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与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诊疗方案(2011版)

消渴病肾病,继发于“消渴病”的肾脏疾病,包括“消渴病”继发的“水肿”、“肾劳”、“关格”等,与古代文献中的“肾消”密切相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肾脏疾病。其早期症状不突出,仅表现为尿蛋白排泄率增加;中期可以表现为尿多浊沫、水肿等,化验肾功能指标尚正常,尿常规检查出现蛋白;晚期肾功能损害不断加重,失代偿期可以表现为乏力、腰腿酸痛、夜尿频多、水肿、食欲减退、面色无华、爪甲色淡等,甚至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大小便不通,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乱,终成中医“关格”危候。

一、诊断

1.中医证候诊断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1992年山东明水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三次大会通过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消渴病辨证诊断参考标准》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进行。

气虚证:①神疲乏力,②少气懒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脉弱。具备两项可诊断。

血虚证:①面色无华,②唇甲色淡,③经少色淡,④舌胖质淡,⑤脉细。具备两项可诊断。

阴虚证:①怕热汗出,或有盗汗,②咽干口渴,③大便干,④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⑤舌瘦红而裂,⑥脉细数。具备两项可诊断。

阳虚证:①畏寒肢冷,②腰膝怕冷,③面足浮肿,④夜尿频多,⑤舌胖苔白,⑥脉沉细缓。具备两项可诊断。

血瘀证:①定位刺痛,夜间加重,②肢体麻痛,或偏瘫,③肌肤甲错。④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有一项可诊断。

痰湿证:①胸闷脘痞,②纳呆呕恶,③形体肥胖,④全身困倦,⑤头胀肢沉,⑥舌苔白腻。具备三项可诊断。

湿浊证:①食少纳呆,恶心呕吐,②口中粘腻,口有尿味,③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④皮肤瘙痒,⑤舌苔白腻。具备三项可诊断。

消渴病肾病临床常见证候:

早中期:

气阴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

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

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

晚期:

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

阳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

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

2.西医疾病诊断标准

消渴病肾病即现代医学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可参照《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和美国肾脏病协会2007年提出的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进行。

(1)有确切的糖尿病史。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个月内连续尿检查三次UAER介于20~200μg/min(28.8~288mg/24h),且可排除其他引起UAER增加原因者,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

(3)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0.5g/24h连续2次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尿蛋白增加的原因者,可诊断为临床期糖尿病肾病。临床期糖尿病肾脏疾病,可以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临床上凡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糖尿病肾脏疾病。同时应注意排除肾盂肾炎、原发和其他继发肾小球疾病、高血压病肾脏损害、心功能衰竭等引起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蛋白增高的原因。

3.消渴病肾病分期

消渴病肾病临床上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即现代医学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相当于Mogensen糖尿病肾病Ⅲ期;中期,即现代医学临床期糖尿病肾脏疾病肾功能正常者,相当于Mogensen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正常者;晚期,即现代医学临床期糖尿病肾脏疾病存在肾功能不全者,相当于Mogensen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不全和Ⅴ期患者。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或中成药

1.早中期消渴病肾病(Mogensen糖尿病肾病分期Ⅲ期和Ⅳ期肾功能正常者)

要求在饮食治疗、降糖、降压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措施。可以根据本虚证表现分为三型辨证论治,同时可以根据具体标实兼证,随证加减。

(1)气阴虚血瘀证(表现为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四肢困倦,气短声低,平素易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心烦失眠,或午后低热,尿频色黄,或有浮肿,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自汗、盗汗,尿频量多,口渴欲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或舌暗红体瘦,舌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数。

治法:益气养阴,补肾化瘀。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参芪地黄汤、清心莲子饮、生脉散加减。生黄芪15~30g,沙参12~15g,麦冬12~15g,生地12~30g,山茱萸12~15g,地骨皮15~30g,桑白皮15~30g,鬼箭羽12~15g,丹参15~30g,葛根15~25g,土茯苓15~30g。每日1剂,水煎服。或作颗粒剂,分2温水冲服。

推荐中成药:可用六味地黄丸(水蜜丸、颗粒剂)、生脉胶囊、阿魏酸哌嗪片等。

(2)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易感,夜尿频多色清,或有浮肿,腰膝冷痛,畏寒肢冷,阳萎早泄,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手足背冷凉,大便溏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有齿痕,舌苔白或灰腻水滑,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温阳、补肾化瘀。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参苓白术散、胃苓汤、水陆二仙丹加减。炙黄芪15~30g,太子参12~15g,苍术12~15g,白术12~15g,山药12~15g,莲子12~15g,芡实12~15g,金樱子9~12g,砂仁6~9g(后下),肉桂3~9g,姜黄12~15g,川芎12~15g,炒薏苡仁15~30g,茯苓12~15g。每日1剂,水煎服。或作颗粒剂,分2次温水冲服。

