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群体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与日俱增,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越发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应对策略之一便是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成为解决民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不断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这一矛盾的主要路径,即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走向“多极化”并不断提高其“可选择性”。因此,厘清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探究其内在特征,是整体思考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首先研究的问题。

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

一般意义上,集团化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基于业务拓展、市场需要或竞争扩张,通过新建、合并、运作等较为自由的方式,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化,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而导致教育发展空间缩水,“上学难”的问题演变成了“上好学校难”的现实境况。有鉴于此,当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在新的背景、新的教育现状下,为解决民众“上好学校难”的现实问题,为拓展新的教育市场发展机制,通过新建、合并等一系列方式建立教育联合机构的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创造性地运用了企业经营模式,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了促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最大化效应的运作模式,它通过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文化、教学标准规范等,促进集团向着集约管理的方向发展,并不断扩大名校的品牌影响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定时期,特定的区域内实现一个有效的优化配置。”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肯定性,总览其办学历程及办学发展,可看出其具有以下内在特征。

一是辐射范围广。基础教育集团化的办学方式能够促使优质的教育资源被尽可能地扩大,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增大,有利于基础教育领域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二是流动范围大。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相对范围、相对区域内的招生基础相对稳定,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的深入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在以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内部、学校之间相互适度流动,这种基础性的做法,有效缓解了学生择校难的相应问题,解决了基础教育办学过程中诸多家庭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难题。三是互补性强。集团化办学能拓宽各个学校的教育视野,尤其是处于教育资源分配严重短缺的相关学校,集团化联盟将有效促进各个学校之间的资源互换,有利于强化集团内部各个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使信息化的交流更加丰富,信息的表达、传播渠道更加通畅,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和效果。四是带动性强。集团化办学主要呈现出“名校带新校”“名校扶弱校”“名校管民校”“名校连子校”“名校联名企”五种办学模式,这五种模式都是以名校为领头,以名校为起点和中心来开展的。

二、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现状

(一)当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优势

●行政支出减少,教学质量提高

在国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早已存在,国外校长是学校运作的管理人员,学校在财、物方面的所有需求通过校长向政府的外包机构提交。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减少学校各自为政的管理弊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预防各类腐败的产生,因此,对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模式,在借鉴国外优良做法的基础上,行政管理节省的资金可用来确保教师的培训投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师自身的素养,增加教师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同时,集团化办学可以促使教师资源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流动,让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竞争意识和教学技能,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

名校之名,在于其拥有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足的师资队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基础教育

发展的过程中,师资是其核心竞争力,优秀的教师团队可以吸纳更多优秀的生源并形成正反馈关系。基础教育集团化,都是以一个总校和多个分校的模式呈现,有利于将各分校的优秀及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并将团队重新构建和重新分工,从而高效地进行课程研发与教育教学工作,优秀教师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让二者不断变换角色,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当然优秀教师也会流动到教育资源下游的分校,进行不同环境的教学经历,促使其在设计课程和教材的时候更能全面地思考问题和假设情景,从而在教学中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普通学校和名校齐头并进的发展效果。

●教育资源互补,各校合作共赢

当前,集团化办学基本都在不断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的办学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基础教育集团化进行较大规模的宣传,从而不断提升相关教育集团的办学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发挥教育集团所具有的强势品牌效应,进而推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步改善集团的运作效率,从而实现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效益化、精品化、特色化。与此同时,基础教育集团也应注重集团环境的建设,此处集团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种,目前基础教育集团的环境建设重点可放在外部环境的优化上,并以优化外部环境为立足点,来提高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办学地位,并从中汲取各种力量、搜集各种信息加以利用。

对其他层面而言,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各种思考与研究也是正确办学的主要聚焦目标之一,集团化办学单位需要采取主要的措施来降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成本,实现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市场竞争力。在教育集团的内部,集团成员学校通过强化基础教育集团化的品牌优势,学习集团内部、集团之间先进教学、管理等相关理念,统整招生的方式,统一进行集中宣传,从而提高集团内部各成员学校的办学效益,避免单个学校办学规模小、强度弱的问题。此外,教育集团和各成员学校之间的师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以及图书资源等都能在集团的管理下实现一定程度的交流和共享,教育集团同时还会组织一些活动来推动集团各成员学校不断提高现有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诸如国际交流、人力资源培训、研讨会、进修班等,这就为教育集团及其成员学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特色不鲜明,同质化突出

