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程序设计》复习纲要原版

《算法与程序设计》复习纲要原版
《算法与程序设计》复习纲要原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 (选修)》

知识要点

相关知识点 (一)算法 1.定义 相关题解:

1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单选题

1、下列关于算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算法独立于任何具体的语言,BASIC 算法只能用BASIC 语言来实现

B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实现算法的过程

C 、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

D 、其它三项都正确 2.算法的描述方法:

1算法的描述:可分多种表达方法,一般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进行描述。 2自然语言描述法: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

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3流程图描述: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4伪代码描述法: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图形符号"

"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B

).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3、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A )

A 流程图描述法

B 枚举法

C 顺序法

D 列表法

4、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D )

A 顺序法

B 列表法

C 集合法

D 自然语言描述法

(二)程序设计基础

(1)常用高级编程语言:BASIC、VB、Pascal、C、C++、Java

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的对象主要是系统设计好的对象,包括窗体等、控件等2控件:是指工具箱中的工具在窗体中画出的、能实现一定功能的部件,如文本框,命令按钮等。

常用控件:

3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

1属性

对象.属性=属性值

对象中属性可以在设计界面时通过属性窗中设置,也可以在运行时通过程序代码设置,方法如下

例:给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赋值为字符串“20”,代码如下

Txt123.text =”20”

变量=对象.属性

如果要获取对象的状态或特性,这时就要读取对象的属性值,方法如下

例:读取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的代码如下

a = txt123.text

2方法

[对象].方法[参数名表]

例:form.print ”欢迎使用”

该语句使用print方法在form1窗体中显示字符串“欢迎使用”

3事件及事件驱动

事件是对象对外部操作的响应,如在程序执行时,单击命令按钮会产生一个Click事件。如需要命令按钮响应Click事件,就把完成Click事件功能的代码写到Click事件的事件过程中,与事件一一对应。

事件过程的形式如下:

Private Sub 对象_事件名( )

……………(事件过程代码)

End Sub

一个简单的VB程序

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r As Single '定义r为单精度型

Dim c As Single '定义c为单精度型

Dim s As Single '定义s为单精度型

r = Val(Text1.Text) '输入半径r

c = 2 * 3.14159 * r '计算周长

s = 3.14159 * r * r '计算面积

Text2.Text = c '输出周长

Text3.Text = s '输出面积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End '退出

End Sub相关题解:

单选题

1、下列关于程序设计说法正确的是( B )。

A、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过程,比

较流行的高级语言是PASCAL, FORTRAN, EXCEL, C++等

B、程序设计就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实现步骤编写成计算机可以执行的程序的过程

C、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语言是同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

D、程序设计就是指示计算机如何去解决间题或完成一组可执行指令的过程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

A、程序设计就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实现步骤编写成计算机可以执行的程序的过程

B、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过程

C、计算机程序就是指计算机如何去解决间题或完成一组可执行指令的过程

D、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语言是同一概念的两个方面

一、常量:批在程序进行过程中不变的量在VB中一般分数值常量与字符常量两种

数值常量:就是数学中说的常数,分整型常量和实型常量两种

整型常量:即整数,指不带小数点的数值如1、0、、-10、+35等都是合法的整数

实型常量:即实数,指带小数点的数值。

实型常量又分为定点数和浮点数两种。

例:定点数:3.14159和-6.8,1.99

浮点数:2E6、1E5、88E

例:1.2345×103 可表示为1.2345E3,字母E表示底数10

浮点数就是数学上的科学计数法。

字符串常量:被一对双引号括起来的若干个合法的字符称为字符串常量。例如:”China”、”Visual Basic”、”18”、”3.1415”等,双引号中字符,不包括双引号本身。

符号常量:如果多次用到同一个常量,则可用一个有意义的名字表示这个常量。

二、变量: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其值可以改变的量称为变量

变量命名注意要点:1、必须以字母开头,不能以数字或其他字符开头。

2、只能由字母、汉字、数字学或下划线组成,不能含有小数点、

空格等字符。

3、最长不超过255个字符

4、不能以VB保留字作变量名,如语句定义符、函数名等。

5、VB不区分变量名中字母大小写。如HELLO和Hello是同一个

变量。

数据及运算

(1)常用数据类型:(整型)Integer、(长整型)Long、(单精度型)Single、(双精度型)Double、(字符串型)String、(布尔型)Boolean、(日期型)Date

其中(整型)Integer、(长整型)Long、(单精度型)Single、(双精度型)Double属于数值型

表示范围:

(整型)Integer (-32768 ——32767,存储为16 位,2 个字节)

(长整型)Long(-21亿——21亿,可以表示人口数量)

(布尔型)Boolean(True 真、是或False假、非)

(字符串型)String(定长字符串:0——65535个字符,不定长字符串:0——20亿个字符)

字符串型数据是指用“”括起来的一串字符。如“欢迎进入VB世界!”、

“Visual Basic”、“1234 ”都是字符串类型。

(日期型)Date(100/1/1——9999/12/31)

日期型数据专门用来处理日期和时间。VB采用一对“#”把日期和时间的值括起来,如#2003/08/20#表示2003年8月20日。

(2)常量和变量的命名、声明及赋值

符号常量的声明:Const 常量名[As 常量类型] = 常量值

如:Const pi As Single = 3.14159 常量名为pi

变量的声明:

Dim <变量名>As <变量类型>

如:Dim a As Integer 定义一个整型变量,变量名为a 变量的赋值

VB中使用Let语句给变量赋值,其形式如下:

[Let] 变量= 表达式其中,方括号[ ]表示这部分内容是可选的,通常可以省略该关键

.........

