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病人就诊流程及霍乱的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霍乱的诊断与治疗

霍乱的诊断与治疗

霍乱诊断与治疗霍乱(cholera )是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为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

临床上以起病急骤、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痉挛少尿和无尿为特征。

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而死亡。

一.流行病学:(一)传染源1.病人急性期病人频繁的腹泻和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病菌,极易污染周围环境,是重要的传染源。

但轻型病人由于及时就诊的少,临床上又易误诊和漏诊,不易被发现。

这些病人不仅可排菌,且可自由活动,广为传播,其流行病学意义更大。

2.带菌者包括潜伏期带菌者、病后带菌者(恢复期带菌和慢性带菌)和健康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以经水传播最为重要。

(三)人群易感性和抵抗力人群普遍易感。

但受胃酸及免疫能力等影响。

感染霍乱弧菌后可在肠道局部产生分泌性抗体lgA,在血清中产生凝集素、杀弧菌抗体和抗毒素抗体。

该肠道局部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联合作用,可使病后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但并不排除极少数人病后再次感染的可能性。

二.临床表现(一)潜伏期绝大多数为1~2日,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5日~6日。

(二)前驱期大多数病例起病急,无明显前驱期,仅少数患者起病较缓,于发病前1日~2日可有头昏、疲倦、腹胀和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

(三)泻吐期起病突然,多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大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腹部隐痛或腹部饱胀感,个别可有阵发性绞痛。

每日大便数次至十数次或更多,少数重型患者粪便从肛门可直流而出,无法计数。

排便后一般有腹部轻快感。

大便性状初为稀便,后即为水样便,以黄水样或清水样为多见,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血性)。

大便镜检无脓细胞。

少数患者有恶心。

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初为食物残渣,继为水样,与大便性状相仿。

一般无发热,少数可有低热。

儿童发热较成人多见。

此期可持续数小时至2日~3日不等。

(四)脱水虚脱期由于严重泻吐引起水及电解质丧失,可产生以下临床表现。

腹泻病门诊工作规范

腹泻病门诊工作规范

二)、腹泻病分类
2、按解剖部位可分为: a 胃原性腹泻 b 肠原性腹泻 c 胰原性慢性腹泻 d 内分泌失常性腹泻 e 功能性腹泻
二)、腹泻病分类
3、根据病理生理的特点可分为: a 渗出性腹泻 b 分泌性腹泻 c 渗透性腹泻 d 吸收不良性腹泻 e 胃肠蠕动加速性腹泻
二)、腹泻病分类
肠原性腹泻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 a 病原感染性腹泻 b 炎症非感染性腹泻 c 肿瘤性腹泻 d 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碍性腹泻 e 食物( 中毒、过敏)性腹泻 f 药物作用或化学品中毒性腹泻 g 功能性腹泻
对腹泻病门诊医护人员的要求
4.认真登记腹泻病人门诊登记簿的有关项 目,不得缺项、错项。
5.发现法定报告传染病人,要以最快的方 式报告本单位领导和驻地卫生防疫站 (疾控中心),对登记的各种腹泻病人 按旬统计,报告当地卫生防疫站(疾控 中心)。
6.做好自身防护,防止医院内感染。
开诊时间
正常情况下每年的5月1日~10月31日.
物品配备
1、诊疗用品 体温计、血压计、注射器、输液线、静脉 切开包。。。 2、消毒用品 消毒液、消毒盆、消毒拖把、喷雾器、消 毒垫。。。。 3、排泄物、呕吐物盛放容器 桶、盆等,放置一定量消毒剂。 4、防蝇灭蝇设施器械 防蝇网、纱窗、纱门、灭蝇/蛆药剂。
物品配备
5、标本采集用品
对腹泻病门诊医护人员的要求
1. 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 心。
2.应接受当地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培训, 每人应备有《中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霍乱防治手册》和《腹泻病防 治手册》等。
3.能熟练掌握霍乱和其他腹泻病的临床表 现,流行特征、诊治、抢救、疫情报告、 隔离消毒等有关专业知识。
……………….
非感染性腹泻

腹泻病诊疗规范

腹泻病诊疗规范

腹泻病诊疗规范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主的综合征,婴幼儿常见病因分类:①感染性腹泻,如痢疾、霍乱及其他感染性腹泻(肠炎);②非感染性腹泻:饮食性,症状性、过敏性及其他。

【诊断】(一)大便性状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3. 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可正常或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可正常或增高。

(二)病程分类1.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

(三)病情分类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有些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四)临床诊断1.根据腹泻病程、大便性状、大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等作出诊断。