基础教育集团普遍进行连锁办学,在这种模式下,逐渐导致校园文化的趋同,使各个学校缺乏应有的个性,导致“千校一面”的状况。部分教育集团的管理人员甚至认为,在保持集团成员学校原有的特色课程和适应集团所制订的课程管理两方面之间具有很大的矛盾。一般来说,集团化办学的目的就是让名校带动其他发展比较薄弱的学校同步发展,这本身就比较容易造成学校之间的同化。同时,当前学校教育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也是导致“同质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文化产业相对落后、经济欠发达等因素形成了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现实,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社会发展对人才急需的状况与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现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

基于此,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应该坚持和而不同,注重特色发展。以名校为龙头,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足够的支撑实力为背景,带动区域内若干所学校共同发展,同时也应尊重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历史,挖掘每个成员校在独特的发展环境中形成的特色,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集团整体的优质化。

●管理缺乏科学性,机制不健全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运行需要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且具有科学性、高效性的管理机制。但由于我国在集团化办学方面起步较迟,进展较慢,因此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和健全,缺乏科学性和高效性。主要表现在:现行的集团化办学各分校距离分布不均,成员校之间距离过远,组织体系易过于多元,变得臃肿和繁杂,也必然会增加集团的管理难度,并增加管理资

金的投入,从而影响对师资力量的投入。或者成员校之间距离过近,在服务空间上高度重合,这样在划片招生上还会产生不必要的竞争,影响成员校之间的关系,不利于集团化管理以及集团化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畸形化,教育垄断严重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涉及多个学校,因此,办学不可避免会产生“抱团化”。具体表现为:师资方面,教育集团形成之后,其对教师的吸引力和薪资待遇必定强于普通学校,会吸引优秀教师进入教育集团,办学质量水平也会相应提升,基础教育集团化的品牌效应会不断提高,从而增加其经济优势,这种优势反过来把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利己的循环模式,造成了其对优质教育资源独占的垄断局面;生源方面,由于其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前期积淀的社会声誉,诸多优秀生源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对这种优秀学校趋之若鹜,进而造成优秀生源被截留,形成对优秀生源的垄断。

三、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可能进路

(一)注重打造特色,追求大众优质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进入了稳定发展期,不断走向小型化、分散化、多元化,这种发展趋向有利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走向集中、优质。这种发展的路向,有利于处于教育资源下游的学校参与到集团化办学当中来,避免基础教育集团过于臃肿,保证众多小的教育集团产生,同时让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合理共享彼此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以联盟的形式实现共同发展,探索出从大集团到小集团、从部分优质走向大多数优质的办学之路,让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变得更加健康、科学、合理。

同时,要进一步思考、研究、打造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特色性。鉴于当前集团化办学同质化较为严重的表征,特色是集团化办学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多注重本土文化、地域文化的提炼与打造,以特色化办学为基本引领,促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注重质量管理,建立良性机制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品牌效应得到凸显。一般的名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其品牌效应在近些年得到有力凸显,其附属学校只要挂上了名校的牌子或成为其盟校,学校的招生比例、分数线等都会有一定的提高,其所招到的生源质量也会同步提升。因此,基础教育集团得到社会大众认可,形成品牌效应之后,其发展路线将会变成教育模式的输出者,此时的集团化就会将其具有的品牌化效应进行最大化拓展,除了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更多的是将其成功的集团化模式进行输出,争取让更多的新学校加入,同时,其他学校也可以借助这个品牌来让自己得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来开发属于自己的品牌化之路。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方式易使集团化办学乱象丛生,应以更加规范的管理机制,来统领基础教育的集团化办学。具体来讲,从国家到地方,从上层到基层,要层层落实责任,以责任为抓手,以质量为核心,处理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利益和管理之间的关系,促进集团化办学的良性发展,建立良性的发展、管理机制,凸显办学管理的开放性、包容性、规范性。(三)注重内涵建设,倡导开放办学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以学校或是以人为主导的实体教育集团化,即以一个知名学校为建校主体,多个成员校加盟组成一个教育集团,以名校为点,分校为面,以点带面来辐射周围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未来,这一局面将发生改变,集团化办学将不仅仅是个别实体,而是将由一组课程来主导并统整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即几个学校在共建课程的前提下而形成一个暂时的集团化,进行教研联合、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系列的特色课程和教学资源。带动教学集团的发展形式就是以课程和科研成果为载体,参与开发的学校不仅可以共享科研成果,还可以以课程为基础将和其他有类似课程或者具有互补课程的学校进行联合教学,在校际共享与合作过程中又将形成新的教学集团。

