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指标的解读

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正常值

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正常值 项目 PH值正常参考值 7.35-7.45临床意义及影响测值的因素 PH<7.35为酸血症,PH>7.45为碱血症。在病人高热或低体温时,测得的pH要进行校正,校正pH=0.0147×(37℃-病人体温)。单纯靠pH不能区别是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酸碱失衡,只能决定是否存在酸血症或碱血症,pH正常不能排除无酸碱失衡。 是指溶解于血浆中的CO 2所产生的张力。是血气指标,又是酸碱指标。动脉血pCO 2是衡量肺泡通气量适当与否的一个最好的指标。pCO 2<35mmHg时,为低碳酸血症,提示肺通气过度,存在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酸中毒;pCO 2>45mmHg时,为高碳酸血症,提示存在肺通气不足,结局是CO 2潴留,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影响因素:1.新生儿pCO 2可高达58mmHg,出现一过性酸血症,数小时即可恢复,但早产儿恢复较慢。2.妊娠期因有过度换气pCO 2可有下降出现呼吸性碱中毒。3.采动脉化毛细血管血时,若有静脉血混入,可使pCO 2偏高。4.剧烈运动及精神紧张,时常伴有通气过度,可使pCO 2下降。抽血时肝素与血量比例不当(一般要求血量与肝素的比例大于10:1,适量为20:1)如果为5:1甚至1:1,由于肝素溶液CO

2含量少,可造成假性低pCO 2血症。 是指血浆中溶解的O 2所产生的张力。pO 2<55mmHg提示有呼吸衰竭,pO 2<30mmHg即有生命危险。影响因素:1.温度对检测的影响较大,正常温度为37±0.1℃范围内,温度每上升或下降一度,pO 2可上升或下降6%-7%,电极本身因温度上升可使电流加大3%故总的误差每一度可达10%。2.血液取样不当可以引起严重误差,尤其在pO 2高于正常时,所取毛细血管如稍混入一些静脉血,可使pO 2明显降低。 血标本中血红蛋白带氧的百分比(即在一定pO 2下,占全部Hb的百分比)。. 是指一定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百分比主要功能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同时又是很重要的缓冲物质。 pCO 2二氧化35-45mmHg 碳分压 pO 2氧分83-108mmHg 压 SO

血液常规检查各项指标

血液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如下: 血红蛋白(HGB): 正常参考值:男性'12.0—16.0g/dL(120—160g/L)。女性'11.0—15.0g/dL(110—150g八)。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与红细胞增高、降低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登山病、重度烧伤、严重脱水、休克、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降低'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各种原因所致之大量失血、重症寄生虫病等。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参与机体的凝血过程。血小板计数是诊断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等的主要检测指标。 正常参考值:10万一30万/mm3(100—300×10。儿)。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淋巴瘤,以及急性失血、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降低'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巨幼细胞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癌症骨转移、脾功能亢进、放射病、败血症、伤寒、黑热病、粟粒性肺结核等。此外,使用某些药物中毒或过敏也可导致血小板降低。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生于骨髓,胞浆内含有血红蛋白和水分,还有少量有机和无机物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参考值:男性'400—550万/mm3。女性'350—500万/mm3。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真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重度烧伤、休克、肺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登山病、慢性一氧化碳(煤气)中毒等。此外,高山居民、新生儿等可见生理性增高。降低,见于各种贫血、白血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重症寄生虫病等。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用电法检验。 正常参考值:新生儿,10000—20000/mm3。儿童,5000—11000/mm3。成人,4000-10000/mm3。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感染、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肿瘤晚期、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烧伤等,此外某些药物中毒也可增高。降低,见于伤寒、流感、风疹、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等。此外,放射性物质、X线及使用某些抗癌药物、解热镇痛药也可降低。 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 嗜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是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的检测指标。 正常参考值:50%-70%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肺炎、败血症、心肌梗塞、白血病、淋巴瘤、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降低,见于流感、伤寒、副伤寒、麻疹、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抗癌药物、X线及镭照射也可降低。 淋巴细胞百分比(LEM): 淋巴细胞具有产生和运载抗体、防御病毒感染的作用。 正常参考值:20%-40%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百日咳、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降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记性期等。此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长期接触放射线等也可降低。

