其力学特征 阻断疼痛-肌紧张-疼痛恶性循环链,促进软组织损伤性炎症消除 (2)调整颈椎节段异常移位或成角,降低椎间盘负荷,减缓颈椎退变过程 (3)扩大椎间孔、椎管、横突孔非连续骨性管道有效空间,改善颈椎管内外的高应力状态和神经根紧张力,减少或消除神经、血管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 3、治则:松解,调整 4、部位及取穴: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 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为主 5、手法:采用刺激性手法与颈椎调整手法并重,以刺激性手法为基础; 颈项部操作与循经手法刺激相结合,以颈项部操作为主的原则。 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 6、注意事项(): 1、颈椎病患者平时宜贯彻“仰头抬臂、协调平衡”的原则, 以锻炼颈部后伸肌群,平衡长期低头位而引起的颈部应力和稳定平衡失调。 2、注意纠正平时的不良习惯姿势,立足于预防。 3、注意用枕的合理性 4、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7、特殊体格检查 ①挤压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交叠置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的角度下(如使头后伸并向患侧倾斜)进行按压。如出现颈部疼痛或向上肢放射痛,即为阳性反应。挤压试验的机理在于使椎间孔缩小,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故出现疼痛或放射痛。 ②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侧,一手置该侧头部,推头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作相对牵引,此时牵拉臂丛神经,若患肢出现窜痛麻木,则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临床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二、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表现、推拿手法、治则、取穴部位、手法操作步骤P224 定义: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该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本病常发生在单侧肩部。

推拿按摩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互相进行推拿手法的练习能熟练地掌握所学手法的手形。 实验器材:按摩床、按摩递质:爽身粉、舒活酒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抚摩:五指自然分开并伸直,用手掌或指腹贴放于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直线或圆形或螺旋形的轻缓抚摸运动。多用单手操作。 二揉:以全掌,掌根或指腹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来回或圆形回旋的揉动。可用单手或重叠双手操作。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 三捏:手掌自然分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和四指成钳形,对合用力挤按肢体肌肉或其它组织,间断或不间断用力。可循肢体纵轴方向运动或固定在一处操作。 四揉捏:揉捏法是揉法和捏法的协同动作,其手法是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手成钳形,将大小鱼际,掌根及各指指腹紧贴于皮肤上,拇指和四指一起用力作揉和捏的动作,或拇指多作揉的动作。四指多作捏的动作,不移动或作直线向前的运动,在移动到一定距离后,手掌不离开皮肤迅速返回,如此反复进行。 五搓:两手自然伸直,五指并拢,两手夹住肢体对称部位,相向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肌肉或(和)肢体,并往返来回运动。搓法操作必须双手进行。 六摩擦:手掌自然伸开,五指伸直并拢,全掌紧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或回旋形的摩擦。也可用拇指指腹操作。 七推压: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以掌根和小鱼际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向前的单向推压动作。也可以单用拇指作单纯的推动。在脊柱上操作时两手伸开呈“八”字形,沿脊柱两侧推压。 八摇晃:一手握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关节远端肢体,使关节远端作被动的回旋转动或外展内收或(和)屈伸运动。 摇晃是关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其操作方法随部位而异。 九抖动:用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在向远端拉伸的基础上,将肢体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或左右的颤动。 十提弹:根据部位的不同,用拇,食,中三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肌肉或肌腱提起,然后当放开时用手指弹动肌肉或肌腱。 实验结论:

2018年自考《推拿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推拿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D 1、小儿推拿独特体系形成是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C 2、我国第一部推拿学专著是( ) A、《小儿按摩经》 B、《小儿推拿秘诀》 C、《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D、《小儿方脉活婴秘旨圣书》 C 3、以下关于推拿的作用原理不正确的是() A、疏通经络、行气活血B、理筋整复、滑利关节C、平衡阴阳、补虚泻实D、调整脏腑功能 C 4、关于滚法叙述正确的是() A、以腕关节为支点 B、以肩关节为支点 C、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 D、手背尺侧主动做推旋运动 BD 5、一指禅推法讲究() A、沉肩、悬肘、垂腕、掌虚、指实 B、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 C、沉肩、悬肘、垂腕、掌实、指虚 D、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