基于目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市场垄断性行为,国家、地方政府、基础教育管理机构要从长远出发,注重集团化办学的规范性,强化办学流程,思考办学定位,强化办学基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单位要注重办学的开放性,以开放的心态促进办学的包容性,进而提升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办学视野,避免少数优质学校以知识产权等为借口,进行垄断办学。

总之,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未来不再是固化的,不再是彼此分明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和变化当中的,是以课程为基础来进行组建的一个新型的教育集团模式。课程改革的与时俱进性,决定了未来以课程为支点的集团化就是在不断地变化过程当中,形成每一所学校都和其他学校共享开发的课程成果,有利于带动不同发展程度的联盟学校的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问题及优化思路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问题及优化思路 [摘要]文章在梳理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科学界定集团化办学概念和内涵,并以陕西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缩影,提出集团化办学优化路径:完善立法,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地位、运行规范、保障及激励机制;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包括校企“工作站”模式、“引企入校”模式、“对话”模式和“前校后厂”模式。 [关键词]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办学体制模式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国独创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在人才强国战略和工业强国战略的实施下,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各地组建职教集团的热情高涨。但总体上,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仍处于初期阶段,职业教育集团数量众多,精品稀少,效能发挥有限。 一、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没有官方确定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概念和内涵。目前,对于集团化办学这一新型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概念和内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种现象是极其少见的。没有一个明确确定的定义和内涵,如何建立机制就是一个没有基础的事情,直接导致集团化办学无所适从。 第二,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模式单一,结构不尽合理。按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体构成和运行特征不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划分为行业型(或专业型)、区域型和复合型。目前,全国范围内的职教集团类型基本上属于前述第一种类型。陕西省现有的21家职教集团中,18家属于行业型,占集团总量的86%,区域性职教集团仅有3家,仅占集团总量的14%,而且均为院校主导,这也是我国现在职教集团的一个缩影。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办学”,职业院校如何退出集团化办学的主导位置专心办学,是我国集团化办学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此外,从职教集团的区域布局来看,其空间分布未能与区域经济布局有效衔接。 第三,组织结构松散,难以发挥集约效应。我国现存职业教育集团大多是松散的理事会制,其组织形式上不具备法人身份,没有法定的举办条件、主体权利义务、运行规则,没有统一的合作载体和管理机制,从资源、组织结构到制度的集成非常有限,人、财、物等方面很难进行相互融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生产资源无法实现有效整合,导致集团内成员的联系没有必要的约束和利益基础,关系极其松散。虽然有集团章程作为重要文件,但基本上形同虚设,多数职教集团仅仅是成员单位的简单叠加。陕西省已成立的21家职教集团均采用理事会制,章程中均明确规定“集团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使集团内成员单位没有共

浅谈当前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当前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石。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范畴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和即将普及的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并普及提高,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失衡现象,其问题日趋严重。各种失衡的现状需要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改善。 [关键词]基础教育;失衡现象;对策 绪论 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基础教育的失衡将势必引起受教育者成长中的失衡,这种失衡既有区域整体性,又有个人的方面性。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来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讲来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有人也把高中阶段的教育归入基础教育范畴,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普及这种类型的教育,所以,在事实上高中阶段的教育还不是基础教育。随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预计到2020年,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失衡的现状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初中、高中)。1949年以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1],教育发展最高年的1946年,全国只有幼儿园1300所,小学28.9万所,中学4266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基础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普及教育。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 (二)基础教育不均衡现状及突出问题: 1、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均衡。

