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肾病科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33 肾病科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33 肾病科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TCD编码:BNV068)。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ICD-10编码:E11.221+N08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颁发的《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专家共识(2016年版)》及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 颁布的《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2)》。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消渴病肾病常见证候:

本虚证候:

肺脾气虚

脾肾气虚

肝肾阴虚

脾肾阳虚

标实证候:

湿浊证

湿热证

血瘀证

气滞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2.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进入本路径。

3.若eGFR< 30 mL/min/1.73m2, 需纳入“慢肾衰”临床路径,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七次血糖(空腹、三餐前后及睡前)、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尿白蛋白排泄率(AER)或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B超,肾功能、电解质;眼底检查;肝功能、血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双肾ECT、尿a1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尿NAG酶、抗核抗体、抗中性粒胞浆抗体、双肾血管彩超、超声心动图、颈动脉B超、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功能(IgG、IgA、IgM、C3、C4)、甲状腺功能,便常规+潜血,胸部X片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本虚证候: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肺。

(2)脾肾气虚证:健脾益肾。

(3)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

(4)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

标实证候:

(1)水湿证:利水渗湿。

(2)湿热证:清热化湿。

(3)血瘀证:活血化瘀。

(4)气滞证:行气解郁。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专科临床验证有效的特色疗法,如

(1)艾灸

(2)中药保留灌肠

(3)中药泡洗

(4)中药穴位贴敷

(5)针灸

4.饮食疗法

5.西药治疗

6.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如水肿、乏力、腰痛、症状积分减少;

2.血糖控制良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白蛋白排泄率稳定或减低;

3.肾功能稳定或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若出现eGFR快速下降的患者,或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需要肾替代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2.本病老年人多见,常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当需进行以其他合并症为主的治疗时,当退出本路径,转入相应科室。

3.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而不以糖尿病肾病为主要治疗时,当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TCD编码:BNV068,ICD-10编码:

E11.221+N083)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发病日期:年月日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目录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1 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6 3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14 4 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临床路径20 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临床路径26 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33 7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37 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路径42 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路径48 10 慢性肾脏病贫血临床路径52 1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肾病科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中医临床路径(2 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轻型得住院患者。 一、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肾风。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ICD-10编码:N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2)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得《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分型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得“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常见证候: 本证: 脾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脾肾阳虚证 气阴两虚证 肝肾阴虚证 标证: 水湿证 湿热证 湿浊证 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得“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得患者。 2、尿蛋白1~2+之间,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2g,肾功能正常者。 3、排除慢性肾小球肾炎重型患者。 4、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常规,尿红细胞形态学,双肾、输尿管超声,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便常规+潜血,免疫八项:CRP、lgG、lgM、lgA、C3、C4、ASO、RF,心电图。 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肾穿刺活检术,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血、尿蛋白电泳,肾小管酸化功能,血、尿渗透压,尿酶,尿电解质,血、尿β2-MG,中段尿细菌培养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本证: (1)脾肾气虚证:健脾益肾。 (2)肺肾气虚证:补益肺肾。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5)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 标证: (1)水湿证:利水消肿。 (2)湿热证:清利湿热。 (3)湿浊证:化湿泄浊。

高血压肾病与糖尿病肾病诊断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 ●年龄在40—5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 ●除外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除外其他继发性肾脏疾病; ●为原发性高血压;出现尿蛋白前一般已有150/100mmHg以上的持续性高血压; ●有持续性蛋白尿(一般为轻、中度),镜检有形成分少; ●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改变; ●肾活检可确诊。 【辅助诊断条件】 ●有高血压性左心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有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病史;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发现肾脏大多数患者没有变化,但是在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的时候会出现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核素检查早期的时候发现肾功能损害;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常提示左心室肥厚或扩大、主动脉硬化;心电图常提示左心室高电压。 ●多为轻中度蛋白尿,24小时定量多在1.5-2.0克;镜检有形成分(白细胞、透明管型、红细胞)少,可有血尿;早期血尿酸升高,尿NAG 酶、β2-MG增高,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Ccr多缓慢下降。肾小管功能损害多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病程进展缓慢,少部分渐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多数肾功能常年轻度损害和尿常规异常。 ●体检有眼睑或/和下肢浮肿、心界扩大等;多数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当眼底有棉絮状的软性渗出、火焰状、条纹状出血,支持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诊断。伴有高血压脑病者可有相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概述】 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称为糖尿病肾病。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有糖尿病病史,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肾小球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出现微量蛋白尿时,糖尿病病史多已5~6年,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任何临床表现;约80%的患者在10年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通常无明显血尿,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贫血,提示已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二、体检发现:不同程度高血压、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胸水等。多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辅助检查: (一)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三)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模板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i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2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指南 1.眼睑、颜面及四肢全身水肿,水肿为可凹陷性。 2.尿常规沉渣及尿蛋白定量:尿蛋白≥3+,尿蛋白定量>3500mg/kg/d或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2。 3.血液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30g/L伴或不伴血清胆固醇>5.72mmol/L。 4.排除继发性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2012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指南、《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2009年)。

