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

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
初中物理八上同步讲义(精华篇)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理结构的一门科学。

2、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的体系】

伽利略——【经典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牛顿——【构建经典物理学体系,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和玻尔【量子力学】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1m=106μm1m=109nm 1μm=103nm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2)放: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估读

..。

..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注明单位。

5、特殊的测量方法:

①累积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硬币厚度,金属丝的直径)

②化曲为直法(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③轮滚法(测量圆形跑道的长度)

④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

6、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秒表 小表盘时间是分、大表盘时间是秒。分钟指针在1分钟内不过半,小

表盘直接计数,分钟指针过半,小表盘计数+30秒

秒表的用法: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

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参照物:①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②选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③参照物的选择:被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运动的判断: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位置发生改变就运动,没改变就静止。

三、运动的快慢

1、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 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 ② 公式:

③ 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km/h (1m/s=3.6km/h )

2、匀速直线运动:

① 定义: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②

③ 速度图像:

3、变速直线运动:

A 、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B 、 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

①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②计算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定要用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去计算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

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与路程S 时间t 没关系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段就快。

②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多就快。

③速度路程时间都不同:比较路程时间的比值,比值大,就快。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发声的物体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声波形式通过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

3、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空气中声速:340 m/s

①固体液体气体都可能传声,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4、回声①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②区分回声跟原声时间间隔:不小于0.1s,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音箱的制作原理:小于0.1s原声与回声混合,原声被加强(声音好像变大)

③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例1: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

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

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例2①P1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

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①影响响度的因素

人到声源的距离:声音能量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就越弱

声源振幅太小,声音响度太小

②听不到声音的几种情况声音的频率超出人的听觉范围

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被障碍物阻挡

3、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超声与次声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低于此范围叫次声波,高于此范围叫超声波。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从环保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4、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

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5、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四、声的利用

声音的利用:A: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超声波检测、次声波监测等。

B:传递能量,如清洗精密机械,次声波碎石、次声武器等。

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水母恒星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日光灯、霓虹灯月亮、钻石本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①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播

②光在透明的介质中可以传播:气体、液体、固体(玻璃)

③光速: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内所走的距离(15

).1秒绕地球7圈半

9.460810m

④通常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挖掘隧道时,用激光来引导挖掘机前进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点光源: 线光源:

光源的发光面越大,本影区越小手术用无影灯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1)日食的形成:

图1中,A可看到日全食

B 和C区看到日偏食

D区看到日环食

(2)月食的形成:

图2中,C可看到月全食

B 和A区看到月偏食

同月球相比较,地球的本影要长得多,月球在轨道上运行不可能进入地球的伪本影,所以,没有月环食现象.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

与孔的形状无关。孔越大,通过的光线多,像亮但是模糊

孔越小,通过的光线少,像暗但是清晰

像大小的影响因素:光源到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

⑤相关成语:立竿见影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即: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④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我们为什么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一般物体的表面是粗糙的,当太阳光平行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发生漫反射,故各个方向均有反射光射入眼睛。

☆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黑板反光:粉笔字写在光滑的黑板上引起的,粉笔字发生漫反射,光滑的黑板发生镜面发射,发射光强,从而看不到粉笔字。可以换一下位置或者增大一下黑板的粗糙一些。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平面镜成像:

(1)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左右相反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②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①潜望镜;②万花筒;③梳妆镜;④牙医用的反光镜

(4)作平面镜成像光路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作图须规范,应该用作图工具规范作图,切不可随手画.

○2虚实应分开,实际光线画实线,法线、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等辅助线画虚线;实像画实线,虚像画虚线.

○3箭头不可忘,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箭头应在图中画出,但虚线不加箭头.

○3作平面镜成像光路图时,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对称性先确定像的位置,再补画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考点1☆平面镜作图题的类型和解法

1. 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1)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位置确定平面镜的位置,解这类题的一般程序:

①找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及其交点.

②此时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两倍的入射角或者两倍的反射角大小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

④平面镜.平面镜与法线垂直.