2、同一地区重点校与薄弱校发展不均衡 3、各门课程发展不均衡 4、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发展不均衡 "招生方式"与"择校生"问题。在高质量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小学升初中究竟采取何种招生方式,是一个比较有分歧的问题。当优质初中无法满足学区内小学毕业生就近入学的需求时,如果采取通过考试选拔的做法,等于将"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移至小学阶段。近年来,根据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国家要求在已经"普九"的地区实行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其初衷十分明确,就是要打破学校和学生的身份界限,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以便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在初中学校质量差距大的地区执行就近入学比较困难,并不能使社会满意,于是许多地区实行了"电脑派位"的做法[3]。但是,越是薄弱初中比例较大的地区,这种做法就越不一定公平,实际上有些类似于"电脑抽奖"。由于校际之间的差距,加之各地执行政策的差异,即使在各地实施免试就近入学或"电脑派位"等政策之后,义务教育阶段以缴费为主要手段的"择校生"现象反而大量出现,而且在大中城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问题尤为突出。 "薄弱学校"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中小学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基础教育阶段存在了一大批薄弱学校[4]。近年来,各地政府在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学校差距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过分强调学校硬件设施层面,注重学校外部条件和环境的改造,而对学校"软件"建设重视不够,因而成效不十分明显,在很多地方,改造薄弱学校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导致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历史形成的,需要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以解决;有的是制度性原因,由于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政策调整来实现均衡发展,增进教育公平,是更为容易实现的。 (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处理好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关系、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关系,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按照教育法律,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公益性的,在已经"普九"的地区,必须强化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行为,确保公办教育的主体地位,这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努力推进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政府有责任在确定教育现代化目标时,承诺减少(至少是不再人为扩大)公立学校之间不应有的巨大差距,

小学学校办学理念

XX小学办学理念 一、办学理念: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内涵阐释: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关注学校发展,关注教师发展,关注学生发展。 1、办学要以学校发展为核心,学校发展了,社会才能进步,同时学校发展不是一时的,要有可持续性,要立足长远,按照规划,一步一步扎实推进。 2、办学要以教师发展为根本,最大限度的唤醒、激发教师的专业潜能,打造一支专业的优秀教师团队,才能办成一所一流的品牌学校。 3、办学要以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前提,这也是办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4、三个发展互为一体,互相促进,不可分割。 二、办学目标及方向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

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三、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也是办学的最终目的。 四、校训:勤奋创新文明健康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 五、校风:创新求实团结文明 校风是学校的风气,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 六、教风:敬业垂范教书育人 教风就是学校的教育风气,是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使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的体现。 七、学风:刻苦学习奋发向上 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

小学学校办学理念 一

小学学校办学理念一、办学理念: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内涵阐释: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关注学校发展,关注教师发展,关注学生发展。1、办学要以学校发展为核心,学校发展了,社会才能进步,同时学校发展不是一时的,要有可持续性,要立足长远,按照规划,一步一步扎实推进。2、办学要以教师发展为根本,最大限度的唤醒、激发教师的专业潜能,打造一支专业的优秀教师团队,才能办成一所一流的品牌学校。3、办学要以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前提,这也是办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4、三个发展互为一体,互相促进,不可分割。二、办学目标及方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三、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也是办学的最终目的。四、校训:博爱诚信知行合一是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五、校风:科学民主求实创新学校的风气,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 六、教风:博学多识教书育人就是学校的教育风气,是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使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的体现。 七、学风:勤学好问求异多思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八、学校宣言崇尚科学,坚持民主。做师进以修身,退以养德,博学于胸,表率于人;为生见贤思齐,志存高远,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快乐的九级塔小学是培养成功人才的理想摇篮。九、教师誓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关爱学生,严慈相济;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为人师表;崇尚科学,勇于创新,潜心钻研,终身学习,无愧九级塔人。十、学生誓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热爱祖国,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虚心好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遵守公共秩序,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界经历过近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改革带来的困惑、矛盾和不安,为了总结课改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撑和保证,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很有必要反思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境遇与挑战,提出应对的策略和手段,从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和深化展开。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一些流行的观点,譬如主张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同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还存在一种绝对化倾向。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明显存在一种“非此即彼”的倾向,这一倾向的典型特征就是绝对化,即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认为我国的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典型,必须彻底否定,在此基础上重建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实践中这种绝对化的倾向尤为突出,并造成了课堂的混乱,降低了培养人才的质量。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中,必须警惕这种“非此即彼”的绝对化倾向,以一种互补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在思维中把这些对立互斥的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完整的认识事物。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认为过去倡导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性的提出了“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个基本的维度,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价值,这无疑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一主张在实践中却面临尴尬的境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脱离具体的内容和特定的情境,孤立的、人为的、生硬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非但没有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影响了基本知识的掌握,降低了教学质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孤立、生硬的讲授显然不行,它只有融入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过程中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融合要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非此即彼”思维的另一典型就是要“生成”不要“预设”,似乎一谈预设就会压抑学生积极性,只有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生成”是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中的代表词汇,揭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特性。但极端的强调“生成”,否认教学中“预设”的价值,势必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其实“预设”和“生成”是对立统一的,在教学的视域中两者应和谐互补。没有预设的教学必定是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同样,仅有预设没有生成也是不行的,教学活动是复杂的,教师无法完全预设,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灵活的调整,也就是说教师要具有“教育机智”,能够捕捉教学中偶然的教育因素,在教学的动态中生成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因势利导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要用系统的、互补的思维方式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警惕动辄绝对化的“非此即彼”思维倾向。同时,外求于改革的理论依据时,要全面理解其要义,避免片面的误读误判,以免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不良影响。