1.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控制感染、水肿的治疗等。 . . 2.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 3.对于频复发/激素依赖(激素耐药)的难治性NS,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环磷酰胺(CTX),环孢霉素A,霉酚 酸酯(MMF),他克莫司(FK506)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0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凝血、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浆蛋白; (4)免疫球蛋白、补体;抗链O、类风湿因子 (5)乙肝; (6)PPD试验;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肾病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169) 肾风(IgA肾病)中医临床路径 (172)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177)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183)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188)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8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患者。 一、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劳淋(TCDS码:BNS07Q 西医诊断:第一诊 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编码:N39.00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和《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和《肾脏病临床与进展》(郑法雷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淋证(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 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 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8-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w 28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劳淋(TCD编码:BNS070和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编 码:N39.001 )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ICD-10:E10.111,E11.111, E14.1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1.尿糖和酮体阳性伴血糖升高。 2.血pH和(或)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111,E11.111,E14.1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10天。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必须包括酮体)、大便常规、血气分析; (2)在酮症酸中毒未纠正时每1-2小时测定血糖,在糖尿病酮症纠正后测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酮,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待酮症酸中毒状态纠正后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待酮症酸中毒纠正且血糖稳定后测定胰岛素或C肽

(2)并发症相关检查(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尿蛋白/肌酐或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头胸腹CT或MRI等; (3)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补液根据血糖、电解质、血渗透压、生命体征、心肾功能等情况选择补液种类及补液速度、补液量。 2.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给予胰岛素治疗。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待酸中毒纠正、血糖基本平稳后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3.纠正电解质紊乱。 4.纠正酸中毒。当pH<7.1时,可补碱性药物。 5.其他对症治疗。纠正休克、抗感染、治疗急性肾衰、治疗脑水肿等。

糖尿病肾病2016汇总

糖尿病肾病(消渴肾病)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糖尿病科 (2015 年方案优化)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合并症,是糖尿病主要远期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可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中医称之为消渴肾病。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华中医学会制订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做为诊断标准,此《指南》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在全国中医院使用。 诊断标准根据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理化及病理检查以及肾功 能等综合做出判断,包括以下4 个方面。 1、确切的糖尿病病史。 2、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糖尿病的症状伴有水肿、腰酸痛、血压增高。 3、尿常规检查出现微量蛋白尿或蛋白尿。 4、晚期的病人可有肾功能异常。 二、中医治疗(分为三期六型) (一)辨证论治 1、气阴两虚(见于本病的早期)证侯:尿浊、尿频尿多、腰膝酸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肢体麻痛;舌体胖,舌质黯,苔白或少苔、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糖宁益肾养阴方:黄芪30g、生地20g、白英15g、 芡实40g、金樱子20g、土茯苓20g、鬼箭羽15g、牛蒡子20g、僵虫 15g、倒扣草30g、积雪草20g、穿山龙15g、徐长卿15g、 2、脾肾阳虚(见于本病的中期)证候:尿浊、夜尿多、腰膝酸痛、神