血液学检验考试题A卷

《血液学检验》考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胚胎期造血可分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三个时期。 2.幼稚红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期。 3.五大血细胞系统中,在幼稚阶段能进一步分成早幼、中幼、晚幼三期的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一般均以____________细胞与_____________细胞之比来进行,通常分为______级。 5.正常成人在1.5cm×3cm的骨髓涂片中可见巨核细胞_______个,其中以_________细胞占主要比例。 6.骨髓涂片低倍镜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7.通常情况下,骨髓检验能对白血病、急性再障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作出肯定诊断。 8.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于________,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9.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完成。 10.在血小板膜糖蛋白中,___________具有粘附功能,_____________而具有聚集功能。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干抽: 2.溶血性贫血(hemoiytie anemia): 3.白血病裂孔现象:

临床诊疗指南-血液学分册

3)GSH含量测定:G6PD缺乏者测量值为正常值的60%~78%,蚕豆病现症者<50%。 (3)G6PD缺陷特异性指标: 1)初筛定性试验:包括荧光斑点试验、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红细胞G6PD洗脱染色法,结果显示G6PD缺陷。2)直接定量试验:测定红细胞G6PD活性是确诊的直接依据,男性患者酶活力显著下降,在正常值的30%以下。3)突变基因分析。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无特效对因疗法。以饮食与药物预防为主,禁食蚕豆及其豆类制品,注意防感冒、防感染、慎用药。 2.脾脏切除疗效不佳。 3.产前预防 G6PD缺乏的孕妇,于产前2~4周服用苯巴比妥,可减轻新生患儿出生后的高胆红素血症。 4.特殊处理 (1)溶血危象期:输血,输液,抗感染,防止休克与急性肾衰竭。 (2)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1)光照疗法:波长420~440nm的蓝色荧光灯,照射至黄疸明显减退(<140μmol/L)。光疗的副作用有腹泻、脱水及青铜症等,应注意补液。 2)换血疗法:起效快,适用于胆红素脑病早期、血清胆红素≥200μmol/L者。 3)药物治疗:促胆红素转化、结合与排泄。常选用苯巴比妥、白蛋白、中药复方茵陈蒿汤和10%葡萄糖制剂。 5. G6PD缺乏症患者的用药禁忌(表1-2) 二、丙酮酸激酶缺陷 【概述】 丙酮酸激酶(PK)缺陷在红细胞酶病中发病率位居第二,是糖酵解代谢酶中最常见的引起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CNSHA)的缺陷酶,其溶血机制为ATP合成减少、红细胞能量代谢障碍。PK缺陷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杂合子可无临床症状,先证者多为纯合子或双杂合子、酶活力测定和家系调查是PK缺陷的确诊依据。【临床表现】 1.见于任何年龄,有新生儿黄疸病史,有不同程度的慢性CNSHA。感冒、感染可加重溶血性贫血症状。 2.脾脏中度或明显肿大,10岁以后胆石症的发病率很高。 3.部分中度贫血患者自觉症状较轻,这是由于PK缺陷细胞中代谢产物2,3-DPG蓄积,增加了患者对贫血缺氧的耐受性。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价值薛吉山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价值薛 吉山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 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健康者空腹状态下和实验组冠心病的静脉 血作为样本,比较相应血液检验指标包括红细胞分布情况以及血小板分布情况等。结果实验 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 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以及血小板分布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 患者进行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后续治疗,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血液检验指;检验分析;临床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ifferent blood test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70 healthy people who underwent health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venous blood samples of healthy subjec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aken as samples to compare the corresponding blood test indicators,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ed blood cells and platelets.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erythrocy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latelet count,platelet volume and platelet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It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to test different blood test indexes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which is conducive to follow-up treatment an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to a certain extent,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Blood test finger;Laboratory analysis;Clinical value 在临床治疗中,冠心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疾病[1]。冠心病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的动脉出现粥样 硬化,堵塞相应的管腔,使心肌缺血缺氧。为了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 标进行检验的临床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于我 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的70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临床上相关冠心 病的诊断指标,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前,患者均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实验组60例冠心病患者中,37例为男性患者,23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46岁到77岁,平均年龄为(63.2±5.6)岁。对照组健康者中,39例为男性患者,2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 围为45岁到79岁,平均年龄为(64.1±5.8)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 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于我 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将对照组健康者空腹状态下和实验组冠心病的2 mL静脉血作为样本,比较相应血液检验指标包括红细胞分布情况以及血小板分布情况等[2]。