集团化办学家长问卷

尊敬的家长: 为了加强学校集团化管理,促进教师做好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现请您配合我们做好对学校集团化办学及班级任课教师的评价工作,我们将根据你们的评价,强化管理,以便改进工作,争取把我们学校办成你们满意的好学校。填写前,请您多向子女了解情况,以求真实准确。(只在选项上打“√”) 一、家长对学校集团化办学满意程度 总体评价: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老师经常和您交流孩子的情况吗? A、经常交流 B、有时交流 C、很少交流 D、没有交流 2.您认为教师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A、很关心 B、比较关心 C、不太关心 D、不关心 3.老师对孩子的作业批改的及时、认真吗? A、很认真 B、比较认真 C、不太认真 D、不认真 4.您认为教师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吗? A、很重视 B、比较重视 C、不太重视 D、不重视 5、您认为孩子的任课老师教学水平如何? A、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弱 6、.您认为孩子任课老师组织管理水平如何? A、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弱 二、家长对学校师生关系状况满意程度 总体评价: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您认为老师能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吗? A、能 B、大多数能 C、极少数能 D、不能 2.您认为孩子的老师在师生关系方面做得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不好 3.您的孩子喜欢上学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4.孩子有不懂的问题愿意向老师请教吗? A、很愿意 B、比较愿意 C、不太愿意 D、不愿意 三、家长对孩子就读学校的食堂伙食满意度 四、总体评价:A、满意 B、比较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1.学校每学年组织几次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活动? A、两次 B、两次以上 C、一次 D、没有 2.学校每学期向家长宣传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和工作目标吗? A、介绍 B、没介绍 C、不清楚 3.每学期学校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吗? A、经常征求 B、偶尔征求 C、不征求 D、不清楚 4、教师经常和你进行交流学生的在校表现或学习情况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联系 5.每学年老师用哪种方式与您沟通孩子的情况?(可多选) A、家访 B、面谈 C、电话 D、短信 E、飞信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1培训讲学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 状1

我国基础教育概况及发展现状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概况 1、我国基础教育的构成 在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三个部分。 (1)幼儿教育:我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中小学教育。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 中小学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小学全年教学时间为38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3周;初中全年教学时间为39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2周;高中全年教学时间40周,机动时间1-2周,节假日10-11周。中小学实行一周5天授课制。 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和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这个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这一方案将课

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课程内容。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1999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设计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就近入小学学习,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已基本普及初中义务教育的地方,小学毕业生可免试就近升入初 中学习。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习,要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生的终结性考试、考查是对学生的合格水平的考核。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试科目,其它为考查科目。初中毕业考核,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毕业年级文化学科范围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考试学科,其它科目则实行结业考试或考查。 2、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及管理,逐步形成以政 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倡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 教育组织,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 3、基础教育的教材建设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稳,各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需要有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教材。为此,原国家教育委员会

办学理念

清冷中心学校办学理念 一、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一头双翼。 详尽阐释如下:“以人为本”即学校所有活动都要本着尊崇差异,满足需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的理念,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后勤工作等,各部门、各条线要形成共识。 “一头双翼”:“一头”就教学质量,清冷中心学校一直以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源;教学质量包含: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较好的文化素质修养。 “双翼”是指书法教育和课外活动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的补充和完善;书法教育作为清冷学校的特色教育,清冷学校坚持把书法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再辅以课外活动即每天下午开展的书法、美术、舞蹈、音乐、象棋、篮球等各种活动,来支教育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多种才能的综合型人才。 二、校发展背景 (一)学校概况 清冷中心学校于2011年9月成立,成为教育局直属学校,也是九年一贯制的教育学校。清冷中心学校下辖一所初中,三所小学和三所幼儿园。现有教师66人,学生1700余人。 (二)办学优势 1.学校办学特色初显。学校自独立以来以“书法教育”为抓手,逐渐形成了学校多管齐下、家庭紧密配合、社会通力合作——学校主导、家庭辅助、社会支撑(实践、保障、服务、桥梁),多元化参与、多形式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模式,有用促进了学生生活能力的提升,获得了领导和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