2.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

小儿尤其是2岁以内婴幼儿,发生在秋冬季节,以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大;发生在夏季以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炎可能性大。

3.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要考虑霍乱。

4.病人粪便为粘液或脓血便,要考虑为细菌性痢疾;如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多为阿米巴痢疾。

此外,应考虑侵袭性细菌感染,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或沙门菌肠炎等。

(五)脱水的评估(见表1-3)。

表1-3 评估病人脱水状态1.望诊:一般状况良好*烦躁、易激惹*嗜睡或昏迷、软弱眼窝正常凹陷明显凹陷眼泪有少或无口舌湿润干燥非常干燥口喝饮水正常无口渴*口渴、想喝水*只能少量饮水或不能饮水2.触诊:皮肤弹性捏起后回缩快捏起后回缩慢(小于2秒)捏起后回缩很慢(大于2秒)3.诊断无脱水生征有些脱水:患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上述体征,其中至少包括1个*所示的症状或体征。

丢失水分占体重的5%~10% 重度脱水:患者有两个以上上述体征,其中至少包括1个*所示的症状或体征。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主讲人:参会人员:会议地址:会议时间:会议内容: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

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3 诊断标准:3.1 疑似霍乱诊断标准: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2 确定诊断标准:a.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b.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c. 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d. 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防疫措施霍乱就是由01群与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得急性肠道传染病就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得甲类传染病。

1诊断原则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得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得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

病人得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2诊断标准2。

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a。

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就是腓肠肌)得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她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2。

2确定诊断标准a.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b。

霍乱流行期间得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

1a)粪便培养01群与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她原因可查者c.在流行期间得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d.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b、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3临床分型标准3、1轻型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3.2中型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

3。

3重型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得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霍乱弧菌检验程序

霍乱弧菌检验程序

霍乱弧菌检验程序一、检查对象一天内腹泻三次或三次以上的病人。

二、标本采集及处理1、采集时间:在未服用抗生素前采样。

2、采集方式:用棉拭子或采便管从肛门插入直肠3—5厘米取样,必须看到有粪便黏附才可:对于自然排出的水样便、呕吐物及保存液保存的标本可直接接种分离或吸取0.5ML、成形大便取黄豆左右大小。

3、标本送检: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若不能立即送检,可保存于碱性蛋白胨水中尽快送检验。

24小时以上才能送检的标本,应使用文一腊二氏保存液保存。

4、标本处理:将标本直接分离接种于4号琼脂及放入8—10ML碱性蛋白胨水中增菌。

“两管三板”:送检标本马上接种一个4号琼脂平板、同时碱性蛋白胨水培养管增菌;—8小时后接种增菌管内标本于第二块4号琼脂平板,同时转种第二管碱性蛋白胨水;6—8小时后继续接种第二管碱性蛋白胨水的标本于第三块4号琼脂平板上。

三、检验程序:1、弧菌形态:弧菌生长快、菌落大、培养4—5小时,原划线处有菌苔生长,8—10小时可长出小菌落,16小时菌落直径可达2毫米。

菌落略带灰色、半透明、扁平、稍隆起、光滑湿润,培养时间延长或室温放置后,菌落略带黄色,中心厚而周围透明,培养基含亚碲酸钾使得菌落成灰色,中心形成黑色金属碲沉淀。

在平皿上挑取典型菌落做玻片凝集试验。

2、玻片凝集试验:首先要注意抗原抗体比例和保证抗原(菌株)的纯洁性,使用O1群和O139群两种诊断血清。

如未获单个菌落,可挑取可疑菌苔边缘透明部分做玻片凝集。

注意,凝集的菌落应以生理盐水作对照,检查有无自然凝集;然后用此玻片显微镜下看动力(动力活泼如流星样);再将此玻片革兰氏染色看弧菌形态。

3、弧菌分型:稻叶型和小川型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进一步分型。

四、报疫程序:一旦发现阳性可疑标本立即用铁罐保存,通知送检科室,确认病人资料;上报医院总值班2460或2560,派车送海珠区防疫站确证。

五、标本处理:发现Ⅱ号菌阳性可疑标本,即送标本往防疫站确认。

霍乱 病情说明指导书

霍乱 病情说明指导书

霍乱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霍乱概述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引起霍乱的菌群包括O1群和O139血清群,O1群霍乱弧菌又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

霍乱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能引起大流行,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腹泻的重要原因。

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

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剧烈的腹泻、呕吐,以及由此引起的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可导致循环衰竭。