检验名词解释

1.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 chip )或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其原理是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显微印刷等方法将大量特定序列的探针分子密集、有序地固定于经过相应处理的硅片、玻片、硝酸纤维素膜等载体上,然后加入标记的待测样品,进行多元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强弱及分布,来分析目的分子的有无、数量及序列,从而获得受检样品的遗传信息。其工作原理与经典的核酸分子杂交如Southern和Northern印迹杂交一致,都是应用已知核酸序列与互补的靶序列杂交,根据杂交信号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经典杂交方法固定的是靶序列,而基因芯片技术固定的是已知探针,因此基因芯片可被理解为一种反向杂交。基因芯片能够同时平行分析数万个基因,进行高通量筛选与检测分析,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等不足。根据所用探针类型,基因芯片可分为cDNA ( comp lement DNA)芯片和寡核苷酸芯片;根据检测目的又可分为表达谱芯片和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芯片。随着芯片技术在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延伸,基因芯片概念已泛化到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糖芯片、细胞芯片、流式芯片、组织芯片和芯片实验室( laboratory on a chip)等 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功能分析技术,可用于蛋白质表达谱分析,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甚至DNA-蛋白质、R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筛选药物作用的蛋白靶点等。蛋白芯片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蛋白质,其原理是对固相载体进行特殊的化学处理,再将已知的蛋白分子产物固定其上(如酶、抗原、抗体、受体、配体、细胞因子等),根据这些生物分子的特性,捕获能与之特异性结合的待测蛋白(存在于血清、血浆、淋巴、间质液、尿液、渗出液、细胞溶解液、分泌液等),经洗涤、纯化,再进行确认和生化分析;它为获得重要生命信息(如未知蛋白组分、序列。体内表达水平生物学功能、与其他分子的相互调控关系、药物筛选、药物靶位的选择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基因芯片(又称 DNA 芯片、生物芯片)技术,就是通过微加工技术,将数以万计、乃至百万计的特定序列的DNA片段(基因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2cm2 的硅片、玻片等支持物上,构成的一个二维DNA探针阵列,与计算机的电子芯片十分相似,所以被称为基因芯片。 2.广义概念的定量PCR技术是指以外参或内参为标准,通过对PCR终产物的分析或PCR过程的监测,进行PCR起始模板量的定量。狭义概念的定量PCR技术(严格意义的定量PCR 技术)是指用外标法(荧光杂交探针保证特异性)通过监测PCR过程(监测扩增效率)达到精确定量起始模板数的目的,同时以内对照有效排除假阴性结果(扩增效率为零)。在国家没有出台阴阳判定标准时,所用PCR系统灵敏度最好达到一个拷贝(一个病毒)。从理论上说,只要有一个拷贝数,样本就算阳性;一个拷贝数都没有才算阴性。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实时监测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产物量的变化,通过Ct值和标准曲线的分析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3.蛋白质印迹法(免疫印迹试验)即Western Blot。它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组织样品进行着色。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度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的细胞或

