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语整理

高考论语整理
高考论语整理

2013高考《论语》阅读复习

一.为政以德

孔子主张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暴政与刑杀;以仁义道德来教导百姓,用制度礼义来说服百姓,百姓才有廉耻之心而走正道。

?身正(统治者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做出榜样)

?感化(小人必然被感化,不必采用“杀”和“刑”)

?文德(仁义礼乐的政治教化。富民教民,节用爱人,争取信任(民信),反对暴政,

提倡教化)

重点问题

1.“政”“德”“刑”“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重在制裁惩罚,“德”和“礼”重在鼓励和熏陶。前者是法治思想,后者是德治思想。

“德”是对个人的要求,以“仁”为核心。对统治者而言,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压迫剥削,这客观上对百姓有利。

“礼”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即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

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与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

2.如何理解“均无贫”的“均”?

?孔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强调“各得其分”即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

部分。

?与后来的“均贫富”的含义是不同的,“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

社会财富的纲领,实际含义是在劫富济贫。

3.先富后教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提倡“富之”是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是基础;

主张以“礼”治国,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养成做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

《中华文明是追求道德的文明》

?——“有道”的社会就是“为政以德”。

?——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追求道德至上的理想社会。

?——孔子抓住了上古文化精神的核心——尚德,并能将其发扬光大。

二.克己复礼

“仁”与“礼”的关系。孔子认为“礼”不只是钟鼓玉帛等外在的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仁”;“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用“孝悌”把“仁”和“礼”统一起来。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在“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礼乐崩坏(“无道”,要恢复“周礼”)

?礼的规范(秩序,孝悌,感恩)

?复礼办法(克己,正名)

重要问题

1.“礼”的内涵

?一是制度之礼。他认为,“礼”(制度)的完善是根本,所以他推崇理想中的“周礼”。(以

“等级制”为核心的“周礼”,巩固社会秩序)

?二是个人之礼。孔子竭力提倡“克己复礼”,要求个人以“礼”为规范,不违规逾矩。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孔子的这一理论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但后世统治者借此强化

自己的绝对统治,成为了压迫百姓的手段。

2.“礼”与“仁”

?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

?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

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3.克己复礼

?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

约束自己,达到“礼”所规范的要求。孔子“君君、臣臣”的意思主要还是正名分,定等级。

?汉代统治者则发展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宋以后,又将维

护统治者的意志强化为“天理”,特别是明代后,更绝对否定了个人的一切愿望需求,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4.“孝悌”之情

?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根本,本立则人道以

生。一个人在家中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就不会犯上作乱,就可以使国家与社会的安定团结得到保证。

?孔子认为,要想在父母面前时时表现出和颜悦色是很难的,也就是说“色难”。在现

实生活中,对父母的孝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孝”,深层次的精神的孝是物质所不能代替的;真正的孝心须是发自内心的,像宰我,即使强迫他守孝三年,也是徒有虚名而非真正的孝。

《礼教思想之变本加厉》

?理学家强调修身养性,把儒家文化中对“人格”的重视提升到极致,使其成为几近于

宗教般的信仰。

三.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献身精神)。

?社会现实(社会转型,出世和入世)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事例)

?孔子的精神心态(循礼卫道,力求用世,有责任感,孤独前行)

重要问题

1. “知其不可而为之”

?——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和牺牲精神。这种精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

中体现。在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

?但是从斗争策略上说还有欠缺。

2.儒道之辩——入世与出世

?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怃然(怅惘失意的样子),一方面为

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

?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

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

《孔子的政治品格》

?在政治上,孔子最杰出的品格即是坚定的原则性,他自己的政治目标、政治原则在

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形成之后,从来没有动摇过。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多次碰壁之后已知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仍然坚

定地为之奋斗,被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

四.仁者爱人

“仁”是对每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搞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保证。“仁”的内涵,基本要点是“爱人”,而其具体体现: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不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人、关心弱者、珍爱生命等等。

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礼”(等级制度)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所以他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

?“仁”是修身要务。

孝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仁”的基本内涵。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的具体实践。

为仁由己:近取譬(推己及人),泛爱众(孔子理想),不拘小信。

重要问题

1.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体现的“仁爱”观?

