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高考数学公式(最全)

职高高考数学公式

令狐采学

预备知识:(必会)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1)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x x x x

(2)

两根法 如:)2

5

1)(251(12--+-

=--x x x x 3. ?配方法 如:8

25)41(23222-

+=-+x x x 4. 分数(分式)的运算

5.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22)(2b a b ab a +=++222)(2b a b ab a -=+-

7.平方差公式:))((2

2b a b a b a -+=-

8.立方和(差)公式:))((2233b ab a b a b a +-+=+

9.?注:所有的公式中凡含有“=”的,注意把公式反过来运用。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 },|

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N (正整数集)、+Z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φ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5.

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B x A x x B A ∈∈=且 :A 与B 的公共元素(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

(2)}|{B x A x x B A ∈∈=或 :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

(3)A C U :U 中元素去掉A 中元素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注:B C A C B A C U U U =)(B C A C B A C U U U =)(

6. 会用文氏图表示相应的集合,会将相应的集合画在文氏图上。

7.

命题:能判断真假的语句。

8.

逻辑联结词:

且(∧)、或(∨)非(?)如果……那么……(?) 量词:存在(?) 任意(?) 真值表:

q p ∧:其中一个为假则为假,全部为真才为真; q p ∨:其中一个为真则为真,全部为假才为假; p ?:与p 的真假相反。

(同为真时“且”为真,同为假时“或”为假,真的“非”为假,假的“非”为真;真“推”假为假,假“推”真假均为真。)

9.

命题的非

(1)是→不是

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不是)

(2)?……,使得p 成立→对于?……,都有p ?成立。 对于?……,都有p 成立→?……,使得p ?成立 (3)q p q p ?∨?=∧?)(q p q p ?∧?=∨?)(

10. 充分必要条件

?p 是q 的……条件 p 是条件,q 是结论 p q ==?<=≠=充分不必要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q p (充分条件) p q =≠?<===不充分

必要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q p (必要条件)

p q ==??==充分必要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q p (充要条件)

注:另外一种情况,p 的条件是q 。(q 是条件,p 是结论)

第二章 不等式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略)

注:(1)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一般用比较差的方法;另外还可以用平方法、倒数法如:

2008

200920092010--与(倒数法)等。

(2)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负数要变号!!

(3)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加(不能相减),同正的同向不等式可以相乘。

2.

重要的不等式:(?均值定理)

(1)ab b a 222≥+,当且仅当b a =时,等号成立。 (2)),(2

+∈≥+R b a a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等号成立。

(3)),,(3+∈≥++R c b a abc c b a ,当且仅当c b a ==时,等号成立。

注:

2

b

a +(算术平均数)≥a

b (几何平均数)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略) 4.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 保证二次项系数为正

(2)

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求根公式法),目的是求根:

(3)

定解:(口诀)大于两根之外,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小于两根之间

注:若00

5.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若0>a ,则??

?-<>?><<-?

x a x a x a

x a a x 或||||

6.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与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相同。注:分母不能为0.

7.

多因式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

标根后,从右上角开始划线,“奇次一穿而过,偶次穿而不过”

第三章 函数

1.

映射

一般地,设B A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B A f →:。

注:理解原象与象及其应用。

(1)A 中每一个元素必有惟一的象;

(2)对于A 中的不同的元素,在B 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3)允许B 中元素没有原象。

2.

函数

(1) 定义:函数是由一个非空数集到时另一个非空数集的映射。 (2)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解析式法。

注:在解函数题时可以画出图像,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大部分题目变得更简单。

3.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1) ?定义域的求法: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

主要依据:

① 分母不能为0

② 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式≥0 ③

特殊函数定义域

(2) ?值域的求法:y 的取值范围 ① 正比例函数:kx y = 和 一次函数:b kx y +=的值域为R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值域求法:配方法。如果x 的取值范围不是R 则还需画图像

反比例函数:x

y 1

=的值域为}0|{≠y y

④ d cx b ax y ++=的值域为}|{c a

y y ≠

⑤ c

bx ax n

mx y +++=2

的值域求法:判别式法 ⑥

另求值域的方法:换元法、反函数法、不等式法、数形结合法、函数的单调性等等。

(3)

解析式求法:

在求函数解析式时可用换元法、构造法、待定系数法等。

4.

