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O工艺的研究进展-----自己总结的

A2O工艺的研究进展-----自己总结的
A2O工艺的研究进展-----自己总结的

A2/O工艺的研究进展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但是由氮磷污染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而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因此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加剧对氮、磷的去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可见,污水处理的主要矛盾已由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转变为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我国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越来越高,特别提高了氮磷的标准,因此许多已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需要升级改造,增加设施去除污水中的氮、磷污染物,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则须按照新标准进行建设。目前,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已是一个热点,并以提出了一些新工艺和改良工艺。对于脱氮除磷工艺,今后的发展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较高的氮磷去除率,而且要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工艺控制调节灵活、投资运行费用节省[1]。目前,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正向着这一简洁、高效、经济的方向发展。

A2/O工艺由于具有同时脱氮和除磷的功能,相对于其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具有构造简单、总水力停留时间短、运行费用低、控制复杂性小、不易产生污泥膨胀等优点,是传统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厂改建为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厂时最佳的备选工艺,目前A2/O工艺及其变形脱氮除磷工艺在我国拥有50%以上的市场,是处理城市污水的主要工艺[2-3]。

2 A2/O工艺的发展

1932年开发的Wuhrmann工艺是最早的脱氮工艺(见图1),流程遵循硝化、反硝化的顺序而设置。由于反硝化过程需要碳源,而这种后置反硝化工艺是以微生物的内源代谢物质作为碳源,能量释放速率很低,因而脱氮速率也很低。此外污水进入系统的第一级就进行好氧反应,能耗太高;如原污水的含氮量较高,会导致好氧池容积太大,致使实际上不能满足硝化作用的条件,尤其是温度在15℃以下时更是如此;在缺氧段,由于微生物死亡释放出有机氮和氨,其中一些随水流出,从而减少了系统中总氮的去除。因此该工艺在工程上不实用,但它为以后除磷脱氮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

图1 Wuhrmann脱氮工艺流程

1962年,Ludzack和Ettinger[5]首次提出利用进水中可生物降解的物质作为脱氮能源的前置反硝化工艺,解决了碳源不足的问题。

1973年,南非的Barnard[6]在开发Bardenpho工艺时提出改良型Ludzack-Ettinger脱氮工艺,即广泛应用的A/O工艺(见图2)。A/O工艺中,回流液中的大量硝酸盐到缺氧池后,可以从原污水得到充足的有机物,使反硝化脱氮得以充分进行。A/O工艺不能达到完全脱氮,因为好氧反应器总流量的一部分没有回流到缺氧反应器而是直接随出水排放了。

混合液回流

图2 改良型Ludzack-Ettinger脱氮工艺流程

为了克服A/O工艺不完全脱氮的不足,1973年Barnard提出把此工艺与Wuhrmann工艺联合,并称之为Bardenpho工艺[7](见图3)。Barnard认为,一级好氧反应器的低浓度硝酸盐排入二级缺氧反应器会被脱氮,而产生相对来说无硝酸盐的出水。为了除去二级缺氧器中产生的、附着于污泥絮体上的微细气泡和污泥停留期间释放出来的氨,在二级缺氧反应器和最终沉淀池之间引入了快速好氧反应器。Bardenpho工艺在概念上具有完全去除硝酸盐的潜力,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混合液回流

图3 Bardenpho脱氮工艺流程(4阶段Bardenpho脱氮工艺)

1976年,Barnard通过对Bardenpho工艺进行中试研究后提出:在Bardenpho工艺的初级缺氧反应器前加一厌氧反应器就能有效除磷[8] (见图4)。该工艺在南非称5阶段Phoredox 工艺,或简称Phoredox工艺,在美国称之为改良型Bardenpho工艺。

混合液回流

图4 Phoredox工艺流程(改良型Bardenpho工艺或5阶段Bardenpho脱氮除磷工艺)

1980年,Rabinowitz和Marais[9]对Phoredox工艺的研究中,选择3阶段的Phoredox工艺,即所谓的传统A2/O工艺(见图5)。

混合液回流

图5 传统A2/O工艺流程(Phoredox 3阶段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3 A2/O工艺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3.1 A2/O工艺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

下图(如图6)为传统的A2/O工艺流程及其各部分功能图。首段为厌氧池,本池主要功能为释放磷。原污水与同步进入的二沉池回流的含磷污泥二者混合后在兼性厌氧发酵菌的作用下部分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被转化为小分子的挥发性脂肪酸(VFA),聚磷菌吸收这些小分子有机物合成PHB并储存在细胞内,同时将细胞内的聚磷水解成正磷酸盐,释放到水中,释放的能量可供专性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压抑环境下维持生存,结果污水中的溶解性磷浓度升高,部分或全部溶解性有机物被利用而使污水中BOD浓度下降;另外,NH4+-N 因细胞的合成而去除一部分,同时回流污泥的稀释作用使污水中NH4+-N浓度下降;另外,回流污泥中的NO3--N进入厌氧池后迅速利用原水中的快速降解有机物而被还原为氮气释放,会部分去除进水中的有机物,该池出水几乎不含NO3--N。回流污泥中NO3--N的引入,尤其是大量引入将减少了聚磷菌释放所获得的溶解性有机物的量,不能使该池形成较好的兼

性厌氧条件,不仅不利于聚磷菌的放磷反应,而且也不利于大分子的厌氧发酵为易于利用的小分子有机物,对磷的释放不利,同时进入缺氧反应器的外碳源量减少,反硝化潜力降低[10]。

废水经过厌氧池进入缺氧池,缺氧池的首要功能是反硝化脱氮,硝态氮经过内循环回流由好氧池送来,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2~3Q(Q为原废水流量)。混合液进入缺氧段后,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回流混合液中的硝态氮还原为氮气释放到空气中,有效地完成反硝化反应,因此有机物浓度和反硝化菌浓度都大幅降低。其次在该段可能发生磷的释放或吸收反应,或二者同时存在。

混合液从缺氧池进入好氧池,曝气池这一反应单元是多功能的,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等项反应都在本反应器内进行。混合液中有机物浓度已经降低,聚磷菌主要是靠分解体内储存的PHB来获得能量供自身生长繁殖,同时超量吸收水中的溶解性正磷酸盐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储存在体内,经过沉淀,将含磷高的污泥从水中分离出来,达到除磷的效果。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继续下降;有机氨被氨化继而被硝化,NH4+-N浓度显著下降。随着硝化过程的进行,NO3- -N浓度增加,消耗碱度。

3.2 A2/O工艺的影响因素

影响A2/O工艺出水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一般有以下一些方面的因素:

(1) 污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对脱氮除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对A2/O工艺中的三种生化过程的影响是复杂的、相互制约甚至是相互矛盾的[11,12]。

在厌氧池中,聚磷菌本身是好氧菌,其运动能力很弱,增殖缓慢,只能利用低分子的有机物,是竞争能力很差的软弱细菌。但由于聚磷菌能在细胞内贮存PHB和聚磷酸基,当它处于不利的厌氧环境下,能将贮藏的聚磷酸盐中的磷通过水解而释放出来,并利用其产生

的能量吸收低分子有机物而合成PHB,在利用有机物的竞争中比其它好氧菌占优势,聚磷菌成为厌氧段的优势菌群。因此,污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对聚磷菌厌氧释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厌氧池进水中溶解性磷与溶解性有机物的比值(S-P/S-BOD)应在0.06之内,且有机物的污泥负荷率应> 0.10 kgBOD5/kgMLSS·d。在缺氧段,异养型兼性反硝化菌成为优势菌群,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回流混合液中的硝态氮还原成N2而释放,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污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浓度高,则C/N比高,反硝化速率大,缺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HRT短,一般为0.5~1.0 h即可。反之,则反硝化速率小,HRT需2~3 h。可见污水中的C/N比值较低时,则脱氮率不高。通常只要污水中的COD/TKN>8时,氮的去除率可达80%。

在好氧段,当有机物浓度高时污泥负荷也较大,降解有机物的异养型好氧菌超过自养型好氧硝化菌,使氨氮硝化不完全,出水中NH4+-N浓度急剧上升,使氮的去除效率大大降低。所以要严格控制进入好氧池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在满足好氧池对有机物需要的情况下,使进入好氧池的有机物浓度较低,以保证硝化细菌在好氧池中占优势生长,使硝化作用完全。对此,好氧段的污泥负荷应<0.18 kgBOD5/kgMLSS·d。