2.学校有一支积极进取的青年教师队伍。学校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师徒结对、校本培训、外出学习、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鼓励青年教师在学科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不断探索,培养了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了他们专业素养的提升。 3.学校有着优良的外部环境。学校环境优美,小巧精美,绿意盎然。 三、落实措施 (一)加强民主管理,发挥教师智慧,共谋学校发展 1.营造校园民主调和的氛围,增强每一位师生的归属感。通过政治学习,教职工大会,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计”活动,积极为广漠教职工参政议政搭建平台,以此来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 2.完善教职工大会制度,确保每学期一次的教职工大会召开,广博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妥善处理。 3.学校每一个巨大决策、每一个制度出台均经过教代会通过方可实施,争取广漠师生的拥护。 4.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特长醉心,让他们在校园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长处,体现价值。 (二)做实师训计划,营造进取氛围,打造学习型校园 1.“三级命名”。每年命名一批校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每年考核,发放补贴。并积极向高一级的命名输送人才。 2.请进走出。加大对外交流渠道,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与各地名校建立来往机制,互相切磋交流。每学期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及时补充新的教学信息、接触新的教育理念。 3.搭建舞台。努力为青年教师创设各种崭露头角的机会,在各种公开场合亮相,提高实战能力。

办学理念及诠释

康营小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 办学理念: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办学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办学宗旨: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校训: 博爱诚信知行合一 校风: 科学民主求实创新 教风: 博学多识教书育人 学风: 勤学好问求异多思

康营小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内涵阐释: 一、办学理念: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总目标,关注学校发展,关注教师发展,关注学生发展。 1、办学要以学校发展为核心,学校发展了,社会才能进步,同时学校发展不是一时的,要有可持续性,要立足长远,按照规划,一步一步扎实推进。 2、办学要以教师发展为根本,最大限度的唤醒、激发教师的专业潜能,打造一支专业的优秀教师团队,才能办成一所一流的品牌学校。 3、办学要以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前提,这也是办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4、三个发展互为一体,互相促进,不可分割。 二、办学目标及方向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三、办学宗旨: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四、校训: “博爱诚信知行合一”是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张,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李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韩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秦国实施变法图

教育集团化办学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风正扬帆正适时 ——修武县王屯教育集团发展纪实 修武王屯教育集团2014年9月筹备成立,一年多来,着力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美誉度,改变王屯教育的落后现状,通过健全组织、形成机制、强化措施,取得了人民群众满意、上级领导认可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挑战与机遇——王屯教育集团顺势而生。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任何一个新事物诞生的动力首先来自于内部思变的强烈需求。王屯教育集团的诞生也是从内向外开始的,这要从王屯乡小学教育的原来的状况说起。 现状一:王屯乡共有6所小学,在校学生1125人,教职工119人。六所小学发展严重不均衡,周流小学、付屯小学、黄村小学从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到教学效果发展比较先进,而其余三所小学相对就要薄弱得多。习村小学紧邻修武县城,尽管教学质量很好,但对于不明就里的老百姓来说,县城学校的诱惑远远大于身边的村小,学生流失严重,每到招生时节和开学初,挂在校长和老师们脸上的都是苦笑。延陵小学距武陟县城不足十里,留守儿童的增多,私立学校的冲击,加上占学校教师比例很重的具有时代色彩的老民师,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家长舍近求远,让自家孩子外出求学,在攀比心理作用下,更多的孩子涌向了武陟各私立学校。董村小学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和村中不和谐,造成教师思想情绪消极抵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王屯乡整体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令人堪