函数图像的变换

(1) 平移 (2) 翻折

5.

函数的奇偶性

(1)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

若)()(x f x f -=-→奇若)()(x f x f =

-→偶

注:①若奇函数在0=x 处有意义,则0)0(=f ②常值函数a x f =)((0≠a )为偶函数 ③0)(=x f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6. ?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21b a x x ∈?、且21x x <,若

增函数:x 值越大,函数值越大;x 值越小,函数值越小。

减函数:x 值越大,函数值反而越小;x 值越小,函数值反而越大。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x g f x h =

)(x f 与)(x g 同增或同减时复合函数)(x h 为增函数;)(x f 与)(x g 相异时

(一增一减)复合函数)(x h 为减函数。

注:奇偶性和单调性同时出现时可用画图的方法判断。

7.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 ①一般式:c bx ax x f ++=2)((0≠a )

②?顶点式:h k x a x f +-=2)()( (0≠a ),其中),(h k 为顶点

③两根式:))(()(21x x x x a x f --= (0≠a ),其中21x x 、是0)(=x f 的两根

(2)图像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有如下特征与性质:

开口→>0a 开口向上 →<0a 开口向下

② ?对称轴:a

b x 2-

= ③ ?顶点坐标:)44,2(2

a

b a

c a b -- ④ ?与x 轴的交点:??

?

??→?无交点交点有有两交点0100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⑥ c bx ax x f ++=2

)(为偶函数的充要条件为0=b ⑦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恒大(小)于0) ⑧ 若二次函数对任意x 都有)()(x t f x t f +=-,则其对称轴是t x =。

若二次函数0)(=x f 的两根21x x 、

ⅰ.若两根21x x 、一正一负 则??

?<≥?0

21x x

ⅱ.若两根21x x 、同正(同负)

ⅲ.若两根21x x 、位于),(b a 内,则利用画图像的办法。

注:若二次函数0)(=x f 的两根21x x 、;

1x 位于),(b a 内,2x 位于),(d c 内,同样利用画图像的办法。

8.

反函数

(1)函数)(x f y =

有反函数的条件

y x 与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求)(x f y =的反函数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原函数的值域,也就是反函数的定义域 ②由原函数的解析式,求出?=x

③将y x ,对换得到反函数的解析式,并注明其定义域。

(3) ?原函数与反函数之间的关系 ①

原函数的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 原函数的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

② 二者的图像关于直线x y =对称

③ 原函数过点),(b a ,则反函数必过点),(a b ④

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单调性一致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

指数幂的性质与运算

(1)根式的性质: ①n 为任意正整数,n n

a )(a =

②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③零的任何正整数次方根为零;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2) 零次幂:10

=a )0(≠a

(3) 负数指数幂: (4) 分数指数幂:

(5)

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0(R n m a ∈>

①n m n

m a a a +=?②mn n m a a =)(③n n n b a b a ?=?)(

2.

幂运算时,注意将小数指数、根式都统一化为分数指数;一般

将每个数都化为最小的一个数的n 次方。

3. ?幂函数?

??∞+=<∞+=>=)上单调递减,在(时,当)上单调递增

,在(时,当0000a

a a

x y a x y a x y 4.

指数与对数的互化

b N N a a b =?=log )10(≠>a a 且

)0(>N

5.

对数基本性质:

①1log =a a ②01log =a ③N a N

a

=log

④N a N a =log

?⑤互为倒数与a b b a log log a

b a b b a b a log 1

log 1log log =?=??

?⑥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6.

对数的基本运算:

7. ?换底公式:a

N

N b b a log log log =

)10(≠>b b 且

8.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定 义 )1,0(的常数≠>=a a a y x )1,0(log 的常数≠>=a a x y a

图 像

9.?利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

小,将其变为同底、同幂(次)或用换底公式或是利用中间值0,1来过渡。

10.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1)指数式和对数式互化

(2)同底法

(3)换元法

(4)取对数法

(5)?超越方程(作图法)

注:?解完方程要记得验证根是否是增根,是否失根。

第五章数列

1.