血气分析指标及意义

血气分析指标及意义 1、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PaO2正常范围100-0.33×年龄±5mmHg(1mmHg=0.133kPa),37℃时血液氧的溶解系数为0.024,故在正常人PaO2100mmHg时,血液内溶解氧量为100/760×0.024×1000= 3.16ml/L。PaO2低于同年龄人正常范围下限者,称为低氧血症(hypoxemia)。PaO2测定的主要临床意义是判断机体有否缺氧[/url](hypoxia)及其程度。P2O2降至6 0mmHg以下,机体已涉临失代偿[/url]边缘,也是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PaO2<40mmHg为重度缺氧;PaO2在20mmHg(相应血氧和度32%)以下,由于不同组织器官间氧降阶梯(cascade)消失,脑细胞不能再从血液中摄氧,有氧代谢不能正常进行,生命难以维持。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肺泡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之差,是反映肺换气(摄氧)功能的指标,有时较P2O2更为敏感,能较早地反映肺部氧摄取状况。PAO2可按下列简化的肺泡气方程式计算:PAO2=PiO2-PaCO2/R=PB-PH2O)×FiO2-PaCO 2/R?式中PiR2为吸入气氧分压,PaCO2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R为呼吸交换率,PB为大气压,PH2O为水蒸气压,FiO2为吸入气氧浓度。 大气中干燥气体的氧浓度为20.93%,实际上仅为20.63%,因空气是潮湿的,当吸入空气时,通过上呼吸道,即被湿化,水蒸气将空气稀释,使氧浓度及其分压有所降低。在体温37℃时饱和水蒸气压为47mmHg,因此吸入到中心气道的PiO2=(760-47)×20.93% =149.4mmHg. P(A-a)O2=PAO2-PaO2:正常青年人约为15~20mmHg,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但上限一般不超过30mmHg. P(A-a)O2的产生原因主要是肺内存在生理分流,正常支气管动脉血未经氧合而直接流入肺静脉,其次营养心肌的最小静脉血直接进入左心室,也就是说正常自左心搏出的动脉血中,亦有少量静脉血掺杂,约占左心搏出量的3%~5%。?病理情况下P(A-a)O2增大示肺本身受累所致氧合障碍,主要原因有:①右-左分流或肺血管病变使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致静脉血掺杂;②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肺水肿[/url]、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致弥散障碍;③V/Q比例严重情况,如阻塞性肺气肿、肺炎、肺不张或肺栓塞[/url]时,因V/Q失调致PaO2下降。上述三种情况,在P(A-a)O2增大同时,均伴有PaO2降低。此外,P(A-2)O2增大同时并不伴有PaO2降低,此种情况见于肺泡通气量明显增加,而大气压、吸入气氧浓度与机体耗氧量不变时。 3、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指动脉血氧与Hb结合的程度,是单位Hb含氧百分数,即SaO2=HbO2/全部Hb×100%=血氧含量/血氧结合量×100%,一般情况下,每克Hb实际结

血液名词解释(1)(1)

名词解释 1、血液学(Ha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生理、病理基础和临床各个方面。 2、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结 合的综合临床学科。主要涉及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继发于其他组织器官原发病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而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临床实验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的新兴学科。 1.造血(hematopoiesis):是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造血主要涉及造血器官、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节、和血细胞发育、成熟、释放等。人体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脾。 2.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 3.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系指机体内以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为主要细胞成份的组织结果而言。 1.血岛:在人胚胎发育第二周末,胚外中胚层的间质细胞在内胚层细胞诱导下开始分化,这些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细胞,在卵黄囊壁上聚集形成细胞团,称为血岛。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是血管和原始造血发生的原基,血岛内不含粒细胞和巨核细胞。造血器官是能能够生成并支持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 2、造血微环境: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 3、胚胎干细胞ESC:是一种全能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中分离出来的有高度分化潜能的细胞系。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可以无限增值分化,称为人体各种细胞类型,从而可以近一步形成有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 4、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和识别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细胞群。 造血: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造血祖细胞(HPC):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出生后的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淋巴造血。髓外造血(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无效造血:幼红细胞在骨髓内分裂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原位溶血”,或红细胞进入循环后很快被破坏,称无效造血。 骨髓细胞学检查:通过普通显微镜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最为简单、使用,可以了解骨髓中各种血细胞数量、细胞形态有无异常等,从而诊断、协助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特点及临床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d5937450.html, 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特点及临床意义作者:陆琪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7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银屑病患者38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免疫指标等。结果(1)血常规结果比较:银屑病组WBC、N%、N、EO%、EO、PLT、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银屑病;血液学检验指标;特点;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R7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2-002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matological indices in the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Methods A total of 380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who were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other 100 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routine test, blood biochemical indices, cytokine levels, and immune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1)Comparison of blood routine test: The WBC, N%, N, EO%, EO,PLT and MPV in the psoriasi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soriasis; Hematological test indices;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significance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银屑病目前仍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机制也不十分明确[1-2]。目前认为银屑病与遗传、代谢、感染、内分泌异常、精神状态等有关[3-5]。临床上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寻常型最为常见。了解银屑病患者血液检查指标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对银屑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银屑病患者3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92例患者为寻常型,57例为红皮型,31例为关节炎性。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排除孕期,哺乳期,合并严重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2周内服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者。对照组男72例,女28例,年龄22~75岁,平均(42.1±13.9)岁;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