推荐中成药:可用参苓白术丸(水丸)、阿魏酸哌嗪片等。

(3)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阴虚、阳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或有浮肿,怕冷怕热,阳萎早泄,妇女月经不调,或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冷凉,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大便时干时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或暗红,有齿痕,舌苔白或黄腻,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培元,滋阴助阳,益气固本。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玉屏风散、肾气丸、五子衍宗丸加减。生黄芪或炙黄芪15~30g,太子参12~15g,山茱萸12~15g,山药12~15g,枸杞子12~15g,菟丝子12~15g,肉桂3~9g,姜黄12~15g,当归9~12g,川芎12~15g,生薏苡仁或炒薏苡仁15~30g,土茯苓12~15g。每日1剂,水煎服。或作颗粒剂,分2次温水冲服。

推荐中成药:可用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阿魏酸哌嗪片等。

根据标实兼证加减用药:

(1)兼气滞证:情志抑郁,胸胁脘腹胀满,嗳气,善太息,腹满痛得矢气则舒,舌暗苔起沫,脉弦。

治法:理气解郁。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配合四逆散、四磨汤、香苏散等。可酌用香附9~12g,枳壳9~12g,陈皮9~12g,荔枝核12~15g。

(2)兼痰阻证:形体肥胖,胸脘满闷,或呕吐痰涎,或咳嗽有痰,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除湿。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配合二陈汤、温胆汤等。可酌用陈皮9~12g,制半夏9~12g,荷叶9~12g。

(3)兼热结证:口渴多饮、多食、大便干结、小便频多、喜凉、舌红苔黄干,脉滑数而实。

治法:清泄结热。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配合大黄黄连泻心汤、调胃承气汤等。可酌用大黄6~12g,黄连9~12g,黄芩6~9g,知母12~15g,桑白皮15~30g,夏枯草9~15g。

(4)兼郁热证: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心烦眠差、恶心欲呕,食欲不振,胸胁苦满、嗳气,舌略红,舌苔略黄,脉弦或数。

治法:清解郁热。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配合丹栀逍遥散、小柴胡汤等。可酌用柴胡9~12g,黄芩6~9g,赤芍药15~30g,白芍药15~30g,丹皮9~12g,山栀6~9g,夏枯草12~15g。

(5)兼湿热证:头晕沉重,脘腹痞闷,四肢沉重,口中黏腻,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舌偏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滑、弦滑。

治法:清化湿热。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配合四妙丸、葛根芩连汤、平胃散等。可酌用苍术12~15g,薏苡仁15~30g,制半夏9~12g,地肤子15~30g,石韦15~30g,萆薢12~15g。

(6)兼水湿证:面目及肢体浮肿,或小便量少,四肢沉重,舌体胖大有齿痕,苔水滑,脉弦滑,或沉。

治法:利水渗湿。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配合五苓散、五皮饮等。可酌用猪苓12~15g,茯苓12~15g,陈皮9~12g,大腹皮12~15g,桑白皮15~30g,冬瓜皮15~30g,石韦15~30g,土茯苓15~30g。

(7)兼饮停证:背部恶寒,咳逆倚息不得卧,或胸膺部饱满,咳嗽引痛,或心下痞坚,腹胀叩之有水声,舌苔水滑,脉沉弦或滑。

治法:通阳化饮。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配合苓桂术甘汤、导水茯苓汤、葶苈子大枣泻肺汤等。可酌用猪苓12~15g,茯苓12~15g,桂枝6~9g,白术12~15g,车前子(包煎)12~15g,炒葶苈子12~15g,桑白皮15~30g。

2、晚期消渴病肾病(Mogensen糖尿病肾病分期Ⅳ期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肾病Ⅴ期患者)

晚期消渴病肾病临床诊治,要求在饮食治疗、降糖、降压治疗和抗贫血、纠正酸中毒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口服中药和中成药治疗措施。消渴病肾病辨证论治内服中药方面,可以根据本虚证表现分为三型辨证论治,同时可以根据具体标实兼证,随证加减。

1.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血虚、阴虚、血瘀、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面色苍黄,口燥咽干,双目干涩,乏力体倦,头晕心悸,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多饮尿频,或尿少浮肿,皮肤瘙痒,灼热干燥,或小腿抽筋,呕恶吐酸,烧心,爪甲色淡,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暗红,或暗淡,舌体瘦,苔薄黄腻,脉沉细或数。

治法:益气养血,滋肾护元,祛瘀化湿,泄浊解毒。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当归补血汤、生脉散、左归丸、黄连温胆汤、升降散加减。生黄芪15~30g,当归12~15g,沙参12~15g,麦冬12~15g,生地12~30g,鬼箭羽12~15g,丹参15~30g,葛根15~25g,土茯苓15~30g,黄连6~9g,陈皮9~12g,竹茹9~12g,姜半夏9~12g,枳壳9~12g,生大黄9~12g。每日1剂,水煎服。或作颗粒剂,分2次温水冲服。

