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字部与中国祭祀文化——第四组《汉字学导论 (2)

合集下载

黄亢美——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内容清晰)

黄亢美——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内容清晰)

黄亢美——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发表日期:2010-6-19 8:23:00出处:未知作者:黄亢美发布人:zilijiaoxue9999已被访问4878 次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一、文字的起源及发展概说(一)文字的起源人类语言的起源,距今至少有上百万年,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需要互相交际,语言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但是人们在一时一地说的话,受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不能传送到远方,也无法留传给后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氏族公社和部落不断扩大,社会生活日趋复杂,人们交住也愈加频繁,需要人们长期记忆的事情和准确传送到远方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如氏族、部落财产、人口状况、内部发生的大事、对外订立的盟约、战争的警报、军事的动员会议等),这时,单靠头脑的记忆和口头的说明就很不够了。

这就需要想出帮助人们记录事情、辅助语言进行表达的办法。

于是,文字作为记录和传达语言的符号被创造出来了。

正如清代学者陈澧说的:“声不能传于导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东塾读书记》卷十一)文字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辅助语言更有效地发挥其交际功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人类的几种古老文字,如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末人的楔形字,中国的甲骨文,都是开始创造于氏族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的。

各自独立产生的不同文字,不谋而合地都诞生在相同的历史阶段,说明一定的社会条件,是文字起源的温床。

当然,世界上有些民族即使进入了封建社会也还没有创制文字。

1、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和图画来记事。

实物记事和文字的产生无关,图画记事对文字的产生有直接作用。

实物记事有结绳、契木、系珠等办法。

结绳,就是在绳子上打结(大事大结,小事小结)或利用绳子的不同颜色,帮助记忆。

据古书记载,我国古代就曾用过这种办法。

这一传说的根据是古籍中关于结绳的记载。

如《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汉字解读.ppt

汉字解读.ppt

5、“冻”的偏旁部首的字大都跟( )。有关。
6、“行”的偏旁部首是( ) 叫(
),有
这个偏旁部首的字大都跟(
)。有关。
7、“颐”的偏旁部首是( )叫(
),有
这个偏旁部首的字大都跟(
)。有关。
8、“雀”的偏旁部首是( )叫(
这个偏旁部首的字大都跟(
),有 )。
5、“冻”的偏旁部首是(冫 )叫(两点水 ),有 这个偏旁部首的字大都跟(冰、寒冷 )。有关。
违背了汉字的规律,学生只能“记” 汉字,而不是“学汉字”。
令 铃玲零龄领 冷 隹 雀 雁 鹤霍焦樵憔蕉
胡 湖糊葫蝴鹕 敝 蔽瞥撇鳖
秉兼 赚 歉谦
澡 操 藻 躁 燥
易 锡 踢剔 蜴
宛:曲折,弯曲,仿佛,有如。宛如
惋:“心”受弯曲了。感到可惜。惋

婉:曲折地似妇人。文雅,圆通,温顺。
碗:一种凹形边缘弯曲的容器。 蜿:一种曲折爬动的软虫。蜿蜒 腕:身体(月)可以曲折的部分。手腕
10、“即”的偏旁部首是( )叫( ),有 这个偏旁部首的字大都跟( )。有关。
11、“寇”的偏旁部首是( )叫( ),有 这个偏旁部首的字大都跟( )。有关。
12、“冠”的偏旁部首是( )叫( ),有 这个偏旁部首的字大都跟( )。
9、“原”的偏旁部首是(厂)叫(厂字头 ), 这个偏旁部首的字大都跟(山崖山石 )。有关。
跨 渡,也。从足,夸声。译:跨即越过,
跨越,张大两股,过于物上。形声字, 足为形符,夸为声符。
跨 “足”处于骑乘的姿态或动作。骑乘,超越
夸 一个“大”人跨于污水之上。“污”略为 “亏”。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 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 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 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 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 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 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 过。

汉字趣谈

汉字趣谈

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汉字堪称文化瑰宝。

汉字不仅是中华文明承传的主要载体,就是书写汉字也形成了一门艺术。

一般认为汉字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

传说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唐代的张彦远谈到仓颉造字时说:“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汉字也是一样。