忧。 现状二:教师队伍整体薄弱。一是教师老龄化严重,超过50岁仍然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有30多人,其中多数是转正的老民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比较低。二是教师流动性大,近几年,新分教师包括特岗教师补充的倒是不少,随着三两年稚嫩的适应期结束,还没为学校做多大贡献,就开始调离了。更为可惜的是从教多年的中青年教师,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成长为骨干教师后,不少人都选择调进县城,王屯乡成了“飞鸽牌”教师的中转“加油站”;三是教师专业成长意识弱,专业成长路径窄。受大环境影响,教师普遍不愿意主动学习,自我成长的意识不强,啃老本的比比皆是;单轨制小学,教师没有同科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多数靠自己摸索,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导致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缓慢,进而影响到我乡教师整体素质。 现状三:学生流失严重。因为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教师队伍薄弱,追求高质量教育的家长都选择宁愿放弃家门口的学校,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孩子送到修武、武陟等县城学校上学,特别是延陵小学、习村小学,全校学生由原来的二、三百人锐减到不足百人。 现状四:社会、家长满意度低。一是不同村的群众之间要相互比较,哪个村的学校建得好,哪个村的学校破烂,一比较就会生出一些不平之气;二是学校之间的不均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和人才流失,引起大量优秀生源的流失,导致全乡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徘徊在低谷,造成王屯乡教育在百姓心目中核心竞争力的丢失,并逐渐产生恶性循环的怪圈。能不能找到一种出路,改变王屯乡小学教育的现状,这是一个挑战,成了王屯教育人夙夜难寐的困扰。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但是,众多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2)课程目标注重知识技能取向。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6)课程评价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过于强调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忽视了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促进发展等功能。(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管理缺乏灵活性、开放性.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很大困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二、我国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目标(一)指导思想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具体目标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

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解读

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解读

————————————————————————————————作者:————————————————————————————————日期:

三门小学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解读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坚持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动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学校践行以人为本理念,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等多途径,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校将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力争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办学特色:注重细节形成习惯养成品格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养成好的习惯,必须从细节做起,从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使其养成高尚的品格,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办学目标: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是对我校全体师生提出的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也与终身学习理念相吻合,号召全体师生无论在身体、心理方面都要健康、快乐成长,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学校的长远愿景是:让全体师生,都成为“勤奋学习习惯好,快乐生活心态棒,健康发展求全面”的高素质的幸福的人。

校训:立做人之德明做事之理 修德,即做人之本,教育学生应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知荣明耻,存荣弃辱,共创和谐。 明理,指慎思明辨,勤学好问,对知识要乐于学、忠于学、专于学。识文认字,知情达理,正德成才 校风:养良好习惯立成才大志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立志是成功的动力,能让孩子们为实现其人生目标而不懈地奋斗,凭借坚忍不拔的信念屹立在成功的巅峰眺望远方。立志贵在坚持,立志贵在立大志!而立大志,莫过于立志成才,照亮祖国未来的希望。教风:乐教奉献博学创新 乐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为乐;能够运用科学的教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学生的成长中体会从教之乐,以从教为乐。 奉献:是一种对自己事业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

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理念: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校训:诚信、博爱、砺志、自强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学风:勤学、好学、严谨、博学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荟萃 校训:诚实勇敢团结活泼 校风:明德求真务实创新 教风:敬业严谨爱生民主 学风:勤学善思好问求精 【校训】让这里光芒闪耀 【校风】校以团结为家教以育人为本 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 【教风】以爱为源因材施教 【学风】快乐读书健康成长 校训:爱生尊师求实进取 校风: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教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学风:知识改变命运 校风:勤、慎、诚、敬 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慎:慎独、慎微、慎重、慎终; 诚:明礼诚信,诚以待人; 敬:敬业乐群,尊师敬道。 校训:求真、爱美、善学、创新 求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爱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善学:学而不厌,敏而好学; 创新:学贵创新,勇于探索。 教风:爱生、育人、求实 爱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求实:脚踏实地,潜心教学。 学风:勤奋、活泼、进取 勤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活泼:天真烂漫,阳光少年; 进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校训:今日为明天做准备。 校风:文明守纪乐学善思 教风:为人师表严肃认真刻苦钻研 勇于创新循循善诱关心学生 学风:自觉学习专心钻研勤学苦练 诚实虚心持之以恒一丝不苟 办学宗旨:创办规范加特色学校 培养全面加特长人才