推荐中成药:可用生脉胶囊、左归丸、当归补血丸,人工虫草制剂如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等,大黄制剂如新清宁片、尿毒清颗粒等。

2.阳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血虚、阳虚、血瘀、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无华,体倦懒言,畏寒肢冷,头晕心悸,视物模糊,腰膝冷痛,腹胀喜暖,恶心呕吐清水,大便稀溏,嗜卧,夜尿频多,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皮肤湿痒,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胖大,舌质淡暗,舌苔白腻,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温肾护元,祛瘀化湿,泄浊解毒。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当归补血汤、香砂六君子汤、大黄附子汤加减。炙黄芪15~30g,当归9~12g,太子参12~15g,苍术12~15g,白术12~15g,山药12~15g,莲子12~15g,芡实12~15g,金樱子9~12g,木香6~9g,砂仁6~9g(后下),陈皮9~12g,姜半夏9~12g,姜黄12~15g,川芎12~15g,炒薏苡仁15~30g,茯苓12~15g,土茯苓15~30g,熟大黄6~9g。每日1剂,水煎服。或作颗粒剂,分2次温水冲服。

推荐中成药:可用香砂养胃丸、金匮肾气丸、归脾丸等,人工虫草制剂如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等,大黄制剂如新清宁片、尿毒清颗粒等。

3.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血瘀、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表情淡漠,面色黧黑,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心悸气短,咽干口燥,口中尿味,嗜睡,或心烦失眠,腰膝酸冷,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寒,自汗盗汗,夜尿频多,或尿少水肿,大便时干时稀,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皮肤瘙痒爪甲色淡,舌体胖大,暗淡有齿痕,舌苔黄腻,或白腻,或灰腻,脉沉细或沉细而数。

治法:益气养血,补肾培元,祛瘀化湿,泄浊解毒。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当归补血汤、右归丸、温胆汤、温脾汤加味。生黄芪或炙黄芪15~30g,太子参12~15g,山茱萸12~15g,陈皮9~12g,姜半夏9~12g,枳壳9~12g,茯苓12~15g,当归9~12g,川芎12~15g,姜黄12~15g,生薏苡仁或炒薏苡仁15~30g,土茯苓12~15g,熟大黄9~12g。每日1剂,水煎服。或作颗粒剂,分2次温水冲服。

推荐中成药:可用右归丸、五子衍宗丸、归脾丸,人工虫草制剂如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等,大黄制剂如新清宁片、尿毒清颗粒等。

根据兼夹证加减用药:

(1)兼动风证:肢体抽搐,甚则角弓反张,或手足震颤,小腿抽筋,全身骨骼酸痛、乏力,舌淡,脉细弱,或弦细。

治法:柔肝缓急,平肝息风。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可配合芍药甘草汤、羚羊钩藤汤等,酌用赤芍药15~30g,白芍药15~30g,薏苡仁15~30g,木瓜12~15g,生牡蛎15~30g,生龙骨15~30g。或酌情选用肾骨胶囊等。

(2)兼动血证:牙龈出血,皮下紫癜,呕血,咳血,吐血,便血。

治法:凉血和血止血。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可配合犀角地黄汤、茜根散等,可酌用三七粉3~6g(分冲),茜草12~15g,仙鹤草25~30g。或用服用云南白药。

(3)兼伤神证:表情淡漠,或躁扰不宁,嗜睡,甚则意识朦胧,昏不知人,神昏谵语。

治法:化浊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及参考剂量:可配合菖蒲郁金汤等,可酌用石菖蒲9~12g,郁金9~12g,荷叶6~12g,或酌情选用用玉枢丹,安宫牛黄丸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可酌情选用补气和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肾康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等。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传统针灸、推拿技术,应用经络导平治疗仪、腿浴治疗器,或采用中药穴位注射、红光照射法、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药浴疗法等。晚期可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或用中药直肠点滴技术,或通过结肠透析机应用中药结肠透析疗法等。

晚期肾衰灌肠方,一般可选用清热泄下、活血解毒、收敛固涩之剂。可用生大黄15~30g,丹参15~30g,蒲公英15~30g,煅牡蛎30g等。腹满畏寒者,可酌加温中散寒之剂,可用大黄附子汤加味,可用上方加炮附子9~12g,肉桂9~12g。

药浴疗法,通过医用智能汽疗仪等。药浴方,可用升散透达之剂,如荆芥、防风、麻黄、桂枝、地肤子等,有利于排泄浊毒。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方药可选用桂枝、小茴香、乌药、陈皮、枳壳、桃仁、红花等透达温通、理气导滞、活血化瘀之剂,适用于腰痛、腹胀症状突出的患者。

(四)内科基础治疗

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参考参考《肾脏病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海燕主编)拟订。主要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合并感染、发热、心衰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有急性心衰、恶性高血压、急性感染、严重贫血、肾性脑病、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均应采取相应急救处理措施。