由此可见,在厌氧池,要有较高的有机物浓度;在缺氧池,应有充足的有机物;而在好氧池的有机物浓度应较小。

(2) 污泥龄SRT的影响

硝化细菌属于专性自养型好氧细菌,其突出特点是繁殖速度慢,世代时间较长,其比增长速率比异养细菌低一个数量级[13],在冬季,硝化细菌繁殖所需的世代时间长达30d以上,即使是夏季,在泥龄小于5 d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硝化作用也十分微弱[14]。与之相反,系统中异养降解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世代周期一般为2~3 d,过长的泥龄会造成上述菌种的老化,影响其降解活性。另外,聚磷脱氮菌也多为短泥龄微生物,较短的泥龄可获得较高的除磷效果[15],在实际生产中,A2/O系统为满足硝化脱氮功能常采用10~15d的长泥龄。这就造成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部分有机物降解、除磷和反硝化速率[16]。此外,生物除磷的唯一渠道是排除剩余污泥,为保证系统的除磷效果就不得不维持较高的污泥排放量,系统的泥龄也就相应地降低。美国Hyperion污水处理厂的试验研究表明[17],当温度为22~24℃时,除磷系统的泥龄为3.1d,出水磷为0.4mg/L。因此硝化菌和聚磷脱氮菌在泥龄需求上存在着矛盾,整个系统的泥龄必须控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这种调和虽然使系统具备脱氮除磷效果,同时也使两类微生物无法发挥各自的优势。

(3) DO的影响

在好氧段,DO升高,硝化速度增大,但当DO>2mg/L后其硝化速度增长趋势减缓,高浓度的DO会抑制硝化菌的硝化反应。同时,好氧池过高的溶解氧会随污泥回流和混合液回流分别带至厌氧段和缺氧段,影响厌氧段聚磷菌的释放和缺氧段的NO X--N的反硝化,对脱氮除磷均不利。相反,好氧池的DO浓度太低也限制了硝化菌的生长率,其对DO的忍受极限为0.5~0.7 mg/L,否则将导致硝化菌从污泥系统中淘汰,严重影响脱氮效果。所以根据实践经验,好氧池的DO为2 mg/L左右为宜,太高太低都不利。

在缺氧池,DO对反硝化脱氮有很大影响。这是由于溶解氧与硝酸盐竞争电子供体,同时还抑制硝酸盐还原酶的合成和活性,影响反硝化脱氮。为此,缺氧段DO<0.5 mg/L。

在厌氧池严格的厌氧环境下,聚磷菌才能从体内大量释放出磷而处于饥饿状态,为好氧段大量吸磷创造了前提,从而才能有效地从污水中去除磷。但由于回流污泥将溶解氧和NO X--N带入厌氧段,很难保持严格的厌氧状态,所以一般要求DO<0.2 mg/L,这对除磷影响不大。

(4) 混合液回流比R的影响

从好氧池流出的混合液,很大一部分要回流到缺氧段进行反硝化脱氮。混合液回流比的大小直接影响反硝化脱氮效果[18]。回流比R大、脱氮率提高,但回流比R太大时则混合液回流的动力消耗太大,造成运行费用大大提高。

(5) 污泥回流比r的影响

回流污泥是从二沉池底流回到厌氧池,靠回流污泥维持各段污泥浓度,使之进行生化反应。如果污泥回流比R太小,则影响各段的生化反应速率,反之回流比r太高,A2/O工艺系统中硝化作用良好,反硝化效果不佳,导致回流污泥将大量NO-X-N带入厌氧池,引起反硝化菌和聚磷菌产生竞争,因聚磷菌为软弱菌群,所以反硝化速度大于磷的释放速度,反硝化菌抢先消耗掉快速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当反硝化脱氮完全后聚磷菌才开始进行磷的释放,这样虽有利于脱氮但不利于除磷。据报道,厌氧段NO-X-N<2 mg/L,对生物除磷没有影响,当COD/TKN>10,则NO-X-N浓度对生物除磷也没有多大影响。

相反,如果A2/O工艺系统运行中反硝化脱氮良好,而硝化效果不佳,此时虽然回流污泥中硝态氮含量减少,对厌氧除磷有利,但因硝化不完全造成脱氮效果不佳。

权衡上述污泥回流比的大小对A2/O工艺的影响,一般采用污泥回流比R=(60~100)%为宜,最低也应在40%以上。

(6) TKN/MLSS负荷率的影响

好氧段的硝化反应,过高的NH4+-N浓度对硝化菌会产生抑制作用,实验表明TKN/MLSS 负荷率应<0.05kgTKN/kgMLSS·d,否则会影响氨氮的硝化。

(7) 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影响

根据实验和运行经验表明,A2/O工艺总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一般为6~8 h,而三段HRT 的比例为厌氧段∶缺氧段∶好氧段=1∶1∶(3~4)。

(8) 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且温度对脱氮的影响比对除磷的影响大。好氧段,硝化反应在5~35℃时,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适宜的温度范围为30~35℃。当低于5℃时,硝化菌的生命活动几乎停止。有人提出硝化细菌比增长速率μ与温度的关系为:

μ=μ0θ(t-20)

式中μ0为20℃时最大比增长速率,θ温度系数,对亚硝酸菌θ为1.12、对硝酸菌为1.07[19]。

缺氧段的反硝化反应可在5~27℃进行,反硝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5℃。

厌氧段,温度对厌氧释磷的影响不太明显,在5~30℃除磷效果均很好[20]。

(9) pH值的影响

在厌氧段,聚磷菌厌氧释磷的适宜pH值是6~8;在缺氧反硝化段,对反硝化菌脱氮适宜的pH值为6.5~7.5;在好氧硝化段,对硝化菌适宜的pH值为7.5~8.5。

4 传统A2/O工艺中存在的矛盾关系

众多学者对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2/O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下面的矛盾关系和问题。

(1)回流污泥携带的硝酸盐抑制厌氧条件下磷的释放

硝酸盐对聚磷细菌在厌氧条件下的释磷有抑制作用[21],其原因为:①厌氧型产酸细菌可利用NO3-作为最终电子受体氧化有机基质,从而减少产酸细菌在厌氧条件下的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22];②反硝化细菌利用NO3-进行反硝化,同时消耗大量易生物降解的有机基质,从而竞争性地抑制了聚磷细菌的厌氧释磷作用[23]。而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硝酸盐

的存在是系统硝化脱氮的先决条件,因此为提高系统脱氮能力,氮元素必须充分硝化。由于聚磷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及其他多种微生物共同生长在一个系统内,并在整个系统内循环,不可避免地使得硝酸盐随好氧段回流的污泥进入厌氧池, 严重地影响了聚磷菌的释磷效率, 尤其当进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较少, 污泥负荷较低时, 硝酸盐的存在甚至会导致聚磷菌直接吸磷[24-25]。

(2)脱氮与除磷对污泥龄(SRT)长短要求存在矛盾

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在于A2/O工艺中不同微生物均参与到循环中,不能实现微生物在各自适宜的生存环境下生长[26]。首先,在好氧区要实现较好的硝化作用,就必须维持一定数量的硝化细菌,而硝化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专性好氧菌,生长速率慢,世代时间长,在系统内要保持较高浓度的硝化菌,就要求在较高的SRT下运行,SRT一般要大于5-7d。其次,A2/O工艺除磷是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实现的,这就要求污泥龄越短排泥越多,系统的除磷效果越好,而且,聚磷菌多为世代时间较短的微生物,生长速率较快,可在较短的泥龄下生长。

(3)硝化与反硝化、除磷、有机物降解之间存在矛盾[27]

在A2/O系统中,反硝化细菌和聚磷菌都是异养菌,需要充足的有机基质来维持生存,如果进水中含有很少易于被微生物降解的脂肪酸类物质,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就会为了维持生存而抢夺有机基质,这样就会导致在厌氧区和缺氧区出现聚磷菌不能很好的释放或者反硝化菌不能实现完全反硝化的现象。另外,A2/O工艺由于混合物混合培养,往往为满足硝化作用而采取较长的污泥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硝化速率,但是却降低了有机物降解和反硝化的速率,有机物含量的降解较慢会对硝化作用产生抑制,使硝化细菌不能很快地成为优势种属,硝化反应就会滞后。

