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在耕地作业中悬挂机构的技术调整-最新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悬挂犁机组的使用与调整

悬挂犁机组的使用与调整

实验二 悬挂犁机组的使用与调整(综合性实验 2学时)一、目的要求1、了解悬挂犁的一般构造2、掌握悬挂犁机组的使用和调整二、实验内容1 悬挂犁的总体构造(1)观察悬挂犁犁架的结构特点,各调节机构及限深轮的结构(2)测量悬挂犁的构造参数(犁架底面至犁体基面的高度﹑犁体的横向和纵向间距﹑悬挂轴的长度﹑悬挂轴两端挂接轴销的中心至犁体基面的高度﹑上悬挂点至犁体基面的高度)2 悬挂犁机组的使用和调整(1)观察悬挂犁与轮式拖拉机挂接的情况,弄清各杆件的作用(2)了解悬挂机构在垂直平面和水平平面的四杆机构的构成及瞬心位置。

(3)掌握田间耕作时悬挂机组的使用和调整的基本方法①犁的入土性能调整:改变悬挂点位置,观察犁的入土情况。

②纵向水平调整:调节悬挂机构上拉杆长度,保证犁架前后水使前后犁体耕深一致。

观察犁体前后耕深一致和不一致时的翻垄情况。

③横向水平调整:调节悬挂机构上右提升杆的长度使多铧犁左右耕深一致。

④耕深调整:对于高度调节的悬挂犁,改变限位轮高度观察犁耕深度变化情况及限深轮上负荷情况。

对于力﹑位调节的悬挂犁,改变液压操纵手柄调节耕深。

⑤第一犁耕宽调节及偏牵引调节:观察当第一犁耕宽不符合及偏牵引时犁与拖拉机的工作状态及耕地质量。

然后调节耕宽调节装置(包括改变下悬挂点及悬挂轴的位置)使犁达到良好的耕作状态,即以正确的耕幅正直前进并使拖拉机不发生转头现象。

三、主要实验仪器设备悬挂犁2-3台,拖拉机悬挂机组一台,测量工具一套。

实验报告实验内容:时间:地点:1、 将所测悬挂犁结构参数列出或以图标明。

2、 绘出悬挂犁机组在纵向平面和水平平面内的结构示意图。

3、 思考:在旱地及水田里各应选用哪种耕深调节方式?。

悬挂犁悬挂参数正确选择

悬挂犁悬挂参数正确选择

a
A
γ
衰减指数曲线
B
γ0
S
Sactg1
2
0
一般说来,入土行程越小,入土性能越好,而入 土行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入土隙角和 入土压力。入土压力我们可以增减犁的重量来控制, 入土隙角则靠悬挂参数来决定,正常的入土角前倾, 设为正值,γ=5~8o,入土后,γ→γo→0~1o,入土角的
正负与悬挂参数的大小有关。
左右摆动,是一种极不
稳定的机构。当某一时
刻 Rxy有一正增量时,
F
Rxy
F也将有一增量,但由
于机构做平行四边形运
动,犁侧板的土壤反力
增 量 不 大 , 与 Rxy 的 增 量不相适应, ∑Mπ2≠0。
结论
为了调整的方便及机构自身平衡的需要, 在设计悬挂机组结构参数及使用调整时,纵垂 面内的四连杆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在水平面内的四连杆机构 的运动瞬心都必须在机构的前方。
Rx +△Rxy 离开沟墙,F 将有一负
y
增 量 - ΔF , 此 时
∑ Mπ2≠0 , 而 且 将 造 成 机 构绕瞬心做进一步的反
时针旋转,形成恶性循
环,犁将处于斜行状态,
机构的扭曲变形将随时
发生,无法正常工作。
FLASH
π2
⑶瞬心在无穷远处
此时,机构为一平
行四边形机构,外力稍
有变化即可造成机构的
沟墙
B
B
两行程之间正常衔接
B
B
漏耕区
由不正常挂接造成的非正常衔接
二.悬挂参数的正确选择
拖拉机悬挂装置与农具各悬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上拉杆 A
a
右下拉杆 C c

