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制造业务模型

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制造业务模型
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制造业务模型

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制造业务模型

1.业务模式分析的背景

通过对完美、海大、仁和等流程制造企业和一些离散制造企业的生产业务模式进行分析,从大的方面讲,对于集团型制造企业,更多的是采用运营控制型管理模式。是在整个供应链上实现物流的控制和生产的协同,包括:统一管控物料、供应商、客户、生产计划等核心业务。在集团或总部层面统一制订业务政策和制定流程规范、下达生产任务,直接监控下属企业的经营执行情况等。

在整个制造业务体系中,主要是通过集中采购、集中销售以及与物流系统的联动,实现集团内公司间协同制造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在生产制造的集团协同业务中,业务范围主要体现在集团总部对各个工厂的生产进行统筹计划和安排。工厂是在集团下达的生产计划的基础上,依据本工厂的资源和独立需求,全面再次进行需求与资源的平衡,并将最终的生产计划下达到生产车间执行。

生产制造管理的业务模型,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进行分析和总结:一是单体企业和集团企业的协作业务模式;二是以客户驱动的不同生产类型的业务模式,三是基于离散/流程行业特点的业务模式。下面将从三个角度来总结生产制造的业务模型。

2.单体企业和集团企业的计划协同业务模式

单体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普遍的企业经营组织形式,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下,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上的竞争,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做大做强企业的观点得到业界的推崇,从而产生一批以集团模式运作的企业。按照集团企业类型和企业业务管理重点的不同可以划分出以下几种业务模式:

1)集团企业间产品无关性制造

2)集团企业间产品相关性集团协同计划制造

3)集团企业间产品相关性工厂间协同计划制造

在每一种的制造管理模式中,又存在两种具体的应用模式,共计六种,具体的应用模式和业务范围请参看下表。

4.1 集团企业间产品无关性制造

集团企业间产品无关性制造是指在集团下属的各个工厂负责生产不同的最终产品,产品生产过程中没有互相的依赖关系,各个工厂独立组织生产。生产所需要的物资除集团部分统一采购外,还存在工厂自己独立采购部分物资,工厂负责管理自己的物资库存,用于满足生产现场的需要,可以通过物资需求的申请,向集团总部申请集中采购物资。

这种集团集中管理模式,一般采用集中销售的方式进行,但在制造过程中,存在两种运作模式:一是集团只负责签订销售订单,不负责生产计划的安排,需要将销售订单根据工厂负责生产的产品或者是生产能力,依据一定的分配原则,将订单的发货单位(工厂)进行指定,同时也就指定了生产单位(工厂)。二是集团负责签订销售订单后,对销售订单进行分析,并对预计未来的市场需求进

行预测,统一编制产品的生产需求计划和主生产计划,然后根据工厂负责生产的产品或者是生产能力,依据一定的分配原则,将主生产计

划分配到加工工厂。针对流程制造企业,也有可能直接分配到各个工厂具体的生产线上,这种分配方法是基于一定约束的有限能力排产。 针对各个工厂,接收的需求来源包括:生产定单或者销售定单,基于总部提供的需求信息在本工厂负责安排计划和组织生产。在工厂级就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制造实体,完全可以从计划开始重新做资源的

平衡,确定最终的生产计划,也可

以直接将生产定单下达到车间执行,完成生产。请参看“图1-集团企业间产品无关性制造模式”。

4.2 集团企业间产品相关性集团协同计划制造

集团企业间产品相关性制造是指在集团下属的部分工厂负责生产不同的最终产品,部分工厂负责生产产品需要的部分零部件,产品生产过程中工厂之间具有互相的依赖关系,各个工厂是通过集团总部的协同计划来指导各个工厂组织生产。

这种集团协同制造管理模式,其产品生产工厂的计划模式与“集团企业间产品无关性制造”的计划模式相同,同样区分两种情况。在此基础上,集团总部还要负责编制部件生产工厂的“协同计划”。该计划是依

据产品生产工厂的主生产计划,通过协同BOM 的展开,计算出协同工厂的相应零部件生产计划,并下发到相应工厂执行。针对流程制造企业,一般是在有限能力下安排生产

计划,为此,部件生产工厂的协同

计划必须是依据产品的生产线日

能力计划进行核算。

这种统一集团总部协同计划的应用模式,在各个工厂从接收到生产计划或者销售定单开始负责制定本工厂的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生产完成的产品在工厂间进行

物资的转移。请参看“图2-集团

企业间产品相关性集团协同计划模式”。

4.3 集团企业间产品相关性工厂间协同计划制造

集团企业间产品相关性工厂间协同制造是指在集团下属的部分工厂负责生产不同的最终产品,部分工厂负责生产产品需要的部分零部件,产品生产过程中工厂之间具有互相的依赖关系,任务,通过下发的方式来驱动协作

工厂的生产,从而实现工厂间的协同生产。也就是说集团总部只做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部件工厂生产计划不由集团总部制定。 这种集团协同制造管理模式,与“集团企业间产品相关性集团协同计划制造”的不同点是在于:“协同工厂的生产计划是在工厂间通过工厂委托的方式来协同,而不是在集团总部统一通过协同计划来完成”。 这种工厂委托的计划,是在下游企业运行物料需求计划以后,将会产生工厂委托物料的生产需求计划,可以将该计划直

接下达到相应的工厂。

针对这种应用模式,一般部件生产的工厂都要预先进行预测生产,保持一定的库存量来满足下游的需求,特别是流程制造企业对物料的不可短缺的特性,就更加重要。请参看“图3-集团企业间产品相关性工厂间协同计划模式”。

3.以客户驱动的不同生产类型的业务模式

针对生产类型的分类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存在多种划分方法,以便区别管理需求的不同和对MRPII管理软件适应不同生产类型的解决方案,以客户驱动的不同生产类型的业务模型包括以下几种:

4.1按库存生产(MTS生产模式)

客户基本上对最终产品规格的确定没有什么建议或要求,他们的投入很少。生产商生产的产品并不是为任何特定客户定制的。但是,按库存生产时的产品批量又不象典型的重复生产那么大。生产的需求来自满足库存的需要,在合理控制库存资金占用的情况下,优化生产批量和节奏。产品品种单一,具有竞争优势。一般采用固定批量的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在减低成本的基础上要合理控制库存。

顶层管理的重点是市场和分销。中层管理的重点是库存控制,生产管理依靠预测支持。

4.2按定单装配(ATO生产模式)

产品区分序列,在一个产品系列中,客户可以有限制地选择零部件。根据市场预测事先生产一些标准零部件,客户定单到达时进行快速装配,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的需求。要求产品具有标准化、模块化的特点,一般采用装配线的生产方式组织生产,采用有限能力安排计划。

在生产组织方式上,数量较大时,由常规的最终装配工作中心完成;数量较小时,由小量装配区完成。不管采用那种生产方式,都只需跟踪单一的工作令号。通过编制产品装配计划来指导装配车间的生产。在该计划中,不但包括常规的计划信息,同时必须跟随针对该生产任务的特殊装配清单。

生产企业必须备有不同部件并准备好多个柔性的组装车间,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组装出种类众多的产品。

4.3按定单制造(MTO生产模式)

产品区分序列,在一个产品系列中,客户可以有限制地选择零部件和材料。通过预测事先生产或采购一些标准件,占用一定量的库存资源。客户定单到达时进行生产,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的需求,一般要跟踪生产订单。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典型的MRPII和配置控制。

是指产品由具有不同属性或数量的不同零部件制造而成,产品具有多级特性。最终产品结构一经确定,其选定的方案可能对最终产品以下的几级子装配件都有影响。在此类生产中,重要的是保证产品结构配置的合理、相容和可生产;产生每个零件的材料清单和工艺路线;合理的零件库存和订单跟踪,必须保证相同订单系列号的部件将来必须安装在与其匹配的订单产品上。这种生产模式要比“按订单装配”的订单生产复杂,也是企业管理中较难解决的生产模式。它要求低级的相应零部件必须保证在需要时到达,并从生产一开始就跟踪工作令号,直至最终产品。它不只是计划编制方法问题,同时还包括其他业务与之很好地进行配合与协调(主要包括:库存,车间,销售,成本,质量等业务)。

4.4按订单设计(ETO生产模式)

产品具有极其特殊的需求,材料、零部件的选择以及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都是按客户的特殊需求设计的。在此类生产中,前期工程准备,估价和报价,项目管理等工作很重要。一般情况下,此类企业的规模很大,生产的产品周期较长,并且单件生产的订单较多(例如:大型发电机,轮船,飞机等生产)。产品结构的特殊性,已无法进行产品配置,一般要重编新的项目代码,定义新的物料清单和工艺路线,并将一个产品的生产划分成几个大的工艺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根据拆分的任务,人工下达工作指令。该类生产模式是“按订单”制造环境中最复杂的一种。

4.5四种生产业务模式总结

四种生产业务模式主要是基于离散制造来谈,但针对于流程制造,具有共同的特性,也存在着不同。一般在流程制造更多存在MTS/MTO/ATO三种生产模式。更多的是MTS的生产模式,按照库存目标组织生产,通过销售网络进行销售;ATO生产模式在一些食品行业更多的应用,一般是在最终产品包装的时候发生变化,订单的不同,可能包装物不同,需要依据订单进行生产。MTO生产模式的应用存在,可能由于地域的不同,个别的配方会发生变化,例如:饲料行业等,但不是很多。总之,在流程制造业更多的生产模式是采用按库存的生产模式,有时要将预测和订单进行冲消,来安排生产。具体的总结如下表:

离散/流程业的四种生产业务模式总结

离散制造(Discrete Manufacturing )——不同的物料经过非连续的移动,通过不同路径,生产出不同的物料和产品。如汽车、飞机、计算机等。

流程工业(Process Manufacturing)——物料经过混合、分离、成型或者化学反应,物料大多连续地通过相同路径,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它又分为连续生产、批量生产和混合制造几种类型。在管理上要求配方管理、副产品、联产品、多种计量单位,同一物品多个质量等级、批号跟踪、保质期等特点,一般用专业流程工业软件。

4.1BOM和配方的特殊性

离散制造企业用的是树状层次型结构BOM,它是一种静态、固定的产品结构。其特点是:产品物料较多;物料层次复杂。不管BOM有多少层,但它的物料数量、物料型号、生产过程固定,可能会有少数的代用件,但总体上是固定的,如有变化,则需要修改设计。

流程行业更多的提到配方。其特点是:产品配方多;但加工层次少。由于物料反应机理、设备、环境、操作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流程制造过程的波动性较大,所以配方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做动态调整。一般与生产设备和执行的工艺有关,在不同的生产设备上生产相同的产品可能配方是不同的。

在离散制造的BOM中,物料的加工走向是固定的,也就是说BOM中的父子项是固定的,而在流程企业的配方中,物料的加工走向不能事先完全固定,有些物料可能要从后阶段向前阶段重新循环再加工,我们称之为回流物。

4.2产品产出的特殊性

从总体上讲,离散制造的最终产品是唯一的(也有等级之分),而在一些流程企业,生产的中间过程或最后阶段的产出可能有多个,我们称为联产品和副产品。精确地确定联产品或副产品的产出量是复杂的,如何做到准确、及时和事前计划这些产品的产出量和比例是一些流程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的一个难点。