例1.在图1中根据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画出法线和平面镜。

解析:AO,OB分别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两线之间的夹角为2倍的

入射角大小,所以过入射点O作角AOB的平分线即为法线,

注意法线要用虚线表示,根据法线和平面镜垂直即可作出平面镜。

例2.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中,如图3所示。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20°,则反射角和入射角分别是60°,由此可确定出法线,再作出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

2. 确定物的位置

例3. 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4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写出具体步骤:

方法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由O1A、O2B这两条反射光线可分别作出与它们相应的入射光线所在的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即入射光线的交点,也即为发光点S的位置.具体步骤:

①作平面镜的法线O1M和O2N;

②用铅笔作入射光线所在直线O1S1和O2S2,其交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

③最后由S向O1和O2作带箭头的入射光线SO1和SO2(如图5).

方法2:将两条反射光线O1A和O2B用虚线反向延长,相交于S′、S′即为像点的位置;作出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过S点补画入射光线SO1及SO2(图6).

3. 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例4. 如图所示,物体AB上的B点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在B′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和平面镜内的像是关于镜面对称的。所以,平面镜所在的直线是物体和像的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连接BB′,作出BB′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平面镜,再根据平面镜位置确定点A的像,连接A′B′即为物体的像。

4. 确定观察范围

例5.如图所示,画出人眼在S处通过平面镜可看到障碍物后地面的范围。

解析:先根据对称性作出人眼的像点S′,再根据光路可逆,设想S处有一个点光源,它能通过平面镜照亮的范围就是人眼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范围。图中画出了两条边缘光线。

5球面镜:

凹面镜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显微镜中的反光镜 汽车头灯。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④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⑤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⑥光路可逆

3、应用: 海市蜃楼 弯折筷子 雨后彩虹 钢笔错位 看水中鱼变浅 放大镜 照相机 透镜成像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

例1 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的位置要浅

例3弯折的筷子

人眼看东西的习惯是:“顺着光线的逆方向”而去,最终看到了“鱼”,实际上是折射光线的反向交汇

处,看到的是个虚像。

五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的种类及几个名词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

..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

..作用。

(3)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

①光心O:透镜的中心;②主光轴:通过光心O和球面球心C的直线;③焦点F: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对称;平行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这些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两侧各有一个且对称。④焦距f: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2、三条特殊光线

(1)凸透镜(见图3-1):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之后会聚于焦点;②从焦点发出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之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③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凹透镜(见图3-2):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②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③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图3-1)(图3-2)

典型光路:

3、测定凸透镜焦点的方法:让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通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这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然后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4、测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让凸透镜正对

..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在纸

上出现一个最小最

....,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亮的光斑

5、凸透镜成像规律

成像规律记忆口诀:①一倍焦距分虚实

..(uf成实像、u=f不成像);②二倍焦距分大.

小.(u<2f成放大的像、u=2f成等大的像、u>2f成缩小的像);③凡实像必倒立

..、凡虚

..且物像异侧

像必正立

..;成虚像时物距越远

..,

..,像距越远

..,像越小

..,像距越小

..且物像同侧

..);④成实像时物距越大

像越小.。

推荐-初二物理同步练习题集 精品

初二物理同步练习题集初二物理声现象学习口诀 1.声音的传播 物体发声要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 声音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 通常声速340m/s,声速固中比液快。 2.声音的特性 声音特性三种,音调、响度、音色。 物体振动快慢,对应音调高低。 每秒振动(次数)频率,频率单位赫兹(Hz)。 人耳听见范围,20到20000Hz.

物体振幅大小,声音强弱响度。 不同声音区分,声波不同音色。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工作声音, 干扰听音声音,都是常见噪声。 声音等级分贝(dB),刚听弱声为0.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90(dB)。保证工作学习,声音不超70(dB)。保证休息睡眠,声音不超50(dB)。减弱噪声三阶段,声源、传播和人耳。声的利用有两类,传递信息和能量。

初二物理声现象同步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1.发声体都是在着,发声停止的物体不再。

9、人说话、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的振动,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发出的振动。 10、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靠交谈,说明:。 11、利用回声测定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需要测出,然后利用公式计算。 12、某同学对着一山崖高喊一声,2 秒后听到回声,该同学距山崖有米。 13、人们彼此交谈的语声,是靠传播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真空里传播的慢 B.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真空不能传声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2.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真空 B. 木头 C. 空气 D. 水 3.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

