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管理与发展概述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Bureau)是一个负责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制定规划并监督实施的机构。
其目标是在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职责:1. 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管理和保护土地、水资源、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
他们制定政策和法规,保护自然景观,维护生态平衡,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2. 制定规划和战略: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制定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发展规划和战略。
他们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和环境数据,提出可行的发展方案,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发展。
3. 统一监督和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统一监督和管理各个部门和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和规划实施。
他们评估和审查各项工程项目,确保其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 促进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激励措施,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促进民众参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鼓励民众参与自然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决策过程。
他们组织公众听证会,征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公众对自然资源保护和规划的认识和参与度。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重点:1. 生态保护和修复: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覆盖,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2. 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工业和农业的节能减排措施,推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 城市规划和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定城市规划,并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
他们注重城市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4. 自然灾害防治: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工作。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评价及其保护与管理对策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评价及其保护与管理对策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是位于中国河南省的一处重要自然保护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得它成为了值得评价的对象。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大沙河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管理对策。
1. 概述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占地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独特的地形地貌。
其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保持较为完好,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还承担着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对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生物多样性评价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区内生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多种植物和动物。
通过对该区域内植被和动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可以发现其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这些物种的分布和数量数据,不仅能够反映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也能为未来的保育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3. 自然景观评价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地形地貌多样,包括了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种自然景观。
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和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然而,过度的人类活动也带来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和威胁,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4. 保护与管理对策针对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来维护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需要加强保护区的边界管理,严格控制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
要加强对植被和动物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建立健全的保护区管理机制。
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处自然保护区,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承载着重要的生态保护与环境保育责任。
保护与管理应该更加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和稳定,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意识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对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保护。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 1. 环境规划的提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 境会议上,在《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中 明确指出“合理的计划是协调发展的需 要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需要相一致的”, “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须加以规划”、 “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取得社 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 “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 境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期提 高环境质量”。
伦敦 英国 1952.1 2 烟雾事 伦 敦 件 市
大气污 染
居民取暖 燃煤中含 硫量高, 排放大量 SO2 和 烟 尘
胸闷、咳嗽、 喉痛、呕吐; 5 天 内 死 亡 4000 人,历年 共发生 12 起, 死亡近万人
阅读材料: 八大公害事件
