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与
建筑学专业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培养与实践探索——以建筑构造课教学模式改革为例

长期以来 , 我国建筑学专业对学生 的教育 重点 在专业技术
知 识方面的培养 , 而在工程教育 中, 大学生的工程精神 、 程 对 工 意识培 养一直是学科建设 的薄 弱环 节 , 制约着 建筑 学专 业人才
面 的因素 , 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选择建筑 的构造方案 和细部节点
构造处理 。在建筑设计过程 中 , 每个小小的创意都需要经过细
l 建筑 学专 业教 育现 状
随着我 国的经济文化 日益 广泛地参与 国际竞争 , 因此所面 临的人才竞争亦 日趋激烈 , 社会不仅需要人才个体 的学识和经 验, 更需要其有合作 与沟通 、 创新 与决策的能力 。
《 建筑构造》 是建筑学专业 必修 的核 心课 程 , 它在专业课程 体系 中起着承上启下 的重要作 用 , 程涉及 的知识 面很广 , 课 具 有较强 的实践性 和综合性 。《 建筑构 造 》 课程 主要研究 在建筑 设计过程 中综合考虑使 用功能 、 艺术 造型 、 技术 经济等诸 多方
t
s iu nestann i ic nc ,a d e p u st n ne rn prta d e gn eig c nsiu n s s d o hec n e to d c to eor n t e co s s r iig sgnf a e n x o nd hee gi e ig s ii n n ie rn o co s e sba e nt o c p fe u a in rf m i h i
摘
要: 本文指 出建筑学专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 工程精神与工程意识薄弱 的现状 , 出建筑学专业大学生工程 和工程 意识理 念的建 筑构造教育模式 的改 革模式探讨 。 并 关键词 :建筑学 ; 工程精神 ; 工程意识 ; 建筑构造 ; 工程教育模式
《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i0引 言
传递情感 , 引导学生产生学 习兴趣 , 自觉 作者简介 : 肖丹( 9 8 , , 赵 16 一)女 河南郑州人 , 高级讲 师, 研究方向为室 内外环 程教学 中要善于创设情境 , 进行知识建构 。我们在 《 建筑装饰构造> 的课程 改革 中, 正是遵循这 境 景 观规 划 设 计 。
・lO・ 9
价值工程
《 建筑装饰构造》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rht trl t c r) u r u m R fr n rc c ( c i c a Sr t e C ri l e m a dP at e A eu u u cu o i
赵 肖丹 Z a io a h oX ad n
技 术 措 施 , 指 导 建 筑 装 饰 装 修 工 程 施 工 的基 本 手 段 , 此 本 课 程 观 念 ” 大讨 论 , 得 了很 好 的 效 果 , 量 的 实践 证 明 , 念 是 行 为 是 因 的 取 大 观 搞 首先就要更新教学 观念 , 要树立 “ 以 对学生选择材料、 确定合理构造方案及绘制各类建筑装饰 装修工程 的灵魂 , 要好课程教学 改革 , 学 生 为主 体 、 以能 力 为本 位 、 以就 业 为 导 向 ” 的教 学 思 想 。老 师 在课
ac itcurlsr t e ta h n n x lr sfai l nde e tv e c ig meh d ,c riu u d sg sdr ce h mp e nain o rhi cu a rhn e t a tuur e c i ga d e po e e sbe a f cie ta hn to s urc l m e in i ie td byte i lme tt fac t tr l o e
关于《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山西科技
S A X CE C N E H OX)Y H N I IN EA D T C N I G S
2 0 年第 1 08 期
1 2 月 01 3出版
●人才培养
关于《 建筇识图与构造》 课程教学改晕掾讨
刘 小聪 丁 胜 ’ ’
用 、 作法实例 、 新 新规范要 求等 内容 , 这种 处理方式更 实用 , 也
为了便 于教 学 , 我们将 教学 内容分成 建筑制图与识 图及民 用建筑构造与工业建 筑构 造两 大部分 。 第 一部 分是建筑制 图与识 图 , 主要介 绍投影 的基本 原理 、 建筑形体投影的作图原理 及作 图方 法、 建筑工程专业图样的表
养学生 , 增强学生的适 应性和发展潜 力。通过不断 的教学改革
达方法和图示特点。针对 高职教育的特点 , 通过 教学 内容 的改 革, 删除 了课程 教学 中理论性较 强而应用性较 弱的 内容 , 如一
和教学探索 , 学习国内外教 学研 究与 改革 的最新 成果 , 结合高 职学生的具体情况 , 我们在改革教学 内容 、 强化教学手段 、 改进 教学方法 、 提高素质教育 、 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进行 了尝试 。
作者简介 :) 小聪 , ,95年 出生 ,90年 毕业 于华 南 1刘 女 16 19 理 工大学 , 副教授 ,11 1湖南省湘潭市 4 10 ,
1 《 建筑识图与构造》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措 施 1 1 教 学内容的改革 .