——“仁”的高标准是看对社会的贡献,不能只讲小谅小信。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

2.孔子的“仁爱”观和墨子的“仁爱观”有何区别?

?——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

普遍之爱。

?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是因为兼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3.忠恕——推己及人

?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忠,就是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这是他实践仁的方

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考虑自己的同时要想到其他的人。在这里孔子

并没有否定个人的利益,只是强调一定要由自己的难处或愿望想到别人的难处与愿望,并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

《孔子人格的伟大意义》

?——孔子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

?——孔子的学问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学问。

?——当下即永恒,孔子的学问思想和生命实践共同指向永恒的本质和目的。

五.君子之风

?君子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

?君子修养基本内容:志于道,杀身成仁,仁以为己任。

?君子修养目标:仁者,智者,勇者,乐以忘忧。

?君子修养必须处理好的关系:“义”与“利”的关系。“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质”与“文”的关系。

重要问题

1. 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即儒家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的品质,包括“道”“德”“仁”“义”“礼”“信”等

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六艺”的知识技能素质。具体又有能正确处理“利”与“义”

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

2.什么是“浮云”?

——短暂、无关、清淡。形象地表明了孔子的富贵金钱观。

3.如何理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儒家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这里所讲的“利”,是指私利。这和完全功利主义的法家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区别。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儒商” ,市场经济言“利”而不忘“义” 。

4.仁者和智者

?孔子所说的“仁者”和“智者”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以山水形容

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深刻。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迂;有智慧的人通晓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

《儒家的价值观》

?——孔子主张“义以为上”,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

?——儒家的最高的价值标准是“和谐”。孔子将“中庸”视为一种最高的道德。中庸就

是要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

?——儒家的价值观以重义崇德为特色。但重义崇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孔

子、孟子不讳言功。

?——儒家反对的“利”,乃指私利而言。

六.周而不比

?“群而不党”:合群团结而不结党营私。一是要胸襟宽广,不要排除异己;二要以道

义为重,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而不要惟私利是图,以原则做交易。

?“和而不同”:即交往应有一定的原则,出于正当的目的,“以文为友,以友辅仁”,

而不是朋比为奸。

? “益友”与 “损友”为交友的标准: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而不是与谄

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 。

? 待人之道:躬自厚,以直报怨,言人分开。

? 适度交友:“规过劝善”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则感情疏远

甚至反目成仇;朋友之间的交往应遵循适度原则,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更加和睦。

重要问题

1.矜而不争

? 孔子认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争,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有进取心但不与

人斤斤计较。君子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为多数人的利益而团结一致,而耻于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

2.以直报怨

? “以直报怨”即当面直陈其怨,不必旁敲侧击,而应单刀直入,以正当的原则直言

相告自己的愤怨。相对而言,道家的“以德报怨”显得宽厚;法家的“以牙还牙”“以怨报怨”,显得太偏狭。冤冤相报,不利于社会稳定,以直报怨当是比较高的境界。

《原始儒家的交往观》

? 与人为善:“忠恕”两字本身就寄怀着与人为善的交往企求。

? 诚信交往:孔子把“信”这种真诚无妄之德运用于交往活动,首先要求朋友之间应该

诚实守信。

? 适中交往:孔子率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对待原则。他以“仁”为标准,不赞成同任

何人都进行交结。交往中应保持主体的独立性,不放弃自己的意志和立场而依附于他人,甚至把交往蜕变为一种结党营私的活动。

七.诲人不倦

·有教无类·注重后天学习·诗教礼教·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启发诱导 ·循循善诱·一视同仁·诲人不倦·述而不作

重要问题

1.因材施教

?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不同人的不同基础、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论

语》中有许多例子,集中体现在“闻斯行诸”中孔子对待子路、冉有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中,可谓抑扬得当,不失时机,效果理想。

2.启发式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

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

? “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

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

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出现的两种矛盾心理状态,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