流程企业产品的特殊性还表现为:有些产品还有等级的区分;批号的记录;时效期的限制;浓度、发气量的不同;纯度的区别等等。

4.3生产过程的特殊性

在离散制造中,其生产过程是一个不连续的过程,关键设备能力和操作人员技能影响产出率,原材料消耗比例不变,生产计划中的产品产量较容易做到准确、及时和事前安排。

在流程企业,其生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产出量、物料特性、甚至物料的加工路线都会受到原材料成分、人工操作技能、加工温度和压力、设备效率等因素的波动影响,并且具有不可预知性。也就是说物料配方和工艺参数的控制程度将影响产出率,相同的配方或原材料可产出不同产量的产品,原材料消耗比例可变,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出一定的回收物和废料,生产计划很难做到事前准确及时地计划具体品种的产量和回收物和废料的比例。为此,流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有很大弹性来处理实时跟踪、控制纠偏、动态调整等问题。

4.4计量转换关系的特殊性

离散制造企业也有计量单位的转换问题,如吨转为公斤,箱转为合等,但转换关系简单而不复杂。

流程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计量转换关系极为复杂,在物料的储运和加工过程中,其计量单位的转换根据不同的企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多种转换:即在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计量单位,而且要求不同计量单

位之间可以转换。如进货时用加仑,储存时用吨,出货时用桶,生产时用夸脱(1.14

升),消耗时用盎司等等。每一批次物料的转换与物料的特性有关,转换率关系

较为复杂。

◆效能关系:效能是指物料的成分、浓度、水分,一些食品的营养成分等。效能与

物流成分、浓度等指标有着密切的重量或体积以及成本关系。

◆多包装单位:包装物可在物料的进货、储存、生产、销售等过程中以不同的形态

发生,包装单位可能是箱、瓶、捆、槽和集装箱等。大批的物品库存需要在各种

容器和包装组合里得以体现和查询,即企业需要实时地知道某一批号的物料,分

别装在具体的瓶、罐或箱子里。

4.5包装管理的特殊性

包装处理。包装定义单与配方是相似的,用来描述其产品如何进行最终装配。流程型企业的产出品往往是散装的,但运送到客户处时却不是散装。为什么要提包装处理这一概念呢?如果配方与包装定义单捆绑在一个软件模块(功能单元)中,每更换一次包装则要求要更换一次配方。同样,配方更改时也一定要改变包装。这便会增加维护的工作量,同时也会增加出错的机会。流程型的生产企业中,配方与包装定义要分开在不同的功能模块中进行管理,以减少关联数据的维护工作。

4.6排产和能力计划的特殊性

基于流程制造,需要按照生产线和产能来安排计划。对于在同一生产线上产出的一组产品计算最优排产调整序列的功能,这个序列使得产品更换成本最小;围绕瓶颈资源需要进行有限能力排产;根据流程导管的限制,确定批量的功能。离散制造由于生产可不连续性,更多地以加工单元的方式进行,为此,是在无限能力基础上,考虑一定的批量政策来安排计划,对于重复生产的离散制造企业,将采用JIT的生产计划模式,也是在有限能力下安排装配生产计划。

4.7批号管理和追溯的特殊性

流程制造企业经常使用自然资源作为原材料。因此,很难控制成分效能的一致性,所接收的物料可能覆盖一个相当宽的效能范围,不同的批次可能有不同的效能。因此,对于流程制造业来说,库存控制模块对于同种物料就必须存储物料的批号、重量和有效期等多种信息。物料进库要分配批号,物料出库要按先进先出规则进行发货,告诉仓库保管员应当发放那个批号的物品、发多少重量。

流程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协产品、副产品、废品、回流物等,都需要有严格的批号。当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批号反查出问题所在。

4.8原料/产品属性和可用性的特殊性

原料/产品属性和质量管理。原料/产品的属性和质量是多种因素(时间,温度,压力等)的函数,每批物料的属性都会有所不同。这样的特殊要求是对各不同批次的状况,属性,质量和库存要进行追踪控制。流程型物料会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它可能会变坏、变好,或完全变成另外一种物料。例如,当物料因时间而变质,则在这种物料失效期后,其可用量(ATP)计算过程将认为这种物料不再可用;相反,当某物料随时间而变得好了,则ATP计算会在生效期后才对其予以考虑。

4.9成本核算的特殊性

流程产品的特点决定了成本核算的复杂性。硫酸厂、电化厂等化工企业都需要根据其产品的特殊性,制定特殊的成本核算方法。如有些产品需要换算成100%的浓度或者纯度来计算产量和标准成本;有些需要考虑联产品、副产品等;而有些原料的投入需要根据产品产量来计算原料投入量;有些管道中的产品或者其它不容易计量的物料,需要根据预先设定的比例来分摊成本。同时还需要对下列成本要素加以严格控制:

设备投资金额在固定资产中的比重高达80—90%以上,尽快收回固定资产投资将成为流程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原辅材料的成本占总成本70%以上,在物料管理上需对少量成本较高的关键原材料或添加剂加以严格控制;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准确地了解各级能耗对象(部门、设备)的能耗(水、电、汽等)数据,对加强能源管理,节约能源,提

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降低产品成本十分重要。

4.10设备管理的特殊性

对于离散制造企业而言,单台设备的故障和停机并不影响整个生产过程;但对连续性生产的流程企业来说,设备的故障和停机将会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为此,设备管理应做到保证设备和生产线的稳定运行和满负荷地生产,同时设备管理要求具有实时动态性,因此要求设备管理软件具有以下功能:

1)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从提交设备采购计划开始、直至设备到货验收、安装

调试、日常运行、交接班设备状况、以及设备维修与设备润滑等过程均应有完整

的记录和管理,同时还应准确记录设备的折旧、移装、封存等情况;

2)设备的周期标定管理,要求自动生成设备的维修计划和维护计划,以提醒设备管

理人员定期进行设备的维修、维护、润滑、点检等;