血液生化检查各指标及对应正常值列表 ALT (谷丙转氨酶)0~4O IU/L CO2Cp (二氧化碳结合力)2O~30 mmol/L AST (谷草转氨酶)0~45 IU/L CO (一氧化碳定性)(-) TP (总蛋白)60~80 g/L HBDH (a羟丁酸脱氨酶)90~22O IU/L ALB (白蛋白)35~55 g/L CPK (磷酸肌酶激酶)25~170 mmol/L ALP (碱性磷酸酶)40~160 IU/L LDW (乳酸脱氢酶)40~100 mmol/L GGT (丫.谷氨酪转肽酶)0~50 IU/L CPK-MB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0~16 TBIL (总胆红素)1.7~17.1μmol/L A/G (血清白/球蛋白)3.5~5.5/2-3g DBIt (直接胆红素)0~6.0 μmol/L HDL (高密度脂蛋白〕1.14~1.91 mmol/L Crea (肌酐)44~133 µmol/L VLDL (低密度低蛋白)0.11~0.34 mmol/L Ua (尿酸)90~360 µmol/L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1~3 mmol/L UREA (尿素氮)1.8~7.1 mmol/L CRP (C反应蛋白)(-) GLU (血糖)3.61~6.11 mmol/L IgA (免疫球蛋白)0.9~4.5 mg/ml TG (甘油三脂)0.56~1.7 mmol/L IgG (免疫球蛋白)9~23 mg/ml GHO (胆固醇)2.84~5.68 mmol/L IgM (免疫球蛋白)0.8~2.2 ml Mg (血清镁)0.8~1.2 mmol/L SF (铁蛋白)20~200 ng/ml K (血清钾)3.5~5.5 mmol/L α(蛋白电脉)3~4.9 % Na (血清钠)135~145 mmol/L β(蛋白电脉)3.1~9.6 % Cl(血清氯)96~108 mmol/L γ(蛋白电脉)6.6~13.7 % Ca (血清钙)2.2~2.7 mmol/L δ(蛋白电脉)9.5~20.3 % P (血清磷)0.97~1.61 mmol/L Fdg (纤维蛋白原)2~4g/L

血气分析指标

1.氧合状况的指标 (1)pO2[PaO2、PO2](动脉血氧分压)是指动脉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λ正常值:波动范围较大,与年龄有关,一般为80~100mmHg。 λ临床意义:是判断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当在海平面呼吸空气时,pO2低于正常值就已经提示缺氧,但一般只有当pO2<60mmHg时,才引起组织缺氧,临床方可诊断为低氧血症。 (2)O2SAT[SaO2、SO2](动脉血氧饱和度)是指动脉血液中Hb在一定氧分压下和氧结合的百分比,即氧合Hb占Hb的百分比。 正常值:90~100%。λ λ临床意义:O2SAT仅仅表示血液中氧与Hb结合的比例,虽然多数情况下也作为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但与pO2不同的是它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反映机体缺氧的情况,尤其当合并贫血或Hb减低时,此时虽然O2SAT正常,但却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氧。 (3)O2CT[CaO2](动脉血氧含量)是指每100ml血液中实际带氧量的毫升数,包括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和以化学结合形式存在的氧。 λ正常值:18~21ml/dl,平均19ml/dl。 λ临床意义:O2CT能真实地反映动脉血液中氧的含量,是较可靠的诊断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 2.酸碱平衡指标 (1)pH(动脉血酸碱度)是未分离血细胞的血浆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正常值:7.35~7.45,平均7.40。λ λ临床意义:pH基本代表细胞外液的情况,是主要的酸碱失衡的诊断指标,对机体的生