拖拉机后悬挂机构的安装调整及使用

拖拉机后悬挂机构的安装调整及使用

拖拉机后悬挂机构的安装调整及使用作者:阿不力米提·亚生图尔荪·阿卜杜热依木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07期摘要拖拉机后悬挂机构是拖拉机和其农具如深松整地机、播种机等农机具连接,并以液压为动力的升降农机具杆件结构,在农业生产中,其安装调整和使用的正确与否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农业机械设备整体的作业质量。

本文主要结合皮山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就拖拉机后悬挂机构的安装调整和正确使用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科学使用农机设备有是一定助益。

关键词皮山县拖拉机后悬挂机构安装调整正确使用近几年,皮山县紧紧围绕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要求,以转变农机化发展为主线,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为主要任务,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养殖、特色作物机械,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及节水农业,注重突出重点,向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关键薄弱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倾斜,提高农机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注重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农机化发展,注重扶优扶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机具。

2015年,皮山县购置轮式拖拉机188台、购买青饲料收获机1台、购买水稻摆秧机2台、购买旋耕机20台、购买穴播机11台、购买翻转犁3台,地区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

1.拖拉机后悬挂机构的安装调整注意事项1.1合理选择拖拉机后悬挂机构和农机具的连接方式拖拉机后悬挂机构和农机具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两点悬挂连接,另一种是三点悬挂连接,当采用两点悬挂连接时左右的纵拉杆被固定在下轴的一个铰合点上,第二个铰合点和拖拉机连接点相连,这种连接形式适合那些直线作业要求不高的农业机修设备,如旋耕机等。

如果采用三点悬挂时,左右拉杆分别连接在下轴的两个铰合点上,中央拉杆和拖拉机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适合那些直线驾驶要求比较高的农机设备,如深松整地机、播种机等。

农机具悬挂犁操作技术

农机具悬挂犁操作技术

农机具悬挂犁操作技术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如“铁牛”代替“耕牛”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机耕作业农户家家具备悬挂犁其中铧式犁是最常用的农业机械。

铧式犁是以犁铧为主要工作部件的犁,它是一种耕地工具,它的主要用途是翻耕土地,将土翻翻转且碎土,铧式犁的种类很多,下面重点介绍主要与中小型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悬挂犁的使用调整技术。

1 轮式拖拉机的轮距调整一般悬挂犁与轮式拖拉机相配,因受牵引力限制,轮式拖拉机轮距总是大于犁的耕幅,通常轮式拖拉机犁耕机组耕地时,拖拉机一侧驱动轮走在前趟犁沟中。

当拖拉机轮距过宽时一出现偏牵引现象,影响机组直线行驶,因此挂接前应检查并调整拖拉机的轮距。

2 入土角调整调整悬挂机构的上拉杆使犁具有合适的入土角。

即当后铧开始入土时,入土角接近于0。

3 耕深调整悬挂犁的耕深调整有三种方法:即高度调节,位置调节和力调节。

3.1 高度调节犁的耕深由装在犁架上的限深轮相对立架位置来决定拖拉机的液压悬挂系统只起犁的升降作用,而不影响犁的耕深,在作业时,双作用式油缸应将操纵手柄放在“浮动”位置上,但作用式油缸应将操纵手柄放在“下降”的极限位置上。

采用高度调节机组耕深时,犁靠限深轮随地表起伏,对地表的仿形性好,容易保持更深一致,耕翻熟地质量良好,这种方法应用较多限深轮提高即接近犁梁,更深增加; 反之,则耕深变浅。

当达到规定耕深时,要求限深轮上有适当的土壤支反力。

没有限深轮的犁采用高度调节法是用定位卡撰的位置来限制耕深。

3.2 位置调节通过移动位调节手柄操纵拖拉机液压系统控制拖拉机与犁的相对位置来调节耕深。

位调节手柄位于某一位置时犁便与拖拉机呈刚性联接,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使犁保持调好的耕深,适合于在平坦的地块耕作,机组在不平的地面耕作时,拖拉机的起伏会影响耕深,上坡时变浅下坡时变深,双作用式油缸更深调节通过改变定位卡撰的位置来改变耕深,此状态液压操纵手柄应放在“中立”位置。

3.3 力调节通过移动拖拉机上力调节手柄的位置来调节耕深,在土壤阻力不变时力调手柄位于某一定位置是,力保持某一定位耕深,耕作过程中力调手柄位置不变当因土地不平耕深变大时土壤阻力变大,引起上拉杆压力增加,液压系统便会提起油缸,使耕深自动变浅; 反之耕深变身。