第一章 一、哥白尼:日心说——托勒玫地心说 牛顿: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伽利略:实验物理学先驱 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二、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定律的自然科学。 三、探索的步骤 1.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得出结论 2.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 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成为机械运动。 二、1.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并事先被选参照标准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a:任意可以运动可以静止。 b:本身不能做参照物。 c:方便选择的参照物应便研究,问题方便一些。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三、长度单位: 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 1km=1000m 1km=10^3m 时间单位:1h=60min=3600s 1ms=10^3μs 1min=60s 1s=10^3ms=10^6μs 四:正确使用刻度尺(选择好量程,0刻度是否磨损) ①放正刻度尺 ②刻度线贴近被测物 ③0刻度或整刻度线与起始端对齐 ④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 ⑤读取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五:量程:一次测量的最大值 分度值:刻度尺上相邻两刻度间的距离 六、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七、测量方法:一、长度 ①累积法:测钢丝、纸张长 ②平移法:测一枚硬币直径 ③化曲为直法: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二、时间:秒表外圈一圈30秒,每小格即分度值为s,内圈一圈15分钟 八、速度:①: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②:相同路程比时间(下页第一行同此行是一条)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同步练习

14.1《热机》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 1.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2.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d1816123.html,]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3.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如图1所示,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C.能量的转化形式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D.软木塞的机械能守恒 4.关于热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空气 B.汽油机顶部有喷油嘴,柴油机顶部有火花塞

C.汽油机和柴油机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是依靠飞轮的惯性完成的 D.柴油机可广泛用于汽车、飞机和火箭的发动机[来源:学_科_网] 5.如图2所示的内燃机工作的一个循环中,其四个冲程的顺序应当是() 图2 A.乙、甲、丁、丙B.甲、乙、丙、丁 C.乙、丁、甲、丙D.甲、丁、乙、丙 6.如图3是内燃机的某冲程工作示意图,以下改变内能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图3 A.烤火取暖 B.搓手取暖 C.向手“呵气”取暖 D.用热水袋取暖 7.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A.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8.某四冲程汽油机每秒可完成10个工作循环,该汽油机的曲轴每分钟转动的圈数是() A.60 B.600 C.1200 D.2400 9.如图4(a)(b)是课本中的两个实验,针对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 A.图(a)实验中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中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B.图(b)中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中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C.图(a)的实验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 D.图(b)中的实验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二、填空题 10.如图5装置,酒精灯对试管加热,通过______的方式使水的_____增加。试管中的水______产生大量水蒸气,当水蒸气冲开软木塞时,水蒸气膨胀,

专题10.1 浮力-2020届初中物理同步讲义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1.浮力:是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力。 方向:____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 2.浮力的大小: (1)定义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面对它上下两表面的压力差:F浮=___________。若柱形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度接触,由于下表面不受向上的压力,所以_________浮力。 (2)弹簧测力计测量:先用测力计测量出物体的重力为G,再测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读数F,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_____________。 竖直向上液体(或气体) F向上–F向下不受G–F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方向是竖直向上。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F浮=F上–F下。 解读:若物体下部没有液体则物体不受浮力作用。例如插入河底淤泥中的木桩和已粘在杯底上的铁块都不受水的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但一般情况下不考虑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例题1】(2019·上海市徐汇区中考物理一模试题)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向下的压力分别为10牛、2牛,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牛。增大物体在水中的深度,水对物体向上的压力

将__________,物体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参考答案:8 变大 不变 试题解析:物体受到的浮力:F 浮=F 向上–F 向下=10 N –2 N=8 N ;根据p=ρgh 可知,增大物体在水中的深度,液体压强增大,由p =F S 可得F=pS ,所以水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变大;当物体所处的深度增加时,V 排不变,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解读: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物体,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将一个空心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并上浮,随着露出水面的体积逐渐增大时,球所受的浮力将逐渐变小,球所受的重力不变,当球浮在水面静止时,所受浮力和它的重力相等。 【例题2】(201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中考一模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学习“科学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小文收集到如图所示一幅图片,请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ρ水<ρ盐水) (1)图丙中,物体A 所受浮力大小是________N ;图丁中,物体A 受到盐水向上和向下的压力的合力为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 (2)比较图丙、丁,说明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结合图甲和图丙可确定图乙方框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 乙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0 1.2 N 方向竖直向上 (2)液体的密度大小 (3)4.0 N>F 乙>3.0 N 0