(五)透析疗法、肾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手术

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血肌酐高于442?mol/L、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 ml/min 者,或尿少、水肿合并胸水、腹水,诱发急性心衰、肾衰,或高血钾内科治疗无效者,则应考虑透析疗法包括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有条件者,还可接受肾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手术。

(六)护理

1.早中期

护理调摄方面,应重视心理护理、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心理教育:针对性开展消渴肾病科学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及早采用中医药措施积极治疗,以防治病情进展。活动量:鼓励患者适当休息和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劳累。饮食: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原则,减少植物蛋白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白摄入,少吃豆类食品和主食。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以保证热量供给。水肿、高血压患者,应强调低盐饮食。

2.晚期

护理调摄方面,心理护理应注意讲解积极治疗的意义,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鼓励患者积极采取中医药综合治疗措施。活动量:减少运动强度,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适当活动,同时可结合太极拳、内养功等,有益患者身心。饮食:严格控制蛋白摄入总量,控制主食,不吃豆类食品。优质蛋白应占蛋白质摄入总量50%以上,以牛奶和鸡蛋为最好;脂肪一般在25~40g/d,视体型增减。多吃富含碳水化合物食品,若血糖高者调整胰岛素用量。同时注意高钙低磷。水肿者应限制食盐。高血钾者,应注意禁食高钾食物。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疾病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早中期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减轻≥50%,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或尿蛋白定量减少≥50%,或正常。

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减轻≥30%,但不足≥50%,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或尿蛋白定量减少≥30%,但不足≥50%。

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者。

(2)晚期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减轻≥50%,肾小球滤过率或内生肌酐清除率提高≥10%,血肌酐降低≥10%。

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减轻≥15%,但不足≥50%,肾小球滤过率或内生肌酐清除率提高﹤10%或稳定,血肌酐降低不足10%或稳定。

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者。

2.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1)早中期

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50%。

有效: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30%,但不足≥50%

无效: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30%,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晚期

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50%。

有效: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15%,但不足≥50%。

无效: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15%,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消渴病肾病疗效评价,应该在明确分期的基础上,采用症状疗效评价与实验室理化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必要时引入终点事件评价和生存质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建立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期综合评价方案,将有利于科学评价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揭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临床优势。

1.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既往在饮食治疗、降糖、降压基础上,主要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散结、清热解毒治法等,拟定系列方药辨证论治,曾以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抑制剂和受体Ⅱ拮抗剂为对照,治疗10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总有效率

8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

2.临床糖尿病肾病肾衰前期:既往我们曾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优化防治方案研究”课题,在饮食治疗、降糖、降压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散结、泄浊解毒治法,拟定系列方药辨证论治,曾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受体Ⅱ拮抗剂为对照,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治疗243例,总有效率76.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其中对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应用国际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QOL),发现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案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尤其在代偿期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

“十一五”期间,我们又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大疑难疾病项目“中医全程干预糖尿病肾病进程综合方案研究”课题,对320例糖尿病肾病早期和临床期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疗程设定为3个月,多疗程追随观察,平均观察19个月,首次引入终点事件评价疗效方法,结果发现中医化瘀散结全程干预糖尿病肾病方案较之国际公认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Ⅱ拮抗剂厄贝沙坦,有更好的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和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善临床糖尿病肾病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的作用,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病

程进展。

四、难点分析

消渴病肾病的难点,一是如何有效延缓其病程进展,即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临床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不断加重,引起终末期肾衰;二是临床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难治性水肿的患者,如何有效治疗?

针对以上难点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思路。

1.基于“治未病”和“防治结合,寓防于治,分期辨证,综合治疗”的思

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降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衰发生率,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质量为目标,提高糖尿病肾病各期的中药治疗率,推广应用中医化瘀散结全程干预糖尿病肾病综合治疗方案,以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发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临床糖尿病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的危险性。

2.针对临床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患者,加强古今文献和名医经验发掘,开展糖尿病肾病病机和治法理论如“微型癥瘕形成”和化瘀散结治法、“毒损肾络”和搜风解毒治法理论等,并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内服中药与中药药浴、中药离子导入、中药注射液静脉点滴等多种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优势,以提高中医

药控制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执笔者:赵进喜,王世东,李靖)

注:以上为诊疗路径所附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是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所承担“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和支撑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肯定还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所以盼望同道出于为事业负责的态度,发表高见,以求进一步完善改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第一批中医诊疗设备