字。

..

例题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a As Integer, b As Integer, c As Integer

Dim str As String

Let a = 54

Let b = 114

c = a + b

str = "Hello World"

Print "a="; a, "b="; b, "c="; c

Print str

End Sub

数据的输出

程序中运算得到的结果,除可以使用文本框和标签显示外,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更适合用Pint方法输出,格式如下

[对象] . Pint [表达式列表]

例题: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x As Single, y As Single

Form1.Print -61; -34

Form1.Print 9 * 2; 12

Form1.Print "This is"; "a book"

x = 3: y = 4

Print "x="; x, "y="; y

End Sub

注意:Print 方法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下列变量名写法错误的是( B )

A、abc_123

B、123abc

C、abc123

D、abc

2、下列语句中定义了一个实型变量的是( B )

A、Dim end as Integer

B、Dim sum As Single

C、Dim Name As String

D、其它三项都不对

3、在VB中,以下哪个是正确表示十六进制整型数常量?( D )

A、32F

B、H32F

C、h32F

D、&32F

4、在VB中,以下关于符号常量的声明,声明正确的是:( C )

A、Dim TAG as String

B、Const TAG as String "Visual" + "Basic"

C、Const TAG as String ="Visual Basic"

D、Const TAG as String

5、下面( B )不是字符串常量

A、"True"

B、#False#

C、" "

D、"你好"

运算符

1、算术运算:

+ 加-- 减*乘

^ 指数例:2^2 = 4

/ (浮点)除例:5 / 2 = 2.5

\ 整除例:5 \ 2 = 2

Mod 求余数例:5 Mod 2 = 1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分析下列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

s=11\3 + 11 Mod 3

Print s

End Sub

当单击窗体时s的值是( A ).

A、5

B、6

C、4

D、3

关系运算

= 赋值< 小于号

<> 不等于> 大于号

>= 大于等于号<=小于等于号

注意:关系表达式的运算结果为布尔值True 或False

例:3 > 2 结果为True(真或是)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下面表达式的值是false的有( C ).

A、"969" < "n97"

B、Int(4.99) <> len("basic")

C、str(2000) < "1997"

D、3 > 2

逻辑运算

Not(取反)And(与)Or(或)

运算结果为布尔型(Boolean)True 或False

逻辑运算符的优先级为:No > And > Or

日期运算符与日期表达式

日期表达式是用日期运算符“+”或“-”将算式表达式、日期型常量、日期型变量、日期函数等连接起来的式子,如表达式“#2003/09/01# +30”的运算结果是“2003-10-1”;表达式“#2003/10/20# - #2003/10/10#”的运算结果为整数10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设a=2, b=3,在VB中,表达式a>b Or b>3值是:( B )

A、False

B、True

C、-1

D、1

字符运算

字符串连接符为“+”和“&”

“123”+ “45”= “12345”

“123”& “45”= “12345”

123 + “45”= 168

“123”+ 45 = 168

运算符的执行顺序

在VB中,当一个表达式中同时出现多种运算符时,运算次序由运算符的优先级决定,优先级高的运算符先运算,优先级相同的从左向右进行运算。不同性质的运算符优先级如下。

算术运算符> 字符串运算符>关系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

常用函数

数学函数

Abs(x) 求x 的绝对值,例:abs(-3.6) = 3.6

Sqr(x) 求x 的平方根,例:sqr(100) = 10

Int(x)求≤x的最大整数例:int(3.6) = 3 int(--3.6) = --4

Rnd(x)产生[0,1)之间的随机数(不包括1)

Sin(x)

Cos(x)

Tan(x)

Atn(x)

Exp(x)

Log(x)

使用三角函数时,参数应是弧度,如数学中sin300应写为:sin(30*3.14159/180) 字符串函数

Len(字符串) 求字符串的长度,例:Len(“hello”) = 5

Left(字符串,截取长度) 截取字符串左边部分,例:Left(“hello”,2) = “he”

Mid(字符串,起始位置,截取长度) ,例:Mid(“hello”,2,2) = “el”

其他:

Right (字符串,长度)截取字符串右边部分。例: Right (“hello”,2) = “lo”

String(数值,字符)生成指定长度与指定字符的字符串,例:String(3,”9”) = ”999”常用转换函数

Val(字符串)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值

Str(数值) 将数值转换为字符串

Chr(字符代码)