初二物理试题 透镜成像同步练习题

透镜成像 一、知识概述 通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光现象的相关知识已有所了解,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介质的表面会发生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本周我们将学习一透镜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透镜 1、几个概念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主轴——最简单的透镜两个表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轴。 薄透镜——如果透镜的厚度比球面的半径小许多,这种透镜叫做薄透镜。 光心——薄透镜的中心叫透镜的光心。 2、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F,F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O点的距离叫做焦距。 注意:会聚作用不一定要使折射光线相交,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指的是:光通过透镜后,其折射光线向主轴偏折,即在原光线的传播方向上合拢一些。 (2)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下图所示:

(1) (2)(3) 3、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跟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形成发散光线。如果迎着发散的光线望去,会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凹透镜后某一点F发出来的,F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指的是: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其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偏折,即在原光线的传播方向上发散开一些。 (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下图所示: (1) (2)(3) 例1、如图所示,AB为一条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MN为透镜的主光轴,L为透镜。由图可知()

A.该透镜可能是凸透镜 B.该透镜可能是凹透镜 C.若该透镜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 D.若该透镜是凹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 解析: 图中仅仅只给出了折射光线,而没有入射光线,此时无法确定光线相对于原来是会聚还是发散,故A、B都是正确;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B点为凸透镜的焦点,若入射光线没有平行主光轴,则折射光线不会通过焦点,即B不是焦点,对于凹透镜而言,没有实焦点,故C、D都是错误的。 答案:A、B 例2、完成下列光路图 解析: 画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时,应记住三条特殊光线: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凸透镜是实际光线通过焦点,凹透镜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⑵通过焦点的光线(或光线的延长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⑶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答案:如下图所示

初中物理全部讲义

第1讲磁原子和星系 【知识要点】 一、磁体 1.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N极(北极)和S极(南极)。 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叫做磁场,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 2.磁场是有方向的,放在磁场中的某一点的,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这一点磁场方向。3.磁感应线是人们为了方便、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的假想曲线,磁体外部的磁感应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 常见的磁感应线分布图 三、电流的磁场 1.著名的奥斯特实验首先表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流具有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其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3.右手螺旋定则 a.对于通电直导线:用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就表示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 b.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四、原子 1.物质构成了物体,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 2.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 a.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存在着电子,建立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他认为整个原子就好像是一个均匀分布的正电荷的蛋糕,而电子则是一颗颗嵌在其中的葡萄干。 b.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恒星),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行星)在核外空间里绕核高速旋转。 c.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根据量子理论,建立了原子的“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电子云模型是目前认为最科学的原子模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集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______。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_____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________。长城长________。 2、长度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如何正确放置刻度尺:___________(注意有没有从0开始、厚刻度尺如何放置)。 (3)读书时,视线要_____刻度线,读数时读到________的__________(至少读三遍)。 即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除刻度尺外其他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 4、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测曲线长度)。 5、时间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时间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 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误差_____消除,只能_______。减小误差的主要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导体电阻的大小应用的方法是其中的__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消除。 7、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错误的数据要先删除,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平均值要与题目中所给数据位数一致(四舍五入)。 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两种题型: (1)告诉研究物和参照物,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研究物的运动状态。 两者位置发生改变:研究物是运动的 两者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研究物是静止的 (2)告诉研究物以及运动状态,根据研究物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研究物是运动的:选和研究物位置发生变化的。 研究物是静止的:选和研究物位置不发生变化的。 2、研究物的选择标准: (1)研究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是研究物本身。即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做参照物。 (2)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一般选大地为参照物。 3、相对静止应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物理浮力的应用同步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浮力的应用同步的练习题及答案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_______的浮力F浮,同时还受到方向_______的重力G。当F浮G时,物体就会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系,排开的液体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会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就可以停留在液体内部任一位置,这样的现象叫悬浮;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将浮在水面上。 答案:向上竖直向下下沉悬浮上浮 2.轮船是根据_______制成的。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 ______________,它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热气球是靠加热球内的空气,使其密度_________,相当于充入了 _______的气体,当F浮_______G时就升空了,若需要下降则要 _______,这时,球内空气的密度_______,当F浮_______G时就下降了。 答案:漂浮的条件F浮=G物体的浮沉条件自身重力减小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大于停止加热变大小于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浮力等于重力,一定悬浮 B.浮力等于重力,一定漂浮 C.物体在水中上浮,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浮力不变 D.在水中匀速下沉的物体重力大于浮力