已知前n 项和n S 的解析式,求通项n a

2. ?弄懂等差、等比数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的证明方法。

(见教材)

第六章 三角函数

1. 理解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并能表示终边相同的角。

2.

弧度和角度的互换

π

=o 180弧度

180

1π=

o 弧度01745.0≈弧度

1弧度'1857)180(o o

≈=π

3.

扇形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

?2||2

1

21r Lr S ?==

α扇 (记忆法:与ah S ABC 2

1

=?类似)

注:如果是角度制的可转化为弧度制来计算。 重要例题:3+X 书P106例4.

4.

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

斜边对边=

αsin ααsin 1

csc =??→←倒数 记忆法:S 、C 互为倒数 斜边邻边=

αcos α

αcos 1

sec =??→←倒数 记忆法:C 、S 互为倒数

5.

特殊三角函数值

α 000= 0306

0454

0603

0902

一象限

αsin

2

2

1 2

2 2

3 2

4 ↑

αcos

24 23 22 21 2

0 ↓

αtan

0 3

3 1 3

不存在

6.

三角函数的符号判定

(1)

口诀: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三角函数中为正的,其余的为负)

(2)

图像记忆法

7. ?三角函数基本公式

α

αααcot 1

cos sin tan =

=

(可用于化简、证明等)

1cos sin 22=+αα (1.可用于已知αsin 求αcos ;或者反过来运用。 2.

注意1的运用)

αα22sec tan 1=+

(可用于已知αcos (或αsin )求αtan 或者反过

来运用)

8.

诱导公式

(1)

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解释:指)(2

Z k k ∈+?απ

,若k 为奇数,则函数名要改变,若k 为偶数函数名不变。

(2) 分类记忆

① 去掉偶数倍π(即πk 2) ②

(四象限)(三象限)、(二象限)、(一象限)、ααπαπα-+-再看象限

定正负号(函数名称不变);或写成(二象限)(一象限)、απ

απ+2

-2

再看象限定正负号(要变函数名称)

③ ?要特别注意以上公式中互余、互补公式及运用;做题时首先

观察两角之间是否是互余或互补的关系。

9.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α

(1) 确定角α所在的象限

(2) 求出函数值的绝对值对应的锐角'α (3) 写出满足条件的π2~0的角 (4)

加上周期(同终边的角的集合)

10. ?和角、倍角公式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注意正负号相同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注意正负号相反

特别注意当4

π

βα=

+时

的运用

注:半角公式可由倍角公式推得。 另重点类型:

重要例题:X +3书121119P P -例1~例3.

11.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函数

图像

性质

定义域

值域

同期

偶性

单调性 x y sin =

R x ∈

]1,1[- π2=T 奇

↑+

-

]2

2,2

2[π

ππ

πk k

↓++]2

32,22[ππππk k

x y cos =

R x ∈ ]1,1[- π2=T 偶

↑-]2,2[πππk k

↓+]2,2[πππk k

x y tan =

Z

k k x ∈+≠2π

π R

π=T 奇 ↑+

-

)2

,2

ππ

πk k

12. 正弦型函数)sin(?ω+=x A y )0,0(>>ωA

(1)定义域R ,值域],[A A - (2)周期:ω

π

2=

T

(3)注意平移的问题:一要注意函数名称是否相同,二要注意将

x 的系数提出来,再看是怎样平移的。

(4)x b x a y cos sin +=类型

13. 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R 为AB

C ?的外接圆半径)

其他形式:

(1)A R a sin 2=B R b sin 2=C R c sin 2=(注意理解记忆,可只记一个) (2)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14. 余弦定理

A bc c b a cos 22

2

2

-+=?bc

a c

b A 2cos 222-+=

(注意理解记忆,可只记

一个)

15. 三角形面积公式

B ac A b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1sin 21===

? (注意理解记忆,可只记一

个)

另海伦公式:ABC ?中,三边长分别为c b a ,,则

))()((c P b P a P P S ABC ---=?(其中P 为ABC ?的半周长,2

c

b a P ++=

) 16. 三角函数的应用中,注意同次、同角、同边的原则,以及三角

形本身边、角的关系。如两边之各大于第三边、三内角和为0180,第一个内角都在),0(π之间等。

第七章 平面向量

1.