汉字通易理,合阴阳,因此具有全息性,这也是中国古代会产生测字术的原因。

在殷商时代就有用字占卜的记载。

可见,学习汉字,能够晓天机,明正邪。

汉字是象形文字,反映的是天、地、人、事、物纷繁的信息,也就是说汉字与万事万物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每个汉字都蕴涵着神赋予它的特定含义,它的笔画都不能随便改动的,一改动它的意义就变了。

中共执政以来,对文字進行了三次大的改动,使用简化字,改变繁体字的内涵,使得有些原本吉祥的字化吉为凶。

五十年代民间流传着讥讽简体字顺口溜:“亲不见,爱无心,厂空空,产不生。

”也就是正体字的“親”右边有“見”字,而简体字“亲不见”了,没有了亲情,把人们搞的六亲不认。

特别是文革期间,父子成仇,兄弟反目,夫妻之间互相揭发比比皆是,在当时这好像成了革不革命,或忠不忠于的标志。

文革中,胡乔木的女儿上台发言批斗老爸,最后喊的口号中有“砸烂胡乔木的狗头!”当然她倒没有真的砸烂她老父的狗头,而有一个中学生却砸碎了自己父亲的头。

北京东四一带有一家是“资本家”,“红卫兵”把老夫妇打到半死,又强迫儿子去打,上中学的儿子用哑铃砸碎了父亲的头,自己也疯了。

一个花际少女,一个青春少年,是谁使他们变成毫无人性的冷血动物的呢?正体字的“愛”是有“心”的,简体字是无心之爱,无心之爱那不是虚情假意吗?你看现在社会上有多少是真情实意有真正爱心的,即使想真心做好事都会被人误解。

据报道,3月5日有记者在郑州街头扫街“学雷锋”,两天内出手帮人14次,竟13次遭到或直接或婉言的拒绝,还一度被误认为别有企图,甚至有一次还差点被当成贼。

古代汉语(2)

古代汉语(2)

古代汉语(上)(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一般把“五四”以前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称之为“古代汉语” 。

汉语的这种古代书面语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的作品。

(2)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2.汉语的分期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

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史籍里。

2.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

文言语言是记录我国古代文献资料的基本语言,要了解古代的中国,必须从文言语言入手。

(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古代汉语课是一门语言课程,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分析研究,使学习者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

古代汉语常识(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1、按音序排列现代——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古代——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按一百零六韵排列优点:检字的速度快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2、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优点:不会读也可以检字缺点:检字的速度较慢按照部首和笔画编排,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

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在一部,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偏旁作为每一部的标志,即部首。

第二、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

《文字学-说文解字》课件

《文字学-说文解字》课件

深度学习
学习《说文解字》需要长时间、 深入的学习,通过字形和含义 等多方面的学习,逐步掌握汉 字特点和演变规律。
多角度学习
除了书本和文字的学习,了解 字画和碑刻也是很重要的。因 为汉字和书法是密不可分的, 他们互相的补充只会让学习更 加全面。
艺术欣赏
学习汉字不一定只是考试。在 了解汉字同时,通过欣赏书法 作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你可以 让自己更好的感受到汉字的艺 术之美。
文化遗产
作为一本最为权威和经典的文字学著作,《说文解 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 书法艺术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代教育
在古代,学习《说文解字》成为一种盛行的教育方 式。人们常常用它来辨别字音、理解文化内涵、提 高表达能力。它为古代的文学发展和国家治理奠定 了基础。
学习《说文解字》的方法和技巧
文字学-说文解字 PPT课 件
文字是一项神奇的发明,巧妙地记录了人类言语和思想,而《说文解字》则 是古代最重要而经典的一本字书。本课件将为你详细介绍文字学及其历史, 深度解析《说文解字》的内容和形式,并教你如何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字。
什么是文字学?
文字学是一门研究文字的学科,包括文字的构成、演变、形式、意义、使用等多方面内容。在中国历史上,文 字学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作为最早文字研究书籍之一的《说文解字》更是文字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字义解释
《说文解字》除了解释每个字的字形以外,也会详细阐释其含义和使用。从字形、音韵、义 理等多个方面,全面解析每一个汉字。
字源考证
《说文解字》在解析每个汉字的形、义、音的同时,也会尽可能地考证其来源和发展。这让 人们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四种字形