3.述而不作

?所谓“述而不作”,是指只综合、阐述和宣传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而不创

新立异、自立新说。这是孔子谦虚的说法,也跟他“复古”的政治倾向有关。当时现实是“礼崩乐坏”,所以他更认为要大力宣扬古代文化。

?一方面孔子“复古” ,以古代礼乐作为最高的标准。但另一方面,孔子在综述古代文

化中形成自己的体系,有创新在,并非“传声筒”,更非今天一些“学者”东拼西凑、剪剪贴贴可比。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

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思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

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比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致力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求学之德

应精益求精。

?子贡谈人生道理而悟到诗经的深意,反映孔子学生能举一反三。

《孔子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启发诱导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提倡学思并重,学行并重

?提倡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八.高山仰止

本课展现孔子的人格之美。

? 1.富有“使命感”。(不忘职责)“归与”之叹

? 2.具有“亲切感”。(关心学生)对子路:提醒其注意“好勇”。

对颜渊:“天丧予”之悲痛。

对伯牛:“斯疾”之叹。

对子游:莞尔

? 3.具有“崇高感”。(学生赞颂)颜渊叹圣子贡驳武叔

重要问题

1.用行舍藏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最为精练地表达了儒者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

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里面所蕴涵的,一方面是进退之间深刻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儒学通权达变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

2.割鸡焉用牛刀

?孔子的本来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小小的县城,怎么用得着礼乐之道这种治国的方略

呢”。我们现在已不能确知孔子到底是在跟子游开玩笑还是一时失言,但子游“当仁,不让于师”的精神和孔子师生之间畅所欲言的风貌却跃然纸上。

?从子游的答辩词来看,有时候,杀鸡用一用牛刀也未尝不可,虽然是治理一个小县

城,也应该与治理一个国家同步,因为其性质是一样的,总是在上位的人学了礼乐就会懂得爱人,在下位的人学了礼乐就容易听使唤,只要目的能够达到,用鸡刀牛刀有什么关系呢?

?孔子“莞尔一笑”说子游“大材小用”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他完全同

意子游的看法,所以立即表态修正,向学生们宣布自己的错误,足见孔子知错就改,从善如流。

3.墙

?子贡在回答叔孙武叔“子贡贤于仲尼”时把自己比做一堵齐肩高的墙,人们只需在外

面把头一伸,自己内部的一切就尽在眼中了,而孔子则不同,他的“墙”非常高,如果你找不到门进去,里面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你根本就不知道。叔孙武叔之所以说子贡比孔子贤,是因为他只能看到子贡这个“矮围墙”里的东西,孔子的“围墙”

里有什么,他连门都没有找到。

?所谓“深见者深,浅见者浅”,对于我们而言,当尚未进入一个门时,切勿妄加评论,

以免贻笑大方。

九.沂水春风

?这是一次课堂实录。

?讨论话题:礼乐治国。

?师生表现:子路——勇而直,争强好胜;冉有——谦而容,留有余地;

公西华——谦而退,年少知礼谦恭;曾皙——从容洒脱

孔子——循循善诱,平等待人,雍容儒雅。

重要问题

?孔子为什么曾皙的想法深表赞同?

太平盛世。志不得骋的喟叹。安贫乐道。潇洒人生。知音之感……

《智者的人品之美》

?孔子生活快乐、热情而且富有身体力行的精神。

?孔子谦恭有礼,爱憎分明

?孔子风趣诙谐

?孔夫子的语言之美,是随意漫谈,意在言外,而夫子的这些如珠妙语却出之以寥寥

数语,自富有弦外之音。

?颜回:孔门弟子之长,沉静而富有深思

?子路:时常质疑问难,不稍宽容

?子贡:能言善辩,但有些絮聒

?曾子:年纪颇轻,恬静明达

?子夏:文学气质最重

?冉有:最为实际的政客

?儒家道统哲学的发展:曾子、子思、孟子

十.中庸之道

? 1.中庸之德:不偏不倚,不走极端。

? 2.中庸之行:处事有“度”,无过无不及;狂狷并用,以“义”为准;和而不同,好恶唯

? 3.中庸原则:义之与比,以礼节之。

重要问题

1.和而不同

?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协调状态,叫做“和”;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