思路解析:浮力等于重力,有两种可能,即漂浮或悬浮。匀速下沉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上升的物体,在露出水面之前V物不变,浮力不变,故只有C是正确的。 答案:C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xx北京四中模拟模拟)浸没在盐水中的鸡蛋(不沉底),所排开盐水的重力大约为() A.0.5N B.5N C.50N D.500N 思路解析:浸没在盐水中的鸡蛋将悬浮,因此鸡蛋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而一个鸡蛋的重力大约为0.5N。 答案:A 2.把重5N、体积为0.6c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浮,F浮=6N B.物体悬浮,F浮=5N C.物体漂浮,F浮=5N D.物体沉在水底,F浮=6N 思路解析:假设体积为0.6cm3的物体能浸没于水中,则F浮=液gV排=1.0g/cm310N/kg0.6cm3=6N,大于物体自身的重力,因此物体最终漂浮于水面上,由漂浮条件可得F浮=G=5N。 答案:C 3.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铝块都放入水中,木块浮在水面上,铝块沉入水底。它们受的浮力大小是()

初二物理培优班讲义(一)

初二物理培优班讲义(一) 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 一、电路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 ①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 ②串联电路中任何一处断开,则整个电路为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 ③串联电路中,开关在不同位置的作用是一样的,它能控制整个电路。 2、并联电路: ①并联电路中有多条路径。 ②断开一条支路,其它支路仍能工作。 ③干路上的总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 (一) 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1、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2、请根据下图的实物连接情况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画出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相应的元件符号。

(二) 根据电路图画实物图 1、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各元件连接起来。(导线不允许交叉) 2、请将图所示元件按电路图连接, 连线不要交叉。 3、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完成如图所示的实物连接。 (三) 电路的识别和设计 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适当,要使电铃和电灯同时有电流通过,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断开Sl ,闭合S2、S3; B .断开S3,闭合S1、S2 C.闭合Sl ,断开S2、S3; D .闭合S2,断开S1、S3 2、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若要使L1和L2两灯组成并联电路,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情况是 ( ) A.S1、S2断开,S3闭合 B.S1、S2闭合,S3断开 C.S1、S2、S3闭合 D.S1断开,S2、S3闭合 甲 乙

3、在图中根据标出的电流方向,在1、2、3、 4、5中填上适当的器材符号.要求:开关S1控制整个电路,开关S2仅控制电铃,电路中还有一个灯泡. 4、请你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连接好的器材连接起来(连线不能交叉)。 二、电流、电压 1、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通常有______个接线柱,有______个量程。如图甲,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图乙的示数为__________。 2、如图丙,当量程为0~3V 时,电压表指针的读数为_ _ _V ; 当量程为0~15V 时,如果电表的指针仍在原位置,则此时电压表的读数为__ _V 。 3、如甲图电路,当开关s 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乙图所示,其中a 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 (选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b 电流表的读数应为 安。 甲 乙 丙

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一) 一、知识概述 本周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解析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自然界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2)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描述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常把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的车上的物体运动时,可以选运动的车厢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巧妙地选取参照物,往往可以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4)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它不是另一个物体,而是同一物体。如果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说的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都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一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即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即我们说物体是静止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那我们说物体是运动的。可见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因此,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不事先选择参照物,说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没有意义,也是不对的。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例1、甲、乙、丙三人各驾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 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 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 解析: 研究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应以地面、楼房为参照物,丙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说明丙匀速下降;丙看见乙匀速上升,则乙有三种可能:静止、匀速上升或以小于丙的速度匀速下降;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而丙相对地面是下降的,说明甲是以比丙更快的速度匀速下降的。 答案:BC