些传统教材 中较复杂的线面相交问题 和截 断体 、 相贯体 的投影 等纯理论 方面 的知识 , 这样 既可 以优化授课 内容 , 又精简授课 时数 , 同时还能适应高职教育学时短 、 应用性强 的特点 ; 强化建 筑形体投影的作图及建筑 形体 的剖切作 图环 节。为 了提高教 学效果 , 直观 图贯穿整个体 的投影教学 中。而在建筑工程专 用 业 图中, : 如 建筑工程施工 图、 装饰 工程施工 图 、 构工程施工 结 图、 工程施 工图 , 设备 主要以实际工程图样进行训练为例 , 介绍 相关专业工程 图的识读与绘图知识 , 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专业 图识 图和绘 图的能力 , 即动手能力 的培养 。特别 是为了在教学 方法上采 用案例式 、 提问式 和启 发式教学 , 在内容编排上一开 始就 引入一套工程施 工图 , 配以直观 图, 并 让学生感知我们研 究 的是什么 , 有哪些 内容 , 有什么作用 , 我们研究 它要解决 哪些 问题 , 等等 。在后面 的教 学上都 围绕这个教 学实例进行 展开 , 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 中。如我们研 究投影 就是 为 了把建筑 物表 达出来 , 因为建筑工程 图样 就是投影 图; 又如我们研究 的 体就是建筑物 , 因为建筑物本 身就是一个复杂 的组合体。 第二部分是 民用建筑构造与工业建筑构造 , 主要介绍了民 用建筑 的构造组成 ( 如基础 、 墙体 、 楼地层 、 楼梯 、 屋顶、 门窗等 ) 和构造做法 以及工业建筑 中厂房结构类型 、 主要承重结构构件 的基本知识等 。特别是 民用建筑构造这一部分中尤显 突出, 删 除了过去陈 旧的构造 做 法 , 同时加 重 了建筑 构造 的新 材料 运
略论高职院校《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

《 筑 构造 》 建 是高 职 院校 环境 艺 术设 计 、 内装 饰设 计 等专 业 的一 门重 要 的专 业技 术 基 础课 程 , 要 室 主 阐述 采 用装饰 材料 或饰 物对建 筑物 的 内外表面 及空 间进行 装饰 的各 种 构造处 理及 构造 做 法,要求 学生 了
1 注 重 以实 际项 目切 入 教 学 内容
《 筑构 造 》 程 的教学 内容可 分 成楼 地面 层 、 柱面 、 质 隔墙 和隔 断 、 棚工 程 、 梯 以及 门窗工 建 课 墙 轻 顶 楼 程 6个 教 学模 块 。针对 每 一个教 学 模块 , 照建 筑装饰 行 业 的规范 、 按 标准 要 求 , 真 实的项 目引入 到相 应 将
第 8卷 第 4期 2008 年 1 月 2
南 通纺 织职业 技术 学院 学报 ( 合版 ) 综
Ju a fNa tn e t eVo ain l c n lg olg o r lo no gT xi cto a h oo y C l e n l Te e
Vo . .No4 1 8 . D c. e 200 8
学需要深入到有关公司、 企业收集案例教学资料并了解作业现场的具体情况 。只有这样 , 教师才能真正实 现课 堂 的开放性 , 能真 正做 到教学 解 技 术应 用
环 境设 计专 业和 室 内设计 专业 均 属于艺 术 类专 业 , 录取 的是 艺术类 考 生 。 由于 对艺 术和 技术 之 间的 辩 证关 系 的理解 不 同 , 多学 生 有重 艺术 、 技术 , 许 轻 重宏 观 、 细 部的思 想 倾 向 , 渐将 环 境 艺术 设 计 、 轻 逐 装 饰效 果 设计 等单 单看 作是 一 种艺 术表 现而 忽视 了实 施过 程 中的技 术措 施 的重要 性 , 其结 果必 然导 致设 计 方案 侧 重于视 觉 效果 , 而轻 视 技术 上 的可行 性 、 可靠性 和 安全 性 。这种 设计 实 际上是 “ 中看不 中用 ” , 的 也
“园林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
关键词 : 筑构造 ; 建 建筑设计 ;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 7 0 G 1
一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 2 7 (0 0 0 — 0 8 0 1 7 — 0 9 2 1 )2 0 4 — 2
引言
课, 在讲授建筑设计 时 , 穿插构造知识的理论教学 , 将 构造教学融入建筑 设计 的各个阶段 , 在建筑设计课程 里面 , 合不同的设计题 目和学生 的设计方案 , 结 训练 学生 在建筑 设计 中进行各个构造部分的设计 , 教师再 结合学生 的建 筑设计方案 及建筑的各部分 构造设计 给出意 见, 以往 “ 将 是什么 , 怎么做” , 转变成 “ 做什 么, 么做 , 怎 为什么这么做 , 做的怎么样 ” 的教学过程 , 使 学生 的学 习转 变成为 一种 基于 工作过 程 的学习 , 以培 养学生在 实际设计过程 中发现 问题解决 问题 的
姚飞飞 , 的 “ 师型” 双 教师能够 更加 全面掌握课 程教学 内容 一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 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 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