拖拉机液压悬挂机构

拖拉机液压悬挂机构

安全阀旳作用原理
a.安全阀关闭状态 b.安全阀打开状态
1.回油阀 2.安全阀 3.安全阀弹簧
三、双作用油缸(YG-110)
油缸旳功用是将作用于活塞上旳液压能转变为 机械能,是液压系统旳执行机构。
(一)双作用油缸旳构造(图) 由缸体、上下盖、活塞、活塞杆、除
尘片、定位挡块、定位阀、上下腔油管等构 成。
1.油缸 2.下降速度控制阀 3.分配器壳体 4.油泵 5.主控制阀 6.回油阀 7.安全阀 8.单向阀
分配器处于“中立”位置
3.下降位置(图)
主控制阀被 操纵 杠杆向里压入到极限,第二 密封带将加压油阀背腔油孔完全 打开 ,回油孔仍 被 打开,从油泵来旳油经回油孔流流回油箱,第 三密封带已将油缸排油 道 打开,油缸里旳油液也 经回油孔流流回油箱,农具在自重旳作用下下降, 下降速度 可经过下降速度调整阀来控制。当顺时 针转动阀旳手轮时,则拧入螺纹杆,能够把阀体顶 入油缸排油纪道 ,油道 被堵小,农具下降减慢, 反之,退出螺纹杆,阀体在油压作用下随之向外退 出 ,回油道 通畅,农具下降加紧。
2.中立位置:手柄扳到第二位置时,滑阀第三四道与五 六道环带分别封闭油缸旳上下腔油路,油泵来油无法进 入油缸,活塞不能移动,农具不升不降,同步第一二道 环槽接通了控制油路和回油路,油泵来油经节流小孔、 控制油路和回油路流回油箱,因为小孔旳节流作用,油 阀上下腔产生压力差,于是克服油弹簧张力而打开回油 阀,油泵来油大部分经回油阀流回油箱,使油泵卸荷。
第三节 半分置式液压系统
一、分配器
(一)分配器旳构造 (二)分配器旳工作情况 1.提升位置(图) 2.中立位置(图) 3.下降位置(图)
二、油缸(图) 三、操纵机构(图)
(一)操纵机构旳构造 (二)位调整机构旳工作过程 (三)力调整机构旳工作过程 (四)液压输出

拖拉机悬挂提升能力较和课程设计

拖拉机悬挂提升能力较和课程设计

拖拉机悬挂提升能力较和课程设计在农业机械领域,拖拉机悬挂提升能力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拖拉机的悬挂装置对于提升作业效率、改善作业质量至关重要。

而课程设计则是培养农业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环节,如何结合拖拉机悬挂提升能力与课程设计,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拖拉机悬挂提升能力的重要性1. 悬挂能力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率拖拉机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机械设备,其悬挂装置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

农业作业过程中,如果悬挂能力不足,将导致作业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广泛的农业需求。

2. 悬挂能力与农机设备的适配性拖拉机的悬挂组件需要能够与各种农机设备进行适配,以完成不同的农业作业任务。

悬挂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更广泛的适配性,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农业生产需求。

3. 悬挂能力与作业质量悬挂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作业效率,还能够改善作业质量。

对于翻地、收割等作业,悬挂能力的提升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作业质量。

二、拖拉机悬挂提升能力的课程设计1. 课程设置在农业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当充分考虑拖拉机悬挂提升能力的相关知识。

可以设置专门的课程,例如“农业机械悬挂原理与设计”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悬挂提升能力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2. 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中应当设置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拖拉机悬挂提升能力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悬挂装置的拆装和调试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悬挂能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项目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设置项目设计环节,引导学生根据实际农业生产需求和拖拉机悬挂提升能力的要求,进行相关设计与改进。

通过项目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还能够提高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农业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拖拉机悬挂提升能力与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这一主题的重要性。

悬挂能力的提升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关系到农机设备的适配性和可持续发展。

拖拉机液压悬挂word版

拖拉机液压悬挂word版

第一章绪论1.1 引言拖拉机液压悬挂系统主要用来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外界条件或者特定要求对农机具进行调节,对农机具调节的方式比较常用的有:位置调节,阻力调节,力位综合调节等,还有在非耕作情况下对农机具实现快速上升和下降的调节。