(4)回流消化液含有的溶解氧(DO)影响缺氧区的反硝化进程

在A2/O工艺中,如果硝化液会流量较大,就必然会给缺氧区带来大量的溶解氧,当缺氧区存在溶解氧时,反硝化细菌总是优先利用游离的氧作为电子受体氧化有机物,反硝化过程因而被抑制,影响了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导致A2/O工艺脱氮除磷效率不稳定的原因可归结为不同特定功能的微生物共同混合生长在一个系统内所致,这些种类的微生物不能在各自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下繁殖,尤其是时代时间长的硝化菌和时代时间短的聚磷菌混合生长,使得系统能以统筹兼顾脱氮除磷的需求而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

5 A2/O改良工艺研究进展

国内外学者对A2/O工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上述矛盾,提出了一系列的工艺改良。虽然其工艺流程各不相同,但设计都是基于现有的脱氮除磷机理。综合各个不同的工艺流程分析,改良方法可以分为:单一污泥悬浮生长系统范畴内的改良和双污泥系统基础上的改良。下面对国内外诸多A2/O改良工艺研究进展略作介绍:

5.1 单泥系统改良

(1)UCT,MUCT,VIP工艺

UCT工艺[28]与A2/O工艺的不同之处在于沉淀池污泥直接回流到缺氧池,同时增加了从缺氧池到厌氧池的混合液回流,这样防止了好氧池出水中的硝酸盐直接进入到厌氧池,对系统摄磷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有缺氧池回流的混合液中BOD浓度较高,而硝酸盐很少,为厌氧段内所进行的发酵等提供了最优的条件。

为了使得进入厌氧池的硝态氮尽可能少,保证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简化UCT工艺后得到了MUCT工艺。缺氧池被分为两部分,污泥回流到第一缺氧池,该反应池将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反应池,污泥量比值约为0.1;硝化液回流到第二缺氧池,大部分反硝化反应在此区间进行。MUCT工艺最大限度的消除了向厌氧段回流液中的硝酸盐量对摄磷产生的不利影响,但由于增加了缺氧段向厌氧段的回流,其运行费用较高。

工艺流程上VIP工艺与UCT工艺类似,但VIP工艺的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的每一部分都有2个以上的池子组成,将一系列体积较小的完全混合式反应格串联在一起。这种形式形成了有机物的梯度分布,充分发挥了聚磷菌的作用,提高了厌氧池磷的释放和好氧池磷的吸收速度,与单个大体积的完全混合式反应池相比具有更高的除磷效果。缺氧反应池的分格使大部分反硝化反应都发生在前几格,有助于缺氧池的完全反硝化,使得从缺氧段到厌氧段的回流液基本没有硝酸盐,保证了厌氧池严格的厌氧环境。

(2)取消混合液回流的A2/O工艺

需要充足的硝态氮在缺氧区进行反硝化作用可以得到较高的氮去除率,但是提高回流比会大大增加动力消耗和运行成,但是当污水中ρ(COD)/ρ(TKN)值较低时,提高回流比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总氮的去除能力,反而会使得出水中的NO3--N增加,而有些情况下,回流比很低,甚至取消回流,仍旧得到较高的反硝化效果。对此,同济大学的任洁等[29]对A2/O工艺进行了取消混合液回流的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取消混合液回流后,对有机污染物和氮的去除没有任何不利影响,而在同样条件下除磷效果较优。该工艺中,回流污泥与原水混合形

成了缺氧区,消耗掉了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氮,后续区段将处于严格的厌氧状态,提高除磷效果。另外,前端的缺氧段可以优先得到碳源,故其脱氮能力得到增强。

(3)倒置型A2/O工艺

同济大学的张波等[30]对倒置型A2/O工艺的原理与特点进行了实验研究与理论探索,如下图(图7)。

图7 倒置型A2/O工艺

该工艺的特点是缺氧池位于厌氧池之前,使得反硝化可优先获得碳源,消除了硝酸盐的不利影响,故该工艺有较高的脱氮效果。同时由于厌氧区ORP较低,有利于微生物形成更强的吸磷动力,微生物经厌氧释磷后直接进入好氧环境,其在厌氧条件下形成的吸磷动力可以得到更充分利用。并且所有回流污泥均经历了完整的厌氧(释磷)-好氧(吸磷)过程,使得排放的剩余污泥含磷量更高,具有一种“群体效应”优势,因而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氮磷脱除能力。

(4)TRIZON工艺

法国得利满公司提交的国内某工程的技术方案中推荐了TRIZON工艺[31]。其流程如下图(图8)。

图8 TRIZON工艺

该工艺的显著特点是不在污水主流路上设缺氧区,而是在回流污泥流路上设污泥活化区,在该区内污泥交替经历缺氧和好氧两种状态;第二个特点是污泥活化区、厌氧区、好氧区集中在一个池子内(称为TRIZON生化池),因而占地面积较小;第三个特点是取消了混合液回流。它对生活污水中BOD5、TN 、TP 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5 %~98 %、70 %~90 %、

60 %~85 %。

(5)A+A2/O工艺

为了避免UCT 工艺增加一套回流系统引起的厌氧池污泥浓度较低,以及A2/O抗回流硝酸盐影响能力不够强的弱点,通过综合A2/O 工艺和改良UCT的优点,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开发了A+A2/O工艺,如下图9。

图9 A+A2/O工艺

该工艺在传统A2/O 法的厌氧池之前设置回流污泥反硝化池(既调节池),来自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和10%左右的进水进入该池(另90 %左右的进水直接进入厌氧池),停留时间为20~30 min,微生物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进行反硝化(去除由回流污泥带入的硝酸盐) ,消除了硝态氮对厌氧释磷的不利影响,保证了厌氧池的稳定性和除磷效果。该工艺简便易行,在厌氧池中分出一格作回流污泥反硝化池即可。测试结果表明,该工艺的处理效果优于改良UCT,并节省了一个回流系统,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得到了应用,目前较多采用[32]。(6)改良三环式A2/O工艺

改良三环式A2/O工艺的池体型式如下图(见图10)。污水与回流污泥进入厌氧段,依次流经缺氧池、好氧池,流程上与传统的A2/O工艺工艺相同,但是池内水体流态非传统的完全混合,也非传统的完全推流式,而是将完全混合反应器和循环反应器组合起来。厌氧段是通过搅拌器进行搅拌和混合的,可以调节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以控制溶解氧保持厌氧状态;而缺氧段和好氧段采用循环反应器及类似氧化沟的推流,通过水下大叶轮低速推进器控制循环速度[33-34]。

图10 改良三环式A2/O工艺

在工艺运行上,摒弃了传统A2/O工艺单一的推流型式,采取多种类型的反应器组合,池型上则选用了均匀对称的圆形结构,三环嵌套的方式简化了池型,方便了运行管理,优化了反应技术,主要表现在:①通过反应器的优化组合,极大提高了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

②控制有机物浓度的梯度分布,提高了生物反应速率;③改善了水流流态,减少了短流、返流及死区发生的可能性;④运行方式更为灵活,扩大了混合液回流方式的可选择余地;⑤省去了进水、进泥及回流管道的分配系统,优化了反应系统的管道分配;⑥利用较低的容积推动力,为反应器的生物絮凝提供了有利条件;⑦借用了氧化沟运行方式,将各种混合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系统处理不同水质的适用性。该工艺主要用于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生化降解性较差的工业废水处理领域。

(7)并联式A2/O工艺

针对传统些A2/O工艺及其一些改良工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均串联设置,污水依次流经三个功能区,并在适当位置进行回流,使得在脱氮过程中污水进入了无意义的厌氧区,在除磷过程中污水进入了无意义的缺氧区,使得A2/O反应池的有效停留时间大大浪费了,造成反应池的设计池容较大,投资及运行成本均较高,且影响了脱氮除磷效果。同济大学马春华课题组提出了并联式A2/O工艺[35],工艺流程如下图11。在并联式A2/O工艺中,缺氧区与厌氧区的功能是并列的,并无先后之分。理论上讲,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提高反应池容积效率和缩短有效停留时间,有利于提高脱氮除磷效果,并节省脱氮除磷工艺的投资与占地。