B 6、以下关于揉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包括大鱼际揉、掌根揉、指揉等 B、是最古老的推拿手法 C、可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等疾病 D、揉法接触面可大可小,刺激平和舒适 C 7、以下关于手法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有() A、推法能治疗一切寒证。 B、擦法荡涤积滞的作用较强 C、搓法具有明显的调和气血的作用 D、点法是放松类的典型代表 D 8、拿法是捏而提起谓之拿,可看成复合手法,除哪一项外皆可运用( )。 A、颈项部 B、头部 C、四肢部 D、胸胁部 E、肩背部 E 9、操作胸椎对抗复位时患者的体位应为( )。 A、俯卧 B、仰卧 C、侧卧 D、站势 E、坐势 B 10、梨状肌损伤的临床表现是( )。 A、腰痛及活动受限 B、臀部困痛及下肢坐骨N痛 C、腰部脊柱侧弯 D、托腹试验阳性 E、托马征阳性 A 11、与退行性膝关节炎无关的叙述是( )。

针灸推拿学复习重点

针灸推拿学复习重点 1、骨度分寸定位法: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来测量全身各部的宽度和长度,并按自身比例进行折算,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2、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3、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呲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4、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动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 5、拿五经法:术者以单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置于头部五经,屈曲各指骨间关节做持续而有节律的拿提,并由前向后脑移动至颈结节。 6、推法、灸法、摩法 7、五腧穴:经、荥、输、井、合穴 8、十二经脉体表循环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9、一指禅推法操作要领:拇指自然伸直,余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自然屈曲,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和穴位上。沉肩、垂肘、悬腕、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有路节律的摆动,使所产生的力通过指端或螺纹面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和穴位上。 10、手太阴肺经的循行手少阴心经的循行 11、挤压类手法包括:1、按法、2、压法、3、点法、4捏法、5、拿 法、6、捻法、7、弹拨法、8、踩跷法、9、拿五经法 12、毫针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2.、夹持进针法,3、舒张进针法。4、提捏进针法,

13、指切进针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舒张进针法用于皮肤松弛的部位、提捏进针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 14、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及足背,其排列时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处足厥阴经同足太阴经交叉后,足厥阴循行在足太阴与足少阴之间,便成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15、《黄帝内经》(灵枢)标志针灸形成,共收录160个左右的穴位。《针灸甲乙经》第二次总结《针灸大成》明代杨继洲 16、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映病症的作用。 任、督、冲同起胞中任行胸腹正中 17、一源三岐 督行脊背正中冲与足少阴肾经并行 18、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 19、四海: 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 20、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1、腧穴分为:1、经穴、奇穴。阿是穴, 22、所有阴穴的输穴都是原穴 23、顶颞前斜线:在头顶部、头测部,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与颞部胆经悬厘穴 之间的连线。 24、十二经脉六合:肺—大肠,心—小肠。。。。。 25、推拿手法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和稳准巧快。 26、阴陵泉: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27、孕妇禁用穴位:合谷、三阴交、昆仑、肩井 28、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期门;第7肋间隙:日月; 29、足三里孔最 30、 丰隆曲池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整理(最终版)

总论: 一、伤寒学派始于晋唐,盛于明清。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体系 1.宋金以前伤寒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美尼尔氏综合症 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方。 2.明清伤寒学派 错简重订派:方有执(首先提出)喻昌(喻嘉言)(大力倡导) 维护旧论派: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念祖(陈修园) 辩证论治派:柯琴,徐大椿(以方类证) 尤怡,钱潢(以法类证) 陈修园,包诚(分经审证) 二、医经学派:内经等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重理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疡门开手第一方。 三、经方学派:重方药(秘方) 四、中西汇通派唐宗海(第一人) 五、河间学派刘完素寒凉派火热论 (为攻邪学派、丹溪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是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形成的先导) 荆山浮屠:罗知悌 六、易水学派张元素李杲 七、攻邪学派张从正“汗、吐、下” 八、丹溪学派养阴 九、温补学派 宋《局方》温燥 金朱丹溪寒凉降火———苦寒 明温补 清寒凉 十、温病学派温疫学派: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 温热学派:叶桂,吴瑭,薛雪,王士雄(温病四大家) 华佗145-208东汉末医家建安三神医(董奉,张仲景)“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1.麻沸散: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 2.五禽戏:运动养生(华佗对中医养生的最大贡献) 3.漆叶青黏散:黄精漆叶桑葚何首乌茅山术 《华佗神方》孙思邈著 整易麻药神方:川乌草乌胡茄子羊踯躅麻黄专为开取箭头时用,服之令人不痛。 外敷麻药神方:川乌尖草乌尖生南星生半夏胡椒蟾酥荜茇细辛专为施割症时,可治骨质增生“阳化气,阴成形”解麻药神方:人参生甘草陈皮半夏白薇菖蒲茯苓 神膏:乳香没药血竭儿茶三七冰片麝香 热加黄连,腐加轻粉,有水加龙骨,收口加珍珠、蟹黄,杖伤三七倍用。 孙思邈药王千金要方(把虚损分为五劳六极七伤)注重养生、医德。 对《伤寒论》的研究采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 “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一则麻黄,一则青龙” “以方类证”“三纲鼎立”之说 治疗经验 中风:1.伤风,太阳中风 2.关节不利,疼痛风寒湿痹乌头,天雄,附子 3.半身不遂,口僻,言语不利独活酒,牛膝酒 真中风风邪入中