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足浮肿、脘腹胀满、纳呆、舌胖黯有齿痕,脉沉细或沉缓。 治法:温肾健脾、益气活血、固肾涩精方药:糖宁益肾健脾方: 黄芪30g、仙茅15g、党参15g、六月雪15g、淫羊藿15g、芡实40g、金樱子20g、泽兰15g、牛膝15g、土茯苓100g、三七粉5g、倒扣草30g、积雪草20g、穿山龙15g、徐长卿15g、 3、阴阳两虚(见于本病的晚期) 证候:尿浊、尿少、或尿闭、大便或干或溏、口干不欲饮,腰膝酸痛、少气懒言、面色黧黑、唇甲色淡、面足浮肿、畏寒肢冷、舌胖有裂纹、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调补阴阳、活血利水 方药:糖宁阴阳双补方: 黄芪30 g、附片10 g、当归15 g、山药15 g、泽兰15 g、白花蛇舌草30 g、六月雪15 g、白英15 g、牛膝15 g、益智仁15 g、倒扣草30g、积雪草20g 此期配合应用中药灌肠方:大黄20 g、丹参20 g、六月雪20 g 水煎取汁150 ml 保留灌肠,二个月为一疗程。 糖尿病肾病属于微血管病变,在病机上属于中医的痰瘀互结,痰瘀贯穿于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因此在本病前三个证型(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都选择配合应用化瘀丹口服或疏血通静点,达到化瘀通络的目的。 中成药: (1)疏血通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次6ml,每日一次,半个月为一 疗程。先选择静点。 (2)化瘀胶囊(自拟)主要成份有水蛭、地龙、僵虫研细末过100目筛装胶囊每粒含生药0.5g ,每次服8 粒,每日二次。二个月为一疗程。静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二)诊断依据。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1.蛋白尿>3.5g/24小时 2.低白蛋白血症<30g/L 3.高脂血症 4.高度浮肿 5.如仅有大量蛋白尿,但其他指标未达到诊断标准时称为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 (三)诊治方案。 1.筛查导致肾病综合征的继发原因,明确临床诊断。 2.评估病情:肾功能、感染、血栓、心功能以及伴发病等。 3.评估肾活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后,行肾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4.肾病综合征的支持治疗 5.制定治疗方案。如病情需要,在获得病理诊断前,经评估病情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2.肾病综合征范围内的蛋白尿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HbA1C、血脂、血浆蛋白、 ESR、CRP、BNP、凝血功能等 (4)免疫学指标:ANA、C3, C4,dsDNA, SSA, SSB 或ENA谱; (5)感染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结核筛查等 (6)副蛋白病筛查:血、尿免疫电泳;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轻链 (7)肿瘤标记物 (8)肾脏B超;肺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B超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肾静脉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心功能评估等 (七)评估肾活检适应症、禁忌症后进行肾活检(见肾活检路径)。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DN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换句话说,糖尿病 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2] 可正常或偏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 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

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 克/24 小时。 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的。 目前有研究证实,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可能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时,尿样的留取方式有三种: ①定时留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通常的作 法是留取临睡前至次晨这一时间段的尿样本进行检测。临睡前排尿、弃去此次的尿样本,并准确记录时间(分钟),以后每次夜间排尿均留取尿样本,存于样本收集容器中,清晨排尿、留取样本、准确记录时间。将容器中的尿样本混匀,准确记录尿量,取出一杯尿,送检。检测者将根据尿白蛋白的浓度、尿量及留取尿样的时间(分钟)计算出每分钟的尿白蛋白排出率。因此,准确记录留尿的时间和尿量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是很重要的。 ②随机留尿法:随机留取一次尿样本,同时检测尿中的白蛋白及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糖尿病肾病病例分析

一、病例分析: 王XX,女,56岁, 主诉:反复泡沫尿两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蛋白尿、血尿,当时查尿常规示:pro(2+),RBC(3+),后于肾炎康复片、中草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自诉尿pro波动于+~2+,RBC(-),近一周自觉尿中泡沫增多,故来院就诊。刻下:患者小便混浊,小便乳白如脂膏,精神萎靡,消瘦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胃纳一般,便溏,夜寐尚安。 查体:T 37℃P72次/分R 18次/分BP 150/100mmHg。 神清,精神一般,皮肤粘膜未见黄染,颈静脉无怒张,心率72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红,脉沉细。 辅检:尿常规:pro(2+)。24h尿蛋白定量1.2g。血钾5.2mmol/L。肾功能:尿素5.4mmol/L;血肌酐162umol/L;尿酸333umol/L。血脂:TG 1.5mmol/L,TC 4.8mmol/L。空腹血糖9.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血浆白蛋白38g/L。 进一步问诊: 诱发因素:两年前及此次发病(如劳累、剧烈运动、发热、食物、药物等)。若有发热,多久后发病。 主症特点:泡沫尿是一过性还是持续性;是否有肉眼血尿 伴随症状:有无口干、多饮、多尿等;有无关节红肿热痛、畸形;有无皮疹;有无体重减轻;有无发热、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无腰酸腰痛等;是否有口苦,尿道有灼热感;有无小腹坠胀,劳累或进食油腻则发作加重等。(结合十问歌)。 诊疗经过(略) 既往史:是否有泌尿道感染、一过性蛋白尿、血尿病史等,有无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 过敏史:有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家族史: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 进一步查体:颜面部及眼睑是否有水肿?肾区叩击痛?肾脏是否可以触及?输尿管点压痛?腹部体检? 进一步辅助检查:ANA 、ENA、ds-DNA、C3、C4、ANCA;肿瘤指标;肝功能、三对半;血常规、凝血功能;β2-MG、尿MA、尿RBP、尿NAG酶;尿沉渣、尿相差、中段尿培养;B超、CT、造影、甚至膀胱镜;肾穿刺、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等。 二、完善病史: 王XX,女,56岁, 主诉:反复泡沫尿两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蛋白尿、血尿,当时查尿常规示:pro(2+),RBC(3+),后于肾炎康复片、中草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自诉尿pro波动于+~2+,RBC波动于+,近一周自觉尿中泡沫增多,故来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素予以诺和灵30R(早16u 晚8u)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欠佳。有无高血压、肝炎、肿瘤疾病等病史。此次发病以来,有无关节红肿热痛、畸形;无皮疹;无体重减轻;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刻下:小便混浊,小便乳白如脂膏,口干多饮,消瘦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咣白,