2009-08-12 13:3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第一批中医诊疗设备 设备名称医疗器械批号企业名称新型中药煎药设备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中医药膏剂提取包装机组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腿浴治疗器京药监械(准)字2009第2260341号北京天人信医疗保健科技有限公司 腰椎间盘复位机吉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2260243号吉林省福民椎间盘脱出复位技术研究所 足疗仪吉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70070号通化海恩达高科技有限公司多功能艾灸仪黑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70043号齐齐哈尔市祥和中医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型中药 熏蒸汽自控治疗仪浙药管械(准)字2004第2260129(换证中)上海三洲巨星节能电气有限公司 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2260473号上海西贝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脑远红外按摩理疗床沪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60384号上海松奇康保健器械有限公司电脑三维多功能牵引装置苏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60089号上海紫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射频肿瘤治疗仪国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325455号江苏天马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骨质疏松治疗康复系统苏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2260328号江苏天马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络导平治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260342号南京久益电脑控制仪器有限公司 光电治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250112号南京小松医疗仪器研究所多频率微波治疗仪国食药监械(准)字2004第3250030号(换证中)南京小松医疗仪器研究所针刺手法针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70177号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2260105号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肛肠综合治疗仪国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325086号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超声雾化熏洗仪浙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540001号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熏蒸床浙食药监(准)字2008第2260155号杭州立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浙食药监(准)字2005第2260425号杭州立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鲁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060057号济南戎翔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振动式药物超微粉碎机济南松岳机器有限责任公司智能通络治疗仪 (原名:辨证治疗仪)豫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2260058号郑州爱博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电脑骨伤愈合仪湘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60126号长沙海凭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智能肛周熏洗仪粤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540557号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结肠透析机粤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540305号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医用智能汽疗仪粤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60014号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电脑骨伤治疗仪粤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2260294号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磁振热治疗仪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安徽省肾病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体例稿) 一、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病种协作组) 1.组成: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 组长:六安市中医院 副组长: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 成员: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太和县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 2.职责:负责组织肾病病种的临床路径推广应用实施工作 (二)专家组(病种协作组) 1.组成: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 太和县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 2.职责:分别作为病种牵头单位组织相关病种的临床路 径实施推广工作 (三)试点单位 1.成员单位:安徽省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芜湖市中医院;蚌 埠市中医院;马鞍山市中医院;淮北市中医院;太和 县中医院;霍山县中医院;

2.职责:在组长及牵头单位的指导下参与肾病病种的临床路径实施推广工作。 二、实施计划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2年12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 2.试点单位依据病种协作组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0月) 1.组织培训及各试点单位实施方案制定(2013年1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组织临床路径及实施方案培训。 (2)讨论确定各试点单位实施方案。 2.临床实施(2013年2月-2013年10月) (1)各试点单位组织开展相应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2)各试点单位每月组织对于病种中医临床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3)2013年5月底向病种协助组牵头单位报送本单位相应病种试点工作情况及中期分析评估结果。 (4)2013年6月底病种牵头单位向专科组长单位报送本病种试点工作情况及中期分析评估结果。 3.分析评估(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1)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于2013年10月组织召开一次各试点单位工作会议,总结试点工作情况,交流研讨试点工作经验,评估试

2020年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查房(课件)

2020年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查房 (课件) 一。病史汇报:患者张思成,男性,79岁,退休工人,入院时间:2015。04。22,供病史者:本人 现病史:患者现精神尚可,双下肢轻度浮肿,生命体征平稳,血糖波动较大,入院第二晚睡前血糖3.1mmol/l,检查结果:全腹部CT:双肾多发性囊肿、胃窦间质瘤可能。超声心动图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电图正常。血红蛋白107g/l,肌红蛋白1200ng/ml,Cr102.7umol/l,Bun12。71mmol/l,磷酸肌酸激酶489u/l,尿蛋白1+。......感谢聆听 既往史:T:36.7℃P:80次/分R:20次/分BP:130/60mmhg 患者既往糖尿病、高血压20余年,3年前有白内障手术史,无食物和药物过敏史,患者曾因糖尿病、高血压多次入住内分泌科,给予降糖降压治疗,血糖血压控制一般,7年前无明显诱因下体检时发现肾功能异常,肌酐160umol/l,明确为慢性肾衰,后不正规治疗,入院前在外院查肌酐170。9umol/l,同时查CT示:胃小弯占位性病灶,建议

行胃镜进一步检查.故此次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入院.入院时神志清,精神可,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浮肿,躯干及四肢散在暗红色斑片。......感谢聆听 二。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 1.概述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2.病因 ①.遗传因素 2.肾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3。高血糖症 4。高血压 3.分期 一期:以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肾体积增大为特征.但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当血糖控制后可以部分缓解.是可逆的。 二期:该期尿蛋白排出率正常但肾小球已出现结构改变。 三期:又称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四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 五期:终末肾功能衰竭. 前3期为DN早期,适当治疗可控制病情进展;4期和5期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计划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2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推科: 组长: 成员: (2)科: 组长: 成员: (3)外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骨伤科:

组长: 成员: (6)肛肠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

评审标准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附件7 三级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中医肛肠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有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

