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肾病科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目录内科、脑卒中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169)肾风(IgA 肾病)中医临床路径 (172)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177)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183)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188)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8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患者。
一、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劳淋(TCD 编码:BNS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 编码:N39.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年)和《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郑法雷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
2008 年)和《肾脏病临床与进展》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淋证(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
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
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28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劳淋(TCD 编码:BNS070)和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 编码:N39.0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消渴病肾病早中期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年 月 日 (第8-21天) 口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 情调整治疗方案,确定出 院时间 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口进行中医症候判断 口初步形成个体化治疗方 案
重
点
பைடு நூலகம்
口长期医嘱 口糖尿病肾病护理 常规 口分级护理 口低盐低脂低优蛋 白饮食 口中医辨证 口口服中药汤剂、 中成药 口辨证静点中药注 射液 口其他疗法 口内科基础治疗 口临时医嘱 口复查必要的检查 项目 口对症处理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TCD编码:BVG068,ICD-10编码:E11.221+N083) 疾病分期为早中期 患者姓名: 发病时间: 性别: 年 月 年龄: 日 时 门诊号: 分 住院号: 月 日 天 年 月 日 (出院日) 口向患者或家属交代出 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计 划 口完成出院小结 口通知出院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住院日期: 年 实际住院日: 年 月 日 (第2-7天) 口上级医师查房,根 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口进行中医症候判断
标准住院日:≤21天 时间 年 月 日 (第1天) 口询问病史与体格检 查 口进行入院检查 口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口进行中医症候判断 口完成病历书写和病 程记录 口评价其他并发症 口确定危险因素 口与患者或家属沟 通,交代病情及注意 事项 口长期医嘱 口糖尿病肾病护理常 规 口分级护理 口低盐低脂低优蛋白 饮食 口中医辨证 口口服中药汤剂、中 成药 口辨证静点中药注射 液 口其他疗法 口内科基础治疗 口临时医嘱 口入院检查 口血常规+血型、尿 常规、便常规+潜血 口肝功能、肾功能、 血脂、电解质 口空腹血糖和餐后血 糖 口糖化血红蛋白 口胸部透视或胸部X 线片 口腹部超声 口心电图 口感染性疾病筛查 口其他检查项目 口糖尿病肾病评价 口糖尿病眼底评价 口肾功能评价 口对症处理 口入院介绍、健康宣 教 口生活与心理护理 口根据患者病情指导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或沉细。
2.肝肾阴虚证: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痛。
两目干涩,舌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或沉细。
3.脾肾亏虚证: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口干不饮,大便不实,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兼证1.痰瘀证(贯穿于疾病始终)症状:舌色暗,舌下静脉迂曲,瘀点瘀斑,脉沉弦涩。
2.湿热证症状:兼见尿频、急迫、灼热、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1.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
2.观察排尿的次数和量,使用利尿剂者观察电解质和生命体征变化。
3.阴囊水肿者可局部垫起,避免受压;严重胸、腹水时取半坐卧位。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肾、内分泌等穴,耳部水肿患者禁用。
(二)皮肤瘙痒1.着柔软棉织品,避免化纤、羽绒、羊绒等织品,沐浴或泡脚时水温40℃以下。
2.修剪指甲,指导患者勿搔抓皮肤。
3.遵医嘱给予中药涂药。
4.遵医嘱中药药浴,药液温度在40℃以下,药浴时间要短,以20分钟为宜。
5.遵医嘱中药熏洗,皮肤破溃者禁用。
(三)泡沫尿(蛋白尿)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
2.注意观察发热、劳累等因素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3.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等穴。
(四)恶心呕吐1.保持口腔清洁。
2.舌面上放鲜姜片,以缓解呕吐。
3.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
4.遵医嘱艾灸,取膈腧、胃腧、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
(五)头胀肢乏1.定时血压监测,高血压危象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立即报告医师。
2.保持大便通畅,勿屏气或用力排便。
顺时针按摩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太阳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脑干、神门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内科消渴病肾病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TCD编码:BNV068)。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ICD-10编码:E11.221+N08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颁发的《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专家共识(2016年版)》及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 颁布的《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2)》。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消渴病肾病常见证候:本虚证候:肺脾气虚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标实证候: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气滞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糖尿病肾病分期:1期肾小球高滤过肾体积增大2期.间断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休息时晨尿或随机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男<2.5mg/mmol女<3.5mg/mmol)3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男ACR2.5-30mg/mmol女性ACR3.5-30mg/mmol 4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显性蛋白尿ACR>30mg/mmol 肾衰竭期5期诊断时要排除非糖尿病肾病,以下情况考虑非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病程短、单纯肾源性血尿或蛋白尿伴血尿短期内肾功能突然恶化的,突然出现水肿和大量蛋白尿而肾功能正常的,必要时肾穿刺(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2)

消渴病( 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中医临床途径22 个专业95 个病种》制订(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 —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有点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在中年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等病症。
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中国 2 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 年)。
空腹血糖(FPG)》7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 2 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 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
具体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整理)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中医临床途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制订(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有点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在中年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等病症。
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空腹血糖(FPG)》7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具体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国家中医药的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通知

安卫字〔2011〕110号安康市卫生局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淋等2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的通知各县区卫生局、医院、中医院,市直各大医院: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淋等2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并按安卫字〔2011〕73号文件要求认真执行。