事件名 称 发生 时间 发生地 点 污染类 型 海洋污 染 汞污染 ( 二 次 污染) 污染源/ 物 氮肥厂含 汞催化剂 随废水排 入海湾 鱼、贝类 摄入,并在鱼 体内富集,当 地居民食用含 甲基汞的鱼而 中毒 重金属粉尘和 SO2随煤尘进 入肺部 受体(人) 反应/后果 口齿不清、步态 不稳、面部痴呆 、耳聋眼瞎、全 身麻木,最后精 神失常;截至 1972 年 有 180 多 人患病; 50 多人 死亡, 22 个婴儿 生来神经受损 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肺气肿 ; 患 者 500 多 人 ,其中 36 人因哮 喘病死亡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 1. 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在 《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 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 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 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提出 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 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 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 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 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云南自然资源厅面试题目(3篇)

第1篇尊敬的考官:您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的面试。
在此,我将就云南省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建议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云南省的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云南省自然资源概况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以下将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四个方面对云南省的自然资源进行简要概述。
1. 土地资源:云南省土地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 4.1%。
其中,耕地面积321.5万公顷,林地面积2.4亿亩,草地面积1.3亿亩。
云南省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土地资源压力较大。
2. 水资源:云南省水资源总量为4600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6.5%。
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
此外,水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
3. 生物资源:云南省被誉为“植物王国”,拥有全国最多的植物种类。
全省有高等植物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60%以上。
云南省生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4. 矿产资源: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110种,其中,有色金属及磷矿资源丰富。
云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特别是铅、锌、锡、铜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二、云南省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1.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云南省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问题日益突出。
耕地、林地、草地等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2. 水资源短缺与污染: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区域性缺水问题严重。
同时,水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3. 生物资源过度采伐: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部分地区对生物资源过度采伐,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平衡破坏。
4.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云南省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建议1. 严格土地资源管理:加强土地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一、概述资源环境信息技术是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现代技术,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将资源环境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解释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有机结合,为资源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精确而高效的工具。
本文主要从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1. 自然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信息技术为各类资源(如森林、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的调查、监测以及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例如,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森林覆盖率、林木生长状况、病虫害及火灾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能够提高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 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规划和管理需要统计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全面而精确的信息,包括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经济指标、气候和环境特征等。
这些数据可以被用来支持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决策。
3. 环境保护和治理通过资源环境信息技术采集和分析环境数据,政府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管和治理污染源。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对河流水质进行监测,能够提前发现水污染事件并加以处理。
三、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1. 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数据库、分析工具等数据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这意味着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数据、预测变化和制定政策。
2. 传感器技术的提高传感器技术十分重要,因为它能够有效地采集数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传感器不仅能够获取更多的数据,而且还能够更精确地获得数据。
目前,无人机、卫星等新型传感器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崛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为资源环境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提供了新可能。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识别和分类,使得数据更有用,并提高决策的质量。
四、结论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化的管理和决策手段,在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城市规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和村镇建设事务中心职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自然资源和村镇建设事务中心职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自然资源和村镇建设事务中心是负责管理和规划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村镇建设的机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自然资源和村镇建设事务中心的职责变得尤为重要。
这些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管理村镇的建设,促进村镇的全面发展。