图11 并联式A2/O工艺

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并联式A2/O工艺,在特定的运行条件下,与常规A2/O工艺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在有机负荷为O.30~0.48kgCOD/kgMLSS·d的情况下,并联式A2/O工艺可以改善聚磷菌和NO3- -N间的矛盾。

(8)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型A2/O改良工艺

针对传统A2/O工艺存在的固有缺陷,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夏文林[36]等人开发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型A2/O改良工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A2/O工艺脱氮除磷之间存在的矛盾,工艺流程如下图12。

图12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型A2/O改良工艺

该工艺由厌氧、缺氧、好氧三段组成,在好氧反应器中投加纤毛状生物填料,用超声波处置装置对二沉池中的剩余污泥进行空化分解成液态溶解性的有机物,并将这部分污泥回流到缺氧反应器的前端。该工艺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纤毛状生物填料固定了大量世代繁殖时间长的硝化菌,提高了硝化反应速度,减少了泥龄变化对硝化菌群的影响;利用超声波处置装置处理剩余污泥,使剩余污泥所包含的高效有用物质得到利用,同时解决了A2/O工艺过程中碳源不足的问题,使A2/O工艺系统保持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

5.2 双泥系统改良

(1)改进A2/O工艺(PASF工艺)

李勇等[37]于2001年提出了改进A2/O工艺为双泥系统工艺,如下图(图13)。

硝化液回流

改进之处有:①减小原A2/O法中好氧池的体积,缩短该段运行的泥龄,提高系统的污泥负荷,使得悬浮生长的污泥中硝化菌的数量尽可能地减少,硝化反应不完全,从而保证系统的除磷效率,提高系统的反硝化速率;②增设一个二级好氧池,在该池中采用生物膜法使硝化菌附着生长[38],通过采用生物膜法硝化,提高系统的硝化速率。

改进后的工艺与传统A2/O工艺相比的特点有:①有机物降解在一级好氧池中基本完成,使进入二级好氧池的有机物含量较低,克服了有机物存在对硝化菌生长的抑制,系统可获得很高的硝化效率[39];②硝化菌与其它菌能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生长,可以明显地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和有机物的降解速率;③较短的泥龄抑制了系统内糖原累积非聚磷微生物的生

长,为聚磷菌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解决由于GAOs与PAOs对底物的竞争而产生的进水碳源短缺问题;④运行管理方便。运行管理方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硝化和除磷两个系统分开,减少了系统的相互干扰,控制因子相对简单;由于系统强化除磷,对碳源要求低,使处理效果得到保证;在活性污泥段污泥沉降性能好,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而采用生物膜法的硝化段则避免了污泥的流失[40]。

(2)Dephanox工艺

Dephanox脱氮除磷工艺[41-42](见图14)是KUBNA等提出的,它具有硝化和反硝化除磷两套污泥系统(一套是完成硝化的生物膜系统,另一套是悬浮生长的反硝化脱氮除磷污泥系统),将不同的微生物种群控制在各自最佳的泥龄条件下。此工艺满足了兼性厌氧反硝化除磷细菌(DPB)所需环境,解决了除磷系统反硝化碳源不足的问题,具有低能耗、低污泥产量且COD消耗量低的特点。初沉池直接为缺氧段提供反硝化所需的碳源(富含PHB的污泥),为好氧段提供富含氨氮的上清液。中沉池可尽量保证硝化菌泥龄长、溶解氧浓度高的特点,而且使供氧仅用于硝化和厌氧后剩余有机物的氧化,从而节省了曝气能耗。

硝化污泥回流

图14 Dephanox工艺

上述各工艺通过采取不同流程优化的措施,解决了系统应用中碳源问题、回流污泥携带硝酸盐的问题。双泥系统工艺还可以解决多种微生物在同一反应器中混合培养所导致的脱氮与除磷的矛盾;双污泥系统可以给各种微生物提供分开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更加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避免相互干扰,从而更好地实现同时脱氮除磷的目标。

以上的改良工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深入探讨:①继续完善微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的研究,确定微生物最优的生存条件和其最佳的脱氮除磷工况;②对脱氮和除磷的效率、容量与相关工艺参数的定量关系进行研究,为优化系统和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依据;③进一步改进工艺流程组合,尽量做到在提高脱氮除磷效率的同时简化流程,降

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 王晓莲,彭永臻等. A2/O工艺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处理技术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9.

[2] 李圭白,张杰,彭永臻,崔福义等. 水质工程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王晓莲. A2/O工艺运行优化及其过程控制的基础研究[D].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工学,2007.

[4] 郑兴灿,李亚新. 污水除磷脱氮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 F.J.Ludzack,M. B.Ettinger. Controlling Operation to Minimize Activated Sludge

Effluent Nitrogen[J].Journal WPCF.1962,34(9):920-931.

[6] J.L.Bamard. Biological Dertitrification,[J]. Wat.P01.Con.Fed.,1973,72: 705~720.

[7] J.L.Bamard. P.G.J. Meiring and Partners. The BARDENPHO process. In: Advances in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J].Ann Arbor Science Publishers,Michigan.1978.

[8] J.L.Bamard. A review of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in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J].Wat.SA.,1976,2:136-147.

[9] Rabinowitz B and Marais GvR.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in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Research Report No.W32,Univ.of Cape Town,Dept.of Civil Eng,1980,3.

[10] 郝红元,郝红英,王伟. A2/O工艺影响因素的研究[J]. 给水排水:2003,29(4):12-14.

[11] 娄金生,谢水波. 提高A2/O工艺总体处理效果的措施[J]. 中国给水排

水,1998,14(3):27-30.

[12] 高岩,戴兴春,黄民生. A2/O工艺的改进[J]. 上海化工,2007,32(7):1-5.

[13] 史家樑,徐亚同,张圣章. 环境微生物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4] 张波.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系统的几个重要问题[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19(1):1-6.

[15] Kuba T,Smolders G,van Loosdrecht M C M,et al.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by anaerobic-anox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J].Wat Sci Tech,1993,27(5-6). [16] Holm K G, Elberg J P,Henze M.Characterization of Functional Microorgansim Groups and

Substrate in Activated Sludge and Wastewater by AUR,NUR and OUR[J].Wat Sci Tech,1992,25(6):43-57.

[17] Shao Y J,Wada F,Abkiam V,et al.Effects of MCRT on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J].Wat Sci Tech,1992,26(5/6):967-976.

[18]李明,黄民生,谢冰,高尚. A2/O工艺的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化工,2007,26(12):3.

[19] Daewhan E C, Zuwhan R,Lee Y E .Temperature effects on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system with weak municipal wastewater[J]. Wat Sci Tech,1998,37(9):219- 226.

[20] 刘长青,毕学军,张峰,等. 低温对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影响的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

术,2006,32(8):18-21.

[21] Kuba T,Van Loosdrecht M C M, Heijnen J J.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with minimal

COD requirement by integration of denitrifying dephosphatation and nitrification in a two- sludges system[J].Wat.Res,1996,30(7):1 702- 1 710.

[22] 李军,杨秀山,彭永臻.微生物与水处理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3] 徐亚同.废水中氮磷的处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4] Sorm R, Bortone G,Saltarelli R,et al.Phosphate uptake under anoxic conditions and fixed-

film nitrification in nutrient removal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J].Wat Res,1996,7(30):1 573- 1 584.

[25] 李捷,熊必永,张树德,等.亚硝酸盐对聚磷菌释磷效果影响[J].环境科学,2006,27(4):701-

703.

[26] 华军.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矛盾关系及对策[J]. 给水排水,2000,26(12):1-4.

[27] 李勇,吕炳南,黄勇. 改进提高A2/O工艺的设想[J]. 中国给水排水,2001,17(8):31-33.

[28] 吕炳南,陈志强.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9] 任洁,顾国维. 改良型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J]. 给水排水,2000,26(6): 7-10.

[30] 张波,高廷耀. 倒置A2/O工艺的原理与特点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00,16(7):11-15.

[31] 万年红. A2/O工艺的改良与设计[J]. 中国给水排水,2003,19(8):82.

[32] 吴若愚,李勇,陈宇,刘玉杰. 改进A2/O工艺的现状与进展[J].环境科技,2009,22(2): 87.