在前面的调节方式中,位置调节则由提升器的位调节手柄或油缸限位卡箍来控制农具与拖拉机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保证农具在选定的耕深下工作。

力调节的作用在于当土壤密度或地表面变化而使负荷增加时,提升器会自动将农具提升,当负荷减小时会自动将农具下降,通过自动升降农具保持工作负荷的稳定。

同时考虑到在土壤比阻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力调节只能保证发动机的负荷的稳定性而不能保证耕深的均匀性,因此提出了力位综合调节,综合调节法的基础是阻力控制法,在土壤比阻均匀条件下,还是要尽量保持发动机负荷稳定的,只是在比阻变化较大时,它才靠牺牲发动机负荷的稳定来保持耕深的比较稳定。

传统的拖拉机液压悬挂机组的控制方式是机液控制系统,从70年代它逐渐被电液控制系统代替[1]。

进入21世纪后,拖拉机向低排放、低油耗、大功率、智能化、舒适性方向发展,机械式的控制系统在结构布置和性能方面已不适应现代农机发展的要求。

将农业机械装备技术融合现代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控制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液压悬挂系统操作的舒适性和简捷性,准确、快速地使用和调节液压悬挂系统,可提高生产率和作业质量。

因此,对传统式液压悬挂系统的技术改进势在必行。

1.2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2.1 研究背景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内容。

世界发达国家己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就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表明,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

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载体,把计算机、自然科学等引入农业生产过程,使现代工程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以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大提高农业劳动资源利用率、生产率和农业产品商品化率。

如何调整悬挂犁

如何调整悬挂犁

如何调整悬挂犁
郭爱民;马小刚;王玉生
【期刊名称】《河北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2(000)010
【摘要】@@ 1拖拉机轮距的调整rn进行耕地作业时拖拉机的轮距应与犁耕幅相适应,如不适应,可调整拖拉机的轮距.调整的目的是使耕地时犁的阻力中心线基本上能与拖拉机的纵轴中心线相重合,以消除机组偏牵引.计算轮距的方法是:
【总页数】1页(P23)
【作者】郭爱民;马小刚;王玉生
【作者单位】064400,迁安市农机局;064400,迁安市农机局;064400,迁安市农机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22.19
【相关文献】
1.悬挂犁的正确牵引和调整
2.悬挂犁机组的挂接与调整
3.手拖悬挂式组合犁检查与调整方法的研究
4.简述牵引犁和半悬挂犁的挂接和调整
5.悬挂犁的正确牵引与调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拖拉机在耕地作业中悬挂机构的技术
调整
拖拉机悬挂机构是用以连接拖拉机和农具,并以液压为动力升降农具的杆件机构。