电子版请到安康市卫生局网站医政管理栏目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查询下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共计20个科目92个病种)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共计18个科目78个病种)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主题词: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通知抄送: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康市卫生局政办科2011年3月18日印发共印40份附件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20个科目92个病种)肺病科(3个)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3、哮病(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科(2个)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病毒性心肌炎针灸科(2个)1、面瘫(面神经炎)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急诊科(1个)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科(1个)1、肺癌脾胃科(7个)1、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4、胃疡(消化性溃疡)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胃脘痛(慢性胃炎)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骨伤科(9个)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单纯性胸腰椎骨折3、附骨疽(慢性骨髓炎)4、骨蚀(股骨头坏死)5、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6、桡骨远端骨折7、锁骨骨折8、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踇外翻肛肠科(5个)1、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2、肛裂病(肛裂)3、脱肛病(直肠脱垂)4、痔(混合痔)5、肛漏病(肛瘘)外科(6个)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3、蝮蛇咬伤4、臁疮(下肢溃疡)5、乳痈(急性乳腺炎)6、烧伤妇科(4个)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2、盆腔炎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传染科(3个)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普通型)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肝病科(4个)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3、积聚(肝硬化)4、急性病毒性肝炎眼科(7个)1、白涩症(干眼病)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青盲(视神经萎缩)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科(6个)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骨痹(骨关节病)3、痛风4、尪王痹(类风湿关节炎)5、燥痹(干燥综合征)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耳鼻喉科(5个)1、暴聋(突发性聋)2、鼻鼽(变应性鼻炎)3、耳鸣4、慢喉痹(慢性咽炎)5、慢喉瘖(慢性喉炎)皮肤科(4个)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2、粉刺(寻常性痤疮)3、蛇串疮(带状疱疹)4、湿疮(湿疹)肾病科(4个)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肾风(IgA肾病)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脑病科、精神科(8个)1、中风病(脑梗死)2、痴呆(血管性痴呆)3、郁病(抑郁症)4、肝豆状核变性5、头痛(偏头痛)6、假性延髓麻痹7、不寐(失眠)8、眩晕血液科(4个)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2、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儿科(7个)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3、肺炎喘嗽(肺炎)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7、小儿肌性斜颈附件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目录(18个科目78个病种)肺病科(3个)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3、哮病(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科(2个)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2、病毒性心肌炎针灸科(2个)1、面瘫(面神经炎)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急诊科(1个)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肿瘤科(1个)1、肺癌脾胃科(7个)2、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4、胃疡(消化性溃疡)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胃脘痛(慢性胃炎)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外科(6个)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3、蝮蛇咬伤4、臁疮(下肢溃疡)5、乳痈(急性乳腺炎)6、烧伤妇科(4个)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2、盆腔炎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传染科(3个)1、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2、手足口病(普通型)3、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肝病科(4个)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3、积聚(肝硬化)4、急性病毒性肝炎眼科(7个)1、白涩症(干眼病)2、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3、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青盲(视神经萎缩)5、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7、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科(6个)1、大偻(强直性脊柱炎)2、骨痹(骨关节病)3、痛风4、尪王痹(类风湿关节炎)5、燥痹(干燥综合征)6、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耳鼻喉科(5个)1、暴聋(突发性聋)2、鼻鼽(变应性鼻炎)3、耳鸣4、慢喉痹(慢性咽炎)5、慢喉瘖(慢性喉炎)皮肤科(4个)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2、粉刺(寻常性痤疮)3、蛇串疮(带状疱疹)4、湿疮(湿疹)肾病科(4个)1、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2、肾风(IgA肾病)3、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4、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脑病科、精神科(8个)1、中风病(脑梗死)2、痴呆(血管性痴呆)3、郁病(抑郁症)4、肝豆状核变性5、头痛(偏头痛)6、假性延髓麻痹7、不寐(失眠)8、眩晕血液科(4个)1、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2、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紫癜风(过敏性紫癜)儿科(7个)1、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2、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3、肺炎喘嗽(肺炎)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6、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7、小儿肌性斜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TCD编码:BNV068)。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ICD-10编码:E11.221+N08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颁发的《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专家共识(2016年版)》及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 颁布的《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2)》。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消渴病肾病常见证候:
本虚证候:
肺脾气虚
脾肾气虚
肝肾阴虚
脾肾阳虚
标实证候:
湿浊证
湿热证
血瘀证
气滞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患者。
2.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进入本路径。
3.若eGFR< 30 mL/min/1.73m2, 需纳入“慢肾衰”临床路径,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七次血糖(空腹、三餐前后及睡前)、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尿白蛋白排泄率(AER)或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B超,肾功能、电解质;眼底检查;肝功能、血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双肾ECT、尿a1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尿NAG酶、抗核抗体、抗中性粒胞浆抗体、双肾血管彩超、超声心动图、颈动脉B超、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功能(IgG、IgA、IgM、C3、C4)、甲状腺功能,便常规+潜血,胸部X片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本虚证候: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肺。
(2)脾肾气虚证:健脾益肾。
(3)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
(4)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
标实证候:
(1)水湿证:利水渗湿。
(2)湿热证:清热化湿。
(3)血瘀证:活血化瘀。
(4)气滞证:行气解郁。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专科临床验证有效的特色疗法,如
(1)艾灸
(2)中药保留灌肠
(3)中药泡洗
(4)中药穴位贴敷
(5)针灸
4.饮食疗法
5.西药治疗
6.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如水肿、乏力、腰痛、症状积分减少;
2.血糖控制良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白蛋白排泄率稳定或减低;
3.肾功能稳定或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若出现eGFR快速下降的患者,或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需要肾替代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2.本病老年人多见,常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当需进行以其他合并症为主的治疗时,当退出本路径,转入相应科室。
3.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而不以糖尿病肾病为主要治疗时,当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TCD编码:BNV068,ICD-10编码:
E11.221+N083)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发病日期:年月日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