[33] 张大鹏,钱进,宋乐平. 改良三环式A2/O工艺污水处理厂工程实例[J]. 给水排水, 2006,

32(5):55-58.

[34] 李彤,张大鹏,周琪. 完全混合—循环推流环型A2/O工艺设计[J]. 中国给水排水,2005,

21(2):71-73.

[35] 马春华. 并联A2/O工艺与常规A2/O工艺脱氮除磷功能的对比研究[D]. 上海:同济大

学,2008,19-21.

[36]夏文林,曾祥文,黄晶晶等. 一种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型A2/O工艺[P]. 中国专

利:101348304A. 2009.1.21

[37] 黄勇,李勇,潘杨. 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的脱氮除磷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03,

19(10):44-46.

[38] 邹伟国. 曝气生物滤池在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应用[J]. 环境工程,2004,22(5): 27-29.

[39] RORM. Phosphate uptake under anoxic conditions and fixed - film nitrification in nutrient

removal activated sludge system[J]. Wat Res,1996,30(7):1573-1584.

[40] 邹伟国,张善发,张辰,等. 新型双污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J].中国给水排

水,2004,20(6):18.

[41] KUBN A T.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with minimal COD requirement by integration

of denitrifying dephosphatation and nitrification in a two sludge system[J]. Water Re-search,1996,30(7):1702-1710.

[42] HAO X D. Contribution of P-Bacteria in BNR processes to overall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44(1):67-76.

污水处理a2o工艺设计

目录 摘 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设计概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依据和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目的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工艺流程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流程的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流程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工艺流程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流量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格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提升泵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沉砂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初沉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2/O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沉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触池和加氯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污泥处理构筑物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构建筑物和设备一览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平面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面布置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具体平面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版)加工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优秀论文审核通过 未经允许切勿外传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曲轴的数控工艺分析与设计 成绩__________ 姓名陆国豪 班级10261 学号

设计日期:2012年5月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曲轴的数控工艺分析与设计 成绩__________ 姓名王磊 班级10261 学号

设计日期:2012年5月 摘要 曲轴是汽车发动机的关键零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汽 车发 动机的质量和寿命.曲轴在发动机中承担最大负荷和全部功率, 承受 着强大的方向不断变化的弯矩及扭矩,同时经受着长时间高速 运转 的磨损,因此要求曲轴材质具有较高的刚性、疲劳强度和良好 的耐 磨性能。发动机曲轴的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 转化 为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发动机由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输出。 abstract

The crankshaft is one of the key parts of the car engine, the performance of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automobile engine quality and life. The crankshaft engine for maximum load and all of the power,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powerful changing bending moment and torque, and suffering from long time reciprocating linear motion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od into the rotary motion, thus realize engine by chemic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output. 绪论 对轴类零件及夹具结构设前言计,不仅在加深我们对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而且在加强对解决加工实际问题能力的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让我们可以够将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两年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也使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学习一些新知识。通过毕业设计这个意义重大的课程,可以培养我们广泛查找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养成严

A2O工艺计算--例题

其中用到的公式

例题2.A2/O工艺的设计 1.1 A2/O工艺说明 根据处理要求,我们需计算二级处理进水碳氮比值和总磷与生化需氧量的比值,来判断A2/O工艺是否适合本污水处理方案。 1. 设计流量:Q=54000m3/d=2250 m3/h 原污水水质:COD=330mg/L BOD=200 mg/L SS=260 mg/L TN=25 mg/L TP=5 mg/L

一级处理出水水质:COD =330×(1-20%)=264mg/L BOD =200×(1-10%)=180mg/L SS =260×(1-50%)=130 mg/L 二级处理出水水质:BOD =10mg/L SS =10 mg/L NH3-N =5mg/L TP ≤1 mg/L TN =15 mg/L COD=50 mg/L 其中: 2.1325330==TN COD >8 025.0200 5 ==BOD TP <0.06 符合A 2/O 工艺要求,故可用此法。 1.2 A 2/O 工艺设计参数 BOD5污泥负荷N =0.15KgBOD5/(KgMLSS ?d) 好氧段DO =2 缺氧段DO ≤0.5 厌氧段DO ≤0.2 回流污泥浓度Xr = 100001100 1000000 =?mg/L 污泥回流比R =50%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X ==+r ·1X R R 10000·5 .15 .0=3333mg/L 混合液回流比R 内:TN 去除率yTN =%10025 8 25?-=68% R 内= TN TN y 1y -×100%=212.5% 取R 内=200% 1.3设计计算(污泥负荷法) 硝化池计算 (1) 硝化细菌最大比增长速率 m ax μ=0.47e 0.098(T-15) m ax μ =0.47?e 0.098?(T-15) =0.3176d -1 (2) 稳定运行状态下硝化菌的比增长速率 μN = ,max 1 1 N z N K N μ+

(完整版)曲轴加工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优秀论文审核通过未经允许切勿外传 曲轴加工工艺设计 摘要 曲轴是发动机中承受冲击载荷、传递动力的重要零件,由于曲轴服役条件恶劣,因此对曲轴材质的选择,毛坯的加工技术、精度、表面粗糙度、热处理和表面强化、动平衡等要求都十分严格,因此要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首先要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毛坯,在加工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加工设备及刀具、通用夹具、量具及测量方法,在加工工艺中要进行加工工序设计,加工尺寸计算,零件加工要设计合理的专用夹具。伴随着曲轴加工工艺的发展,加工方法不断改进,加工方法越来越先进,所以设计合理的曲轴加工工艺和装夹的夹具,不但可以提高加工精度,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的成本,以期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关键词:曲轴,工艺,夹具

CRANK SHAFT PROCESSING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crank shaft is to launch to bear pound at to carry a lotus and deliver in the machine motive of importance spare parts, because of the crank shaft undergo military service a condition bad, so to crank shaft material, semi-finished product processing technology, accuracy, surface rough degree, the process of process in want to choose reasonable of process equipments and knife, tongs, quantity and measure method, want to carry on to process a work preface design in process the craft, process size, time settle sum of calculation, the spare parts process to want design reasonable of appropriation tongs. Accompany with crank shaft to process a develop of craft, process a method to not only improve, process a method more and more advanced, so the crank shaft of design reasonable process a craft and pack to clip of tongs, not only can raise to process accuracy,

课程设计论文热处理工艺设计

目录 第一章 热处理工设计目的 (1) 第二章 课程设计任务 (1) 第三章 热处理工艺设计方法 (1) 3.1 设计任务 (1) 3.2 设计方案 (2) 3.2.1 12CrNi3叶片泵轴的设计的分析 (2) 3.2.2 钢种材料 (2) 3.3设计说明 (3) 3.3.1 加工工艺流程 (3)

3.3.2 具体热处理工艺 (4) 3.4分析讨论 (11) 第四章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12CrNi3叶片泵轴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一.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二. 课程设计的任务 进行零件的加工路线中有关热处理工序和热处理辅助工序的设计。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定能实现技术要求的热处理方法,制定工艺参数,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图,选择热处理设备,设计或选定装夹具,作出热处理工艺卡。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要求对各热处理工序的工艺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各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作出说明。 三. 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 1. 设计任务 12CrNi3叶片泵轴零件图如图3.1

图3.1 12CrNi3叶片泵轴 2、设计方案 2.1.工作条件 叶片泵是由转子、定子、叶片和配油盘相互形成封闭容积的体积变化来实现泵的吸油和压油。叶片泵的结构紧凑,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与排油。泵轴在工作时承受扭转和弯曲疲劳,在花键和颈轴处收磨损。因此,要求轴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耐磨性。 2.1.1失效形式 叶片泵轴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断裂,在花键和轴颈处可能发生工作面的磨损、咬伤,甚至是咬裂。 2.1.2性能要求 根据泵轴的受力情况和失效分析可知 ,叶片泵轴主要是要求轴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耐磨性,以保证轴在良好的服役条件下长时间的工作。 2.2钢种材料 12CrNi3A钢属于合金渗碳钢,比12CrNi2A钢有更高的淬透性,因此,可以用于制造比12CrNi2A钢截面稍大的零件。该钢淬火低温回火或高温回火后都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钢的低温韧性好,缺口敏感性小,切削加工性能良好,当硬度为HB260~320时,相对切削加工性为60%~70%。另外,钢退火后硬度低、塑性好,因此,既可以采用切削加工方法制造模具,也可以采用冷挤压成型方法制造模具。为提高模具型腔的耐磨性,模具成型后需要进行渗碳处理,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从而保证模具表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而心部具有很好的韧性,该钢适宜制造大、中型塑料模具。12CrNi3高级渗碳钢的淬透性较高 ,退火困难。由于不渗碳表面未经镀铜防渗 ,因此渗碳后进行低温回火 , 降低硬度 , 便于切去不渗碳表