高职院校课 堂教学效果 的提 高是高职 教育教学 的核心 , 课堂教学 的实践 中 , 在 任课教 师要 不断提高 自身专业 素质 , 以工作 过程 为导 向整合 课堂教 学 内 容,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 不断创新教学 方法 , 以学生为 本, 多方面激 发学生学 习兴 趣 , 让每一堂课 既充满知 识性 、 实用 性、 任务性 , 还要具 有趣 味性 , 从而提 高课
[ 3 ]马玉红 . 如何加强高职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 J 改革探 索 : ] 经验之
谈 ,2 0 ,1)19 5 . 0 9(2:4 -10
( 责任编辑 : 赵
《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3 . 教学内容组织 。本课程基 于职业 岗位分析和具体工 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 教学项 目的选取 , 遵循从简单到复 杂的原则 ,按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项 目实施过程和学生 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来组织教学 内容 。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过
2O14 年 4 月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 D UC ATI ON TE AC HI N G F OR U卜 叶
Apr . 2 O1 4 N O. 饰构造》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刘瑞兵
(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学系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7 0 )
能力 。主要 从 以下几 个方 面 进行 探索 与实 践 。 课 程教 学 目标 和结 构体 系改革 的探 索 1 . 课程教学 目标 , 专业能力 目标。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
一
、
使学生掌握建筑装饰装修构造的基本原理 、 构造做法 , 并能 对建筑装饰构造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熟悉装饰施工 图设计的相关规范和行业标准,掌握装饰构造节点详图与 施工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掌握常见室内装饰构造处 理和工艺 ,使学生能够在对设计条件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设 计 ,进行室内装饰构造节点大样设计 ,并合理选择构造做 法, 进而运用构造原理进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图设计 , 并与业主 、施工方协调 ,参与工程施工确保设计意图的实 现 。社会职业能力 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职业项 目 训练 , 培养 学生作为装饰工程技术人员 的职业道德观,学会和谐与人 共事 , 培养 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2 . 课程结构体 系。 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 , 对教学内容进 行重组 、 整合 , 构建以“ 应用 ” 为主 旨的课程结构 。 理论教学 , 以“ 必需 、 够用” 为度 ; 实 践教 学 , 以加 强针 对性 和实 用性 为 立足点 ,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 以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 多变 的需 求 。 围绕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使技能内容融入 实践 教学 内容 ,强化 学生 职业 能力 培养 ,提 高学 生 基本 能 力 。坚持“ 学做合一” 的形式 , 强化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 能 的融会 贯通 ;与企 业建 立密 切联 系 ,给学 生增 加 上 岗机 会, 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 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 向性 , 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 的基础 , 建立“ 实用 、 适用 、 够用” 的课程体系 , 达到学生学习知识“ 管用” , 使学生获得 的知识 、 技能真正满足职业 岗位的需求 。 二、 课程 教 学 内容改革 的探 索与实 践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是更新、 整合教学内容 , 突出教 ( 1 ) : 5 6 — 5 8 . 【 7 ] 杨凤军, 景艳丽.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U ] . 中 国 现代教育装备 , 2 0 1 1 , ( 1 1 ) : 9 6 — 9 7 .