推拿-实验报告

篇一:常用推拿手法及运用实验报告 常用推拿手法及运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和要求】: 在掌握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推拿手法的操作和要领,并结合在人体各部位的具体运用,为 使用推拿疗法常见病提供技能上的保证。 【实验原理】: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法及其作用于穴 位上防治疾病的学科) 一.疏通经络(推拿手法可以直接刺激穴位或作用于筋络,激发和推动经气运行) 二.行气活血(通过机械刺激直接作用于体表特定地位或腧穴行气运血,或通过经络系统 调整脏腑推动气血运行) 三.舒筋缓急(常用衮法、按压法、拿法) 四.调利关节(常用衮法、抖法) 五.补肾益气(常用摩法、擦法) 六.调理肠胃(常用一指禅推法、顺时针摩法) 七.养颜美容(抹面之法可用于面部美容) 八.养生保健(具有除老去烦防治疾病功效) 【实验内容】 一.摆动类手法练习 [目的要求] 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摆动类手 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 一指禅推法(其接触面积小,深透度较大,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理气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a 指峰推b指面推c偏锋推 2. 衮法(接触面大,具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筋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的 作用) 3. 柔法(动作轻柔,具有宽中理气,消积导滞,舒筋活络,温通气血的作用):a大鱼际揉法b小鱼际 揉法c掌根揉法d掌揉法e单指揉法f双指揉法g三指柔法h肘揉法j前臂揉法k屈指揉法二.摩擦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 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摩擦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推法(单方向的直线推,能舒筋活络,行气止痛,能增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2.摩法(环形有节律的抚摸,理气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理肠胃蠕动) 3.擦法(直线往返摩擦,能温通筋络,祛风散寒,止痛,调理脾胃,行气活血,消肿散结)4.抹法(动作轻柔,能清醒头目,疏肝理气,消食导滞,解除痉挛) 5.搓法(动作轻快,能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放松肌肉) 三. 挤压类手法练习 [目的要求]

推拿学试题

推拿学试题1 一、名词解释:( 5 分) ★伤筋——凡人体各关节因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牵拉压迫或不慎而跌仆闪挫,以及持续活动、经久积劳等原因所引起的损伤而无骨折、脱位、皮肉破损者,痛称为伤筋。 ☆扳机指——指部腱鞘炎,由于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发生炎性变化,出现以患指局部酸痛无力,伸屈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强行伸屈手指,有“扳机”状现象,故名。 水底捞明月——自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称“水底捞明月”。性凉,可清虚热。 ☆☆三关——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在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腕管综合征——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挤压出现以手指麻木为主的症候群。 ★★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由于劳损等引起的肱骨外髁疼痛为主症,伸腕、前臂旋前受限的一组症候群,因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故名。 天河水——穴位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条直线。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推拿古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而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____ 代。(按摩;按跷;案扤;明) 2、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在伤筋的推拿治疗中可具体化为____ 、____ 、____ 三个方面。(松则通:顺则通,动则通) 3、在推拿临床中,更须注意因人制宜。一般情况下,如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________ 病变部位在________ 等,手法刺激量大。(腰臀四肢,深层) 4、施行推拿手法时,对风寒外感,用________ 的强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透,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先轻后重) 5、握拳尺偏试验阳示提示________ ;屈腕试验阳性提示________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突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臂丛神经受压) 6、成人推拿挤压类手法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点按掐拨拿捏捻) 8、颈椎病的推拿治则就是________ 、________ ,被动运动颈部可选用________ 手法。(舒筋活血,理筋整复;拔伸旋转) 10、踝关节扭伤以________ 位置常见。(内翻位) ★★1 、成人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就是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从而达到 ________ 。(持久,有力,柔与,深透) ★★2 、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 ________ ,成书于 ________ 时期。(《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秦汉 ) 3 、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为 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瘀) ★★4 、点法分为 ________ 与 ________ 两种,其与按法的区别就是 ________ 、 ________ 。(拇指点,屈指点,点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大) 5 、漏肩风又称 ________ 肩、 ________ 肩,就是以 ________ 与 ________ 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五十、冻结、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