齿轮轴工艺设计论文

常州信息学院 毕业设计 齿轮轴的加工工艺 学生姓名:李文涛 指导教师:高飞 所系与专业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 班级数控104 所在学期2010—2013学年 学号1004033446 2013年3 月27 日 摘要 本设计是关于输出齿轮轴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总体介绍所追踪的典型零件的加工流程,包括毛坯-初检-粗加工-精加工等步骤;所加工零部件的形状、结构、尺寸及重要配合参数,并完成工件的三维造型。数控机床程序编制过程主要包括:

分析零件图纸、工艺处理、数学处理、编写零件程序、程序校验。确定零部件的加工方法和步骤,包括使用设备、装夹方法、工装夹具、加工方位、刀具选择、加工参数选择等。 关键词:零件、工艺、数空加工程序 目录 摘要 (1) 前言 (3) 第一章:零件图分析 (4) 1、零件图分析 (4) 2 零件在生活中的作用: (5) 第二章:毛坯的选择 (6) 二(1)设计毛坯图 (6) 二(2)确定毛坯 (6) 第三章加工过程 (8) 三(1)1.刀具选择: (8) (1)2.切削用量的选择 (8) 三(2)齿轮的加工过程 (9) 根据图示数据计算齿轮参数: (9) 三(3)基准的概念和分类 (10) 1. 设计基准 (10) 2. 工艺基准 (10) 3. 定位基准的选择 (11) 4.粗基准的选择 (11) 5.精基准的选择 (11) 三(4)加工工艺路线 (12) 1 加工阶段的划分 (12) 2 各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 (12) 3 加工顺序的安排 (12) 4 数控车床加工与普通车床加工的区别 (13) 5 拟定加工工艺路线方案 (13) 6. 数控编程的过程 (14) (1) 分析零件图纸 (14) (2 )确定工艺过程 (14) (3)数值计算 (14) (4)编写程序单 (15) (5)制备控制介质 (15) (6)程序调试和检验 (15) 7. 程序编制方法 (15) 8. 编制程序 (15) 制作完成效果图 (18)

A2O工艺的设计计算

A 2 /O 工艺生化池设计 一、 设计最大流量 Q max=73500m 3/d=3062.5 m 3/h=0.850 m 3/s 二、 进出水水质要求 表1 进出水水质指标及处理程度 三、 设计参数计算 ①. BOD 5污泥负荷 N=0.14kgBOD 5/(kgMLSS ·d) ②. 回流污泥浓度 X R =10 000mg/L ③. 污泥回流比 R=50% ④.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污泥浓度) L mg X R R X R /3.3333100005 .015 .01=?+=+= ⑤. TN 去除率 %5.51%1009 .3015 9.30%1000e 0=?-=?-= TN TN TN TN η ⑥. 内回流倍数 %2.1061062.0515 .01515 .01==-= -= η η R 四、 A 2/O 曝气池计算 ①. 反应池容积

330425264.425253333.3 0.140 7273500NX S Q m m V ≈=??=?= ②. 反应水力总停留时间 h h d t 1492.1358.073500 42526 Q V ≈==== ③.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厌氧:缺氧:好氧=1:1:4 厌氧池停留时间h t 33.21461=?= ,池容37.70874252661 m V =?=; 缺氧池停留时间h t 33.21461=?= ,池容37.70874252661 m V =?=; 好氧池停留时间h t 34.91464=?= ,池容36.283504252664 m V =?=。 ④. 校核氮磷负荷 好氧段TN 负荷为: ()d kgMLSS kgTN N ?=??=??/024.06.8350233339 .3073500V X T Q 30 厌氧段TP 负荷为:()d kgMLSS kgTN P ?=??=??/017.07 .708733334 .573500V X T Q 10 ① 剩余污泥量:X ?,(kg/d) s X P P X +=? 式中: ()v X V K S S Q Y P d e X ???--??=0 %50)(??-=Q TSS TSS P e s 取污泥增值系数Y=0.5,污泥自身氧化率05.0=d K ,代入公式得: ()75.03.342526.005.001.03.0735005.0???--??=X P =5395kg/d ()d kg P S /5.10657%50735001.03.0=??-= 则: d kg P P X s X /5.160525.106575395=+=+=?

乙烯生产工艺设计论文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乙烯的生产主要采用蒸汽裂解法,其产量超过总产量的90%,因而,对其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新材料的应用、过程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倍受关注,不断推出原料适应性强、乙烯收率和热效率高的新型蒸汽裂解炉。目前,石脑油裂解温度已提高到840~860℃,单程小直径炉管裂解温度巳提高到900℃,石脑油裂解单程乙烯收率提高到28%~35%。由于蒸汽裂解法技术已日臻完善,可改进的余地并不大,加上该法反应温度高、所用耐高温合金材料昂贵、耗能高、易结焦、以及原料要求苛刻(轻质原料油),所以近年来,催化工作者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用其他新技术生产乙烯的研究,包括催化裂解制乙烯技术、甲烷氧化偶联技术、乙烷氧化脱氢技术、炼厂干气选择氧化技术、天然气经甲醇或二甲醚制低碳烯烃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目的在于优化乙烯原料资源配置,从天然气到重油(渣油)各种烃类都得到充分利用,并节能降耗,降低乙烯成本,提高乙烯收率。 催化裂解制乙烯是在高温蒸汽和酸性催化剂存在下,烃类裂解生成乙烯等低碳烯烃的技术。该过程是以自由基反应为主,伴随着碳正离子反应,因而比蒸汽裂解反应温度低。通过对固体酸催化剂的改性,可选择性地裂解生成以乙烯为主的低碳烯烃,收率在50%以上,从而突破传统的催化裂化生产液相产品为主的技术路线。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仅有前苏联半工业化生产试验的报道,以及2000年日本工业化报道。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从80年代中期开始了重油催化裂解制丙烯技术,近年来又开始研究重油催化裂解制乙烯技术,也有相当的进展。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于80年代末开展了对重油直接催化裂化制乙烯工艺和催化剂的研究工作,现已进入工业化试验阶段。 烃类催化裂解制轻烯烃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发表了许多研究结果和专利,其研究的目标如下: (1)提高烯烃的选择性以减少原料消耗; (2)降低反应温度,降低烯烃生产的能耗; (3)增加裂解反应产品分布的灵活性,不但可提高乙烯收率,亦可增加丙烯收率; (4)提高乙烯装置对原料的适应性,提供能加工重质烃类馏分生产轻烯烃的技术,因为重烃直接用于管式炉热裂解是很困难的。 催化裂解主要致力于催化剂的开发,此类催化剂应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以及低的氢转移活性,既要保证比热裂解过程中的乙烯等低级不饱和化合物收率更高,甲烷和

某城镇污水A2O工艺设计方案详细完整好懂

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某城镇污水处理厂2/ A O工艺设计(6万m3/天)。主要任务是完成个该地区污水的2/ A O工艺处理设计。设计要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高程图、平面布置图、二沉池及其配管图等。 城镇污水在去除BOD5和SS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脱氮处理,故采用当代水处理工 艺中较流行的2/ A O工艺。 2/ A O工艺由于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功能的微生物群落的有机配合,加之厌氧、缺氧条件下,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能被开环或断链,使得N、P、有机碳被同时去除,并提高对不可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它可以同时完成有机物的去除,硝化脱氮、磷的过量摄取而被去除等功能,脱氮的前提是NH3-N应完全硝化,好氧池能完成这一功能,缺氧池则完成脱氮功能。厌氧池和好氧池联合完成除磷功能。 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二沉池(含配管)及生化池构筑物设计计算、水力计算;运行说明及其它(含有关设备选定、污泥的培养驯化、运行监测指标、水电等动力消耗、总操 作运行费用及总投资预测等)本设计采用了 2/ A O为主体工艺,工艺流程相对简单,省去了污泥消化系统,节省了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该工艺处理污水运行稳定,易于管理,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真正做到了污水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 2/ A O污泥驯化二沉池

