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概念公式

职高数学概念公式
职高数学概念公式

职高数学概念与公式

预备知识:(必会)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1)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

-+=--x x x x

(2) 两根法 如:)2

5

1)(251(12

--+-

=--x x x x 3. ?配方法 如:8

25)4

1(2322

2

-

+=-+x x x 4. 分数(分式)的运算

5.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

2

2

)(2b a b ab a +=++ 2

2

2

)(2b a b ab a -=+- 7.平方差公式:))((2

2

b a b a b a -+=-

8.立方和(差)公式:))((2

2

3

3

b ab a b a b a +-+=+

9. ?注:所有的公式中凡含有“=”的,注意把公式反过来运用。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3

21321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

-∈+-=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

N (正整数集)、+

Z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φ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5. 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B x A x x B A ∈∈=且I :A 与B 的公共元素(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

(2)}|{B x A x x B A ∈∈=或Y :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

(3)A C U :U 中元素去掉A 中元素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注:B C A C B A C U U U Y I =)( B C A C B A C U U U I Y =)( 6. 会用文氏图表示相应的集合,会将相应的集合画在文氏图上。 7. 命题:能判断真假的语句。 8. 逻辑联结词: 且(∧)、或(∨)非(?)如果……那么……(?) 量词:存在(?) 任意(?) 真值表:

q p ∧:其中一个为假则为假,全部为真才为真; q p ∨:其中一个为真则为真,全部为假才为假; p ?:与p 的真假相反。

(同为真时“且”为真,同为假时“或”为假,真的“非”为假,假的“非”为真;真“推”假为假,假“推”真假均为真。) 9. 命题的非 (1)是→不是

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不是)

(2)?……,使得p 成立→对于?……,都有p ?成立。 对于?……,都有p 成立→?……,使得p ?成立 (3)q p q p ?∨?=∧?)( q p q p ?∧?=∨?)( 10. 充分必要条件

?p 是q 的……条件 p 是条件,q 是结论

p q ==?<=≠=充分不必要

→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q p (充分条件) p q =≠?<===不充分

必要 →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q p (必要条件) p q ==??==充分必要

→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q p (充要条件) 注:另外一种情况,p 的 条件是q 。(q 是条件,p 是结论)

第二章 不等式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略) 注:(1)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一般用比较差的方法;另外还可以用平方法、倒数法如:

2008200920092010--与(倒数法)等。

(2)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负数要变号!!

(3)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加(不能相减),同正的同向不等式可以相乘。 2. 重要的不等式:(?均值定理)

(1)ab b a 22

2≥+,当且仅当b a =时,等号成立。

(2)),(2+

∈≥+R b a a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等号成立。

(3)),,(3+

∈≥++R c b a abc c b a ,当且仅当c b a ==时,等号成立。

注:

2

b

a +(算术平均数)≥a

b (几何平均数)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略) 4.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 保证二次项系数为正

(2) 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求根公式法),目的是求根: (3) 定解:(口诀)大于两根之外,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小于两根之间

注:若00a ,则??

?-<>?><<-?

x a x a x a

x a a x 或||||

6.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与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相同。注:分母不能为0.

7. 多因式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 标根后,从右上角开始划线,“奇次一穿而过,偶次穿而不过”

第三章 函数

1. 映射

一般地,设B A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B A f →:。 注:理解原象与象及其应用。

(1)A 中每一个元素必有惟一的象;

(2)对于A 中的不同的元素,在B 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3)允许B 中元素没有原象。 2. 函数

(1) 定义:函数是由一个非空数集到时另一个非空数集的映射。 (2)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解析式法。

注:在解函数题时可以画出图像,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大部分题目变得更简单。 3.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1) ?定义域的求法: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 主要依据: ① 分母不能为0 ② 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式≥0 ③ 特殊函数定义域

(2) ?值域的求法:y 的取值范围

① 正比例函数:kx y = 和 一次函数:b kx y +=的值域为R

② 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值域求法:配方法。如果x 的取值范围不是R 则还需画图像

③ 反比例函数:x

y 1

=

的值域为}0|{≠y y ④ d cx b ax y ++=的值域为}|{c a

y y ≠

⑤ c

bx ax n

mx y +++=2的值域求法:判别式法

⑥ 另求值域的方法:换元法、反函数法、不等式法、数形结合法、函数的单调性等等。 (3) 解析式求法:

在求函数解析式时可用换元法、构造法、待定系数法等。 4. 函数图像的变换 (1) 平移 (2) 翻折

5. 函数的奇偶性

(1)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 若)()(x f x f -=-→奇 若)()(x f x f =-→偶 注:①若奇函数在0=x 处有意义,则0)0(=f ②常值函数a x f =)((0≠a )为偶函数 ③0)(=x f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6. ?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21b a x x ∈?、且21x x <,若

增函数:x 值越大,函数值越大;x 值越小,函数值越小。

减函数:x 值越大,函数值反而越小;x 值越小,函数值反而越大。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x g f x h =

)(x f 与)(x g 同增或同减时复合函数)(x h 为增函数;)(x f 与)(x g 相异时(一增一减)复合函数)(x h 为减

函数。

注:奇偶性和单调性同时出现时可用画图的方法判断。 7.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

①一般式:c bx ax x f ++=2

)((0≠a )

②?顶点式:h k x a x f +-=2

)()( (0≠a ),其中),(h k 为顶点

③两根式:))(()(21x x x x a x f --= (0≠a ),其中21x x 、是0)(=x f 的两根 (2)图像与性质

?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有如下特征与性质:

① 开口 →>0a 开口向上 →<0a 开口向下 ② ?对称轴:a

b x 2-

= ③ ?顶点坐标:)44,2(2

a

b a

c a b -- ④ ?与x 轴的交点:??