推拿学考试重点

1、“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得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 2、我国最早得推拿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遗失) 3、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 4、家中药管理局百部中医国经典中推拿得专著有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张振玺·《厘正按摩要素》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 5、《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推拿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 6、推拿得治疗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7、推拿得治疗原则: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8、特定穴;就是指小儿推拿特有得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且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会聚于两掌。 9、小儿特定穴与成人特定穴有何不同:成人特定穴就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具有特定称号得腧穴,根据不同分布特点、含义与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郗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等。 10、推拿手法最脏腑疾病治疗得途径:1、同过经络介导、通过功能调节、脏腑得器质性病变,通过手法直达并所。 11、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区别;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都就是中医推拿学得重要组成部分,都就是利用穴位与手法在人体体表进行施治得一种外治方法。成人推拿主要治疗范围就是以骨科疾病为主,例如颈肩腰腿痛,风湿等引起得骨关节疾病等;内科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紧张疲劳等。小儿推拿主要治疗范围就是以小儿内科疾病为主,例如发烧、咳嗽、消化不良、腹泻、便秘、遗尿、惊吓等。成人推拿穴位以十四经络为主,小儿推拿用得则就是小儿特有得穴位。由于成人得皮肤、肌肉、脏腑早已经成熟了,相对也比较厚实、强壮,因此穴位得敏感性、感知度没小儿灵敏。小儿脏腑娇嫩、肌肤柔嫩,小儿皮肤可以说就是处于“饥饿”状态,先天喜抚摸接触,对按摩推拿具有成人不可比拟得感知度、灵敏度得优势。小儿推拿正就是利用小儿皮肤得感知度、灵敏度,通过手法刺激而达到防病治病得目得。12、小儿推拿操作顺序;一般情况下来说、小儿按摩应按“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得操作顺序进行。亦有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或小儿体位而定顺序先后,可以灵活掌握。动作要轻快柔与,平稳着实。 坎宫(线),又称推眉弓。定位:【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天门(线),又称推攒竹。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 13、天柱骨(线):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14、耳后高骨(点):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15、丹田:或揉或摩。定位:【小腹部,脐下2寸到3寸之间】。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 16、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温阳止泻(推上),泻热通便(推下) 17、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健脾与胃,消食化滞,止泄,止呕。 18、小天心【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揉小天心用于清心经热;掐、捣用于惊风抽搐、夜啼。 19、一窝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揉,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发散风寒。 20、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本穴性温热,

推拿手法学-考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 第一章绪论 推拿手法学:是学习研究推拿手法的术式结构,动作原理,技能训练,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引书》于1984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汉墓,内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导引养生学成就,其中也有颞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的最早记载。 《五十二病方》于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手法医学的成就。 《黄帝内经》对推拿手法的贡献 1.确立了手法医学的正式学科名----按摩 2.阐述了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温经散寒,活血补血,舒筋通络 3.提出了推拿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特殊手法的运用:按压腹主动脉法,按压颈动脉法 5.膏摩的运用:《灵枢-经筋》记载用”马膏”膏摩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6.手法推拿与定穴的运用 7.按摩人员的选材与考核 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 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 《金匮要略》书中首次提出了膏摩一词,并将其与针灸,导引法并列,用于预防保健。膏摩方:头风摩散 书中有手法抢救自缢死的首次记载 《肘后备急方》晋代葛洪,书中记载手指相对用力且协同操作的捏脊法和作用力向上的腹部抄举发,其中的拈脊骨皮法被后世冠以捏脊法之名而在小儿推拿领域得到了重用。 唐宋时期: 1.推拿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的建立按摩科 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2.《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该书所有的病症均无方药处方,却提出了详细的“补养宣导”之法,即对症导引疗法。唐代第一科:祝由 3.《千金方》唐代孙思邈 a. 倡导小儿按摩 b. 膏摩法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得到了又一次总结 c. 重视养生保健手法 d.丰富多彩的手法应用:提出治疗颞颌关节半脱位,在手法牵引复位后”当疾出指” e. 手法用于诊断与定穴 4.《外台秘要》王焘保存了一些宝贵的推拿手法资料 a. 脊柱手法的记载:脊柱按压法 b. 其它手法:治疗霍乱转筋的手拗脚趾法,治疗大小便不通的捋腹通便法,摩小腹下 死胎法,捉筋治噎法,治疗咽喉舌疾的下颌关节爪法 5. 《圣经总录》:“开达抑遏”四字概括了按摩的功用;将封裹膏摩与手法复位和用药并提, 作为正骨疗法的常规;中指熨目法,掌心熨目法治疗目昏暗和目暗 6. 《十产论》中助产手法,亦可保健按摩 明代: 1.明代按摩科变迁万全《幼科发挥》《育婴秘诀》有多处小儿推拿意外的记录 2.小儿推拿的兴起:

《推拿学》考试题

针灸推拿学专业《推拿学》考试题(1)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成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小儿推拿独特体系形成是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2、我国第一部推拿学专著是() A、《小儿按摩经》 B、《小儿推拿秘诀》 C、《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D、《小儿方脉活婴秘旨圣书》 3、以下关于推拿的作用原理不正确的是() A、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B、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C、平衡阴阳、补虚泻实 D、调整脏腑功能 4、关于滚法叙述正确的是() A、以腕关节为支点 B、以肩关节为支点 C、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 D、手背尺侧主动做推旋运动 5、一指禅推法讲究() A、沉肩、悬肘、垂腕、掌虚、指实 B、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 C、沉肩、悬肘、垂腕、掌实、指虚 D、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 6、以下关于揉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包括大鱼际揉、掌根揉、指揉等 B、是最古老的推拿手法 C、可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等疾病 D、揉法接触面可大可小,刺激平和舒适 7、以下关于手法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有() A、推法能治疗一切寒证。 B、擦法荡涤积滞的作用较强 C、搓法具有明显的调和气血的作用 D、点法是放松类的典型代表 8、拿法是捏而提起谓之拿,可看成复合手法,除哪一项外皆可运用()。 A、颈项部 B、头部 C、四肢部 D、胸胁部 E、肩背部 9、操作胸椎对抗复位时患者的体位应为()。 A、俯卧 B、仰卧 C、侧卧 D、站势 E、坐势 10、梨状肌损伤的临床表现是()。 A、腰痛及活动受限 B、臀部困痛及下肢坐骨N痛 C、腰部脊柱侧弯 D、托腹试验阳性 E、托马征阳性 11、与退行性膝关节炎无关的叙述是()。 A、多见于20~30岁青年男运动员 B、推拿时可擦腘窝、以透热为度 C、节制饮食、减轻体重 D、主动进行膝关节伸屈活动锻炼 E、临床症状消失后,骨质增生依然存在

推拿学重点(部分

推拿治疗 1. 推拿: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在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指导下,在人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2. 推拿学的三个特征:(1)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2)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论内涵(3)广泛的适应证和严格的禁忌证是推拿学的临床特点 3. 推拿手法:以术者的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或者借用一定的器具以达到手功能的延伸,按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中医外治法范重阳。功法:是手法的前提 4. 推拿手法(温通、松解)的基本技术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1)持久:手法按要求作用一定的时间。 (2)有力: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 (3)均匀: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 (4)柔和:手法要轻柔和缓,不宜用蛮力,暴力,做到力量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动作要自然。 (5)深透: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 5. 推拿手法(温通、松解)的基本技术要求:稳准巧快 6.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补泻有度(生理)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病理)

7.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冲,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8. 推拿发生意外的原因:(1)诊断不明确或误诊(2)对疾病的机制和手法作用的原理缺乏认识(3)手法操作不当或选用不当(4)未注意推拿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证9. 推拿的发展: (1)甲骨文时期-推拿源于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按摩为殷人发明 (2)先秦时期-推拿是治疗和养生保健的主要手段;用于临床急救 (3)秦汉时期-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且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巨著,书中确定“按摩”之名;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膏摩”,为药物外用与按摩手法结合的外治法;华佗是按摩治疗与自我按摩导引的倡导者,发明五禽戏 (4)两晋南北朝时期-推拿用于急症治疗。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最早的“捏脊”法(5)隋唐时期-推拿专业化。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提出治疗闭合性骨折的四大手法“揣摸、拔伸、撙捺、捺正” 6)宋金元时期-推拿理论不断丰富 (7)明代-小儿推拿学术体系形成。推拿成为医术十三科之一;“按摩”之名开 始有“推拿”之称;形成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题文献《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论》;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收录于杨继洲《针灸大成》)