初中物理压强讲义

第一讲压力、压强 中考要求 知识点睛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的三要素: 大小:与物体本身收到支持面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故大小相等,平时我们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列出平衡方程来求解支持力,进而得到压力的大小。 注意:⑴压力不是重力,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由其他力产生。 ⑵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单独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重即F压=G。 压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________ 有关; 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___________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实验结果: ⑴当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当压力相同时,__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怎样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压强: 1帕含义:1米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请问:质量为60kg的人,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50cm2,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人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请同学们思考,当人行走时人对地面的压强比站立时大了,还是小了? 压强应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重难点 重点:本节重点在于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压强的概念的掌握是学习后面液体大气压强以及浮力的基础,而压强公式的应用更是中考必考的考点之一。 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把压强定义和之前的学习的力学知识、几何中有关直柱体的知识灵活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这是对之前学习的密度计算问题的复习和突破。 习题精讲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册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新课导学]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从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河外星系及整个宇宙,有着无数天体,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物质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叫做分子,分子极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 1纳米=10-9米 ,一般分子直径0.3nm-0.4nm,纳米尺度是指0.1nm-100nm 3、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分子的间距极小,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较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液态:分子的间距较小,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作用比固体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且具有流动性。 气态:分子间距较大,分子极度散乱,运动绝对自由,可以高速向各个方向运动,粒子间作用力极小、几乎没有,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 4、原子结构: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夸克的知识只要提及一下即可。 原子非常小,研究表明:原子的半径大约为10-10m,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灰尘,其中也包含了大约1015个原子! 5、1光年=9.4608×1015m 6、当物质被细分到纳米尺度,即物质小颗粒的尺度小到1~100nm时,物质原有的属性一般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这是由于每一颗粒内只包含几十或几百个原子、分子,所以使得纳米材料在许多物理、化学性质上既不同于日常的大块的固体,也不同于单个的原子、分子。例如,大块金子是黄色的,10nm的金颗粒是绿色的,而1nm的金颗粒是红色的。人们对纳米材料的研究正是利用它在某一特性方面的变化来改变原材料的效能。 [例1]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打扫房间时尘土飞扬 B、水从高处流到低处 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会生锈 D、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盐,这杯水会变咸 答案:D。 [剖析]分子极小,为百亿分之几米,这么小肉眼是看不见的,因此A不对,水流动不能说明单个分子运动,故B 不对,铁生锈是发生本质变化即化学变化,所以C 不对,只有水变咸了说明盐分子运动到水中了。 [例2]分子的大小大约是 A、3×10-5m B、3×10-8m C、3×10-10m D、3×10-7m 答案:c [剖析] 分子大小为百亿分之几米即10-10米范围 [例3] 大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判断 答案: C [剖析] 固态分子间距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完整word)初中物理压强讲义

第一讲压力、压强 中考要求 板块考试要求 了解理解压力、压强压强、压强的单位运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点睛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的三要素: 大小:与物体本身收到支持面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故大小相等,平时我们通 过对物体受力分析、列出平衡方程来求解支持力,进而得到压力的大小。 注意:⑴压力不是重力,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由其他力产生。 ⑵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单独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 物重即F压=G。 压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________ 有关; 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____________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实验结果: ⑴当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当压力相同时,__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怎样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压强: 1帕含义:1米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请问:质量为60kg的人,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50cm2,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人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请同学们思考,当人行走时人对地面的压强比站立时大了,还是小了? 压强应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重难点 重点:本节重点在于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压强的概念的掌握是学习后面液体大气压强以及浮力的基础,而压强公式的应用更是中考必考的考点之一。 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把压强定义和之前的学习的力学知识、几何中有关直柱体的知识灵活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这是对之前学习的密度计算问题的复习和突破。