3)具有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的定期校验和标定检验提示功能,以保证仪器仪表及计

量器具的准确性。

4)设备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要求对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和预防性维修。由于ERP

软件本身并不能提供设备运行的实时信息,所以流程企业要想真正做到对设备的

实时动态管理,还必须结合实施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设备资管

理系统和实时信息管理系统。

4.11质量管理的特殊性

流程企业的质量管理不仅是对原材料、产成品的质量检验,更重要的是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流程企业的工艺或环境影响到产品质量,需严格控制每个工艺步骤。重视过程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化验分析是防止生产中产生较多的等级品,甚至废品的重要的控制手段。另外,流程企业的质量标准和工艺有着严格的要求,国家有专门的法规对包装、标签、工艺、配方比例等进行严格的质量认证。

4.12要求实现管控一体化

流程行业的生产过程的重要特征是:连续性和实时性。为此,流程企业的生产管理不仅仅是要求对生产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它还需要实时地采集以下数据以满足动态生产管理的需要:

◆自动采集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达到分析、控制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

◆自动采集车间和设备的水、电、汽等动力能源消耗,为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

◆自动取得底层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状态数据,为预测性和预防性维修提供依据。

4.13流程/离散生产管理特性总结

基于上述流程/离散制造业特殊性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两者在生产管理方面的一些不同,具体见下表。

离散/流程业的生产管理特点分析

树型配方和V型配方生产特点分析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是指对于经济系统(这一经济系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多部门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研究,编制投入产出表,并建立其数学模型,称作投入产出模型。这种将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关系编制成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的。最初是由研究一国的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间的联系发展起来的,因此被人们称作部门联系平衡法,又叫产业关联法。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进行经济预测,这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数量分析,叫做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第七章我们所介绍的一般均衡理论,主要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宏观经济的研究。但随着这一方法的广泛应用,它也可以研究一个部门(行业)的经济活动,一个公司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本章将在介绍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投入产出模型在国民经济预测和企业经济预测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形式 一、投入产出表 所谓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的投入;所谓产出,是指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数量,包括生产消费(中间产品)、生活消费、积累和净出口等。生产过程就是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客观反映,一定时期内产品的产出受投入的影响。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可以编制成一种矩形的表格表示,即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可以按实物形态编制,也可以按价值形态编制。按实物形态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叫实物表,按价值形态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叫价值表,两者基本结构形式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只差一个价格因素。 投入产出表按编制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作世界投入产出表、国家投入产出表、地区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 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 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卩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卩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 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 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 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 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 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

投入产出分析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毕 业 论 文 题目: 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 二级学院(直属学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班级: 10物流 学生姓名: 朱瑶 学号: 10060439 指导教师姓名: 甘信华 职称: 副教授 评阅教师姓名: 职称: 2014年 5 月 SJ006-1

摘要 制造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二产业,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物流业可以为制造业提供生产性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制造业的发展,而制造业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设施上的支持,所以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常州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是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常州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鉴于大多数文章对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只是处于定性分析的层面,本文基于常州2008—2013年统计年鉴和2012年投入—产出延长表,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和相关理论研究,并且着重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然后单独列出了常州对物流消耗较大的制造企业与对制造业依赖较大的物流企业,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表明常州近几年常州物流业和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了这些主要部门之间的相互消耗系数,得出了它们之间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地,运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产业关联指标分析了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感应程度和拉动力度,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可行性建议。 结果表明:常州物流业和制造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物流业发展程度还不是很高,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依赖大于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依赖程度;由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表明,常州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大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程度还不是很密切,有待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物流业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模型

第9章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对于研究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制定国民经济的计划与规划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与方法,现介绍其建模与应用分析的具体方法步骤。 第1节投入产出模型概述 1.1 概念 投入产出模型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利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各种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特别是研究与分析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产品的生产与消耗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所建立的一种数学模型,其主要含义如下: 1)投入产出模型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2)投入产出模型的理论基础是计量经济学理论,集中体现在投入产出方法的原理与方法; 3)投入产出模型的关键任务是直接消耗系数与列昂节夫逆矩阵的求算; 4)投入产出模型的主要方法是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集中体现在投入产出模型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运用计算机进行矩阵运算的求解应用; 5)投入产出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研究与分析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科学决策服务。

主要用途是用于研究与分析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产品的生产与消耗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反映各个部门之间的直接与间接的经济联系及各个部门之间的综合平衡问题。目前,已拓展到用于研究与分析各个地区,各个企业内部及之间的各种经济联系。 1.2 作用 1)编制国民经济计划。 2)经济指标的预测。 3)经济政策研究,研究重要经济政策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4)专题研究,研究专门的社会经济问题。 5)编制区际经济计划。 1.3 发展概况 投入产出法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由俄国出生的美国经济学家瓦。列昂节夫(w. Leontif)首先提出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法”,来分析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随后发表了不少的论文和论著,在1944年他编制了美国经济部门的1939年投入产出表,它可称是世界上第一个“投入产出表”,当时,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重视,此后,美国先后又编制了1947年,1958年,1963年,和1966年的投入产出表。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西方各国曾经出现了编制投入产出表的热潮。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和东欧国家也开始重视这一方法。后来,发展中国家也纷纷编制了投入产出表。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以前,只有7个国家编制了投入产出表,其后,已有100余个国家