推拿实验报告

常用推拿手法及运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和要求】: 在掌握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 化专业技能训练,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推拿手法的操作和要领,并结合在人体各部位的具体运用,为 使用推拿疗法常见病提供技能上的保证。 【实验原理】: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法及其作用于穴 位上防治疾病的学科) 一.疏通经络(推拿手法可以直接刺激穴位或作用于筋络,激发和推动经气运行) 二.行气活血(通过机械刺激直接作用于体表特定地位或腧穴行气运血,或通过经络系统 调整脏腑推动气血运行) 三.舒筋缓急(常用衮法、按压法、拿法) 四.调利关节(常用衮法、抖法) 五.补肾益气(常用摩法、擦法) 六.调理肠胃(常用一指禅推法、顺时针摩法) 七.养颜美容(抹面之法可用于面部美容) 八.养生保健(具有除老去烦防治疾病功效) 【实验内容】 一.摆动类手法练习 [目的要求] 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摆动类手 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一指禅推法(其接触面积小,深透度较大,具有舒筋活络,调 和营卫,理气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a 指峰推b指面推c偏锋推 2.衮法(接触面大,具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 筋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的 作用)

3.柔法(动作轻柔,具有宽中理气,消积导滞,舒筋活络,温通 气血的作用):a大鱼际揉法b小鱼际 揉法c掌根揉法d掌揉法e单指揉法f双指揉法g三指柔法h肘揉法j前臂揉法k屈指揉法 二.摩擦类手法练习 [目的要求] 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摩擦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推法(单方向的直线推,能舒筋活络,行气止痛,能增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2.摩法(环形有节律的抚摸,理气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理肠胃蠕动) 3.擦法(直线往返摩擦,能温通筋络,祛风散寒,止痛,调理脾胃,行气活血,消肿散结) 4.抹法(动作轻柔,能清醒头目,疏肝理气,消食导滞,解除痉挛) 5.搓法(动作轻快,能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放松肌肉) 三. 挤压类手法练习 [目的要求] 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振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振动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按法(逐渐用力,按而留之,具有诱导止痛,解痉散结,通筋活络,放松肌肉及矫正畸形) 2.点法(刺激力强,不宜多用,具有镇静止痛,解除痉挛的作用) 3.肘压法(压法,刺激最强,具有解痉止痛,通筋活络的作用)4.拿法(能开窍止痛,祛风散寒,舒筋通络) 5.捏法(能通筋活络,行气活血,增强肌肉活力、恢复肢体疲劳) 6.捻法(具有滑利关节,通筋活络,促进末梢血液循环的作用) 7. 掐法(用力大,刺激极强,常为急救。能开窍醒神,镇静止痛)

推拿学重点整理终极版

推拿学的发展源流 △秦汉时期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已佚失)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且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巨作,概括推拿作用、马膏膏摩治疗口眼歪斜、治疗病证、工具、适应症禁忌症 △明代 ①“推拿”之称的出现(最早出现推拿的时间);②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小儿按摩经》是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 △清代 《医宗金鉴》“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推拿的作用原理 △中医学 ①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②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③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现代医学(运动系统) ①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 ②解除肌肉的痉挛; ③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④促进炎症介质的分解、稀释; ⑤促进水肿、血肿的吸收; ⑥松解软组织的粘连 ⑦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 ⑧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推拿的治疗原则与治法 △治疗原则 ①未病先防; ②治病求本; ③扶正祛邪; ④调整阴阳; ⑤三因制宜 △治法 温、通、补、泻、汗、和、散、清 △补泻作用 补——扶助人体正气,增强人体组织某功能;泻——祛除体内病邪,抑制组织器官功能亢进 ①经络循行:顺——补;逆——泻 ②血流方向:向心性——补;离心性——泻 ③手法刺激强度:轻——补;重——泻 ④手法运动方向:顺时针——补;逆时针——泻 ⑤手法频率:缓慢——补;急速——泻 ⑥治疗时间:时间长——补;时间短——泻 推拿的禁忌症 1.各种传染性疾病; 2.各种恶性肿瘤; 3.结核性和感染性疾病; 4.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 5.所操作的部位皮肤有烧伤、烫伤或有皮肤破损的皮肤病; 6.骨折及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7.月经期、怀孕期的腹部、腰骶部操作。 推拿常用的介质(膏摩) 介质作用——润滑、药效作用 介质的种类——药膏、药散、药酒、药汁、药油、滑石粉、水 经络与腧穴 十二经别——离、合、出、入 离:从十二经脉分出;合:表里经别同行;出:从头颈部出来;入:进入胸腹腔 穴位定位 足三里:小腿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犊鼻穴下3寸。(胃经) 肩井: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胆经) 委中:腘横纹中点(膀胱经) 量诊 △脊柱活动范围 ①颈椎: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 ②腰椎:前屈90°,后伸30°,左右侧屈各20°~30°,左右旋转各30° △肌力的分级 0级:肌肉完全无收缩(完全瘫痪); 1级:肌肉稍有收缩,但关节无活动; 2级:关节可在桌面上伸屈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 3级:可对抗地心引力,但不能对抗阻力;