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二)诊断依据。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进行诊断 1.蛋白尿>3.5g/24小时 2.低白蛋白血症<30g/L 3.高脂血症 4.高度浮肿 5.如仅有大量蛋白尿,但其他指标未达到诊断标准时称为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 (三)诊治方案。 1.筛查导致肾病综合征的继发原因,明确临床诊断。 2.评估病情:肾功能、感染、血栓、心功能以及伴发病等。 3.评估肾活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后,行肾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4.肾病综合征的支持治疗 5.制定治疗方案。如病情需要,在获得病理诊断前,经评估病情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 –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缩写为NS,ICD-10:N04) 2.肾病综合征范围内的蛋白尿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HbA1C、血脂、血浆蛋白、ESR、CRP、BNP、凝血功能等 (4)免疫学指标:ANA、C3, C4,dsDNA,SSA, SSB 或ENA谱; (5)感染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结核筛查等 (6)副蛋白病筛查:血、尿免疫电泳;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轻链 (7)肿瘤标记物 (8)肾脏B超;肺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B超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肾静脉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心功能评估等 (七)评估肾活检适应症、禁忌症后进行肾活检(见肾活检路径)。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对症支持治疗: (1)低盐饮食 (2)利尿:可选用襻利尿剂:呋塞米或托拉塞米;噻 嗪类利尿剂。顽固性水肿者可给予静脉白蛋白联合襻利尿剂。 (3)降压