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1)

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1)

汉字与中国文化第一章绪论一、文字与汉字(一)中国古代关于“文字”的概念·文,错画也。

象交文。

今字作纹。

字形表示人身上刺画花纹,是“纹”的本字或省作·字,会意兼形声。

从宀( mián)从子,子亦声。

在屋内生孩子。

本义:生孩子)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山海经·中山经》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

——《左传·成公十一年》·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语言并扩大它作用的工具。

·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可直接表达观念的具有象征作用和审美(汉字书法)价值的书写符号。

(二)汉字的功能1、文字的功能·标志着人类历史由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陈澧《东塾读书记》2、汉字的三大功能:汉字是表意文字文字语言观念(1)汉字记录汉语(2)汉字同汉语一样,可以直接表达观念(3)汉字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歪尖粜籴(di2 )孬汆(cuan2)咡(er3)嘦(jiao4)美扉箸/筷二、汉字与文化(一)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既包括人类超越本能而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也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狭义的文化,专指代表一个民族特点的精神财富,包括知识、信仰、习俗、道德、法律、艺术、心理、价值观念等。

我们这里所用概念是指广义的文化。

(二)汉字与文化的关系1、文字与文化的关系(1)文字从属于文化。

(2)文字和文化的其他子系统互相影响。

2、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1)汉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导引汉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

(2)汉字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

《庄子》《诗经》《尚书》《孙子兵法》《史记》《金刚经》(3)汉字的字形结构本身孕含着中国文化的大量信息,汉字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

示旁和衣旁教案[001]

示旁和衣旁教案[001]

示旁和衣旁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辨认和书写示旁和衣旁相关的汉字。

2.理解示旁和衣旁的构造和特点,掌握常见汉字的构造方式。

3.能够通过助记法记忆、识别并书写含有示旁和衣旁的汉字。

二、教学内容1. 示旁和衣旁的构造与特点示旁,又称“礻旁”,构成示、祭、礼、葬等字。

从示旁的演变可以看出,它最初的形状是上部三点下部横折三足,与“土”字相像。

衣旁,最早的形状是“衤”,表示裙带,表示人穿在身上的衣物。

衣旁与下部横折三足的构造通常表示状貌类的意义,如裸、裹、裕等。

2. 示旁和衣旁常用汉字•示旁:礼、神、祝、福、蒸、社、离、视、识、谢、祖、票、祷•衣旁:袋、裸、袍、褒、裕、裹、补、袖、褚、裘、襄、裆3. 示旁和衣旁记忆助记法•示旁:上天与人沟通,神呼吸,离去表感叹。

•衣旁:衣服是我们穿的符号,需要袋子、裹子等的辅助。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1.1 自然的引导,展现示旁和衣旁的汉字,唤醒学生注意。

1.2 以“福”字为例,通过寻找字义及示旁的形、音描述其构造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

2. 概念解释2.1 通过示旁和衣旁构成的汉字进行区分介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示旁和衣旁的特点和区别。

3. 理论分析3.1 介绍示旁和衣旁的演变历程及形态特点。

3.2 通过示旁和衣旁几个字的分析,让学生运用规律梳理出示旁和衣旁构造的几点规律。

4. 识字学习4.1 针对示旁和衣旁常见的汉字,进行赏读、背诵和笔顺的学习。

4.2 讲解一些示旁和衣旁构成的汉字的多种含义,使学生掌握新词汇。

5. 总结归纳5.1 简要回顾显示旁和衣旁的特点和构造方式。

5.2 分享助记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记忆和识别带有示旁和衣旁的汉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示旁和衣旁的特点和区别,拉近了学生和新知的距离。

创造性运用“助记法”,使学生在记忆和识别示旁和衣旁汉字时更有效果明显。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课堂互动和习题答疑,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示旁和衣旁教案