《推拿学》考试题(A)

针灸推拿学专业《推拿学》考试题(8)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生物力学 2.应力 3.手法 4.扳法 5.介质

二、项选择题(请您选出一个最佳答案的编号填在题末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30分) 1、推拿古称按摩、按抚等,“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 A、先秦两汉时期 B、魏晋隋唐时期 C、宋金元时期 D、明代 E、八十年代 2、我国现存第一部按摩专著是() A、《小儿按摩经》 B、《小儿推拿秘诀》 C、《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D、《唐六典》 E、《小儿方脉活婴秘旨圣书》 3、推拿学以经络学为基础理论,特别密切相关的是()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二经别 D、皮部与经筋 E、十五络脉 4、推拿的作用原理为() A、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B、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C、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D、以上均是 E、以上一、二点才是 5、椎间盘病变的解剖基础有() A、由于外伤或本身变性,髓核或纤维环向椎管或椎间孔突出 B、椎间盘钙化

C、椎间盘退行性变 D、以上三点均是 E、以上二、三点方是 6、目前,推拿手法以()作为命名原则。 A、手法的动作形态 B、手法的作用 C、手法的作用与操作的部位结合 D、手法的作用,运动形式与特点,及小儿手法的特殊性 E、在传统基础上,结合手法的作用 7、只用于小儿,而不用于成人的手法() A、推法 B、捏法 C、运法 D、揉法 E、掐法 8、手法要达到“深透”的目的,其基本要求() A、快速、有力、柔和、均匀 B、持久、有力、柔和、均匀 C、持久、有力、柔和 D、持久、有力、均匀 E、持久、均匀、柔和 9、推拿治疗骨伤科疾病,主要应建立的指导思想() A、软组织理论 B、骨关节理论 C、筋骨整体观 D、阴阳学说 E、经络学说

推拿学考试重点必考

推拿学重点整理 单选: 1.最早的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 2.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3.手法(动作形态)分类:按法、摩法、拿法、揉法、捏法、擦法、拔伸法、背法 4.衮法静止性用力(前臂)操作: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 大幅度的屈伸活动,使小鱼际和手背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 进行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 5.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点穴和手法: 取穴:手三里、偏历、阳溪、列缺、合谷、桡骨茎突部及其上下方 手法:衮按、揉、弹拨、拔伸、擦等 6.扳法操作注意问题: ①不可逾越关节运动的生理范围 ②不可粗暴用力和使用蛮力 ③不可强求关节弹响 ④对诊断不明确的脊柱外伤及带有脊髓症状体征者,禁用扳法 ⑤对老年人伴有严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慎用扳法,对骨关节结核、骨肿瘤者,也禁用扳法 7.手法产热最高:擦法 8.挤压试验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9.气滞血虚包块应用手法:弹拨法 10.站式肌肉:除斜方肌 11.小儿按揉法适用于(C)部位或穴位 A胸腹部B四肢C全身D背腰部 12.······以提高:推拿功法 13.向前弯腰疼痛加重:棘上韧带损伤

14.调节心率穴:内关 15.久泄不止穴:百会 16.气穴虚弱痛经:中脘 17.慢性腰肌劳损(酸胀痛) 18.衮法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吸点 19.腰突症分型:髓核突出方向分型:向前、后、椎体内突出 向后突出部位分型:单侧型、双侧型、中央型 髓核突出程度分型:隐藏型(幼弱型)、突出型(移型型)、破裂型(成熟型) 20.肾精不足型眩晕的治疗(ABC)A翳风B大肠俞C神门D肾俞 21.推拿治疗痛经的腰背部操作所选的穴位是(BD)A膈俞B八髎C命门D肾俞 22.揉膝周法所选的穴位有(ABCD)A膝眼B阳陵泉C阴陵泉D血海 23.对抗用力手法包括(AD)A拔伸B擦法C按法D扳法 24.拔伸法注意事项(ABC) A不可用突发性的暴力进行拔伸,以免造成牵拉损伤 B要注意拔伸的角度和方向 C关节复位时不可在痉挛较重的情况下拔伸 D关节复位时可在疼痛较重的情况下拔伸 25.扫散法的操作部位是:(B)A两胁部B头颞侧部C肌肉丰厚处D四肢部 26.搓法的主要作用部位处(B)外 A以肩关节为支点B可用手臂用力加压C运用身体上半部重量为主要力量D力量可依节律性的前倾后移 27.腰椎以(掌按)为主 28.补法方向:顺时针 推拿治疗中,运用补法不正确的是(B)A长时为补B顺转为补C直推为补D轻揉为补29.治疗面瘫手法不包括(扫散) 治疗面瘫手法选择不正确的是:(D)A一指禅法B抹法C擦法D扫散法 30.腰椎前屈角度范围:80°—90°