剖析大数据分析方法论的几种理论模型

剖析大数据分析方法论的几种理论模型 做大数据分析的三大作用,主要是: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和预测分析。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 作者:佚名来源:博易股份|2016-12-01 19:10 收藏 分享 做大数据分析的三大作用,主要是: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和预测分析。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 利用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更加细化的说明做大数据分析方法中经常用到的几种理论模型。 以营销、管理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业务情况,搭建分析框架,这是进行大数据分析的首要因素。大数据分析方法论中经常用到的理论模型分为营销方面的理论模型和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 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 ?PEST、5W2H、时间管理、生命周期、逻辑树、金字塔、SMART原则等?PEST:主要用于行业分析 ?PEST: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 ?P:构成政治环境的关键指标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防开支水平政府补贴水平、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等。?E: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指标有,GDP及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指数、居民可支配收入、失业率、劳动生产率等。?S: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关键指标有:人口规模、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种族结构、妇女生育率、生活方式、购买习惯、教育状况、城市特点、宗教信仰状况等因素。

?T:构成技术环境的关键指标有:新技术的发明和进展、折旧和报废速度、技术更新速度、技术传播速度、技术商品化速度、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国家投入的研发费用、专利个数、专利保护情况等因素。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 大数据分析应用案例 5W2H分析法 何因(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做(How)、何价(How much) 网游用户的购买行为: 逻辑树:可用于业务问题专题分析

机械制造业成本分析跟控制例子

Machine 机械公司的在生产上的应用摘要Machine机械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销售装载机为主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原来只有成本核算,没有实施成本管理与控制,企业利润微薄,有时出现销得越多,企业反而亏得越多的情况。该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现有非独立核算的分厂12个,涉及铸造、锻压、热处理、机加工、总装等基本生产环节和工模具、机修等辅助生产部门。 从1997年开始,Machine机械公司在标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中,成功地运用了以内部转移价格为控制中枢、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相结合的管理会计应用发展模式,为该公司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进市场机制,采用市场倒推的办法制定企业内部转移价格通过全国各地的装载机销售中心,零售点、维修中心、维修点调查各主要厂家各种整机的销售价格和总成、总件和零件修理的材料成本,计算整机、总成、部件和零件的行业平均价格;从行业平均价格中,扣除产品、材料、销售点、维修中心、维修点的行业平均进货成本;从行业平均进货成本中扣除从生产厂家到销售中心、销售点、维修中心、维修点的平均运输费用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得出生产厂家的行业平均对外销售价格;从中扣除公司预算年度的期间费用预算分摊额,得出分厂之间、分厂与公司之间半成品和产成品的基准内部转移价格;用基准内部转移价格乘上整机、总成、部件和零件的质量价格系数,得出最终的企业内部转移价格。 面向过程管理,以作业为对象制定标准成本 各个分厂依据产品设计、工艺路线、生产加工经验和预算年度的分厂责任预算按工艺作业制定直接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作业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划分: (1)不同责任主体 (2)不同加工手段 (3)不同加工对象 (4)不同加工工艺

第九章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第九章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第一节企业投入产出表的特点 一、企业投入产出模型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模型比较 投入产出技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工具,它为不同领域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它由原来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逐步扩大到国际贸易、地区间关系、部门经济、地区经济、企业等若干领域。 投入产出技术在所有领域应用的共同特点:1.独特的棋盘式表格,2.以对研究对象各单元关联关系的解剖为主线的分析模式。 企业投入产出技术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技术的比较 1. 应用对象不同 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主要用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企业投入产出技术主要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各种要素的消耗控制、物料供应量与供应价格的控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之目的。 2. 解决的问题不同 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社会经济运行中由部门关联关系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企业投入产出技术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将该方法与企业的多项管理指标结合运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各岗位的全面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核算、物料消耗与价格控制、生产与供应计划的制定、在制品数量的控制、半成品成本价格的核算、管理指标的修正与完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考核等。对于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的企业,例如机械制造企业,应用更加有效。 3.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不同 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一般划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都有确定的经济意义和规范的结构。由于企业投入产出表的应用要求多种多样,需要描述的投入要素因使用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除自产产品、原材料、能源、费用外,有时还要求对设备加工工时、劳动工时等的使用分配进行描述,因此,企业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消耗关系矩阵块的数目都是可变的。 4. 编表周期不同 各种国民经济指标的计算、比较大都以年度为周期,年度资料消除了季度变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能集中反映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水平。因此,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以年度为报告期,是由国民经济核算期以及国民经济的管理要求所决定的。 对于企业来说,一般实行月度核算制度,有的核算周期更短些。编制年度表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要求,企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必须与企业的核算期同步。 5. 表的类型不同 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主要分为价值型、实物型和劳动型三种,企业投入产出表主要分为实物型、成本型和劳动型三种。 6. 不同类型表的关系不同 价值型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和实物型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计量单位上,而且对于同

30_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R&D贡献率测算方法及其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R&D贡献率测算方法及其研究 童恒庆余超赵旭杰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本文针对测算R&D投入贡献率常用方法的某些弊端,利用投入产出表来测算TFP进而测算R&D投入贡献率,并对该方法进行研究,给出了改进方案。该方法不仅具有数据可靠,变量个数适中,能如实反映现实复杂的经济系统等优点,而且结合了投入产出表的一年一编实时编制技术与派生新表的功能,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R&D贡献率 TFP测度投入产出表 The Measurement Method of R&D Contribution Rate Based on Input-Output Model Tong hengqing Yu chao Zhao xujie (Mathematic departmen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30070 Wuhan)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input-output model to calculate the R&D contribution rate and furthermore give some improvements. This method can overcome some shortcomings of other methods usually used in R&D contribution rate measurement. It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reliable data, proper number of variables, the ability to reflect the complex economic system, and so on. In the part of improvements, we combine the function of compiling the input-output table every year and deriving the new table from the original one to make the method more meaningful in practical use. Key words:R&D contribution rate TFP measurement input-output table 引言 R&D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它对一国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有着直接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确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强调要“使全社会研究开发(R&D)投