示旁和衣旁教案

示旁和衣旁教案知识点•示旁和衣旁的形状、笔画顺序、读音、用法•示旁和衣旁与其他部首的区别•补充练习示旁和衣旁的形状、笔画顺序、读音、用法示旁示旁的形状为“丶”,是一种很常见的部首,表示与宗教、信仰、神圣有关的意思。

它的笔画顺序为先横后豎。

示旁的一些常见字包括:•社(shè):表示集体、团体和组织,如“社会”、“社区”。

•神(shén):表示神,如“神话”、“神秘”。

•示(shì):表示显露、显现,如“示范”、“示意”。

衣旁衣旁的形状为“衤”,表示与衣服相关的意思,它的笔画顺序为先豎后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衣旁字:•表(biǎo):表示外面穿的、插在口袋或胸前的东西,如“表情”、“表格”。

•被(bèi):表示被罩着的、遮挡的,如“被子”、“被褥”。

•装(zhuāng):表示穿着、打扮,如“装潢”、“包装”。

示旁和衣旁与其他部首的区别与其它部首相比,示旁和衣旁有一定的区别。

•示旁常用于宗教、信仰等相关的内容,而衣旁更多地和衣服、外表等事物有关。

•示旁往往用于形声字里的意符,而衣旁多用于在字的左边充当部首,或者是穿越形声、会意等多种字形的字。

•示旁的笔画较少,衣旁的笔画较多,它通常包含四个笔画。

补充练习例子•( )介绍:用符号或图形显现事物的特性或概念。

•( )秘:不愿让别人知道的事情。

•( )样:拟定在自己上身展示的服装。

练习•行、行、表,哪个不是衣旁字?•示旁和衣旁的笔画顺序分别是什么?•以下词语中哪个含有示旁:中国()日报,神()魔?结束语通过本教案,我们了解了示旁和衣旁的形状、笔画顺序、读音和用法,以及其与其他部首的区别。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对你学习汉字有所帮助。

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多做一些练习,以便更好地记忆汉字和提高写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面,人们祭祀的直接指向是获得幸福安康 , 因此,《说 文》示部中关于赐福吉祥的词汇就占示部词汇总数的 17%。因为 人们对幸福渴求的强烈 , 所以对幸福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各有 侧重,这种心理也反映在人们造词的数量和侧重点上。 另一方面 , 驱祸避害是人类的本能。人们心理上不希望祸 害增多 , 所以对祸害的期待大大减少 , 表现在造词的时候就刻 意回避。因此 , 示部关于祸害的词只有以下几个 : 祸 , 害也 , 神不 福也 ; 祲(jìn),不详之气 ; 祟(suì),神祸也 ; 禁 , 吉凶之忌 , 只占示部词汇总数的 0. 08% 。表示人们祭祀目的词汇数量的 一多一少 , 明显地体现着人们的心理及认知机制,希望赐福、
电 影 中 以 祷 告 治 病 的 场 景

2. 祈(qí ),《说文》:‚求福也。从示斤声‛, 向上天或神明求福。《尔雅》:‚祈,叫也。‛郭璞 ( pú)注:‚祈,祭者叫呼而请事也。‛《诗经 · 小 雅· 甫(fǔ)田》:‚以祈甘雨。‛也就是向天祈祷降喜 雨的意思。
祈 祷 的 小 女 孩

3. 祷,《说文》:‚告事求福也 ,从示寿 声。‛向神祝告求福。《论语·述而》:‚子疾病, 子路请祷。‛ 用言语求告的方式来求福、祈年、化灾、远疾等, 这种祭祀方式在古代是十分常见的。这一祭祀方式还 往往与其他祭祀方式并用,贯穿其他方式之中。
《甲骨文字典》 对‚示‛的解释
二:‚示‛字的第二个释义 一:像以木表或石柱为神主 为:‚对先祖的称谓。‛占 之形,其上或其左右之点为 (zhān)卜中,示为天神、 地祇(qí)、先公、先王之 增饰符号。 通称。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图
《说文解字》 ‚示‛字部的分类