自然资源事务中心的职责主要包括管理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他们需要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政策,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且要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保护环境,防止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
此外,他们还应当提倡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的平衡。
村镇建设事务中心的职责则主要涉及规划和管理村镇的建设。
他们需要根据本地区的发展需求和资源条件,制定合理的村镇建设规划,确保城镇的布局和发展符合整体规划。
他们还需要管理土地使用,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另外,他们还应当促进村镇的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提升。
自然资源和村镇建设事务中心的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资源的有限性、环境的污染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但同时也存在着机遇,例如新技术的应用、合作交流机制的建立等。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未来自然资源和村镇建设事务中心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协作,推动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深入探讨自然资源和村镇建设事务中心的职责。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接着,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介绍自然资源事务中心和村镇建设事务中心的职责。
在自然资源事务中心职责的讨论中,我们将探讨其管理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具体任务。
在村镇建设事务中心职责的讨论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其规划村镇建设、管理土地使用和促进村镇发展的具体职责。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自然资源和村镇建设事务中心的重要性,并讨论职责履行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自然资源保护法简介

自然资源保护法简介胡静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一、概述大家好,那么这一讲我们讲自然资源法,自然资源法从大的范围来讲属于环境保护法。
但是狭义的环境保护法它主要指的是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法跟环境法来说,它相对来说,它更侧重于对这个自然这样一个利用和保护的一些规定。
好我们先来看一看什么是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和能量。
首先它要有用,它要有价值。
自然资源的类型有这么几种:第一就是不可更新资源,就是这些东西消耗了就没了,矿产资源指的是这一类。
第二就是可更新资源,就这些资源呢,它通常指的是生物资源、动物、植物还有土壤、地下水。
对这样一些资源,你只要运用的好,它是可以更新的。
比如说树砍了还可以长,这就是可以更新。
第三就是恒定性资源,恒定性资源又叫做永久性这样的资源,它可以说是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的资源,气温、降水、潮汐、风、波浪、地热、太阳能,这样一些都是恒定资源。
对于恒定性资源我们在法律上的态度是鼓励的开发使用。
对于可更新资源,我们法律上的要求就是对它的消耗、它的开发不能超过它的可再生可更新这样一个速度。
对于不可更新的资源,我们尽量的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尽量的将它多重用途充分的发挥出来。
自然资源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自然属性第一就是它的整体性,各种资源的要素它是相互影响,各地区的要素也是相互影响,就说上游采伐数目采伐的多了,那么水土流失,那么这个下游就可以发生洪涝。
第二就是地域性,自然资源在空间上它是分布不均衡的。
有些地方森林多,有些地方可能是不毛之地。
第三自然性,就是自然形成的,但是人为活动可以对其形成产生影响。
社会属性这一块,第一稀缺性,那么这个也是最关键的核心的属性,稀缺分为绝对稀缺就是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还有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还能够满足总需求,但由于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局部稀缺。
第二就是多用性,就是它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自然资源有经济功能也有环境功能,比如说那个树木,它可以用来从事建筑,材料作为建筑材料来使用,但它也有光合作用,也是生产系统的一份子,使用它有环境功能。
自然资源岗位职责

自然资源岗位职责1. 职位概述自然资源岗位是指负责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职业。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森林、矿产资源等。
自然资源岗位的职责是通过制定政策、规划和实施项目来保护自然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2. 职责分析2.1 制定政策和管理法规自然资源岗位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法规,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这包括制定土地使用规划、水资源管理政策、森林保护措施等。
制定政策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进行资源评估和监测自然资源岗位负责进行资源评估和监测工作,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等信息。
通过采用现代技术和方法,对土地、水资源和森林等进行定量化评估,为资源规划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资源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资源变化状况,为决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2.3 资源规划和管理自然资源岗位负责资源规划和管理,制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案和措施。
通过进行土地开发和利用规划,合理安排不同区域的用途,确保土地的高效利用。
对水资源进行量化管理,保护水源地,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与保护,推动森林可持续发展。
2.4 培训和宣传工作自然资源岗位负责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组织培训班、讲座等活动,向公众普及自然资源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宣传活动,倡导公众保护自然资源、绿色生活的理念。
2.5 协调与合作自然资源岗位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与合作。
与环保部门合作,共同推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规划。
与产业部门合作,促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
3. 职位要求3.1 必要技能- 具备自然资源管理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和技能;- 熟悉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和规划;- 具备资源评估和监测的技能;- 具备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能力;- 具备组织、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具备数据分析和研究能力;- 具备培训和宣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品种的农作物(洋芋品种)
群落/生态系统水平(Community-
Ecosystem Diversity)
--不同土壤、植被类型(坡地、平地、鸡 棕山、树林、灌木林,“2400以上无 竹,2400以下无兰”)
生计
生产资源 生产方式 活动
例如:采集草药/菌 生产资源:野生草药/菌 生产方式:采集 活动:某日到某座山去采集--加工--
自然资源的特点
自然资源管理
自然资源管理的变迁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保护与发展相关理论 保护和发展实践
二 可持续发展的起源与概念
(一)可持续发展的起源
背景:人口增长与工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使人类不 得不考虑地球的承载能力。
1.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观念和行为的反思 2.《只有一个地球》和《增长的极限》:提出了人类与地
协助各地工作。
1. 技术创新和农民实验(PTD) 例:咪黑们的竹子种植
为什么种竹子?