国民经济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投入产出分析 实验项目名称国民经济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班级与班级代码 实验室名称(或课室)北校区实验楼601 专业统计学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李希 实验日期:2012年10月28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姓名施琪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目录 实验一经济结构的分析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内容 (1)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1) 1、打开工作文件,合并投入产出表 (1) 2.最终需求产品结构系数的计算 (3) 3.最终需求分配结构系数 (4) 4.最终需求结构对总产出影响分析 (5) 实验二部门关联分类方法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内容 (10)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10) 1、中间产品需求系数和中间产品投入系数 (10) 2、产业结构分析 (11)

实验一 经济结构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 熟悉经济结构分析的各种系数,掌握经济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计算最终需求产品结构系数、最终需求分配结构系数、生产诱发额、生产诱发系数、生产依存度、增加值诱发额和增加值诱发系数。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1、打开工作文件,合并投入产出表 (1)开机进入excel 。 (2)打开广东省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中间部门合并(见实验表1)。 实验表1 12部门中间部门合并表 原42部门 代码 序 号 现12部门 农林牧渔业 A01 1 农林牧渔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A02 2 采掘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A03 金属矿采选业 A04 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 A05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A06 3 商饮业 纺织业 A07 4 纺织服装业 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A08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A09 5 木材加工造纸业 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A10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A11 6 化工业 化学工业 A1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A13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A14 金属制品业 A15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A16 7 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A1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A18 通信设备、计算机用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A1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A2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A21 废品废料 A22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A23 8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A24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A25 建筑业 A26 9 建筑业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A27 10 运邮仓储业 邮政业 A28

《投入产出分析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3.6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一、企业投入产出表 对于一个部门或一个大中型企业,包括能源工业部门或能源工业企业,生产多种产品,一部分作为企业(或部门)的最终产品,一部分在企业(或部门)内部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产品被消耗,多种产品间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一般讲,在计划经济下,国家对该企业(或部门)下达一定的销售指标,给予该企业(或部门)一定的物资(如能源、原材料等),企业(或部门)如何根据国家下达的销售指标来安排企业(或部门)内部各种产品的生产呢?如何安排各种外购物质(包括能源)的供应呢?如何在保证完成国家任务和国家给定的能源和其它物资限制下最优地安排企业(或部门)的生产呢?投入产出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好方法。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预测销售指标,同样存在如何根据销售指标来安排企业内部各种产品的生产,如何安排各种外购物质(包括能源)的供应,以及如何在保证满足市场需求下最优地安排企业的生产等问题。而且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内部具有很强的计划性。所以,企业投入产出模型无论对于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重要的。部门是同类企业的集合,下面仅就企业为例加以说明。 表3.6.1为企业投入产出表表式。表中包括企业内部产品n 种,外购物质m 种。企业销售产品一般即为企业最终产品,国家或者市场给企业下达的生产任务一般就是销售指标。用x ij 表示企业在生产第j 种产品过程中直接消耗的第i 种产品的数量,v i 、m j 分别表示生产第j 种产品的劳动报酬和纯收入。这样,从投入产出表中,可以得到下列系数: j j vj X v a = j ij ij X x a = j j mj X m a = j ij ij X w = γ a ij 为对本企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γij 为对外购物资的直接消耗系数,a vj 为劳动报酬系数,a mj 为纯收入系数。 若企业的销售指标为Y Y Y n 12,,…,,则为完成该销售指标,企业必须安排各种产品 的生产量为X X X n 12,,, ,企业必须外购各种物资数量为n W W W ,21 ,,,这里

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_省略__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_陈爱贞

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 陈爱贞刘志彪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演变的基础上,借助投入产出分析发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中间投入层次比较低,虽然其中间投入结构中直接消耗资源和能源不多,但间接消耗资源和能源比较多,且依赖性有上升趋势;虽然其垂直分工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外泄效应比较显著,阻碍了国内价值链的延伸。这些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又由其地位所决定。恶性循环带来的生产模式“自我锁定”,造成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效应。以外资为主力的“为出口而进口”的贸易模式增强了这种锁定效应。为突破这种“内生”而又“链条关联”的影响,需要进行价值链创新。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投入产出分析;创新 一、引言 自200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贸易顺差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和进出口贸易额均实现快速增长。2007年,其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9.3%和49.7%。根据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或技术密集度划分,装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由此装备制造类产品出口增长被视为我国贸易结构已经优化的重要依据。但也有研究指出,我国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中只是处于全球价值链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实际并不高,甚至有下降的可能(杜修立等,2007)。 装备制造业作为为下游行业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国际分工,不但直接影响一国的利益分配和升级的机会,还决定了一国整体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否有改善?决定其国际分工地位的因素又是什么?在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已从产业层面深化到产品内部不同工序层面的背景下,需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国公司进入威胁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战略与产业升级的对策”(07CJY030)的阶段性成果。本文部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得到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博士 生孙志娜和福建省委党校产业与企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福战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陈爱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361006电子信箱:caz4233@https://www.360docs.net/doc/cd17453629.html,;刘志彪:厦门大学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15 -

