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文献综述_陈熙隆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文献综述_陈熙隆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文献综述_陈熙隆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9):163-165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编辑 李布青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文献综述

陈熙隆 

(四川文理学院管理系,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农业的信息化是信息经济时代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亦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国内外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研究也大量出现。综述了国内外相关农业信息化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做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文献综述;研究评述

中图分类号:S 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0)09-0163-03D o m e s t i c a n dO v e r s e a s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A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C H E NX i -l o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S i c h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D a z h o u 635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i s t h e e s s e n t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i n t h e e r a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c o n o m y ,a n d i s a l s o t h e i n e v i t a b l e t r e n d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W i t h t h e c o n t i n u o u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a n y d o m e s t i c a n do v e r s e a sr e s e a r c h e sr e l a t e dt o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a p p e a r .T h er e s e a r c ha c h i e v e m e n t sd o m e s t i ca n do v e r s e a s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r e s u m m a r i z e d .

K e yw o r d s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R e s e a r c h r e v i e w 收稿日期:2010-06-17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项目(09S B 073)

作者简介:陈熙隆(1978-),男,四川平昌人,讲师,硕士,主要

从事区域信息经济研究。E -m a i l :c x l c c 0630@126.c o m 。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热潮正席卷全球,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的信息化是

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国内外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研究和建设成果也大量出现。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善,并且见诸于文献的研究及建设成果很多。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期,亟需理论方法上的指导。因此,相关学者、专家以及各级政府、组织对此非常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 国外农业信息化研究概况

国外农业信息化研究着重于农业信息理论、农业信息化模式以及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1.1 农业信息理论的研究

信息的经济商品特性很早就被一些专家、学者们认可。但是,由于农业信息的商品价值性具有的相对性、依附性、共享性等特征较强,故农业信息的价值很难被准确地度量和分析,从而造成优化农业信息的难度。1995年J a m e s L o v e [2]

曾探析了农业信息的定价问题,剖析了农业信息的特征,探讨了政府机构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作用,给出了政府机构对农业信息的定价原则、定价方法和定价政策。1997年D e r t o u z o s [3]

指出,农业信息的社会收益比私人收益要大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因而,应该给予财政大力资助。

1.2 农业信息化模式的研究

1976年B a u m o l a no r d o v e r [3]

认为,信息的传播即是包含规模经济因素在内的一种活动。1996年C a r o l i n e H a y t h o m t hw a i t e [4]

认为,信息与传播是运用社会网络方法来研究农业信息资源在不同社会主体之间进行传递的方法和技术。一定模式的农业信息交换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所在社会网络节点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对各种农业信息交换路径的熟悉,农业信息资源提供者可以把握信息时机、寻求信息交换最佳路径,借以改善信息服务的能力,从而提高农业信息的价值。1998年V a r i a n 认为

[2]

,信息中介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具有及其重要的

作用。V a r i a n 同时也曾强调,信息组织即信息中介在市场中对信息有效传递的可能性和合理性。1.3 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

有关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代末期国际上就出现了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农业“专家系统”(E x p e r t S y s t e m ),是一种集中农业领域中的有关专家、学者的知识和经验所编写的应用软件,其可以为市场主体提供有关农业信息、建议和决策支持[5]。1996年西班牙学者奥塞林

[6]

曾对农业专家系统做了一

个综合性的报告,列举了目前国际上近100个农业专家系统。这些农业专家系统既广泛应用于农业的宏观经济、市场和财务分析,又微观应用于牲畜环境控制、食品加工、环境污染控制、土壤保持、森林火灾控制、农业机械,还应用于农作物的品种选择、生产管理、灌溉施肥、温室管理、病虫害控制等许多方面。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上又出现了一种农业高新信息技术的研究即“虚拟农业”。“虚拟农业”即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农作物生长、畜禽育种等方面的一种模

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

型[5]。1986年S t e f a nB o r n h o f e n曾探讨了虚拟农业研究的内容,其主要虚拟的是农作物、畜禽的育种和管理等。21世纪初国际上出现了农业动态决策模型,是应用一种新技术,构建农民采用创新技术的动态决策概念模型。

当前,国外农业信息化主要以“精确农业”的研究和应用为主。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提出了“精准农业”的概念。1994年B l a k e[7]探析了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 I S)、遥感技术(R 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 P S),又叫“3S”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已应用于小麦、大豆、玉米、土豆及甜菜的生产和管理中,涉及到耕作、施肥、播种、灌溉及管理等相关方面,并形成一种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的新型产业[8]。1997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 a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C o u n c i l)发表了“21世纪的精准农业—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于作物生产管理”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系统、全面分析了精准农业的巨大潜力和美国的发展思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近些年来也大力加快开展“精准农业”的研究工作,得到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的日本,正在加速开发和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在农业机械方面的应用。德国、英国、荷兰、加拿大、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都相继有对精准农业的研究和应用的报道。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于农业信息理论、农业信息化模式、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甚为关注,有愈来愈多的研究组织和个人对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2 国内农业信息化研究概况