• • • • • ຫໍສະໝຸດ • •祠 (cí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段玉裁
‚以禴 (yuè)夏享先王。‛《公羊传》:‚夏曰礿。‛《释天》曰:‚春 祭曰祠,夏祭曰礿,秋 祭曰尝,冬祭曰蒸。‛ ‚礿‛是夏天的祭祀仪式。
礿(yuè):《说文》:‚夏祭也。从示勺(sháo)声。‛《周礼》:
古代祭祀与现代祭祀的差异
穆斯林的朝圣 祈福雅安
二:舞乐悦神类
1.祴(gāi),《说文》:‚宗庙奏祴乐。 从示戒声。‛在宗庙祭祀时,所奏的是祴乐。 祴是古代的一种祭祀音乐。在古代,以舞愉 悦神灵的祭祀方式流行,‚巫‛就是专门从 事这个职业的人。《说文》云:‚巫(wū), 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也。‛显然, ‚巫‛是那些通过舞蹈或其他某些仪式进入 迷狂状态,然后又能向人们传达神灵意愿的 人。
三:祭品献祭类
祭祀活动是以取悦神为目的,想要 达到祭祀目的,自然就要献祭礼物。在 日常生活中,人的生存主要是依赖食物, 推人及神,神也莫过于此。因此,先民 们一般以饮食供奉神以求福。

1 、 祭,《说文》:‚祭祀也,从示以手持 肉。‛其甲骨文 像手持肉的样子。以手持肉说明 造字的本意,意思是捧着鲜肉以行祭祀之礼。‚祭‛ 的本义是残杀。从其字形在文献中的意义来看, ‚祭‛是一种残酷的杀戮行为,而这种杀戮行为在 祭祀时是以奴隶为对象作为祭祀的‚人牲‛的。据 考证,在甲骨文辞中,有很多杀害奴隶作为人牲来 祭祀的记载。
祭祀场所
祖:‚祖,始庙也。‛从示且声。《说文解 字》 本义为祖庙,是奉祀祖先的宗庙。段注:始兼二 意,新庙为始,远庙亦为始。 祖,即为老祖宗修 的庙,用来供后人瞻(zhān)仰和祭祀。
祊(bēng):古代称宗庙之门,即古代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诗· 小
雅· 楚茨(cí )》:‚祝祭于祊。‛
《说文解字注》)本意为春祭‚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guī)璧及 皮币。‛(《礼记· 月令》),后来引申为供奉祖先、先贤或鬼神。
祭祀方式
三二一其 、、、中 祭舞言这 品乐语又 献悦求分 祀神告为 类类类三 小 类 :
一:言语求告类
1 、 祝,《说文》:‚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 口。‛段注曰: " 惠氏士奇曰 : 《素问》黄帝曰,古 之治病,可祝由而已。"以祷咒治病,或治病之祷。 古人认为疾病久不能愈,是因为鬼神作怪,所以采 取念咒的方法祛(qū)除疾病。

《荀子 ・ 礼论》云‚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 类之本也。 …… 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 神祇和祖先具有相同的属性,前者创造万物,后者创 造自身的后代,因此天地崇拜与祖先崇拜的本质都是 人类对自身以及万物之创造者之崇敬与感激,在这一 点上祭祀天神地祇与祭祀祖先是一致的。卜辞中记载, 殷人认为祖先仙逝之后,可以成为陪伴天帝左右,辅 佐天帝的神,祈祷上帝时多先向祖先祈祷,以不惊扰 上帝,故祖先崇拜是天地崇拜的延伸。
古代祭祀礼仪
一、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huán)丘举行。古人首先重 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最高统治者为天 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二、宗庙之祭 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 左而右寝。祭祀时还要卜(bǔ)筮(shì)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庙中的神 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 ‚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 拜‛。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 三、对先师先圣的祭祀 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 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zǔ)馔(zhuàn)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 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 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 ( 辽宁沈阳 ) 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 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fù)的庙制、祭器、乐 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