Asc(字符)

Tab定位函数的使用

例题

Private Sub Form_Click( )

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Integer

a = 4:

b = 9

Print Tab(1); "数"; Tab(9); "平方"; Tab(18); "立方"; Tab(27); "平方根"

Print Tab(1); a; Tab(9); a * a; Tab(18); a * a * a; Tab(27); Sqr(a) Print Tab(1); b; Tab(9); b * b; Tab(18); b * b * b; Tab(27); Sqr(b) End Sub 用户交互函数

VB 提供InputBox( )和MsgBox( )函数用于人机交互 InputBox( )其语法格式为:

InputBox( 提示[,标题][,默认值][,X 坐标][,Y 坐标]) MsgBox( ) 其语法格式为: MsgBox(提示信息[,按钮][,标题] )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Visual Basic 中,下列( A )函数是求绝对值的。 A 、ABS (X ) B 、SQR(X ) C 、INT (X ) D 、GN (X)

2、表达式Abs(-3.6)*sqr(100)的值是( C )。 A 、-36 B 、360 C 、36 D 、-360

3、下列( A )数据类型不是数值型。

A 、Date

B 、Single

C 、Double

D 、Integer 4、下列函数中,返回值是字符串的是 ( A ).

A 、Mid

B 、Instr

C 、Val

D 、Len 5、下列( A )函数返回系统的当前时间。

A 、time()

B 、date()

C 、day()

D 、year()

6、代数表达式221gt 表达式后错误的是( D )

A 、g*t*t/2

B 、1/2*g*t^2

C 、g*t^2/2

D 、gt^2/2

7、数学式子ab b

a 42 在VB 中的正确写法是:( )

A 、 (2*a+b)/4*a

B 、(2*a+b)/(4ab)

C 、(2a+b)(4ab)

D 、(2*a+b)/(4*a*b) 8、判断x 是否在区间[a, b]上,在VB 中以哪个逻辑表达式是正确的?( C ) A 、ax and x<=b 综合分析

1、向n 变量存入1个2位整数,要使此2位数十位和个位上的值分别存入x, y 变量。正确的算法是( D )。 选项:

x、①x=Left(n, 1) ②y=n-x*10 ③Print x:Print y

B、①x=Left(n, 1) ②y=Right(n, 1) ③Print x:Print y

C、①x=n/10 ②y=n-x*10 ③Print x:Print y

D、①x=Int(n/10) ②y=n-x*10 ③Print x:Print y

2、向x变量中输入任意一个小写字母,再将x变量中的小写字母转成大写字母。正确的算法是( A ).

选项:

A、①输人字母到x ②a=Asc(x)-32 ③x=chr(x) ④Print x

B、①输人字母到x ②a=Asc(x)+32 ③x=chr(x) ④Print x

C、①输人字母到x ②a=Val(x)一32 ③x=Chr(x) ④Print x

D、①输人字母到x ②a=Val(x)+32 ③x=Chr(x) ④Print x

程序设计的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代码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一行一行地执行。程序执行过程中没有分支、没有重复,这种结构称为顺序结构。

例题:交换两个变量中的数据。

Private Sub cmdSwap_Click()

Dim x As Single, y As Single

Dim m As Single

x = Val(txtsx.Text)

y = Val(txtsy.Text)

m = x: x = y: y = m '交换数据

txtdx.Text = Str(x)

txtdy.Text = Str(y)

End Sub

Private Sub cmdEnd_Click()

End

End Sub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以下是一段VB程序:

a = 1

b = a + 1

c = a + b

它的基本结构属于(A )

A、顺序结构

B、选择结构

C、循环结构

D、树型结构

2、下列VB程序运行后,变量x的值为( A ).

x=2

Print x+l

Print x+2

A、2

B、3

C、5

D、8

程序设计的分支结构

行If语句

行If是指在一行中写完的If语句。其一般格式为:

格式一:If条件Then语句

执行这种形式的If语句时,首先对条件进行判断。若条件成立,则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若条件不成立,则执行If语句后继程序行的语句

格式二:If条件Then 语句1Else 语句2

例题:输入三个不相同的数,求出其中最小数。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a As Single, b As Single, c As Single

Dim Min As Single

a = InputBox("输入a", "输入框")

b = InputBox("输入b", "输入框")

c = InputBox("输入c", "输入框")

If a < b Then Min = a Else Min = b

If c < Min Then Min = c

Print "最小数="; Min

End Sub

执行这种形式的语句时,先进行判断。若条件成立,则执行语句1;否则执行语句2。

块If语句

上述If-then语句只能根据条件的真假是否执行一条语句,当Then部分和Else部分包含的内容较多时,则可选用“块If语句”结构。

格式三:If 条件Then

语句块

End If

例题:当从输入一个数时,当该数大于或等于60时显示"及格",该数小于60时显示"不

及格"。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Single

a = Val(Text1.Text)

If a >= 60 Then

Label1.Caption = "及格"

End If

If a < 60 Then

Label1.Caption = "不及格"

End If

End Sub

格式四:If 条件Then

语句块1

Else

语句块2

End If

例题:编写程序,求函数Y的值(当x≤0时,y=3x+1;当x>0时,y=4x+1)。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x As Single

Dim y As Single

x = Val(InputBox("请输入变量x"))

If x <= 0 Then

y = 3 * x + 1

Else

y = 4 * x + 1

End If

Print "y="; y

End Sub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以下是一段Visual Basic程序:

If I=1 Then

X=X+1

Else

X=X*2

End If

它的基本结构属于( A ).