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谓之“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经过自己大

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

2.“中庸”、“和”的精神实质

?“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

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应借鉴孔子的这一理论。

?“中庸”不是“折中主义”。全面看《论语》中关于“中庸”、“和”的论述,可知孔子还

提倡“和而不同”(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反对“同而不和”(表面上强求统一),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原”等。孔子“中庸”思想包含做事、考虑问题要“执中”而不偏(考虑全面,不走极端),“和而不同”,对人宽容包含,但又坚持道德原则,做事、考虑问题要稳健、合情合理等内容,不应片面理解。孔子鄙视那种善恶不分、含糊苟且、两头讨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折中主义者,称之为“乡原”,贬之曰“乡原,德之贼也”。

《中庸之道的内涵》

?——第一,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过犹不及”。中道的标准就是仁义之道。

?——第二,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在异中求同,以便达成一致,实现合作。

?——第三,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合情合理。

?——第四,宽容包纳,和而不同。实行中和之道的关键便是使人的行为符合忠恕之

道。

季氏将伐颛臾

?从治国层面看,有礼乐治国的思想;

?从社会理想层面看,有“中庸之道”的显现(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从自我修养层面看,有诚信竭忠的思想(君子疾夫舍曰与之而必为之辞,相夫子……

不能来也……不能守也);

?从教育教学层面看,有“因材施教”的做法(对冉有的批评比对子路的批评更直接)颜渊季路侍

?从自我修养角度看,孔子强调要有仁德的志向;

?从教育教学层面看,孔子习惯采用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方式;

?从孔子的社会理想看,体现了一种“中庸和谐”的思维取向。

沂水春风

?从教育教学角度看,孔子循循善诱,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尊重学生的意见;

?从政治思想层面看,孔子对曾皙的赞赏体现了其对礼乐治国理想的追求;

?从个人修养角度,以孔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展示出了一个具有中和之美的仁人的形象。乡人好之

从哲学角度看,问答内容中体现的是中庸原则;

从教育教学看,孔子循循善诱,又诲人不倦,对学生的问题有问必答。

1.子路及其评价

?其志向,通过两次言志来体现(“与朋友共”显示其豪爽;“比及三年”云云显示其自

信和政治主张)

?其直率,可从多次首先发言可知:子路率尔而对曰子路闻之喜愿闻子之志子

之迂也

?其任劳,可从“问津”事中知

?其知礼,可从和荷蓧丈人家交往知

?其正义,可从“子路不悦”知

?其性格,以“行行如”概括

?孔子对子路的评价:

肯定其成就:政事:冉有、季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提醒其好勇鲁莽: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由也兼人,故退之;好勇过我;暴虎冯

河;夫子哂之

【小结】孔子在实际的事务中仰仗子路,同时也更多从“礼”的角度来评价提醒子路,对他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显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2.颜渊及其评价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直接表现颜渊思想的有两处:“愿无伐善,无施劳”“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表现颜渊和孔子师生关系的:颜渊叹圣孔子哭颜“贤哉回也”“唯我与尔有是夫”

【小结】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的安贫乐道,他的谦虚谨慎,他的孜孜不倦,得到了孔子极高的赞赏,所以,在他死后,孔子悲恸难平。孔子对颜渊的赞赏,主要在于孔子认为颜渊最接近孔子“仁”的理想修为。

3.子贡及其评价

?子贡的特长是言语:言语:宰我,子贡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有“文质之喻”“日月

之喻”“宫墙之喻”“日食月食”之喻

?子贡作为商人更关注现实问题:

?如对贫富的关注:“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如对人际关系的关注:“问友”“乡人之好”

?子贡作为学生,好问谦虚是其特点

?多个问题是逐个问下去的:“然则师愈与”“必不得已而去之”

?探讨范围是非常深广的:“一言而终身行之”“仁之方”“君子之恶”

?对待老师是尊敬的:“仲尼不可毁也”“夫子自道”