第一章设计总论 1.1 设计任务 本设计内容是某县污水处理厂A2/O设计,设计规模为6万m3/d。 1.2 设计规模及要求 1.2.1 进出水质 表1-1 进水水质数据 水质指标 BOD5 (mg/L) COD cr (mg/ L) SS (mg/ L) NH3-N (mg/ L) TN (mg/ L) P (mg/ L) 原水水质240 450 225 30 40 4 项目 1.2.2 出水水质 污水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B标准)。因此该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标准为: 表1-2 出水水质数据 水质指标BOD5 COD cr SS NH3-N TN P

A2O工艺设计计算

A 2/O 工艺生化池设计 一、 设计最大流量 Q max=73500m 3/d=3062.5 m 3/h=0.850 m 3/s 二、 进出水水质要求 表1 进出水水质指标及处理程度 三、 设计参数计算 ①. BOD 5污泥负荷 N=0.14kgBOD 5/(kgMLSS ·d) ②. 回流污泥浓度 X R =10 000mg/L ③. 污泥回流比 R=50% ④.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污泥浓度) L mg X R R X R /3.3333100005 .015 .01=?+=+= ⑤. TN 去除率 %5.51%1009 .3015 9.30%1000e 0=?-=?-= TN TN TN TN η ⑥. 内回流倍数 %2.1061062.0515 .01515 .01==-= -= η η R 四、 A 2/O 曝气池计算 ①. 反应池容积

330425264.425253333.3 0.140 7273500NX S Q m m V ≈=??=?= ②. 反应水力总停留时间 h h d t 1492.1358.073500 42526 Q V ≈==== ③.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厌氧:缺氧:好氧=1:1:4 厌氧池停留时间h t 33.21461=?= ,池容37.70874252661 m V =?=; 缺氧池停留时间h t 33.21461=?= ,池容37.70874252661 m V =?=; 好氧池停留时间h t 34.91464=?= ,池容36.283504252664 m V =?=。 ④. 校核氮磷负荷 好氧段TN 负荷为: ()d kgMLSS kgTN N ?=??=??/024.06.8350233339 .3073500V X T Q 30 厌氧段TP 负荷为:()d kgMLSS kgTN P ?=??=??/017.07 .708733334 .573500V X T Q 10 ① 剩余污泥量:X ?,(kg/d) s X P P X +=? 式中: ()v X V K S S Q Y P d e X ???--??=0 %50)(??-=Q TSS TSS P e s 取污泥增值系数Y=0.5,污泥自身氧化率05.0=d K ,代入公式得: ()75.03.342526.005.001.03.0735005.0???--??=X P =5395kg/d ()d kg P S /5.10657%50735001.03.0=??-= 则: d kg P P X s X /5.160525.106575395=+=+=?

(完整版)加工工艺毕业设计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辑。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曲轴的数控工艺分析与设成绩__________ 姓名陆国豪 班级10261 学号 指导老师谢超明 设计日期:2012年5月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曲轴的数控工艺分析与设成绩__________ 姓名王磊 班级10261 学号 指导老师谢超明 设计日期:2012年5月摘要曲轴是汽车发动机的关键零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汽 车发 动机的质量和寿命.曲轴在发动机中承担最大负荷和全部功率, 承受 着强大的方向不断变化的弯矩及扭矩,同时经受着长时间高速

运转 的磨损,因此要求曲轴材质具有较高的刚性、疲劳强度和良好 的耐 磨性能。发动机曲轴的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 转化 为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发动机由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输出。 abstract The crankshaft is one of the key parts of the car engine, the performance of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automobile engine quality and life. The crankshaft engine for maximum load and all of the power,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powerful changing bending moment and torque, and suffering from long time reciprocating linear motion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od into the rotary motion, thus realize engine by chemic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output.绪论对轴类零件及夹具结构设前言计,不仅在加深我们对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而且在加强对解决加工实际问题能力的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让我们可以够将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 (格式) 课题名称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和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屑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要做一些处理,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屑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工艺分析加工方案进给路线控制尺寸

第1章前言 第2章工艺方案的分析 2.1 零件图 2.2 零件图分析 2.3 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2.4 确定加工方法 2.5 确定加工方案 第3章工件的装夹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3.2 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 3.3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 3.4 装夹方式的选择 3.5 数控车床常用的装夹方式 3.6 确定合理装夹方式 第4章刀具及切削用量 4.1 选择数控刀具的原则 4.2 选择数控车削刀具 4.3 设置刀点和换刀点 4.4 确定切削用量 第5章轴类零件的加工

5.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5.2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5.3 加工坐标系设置 5.4 保证加工精度方法 第6章数控加工程序 第6章结束语 第7章致谢词 参考文献

AAO工艺设计计算

1、缺氧池、好氧池(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1)、设计水量的计算 由于硝化和反硝化的污泥龄和水力停留时间都较长,设计水量应按照最高日流量计算。 Q K Q ?= 式中: Q ——设计水量,m 3 /d ; Q ——日平均水量,m 3 /d ; K ——变化系数; (2)、确定设计污泥龄C θ 需反硝化的硝态氮浓度为 e e 0-)S -.05(S 0-N N N O = 式中: N ——进水总氮浓度,mg/L ; 0S ——进水BOD 值 【1】 ,mg/L ; e S ——出水BOD 值,mg/L ; e N ——出水总氮浓度,mg/L ; 反硝化速率计算 S N K O de = 计算出de K 值后查下表选取相应的V V D /值,再查下表取得C θ值。

反硝化设计参数表(T=10~12℃) (3)、计算污泥产率系数Y 【2】 ]072 .1θ17.01072.1θ102.0-6.075.0[)15-() 15-(00T C T C S X K Y ?+?+= 式中: Y ——污泥产率系数,kgSS/kgBOD ; K ——修正系数,取9.0=K ; 0X ——进水SS 值mg/L; T ——设计水温,与污泥龄计算取相同数值。 然后按下式进行污泥负荷核算: ) -(θ00 e C S S S Y S L ?= 式中: S L ——污泥负荷 ,我国规范推荐取值范围为 0.2~0.4kgBOD/(kgMLSS ?d)。 活性污泥工艺的最小污泥龄和建议污泥龄表(T=10℃)【3】 单位:d

(4)、确定MLSS(X) MLSS(X)取值通过查下表可得。 反应池MLSS 取值范围 取定MLSS(X)值后,应用污泥回流比R 反复核算 X X X R R -= 3 10007.0E R t SVI X ×? = 式中: R ——污泥回流比,不大于 150%; E t ——浓缩时间,其取值参见下表。 浓缩时间取值范围

化妆品工艺论文设计说明

化妆品工艺论文设计 科目化妆品工艺学 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081班 姓名杨玲

学号081301126 指导老师王婷婷 摘要 化妆品作为一种时尚产品,其发展方向是日趋倾向于天然性、疗效性和多功能性。以科技为先导,采用新工艺、新设备迅速推出新产品,是近年来国际化妆品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化妆品的工艺、设备及包装容器近些年有了长足发展,其中低能乳化法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生产工艺。低能乳化法是以机械强乳化装置达到乳化的效果。以机械乳化代替化学乳化,可减少表面活性剂对人体皮肤的刺激。水-油-水多相乳化法是一种较佳的生产工艺。以该法制得的膏体由无数超薄微胶囊构成,这种微胶囊的壁厚仅为0.01微米,使用时遇压后瞬间破裂,内含的香精和天然添加剂即时流出,滋润皮肤。这种膏体对皮肤有较强的渗透力,因而可被皮肤迅速吸收,并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液晶保护膜,对人体安全无刺激。