糖尿病肾病五期症状表现

糖尿病肾病五期症状表现 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出现多种慢性并发症,而糖尿病肾病是近年来导致患者死亡率最高是并发症之一,因此,患者只有了解糖尿病肾病五期症状表现,才能更好的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以下是糖尿病肾病五期症状表现: 第一期: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B超发现肾脏体积增大25%。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用同位素等方法检测),大于120毫升/分钟,甚至可达到150毫升/分钟。其程度与血糖平行。肾活检未见异常,血压不高,见于糖尿病的发病初期。这些反应在经严格控制血糖和接受胰岛素治疗几周到几个月以后可以恢复正常。 第二期:表现为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无增高,但运动后尿白蛋白增加。如行踏车运动使心率达同龄人最大心率的75%,持续20分钟1小时尿白蛋白排泄超过20微克/分钟。肾小球滤过率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病人如果持续滤过过多就意味着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高危状态。此期也可逆转,血压不高,肾活检见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区基质增加。 第三期:又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由运动后白蛋白尿转化为持续性的尿白蛋白升高,达20~200微克/分钟,肾小球滤过率维持相对正常。在后期,血压可能轻度升高。假如不积极采取治疗措施,90%以上的病人会发展成明显的糖尿病肾病。 第四期:为明显的糖尿病肾病,也称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此期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即尿常规可检测出尿蛋白,尿蛋白定量大于0.5克/24小时,相当于尿白蛋白排泄率大于200微克/分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并伴高血压。如果不很好地控制血压,肾小球滤过率会以平均每月每分钟下降约1~1.22毫升的速度不断恶化,使病人会在5-8年内发展为末期肾功能衰竭。肾活检提示肾小球硬化。此期即使经严格治疗也不可逆转。 第五期: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压明显增高,尿蛋白并不象其它原因所致肾脏疾病那样到了肾功能衰竭晚期会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达10毫升/分钟以下,尿素氮及肌酐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的并发症,主要临床特征为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也是导致患者出現慢性衰竭的主要影响因素。晚期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比较复杂,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有效的逆转白蛋白尿,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血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3-169-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同时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由于糖尿病肾病引发的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病率在54%以上,由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发病因素无法明确,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逆转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发的肾脏疾病,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减退,属于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分析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发病因素尚未明确,但是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发展是多种影响因素联合作用导致的闭。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组织缺氧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持续的高血糖引发的糖代谢异常和脂肪代谢异常是出现糖尿病肾病的基础。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第一期临床表现为肾脏增大,B超检查发现肾脏体积增大25%左右,采取同位素检查发现肾小球滤过率升高,约120ml/min,肾活检无异常,无血压升高,属于糖尿病初期。第二期临床表现为运动后尿白蛋白增高,肾小球滤过率接近正常水平,但如果持续性滤过过多表示患者处于高危状况。第三期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后白蛋白尿转化为持续性尿白蛋白升高,肾小球滤过相对正常,血压轻微升高。第四期为明显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持续蛋白尿,尿蛋白定量)0.5g/24h,尿白蛋白的排泄率)200mg/min,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高血压。第五期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lOmg/min,实验室检查显示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患者出现水肿和低蛋白血症,同时还会伴随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2 糖尿病早期生化分析 2.1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排泄的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最开始,白蛋白排泄呈间歇性,肾小球滤过膜在高血糖的影响下,静电屏障作用减弱,滤过膜的孔径会增加,导致血浆蛋白滤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能力从而出现蛋白尿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 (2009 年版) 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 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 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 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 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 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用药时间1-2 天。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

糖尿病肾病健康指导

1.注意休息:肾脏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间应适当卧床休息,症状严重时要绝对卧床休息。慢性者应劳逸结合,消除顾虑,保持身心愉快,避免劳力、劳神。如果在病情相当稳定好转时,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进行必要的卫生知识和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宣教,使病人消除对本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饮食指导: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护理极为重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多食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及蔬菜等,三餐热量按早、午、晚各1/5、2/5、2/5分配。使病人及家属了解饮食对疾病的重要性,从而使病人自觉控制饮食。 4 监测血糖变化及正确注射胰岛素:教会患者及家属监测血糖的正确方法及血糖的正常值,使病人及家属懂得注射方法、部位、时间以及注意事项,如血糖出现较大波动应立即门诊复查,不可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如有心悸、饥饿、出冷汗等,是低血糖反应症状,应立即进食或饮糖水。 5 降糖药: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降糖药,并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常用的磺脲类如优降糖,双胍类如降糖灵及α-糖酐酶抑制剂、拜糖平等,前二者要饭前30min服用,用药期间如有皮疹或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后者应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主要预防餐后高血糖的发生。 6 预防感染:因糖尿病病人机体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应少去公共场所,气候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服,如有感冒等要及时治疗。 7 注意个人卫生:糖尿病病人易生疖痈等,应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内衣内裤,保持床单清洁。如发生皮肤感染应及时治疗,并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避免口腔疾患。 8.定期到医院复查血糖,向医生汇报病情及用药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的动态信息。

鼓胀病中医临床路径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免疫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损伤、长期胆汁瘀积以及隐源性等引起或演变的肝硬化腹水(1-2 级)的患者。 一、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 编码: K74+R18)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 2 )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中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 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湿阻证 湿热蕴结证 气滞血瘀证 肝脾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鼓胀病(肝硬化腹水)1-2 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和肝硬化腹水(1-2 级)(ICD-10 编码:K74+R1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其它原因如肾病、内分泌病变及结核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便常规+潜血 (4)凝血功能 (5)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6)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 (7)血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8)血糖 (9)心电图 (10)胸部X线片 (11)肝胆脾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氨、HBV-DNA 或H CV-RNA 定量、肝胆脾C T 或M RI 平扫+增强等。 (2)腹腔穿刺术及腹水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行腹腔穿刺术,对腹水量不大或肥胖患者行超声腹水定位,并选择腹水常规、生化、腹水细胞培养及病理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行湿散满。 (2)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