建筑构造教学改革探索——建筑外墙设计篇

潮、 隔声减 噪 、 结构 安全等 问题都 纳人设 计思考 ,进行综合 处理 。
-
生们 的整个 设计 思维过 程都 以三
维 方 式 进 行 。强 调 理 清 楚 几 个 层
鼓 励 多种设 计表 达手段 的
次的 空 间关 系 : 结构的 空 间关 系 ( 即梁 、 、 柱 板关 系) 外墙 与结构 , 之 间的空 间关 系 ,外 墙 自身承重 基层 与面层 的空 间关 系 。在 设计 过程 中鼓励 学生 以各种 形式 的草 模来 进行辅 助思 维 ,学 生们感 到 这 种设 计 方 式 使 他 们思 维 清 晰 、 逻辑 明确 。 空间关 系理 清 以后 再
的特殊 构造 做法及 施工 工艺 ,目
的是 训练学 生综合 运用 构造 、环 境、 料、 材 结构等 知识 在设计 思维 过程 中 ,解决构造 设计 问题 。
一
应 用能 力的培 养 ,而不仅 仅对具 体 构造 知识的 掌握 ,取消 理论考
试 ,而 通 过 设 计 过 程 来 评 定 学 生 的 学 习 效 果 。本 着 以上 原 则 , 在
・
引导 ,并纳人 主观成绩评 定 中 。
综合分析 、 体思维的 能力较差 , 整 学生 们往往 想法很 多 ,却不 知如
何 落 实 。 了改 变 这 一 现 状 , 们 为 我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 程环节 的具 体实施
・
从三维构思到二维表达 。
在 长期的构 造教 学 中不断地 进行 着 探索 。 先 , 首 从根本上改变 构造
改革的深 人发展 。 位 ,从 专 业 理 论 课 转 为 专 业 设 计 课 , 而 , 位 在 建 筑 设 计 的 主 线 从 定
从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梯受力构件 等组 成的建筑承载系统 ;屋面 、外墙面 、外墙 上的门窗 、 地下 室的侧墙及底板等 围合组成的建筑防水系 统 ;这时 ,我们 是从全局 的角度 、整体地看建筑 ,对建筑 的认识 更完整 、 更准确 、 更清 晰了。第二 ,容易找出建筑
各部位 构造做法 的异 同点 ,比如 ,楼板与楼梯的相同与不 同之处 :屋面防水与地下室 防水 的共性与差别 ;这时 ,我
维普资讯
・
获2 0 0 4 年北京市优秀教学成 果二等奖 ・
从 建 筑构 造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实 践 看 学 生 综 合 能 力 的培 养
Vi ew of t he Cul t i vat i on of S t u den t s Abi l i t y t o An al y z e and S ol ve Pr obl em s f r om t h e P r act i ce of T eachi ng R ef or m of B ui l di n g Con s t r uct i on
多年 来 ,如 何教好 和学好建筑 构造这 门重要 的专业 技术课程 ,一直 是一个 困扰人们 的问题 。全 国很多建 筑 高校的专 家和教 师不断地努 力探索 和实践 ,试 图找 到更 好 的建筑构 造教育 的途 径和方法 。
自1 9 9 3 年 以来 ,我们逐步开始进 行了建筑构造课 程
樊
振 和
T U 2 2
F an Z henhe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7 3 9 X ( 2 0 0 7 ) O 4 — 0 1 3 7 — 0 5
摘 要
通过 建筑构造课程教 学改革的 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摘要:本文就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建筑构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建筑构造课程怎样与建筑设计课相互融合,提出了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旨在达到清晰、准确、灵活运用建筑构造知识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建筑构造;建筑学;教学改革
前言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建筑构造课程属于专业课,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建筑构造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常来说建筑构造课程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研究建筑的构成,建筑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
它与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密不可分。
但是通过本文的调查来看,目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建筑构造课程的设置以及开展情况与设想的目标仍有比较大的差距。
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下面本文逐一探讨,希望能引起相关领导和教师的注意,教育好学生,为培养我国在建筑行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1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构造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相脱节
建筑构造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是相辅相成的两门课程,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筑构造课程中偏重于构造原理和大样详图的理论讲解,建筑设计课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建筑功能、空间、造型方面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是不同的教师在教,
很多老师仅仅教授自己课程内的东西,不能做到有机结合,将两者盲目的割舍开来,最终不但造成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也为后面的实际应用困难埋下了伏笔。
实际上,建筑构造是在建筑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施工图设计,是方案的继续与深入,是建筑设计中技术含量较高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进行建筑设计课程设计时,到了第三次草图设计阶段,图上甚至连一根柱子都没画,搞不清柱、梁、板的关系。
这就直接导致建筑设计脱离节点构造,设计细部难以实现,很难做到设计与构造的和谐统一。
1.2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近年来,我国在建筑领域取得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和比较大的进步,不但新技术和新材料广为采用,国家相关部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更新,与之相比,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则明显落后,不但新技术尚未提及,就连相应的政策法规也往往是过时的,这就让学生的就业和工作产生很大的被动。
例如在教材中门窗章节所涉及到的木窗,在当前工程建设中已很少使用,但在教材中被大篇幅的讲述,与实际偏离严重。
又如楼板层章节中讲到的单向板、双向板的定义,单向板的特征为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双向板的特征为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等于2,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单向板的特征为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3,双向板的特征为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3。