拖拉机悬挂机构与农机具挂接的正确与否对机组的作业质量影响很大。

正确地调整悬挂杆件及配套农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工作阻力,保证作业质量。

这一点往往不被驾驶人员所重视。

拖拉机的悬挂机构是由一组杆件,包括提升臂、上拉杆、左斜拉杆、右斜拉杆和两根下拉杆等杆件所组成。

这些杆件组成了一个空间机构,从而赋予拖拉机能够在纵向和水平面内控制农具处于准确位置的机能。

作业时,驾驶员应正确地调整悬挂杆件与配套农具,提高拖拉机农具机组的工作效率。

125 型拖拉机挂接三铧犁的调整
拖拉机挂接三铧犁的调整主要是耕深调节,由拖拉机液压升
降机构来控制,一般由位调节,也可用力调节。

当犁达到要求的
耕探时,犁架的左、右、前、后方向必须调平。

25 型拖拉机在
挂接农具前,应先使齿轮油泵处于工作状态,即踏下离合器踏板,将输出轴分离操纵手柄合上,松开离合器踏板。

推下操纵手柄使下拉杆处于下降位置。

缓慢倒退以接近农具,先将左下拉杆与犁的悬挂轴接好,再接右下拉杆。

如果悬挂轴与下拉杆孔不对中时,可以调节右斜拉杆的长度去凑合,最后接上拉杆。

因犁耕应使用力调节方法,
所以上拉杆前端应接在拖拉机提升器尾端的中间孔上,并将各连接部位用锁销锁住。

接着检查升降是否可靠,然后在提升位置将锁紧轴手柄合上(奔野-25 型应将截断阀旋入),推下操纵手柄。

用慢挡悬带三铧犁到待耕田后,再将操纵手柄置于提升位置,放开锁紧轴(奔野-25 型应旋出截断阀),推下操纵手柄,使三铧犁降下。

在未耕的田块上首先应把犁底调到相对拖拉机低落一个耕深减去后轮下陷值之差,并将犁架水平面调成与地面平行。

当耕到田头转弯时,应将犁提升,转弯后再倒退一段距离放下,以减少未耕的田头田角。

继续耕作直到外围四周耕毕。

这时由于拖拉机的左边前、后轮虽仍在未耕田上,而右边前、后轮已落入已耕的犁底沟中,致使拖拉机向右倾斜。

但犁体在耕作时总应使犁架保持水平,于是得重新调整悬挂杆件。

先将左斜拉杆放长,右斜拉杆缩短;再调节上拉杆,使入土后的犁架平面与地面保持平行。

如耕深还没有达到要求,可将操纵手柄放得再低些。

2小四轮拖拉机挂接双铧犁时的调整
小四轮拖拉机带配套双铧犁耕地时,耕深调节采用高度调节,即犁的耕深可用限深轮调节。

改变提升杆的长度可调整犁架的左右水平位置,改变上拉杆的长度可调整犁架的前后水平位置。

调整是在作业中进行的,在耕第一犁时,首先调整限深轮,当其中一个犁耕至要求深度时,再调整上拉杆的长度。

保证犁架与地面平行,最后调整提升杆长度,使左右犁铧耕深相同。

在耕第二犁时,因拖拉机右侧轮在犁沟里走,右犁耕深剧增,此时需
重新调整右提升杆及拉杆的长度,使左右两犁耕深重新达到一致。

3上海-50 拖拉机挂接液压双向翻转犁时的调整
液压双向翻转犁为三点式悬挂,下升降臂安装在犁的两个下拉耳后再挂中央拉杆,要注意把犁的中心调整在拖拉机的正中心。

方法是调整两升降臂与拖拉机大轮胎内侧尺寸对称、相等,然后旋紧两侧拉链螺母,防止在犁地时犁左右摆动。

将犁与拖拉机连接上后再进行调整。

1)犁架横向水平调整。

首先调整悬挂头架横梁的水平。

机组停于水平地面上。

旋转拖拉机吊杆上的手柄,伸长或缩短吊杆的长度,使悬挂架横梁与地面平行。

横梁距地面的高度依具体的耕深确定,耕深越大,横梁越低,然后调整犁架的水平。

方法是调整犁悬挂头架上两端(也有的在其他部位)的调整螺栓,使左右两螺栓凸出横梁的高度一致。

其凸出高度值依具体的耕深而定,耕深越大,凸出越多。

通过以上调节,犁的横向水平基本上已得到保证。

2)犁架纵向水平调整。

犁架的横向水平调整完成后,就
要在试耕中对犁架进行纵向水平调整。

试耕中,观察犁的大架(或斜梁)是否水平,若前高后低,造成犁的大架体入土困难或耕得过浅,应缩短上拉杆;反之,应伸长上拉杆。

此时应注意,纵向水平调整是完成横向水平调整后,在保证横向水平状态的前提下进行的,其调整只限于调整上拉杆。

若调整下拉杆使其长度发生变化,势必造成整机犁架横向水平的破坏。

此时即使犁架在一个耕作状态(如右翻)时达到了水平状态,也难以保证在另一个耕作状态(左翻)时犁架能处于水平状态。

3)拖拉机耕作时易跑偏的调整。

首先调整犁的挂接,使
三点式悬挂在拖拉机的正中心,并保证两升降臂与拖拉机大轮胎内侧尺寸一致。

再调整犁架上各犁柱的间距,达到要求的统一尺寸。

435B 型两相邻犁柱的间距为7 cm。

另外,可检查拖拉机的
后轮胎内侧尺寸与前轮胎内侧尺寸是否一致,如果有偏差,可调整前轮胎尺寸,使其达到一致,可减轻耕作时跑偏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