关键词:化妆品、天然性、多功能性、低能乳化法、渗透力川楝子,佛手柑,白术各五十克,八月柞,木蝴蝶,龟板,白芍,沉香,高丽参各三十克,泽泻,黄芩,乌术粉各二十克,茯苓,柴胡,金精粉各十克,白砂糖七百克,蜂蜜五百克,猪苦胆汁3个. 配法:上药为细面,先把胆汁,蜂蜜,白砂糖放在锅里先熬,把水熬净,再放入药面拌匀,倒瓷盆里,再放锅里蒸30分钟,拿出冷凉做丸(丸重九克),一日三次,一次一丸,用麦饭石泡开水饭后送服 乳化护肤品生产工艺 一、引言 皮肤与化妆品:化妆品大多涂在人的皮肤表面,与人的皮肤长时间连续接触,配方合理、与皮肤亲和性好、使用安全的化妆品能起到清洁、保护、美化肌肤的作用;相反使用不当或者使用质量低劣的化妆品,会引起皮肤炎症或其他皮肤疾病。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化妆品功效,开发与皮肤亲和性好、安全、有效的化妆品,同时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能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肌肤特性的化妆品很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了解化妆品工艺和配方。在此,我主要介绍有关乳化护肤品的生产工艺。 二、论文内容 (一)生产程序 (1)油相的制备将油、脂、蜡、乳化剂和其他油溶性成分加入夹套溶解锅内,开启蒸汽加热,在不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70-75℃,使其充分熔化或溶解均匀待用。要避免过度加热和长时间加热以防止原料成分氧化变质。容易氧化的

A2O工艺标准设计计算

A2/0工艺生化池设计 一、设计最大流量 Q max=73500m3/d=3062.5 m3/h=0.850 m3/s 二、进出水水质要求 表1 进出水水质指标及处理程度 三、设计参数计算 ①.BOD5污泥负荷 N=0.14kgBOD5/(kgMLSS ? d) ②.回流污泥浓度 X R=10 000mg/L ③.污泥回流比 R=50% ④?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污泥浓度) R 0 5 X X R10000 3333.3mg/L 1 R 1 0.5 ⑤.TN去除率 TN0 TN e30.9 15 0 e 100% 100% 51.5% TN TN。30.9 ⑥.内回流倍数 0.515 R 0.1062 106.2% 1 1 0.515

四、A2/O曝气池计算 ①.反应池容积

②.反应水力总停留时间 V 42526 t 0.58d 13.92h 14h Q 73500 ③.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厌氧:缺氧:好氧二 1: 1: 4 厌氧池停留时间 t 1 14 2.33h , 池容V 1 42526 7087.7m 3; 6 6 缺氧池停留时间 t 1 14 2.33h , 池容V 1 42526 7087.7m 3; 6 6 好氧池停留时间 t 4 14 9.34h , 池容V 4 42526 283506m 3 6 6 ④.校核氮磷负荷 好氧段 TN 负荷为: Q ?TN 。 73500 3°.9 0.024kgTN/kgMLSS d X ?V 3 3333 28350.6 厌氧段 TP 负荷为: Q ? TP0 73500 5.4 0.017kgTN/kgMLSS d X ?V 1 3333 7087.7 ①剩余污泥量:X,(kg/d) X P X P s 式中: P X Y Q S 0 S e K d V X v F S (TSS TSS e ) Q 50% 取污泥增值系数丫=0.5,污泥自身氧化率K d 0.05,代入公式得: P X 0.5 73500 0.3 0.01 0.05 0.42526 3.3 0.75 =5395kg/d P S 0.3 0.1 73500 50% 10657.5kg/d 则: Q ?S NX 73500 270 0.14 3333.3 42525.4m 3 42526m 3

A2O工艺设计

一.A 2/O 工艺的设计 1.1 A 2/O 工艺说明 根据处理要求,我们需计算二级处理进水碳氮比值和总磷与生化需氧量的比值,来判断A 2/O 工艺是否适合本污水处理方案。 1. 设计流量:Q =54000m3/d=2250 m3/h 原污水水质:COD =330mg/L BOD =200 mg/L SS =260 mg/L TN =25 mg/L TP =5 mg/L 一级处理出水水质:COD =330×(1-20%)=264mg/L BOD =200×(1-10%)=180mg/L SS =260×(1-50%)=130 mg/L 二级处理出水水质:BOD =10mg/L SS =10 mg/L NH3-N =5mg/L TP ≤1 mg/L TN =15 mg/L COD=50 mg/L 其中: 2.1325330==TN COD >8 025.0200 5 ==BOD TP <0.06 符合A 2/O 工艺要求,故可用此法。 1.2 A 2/O 工艺设计参数 BOD5污泥负荷N =0.15KgBOD5/(KgMLSS ?d) 好氧段DO =2 缺氧段DO ≤0.5 厌氧段DO ≤0.2 回流污泥浓度Xr = 100001100 1000000 =?mg/L 污泥回流比R =50%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X ==+r ·1X R R 10000·5 .15 .0=3333mg/L 混合液回流比R 内:TN 去除率yTN =%10025 8 25?-=68% R 内= TN TN y 1y -×100%=212.5% 取R 内=200% 1.3设计计算(污泥负荷法) 硝化池计算

机械加工工艺分析与改进设计毕业论文分析

机械加工工艺分析与改进设计 作者:陈军 摘要:我们必须仔细了解零件结构,认真分析零件图,培养我们独立识图能力,增强我们对零件图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零件图的绘制,不仅能增强我们的绘图能力和运用autoCAD软件的能力。 制订工艺规程、确定加工余量、工艺尺寸计算、工时定额计算、定位误差分析 等。在整个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设计,不仅让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零件的加工过程、加工尺寸的确定,而且让我们知道工艺路线和加工余量的确定,必须与工厂实际的机床相适应。这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也是以后工作的一个铺垫。 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工件的安装和夹紧.安装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件加工精度,安装是否方便和迅速,又会影响辅助时间的长短,从而影响生产率,夹具是加工工件时,为完成某道工序,用来正确迅速安装工件的装置.它对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率和减轻工人劳动量有很大作用。这是整个设计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关键词:工艺编程、工艺分析、夹具设计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绪论 (3)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3) 1.1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及毛坯的选择 (3) 1.2定位基准的选择 (4) 1.3 加工工序的设计 (4) 1.4工艺路线的拟定 (5) 第二章:制动杆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5) 2.1毛坯的制造形式 (5) 2.2基准面的选择 (5) 2.3制订工艺路线 (6)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8)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9) 第三章:30*40专用夹具的设计 (11) 3.1专用夹具的设计要求 (11) 3.2夹具设计 (12) 总结 (16) 参考资料 (16)

乙二醇工艺设计论文

高等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工艺设计 学号: 学生: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专业:

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教学站 专业班级 内容与要求 乙二醇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大宗有机化工产品。广泛用于生产聚酯纤维、薄膜、容器瓶类等聚酯系列产品和汽车防冻剂,还可用于除冰剂、表面涂料、表面活性剂、增塑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以及合成乙二醇醚、乙二醛、乙二酸等化工产品的原料,虽然乙二醇产品用途极广,但国内乙二醇的产量一直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乙二醇自给率不足50%,有相当的部分需要进口,易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发展和技术改造乙二醇工艺设置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前那种单纯增大原料和能源的消耗来提高产量的做法已逐步被淘汰,继续这种做法的企业已经频临破产倒闭,现在只有依靠科技的力量,通过技术的改造来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使各种生产资源得到优化的配置,才是摆脱困境最有效的方法。 乙二醇工艺设计中,乙二醇的精制是整个工艺中核心部分。关系着乙二 醇的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此设计以乙二醇的精制为核心和重点,经过 严密的计算和论证,得到了肯定的结果。 该技术具有世界共同发展趋向的节能性,是生产乙二醇工艺的重大突破 设计(论文)起止时间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摘要:乙二醇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广泛用于生产聚酯纤维、薄膜、容器瓶类等聚酯系列产品和汽车防冻剂,但国内乙二醇的产量一直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因此,本设计以乙二醇精制为中心和重点,经过严密的计算和论证,得到了肯定的结果。 关键词:乙二醇;环氧乙烷;水合法。 Abstract:Glycol in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n very important role,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polyester fiber, thin films, such as containers of polyester series products and automobile antifreeze domestic production of ethylene glycol, but 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domestic strong market demand. Therefore, this design with ethylene glycol refined as the center and focus, with rigorous calculation and argument, got the positive results. Keywords: glycol; Epoxy ethane; Water leg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