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内环境的稳定性。pH直接反映机体的酸碱状况,>7.45为碱血症,<7.35为酸血症。但pH正常也不能表明机体没有酸碱平衡失调,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2)pCO2[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指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35~45mmHg,平均40mmHg。λ λ临床意义;pCO2是主要的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的指标,常可反映肺泡通气情况。一般情况下,>45mmHg是呼吸性酸中毒,而<35mmHg是呼吸性碱中毒。 (3)HCO3std和HCO3act[SB和AB](动脉血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HCO3std 是指隔绝空气的全血标本在37OC、pCO2为40mmHg、Hb完全氧合的标准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而HCO3act是指隔绝空气的全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所测得的人体血浆HCO3-含量。正常情况下两者是相等的。(standard:标准;actual:实际的) λ正常值:22~27mmol/L,平均24mmol/L。 λ临床意义:HCO3std和HCO3act均代表体内HCO3-含量,是主要的碱性指标,酸中毒时减少,碱中毒时增加。两者的区别在于HCO3std不受呼吸因素影响,仅仅反映代谢因素HCO3-的储备量,不能反映体内HCO3-的真实含量。而HCO3act受呼吸因素影响,反映体内HCO3-的真实含量。 (4)ctCO2[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总量)是指血浆中以化合及游离状态下存在的二氧化碳的总量,其中以结合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占绝大部分。 正常值:24~32mmol/Lλ ,平均28mmol/L。 λ临床意义:ctCO2也是重要的碱性指标,主要代表HCO3-的含量,<24mmol/L时提示酸中毒,而>32mmol/L时提示碱中毒。 (5)BE(B)和BE(ecf)[ABE和BE](动脉血标准碱储备或碱剩余和实际碱储备或碱剩余)