投入产出模型实例

投入产出模型实例 例1: 假设某企业在所考察的期间内,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甲、乙两种产品的产品量,可提供的商品量及互相提供消耗的数量关系统计如下表(表中第一列的两个数分别表示生产250t 甲产品时甲产品和乙产品的消耗量,第二列的两个数分别表示生产100 m3 乙产品时甲产品和乙产品的消耗量)。 (1)假设在下一个生产周期内,设备和技术条件不变,商品需求量增加。其中甲增加到85t ,乙增加到50 m3 。应该如何计划甲、乙两种产品的总产量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2)假设下一个生产周期计划总产量甲为260t ,乙为110 m3 ,那么可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各是多少?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求出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单位产品量时对甲、乙产品的消耗量。设下个生产周期甲、乙产品的总产量和可提供的商品量分别为 x1、x2和y1、y2则可得下表 在下个生产周期,甲、乙计划总产量为297t 、122m3 时扣除消耗掉的产品量后的商品量才满足市场需求。 虽然计划总产量增加了,由于比例不当,在下一个生产周期内甲产品的商品量反而减少了。 ??????= ????? ????? =25.014.025.12.0100252503510012525050A ?? ? ???=1001I ??????--=??????----=-75.014 .025.18 .025.0114.0025.102.01A I 1 28550y y ????= ? ?????将 带入(2) 1 1 1220.8 1.252970.140.75122x y x y --???????? == ? ? ? ?-???? ????12260110x x ????= ? ?????11220.8 1.2570.50.140.7546.1y x y x -? ??????? == ? ? ? ?-???? ????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因分析_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_杨智峰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因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 杨智峰1,陈霜华1,汪 伟2 (1.上海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上海201209;2.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200433 ) 摘 要: 文章依据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在对1992-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各个时期进行“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阶段”判别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对各产业部门产出的增长进行结构分解,以探究各产业部门产出增长的动因,并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进而揭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因;同时对新兴的信息产业做了单独考察。文章还基于各种推动因素,多角度地考察了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1)在样本考察期,2002-2007年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期,其推动因素为重工业的技术进步,其中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较大。(2)信息产业产出快速增长的推动因素是信息产业的出口扩张和技术进步。(3)机械工业对多数产业部门都有重要影响且随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大; 服务业的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对多数产业部门的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的影响较大。因此,未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重点应是推进重工业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扶持机械工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导产业;同时,鼓励和支持信息产业的出口和技术进步,促进服务业消费与投资增长与其他产业部门相应增长的联动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动因;投入产出模型 中图分类号:F426;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52(2014)09-0038-13 收稿日期:2014-05-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变化的模式和主要推动因素研究(11CJY044)”作者简介:杨智峰(1972-) ,男,河南南阳人,上海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陈霜华(1966-),女,江苏张家港人,上海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汪 伟(1973-) ,男,湖南岳阳人,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副教授。一、引 言 世界上众多国家都曾进行了工业化努力, 然而只有少数国家真正完成了工业化而成为发达国家。一国的工业化水平与其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那么,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是什么?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对该问题的研究遵循如下思路:首先,依据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对中国经济发展各个时期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然后,分析各产业部门产出增长的推动因素,并对不同的产业结构变化时期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因;最后,基于各种推动产出增长的因素,多角度地考察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和识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导产业部门。关于产业结构变化的研究文献可分为以下三类: ( 一)对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Hoffmann(1958)指出,随着一国· 83·第40卷第9期财经研究 Vol.40No.9 2014年9月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ep .2014 DOI:10.16538/https://www.360docs.net/doc/cd17453629.html,ki.jfe.2014.09.002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66337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 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3、偏相关:在某一现象与多种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偏相关。 六、方差分析

制造业大数据分析的五大应用介绍

制造业大数据分析的五大应用介绍 近年来,发展智能工厂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显学,随着人力短缺、工资上涨、产品交期越来越短、市场需求变动大等问题出现,制造业正面临新一波转型挑战,如何在控制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生产力与效率,则是转型的主要目的,也因此,从德国、美国到台湾各个制造大国,无不积极推动工业,希望能协助制造业者解决经营困境、提升竞争力,而大数据分析与优化则成为发展工业的基础。 制造业大数据分析五大应用 深耕制造业多年的天拓四方数网星,在大数据分析上提供的不只是产品,还有结合产业知识与丰富经验的顾问服务,帮助制造业者做出正确有效率的大数据分析。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大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案,但大多只能做到资料视觉化,也就是以图表呈现分析结果,而数网星可以根据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决定要做哪一种分析,例如预测或模拟,甚至整合财务或产销端资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在智能制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企业往往拥有大数据,却不知道该如何分析。 高科技制造业者面临到的问题主要有三种,第一、未预期的物料问题或设备故障直接冲击产能,以致耗损大量成本;第二、因制程稳定性问题造成产品良率下降,不但影响获利更影响客户满意度;第三、制程世代转换越来越快,如何加快量产速度,成为获利的关键因素。因此,IBM根据制造业所面临到的问题与产品生命周期,归纳出制造业大数据分析五大应用模式;

第一、物料品质监控。原物料品质不稳定其实有迹可循,然而传统SPC监控要等到发生问题时才会做出警示,此时不仅己经影响产品品质,更不容易找出原因,而数网星则是主动分析趋势变化,发现潜在问题即早做出预警,以便能及早解决(如:更换物料)维持产品品质。 第二、设备异常监控与预测。传统SPC监控虽然也涵盖设备参数,但有时设备仍然会发生问题,工程师也不知道设备发生问题该怎么处理最有效,数网星运用设备感测资料及维修日志,找出发生设备异常的模式,监控并预测未来故障机率,好让工程师可以即时执行最适决策。 第三、零件生命周期预测。零件或耗材有其生命周期,制造业者多半根据供应商建议进行定期更换,却忽略了生产及环境条件对耗损速度的影响,导致以下两种情况经常发生,一是在太早更换零件,造成不必要的开销,二是太晚更换零件,导致品质受影响。数网星根据生产及设备状态资料、零件资讯,精准预测零件生命周期,在需要更换的最佳时机提出建议,帮助制造业者达到品质成本双赢。 第四、制程监控提前警报。制造业的制程参数相当多且彼此会互相影响,若是因为制程参数偏移而影响产品品质,工程师只能单一站点逐步追查,相当耗费时间,而数网星的做法是建立产品品质预测模型,找到最佳的制程黄金区间,一旦发现制程参数偏移到区间外,便即时发出警报,让工程师可以即时进行调整或其他决策。 第五、良率保固分析。对制造业者来说,产品良率过低或是出售后于保固期间内发生问题,不仅会增加成本,更直接影响企业形象与客户满意度。因此数网星结合生产设备、产品良率及维修保固相关资料,建立预测模型,以预测良率并降低保固成本。