培训。 第三章专科建设 一、专科建设成效显著,亚专科设置合理,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专科医师应熟练掌握本专科常用中医诊疗技术。 四、专科中医特色突出,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充分利用中医技术方法,优势病种服务量逐年增加。 五、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六、专科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独立开展专科常见临床技术,具有专科急危重症及疑难疾病的救治能力,现代诊疗技术应与中医诊疗技术相结合。 七、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八、有专科研究室,开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专科研究工作,并能将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 第四章临床科室建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ICD-10:E10.111,E11.111, E14.1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1.尿糖和酮体阳性伴血糖升高。 2.血pH和(或)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111,E11.111,E14.1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10天。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必须包括酮体)、大便常规、血气分析; (2)在酮症酸中毒未纠正时每1-2小时测定血糖,在糖尿病酮症纠正后测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酮,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待酮症酸中毒状态纠正后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待酮症酸中毒纠正且血糖稳定后测定胰岛素或C肽

(2)并发症相关检查(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尿蛋白/肌酐或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头胸腹CT或MRI等; (3)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补液根据血糖、电解质、血渗透压、生命体征、心肾功能等情况选择补液种类及补液速度、补液量。 2.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给予胰岛素治疗。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待酸中毒纠正、血糖基本平稳后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3.纠正电解质紊乱。 4.纠正酸中毒。当pH<7.1时,可补碱性药物。 5.其他对症治疗。纠正休克、抗感染、治疗急性肾衰、治疗脑水肿等。

2016市中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中医院2016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为落实《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病种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方案,管理制度,各科室制定了病种具体实施路径,并取得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我院成立了《市中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盘满华担任组长,副院长陈志明、冯旭、刘孝柏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信息科、财务科主任及开展临床工作的科室科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成立临床路径试点指导及专家小组,由业务副院长陈志明任组长、有关专家任专家组成员,负责组织制定实施本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向上级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二、确立试点科室和病种 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选择较有代表性16个病种,作为我院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病种,具体如下: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目录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1 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6 3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14 4 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20 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26 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33 7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37 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42 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48 10 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径52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20930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 组长: 成员:. (2)内一科: 组长: 成员: (3)外一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内三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医生职责: (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 (2)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历届领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历届领导 2018.03局长王国强副局长、党组成员于文明(副局长)马建中王志勇闫树江人事动态·闫树江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不再担任·王志勇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图/简历)曾任领导吴刚李大宁局领导介绍编辑局长:王国强。副局长:吴刚、于文明、李大宁、马建中、王志勇。王国强,男,汉族,籍贯安徽,1955年3月出生于上海。197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2000年获吉林大学人口学专业法学硕士学位。先后在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工作,1983年调到国家计生委,历任秘书处副处长、处长、办公厅副主任、主任、政策法规司司长、计划财务司司长。曾在日本厚生省国立公共卫生学院留学做客座研究员,到河南省焦作市挂职担任市委副书记。2000年12月任国家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2003年3月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2003年9月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机关党校校长,2002年6月起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2007年1月任卫生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刚,男,汉族,1953年6月生,山西灵石人,中共党员。1976年12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后,到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工作。1985年7月,调任到卫生部中医司,后到国家中

医管理局工作。1989年5月起,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干部处副处长、处长。1994年9月,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劳动与政策法规司副司长,1998年2月任司长。2002年7月起,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2002年10月,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2004年4月起,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分管医政工作。于文明,男,汉族,1963年6月生,山东单县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随后入天津中医学院研究生部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88年6月,任中国中医药报社记者、编辑、部门主任。1997年12月,任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主任。2004年4月起,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分管中医药科研工作。李大宁,男,汉族,1953年1月生,吉林永吉人,中共党员。1982年12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后,到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工作。1986年,任黑龙江中医研究院副院长。1987年7月,调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历任科技司交流处副处长、办公室副主任、计划财务司副司长、计划财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人事与政策法规司司长等。2000年10月起,任局党组成员。2001年11月到2003年10月,被选派至四川省人民政府挂职,任省政府副秘书长。2005年3月起,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分管国际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师承的认定和新规定范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师承的认定和新规定222.54.177.* 1楼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蒋健: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诸位能够参加今天由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共同举办的有关医政工作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的议题主要系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中医师资格准入管理方面、中医诊疗设备调查工作。主要是围绕这三个议题来进行发布。 蒋健:为此,今天我们请来了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张宗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我们请他们两位给大家介绍和通报有关情况,并且回答各位记者的问题。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蒋健。 现在,发布会正式开始。首先,我们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介绍今天三个议题的有关内容。 许志仁: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关于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的情况。 许志仁:为了充分发挥中医坐堂医的作用,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日前发布通知,决定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试点地区为:河北省石家庄市、辽宁省沈阳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福建省漳平市、江西省南昌市、河南省洛阳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深圳市、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凤翔县。 许志仁:通知明确了试点内容:一是试点地区县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医坐堂医诊所管理办法》《中医坐堂医诊所基本标准》对药品零售企业申请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进行审批。在试点工作期间,中医坐堂医诊所作为医疗机构类别第六部分进行注册。二是对审批合格后设置的中医坐堂医诊所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许志仁:试点工作重点解决下面三个重要问题:一是通过试点对申请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的药品零售企业条件进行探索。申办的药品零售企业中药饮片数量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必须有独立的中药饮片营业区,饮片区面积不得少于50平方米,饮片数量不得少于400种;必须设有独立隔开的诊室,诊室数量最多不超过2个,每个诊所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5平方米;聘请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是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连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年以上。 许志仁:二是中医坐堂医诊所所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的范围和执业手段,只能开中药饮片,不许开成药、西药、保健品。三是如何加强对中医坐堂医诊所执业行为的监管。由县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中医坐堂医诊所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制度。发现有出于经济利益驱动的“大处方”和误导、诱骗就诊者购买药品等现象的,一经查实,将情节向社会公示,并按照规定给予罚款。情节恶劣或经警告仍未改正的,吊销其中医坐堂医诊所许可证。