鱼类血液学指标研究的进展

第10卷第2期2001年6月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jOURNALOFSHAHGHAInsIiER皿SUNIvERS兀Y Vd10.No.2 JII眦,200I 文章编号:1004—7”1(2001)02一0163一03 ?综述? 鱼类血液学指标研究的进展 AdVaIKesintllestudyofhaemotologicalindic髂offish 周玉,郭文场,杨振国,张凯 (解放军军需大学动物科技系,吉林长春130062) ZHOUYu,GU0Wen?chang,YANCZhen—guo,ZHANCKal (幽w口耻眦矿A砌“盛搪榭s删f㈨My^龇妇,7k伽:.rh珊础埘E胁踟竹矿PM,0h,神M130惦2,c^‘nn)关键词:鱼类;血液指标 Keywofds:6sh;I|aemoIologicaliIldices 中圈分类号:哪17文献标识码:A I札液足动物体内一种极其重要的组织。正常血液指标值能反映物种的属性和动物的正常生理状态。,鱼类血液与机体的代谢、营养状况及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鱼体受到外界因子的影响而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时,必定会在血液指标中反映出来。冈而,血液指标被广泛地用来评价鱼类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及对环境的适应状况,是蕈要的乍理、病理和毒理学指标[1|。对鱼类血液学进行研究,不仪在鱼类血液生理的基础理论方面是重要的,而且在龟类的人工养殖、鱼病防治方面也足重要的『“。 1血细胞参数的研究 血细胞的某些参数特征可用来判断鱼体健康养状况以及进行环境检测,是一项颇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影响鱼类血细胞参数的因素很多,上要有季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水域污染物和研究方法等。1.1红细胞参数的研究 与鱼类红细胞有关的指标值受季节的影响而政,竖【3一“,已由罔内外许多研究者证实,但具体与哪一因素直接相关是各研究者的必趣所在,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许晶成和曹萃禾f8-发现湖泊围养区的青鱼(肘批Ⅲ嘶n岫)、草鱼(c把nopb叫础n测fW)、团又鲂(惭如‰n,抽fm舭)、鲢 (^h耐fkf0,】恤hE竹s,,枷f臌)和鳙(A础婶h归M6i如)血红蛋白(Hb)值都高于池塘同种鱼类。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季节变化与水温【””J或食物【”J无关,可能受鱼类的 活动性和代谢适应性的影响㈣。这与Dewild和H0uson㈣和张贤刚115J分别对虹鳟(№br!。£r眦o)和尼罗罗非鱼(㈧Ⅻ如,df0廊舢)的研究结果相异,他们的研究显示,在适温范围内McHc、红细胞数(RBc)和Hb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另外,鱼类在饥饿…J、受伤【”1及患病【”一驯时RB(=、Hb和比积(H1)都会降低。 就性成熟的哺乳动物而言,由于性激素的作用,雄性RBc比雌性多。鱼类与红细胞有关的指标值也存在性别差异,但有些鱼类存在一年周期内的性循环变化,而使雌、雄比较变得复杂。造成鱼类雌雄红细胞常数值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性激素的作用,即繁殖和繁殖前、后期差异显著。雄性RBc、}{b和Hl 收稿日期:2000一11.16 第一作者:周玉(19田一).男,内蒙占赤峰人,讲师,硕士,从事水产动物养殖和病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TH:043l一79739lI-66簖B珊,iI:丑n岬69@妇.o蚴

血液学检验试题(1)