A、选择结构

B、循环结构

C、顺序结构

D、树型结构

2、下列程序段运行后,变量Value的值是(A )

x = 20

If x >= 10 Then

Value = 5 * x

Else

Value = 4 * x

End If

A、100

B、80

C、90

D、70

综合分析

1、如要完成:从键盘输入一个正整数,判断是否是奇数,如是就在屏幕上显示。比较好的算法是( B D )。

选项:

A、①输人的数存人n变量②f=(n/2=Int(n/2))③如果f中的值为True就显示n中值

B、①输人的数存人n变量②f=(n/2=Int(n/2))③如果f中的值为False就显示n中值

C、①输人的数存人n变量②如果n/2=Int(n/2)成立,就显示n中值

D、①输人的数存人n变量②如果n/2=Int(n/2)不成立,就显示n中值

2、下面是判断变量x是不是能被5整除的偶数的程序,横线上的逻辑表达式应为( AB ) Private Sub commandl_Click()

Dim x As Integer

x=Val(Text1. Text)

If ____ = 0 Then

Labell.Caption=这个数是能被5整除的偶数

Else

Labell.Caption=这个数不是能被5整除的偶数

End If

选项:

A、(x Mod 5) = 0 And (x Mod 2 ) = 0

B、x Mod 10 = 0

C、x Mod 5 = 0

D、x Mod 2 = 0

3、如要完成:从键盘输入一个正整数,判断是否是偶数,如是就在屏幕上显示。比较好的算法是( AC )。

选项:

A、①输入的数存人n变量②f=(n/2=Int(n/2))③如果f中的值为True就显示n中值

B、①输入的数存人n变量②f=(n/2=Int(n/2))③如果f中的值为False就显示n中值

C、①输入的数存人n变量②如果n/2=Int(n/2)成立,就显示n中值

D、①输入的数存人n变量②如果n/2=Int(n/2)不成立,就显示n中值

4、下列程序段运行后,m的值为( A )

A=2: b=1: c=5

If A < b Then m = A Else m = b

If c < m Then m = c

选项:

A、1

B、2

C、5

D、提示错误,无答案

程序设计的循环结构

一、For-Next循环

For循环变量一般形式是:

For循环变量=初值To终值Step循环变量增量

循环体

Nxt循环变量

例题1:求s=1+2+3+4.....+100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sum As Integer

sum = 0

For i = 1 To 100

sum = sum + i ' 循环体

Next i

Print "sum="; sum

End Sub

例题2:Step循环变量增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For j = 3 To 15 Step 2

Print j

Next j

End Sub

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循环变量增量都是数值型。其中要重复执行的操作称为循环体,增量可正可负,如果没有设置Step,则增量的缺省值为1

1、循环变量取初值;

2、循环变量与终值比较,没有超过终值转3,否则循结束,接着执行循环语句的后继语

句;

3、执行一次循环体

4、循环变量增加一个增量

5、重复步骤2~4。

以上可以看出,For-Next循环变量是一种当型循环。说明

(a)For语句与Next语句必须成对出现,而且它们当中的“循环变量”必须是同一个变量,如上例中均为I。

(b)当循环变量为正时,循环变量超过终值,是指循环变量的值大于终值时;若为负,则是指循环变量的值小于终值。

二、Do-Loop循环

For-Next循环的次数是确定的,但是有的问题只知道循环结束的条件,重复执行的次数事先并不知道,这是需要Do-Loop循环

格式一:Do While 条件

循环体

Loop

例题:求最大公约数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Integer

Dim r As Integer

a = Val(Text1.Text)

b = Val(Text2.Text)

r = a Mod b

Do While r <> 0

a = b

b = r

r = a Mod b

Loop

Text3.Text = Str(b)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End

End Sub

当VB执行Do While-Loop循环时,先判断指定的条件是否为真,若条件为真,执行循环体,条件为假时退出循环。

格式二:Do

循环体

Loop Until条件

这种循环的执行过程如图所示。进入循环体后,先执行一次循环体A,然后再检查条件P 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就重复执行循环体A,直到条件P成立退出循环体。

例题:如果我国人口每年以平均1.5%的速度增长,问多少年后我国人口达到或超过15亿?设现在人口为12.3亿。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p As Single

Dim r As Single

Dim n As Integer

p = 1230000000#

r = 0.015

n = 0

Do

p = p * (1 + r)

n = n + 1

Loop Until p >= 1500000000#

Print n; "年后", "人口="; p

End Sub

1、下列流程图表示的是程序的( B )基本结构的算法。

A 其它三项都不是

B 循环结构

C 选择结构

D 顺序结构

2、在VB中,以下程序段:

x=0

Do While x<50

x=(x+2)*(x+3)

Loop

执行后,x的值为:( C ).