糖尿病护理习题

十月份理论考试 一、选择题 1. 反映近两三个月糖尿病控制情况最理想的指标为 A.空腹血糖B.餐后血糖C.尿糖D.糖化血红蛋白 2.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范围是 A. 2.8-4.4mmol/L B. 4.4-6.1mmol/L C. 6.1-7.0mmol/L D. 7.0-7.8mmol/L 3. 下列哪项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 糖尿病足 C. 糖尿病肾病 D. 眼底出血 4. 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A.冠心病 B.眼底病变 C.糖尿病肾病 D.神经病变 5. 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A.血肌酐水平升高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C.浮肿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 A.头晕、乏力B.恶心、呕吐C.视物模糊D.意识改变 7. 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 A.两年一次B.一年一次C.每次体检时都要查D.出现眼部症状后检查 8. 关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B.周围神经病变常以下肢最先出现C.发生糖尿病足溃疡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血管病变 D.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

9.关于糖尿病饮食治疗以下哪项正确 A.病情轻者可不需饮食治疗 B.有并发症者不宜控制饮食 C.使用胰岛素者要给高热量饮食 D.有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蛋白摄入 10.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要的和关键的措施是() A 防治诱因B使用小剂量胰岛素C补液D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E纠正脑水肿 11.I型糖尿病人的主要死因为() A酮症酸中毒B严重感染C心血管病变D糖尿病肾病E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二、多项选择题(可选择多个正确答案) 1.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A:肥胖;B:高血压;C:血脂代谢紊乱;D:重体力劳动 2.2型糖尿病的特点有 A.通常起病隐匿 B.大多数患者肥胖 C.部分患者无典型“三多一少”表现 D.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 3. 2型糖尿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 A.高血糖 B.高血脂 C.高血压 D.吸烟 4.低血糖的危害有 A.导致血糖波动 B.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C.持续严重低血糖可导致大脑不可逆性损伤 D.加速胰岛功能衰竭 5、糖尿病患者筛查,最能尽早反映血管病变的检查是()。 A:心电图检查;B:眼底检查;C:肾功能检查;D:动脉多普勒检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8年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国卫基层发[2018]18号 【发布部门】60321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8.06.13 【实施日期】2018.06.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项目工作的通知 (国卫基层发〔2018〕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财政厅局、中医药管理局: 现就做好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抓好工作落实 (一)明确工作任务目标。2018年,各地要继续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12类项目(以下简称12类

项目),在完成2017年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着力提高工作质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弄虚作假,合理确定农村地区乡村两级任务分工,把各项任务抓实抓好。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健康素养促进两个项目具体工作部署另行通知。 (二)做好年度重点工作。 1.稳妥推进基层高血压医防融合试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经在贵州、云南2省开展基层高血压医防融合试点,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培训。今年将选取积极性高、工作基础好的省份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各地要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培训,遴选工作基础好、信息化水平高的1-2个县(市、区)开展基层高血压医防融合试点工作,重点在医防融合服务模式、激励机制、健康教育方式、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请各地于6月30日前将本省(区、市)确定的试点县(市、区)名单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备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组织人员加强对试点地区的指导,并在年末遴选一批创新举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积极开展基层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经组织人员研究制订《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于近期印发,请各地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指南》的重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ICD-10︰E11.700)进行高血糖控制及并发症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年)、根据《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2013年)。 明确有糖尿病诊断; 有以下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者; 1).出现以下任何一条通常考虑其肾脏损伤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蛋白尿; (2)肌酐(或EGRF)升高;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