?

??→?无交点交点有有两交点0100

⑤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⑥ c bx ax x f ++=2

)(为偶函数的充要条件为0=b ⑦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恒大(小)于0)

⑧ 若二次函数对任意x 都有)()(x t f x t f +=-,则其对称轴是t x =。 ⑨ 若二次函数0)(=x f 的两根21x x 、 ⅰ. 若两根21x x 、一正一负 则??

?<≥?0

21x x

ⅱ. 若两根21x x 、同正(同负)

ⅲ.若两根21x x 、位于),(b a 内,则利用画图像的办法。

注:若二次函数0)(=x f 的两根21x x 、;1x 位于),(b a 内,2x 位于),(d c 内,同样利用画图像的办法。 8. 反函数

(1)函数)(x f y =有反函数的条件

y x 与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求)(x f y =的反函数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原函数的值域,也就是反函数的定义域 ②由原函数的解析式,求出?=x

③将y x ,对换得到反函数的解析式,并注明其定义域。 (3) ?原函数与反函数之间的关系 ① 原函数的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

原函数的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 ② 二者的图像关于直线x y =对称

③ 原函数过点),(b a ,则反函数必过点),(a b ④ 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单调性一致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 指数幂的性质与运算 (1)根式的性质:

①n 为任意正整数,n

n a )(a =

②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③零的任何正整数次方根为零;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2) 零次幂:10

=a )0(≠a (3) 负数指数幂: (4) 分数指数幂:

(5) 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0(R n m a ∈> ①n

m n

m

a

a a +=? ②mn

n m a

a =)( ③n

n n b a b a ?=?)(

2. 幂运算时,注意将小数指数、根式都统一化为分数指数;一般将每个数都化为最小的一个数的n 次方。

3. ?幂函数???∞+=<∞+=>=)上单调递减,

在(时,当)上单调递增

,在(时,当0000a

a a

x y a x y a x y 4. 指数与对数的互化

b N N a a b =?=log )10(≠>a a 且 、 )0(>N

5. 对数基本性质:

①1log =a a ②01log =a ③N a

N

a =log ④N a N a =log

?⑤互为倒数与a b b a log log a

b a b b a b a log 1

log 1log log =?=??

?⑥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6. 对数的基本运算:

7. ?换底公式:a

N

N b b a log log log =

)10(≠>b b 且

9.利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将其变为同底、同幂(次)或用换底

公式或是利用中间值0,1来过渡。

10.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1)指数式和对数式互化

(2)同底法

(3)换元法

(4)取对数法

(5)?超越方程(作图法)

注:?解完方程要记得验证根是否是增根,是否失根。

第五章数列

中项公式 三个数c b a 、、成等差数列,则有 三个数c b a 、、成等比数列,则有

前n 项和公式 q

q a a q q a S n n n --=--=11)1(11(1≠q )

其 它

n n a n S )12(12-=-如:477a S =

?等差数列的连续n 项之和仍成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的连续n 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1. 已知前n 项和n S 的解析式,求通项n a

2. ?弄懂等差、等比数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的证明方法。(见教材)

第六章 三角函数

1. 理解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并能表示终边相同的角。

2. 弧度和角度的互换

π=o 180弧度

180

=

o 弧度01745.0≈弧度

1弧度'1857)180(o o

≈=π

3. 扇形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

?2||2121r Lr S ?==

α扇 (记忆法:与ah S ABC 2

1

=?类似) 注:如果是角度制的可转化为弧度制来计算。

重要例题:3+X 书P106例4. 4. 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

斜边对边=

αsin ααsin 1

csc =

??→←倒数 记忆法:S 、C 互为倒数 斜边邻边=

αcos α

αcos 1

sec =

??→←倒数 记忆法:C 、S 互为倒数 5. 一象限

不存在

6. (1) 口诀: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三角函数中为正的,其余的为负) (2) 图像记忆法

7. ? 三角函数基本公式

α

αααcot 1

cos sin tan ==

(可用于化简、证明等)

1cos sin 22=+αα (1.可用于已知αsin 求αcos ;或者反过来运用。 2.注意1的运用) αα22sec tan 1=+ (可用于已知αcos (或αsin )求αtan 或者反过来运用)

8. 诱导公式

(1) 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解释:指)(2

Z k k ∈+?