制造业KPI指标分析

精心整理 KPI指标库 XXXXX有限公司 2007年月 企业(一)关键绩效指标(KPI)辞典 财务会计指标 序号指标指标定义功能 1 万元工资销 售收入比例财政年度内的全部销售收入 与当期全部工资成本的万元 数的比值。 检测万元工资的投入产出效率,鼓励公司提高员工整 质和能力 2 产品毛利率产品毛利/产品销售收入检测分(子)公司当前经营模式的效率 3 利润总额一定周期内完成的利润总额检测分(子)公司的经营效果 4 利润总额增 加率(本期利润总额—上期利润 总额)/上期利润总额 检测分(子)公司不断优化经营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求利润最大化 5 集团利润贡 献率某分(子)公司利润总额/集 团公司利润总额 检测分(子)公司在全公司利润中的贡献度 6 资金沉淀率一定周期内流动资金用于固 定投资和弥补亏损的资金占 用额占全部流动资金总和的 比例 检测流动资金的使用和周转效率 7 资金周转率一定周期内流动资金的周转 率 检测公司周转情况 8 投资收益率税后利润/实收资本检测分(子)公司的投资收益情况 9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检测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 10

生产管理指标 序号指标指标定义功能考核依据1 产值一定周期内完成的入库品总 额 检测一定周期内的劳动生产总额 2 生产计划完 成率 实际生产完成量/计划完成量检测生产部门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3 按时交货率按时交货额/计划交货额检测生产部门生产进度执行情况 4 全员劳动生 产率 总产值/员工总人数检测员工平均生产值,确定全员劳动生产率 5 设备折旧率设备折旧费用/设备资产检测资产消耗占设备资产比率,以测定设备利用情况 6 设备故障率设备故障检修费用/产值检测设备资产的消耗在总产值中的比重 7 工具消耗率工具消耗额/产值检测工具消耗与产值的比率关系,越少越好 8 生产安全事 故发生数一定周期内发生的安全生产 事故数 检测生产部门生产安全管理的效果 9 生产安全事 故损失率 生产安全事故损失额/产值检测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生产损失情况 10 生产安全事 故处理的及 时性生产安全事故是否得到了及 时有效的处理 检测生产安全部门的工作情况 11 生产作业现生产作业现场是否摆放整齐,检测生产作业车间的现场管理情况

钢铁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钢铁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及程序设计 指导老师:李家庸 年级:95级计算机(1)班 设计人:吕耀华

时间:一九九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投入产出模型的概念 第二节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第二章钢铁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第一节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 第二节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说明 第三节投入产出模型的数学表达 第三章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 第四章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 第一节完全消耗系数的求解 第二节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的表上递推法第五章投入产出模型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第六章程序设计 第一节程序的设计思想及特点 第二节程序框图 第三节程序清单 第四节打印结果

第一章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在企业生产的过程控制和经营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我们把计算机与数学模型结合起来研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平衡问题,而投入产出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投入产出技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已经成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有效的经济分析和科学管理技术. 第一节投入产出模型的概念 投入产出方法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是美国经济学家列昂节夫( W.Leontief ) 在他的一些文章和书籍中提出了投入产出方法,并且利用美国的经济统计资料,编制了1919,1929,1939年的投入产出表. 投入是指从事一项生产活动经济活动的消耗,如果我们进行的是生产活动,那么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电力等的消耗,就是这项生产活动的投入.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结果,如生产活动的结果就是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这些产品就是这项生产活动的产出.由于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上的原因,各项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依存关系. 投入产出方法就是利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来研究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特别是研究和分析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在产品的生产与消耗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方法.在利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过程中,通常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也就是用数学方程式(线性方程, 非线性方程等) 来表示所研究的经济活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投入产出方法是进行经济平衡和计划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在XX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在xx的应用 一、投入产出简介 投入产出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间投入原材料和产出产品的平衡关系。投入产出分析是由俄罗斯裔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1905-1999)创立的。主要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研究各部门间这种平衡关系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 投入产出分析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实现的。投入产出表是由投入表与产出表交叉而成的。前者反映各种产品的价值,包括物质消耗、劳动报酬和剩余产品;后者反映各种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可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例如,产品平衡模型、价值构成模型等,用以进行经济分析、政策模拟、计划论证和经济预测。 应用最早的是美国劳工部劳动统计局,于1942- 1944年编制了美国1939年投入产出表,利用这张表来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预测战后美国的钢铁工业的生产和美国的就业情况,制定战时军备生产计划,研究裁军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得到了美国政府和经济学界的重视,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由于投入产出表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和应用投入产出表。到1990年,除个别国家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编制了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原理也得到了发展,由静态模型向优化模型发展,并应用到各个方面来研究宏观经济问题。 投入产出分析在我国的应用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初步研究及引入阶段。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倡导下,经济理论界和一些高等院校开始研究投入产出理论。"文革"期间,此项工作几乎中断。2、快速发展阶段。1974年,为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联合编制了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利用该表开展的分析应用工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这就为包括投入产出在内的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80年,国家统计局布置山西省统计局编制《山西省1979年投入产出表》,以探索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经验。1982年,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编制了1981年全国投入产出价值表和实物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管理,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并于1987年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编制《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这张表于1988年底编制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标志着我国投入产出分析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投入产出分析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投入产出表成为宏观经济调控、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二、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经济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这种描述一般只涉及表面象限。按表式分为三个象限。第I象限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几个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产出,它可提供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间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资料,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第II象限,其主栏和第I象限的主栏相同,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