2).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生等。 3).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周围神经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或)电生理的依据;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周围神经病、营养缺乏、中毒、异常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 4).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周围血管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 ○1有代谢性高血压:其特点是糖代谢紊乱先于高血压;○2心脏表现:出现胸闷、活动后气喘,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并固定,心音低钝、颈静脉充盈,端坐呼吸,唇指发绀,肝脾肿大等,严重者表现为心力衰竭、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3下肢血管表现:患者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改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溃疡或坏死,行走不能持久,行走时乏力感加重,休息2-3分钟后可缓解,逐渐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随着病变的进展出现静息痛和肢体疼痛。 (2)或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显示血管病变:○1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厚;○2多普勒踝动脉/踝肱指数/经皮氧分

糖尿病肾病临床护理

糖尿病肾病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6-03-11T15:49:17.1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4期作者:张雯[导读] 龙山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可以明显减少危及生命的诱因,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龙山县人民医院肾内科湘西州龙山县 4168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综合护理方法,比较护理前后的血糖及蛋白尿水平。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后,血糖控制水平明显提高,尿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有效减少了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的意外发生。结论:可以明显减少危及生命的诱因,提高了 患者的生命质量。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护理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已成为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终末期肾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约占15℅⑴,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在临床上对病情进行早期观察及护理,保护肾脏,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一、临床资料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Ⅰ期:以肾小球率过滤增高和肾体积增大为特征。这种初期病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但是可逆的,经过治疗可以恢复,但不一定完全恢复正常。 Ⅱ期:该期尿白蛋白排除率正常但肾小球已出现结构改变。Ⅲ期:又叫做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除率为20~200微克/分钟,患者的血压轻度升高,开始出现肾小球的荒废。Ⅳ期:该期称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这一期的特点是大量白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Ⅴ期:即终末期,此期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患者一旦发展到此期,由于肾小球基膜广泛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 二、护理方法 2.1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护理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使血糖和尿糖恢复正常。Ⅰ、Ⅱ、Ⅲ期糖尿病肾病因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0.8克?公斤为宜),只是因为高蛋白饮食可加重早期糖尿病患者肾小球高滤过状态,Ⅳ、Ⅴ期糖尿病肾病已经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摄入蛋白质时宜采取限量保质原则,由于植物蛋白的生物利用率较低,并可增加肾脏负担,所以最好选用鸡蛋、牛奶、瘦肉,鱼及低胆固醇的动物蛋白(每日0.6克?公斤为宜),为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患者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并适量食用植物油,因热量不足将动用自身的蛋白质,使肌酐、尿素氮升高,加重病情,故补足热量极为重要。 2.2症状护理糖尿病引起的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水种、蛋白尿肾功能减退导致衰竭。 2.2.1控制血糖的护理严格控制血糖可延缓肾脏病变进展,糖尿病肾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主要措施直到患者合理饮食和使用胰岛素。胰岛素控制血糖过程中,重点在于观察低血糖反应,因为胰岛素有30℅-40℅需通过肾脏代谢,当肾功能不全减少胰岛素用量,应高度警惕低血糖反应的可能,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测血糖,意识清楚者进食甜食或糖水;意识不清立即给于50℅葡萄糖静脉注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维持血糖在5-8mmol?L. 2.2.2控制高血压的护理高血压不是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但高血压可以加速糖尿病的进展和恶化,所以检测和控制是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临床常使用血管紧张抑制剂或钙通道拮抗剂降压,使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2.3水肿护理卧床休息避免长时间受压,由于体内的蛋白丢失,长期浮肿和循环障碍,皮肤抵抗力和愈合力降低,弹性丧失,容易受损伤,应经常擦洗和翻身,并保持被褥干净平整防止褥疮,对水肿轻者限制活动,重者卧床休息。 2.2.4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因长期低蛋白血症,常发生水肿加之小血管病变引起营养不良,易导致皮肤破损。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勤洗澡,更衣,适当抬高肢体以减轻水肿,对水肿轻者限制活动,患者卧床休息。 2.2.5 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长,难以治愈,患者精神压力大,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放弃治疗甚至产生轻生念头,这对控制病情、恢复健康具有极大的影响,在心理护理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②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向病人介绍该病病情进展和科室现有医疗、护理情况及技术水平;③取得病人的信任,同时还要取得患者的亲属协助和配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时了解他们需要,鼓励患者克服困难,树立长期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心;④针对患者悲观失望情绪,介绍科室治疗成功的病例,让他们相互交流如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主动配合治疗。 三、护理体会糖尿病与肾病并存,使患者病情更加复杂,预后往往不良,如果糖尿病控制不住,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高蛋白饮食会使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肾功能恶化,所以预防非常重要,护理上根据病情,综合分析患者症状,做好低血糖病情观察,高血压和饮食控制,减少感染的机会,并且培养患者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参考文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精编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 范的通知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 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我局组织制定了《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现予印发,请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在临床工作中遵照执行。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与我局医政司联系。 附件: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举例 中成药处方举例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与中药处方开具相关的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第九条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2009 年版)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 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 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 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 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 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用药时间1-2 天。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阻络证 风热阻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