απ

,若k 为奇数,则函数名要改变,若k 为偶数函数名不变。

(2) 分类记忆

① 去掉偶数倍π(即πk 2)

② 将剩下的写成(四象限)(三象限)、(二象限)、(一象限)、ααπαπα-+-再看象限定正

负号(函数名称不变);或写成

(二象限)(一象限)、απ

απ

+2

-2,再看象限定正负号(要变函数名称)

③ ?要特别注意以上公式中互余、互补公式及运用;做题时首先观察两角之间是否是互余或互补的关系。 9.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α (1) 确定角α所在的象限

(2) 求出函数值的绝对值对应的锐角'α (3) 写出满足条件的π2~0的角 (4) 加上周期(同终边的角的集合) 10. ?和角、倍角公式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注意正负号相同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μ=± 注意正负号相反

特别注意当4

π

βα=+时的运用

注:半角公式可由倍角公式推得。 另重点类型:

重要例题:X +3书121119P P -例1~例3.

12. 正弦型函数)sin(?ω+=x A y )0,0(>>ωA (1)定义域R ,值域],[A A - (2)周期:ω

π

2=

T

(3)注意平移的问题:一要注意函数名称是否相同,二要注意将x 的系数提出来,再看是怎样平移的。

(4)x b x a y cos sin +=类型 13. 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R 为AB

C ?的外接圆半径) 其他形式:

(1)A R a sin 2= B R b sin 2= C R c sin 2=(注意理解记忆,可只记一个) (2)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14. 余弦定理

A bc c b a cos 22

2

2

-+= ? bc

a c

b A 2cos 2

22-+=

(注意理解记忆,可只记一个) 15. 三角形面积公式

B ac A b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1sin 21===

? (注意理解记忆,可只记一个) 另海伦公式:ABC ?中,三边长分别为c b a ,,则))()((c P b P a P P S ABC ---=?(其中P 为ABC ?的半

周长,2

c

b a P ++=

) 16. 三角函数的应用中,注意同次、同角、同边的原则,以及三角形本身边、角的关系。如两边之各大于第

三边、三内角和为0

180,第一个内角都在),0(π之间等。

第七章 平面向量

1. 向量的概念

(1) 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 向量的表示:书写时一定要加箭头!另起点为A ,终点为B 的向量表示为。 (3) 向量的模(长度):|||a 或

(4) 零向量:长度为0,方向任意。

单位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

向量相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 反(负)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

2. 向量的运算 (1) 图形法则

三角形法则 平形四边形法则

(2)计算法则

加法:AC BC AB =+ 减法:CA AC AB =-

(3)运算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乘法(内积)不具有结合律

3. 数乘向量:λ (1)模为:||||a λ (2)方向:λ为正与相同;λ为负与相反。

4. AB 的坐标:终点B 的坐标减去起点A 的坐标。 ),(A B A B y y x x AB --=

5. ?向量共线(平行):?惟一实数λ,使得b a λ=。 (可证平行、三点共线问题等)

6. 平面向量分解定理: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上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该平面上的任一向量,都

存在惟一的一对实数21,a a ,使得2211e a e a +=。向量在基21,e e 下的坐标为),(21a a 。 7. 中点坐标公式:M 为AB 的中点,则)(2

1

OB OA OM +=

8. ?注意ABC ?中,(1)重心(三条中线交点)、外心(外接圆圆心: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内心(内切

圆圆心:三角平分线交点)、垂心(三高线的交点)的含义 (2)若D 为BC 边的中点,则)(2

1

+=

坐标:两点坐标相加除以2 (3)若O 为ABC ?的重心,则0=++CO BO AO ; (重心坐标:三点坐标相加除以3) 9. 向量的内积(数量积)

(1) 向量之间的夹角:图像上起点在同一位置;范围],0[π。 (2) 内积公式:><=?,cos |||| 10. 向量内积的性质: (1)|

|||,cos b a >=

< (夹角公式)

(2)⊥0=??

(3)a a a a ==?||||2

或 (长度公式)

11. 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1)),(A B A B y y x x AB --= (2)设),(),,(2121b b b a a a ==,则

2211b a b a +=? (向量的内积等于横坐标之积加纵坐标之积)

12. 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设),(),,(2121b b b a a a ==,则

∥2

1

21b b a a =?

(相对应坐标比值相等) ⊥?=??002211=+b a b a (两个向量垂直则它们的内积为0)

13. 长度公式

(1) 向量长度公式:设),(21a a a =,则22

21||a a a +=

(2) 两点间距离公式:设点),(),,(2211y x B y x A 则

14. 中点坐标公式:设线段AB 中点为M ,且),(),,(),,(2211y x M y x B y x A ,则

??

???

+=+=2221

21y y y x x x (中点坐标等于两端点坐标相加除以2) 15. 定比分点公式:P 为有向线段21p p 的分点,且),(),,(),,(222211y x P y x P y x P ,点P 分有向线段2

1p p 成定比21PP P P =

λ(注意方向) )1(-≠λ ,则有λλ++=121x x x ,λ

λ++=12

1y y y 。 注:遇到这种类型的题,可用向量的办法来解更简单。利用21PP P P λ=用坐标来算。 16. 向量平移

(1) 平移公式:点),(y x P 平移向量)','('),(21y x P a a 到=,则

?