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训练

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训练 同步训练001——7.1力 (2) 同步训练002——7.2弹力 (3) 同步训练003——7.2重力 (4) 同步训练004——8.1牛顿第一定律 (5) 同步训练005——8.2二力平衡 (7) 同步训练006——8.3摩擦力 (9) 同步训练007——9.1压强 (11) 同步训练008——9.2液体的压强 (13) 同步训练009——9.3液体的压强 (14) 同步训练010——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6) 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 试题001——第七章单元测试一 (17) 试题002——第七章单元测试二 (19) 试题003——第七章单元测试三 (21) 试题004——第七章单元测试四 (23) 试题005——第八章单元测试一 (25) 试题006——第八章单元测试二 (27) 试题007——第八章单元测试三 (30) 试题008——第九章单元测试一 (32) 试题009——第九章单元测试二 (35) 试题010——第九章单元测试三 (38)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期末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测试一 (41)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测试二 (43)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测试三 (46)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测试四 (49)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测试五 (52)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测试六 (54)

同步训练001——7.1力 (一)选择题: 1.在图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 A .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 .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3.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 .汽车起动 B .汽车拐弯 C .汽车减速上坡 D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B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D .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5.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 A .不断改变 B .始终不变 C .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 D .无法确定 6.一只成熟的苹果,由于受地球的吸引而从树上落到地面,在此过程中苹果 ( ) A .一定吸引地球 B .不一定吸引地球 C .一定不吸引地球 D .无法确定是否吸引地球 二、填空题 7.用手拍桌子,桌子受到手施加给它的力,同时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手受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力.大量的事实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8.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 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________. 9.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 的改变或运动 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 . 10.人拉弹簧,拉力使弹簧发生了 ,守门员把飞向球门的球踢回去,假设球来去的速度大小不变,踢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 . 11.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12.物体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或者________,都是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13.气球经吹气后体积变________了;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的长度变________了;用手压馒头,馒头变__________了;这些现象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三、作图题 14.如图6所示,用50牛沿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斜向上拉小车,画出拉力的示意图. 图6 图7 15.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的物体,在F =4牛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向右运动,物体同时受到3牛的阻力,画出物体在水平方向受的力的示意图. 16.马拉车在水平地面上前进,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车受的拉力F ,车受的阻力f ,地面对车的支持力N . 四、简答题 19.足球运动员用力踢球,脚也会感到痛,为什么? 20.有人说:“炸弹爆炸说明这一物体本身就具有力,不需要别的物体的作用.”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人对跳板的压力 手对弓的拉力 手对弹簧的拉力 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A B C D

初中物理全部讲义

第 1 讲磁原子和星系 【知识要点】 一、磁体 1.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是 N 极(北极)和 S 极(南极)。 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叫做磁场,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 2.磁场是有方向的,放在磁场中的某一点的,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N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这一点磁场方向。 3.磁感应线是人们为了方便、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的假想曲线,磁体外部的磁感应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 S 极。 常见的磁感应线分布图 三、电流的磁场 1.著名的奥斯特实验首先表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流 具有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其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3.右手螺旋定则 a.对于通电直导线:用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 向,那么弯曲的四指就表示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 b.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 握住通电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 N 极。 四、原子 1.物质构成了物体,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 2.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 a.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存在着电子,建立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他认为整个原子就好像是一个均匀分布的正电荷的蛋糕,而电子则是一颗颗嵌在其中的葡萄干。 b.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行星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恒星),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行星)在核外空间里绕核高速旋转。 c.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根据量子理论,建立了原子的“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电子云模型是目前认为最科学的原子模型。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力摩擦力同步训练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力摩擦力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一只重力为1000牛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用120牛的力沿水平方向推它,木箱仍没动,不计空气阻力,此时木箱受到地面对它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大小为() A.大于120牛B.等于120牛C.小于120牛D.等于1000牛 2.现在各学校都在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减小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 B.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疼,说明足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C.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飞行的足球持续受到来自运动员的力的作用 D.守门员及时截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自行车把上有条纹 B.运动员在手上涂抹银粉 C.汽车轮胎安装防滑链 D.给自行车加润滑油 4.小雨在和同学们练习立定跳远时,发现起跳时与地面之间经常打滑。于是她改穿同学建议的跳远专用鞋试了试,果然不再打滑了。对比两种鞋后她发现,跳远专用鞋和平时所穿运动鞋的底部都有凹凸不平的花