A、168

B、50

C、72

D、0

3、阅读下面程序,当单击窗体之后,窗体上输出的是( A )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i As Integer:Dim s As Integer

s = 0

For i = 1 To 5

s = s + i

Next i

Print s,i

End Sub

选项:

A、15 6

B、s=15 i=6

C、6 5

D、s=6 i=5

4、要求计算机打印出100至200之问所有偶数的平方根值。正确的算法是( C )。选项:

A、①i=100 ②Do While i<200:Print i,Sqr(i):Loop

B、①i=100 ②Do While i<200:Print i,Sqr(i):i=i+1:Loop

C、For i=100 To 200 Step 2:Print i,Sqr(i):Next i

D、For i=100 To 200:Print i,Sqr(i):Next i

5、下列程序段中,循环体执行的次数是( B )

y = 2

Do While y <= 8

y = y+y

Loop

选项:

A、2

B、3

C、4

D、5

6、阅读下面程序,当单击窗体之后,m的值是( C ).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m As Integer:Dim i As Integer

m = 0

For i = 1 To 3

m = m + 2

Print m

End Sub

选项:

A、0

B、4

C、6

D、8

7、在VB中,假定有以下程序段:

For i=1 To 3 Step 2

Print "VB"

Next i

则语句Print "VB"的执行次数是:( B )。

A、1

B、2

C、3

D、4

8、下列程序段中,循环体执行的次数是( B )

x=0

For y=1 To 10 step -1

x=x+1

Next y

A、1

B、0

C、10

D、4

9、在VB中,假定有以下程序段:

For i=3 To 1

Print "VB"

Next i

则语句Print “VB”的执行次数是:( D )

A、出错

B、2

C、1

D、0

10、下列程序段中,循环体执行的次数是( C )

x=0

For y = 1 To 10 step -1

x = x+1

Next y

A、1

B、10

C、0

D、4

11、单击窗体后,文本框Text1、Text2中显示的内容是( A )Private Sub Form_Click( )

Dim x as Integer, n as Integer

x = 1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山亭区冯卯镇明德小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神兆美 设计日期:2020年2月9日 适用年级:六年级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教学评价。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要求会写80个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能用硬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操作建议 1.高年级识字教学要以字义为重点,以字义带动字音和字形,注意读音和书写的难点,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减少机械的抄写词语以及单字抄写,同时练习书写的行款整齐。 (二)阅读教学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扩展阅读面,拓展课外阅读。 以下是6个专题的读写重点: 一、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及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二、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 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引导学生阅读适合他们的外国名篇名著;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五、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六、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习劝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

第一课初识算法与程序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算法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2)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获得对此算法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分析评 价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概念的理解 难点: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算法。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趣味性问题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通过Flash演示材 料,比较直观地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从而总结出

算法的概念,学会如何设计 和选择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时) (一)我们来共同寻找下面一些生活中比较现实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天下真的有“不要钱的午餐”吗? 某一餐馆门口海报上写着“不要钱的午餐”,规则如下:在三个月内,来宾必须凑够五个人,五人 每次来就餐必须按照不同的顺序坐,直到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坐一遍,以后来吃饭就可永远免费” 。于 是有人想,这太容易了,每人每次坐不同的位置,吃五次不就行了?于是他就叫上自己的朋友参加这项 活动,可是,吃了十次之后,还没有吃上免费午餐,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们感觉非常有意思,很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的讨论并得出了破解问题的步骤:①第一个座位5 个人都有坐的机会②第二个座位只有4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一个人不能同时坐两个座位)③第 三个座位只有3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④第四个座位只有2个人中的任一个有坐的机会⑤第五个座 位只有1个人有坐的机会⑥计算:5×4×3×2×1=120⑦得出结论:需要吃120次才有可能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答案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一、名词解释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重(强)、音长、音质。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它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例如汉语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而不是音质变化形成的,就是非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 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音步——语言的一种节奏中,语流是大致每隔两个音节就有一次小的轻重、高低、长短或松紧的交替,形成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两音节的节奏单元。这种节奏单元叫做音步。 二、填空或简答 1、画一张元音舌位图,用国际音标标出八个基本元音。 八个基本元音[i][e][ ][a][u][o][?][ɑ]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版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 设计者:杨坤 背景: 本学期是小学毕业的最后阶段。从学生方面看: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经过近6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这些都为本期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学习内容看:本期教材共安排了六个学习单元:“负数”、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整理和复习”,其中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是小学阶段数学内容的总复习。即本期的数学学习,除完成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本期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回忆、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学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启发,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中利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形成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网络,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习的学习质量。 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语文课程纲要-明德小学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题目: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语文部编教材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时:123课时 设计者:六年级语文教师 一、课表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阅读】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落实到文本当中应该为阅读时能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习作】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落实在本单元习作当中应该为: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的详细一些。) 【诗词或诗歌】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运用古诗“四步法”共同学习)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以读为主,贯穿始终)