?

?+=+=21

''a y y a x x 记忆法:“新=旧+向量” (2)?图像平移:)(x f y =的图像平移向量),(21a a =后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12a x f a y -=-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1. 曲线C 上的点与方程0),(=y x F 之间的关系: (1) 曲线C 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 x F 的解;

(2) 以方程0),(=y x F 的解),(y x 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

则曲线C 叫做方程0),(=y x F 的曲线,方程0),(=y x F 叫做曲线C 的方程。 2. ?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及步骤 (1) 设动点的坐标为),(y x

(2) 写出动点在曲线上的充要条件;

(3) 用y x ,的关系式表示这个条件列出的方程 (4) 化简方程(不需要的全部约掉) (5) 证明化简后的方程是所求曲线的方程

如果方程化简过程是同解变形的话第五步可省略。 重要题型:3+X 书P171题4.

3. 两曲线的交点: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

4. 直线

(1) 倾斜角α:一条直线l 向上的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范围是

),0[π

(2) 斜率:

①倾斜角为0

90的直线没有斜率;

②αtan =k (倾斜角的正切)

注:当倾斜角α增大时,斜率k 也随着增大;当倾斜角α减小时,斜率k 也随着减小! ③已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21v v ,则1

2

v v k l =

④经过两点),(),,(222111y x P y x P 的直线的斜率1

21

2x x y y K --= )(21x x ≠

⑤直线0=++C By Ax 的斜率B

A

K -= (3) 直线的方程 ① 点向式:

20

10v y y v x x -=- ),(21v v v 为l 的方向向量,方向向量与l 平行 ② 两点式:

1

21

121x x x x y y y y --=--

③ 点法式:0)()(00=-+-y y B x x A ),('B A v 为l 的法向量,法向量与l 垂直 ④ ?斜截式:b kx y += ⑤ ?点斜式:)(00x x k y y -=- ⑥ 截距式:

1=+b

y

a x 轴上的截距在为轴上的截距,在为y l

b x l a ⑦ ?一般式:0=++C By Ax 其中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A B -

注:(Ⅰ)若直线l 方程为0543=++y x ,则与l 平行的直线可设为043=++C y x ;与l 垂直的直线可设为034=+-C y x 。

(ⅰ)求直线的方程最后要化成一般式。(ⅱ)会求截距,如在x 轴上的截距即当0=y ,?=x 截距可以是负数!(ⅲ)一般比较复杂的题需要设直线的方程尽量用斜截式或点斜式;同时注意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是否也满足条件。

(4)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 斜截式:111:b x k y l +=与222:b x k y l +=

1l ∥2l ?2121b b k k ≠=且 1l 与2l 重合?2121b b k k ==且 1l ⊥2l ?121-=?k k 1l 与2l 相交?21k k ≠

② 一般式:0:1111=++C x B x A l 与0:2222=++C x B x A l

1l ∥2l ?

2

2

2121C C B B A A ≠= (相对应系数成比例) 1l 与2l 重合?

2

2

2121C C B B A A ==(相对应系数成比例) 1l ⊥2l ?02121=+B B A A (与向量一样,横坐标系数之积加纵坐标系数之积等于0) 1l 与2l 相交?

2

121B B A A ≠ 注:系数为0的情况可画图像来判定。 (5) 两直线的夹角公式

① 定义:两直线相交有四个角,其中不大于2

π

的那个角。 ② 范围:]2

,

0[π

③ 斜截式:111:b x k y l +=与222:b x k y l +=

|1|

tan 2

12

1k k k k +-=θ (可只记这个公式,如果是一般式方程可化成斜截式来解)

一般式:0:1111=++C x B x A l 与0:2222=++C x B x A l (6)点到直线的距离

①?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的距离:2

2

00|

|B

A C By Ax d +++=

③ 两平行线01=++C By Ax 和02=++C By Ax 的距离:2

2

21||B

A C C d +-=

5. 圆的方程

(1) 标准方程:2

22)()(r b y a x =-+-(0>r )其中圆心),(b a ,半径r 。

(2) 一般方程:02

2=++++F Ey Dx y x (042

2>-+F E D )

圆心(2

,2E

D --) 半径:2

422F

E D r -+=

注:二元二次方程02

2

=+++++F Ey Dx Cy Bxy Ax 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 ①0≠=C A ②0=B ③042

2>-+F E D (3)参数方程:2

2

2

)()(r b y a x =-+-的参数方程为??

?+=+=b

r y a

r x θθcos cos ))2,0[(πθ∈

(4)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主要用几何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和半径r 比较。

相交?r d

(6) 圆1O 与圆2O 的位置关系:利用两圆心的距离d 与两半径之和21r r +及两半径之差21r r -比较,再画个图像来判定。(总共五种:相离、外切、内切、相交、内含)

(7) 圆的切线方程:

① 过圆12

2=+y x 上一点),(00y x P 的圆的切线方程:200r y y x x =+

② 过圆2

22)()(r b y a x =-+-外一点),(00y x P 的圆的切线方程:肯定有两条,设切线的斜率为k ,写出切线方程(点斜式),再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列出方程解出k 。

6. 圆锥曲线的定义:动点到定点(焦点)的距离和到定直线(准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 (离心率)的点

的轨迹。当10<e 时,为双曲线;当1=e 时为抛物线。 7.