作为豆杆,替代原来的杂木杆
保护森林(松茸)
竹子有多种用途 在文化中也有特殊含义和用途 当地野生竹子资源并不多
知识来源:2002年部分村干部 和村民代表参加项目组织的培 训,在滇西北看到当地人用竹 子做豆杆,比较后认为咪黑们 也可以这样做。
维西县塔城乡海尼村委会 傈僳, 麻里麻萨(纳西), 藏族
滇中高原 海拔1500 - 3500
南华县五街乡咪黑们村委会 彝族
滇东南 海拔300 – 3000
红河县甲寅乡老博村委会 乐育乡坝美村委会
哈尼族
金平县金水河乡太阳寨 瑶族
在 项目点组织的活动
--加强乡土知识,在生计中使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1. 技术创新和农民实验 2. 农民苗圃 3. 能力建设 4. 农民网络
对“知识”的理解 个体水平
• 实践和技能(手) • 宇宙观价值观(心) 群体水平 • 认知、想法(脑) • 组织(谁决定集体事情:寨老会、户长会) • 管理(如何管理共同资源:鸡棕山承包) • 传播(一代人到另一代,同代人间的学习)
种群/物种水平(Species Diversity):
--不同种的动物、植物、野生菌等
是生物物理系统的稳定;社会文化上是保持社会和文化体系 的稳定 *赫尔曼·戴利:资源使用的速度不超过再生;非再生资源的 使用不超过其他可再生替代物的开发;污染物的排放速度不 超过环境的自净容量 *摩翰·穆纳辛格等:生态系统不随时间衰退;可持续生态系 统可以无限保持永恒;保持生态系统的潜力。主张人类活动 的影响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伊斯梅尔·萨拉格丁:留给后代的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 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和不少于这代人所拥有的资本总和。
王愉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CBIK) 传统知识部
项目名称: 加强乡土知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项目时间: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 资助方:德国技术合作公司 合作机构:
– 楚雄州彝文研究所 – 红河州民研所/哈尼学会 – 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乡土知识
乡土: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适应特定地区; 处于变化中
*. 技术创新实验(PTD)的原则
选择标准:对环境友好、基于本地、对生物多样 性有帮助及群众受益。
实验由农民决定。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在不 同的项目点、不同农户中产生了不同的活动。
以土专家为主来开展实验。 组织、记录、评价和扩展实验由各项目点的工作
组来完成。 当地部门(彝文所、州民研所、乡政府等)监督和
一 自然保护区与发展
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是保存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主 要手段;其管理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和社区共管逐渐转变
1.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方式:由政府投资,通过技术人员的 规划和论证来划定区域,然后建立相应的保护机构进行日 常的资源监测和管护工作的管理方式。缺点是缺乏社区的 参与。
2.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Cooperative Managment)
让本地专家先掌握技术,之后由 他把技术传给其他村民
集体苗圃
集体管理、集体学习、集体受益
是社区群众和保护区管理部门共同参与保护区建设和周边 发展的一种运行机制。目的是谋求公共利益和生存的共赢。
㈡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要素
1.管理机制的建立
制定一套受益群体特别是社区内成员共同理解和接受的自然资源管 理制度。可以克服国家资源管理机制的不足,增强社区管理资源的权 力、责任和义务。
❖ 如何种?
❖ 2002-2003年尝试从野外移植 -有37户参加。
❖ 2004年尝试引入外地竹种-所 有农户都参加了。
这个品种适合当地吗? 是否能适应当地较高海拔和
冷凉气候
是不是能满足当地人对竹子
的期望—豆杆、编织
是不是所有人家都一样的管理
管得好的有什么经验,如何传播
2. 农民苗圃
支持本地专家搞苗圃
2.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单凭国家或者社区的能力难以使自然资源得到良好的管理,二者需要 建立一种密切和灵活的合作关系。在社区现有的能力和现实利益的基 础上,由国家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提供的机构联系为补充。
3.赋权 4.能力的培养 5.性别主流化
事例:乡土知识、生物多样性和社区生计
“加强乡土知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 用”项目介绍
1、到集市去卖 2、留着自己家用 结果:-- 1、得到现金收入,可以去购买所需物品 -- 2、有病时能得到治疗
/满足自家对食物的需要
生计
生物多样性目点的农民实验 案例研究 能力建设和网络
– 种子交流会和参观、访问
出版和对外宣传
各项目点的分布
滇西北 海拔1800 - 4000
球必须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的观点;证明了传统人口增长 方式不能持久。
3.《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技术进步使自然资源枯竭;并 造成垃圾增多和混乱。
4.《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 5.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1.“可持续性”的定义 基本要求是保持自然资源总量不变或提高 *希克斯·达尔:经济上是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收益;生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