?对待自己是谦虚的:“何敢望回”

【小结】作为一个有实业的孔门子弟,其对于仁道的追求依然强烈。其谦虚好问拉近了师生距离,让他更了解了孔子,自己也获得了道德的进益。

核心概念1:礼

礼是基本的行为规范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不学礼,无以立。

?绘事后素。……礼后乎?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割鸡焉用牛刀?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为国以礼。

?礼之用,和为贵。

核心概念2:仁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泛爱众,而亲仁。

?克己复礼为仁

?予之不仁也

?以友辅仁

?仁以为己任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依于仁,游于艺

?仁者能好人恶人

?仁者不忧

?仁者乐山

?杀身以求仁

核心概念3:中庸

? 1.中庸之德:不偏不倚,不走极端。

? 2.中庸之行:处事有“度”,过犹不及

狂狷并用,以“义”为准

和而不同,好恶唯仁

? 3.中庸原则:义之与比,以礼节之。

自我修养上的中庸之道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交友待人上的中庸之道

?周而不比

?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教育教学上的中庸之道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政治思想上的中庸之道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举善而教不能。

?三年之丧(报父母三年之爱)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论语》中高考必背篇目

《论语》中高考必背篇目填空 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子曰:“道之以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道之以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来之,________________。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令不从。” 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曰:“天下有道,________________;天下无道,________________。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________。” 知其不可而为之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子路曰:“不仕无义。________________,不可废也;________________,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九年级古诗词文必背名句

九年级古诗文必背名言佳句 丁堰初中 1.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 2.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六首》)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 欲上时。(苏轼《惠崇二首》) 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的《约客》)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1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3.(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 见欢》)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 《浣溪沙》)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1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1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2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21.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陈涉世家》 2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 马迁《陈涉世家》 2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2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2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 朱元思书》 2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27.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2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2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 记》)

(完整版)北京市高考语文【论语】专题复习(附答案)

复习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

复习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5、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孔子对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 论语原文注解及分析课堂笔记

论语诗经名句默写

《论语》名句背诵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朝闻道,夕死可矣。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1、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22、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7、道不同,不相与谋。 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2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31、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 3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4、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42、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高考重点默写句高考练习题

1、言必信,_________。(《论语·子路》)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论语》) 3、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6、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7、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9、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10、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11、《诗》三首,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论语》)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13、_______________,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4、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15、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6、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论语·为政》) 17、仰之弥高,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18、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19、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20、子曰:“_______,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22、敏而好学,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23、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论语?述而》) 24、莫春者,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2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__。”(《论语?学而》) 2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新题型28—29(附答案) 28、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2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小题。(5分)

高考必背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高三语文学案 论语·诗经名句背诵 编制:张明国 注意:只是背过不能得分,必须每个字写正确才能得分。 说明:已排除山东近六年考过的诗经·论语中的句子。所列为常见和其它省市考过的名句。 高考必背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 卫风 ·硕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小雅·采薇》。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兄弟阋xì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高考必背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论语》中高考必背篇目

《论语》中高考必背篇 目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论语》中高考必背篇目填空 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子曰:“道之以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道之以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来之,________________。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令不从。” 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曰:“天下有道,________________;天下无道,________________。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________。” 知其不可而为之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68句名句及译文

《论语》名句解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国学经典必背100句论语

《论语》 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0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0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0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0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0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0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0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0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5、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16、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犹如浮云一样。”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阔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论语》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2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2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重视和谐而不强求完全相同,小人强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视和谐。” 25、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2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27、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2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3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假如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论语高考必背修订版

论语高考必背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论语》简介

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0、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复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文名篇名句复习(含答案) 1.古诗文填空。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 古诗文填空。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4)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 (5)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古诗文填空。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其蔑视权贵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而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古诗文填空。 (1)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孔子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的是,在学生思维有阻碍的时候加以开导,在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启发。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_____________,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5.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凭谁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主张通过宣传教化来实行王道的几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6.古诗文填空。 (1)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论语高考必背 ()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论语》简介 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1)孔子在评价诗经·关雎》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主张文艺所表现的情感要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2)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3)鸟将死的时候,叫声格外悲哀,而人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4)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三省”指的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颜回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理解最深刻,他发自内心的对孔子赞美的话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7)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在对待利与义的态度上,君子与小人是不同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孔子称赞颜回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孔子用一句话来评价《诗经》,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1)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2)孔子曾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来强调要改变