向量的概念

(1) 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

向量的表示:书写时一定要加箭头!另起点为A ,终点为B 的向量表示为AB 。

(3) 向量的模(长度):||||a AB 或 (4)

零向量:长度为0,方向任意。 单位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

向量相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 反(负)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

2.

向量的运算

(1)

图形法则

三角形法则 平

形四边形法则 (2)计算法则

加法:AC BC AB =+ 减法:CA AC AB =-

(3)运算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乘法(内积)不具有结合律

3.

数乘向量:a λ(1)模为:||||λ (2)方向:λ为正与a 相同;

λ为负与相反。

4. 的坐标:终点B 的坐标减去起点A 的坐标。),(A B A B y y x x AB --=

5. ?向量共线(平行):?惟一实数λ,使得λ=。

(可证平行、

三点共线问题等)

6.

平面向量分解定理: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上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该平面上的任一向量a ,都存在惟一的一对实数21,a a ,使得2211e a e a a +=。向量在基21,e e 下的坐标为),(21a a 。

7.

中点坐标公式:M 为AB 的中点,则)(2

1

OB OA OM +=

8. ?注意ABC ?中,(1)重心(三条中线交点)、外心(外接圆圆心:

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内心(内切圆圆心:三角平分线交点)、垂心(三高线的交点)的含义

(2)若D 为BC 边的中点,则)(2

1

+= 坐标:两点坐标相加除以2

(3)若O 为ABC ?的重心,则0=++CO BO AO ;(重心坐标:三点坐标相加除以3)

9.

向量的内积(数量积)

(1) 向量之间的夹角:图像上起点在同一位置;范围],0[π。 (2)

内积公式:><=?b a b a b a ,cos ||||

10. 向量内积的性质:

(1)|

|||,cos b a >=< (夹角公式)

(2)a ⊥b

0=??b a

(3)a a a a ==?||||2或 (长度公式)

11. 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1)),(A B A B y y x x AB --= (2)设),(),,(2121b b b a a a ==,则

2211b a b a +=?

(向量的内积等于横坐标之积加纵坐标之积)

12. 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设),(),,(2121b b b a a a ==,则

∥2

1

21b b a a =?

(相对应坐标比值相等)

⊥?=??002211=+b a b a

(两个向量垂直则它们的内积为0)

13. 长度公式 (1) 向量长度公式:设),(21a a a =,则2221||a a a += (2)

两点间距离公式:设点),(),,(2211y x B y x A 则

14. 中点坐标公式:设线段AB 中点为M

,且),(),,(),,(2211y x M y x B y x A ,

??

???

+=+=2221

21y y y x x x (中点坐标等于两端点坐标相加除以2)

15. 定比分点公式:P 为有向线段21p p 的分点,且

),(),,(),,(222211y x P y x P y x P ,点P 分有向线段21p p 成定比2

1PP P

P =

λ(注意

方向) )1(-≠λ ,则有λ

λ++=

121x x x ,λ

λ++=

121y y y 。

注:遇到这种类型的题,可用向量的办法来解更简单。利用

21PP P λ=用坐标来算。

16. 向量平移 (1)

平移公式:点),(y x P 平移向量)','('),(21y x P a a a 到=,则

?

?

?+=+=21

''a y y a x x 记忆法:“新=旧+向量”

(2)?图像平移:)(x f y =的图像平移向量),(21a a =后得到的函数

解析式为:)(12

a x f a y -=-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1.

曲线C 上的点与方程0),(=y x F 之间的关系:

(1) 曲线C 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 x F 的解;

(2)

以方程0),(=y x F 的解),(y x 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

则曲线C 叫做方程0),(=y x F 的曲线,方程0),(=y x F 叫做曲线C 的方程。

2. ?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及步骤 (1) 设动点的坐标为),(y x

(2) 写出动点在曲线上的充要条件;

(3) 用y x ,的关系式表示这个条件列出的方程 (4) 化简方程(不需要的全部约掉) (5)

证明化简后的方程是所求曲线的方程

如果方程化简过程是同解变形的话第五步可省略。 重要题型:3+X 书P171题4.

3. 两曲线的交点: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

4.

直线

(1)

倾斜角α:一条直线l 向上的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范围是),0[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