8.

注:1.等轴双曲线:(1)实轴长和虚轴长相等?b a =(2)离心率2=e (3)渐近线x y ±=

2.(1)以mx y ±=为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λ=-+))((mx y mx y )0(≠λ

?(2)与双曲线122

22=-b

y a x 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9.

(2)? 掌握焦点在哪个轴上的判断方法

(3)?AB 是抛物线px y 22

=)0(>p 的焦点弦,),(11y x A ,),(22y x B ,则①弦长p x x AB ++=21||②

4

221p x x =;221p y y -=

(3)?圆锥曲线中凡涉及到弦长,都可用联立直线和曲线的方程求解再用弦长公式:

2122124)(1||x x x x k AB -++=

(4)?圆锥曲线中最重要的是它本身的定义!!做题时应注意圆锥曲线上的点是满足圆锥曲线的定义的! (5)掌握椭圆和双曲线中过焦点的弦与另一焦点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求法!

第九章 立体几何

1. 空间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注:用集合符号表示空间中点(元素)、线(集合)、面(集合)的关系 2. 平面的基本性质 (1) 三个公理:

①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②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的所有公共点组成的集合是过该点的一条直线。 ③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 三个推论:

①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②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③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 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记作“A b a =I ”

(2) 平行:.a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 .b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 异面:

① 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② 异面直线的夹角:对于两条异面直线,平移一条与另一条相交所成的不大于

2

π

的角。注意在找异面直线之间的夹角时可作其中一条的平行线,让它们相交。 ③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为其公垂线;夹在两异面直线间的部分为公垂线段;

公垂线段的长度为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4.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 直线在平面内:α?l

(2) 直线与平面相交:A l =αI (3) 直线与平面平行

① 定义:没有公共点,记作:l ∥α

② 判定: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平面平行。

③ 性质:如果一条直线与一平面平行,且过直线的另一平面与该平面相交,则该直线与交线平行。 5.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 相交:l =βαI (2) 平行:

① 定义:没有公共点,记作:“α∥β”

② 判定: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③ 性质:.a 两个平行平面与第三个平面都相交,则交线互相平行 .b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c 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d 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6.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 定义:直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2) 范围:]2

,

0[π

重要定理:

7. 直线与平面垂直

(1) 判定: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该直线与平面垂直 (2) 性质:

①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它垂直于该平面内任何直线; ②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③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8.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① 三垂线定理:如果平面内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斜线垂直。

② 三垂线逆定理:如果平面内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9. 两个平面垂直

(1)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10. 二面角

(1) 定义:过二面角βα--l 的棱上一点O ,分别在两半平面内引棱l 的垂线OB OA 、,则AOB ∠为

二面角的平面角

(2) 范围:],0[π

(3) 二面角的平面角构造:

① 按定义,在棱上取一点O ,分别在两半平面内引棱的垂线OB OA 、,则AOB ∠即是 ② 作一平面与二面角的棱垂直,与两半平面分别交于OB OA 、,AOB ∠即是

③ ?由三垂线逆定理,在一平面内找一点A ,分别作AO ⊥棱l 于O ,AB 垂直于另一平面于点B ,连结

OB ,则AOB ∠即是

11. 向量在几何中的运用

第十章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1.分类用加法:n m m m N +??++=21 分步用乘法:n m m m N ??=21

2.有序为排列:)!

(!

)1()2)(1(m n n m n n n n P m

n -=

+-??--=

无序为组合:)!(!!

!)1()2)(1(m n m n m m n n n n P P C m m

m n m

n

-=

+-??--== 阶乘:123)2)(1(!?????--==n n n n P n

n 规定:1!0= 10

=n C

注:(1)做排列组合题的原则:先特殊,后一般!

(2)在一起,用捆绑法;不在一起,用插空法;另外的思考方法:一般法、排除法、分类讨论法、机会均等法等等。

3.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m n n m n C C -= (2)1

1-++=m n m n m n C C C

4.二项式定理:

?通项:r r n r n r b a C T -+=1,其中r n C 叫做第1+r 项的二项式系数。

注:(1)二项展开式中第1+r 项的系数与第1+r 项的二项式系数r

n C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杨辉三角 (3)

6.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 除每行两端的1以外,每个数字都等于它肩上两数之和,即1

1-++=r n r n r n C C C (2)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即r

n n r n C C -=

(3) n 为偶数,展开式有奇数项,中间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第

12

+n

项) n 为奇数,展开式有偶数项,中间两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第2

1

+n 项和后一项)