福 , 形声。从示 , ‚畐‛(fú)声。声 符亦兼表字义。‚畐‛ ,本象形 ,是‚腹‛字 的初文 ,上象人首 ,‚田‛象腹部之形。腹中 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 ,则‚畐‛有腹满 义。‚福‛‚富‛互训 , 以明家富则有福。 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大 学 生 的 幸 福 农 民 的 幸 福
四、网上祭祀。市民 通过互联网表达对已故亲 人的哀思,是一种符合社 会潮流的祭祀方式,环保 而且方便,无时间和地点 限制。如天堂公墓纪念网, 清明网,同怀网等等。
汉字是汉民族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 的,它的构成形式和表意特征,本身就蕴含了 当时社会的文化信息。汉字积淀了深厚的文化 内涵,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们从汉字的字形、 字音、字义中探求中国的文化,希望能了解华 夏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现代祭祀礼仪
一、社区公祭 选派专职礼仪师进驻社区,由社区组织辖区 居民敬放过世亲属遗像,敬放水果、气球等,逝 者家属宣读祭文,公祭群众敬献鲜花,进行缅怀。 二、植树祭祀,群众以植树方式祭奠故人, 是一种绿色殡(bìn)葬方式。
时代在变,选择在变?
三、放飞思念。社区组织 居民放飞白色气球,给予人们 的思念以祭奠逝去的人们。
1.高:~山峻岭。 2.尊重,推重。 3.古同‚终‛,终了。 4.充满:~酒于觞。 5.增长:‚今将~诸 侯之奸‛。 6.姓。
祭祀目的
助也。
祭祀的目的, 包括两方面: 其一,祈求得福。如:禧(xǐ), 礼吉; 禄,福; 福,祐也;祐, 其二,驱祸避害。如: 祸, 害也,神不福。祟(suì),神祸。
祭 天
电 母
雷 公

社,地主也。从示、土。

《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 《周礼》 社、 土本为一字, 戴家祥先生 已经有专文论述。古代对社的祭祀也就是一 个部族对所居住的土地进行祭祀,由此演化 成后世说的社神或土地神。

祇 ( qí ) ,地祇,提出万物者也。从 示氏声. 天神是创生之神,而地祇是养育之 神,这种观念影响到后来的祖先崇拜 和生殖拜,是中国祭祀文化的源头之 一。
《说文解字》的‚示‛部原有六十三个字,后来在 宋太宗雍熙三年间,重新校订《说文解字》,新附四个 字。这六十七个字触及了祭祀文化的方方面面,其排列 顺序是按字的意思内容排列的。 第一类: 讲的是祭祀目的; 第二类: 讲的是祭祀对象; 第三类: 讲的是祭祀礼仪方面的内容; 第四类:讲关于祖庙、祭祖之事; 第五类: 各种祭祀名称和祭祀方式; 第六类: 不吉之事; 第七类: 新附四字。 由此可见, 示部字都与祭祀或神灵有关。
谢谢!
《说文解字》‚示‛字部的分类


• •


• •
《说文解字》的‚示‛部原有六十三个字,后来在宋太宗雍熙三年间, 徐锴(kǎi)的哥哥徐弦和当时的学者葛湍(tuān)、王惟恭等重新校订 《说文解字》,新附了‚禰‛(mí)、‚祧‛(tiāo)、‚祆‛(xiān)、 ‚祚‛(zuî)这四个字。这六十七个字触及了祭祀文化的方方面面,其排 列顺序并非按音序或笔画的多少排列,而是按字的意思内容排列的。 第一类: 从 " 祜"(hù ) 到 "禔"(tí)共十四字 , 讲的是祭祀目 的; 第二类: "神"、"祇"(qí)、"祕"(mì)讲的是祭祀对象; 第三类 : 从" 齋"(zhāi)到" 禷"(lâi)六字 , 讲的是祭祀礼仪 方面的内容; 第四类, " 祪"(guǐ)和" 祔"(fù)以下的六字 , 讲关于祖庙、 祭祖之事; 第五类 : 各种祭祀名称和祭祀方式 ( 包括祭祀的主体、态度、 所用器、物及进行时间) ; 第六类: 不吉之事, 包括"祸"、"祟 "(suì)、"祘"(suàn)、 "禁"、"禫"(dàn)等字; 第七类: 新附四字。由此可见, 示部字都与祭祀或神灵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