101.非造血的成份是 正确答案是:( ) A.铁 B.钙-----正确答案 C.叶酸 D.维生素B12 102.无效造血过多和何项无关 正确答案是:( ) A.分裂周期延长 B.红细胞本身缺陷 C.幼红细胞成熟障碍 D.维生素B12供量过多-----正确答案103.循环血红细胞更替周期是 正确答案是:( ) A.80天 B.100天 C.120天-----正确答案 D.140天 104.促红素能调节红细胞生成,下列何项是促红素化学物质基础 正确答案是:( ) A.是一种糖蛋白-----正确答案 B.是一种磷脂类 C.是一种脂蛋白 D.是一种糖脂 105.正常人无效造血可占总造血的 正确答案是:( ) A..3 B..2 C..1-----正确答案 D..05 106.在红细胞膜变形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 正确答案是:( ) A.收缩蛋白-----正确答案 B.膜脂质 C.膜糖类 D.膜酶类 107.红细胞膜结构学说已被公认的是 正确答案是:( ) A.代谢学说 B.瀑布学说 C.反应动力学说 D.流动镶嵌学说-----正确答案 108.红细胞膜组成含量由多到少顺序为正确答案是:( ) A.膜蛋白,膜脂质,膜糖类-----正确答案 B.膜脂质,膜蛋白,膜糖类 C.膜糖,膜脂质,膜蛋白 D.膜脂质,膜糖类,膜蛋白 109.红细胞生成不受何者调节 正确答案是:( ) A.激素 B.神经 C.铁贮量-----正确答案 D.促红素 110.红细胞破坏后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不出现 正确答案是:( ) A.Hb分解为血红素和珠蛋白 B.血红素降解为胆绿素、铁和一氧化碳 C.珠蛋白降解为氨基酸 D.血红蛋白酌情和结合珠蛋白结合为复合体-----正确答案 111.DNA合成障碍性贫血包括 正确答案是:( ) A.增生不良性贫血 B.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 112.大细胞性贫血包括 正确答案是:( ) A.恶性贫血-----正确答案 B.缺铁性贫血 C.地中海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113.不属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是正确答案是:( ) A.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正确答案 B.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骨髓病性贫血 114.溶血性贫血下列何项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是:( ) A.红细胞DNA合成障碍 B.红细胞寿命缩短-----正确答案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pH(酸碱度) pH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体液的酸碱度,在细胞外液的正常值为:7.35~7.45,平均7.40。静脉血比动脉血低0.03~0.05。pH>7.45为碱血症(Alkalemia);pH<7.35为酸血症(Acidemia)。 血浆pH值的变化取决于血浆中碳酸氢根(HCO3-)与碳酸(H2CO3)的比值,正常情况下,HCO3-/H2CO3=20/1。当血浆H2CO3原发性上升,致pH下降,pH<7.3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而当HCO3-原发性降低,致pH<7.35时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当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致pH上升,pH>7.4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当HCO3-原发性增高,pH>7.45时为失偿性代谢中毒。HCO3和H2CO3的原发性改变是区分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标准。 但在pH正常时也不能排除体内是否存在着酸碱失衡,这是因为在酸碱失衡时,虽然体内缓冲对HCO3-与H2CO3的绝对值已发生改变,但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仍可维持其20:1的比例,使pH 值保持在正常范围,这种情况称为代偿性酸或碱中毒。另外,在某些混合型酸碱失衡时pH值也可在正常范围。 pH 7.30~7.35及pH 7.45~7.50为治疗满意范围。pH 7.10~7.30及pH 7.50~7.64为机体内酶系统活动受损的范围。人可生存的最高酸度为pH6.9,人可生存的最高碱度为pH7.7。pH值超出正常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既治疗满意范围),不影响正常酶系统的活动,不一定急需治疗。纠正酸碱中毒时亦不一定必须达到正常范围之内,只要达到治疗满意的范围即可。 2.pHNR(标准pH) pHNR是PCO2标定在40mmHg时血液的pH值,即排除了呼吸影响,只反映代谢性酸碱状态。故可用pHNR与pH的差异来反映酸碱平衡受呼吸影响的程度。pHNR<pH提示呼吸性碱中毒,pHNR>pH提示呼吸性酸中毒。 3.[H+](氢离子浓度) [H+]与pH的关系:在pH7.4左右(7.28~7.45)很狭窄的范围内,两者呈近似直线的关系;pH每降低或升高0.01则[H+]升高或降低1nmol/L(毫微摩尔/升)。但在这个范围之外则呈曲线关系。pH为7.4时,[H+]为40nmol/L。为方便起见,pH每变化0.1时的[H+]换算系数为:pH>7.4,40nmol/L×0.8;pH<7.4,40nmol/L×1.2,即所谓“0.8/1.2法”。 近年有人提倡用氢离子浓度来代替pH。因为pH是一个没有确实单位的指标,它只是间接地代表氢离子浓度,[H+]能更直接而灵敏地反映氢离子的高低。 4.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是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CO2产生的压力(约占动脉血CO2总量的5%),它是判断酸碱平衡的一个主要指标。 正常值为: 4.40~6.27kPa(33~47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0.67~0.93kPa(5~7mmHg)。在正常情况下PaCO2与PACO2(肺泡二氧化碳分压)几乎相等。PaCO2是反映肺泡通气量的可靠的灵敏指标,也是判断酸碱失衡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表浅呼吸时,潮气量下降,肺泡有效通气量随之减少,使PaCO2上升,当PaCO2<4.40kPa(33mmHg)时示通气过度,称低CO2血症或低碳酸血症。其意义为: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发反应,或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反之,当PaCO2>6.27kPa(47mmHg)时示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称高CO2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其意义为:通气不足;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发反应,或代谢性碱中毒的代偿反应。 PaCO2改变对机体的影响:升高的PaCO2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加强了心肌收缩力,动静脉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高二氧化碳使血浆内HCO3-增加,脑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加之脑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内压增高,颅内压明显增加。如PaCO2正常的病人,当其值在24小时内迅速超过13.3kPa(100mmHg),可致二氧化碳麻醉,病人可由嗜睡转入昏迷状态。 降低的PaCO2而致的低碳酸血症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是使心输出量减少,氧运输障碍,氧离曲线左移,脑血流量减少,抽搐及颅内压下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