2.1 农业信息化概念的研究

农业信息化的研究,应首先在于对其内涵的界定和外延的掌握,国内不少专家、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早在1997年梅方权[9]指出,农业信息化应是对农业整个过程的信息化,而不是某一个阶段,其是依托信息技术对农业资源、环境和经营进行管理、监测,从而支持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信息化。2001年吴宝华[9]指出,农业信息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发展。2002年赵继海[10]指出,农业信息化是将现代化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并深层次开展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形成发达的农业信息产业,进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2005年廖红丰[5]认为,农业信息化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遥感技术、光电技术、通信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广泛而系统地应用。2005年石元春[7]认为,农业信息化是用信息的有关概念和技术建设农业的全过程。2006年王育菁[6]指出,农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及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消费市场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等各个环节的整个过程。2006年刘世洪[10]指出,农业信息化是人类将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高级技术应用到农业社会活动中,充分、高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从而有力地推动整个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全面、持续的发展。

2.2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关系的研究

2001年梅方权[11]指出,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农民生活、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农业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农业市场流通、农业资源利用;将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将会起到“倍增器”的效果。2002年赵继海[8]认为,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信息化这个基础平台。

2.3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研究

2004年马云峰[12]认为,我国农业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困难,其具有“三不”的特征:不准确、不及时、不全面。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3方面:①农业信息系统的建设重上轻下、重建设轻应用,缺乏信息主体为市场、为农民服务的动力传导机制;②注重信息的收集、汇总,轻视信息的分析和挖掘,其对信息的直接使用率低;③信息的服务对象和信息的服务内容不清楚、不具体、不明确。2005年张世忠[10]认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农业劳动者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较弱,农业现代通讯网络不健全,高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2007年梅方权[13]认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方面:①用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少,投入不足,软件开发和网络维护的经费严重短缺;②组织机构薄弱,人员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③信息的供给和发布缺乏统一部署和协调,重复信息多,有价值信息少,信息供给渠道少,发布频率低;④信息资源开发、数据库建设能力薄弱。

2.4 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的研究

2001年梅方权[11]认为,①加强与国际农业信息化专家、学者、政府和组织的交流与合作;②加快对农业信息化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

③示范地建设农业信息化和信息农业基地。2002年李伟克[14]认为,将电子政务、金农工程高效地应用于农业信息化中;政府应增加引导性资金投入,从而构建农业信息化支撑平台。2005年李颖[7]指出,应加强农业信息模式的创新,在政府引导下逐步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市场机制;要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管理,协调各市场主体的责权利关系;要逐步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有效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要着力于农业信息化服务中介的构建,大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中介的能动性和主导性。2006年王育菁[15]指出,应大力加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并将

·

164·

第9期陈熙隆: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文献综述

2者有效整合。

上述研究从全国或局部地区出发,探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情况,旨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参考。

3 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研究评述

了解和把握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研究,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基于对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研究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不管是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其农业信息化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并引入市场机制;②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要依托于高速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③农业信息化的构建是建立在健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大量的信息化人才、健全的服务与应用体系、规范的法律法规等方面。

基于对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研究的分析,可以概括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①农业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从而实现现代化农业。具体来讲,就是将科学技术、农业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农业生产与管理和农产品市场等方面信息化;②农业信息化要着力于农业社会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其是构建科学化、人性化、现代化的农业社会的有效途径。通过农业信息化来缩小农业社会管理中的“数字鸿沟”、丰富农村社会文化生活,从而建构和谐农村;③农业信息化要注意“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乡村两级信息化服务组织上,在乡镇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站,在村社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点,其是农业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组织保障,要不断开发、创新乡村信息服务站(点)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从而达到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和谐、农民生活安康。

上述内容勾画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在借鉴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应结合当地实践建设和完善农业信息化。参考文献:

[1]李智盛,杨四军,张恒敢,等.论中国农业信息化体系

的建立与完善[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 3544-3546.

[2]F r a n k e l l i s.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o l i c y i n d e v e l o p i n g c o u n t r i e s[M].

L o n d o n:P u b l i s hS y n d i c a t e O f T h eU n i v e r s i t yO f C a m b r i d g e,

2001.