二、教材分析: 部编班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 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全册共27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其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为了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穷人》、《只有一个地球》、《月光曲》、《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丁香结》、《夏天里的成长》、《京剧趣谈》、《伯牙绝弦》等。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全册要求会写 180 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采用在生字的头顶上直接注意的

算法与程序设计

第二部分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 主题1算法与程序设计 1.1算法 1.1.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知识点1: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知识链接】 本考点要求学生达到“了解”水平。 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总结为:观察、分析问题,收集必要的信息,尝试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有优劣之分。评价一种方法的优劣要与具体情况相结合。 要理解本考点的内容除了用教科书中“韩信点兵”的例子外,还可以举出其他一些例子,例如:最小公倍数问题、班级活动的设计等。 【技能扫描】 培养将生活中的实例整理成条理化步骤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语言叙述能力。 体会逻辑关联词“如果……那么……”、“或者”、“并且”、“否则”的含义,能把这些逻辑关联词翻译成数学“语言”。 【典型题析】 1. 分析“这个人谁都不认识”的含义,体会同一种叙述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分析:第一种解释是在场的所有人都不认识这个人(这个人是被认识的对象);第二种解释是这个人不认识在场的所有人。 2.张三有一杯咖啡,李四有一杯牛奶,在不交换杯子的前提下如何交换两人的饮料。 分析:设张三的杯子为X,李四的杯子为Y,找一个空杯子T。将X杯中的咖啡倒入T杯中,将Y杯中的牛奶倒入X杯中,再将T杯中的咖啡倒入Y杯中即可。可以写成X→T,Y→X,T→Y。 【模拟练习】 1.把从早晨起床到学校的过程整理成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表述出来。 2.一个侦探逮捕了5个嫌疑犯b因为这5个人供出的作案地点各有出入,进一步审讯后,他们分别提出了如下的申明。 A:5个人当中有1个人说了谎。 B:5个人当中有2个人说了谎。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 语言的功能 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错) 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对) 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错) 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 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3、为什么说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需要语言(1)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2)语言是保存思维成果的媒介。思维成果必须依靠语言的巩固才能得以保持。(3)语言可帮助思维逐步深化(4)语言可帮助思维条理化(5)语言可帮助传递思维成果。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使听读者了解。 4、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有哪些表现?人类的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分工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以外的动物,没有这样的分 2 工,没有专门管语言的“左半球” ,因此它们没有逻辑思维的能力,也掌握不了语言。大脑中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区(1)说话中枢,也称布洛卡区,在大脑左半球前部,是19 世纪60 年代,法国神经解剖学家保罗·布洛卡(Paul Broca)发现的。这一区域受到损伤就会得失语症,丧失说话能力,但基本能听懂别人的话。(2)书写中枢,也在大脑左半球前部,靠近布洛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课程纲要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回郭镇万达实验小学 【设计教师】郑丽娟王艳蕊马会娜马爱娇王世辉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设计日期】2012年2月 【适用年级】六年级下学期 【授课时间】 课文 38课时 古诗词背诵 5课时 综合性学习 15课时 口语交际 5课时 习作 11课时 回顾拓展 10课时 机动时间 24课时 总计 108课时 【课程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修辞方法,对比、映衬、暗示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要点,抓住典型例子了解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特点,初步体会其好处。 7.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15篇(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课文49课时 习作14课时 练习21课时 综合性学习3课时 机动时间24课时 总计108课时 一、课程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114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修辞方法,对比、映衬、暗示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要点,抓住典型例子了解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特点,初步体会其好处。 7、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15篇(段)。 8、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有阅读的兴趣,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课内习作

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第一单元算法 一、知识内容 (一)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考试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达、判断和直接运用。 1.一般过程 (1)分析问题确定要使用计算机来“做什么”,即确定解题的任务。 (2)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化 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必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化,即用某种方式告诉计算机每个需做什么。 计算机开始计算之前,需把解决问题的程序存储在内存中。通常一个程序包括指令和数据两部分。 (1)指令部分:指令是对计算机操作类型和操作数地址做出规定的一组符号。 (2)数据部分:计算所需的原始数据、计算的中间结果或最终结果。 3.设计程序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1)数据的存储:计算所需要的原始数据、计算产生的中间结果需要存储在不同的变量中。 (2)计算的过程: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化,并用计算机能执行的指令来有序地实现对应的步骤。 (3)典型的指令类型有输入指令、输出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和控制转移指令。(二)算法及算法的表示方法 考试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能够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处理。 1.算法的特征 (1)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它的执行步骤是有限的,即它是能终止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个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不应当有模棱两可的。 (3)能行性。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足够简单,能实际能作的,而且在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4)有0个或多个输入。 (5)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三)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表示算法 考试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能够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处理。 1.自然语言 就像写文章时所列的提纲一样,可以有序地用简洁的自然语言加数学符号来描述算法。 2.流程图 用国家颁布的标准(GB1526-89,ISO5807-1985)中规定的图示及方法来画流程图,常用的构件有如图所示。