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13)成语“名正言顺”出自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此句出自《论语》的“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15)《圣经》说“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孔子的主张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6)“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孔子如此称赞年轻人的句子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7)孔子认为诚信为人的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8)孔子主张“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不能仅凭一个人的话说得好就举荐他,也不能因别人犯了错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19)孔子阐述启发教学的原则是:“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20)孔子谈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时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1)孔子主张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能恳切的提问,联系当前实际进行思考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22)孔子认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 (23)高度概括孔子文质思想的句子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4)孔子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俗语“磨刀不误砍柴

论语高考必背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与为贵。(礼的应用,以与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就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就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知也。( 知道的就就是知道,不知道就就是不知道,这就就是智慧啊!)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就是根本不可以的。)《论语》简介 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就是好的。(如果您选择的住处不就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您就是明智的呢?) 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人们的错误,总就是与她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就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她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学习与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就是不值得与她谈论道的。) 1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她学习、瞧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她相类似的错误)。) 20、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2、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就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她相处。)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与文采配合恰当,才就是个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6、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2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至于仁人,就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她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她;不到她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她。教给她一个方面的东西,她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她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她了。) 2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就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2015年高考论语40句_诗经20句名句默写及答案

《论语》40句 一组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 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③,小人喻于利。 ④子曰:“《诗》三 百,,曰:‘思无邪’。”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 学,,,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⑥子曰:“, 可以为师矣。” ⑦学而不思则 罔,。 ⑧,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⑨子曰:“,不知其可也。” ⑩,必有邻。 二组 ①,粪土之墙不 可圬也。 ②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 其行;今吾于人也,。” ③,不耻下问,是以 谓之文也。 ④老者安之,, 少者怀之。 ⑤有颜回者好学,不迁 怒,。 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史。,然后君子。 ⑦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 ⑧,仁者乐山。 ⑨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⑩,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三组 ①其为人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②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君子坦荡荡,。 ④,;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⑤士不可以不弘毅,。 ⑥,不谋其政。 ⑦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⑧,匹夫不可夺志也。 ⑨子曰:“岁寒,。” ⑩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四组 ①己所不欲,。 ②,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③,;言不顺,则事不成。 ④其身正,不令而行;,。 ⑤,必先利其器。 ⑥,必有近忧。 ⑦子曰:“,不相为谋。” ⑧,则安之 ⑨益者三友,。, ,,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⑩,鲜矣仁。 第五组

①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2007 ②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2008 ③子曰:“ ,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2009 ④仰之弥高,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2010 ⑤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论语·学而》) 2011 ⑥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2012 《诗经》20句 第一组 ①兄弟阋于墙, 。外御其侮。《诗经·小雅·棠棣》 ②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③它山之石, 。《诗经·小雅·鹤鸣》 ④ ,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⑤ ,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⑥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⑦靡不有初, 。 《诗经·大雅·荡》 ⑧ ,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⑨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⑩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第二组 ①投我以木桃, 。《诗经·卫风·木瓜》 ②如切如磋, 。《诗经·.卫风·淇奥》 ③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诗经·邶风·击鼓》 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 《诗经·小雅·鹿鸣》 ⑤ ,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 ⑥ ,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⑦彼采葛兮, ,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⑧ ,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⑨ 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⑩ 岂曰无衣?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论语》 40名句答案 ①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②敏于事而慎于言 ③君子喻于义 ④一言以蔽之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温故而知新 ⑦思而不学则殆 ⑧知之为知之 ⑨人而无信 ⑩德不孤 ①朽木不可雕也 ②听其言而观其行 ③敏而好学 ④朋友信之 ⑤不贰过 ⑥文质彬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