及时接受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英文名称:cholera。

其它名称:时疫霍乱、真霍乱。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传染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剧烈腹泻伴呕吐、脱水、肌肉痉挛。

主要病因:由霍乱弧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生化检查、粪便涂片染色、动力试验和制动试验、快速辅助检测、PCR 检测、血清免疫学检查。

重要提醒: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隔离,以免病情加重和疾病播散。

临床分类:1、轻型(非典型)主要见于O1群霍乱,大部分仅轻度腹泻,极少伴有呕吐,大便每日2~10次,可为软便、稀便、黄水样便,个别可带黏液伴血丝,一般无发热,无腹痛及里急后重。

少数有隐约腹痛或低度发热,甚或阵发性绞痛。

儿童可有高热。

病程约在3~5天内恢复。

2、中型(即典型)腹泻次数较多,达每日10~20次,大便呈米汤水状,有一定程度脱水,血压下降,收缩压70~80mmHg,脉细,血浆比重1.031~1.040,24小时尿量在500ml 以下。

3、重型吐泻频繁,脱水重,血压下降,甚至不能测得。

脉速弱,不能触及,血浆比重大于1.041,尿极少或无。

4、暴发型(亦称干性霍乱)是一种特殊类型,以休克起病,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未待吐泻即出现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而死亡。

急诊科腹泻的分诊要点

急诊科腹泻的分诊要点

急诊科腹泻的分诊要点正常排便次数因人而异,每日2〜3次或2〜3天1次,但排出水量不应超过250m1,粪便成形,不含有异常成分。

病程不足2个月者为急性腹泻,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腹泻。

(一)根据伴随症状分诊1腹泻伴有发热常为肠道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

伴有低热者常为肠结核、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2.腹泻伴腹痛及里急后重感脐周绞痛、肠鸣音亢进多见于小肠炎病变;下腹部痛多见于结肠病变;伴里急后重感多见于乙状结肠下段或直肠病变,如细菌性痢疾、直肠癌等。

3.腹泻伴呕吐进食后数小时内发生恶心、呕吐,且集体发作,常见于食物中毒。

4.腹泻伴体重减轻常见于肠道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及吸收不良等。

(二)根据粪便性状分诊1大便稀薄或水样,伴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多见于小肠炎、食物中毒;水样便,见于肠毒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绿色水样便见于小儿肠毒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5.粪便中带黏液脓血,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血吸虫病。

6.粪便呈酱红色稀便或巧克力色,如阿米巴痢疾;呈海水样蓝或蛋花汤样见于假膜性肠炎。

7.粪便呈血水或洗肉水样,多见于嗜盐菌肠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有时呈腥臭血水样。

8.粪便呈大量脂肪及泡沫,气多而臭,多为胰腺疾病或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粪便呈白陶土样,并有泡沫见于脂肪泻。

9•粪便呈米沿水样,见于霍乱、副霍乱。

10粪便中有白细胞,提示病原菌已侵入肠黏膜,其白细胞分类可提示病原菌性质。

如中性白细胞增高,常见于细菌性痢疾、沙门菌属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单核细胞增多见于伤寒;嗜酸性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肠炎。

11粪便中有淀粉颗粒,表明消化不良,可能有胰腺疾病,有脂肪滴时亦表示有胰腺疾病。

如粪便中脂肪酸增多,可能由于小肠黏膜病变致吸收不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凡有霍乱典型症状,粪便培养O1群和O139群霍乱 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 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 有腹泻症状者。
霍乱疑似病例 疑似病人网报 等待标本监测 结果
霍乱确诊病例 确诊病人网报
其他相应治疗,如 口服补液、静脉补 液、抗生素应用、 支持对症治疗等
传染科病房单间隔 离治疗,同时专家 组会诊,门诊终末 消毒
传染科病房霍乱病人房 间隔离治疗,门诊终末 消毒
霍乱诊断标准
SKL Respir Dis
(一)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项目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 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 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与患者或带菌者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如同餐、同 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凡疑似病例,均应做传染病报告、隔离及消毒处理,大便培养每日一次 ,连续3次阴性则可否定诊断,并作出订正报告。 (二)确定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具备以下第2项。确诊病例:具备以下第1或3或4项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接诊腹泻病病人工作流程
SKL Respir Dis
腹泻病人
门诊预检分诊 腹泻病门诊就诊
医师接诊:填写门诊日志、询问流行病学资料、询问病史、查体、写病历、 专职人员引导做霍乱弧菌培养、痢疾杆菌培养、粪常规、血RT、血电解质、尿常规等检查
霍乱排除病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