班主任作风:人师奉献服务尊重 师生意识:校荣我荣校辱我辱以校为家 校风——勤奋、文明、健美、创新 教风——科学、严谨、民主、与谐 学风——乐学、多思、探索、求新 校训:责任在我心中 校风:知书有礼团结向上 教风:敬业爱生求实创新 学风:爱读好问巧思求美 办学目标: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成长与求知的乐园 校风:诚实、严格、勤奋、创新 教风:爱生、善教、严谨、求实 学风:尊师、守纪、勤学、善思 校训: 美:优美环境 勤:勤奋学习 谨:严谨治学 良:良好礼仪 竞:竞争意识 创:创新发展 校风:文明守纪、愉快求知、善教乐学、团结向上 教风:敬业爱岗、乐教善教、爱心导行 班风:守纪好学、团结进取 学风:勤学、乐学、博学 校训 做学更做人 校风 让读书成为习惯,使学习变成快乐 教风 热爱学生严格要求 施教严谨改革创新 学风 勤学好问乐学精思 校训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校风就是:文明、与谐、勤奋、开拓;教风就是:敬业、爱生、严谨、求真;学风就是:乐学、善学、合作、探究。 校风: 团结、进取严谨、务实 尊师、爱生文明、守纪 教风: 平等、宽容与谐、互动 学风: 善思、好问愉悦、体验 校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校训:德美智强体健 内涵: 行为规范,品德高尚;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身体健康,心里健康。 二、校风:高雅勤奋活泼与谐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中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石。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基础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调研时间: .4.16—— .5.4 调研对象:语文老师(石老师)、数学老师(倪老师)、英语老师(雷老师)物理老师(李老师)调研目的:了解中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调研方式:电话访问、网络、QQ访问 四位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都曾经当过班主任老师。 对四位老师的采访过程如下: 我说:老师,你好,请问你现在方便吗?能够问你几个问题吗? 答:好,我现在没事,你问吧。 问:老师,请问您认为中国的教育出问题了吗?有怎样的问题呢? 石老师答:中国当前的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我认为有以下

几个问题:(1)教育的目标不正确了,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活得更有质量。可是教育却成了功利主义的工具。孩子每天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从小就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为分数而起早贪黑,奋斗不止,甚至孩子会厌学逃学,用各种形式来进行反抗。(2)中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下来,几乎把有灵性的人培养成了能“适应环境的笨蛋和庸才”,都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在这样的教育下,当然也就没有学习的快乐可言,失去学习的兴趣是必然的。(3)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习是速成的。即为了高考,制定出一整套周密的学习计划。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去努力的学习。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基础教育重要吗? 倪老师答:肯定是重要的。就比如说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特殊的。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对每个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日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它也是以后教育的基础。从每个孩子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能让她的身心健康快乐的发展,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小学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正处于这样一个起点的位置,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阶段。小学孩子是懵懂无知的,小学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能使她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品质等得到发展,更能让她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探索和质疑的精神、培养合理规范的自我意识、环境意识等。小学时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黄金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 学的若干思考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应运而生。遵循规律、大胆探索、协同改革,对于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集团化办学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改革成效显着。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凸显,辅导热、办班热、择校风等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公平的现象屡禁不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任务。 集团化办学最初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契约为纽带构建的大规模多层次组织形态,是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模式。它使传统学校由单一封闭走向联合开放,推动着学校组织变革。在很多地方,实施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重要举措,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模式和学校品牌。 第二,集团化办学要鼓励多样化探索。 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类:名校加薄弱学校、名校加新建学校、名校加民办学校。其共同特点是通过组织重构和资源重组,输出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文化和优良师资,带动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或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在较短时期内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紧密型关系,实行集团总校校长负责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不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人财物由总校统一调配;二是松散型关系,实行名校校长领衔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依然具有独立法

学校办学理念12004

高湖镇小学办学理念 冃U 言 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既是学校历史的积淀,又是继续发展的基础。它体现为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精神和师生员工所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 名校之特在于个性,名校之魂在于理念。学校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内核和原动力,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统率。理念的塑造是学校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 高湖镇小学坐落于山青水秀的高湖镇高湖村,地处县城东北面,距离县城 27.5公里。全镇总面积87.2平方公里,管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约17900人。学校创办于1350年,(至正十年)高湖村季谦创设湖山义塾,刘基作《季氏湖山义塾记》。学校几经易名,现为高湖镇中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0243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为7007.84平方米,绿化面积达4918平方米。计算机、多媒体等各类专用教室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学校有标准的200米田径场地、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教学仪器音、体、美、劳等各种器材均按省定标准配备。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生1310人,有教职工69人,其中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差异,张扬个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亮点纷呈,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上级的肯定、社会的认可和学生的欢迎。 学校文化,无形,却是凝心聚力的磁石;无言,却是掷地有声的宣言。它能汇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学校成为特色鲜明的品牌名校。 办学理念理念 【核心理念】 1 ?定义: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办学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文化理念系统的灵魂。 2.高湖镇小学的核心理念是:乐尚 3?阐释: 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易传》有言:“蒙以养正,圣功也。”童蒙时期的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