徐通锵 叶蜚声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导言)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4.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5.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中国? 印度? 古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的三大发源地。 2.文字学? 音韵学? 训诂学? 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 词汇和语义? 语法三个部分。 4.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编码? 发送? 传递? 接收解码五个过程 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研究语言,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又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 6.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布隆菲尔德的代表着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着作。 8.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其代表作有《普通语言学教程》 三、问答题(60分,每小题10分) 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 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 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着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着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2.语言交际过程分哪几个阶段?请举例具体说明 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形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经过大脑的思维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收。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 3.“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有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但语言学直到18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后来又建立了语言学的各个部门,语言研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而语言的发生又与物理、生理、心理等学科密切相关,而现代社会语言与语言的信息处理(如机器翻译、语码转换等)又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所以语言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的学科的交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统计语言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材来源:《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时:117课时 设计者: 一、课程背景 1.课程标准

全册有27篇文章,共八个单元,其中有9篇略读课文。每个单元基本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四部分组成,教材共八个专题,其中6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其人文主题分别是:“触摸自然”、“革命岁月”、“小说”、“保护环境”、“艺术之美”、“走进鲁迅”。有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三单元“阅读策略:“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其中,“口语交际”不是每单元都有,每学期会有一个单元后面会安排一个“快乐读书吧”。教材新增第三单元的非连续性文本《故宫博物院》、第四单元的小说,第四单元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书目。第七单元的文言文,增加了名人主题以及书法、戏剧等题材的文章。 3.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

3. 学习能力 通过五年的学习,六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学习自主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课文猜想新鲜词句的意思;大部分学生有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我校主题学习的环境下,学生的阅读量也达到了课标的要求,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及体会思想感情;大部分学生能用口头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并且学生基本能够按照习作要求完成习作。在涉及的读写结合点方面,学生不能自主挖掘每一课的读写结合点,需要老师指导点拨,例文示范,学生能结合训练点进行练习。因此在教学中,还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与运用。 二、课程目标 1. 通过自主查字典、教师指导示范、同桌互助、交流展示等活动,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本册一类生字180个,能做到行款整齐,比较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一步提高的审美能力。 2. 通过自由读、默读、略读、圈画、批注、交流感受等活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点面结合的基本表达方法;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体会人物的内心;了解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 五下第一单元:认真倾听,交流时边听边记录。 五下第二单元: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五下第三单元:主持讨论时,要引导每个人发表意见。 五下第四单元: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五下第五单元:列提纲,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 五下第六单元: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作调整。 五下第七单元: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五下第八单元:用心倾听,做一个好的听众。说清楚想法和理由,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 六上第四单元: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 楚。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六上第六单元:讨论时,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尊重不同意见,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六下第四单元:想清楚重点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六下第五单元:听出别人讲话中的矛盾或漏洞。抓住漏洞进行反驳。 综合性学习 小综合 三下第三单元:收集传统 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 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四下第三单元: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五下第三单元: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 小综合 六上第三单元: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学写倡议书。 小综合 六下第六单元: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科版)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科版)教案 1-1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算法、穷举法、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概念。 (2)让学生知道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语言的描述,特别是类似程序设计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 (3)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步骤,并把它运用到新知识中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韩信点兵”这个富有生动情节的实例和探究、讲授、观摩、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二、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上机调试程序等步骤。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环境 1、教材处理 教学内容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4月版)中信息技术部分的选修模块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的第一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选用《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第一节,建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在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或高中二年级开设。 根据2003年4月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阐述,“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1,它的前导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里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启动程序、窗口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础知识,用于本节课的启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环境,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等操作。本节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第一节课,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也是后续课程如模块化程序设计、各种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让学生在人工解题中发现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等步骤,并把它应用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去,这是构建主义中知识迁移的方法。本节课还采用了探究、讲授、观摩、交流、阅读材料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方法。 2、预备知识 本节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中鼠标、键盘操作,启动、关闭程序,窗口、菜单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还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等知识。 3、硬件要求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四章语法答案

第四章语法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 内部曲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元音或辅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如英语的所谓不规则动词, 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性——通过词(名词、代词等)的形态变化表现事物的性别特征。欧洲的许多语言中都有。 屈折词缀——黏附在词的后面,只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构成新词的词缀。黏着语素——不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黏着语素。 体——体(aspect )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最常见的是完成体和未完成体(或持续体、进行体),此外还有起始体、继续体、中断体、反复体、短时体(或瞬间体)等等。 时——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时(tense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间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 词法——语素组合在词的规则和词的变化规则合称词法。 二、填空 1、和动词有关的语法范畴有时、体、(态)和(式)。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3、在workers 中,worker 这一部分可以称为(词干)。 4、按照词法结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词根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 5、句子的最大特点是(有语调)。 6、仅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单纯词)。 7、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 8、和名词有关的语法范畴有性、格、(数)。 9.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例如“研究问题”属于(支配式),“跑的很快” 属于(补充式),“马上出发”属于(偏正式),“火山爆发”属于(主谓式)