纹,但跳远专用鞋的花纹凸起程度更大针对这一现象,小雨和同学们提出了下列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A.鞋底花纹的凸起程度和跳远时的稳定程度有什么关系? B.鞋底花纹的凸起程度和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C.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D.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跳远距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5.如图所示,某工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以不同的方向分别拉动物块使其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摩擦力大B.乙的摩擦力大C.甲乙摩擦力大小相等D.无法判断 6.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在平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则甲、乙两物体的受力个数分别为() A.3个,5个B.2个,5个C.2个,4个D.3个,6个 7.如图,当传送带静止不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点所需时间为8分钟;则当皮带轮转动,传送带斜向上匀速运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动,沿传送带从上端A点滑到下端B 点所需时间为()

初中物理八年级功和功率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一、上节课复习与回顾(包含作业处理) 二、新课讲解 (一)课程导入 (二)大数据分析( 09 - 19 年,共 11 年) 年份考点一:简单机械考点二:功和功率、机械效率总分值 2009年 1次 (第12题,2分) 1次 (第6题,1分) 2分 2010年 1次 (第18题,2分) 2次 (第14、22题,10分) 12分

3、【2009年重庆】如图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你认为合理() A. 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 B. 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 C. 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对它做了功 D. 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 4、在下列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球出手后,水平方向移动7m,手对铅球做了功 B. 用30N的水平推力,将重为180N的物体推动9米。推力对物体做了功 C. 关闭发动机后,火车仍向前滑行50m,火车的惯性对它做了功 D. 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滚动,支持力对它做了功 考点二:功的计算 一)例题解析 5、1J的功就是() A.把质量为1kg的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B、把重1N的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C.在1N力的作用下,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D.在1N力的作用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m时,此力对物体做的功 二)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定义: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要点诠释: 1、公式 W=Fs, 2、单位焦耳(J),

1、定义式: 2、国际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毫瓦(mW)等等。 1KW=1000W,1W=1000mW,1W=1J/s 3、推导公式: 要点诠释: 功率与功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功”表示做功的“多少”,而“功率”则表示做功的“快慢”,“多少”与“快慢”的意义不一样,只有在做功时间相同时,做功多的功快;否则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就快,即“功率”不一定就大,也就是说:功率与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 三)巩固练习 12、把一个重物以相同的速度沿AD、BD、CD三个光滑斜面匀速推向顶端,如图所示,则推力的功率是() A.沿AD最大 B.沿BD最大 C.沿CD最大 D.一样大 13、平直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如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与乙() A.牵引力做功之比为3:2 B.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1:1 C.汽车所受的阻力之比为3:2 D.以上都不对 (四)本节综合练习 1、足球运动员用150牛的作用力,将重4.5牛的足球踢出,足球沿水平场地向前运动的最大距离为20米,则运动员对足球所做的功为() A.3000焦 B.90焦 C.0焦 D.无法确定 2、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拉力F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W1和W2的关系是()

【精品】初中物理-八年级(初二)下册-专题复习讲义-大气压强课程讲义(Word版)

第九章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类比法感受大气压强:液体由于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以在液体的内部有压强,而 且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样我们所生活的大气层的空气也具有重力和流动性。所以大气压强与 液体压强有相同之处。 (2)大气压强实例:很多的实验都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如小皮碗的实验、覆杯实验、广口瓶吞蛋、 铁皮箱实验等等。 (3)第一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实验。 (4)大气压强定义: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 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大小 (1)第一个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2)计算大气压强: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得水银柱的高度为__________mm。依据液体压强计算公 式计算其大小为:p=ρgh=13.6×103 kg/m3×9.8 N/kg×0.76 m=1.013×105 Pa。 (3)标准大气压:为了便于对比,人们通常把_________mmHg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用atm来表示。1 atm=1.013×105 Pa,即等于760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强的单位多出了两个,一个是mm Hg,另一个是cmHg,1 mmHg约等于133 Pa) (4)托里拆利实验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稍稍上提,观察水银柱的高度,结果是不变的。 将玻璃倾斜,注意到,水银面上的真空体积有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也有变化。当倾斜时,管内水银面 上方的真空体积减小,水银柱变长,但是水银柱的__________是不变化的。 三、大气压的测量: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1)水银气压计。 (2)无液气压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