7.n n n n n C C C 2C m n 10=??+??++

8.余数问题和重要例题:X +3书P 253例3,4,5.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高一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 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 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 真子集: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 ?B 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B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 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 记为U C A 5.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 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三、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 1、顶点坐标公式:??? ?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1)a m ? a n = a m + n ,(2)n m n m a a a -=÷,(3)( a m ) n = a m n (4)( a b ) n = a n ? b n (5) n n n b a b a =??? ??(6)a 0 = 1 ( a ≠0)(7)n n a a 1=- (8)m n m n a a =(9)m n m n a a 1=- 2、根式的性质 (1)()n n a a =. (2)当n 为奇数时,n n a a =; 当n 为偶数时,,0 ||,0 n n a a a a a a ≥?==? -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 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 f x a x x x x a =--≠. 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与否命题互否,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 逆命题:与原命题互逆,与逆否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为逆否; 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与逆命题互为逆否,与逆否命题互逆; 逆否命题:与逆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逆,与原命题互为逆否 § 函数 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 0,2(a 对称; 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 2、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的图x a =象关于直线对称()()f a x f a x ?+=- (2)()f a x f x ?-=.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2a b x += 对称()()f a mx f b mx ?+=- ()()f a b mx f mx ?+-=. 3、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 2a b x m += 对称. (3)函数)(x f y =和 )(1 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 4、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a b f b a f =?=-)()(1 . 6、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 ])([11 b x f k y -= -,并不是 )([1 b kx f y +=-,而函数)([1 b kx f y +=-是 ])([1 b x f k y -= 的反函数. 7、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 (2)指数函数()x 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 f xy f x f y f a a a =+=>≠. (4)幂函数()f x x α=, ' ()()(),(1)f xy f x f y f α==. (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 § 数 列

湖北中职技能高考数学知识总汇

湖北技能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总汇(下) 预备知识: 1.完全平方和(差)公式: (a +b)2=a 2+2ab +b 2 (a -b)2=a 2-2ab +b 2 2.平方差公式: a 2-b 2=(a +b)(a -b) 3.立方和(差)公式: a 3+b 3=(a +b)(a 2-ab +b 2) a 3±b 3=(a -b)(a 2±ab +b 2) 4.韦达定理: ; 求根公式: 。 第六章 数列 一.数列:(1)前n 项和: ; (2)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3) ;(4)常数列的等差数列, 非零常数列是等比数列。(5)观察法求通项公式:根据前几项的规律分析项和项数n 的关系。如果是摇摆数列,奇负偶正乘以;奇正偶负乘以。 二.等差数列 : 1.定义:d a a n n =-+1。 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 (关于n 的一次函数), 3.前n 项和:(1).2)(1n n a a n S += (2). d n n na S n 2 )1(1-+ =(即S n = An 2 +Bn ) 4.等差中项: 2 b a A += 或b a A +=2 5.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 (1)等差数列{}n a ,若q p m n +=+,则q p m n a a a a +=+。特别地,若 则 。 也就是:ΛΛ=+=+=+--23121n n n a a a a a a ,如图所示:44448 4444764443 44421Λn n a a n a a n n a a a a a a ++---11 2,,,,,,12321 (2) 三.等比数列: 1.定义:)0(1 ≠=+q q a a n n 。 2.通项公式:1 1-=n n q a a (其中:首项是1a ,公比是q )。 3.前n 项和]:????? ≠--=--==) 1(,1)1(1)1(,111q q q a q q a a q na S n n n (推导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 说明:①)1(1) 1(1≠--= q q q a S n n ; ②)1(11≠--=q q q a a S n n ; ③当1=q 时为常数列,1na S n =。 4.等比中项:G b a G =,即ab G =2 (或ab G ±=,等比中项有两个) 5.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1)等比数列{}n a ,若v u m n +=+,则v u m n a a a a ?=?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 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二次函数: (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 ⑦a x x a ln 1)(log ' = ;⑧x x 1)(ln '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 (1)m n a =0,,a m n N *>∈,且1n >). (2)1m n m n a a - = = (0,,a m n N * >∈,且1n >). 根式的性质 (1)当n a =;

人教版高中数学公式整理

人教版高中数学公式整理 1. ,. 2.. 3. 4.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个.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时,设为此式 (3)零点式;当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4切线式:。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时,设为此式 6.解连不等式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 7.方程在内有且只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或。 8.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则; ,,. (2)当a<0时,若,则, 若,则,. 9.一元二次方程=0的实根分布 1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2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或; 3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 10.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或有解)的条件依据