推拿学知识点专业试题及答案

推拿学知识点专业试题及答案(A) 一、名词解释:(5 分) 1 、伤筋 2 、扳机指 3 、水底捞明月 4 、三关 5 、腕管综合征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推拿古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而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____ 代。 2、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在伤筋的推拿治疗中可具体化为____ 、____ 、____ 三个方面。 3、在推拿临床中,更须注意因人制宜。一般情况下,如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________ 病变部位在________ 等,手法刺激量大。 4、施行推拿手法时,对风寒外感,用________ 的强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透,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 5、握拳尺偏试验阳示提示________ ;屈腕试验阳性提示________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 6、成人推拿挤压类手法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 7、髂胫束劳损又可称为________ ,推拿治则是________ 。常选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手法治疗。 8、颈椎病的推拿治则是________ 、________ ,被动运动颈部可选用________ 手法。 9、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天门的位置在,天柱骨位置在________ ,小天心位置在________ 。 10、踝关节扭伤以________ 位置常见。 三、判断题:(10 分,正确者“√”号,错误者打“×”号) 1、肱骨内上髁炎与肱骨外上髁炎推拿治则不同,手法操作方法也不一样。() 2、上肢被动后扳法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3、痛经的推拿治疗应在行经腹痛时操作,缓解痛疼症状,效果明显。() 4、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手法治疗应配合膝关节屈伸与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5、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6、推拿治疗腰肌劳损,可横擦腰骶部,拍击两侧骶棘肌,以皮肤微红为度。() 7、胃脘疼痛剧烈者可选缓解疼痛后辨证施治。() 8、失眠的推拿的总则是镇惊安神。() 9、捏脊法操作时捏起皮肤多,用力轻则易于操作。() 10、小儿推拿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穴位。() 四、单选题:(20 分) 1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见于:() A 、增生性膝关节炎 B 、髂胫束劳损 C 、腰肌劳损 D 、腰肌扭伤 E 、以上都不是 2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见于:() A 、《医宗金鉴》 B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C 、《肘后方》 D 、《医林改错》 E 、《黄帝内经》 3 、下列哪一种病可用捻法治疗:() A 、高血压病 B 、痛经 C 、癃闭 D 、痹证 E 、胃脘痛

推拿学—病历书写,检查

第三章推拿学基本技能 第一节推拿病历书写 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病历是记载患者疾病发生发展、演变预后、诊断治疗、防护调摄及其结果的原始档案,也是复诊、转诊、会诊及解决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任、医疗保险等事项的重要资料和依据。病历作为第一手信息资料,对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医院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病历书写是临床医师必要的基本功,它反映着临床医务工作者医疗技术、科学作风和文化修养的水平。 一、推拿门诊病历书写要求及格式 初诊记录 年月日时科别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主诉:患者最痛快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发病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或慢性病的复发、加重时间。 病史:主症发生的时间、病情的发展变化、诊治经过及重要的既往病史、个人史和过敏史等。 体格检查:记录生命体征、中西医检查阳性体征及具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特别要注意舌象、脉象。 实验室检查:记录就诊时已获得的有关检查结果。 诊断: 中医诊断:包括疾病诊断与症候诊断 西医诊断:包括主要疾病和其他疾病 处理: 1、中医论治:记录治法、方药、用法等。 2、西医治疗:记录具体用药、剂量、用法等。 3、进一步检查项目。 4、饮食起居宜忌、随诊要求,注意事项。 复诊记录 年月日时科别 记录以下内容: 1、前次诊疗后的病情变化、简要的辩证分析、补充诊断、更正诊断。 2、各种诊疗措施的改变及其原因。 3、同一医生守方超过3次后需要重新眷写处方。 4、3次没有确诊或疗效不佳者必须有上级医师的会诊意见。上级医师的诊疗意见应详细记 录,并经上级医师签字负责。 医师签名: 二、推拿住院病历书写要求及格式 (一)入院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