再如楼梯章节中所谈到住宅楼梯梯段部分踢面高与踏面宽的范围分别为150-180和250-300,与目
前在住宅设计标准上所使用的150-175和260-300显然不符。
如果还是按照教材讲授,不补充新材料、新技术的内容,就会使学生坐井观天,以致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影响到学生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
1.3过于注重课堂教学,缺乏工程实践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为己所用,必须要有一个实践和锻炼的过程,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依然停留在课堂讲授阶段,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章节的内容依次讲述,认为这些内容比较简单。
而学生不了解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他们对课程中的许多内容,往往闻所未闻,更谈不上见过,这就造成了教师口若悬河,学生不知所云的尴尬局面。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造力不强,缺乏工程实践。
2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1增加工程实践学时,强调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大量信息和直观图形进入教学课堂,节省了教师现场板书和绘图的时间,初步估算大约能节省1/4左右的学时。
在理论课的讲授中大量增加工程实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到国内外新建筑、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同时补充建筑施工图如何设计等内容,让学生在学校尽可能地受到实际工程的训练。
因此,原来64个学时就可以分成48个理论教学学时和16个工程实践学时,工程实践的学时穿插在理论课之
间。
例如:讲完地基与基础,用4个学时做几种基础的模型;讲完楼梯这一章后,再做一个双跑楼梯的模型等等。
在做模型的同时,带领学生到实际工地进行现场教学。
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做到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
2.2将课程第一讲设于工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筑构造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课程的第一讲对于学生来说相当重要,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起到关键作用,它要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程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
因此,将课程的第一讲设于工地,对照建筑实物让学生大致了解建筑物的各大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使他们学习初始就身临其境。
这样就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整合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随着建筑技术科学的快速发展,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建筑设计的观念和建筑构造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针对目前课程教材内容陈旧的现象,一方面合理选用版本新,内容更新较快的教材,另一方面,要结合现行的国家规范、规程讲解课程内容,以适应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变化。
同时,我们还要向学生介绍国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中建筑构造相关内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视野得到开阔。
2.4将建筑构造融入建筑设计教学,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教学的一条主线,贯穿于一至五年级。
建筑构造课应该加强与
建筑设计课的结合。
在建筑设计课的师资配置上,让建筑构造的教师同时担任建筑设计课的指导教师,及时解决建筑设计中的构造问题,将建筑构造融入建筑设计教学。
建筑构造课程通常安排在本科二、三年级进行,建筑学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已开始做小型的建筑设计题目了。
我们尝试结合二年级建筑设计题目,讲授建筑构造。
例如:在介绍民用建筑无障碍设计时,结合老年人公寓设计来进行讲解,学生掌握了残疾人坡道、无障碍卫生间及楼梯、电梯等构造,了解了无障碍设计对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在做建筑设计时就能游刃有余。
讲述民用建筑屋顶构造时,结合幼儿园建筑设计来进行讲解,学生掌握了屋顶的防水、保温、隔热等构造,了解了屋顶用作上人屋顶、不上人屋顶以及平屋顶、坡屋顶等不同用途时的构造要求,在设计方案时就不再仅仅考虑建筑造型而忽视实际用途,而会考虑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实现从建筑方案设计、构造设计一体化,使学生建筑设计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2.5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既生动直观又能自如地控制教学进度。
对部分内容也可采用互动式教学与案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下达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收集资料,决策学习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学习,按计划实施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主要起启发和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笔者对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教学效果。
建筑构造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
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不断的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1]陆可人,鸥晓星,刁文怡.房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岳鹏,赵西平,杜高潮,何梅,郭华.技术新形势下的建筑构造课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126~130.
[3]陈瑜.从建筑构造谈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08,33:99~100.
[4]赵敬辛,韩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