(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形如 ,,不同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 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2)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3) 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 的有解充要条件是 。 (4) 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不等式(为参数) 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 对于参数及函数.若恒成立,则;若恒成立,则;若有解,则 ;若 有解,则 ;若 有解,则 . 若函数无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可以仿此推出相应结论 11.真值表 12.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 或且 ,成立 且或 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右图): 14.充要条件记表示条件,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若,则是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则是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且,则是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5.函数的单调性的等价关系 (1)设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则为增函数;如果,则为减函数.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整理可编辑 部分公式识记: 1、解绝对值不等式:a a a -<>?>(...)(...)(...)或 a a a <<-?<(...)(...) 0>a 2、三角形 3、 4、的面积公式:A bc B ac C ab S sin 2 1sin 21sin 21=== 3、函数c bx ax y ++=2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当a b x 2- =时,a b a c y 442-= 最大(或最小) 4、组合数公式:m n m n m n C C C 11 +-=+、m n n m n C C -= 5、三角函数的定义:r y = αsin ,r x =αcos ,x y =αtan ,其中2 2y x r +=。 6、正弦定理:C c B b A a sin sin sin = =,余弦定理:?? ???-+=-+=-+=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 7、在三角形ABC 中,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8、)sin(cos sin 22?ωωω++= +x b a x b x a ,最大值为 22b a +,最小值为 22b a +-,最小正周期:ω π 2= T 9、等差数列的性质:d n m a a n m )(-=-,如d a a 325=- 10、和角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βαβαβα±=± )cos(sin sin cos cos βαβαβα±=μ 11、倍角公式:αααcos sin 22sin = ααα22sin 211cos 22cos -=-= 12、?>0sin θθ是第一或第二象限的角,?<0sin θθ是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 ?>0cos θθ是第一或第四象限的角,?<0cos θθ是第二或第三象限的角; ?>0tan θθ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0tan θθ是第二或第四象限的角 1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130sin =? 2245sin =? 2360sin =? 2 330cos =? 2245cos =? 2160cos =? 21150sin =? 22135sin =? 23120sin =? 2 3150cos -=? 22135cos -=? 21120cos -=? 知识点回顾 第一部分:集合与不等式 【知识点】 1、集合A 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1)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如 p :(x+2)(x-3)=0 q :x=3∴q ?p ,q 为p 的充分条件,p 为q 的必要条件 (2)q p ?且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q 也是p 的充要条件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若a 和b 分别是方程0))((=--b x a x 的两根,且a b <,则 如:()()2303x x x -->?>或2x <, 0)3)(2(<--x x ?23x << 口诀:大于两边分(大于大的根,小于小的根),小于中间夹。 4、均值定理:正数的算术平均数≥正数的几何平均数 ab b a 2=+时),b a =,反之亦然。 ab b a 2=+时) ,b a =,反之亦然。 如:1>x 时102821 8 )]1(2[2218)1(2182≥+≥+-?-≥+-+-=-+ x x x x x x ,

最新初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最全)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最 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 预备知识:(必会)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1)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x x x x (2) 两根法 如:)2 5 1)(251(12--+- =--x x x x 3. ?配方法 如:8 25 )41(23222-+=-+x x x 4. 分数(分式)的运算 5.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 7.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8.立方和(差)公式:))((2233b ab a b a b a +-+=+ ))((2233b ab a b a b a ++-=- 9. ?注:所有的公式中凡含有“=”的,注意把公式反过来运用。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 },| 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N (正 整数集)、+Z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φ是否满足题意)

2020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一、 三角函数 1、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 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2=+αα, 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 =-)23sin(απαcos -,)215(απ -ctg =αtg , =-)3(απtg αtg -。 4、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 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率是π ω 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 )(2 Z k k x ∈+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 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in =的递增区间是?????? +-2222πππ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 )(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 22 πππ 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os(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μ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μ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12tg tg -。 8、三倍角公式是:sin3α=αα3 sin 4sin 3- cos3α=ααcos 3cos 43 - 9、半角公式是:sin 2α=2cos 1α-± cos 2α=2 cos 1α +± tg 2α=α αcos 1cos 1+-±=ααsin cos 1-=ααcos 1sin +。

职高数学概念公式(最全)

职高数学概念与公式 预备知识:(必会)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1)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 -+=--x x x x (2) 两根法 如:)2 5 1)(251(12 --+- =--x x x x 3. ?配方法 如:8 25)4 1(2322 2 - +=-+x x x 4. 分数(分式)的运算 5.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 2 2 )(2b a b ab a +=++ 2 2 2 )(2b a b ab a -=+- 7.平方差公式:))((2 2 b a b a b a -+=- 8.立方和(差)公式:))((2 2 3 3 b ab a b a b a +-+=+ 9. ?注:所有的公式中凡含有“=”的,注意把公式反过来运用。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 },| 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 -∈+-=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 N (正整数集)、+ Z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φ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5. 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B x A x x B A ∈∈=且 :A 与B 的公共元素(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

(完整版)高职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最新版

高职高考数学主要知识点: 1.集合的子集个数: 集合{a1,a2,a3, ,a n}的子集个数为2n个;子集个数为2n个;真子集个数为2n1个。满足{a1,a2,a3, ,a m} A {a1,a2,a3, , a n }关系的集合A有2n m个。 2.集合的运算: 交集;A B {x| x A且x B} 并集:A B {x| x A或x B} 补集:C U A {x| x U,A U且x A} 3.命题的充分条件:、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成立命题的必要条件:逆命题成立,原命题不成立。命题的充要条件:原命题成立,逆命题成立。 4.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分式要保证分母不为0;开二次方根要保证补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 且不等于1。值域的求法:二次函数用配方法、换元法、一次分式函数用求反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二次分式函数用判别式法。二次根式函数要保证函数值大于或等于0,指数函数值大于0 等等。 5.增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少而减小。减函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减少而增大。 奇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自变量取相反值时函数值与原函数值相反。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自变量取相反值时函数值与原函数值相同。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反函数:原函数的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原函数的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图象关于直线y=x 轴对称 指数的运算法则: m n m n m n m n a a a ,a a a m n mn m m m (a ) a ,(ab ) a b b b m m (b)m b m,a n n a m(n a )m a a m m 1 0 a m m,a 01(a 0) a 8. 对数的运算法则: 1如果a b N,那么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为 b log N 2 a loga N N 3 log a a b b 4 log a x n nlog a x y 5 log a ( xy) log a x log a y 6 log a log a y log a x 1 log c b 7 log a b 8 log a b c log b a log c a 9.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中职数学公式大全(1)