10、能够改变词类的是(构词)词缀。 11 、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除了有类的配列之外,还有(形态的一致性配合)和(虚词)。 三、单项选择 1 、下列各组词中全部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D )A.大学、人民、(英)reader B .劳动、阿姨、(英)railway C.瓶子、教室、(英)unhappy D .道路、材料、(英)classroom 2 、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A ) A.阳光充足 B .已经开始 C.调查研究 D .工人和农民 3 、以下关于句法变换陈述正确的一项是(B )A.句法变换反映的是句子之间的关系 B.句法变换可以区分句法多义C.容许变换说明一个语言的语序是自由的D.变换从不改变句子的语义 4 、区分词类最重要的依据是(C) A.意义B 、形态变化C 、句法功能D 、语言的类型特点 5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花儿”是() A .单纯词 B .派生词 C .复合词 D .语素6、分析以下Michoacan Aztec 语中的一些词以及英语翻译。nokali —my house nokali mes-- my houses mokali —your house ikali —his house kalimes--houses 如果表示friend 的词是mahkwa,表示my friends 的词应该是(E ) B. mahkwas 四、分析题 1、用变换的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支持的是王书记 我们支持是王书记(王书记是受事)

六年级音乐下册课程纲要

六年级下学期音乐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音乐鉴赏课与表演课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教材 授课时间:28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小学六年级 课程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通过班内讨论交流,课件展示,使90%的学生能大致了解课程内容,并能清楚各单元的主题。 2、通过课件展示,使80%的学生明确本学期自己在学习习惯、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六个方面要达到的目标。 3、通过课件展示,使80%的学生能明确在评价“学习习惯、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六个方面时具体要怎么评价。 4、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70%的学生能大致理解老师在本学期要采用的教学方式。 5、通过此次课程纲要分享课,使学生对全册书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通过课件展示,使80%的学生明确本学期自己在学习习惯、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六个方面要达到的目标。 学习难点: 通过课件展示,使80%的学生能明确在评价“学习习惯、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六个方面时具体要怎么评价。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特殊的课,叫做《课程纲要分享》(提前板书)。大家肯定对“课程纲要”一词感到陌生,那么,什么叫“课程纲要”呢?简单来说,课程就是我们学习的某门学科,纲要就是主要内容,连起来就是学科的主要内容。我们这节课就是要对我们这册书以及我们本学期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二、了解课程内容 1、想知道这本书中都有哪些精彩内容吗?请大家认真翻阅课本,看看自己都有什么发现。(课件展示)(学生翻书,老师巡视) 从大家认真翻书的样子,我看出了大家对我们这册书的喜爱与期待。那么,我们这册书中到底有哪些“宝藏”呢?请大家看大屏幕,猜一猜:这些数字代表了什么?(指名回答,老师给予及时的评价) 2、老师总结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课件展示)本册有两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培养,共安排了7个单元。其中关于阅读,本册教材安排阅读课文24篇,其中韵文3篇。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其中口语交际7个。本册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即“学和做”)1个。 具体内容,请看大屏幕。(指名分别读出如下内容:学习习惯、单元主题、24篇课文、7个习作、7个口语交际、以及对于生字词的要求)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 【基本信息】 【课标要求】 (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因此,对于如何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画成流程图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还不很熟练,尤其对刚学过的循环结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此处说“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应该是指在必修部分对“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已有所体验与了解,或是指已学习过数学中相关模块的知识,这是本案例教学得以实施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建立求一批数据中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将算法的设计思想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实生活中比较身高的活动,以及对武术比赛中“打擂台”流程的逐步梳理,让学生学会从此类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求最大值的思想方法,即算法思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能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进而设计出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有限步骤,从而理解计算机是如何解决、处理某种问题的。 『在过程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总结“求最大值”的算法思想。过程的实现关键在于实例引用是否贴切,是否有利于学生向抽象结论的构建。本案例的实例选择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在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再次体验与理解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为后面更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积累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26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辛英 时间:2012年2月 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进行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学会将搜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分类等,加工内化成自己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了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要珍爱生命。 科学知识目标: 物质世界: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新能源。 生命世界: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一些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了解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各种信息;了解人类信息发展的历史,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地球与宇宙: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特点;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

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6个课题。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学期教材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学习目标,提出新学期要求。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内容标准: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能够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等。 教学安排: 【课时2】细胞 【课时3】我从哪里来 【课时4】人的一生 【课时5】我像谁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内容标准: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安排: 【课时6】让身体热起来 【课时7】摆的秘密 【课时8】钻木取火 【课时9】通电的线圈(一) 【课时10】通电的线圈(二) 【课时11】无处不在的能量 【课时12】开发新能源 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 内容标准: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