中职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I U U I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I U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I U C A B R ?=U 4.集合12 {,,,}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 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 12()()()(0)f x a x x x x a =--≠. 6.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 b x 2- =处及区 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 []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 []q p a b 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7.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8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9.函数的单调性 (1)任取 []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 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晖

2018广东省高职高考数学试题

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高职考试 数学试题 一、 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5分,共75分) 1、(2018)已知集合{}0,12,4,5A =,,{}0,2B =,则A B = ( ) A. {}1 B. {}0,2 C. {}3,4,5 D. {}0,1,2 2.(2018)函数( )f x = ) A 、3,4??+∞???? B 、4,3??+∞???? C 、 3,4??-∞ ??? D 、4,3??-∞ ??? 3.(2018)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 、lg5lg3lg 2-= B 、lg5lg3lg8+= C 、lg10lg 5lg 5 = D 、1lg =2100- 4.(2018)指数函数()01x y a a =<<的图像大致是( ) 5.(2018)“3x <-”是 “29x >”的( ) A 、必要非充分条件 B 、充分非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6.(2018)抛物线24y x =的准线方程是( ) A 、1x =- B 、1x = C 、1y =- D 、1y =

7.(2018)已知ABC ?,90BC AC C =∠=?,则( ) A 、sin A = B 、cos A = C 、tan A = D 、cos()1A B += 8.(2018)234111********* n -++++++= ( ) A 、2π B 、23π C 、 π D 、2π 9.(2018)若向量()()1,2,3,4AB AC == ,则BC = ( ) A 、()4,6 B 、()2,2-- C 、()1,3 D 、()2,2 10.(2018)现有3000棵树,其中400棵松树,现在提取150做样本,其中抽取松树做样本的有( )棵 A 、15 B 、20 C 、25 D 、30 11.(2018)()23,01,0 x x f x x x -≥?=?-

高中数学必修1、3、4、5知识点归纳与公式大全

必修1数学知识点 §1.1.1、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 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n n ,1. 2、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3、 我们规定:

(完整版)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学考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 一、集合 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 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 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 真子集: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 ?B 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B U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 I 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U C A 5.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 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三、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 1、顶点坐标公式:??? ?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高职单招数学公式.doc

数学公式大全 一、 解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 (0) (0) b x a a ax b ax b b x a a ?>>?? ->?>?? ?< 3、绝对值不等式:( c > 0 ) ⑴c b ax <+||? c b ax c <+<- ⑵c b ax >+||?c b ax c b ax >+-<+或 ⑶c b ax ≤+||?c b ax c ≤+≤- ⑷c b ax ≥+||? c b ax c b ax ≥+-≤+或 二、函数部分 1、 几种常见函数的定义域 ⑴整式形式:? ? ?++=+=c bx ax x f b ax x f 2 )()(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一次函数: 定义域为R 。 ⑵分式形式:) ()()(x g x f x F =要求分母0)(≠x g 不为零 ⑶二次根式形式:)()(x f x F = 要求被开方数0)(≥x f ⑷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 ,定义域为R ⑸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且 ,定义域为(0 ,+∞)

⑹三角函数: ??? ???? ∈+≠===} ,2||{tan cos sin Z k k x x x y R x y R x y ππ的定义域为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为余弦函数:的定义域为正弦函数: ⑺几种形式综合在一起的 ,求定义域即在求满足条件的各式解集的交集。 2、常见函数求值域 ⑴一次函数b ax x f +=)(:值域为R ⑵一元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 ??? ????-≤<-≥>} 44|{0}44|{02 2 a b ac y y a a b ac y y a 时,值域为当时,值域为当 ⑷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值域为(0 ,+∞) ⑸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且 ,值域为R ⑹三角函数: ?? ? ??=-=-=R x y x y x y 的值域为正切函数:, 的值域为余弦函数:,的值域为正弦函数:tan ]11[cos ]11[sin 函数)sin(φω+=x A y 的值域为[-A,A] 3、函数的性质 ⑴奇偶性 ①?? ?=--=-轴对称 图像关于偶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y x f x f x f x f ),()(:),()( ②判断或证明奇偶函数的步骤: 第一步:求函数的定义域 ,判断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步:如果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 ,则为非奇非偶函数;如果对称 ,则求)(x f - 第三步:若)()(x f x f -=- ,则函数为奇函数 若)()(x f x f =- ,则函数为偶函数 ⑵单调性 ①判断或证明函数为单调增、减函数的步骤: 第一步:在给定区间(如果没给定 ,一定要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内任取1x 、2x 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