[3]RD r u r y,LT w e e t e n.T h e c o s t s a n db e n e f i t s o f i nf o r m a t i o n a l

[J].S i m o n a n d S c h u s t e r,2001,19(5):26.

[4]Wa n g Y a d o n g.R e s e a r c ho n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f o r m a 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 t h eC h i n a S o c i e t yf o r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T e c h n i c a l,2002,121(2):18.

[5]张文龙.农业专家系统研究进展[J].种子,2007,

(4):12-13.

[6]管媛辉.基于农业信息系统教学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06,(8):22.

[7]赵锦域.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

业科技管理,2005,(4):12-13.

[8]周鸿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M].北京:中国发展

出版社,2000:3.

[9]夏立容.信息时代与信息科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

版社,1998.

[10]钟卫华,谢志忠.我国农业信息化研究综述[J].安徽

农学通报,2007,(13):15.

[11]赵继海,张松柏,沈 瑛.农业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2]韩建新.信息经济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

[13]梅方权.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1,(12):22.

[14]王 琼.湖北省农业信息化研究[D].汉口:湖北工

业大学,2005.

[15]李 敏.陕西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研究[D].咸阳:西

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6]左 雄.我国农业信息化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

学,2007,35(28):9092-9094.

[17]汪 冰.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J].安

徽农业科学,2008,36(21):9330-9331,9334.

(上接第156页)

途径,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托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失地农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有效提升其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这是解决失地农民进一步发展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

[J].甘肃社会科学,2005,(4):4-5.

[2]连建华.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

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35,

11650.

[3]黄育云,于炳成,陈文宽,等.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产

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互动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2):22-31.

[4]张 红.职业教育与农民工市民化———一种生命历程理论

的分析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8,(8):175-179.

[5]黄祖辉,俞 宁.失地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

对策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7,(3):135-142.

[6]杨丽萍.温岭市失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D].杭州:浙江大学,2005.

·

165

·

农业众筹文献综述

农业众筹文献综述 一、众筹相关理论概述 1.众筹的产生和发展 “众筹融资(Crowdfunding)”一词则第一次出现在 2006年8月,美国学者迈克尔·沙利文在建立一个名为Fundavlog 的融资平台中,用“众筹融资”描述该平台的核心思想:在这一平台中,发起人可以通过在平台上播放视频,进行融资。 2006年9月,他在维基百科中将众筹融资定义为人们通过互联网汇集资金,以支持由他人或组织发起的项目的一种群体性合作。 2010年2月,《麦克米伦词典》网页版收录了Crowdfunding一词,并将其定义为“使用网页或其他在线工具获得一群人对某个特定项目的支持”。 Schwiebancher和Larradle(2010)认为,众筹融资能够为不同的目标和大小的项目筹集资金,无论是小的艺术项目或是可以从传统的风险投资中筹资的几十万美元的项目。 2011 年 11 月,《牛津词典》将Crowdfunding 作为新型金融术语被收录,定义为“通过互联网向众人募集小额资金为某个项目或企业融资的做法”。 Molick(2013)认为,众筹融资是一种新颖的筹资方式,允许个人筹资者借助这一平台,为了盈利、文化或是社会项目,向众多投资者进行融资,并在将来向投资者给予实物或是股权作为回报。 Kuppuswamy和Bayus(2013)认为众筹融资与传统筹集资本有两个重要的不同点:一是资金来源于很多人,但是每个人所投资的资金数目不是很大,项目通常有一个固定的筹集期限(通常是几周);二是潜在的投资者能够看到他们投资的最后期限(固定的募集期)和项目的投资者的投资情况(项目募集资金的进度),这种“社会信息”会在项目能否完成募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有研究认为这种“社会信息”可能导致投资者的非理性表现。 “众筹”一词首次出现在2011 年 2 月号的《创业邦》杂志中《众筹的力量》一文中,作家寒雨(笔名)将《Entrepreneur》杂志中的Crowdfunding一词译为“众筹”。 2.众筹的含义 2006年8月,美国学者迈克尔·萨利文,为描述其创建的Fundavlog融资平台的核心思想,首创众筹(Crowdfunding)一词。同年9月,迈克尔在维基百科中将其定义为:众筹描述的是群体性的合作,人们通过互联网汇集资金,以支持由他人或组织发起的项目。 此后,随着众筹在世界各国的迅速发展,定义也在不同国家进行了调整,但都大同小异。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___。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

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 ___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2、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农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外源硅对盐胁迫下甜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学院农学院 专业园艺 毕业届别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外源硅对盐胁迫下甜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王映霞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园艺专业,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甜瓜根系较浅,具有喜肥不耐肥的特点,容易发生盐害。土壤次生盐渍化成为甜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此外在淡水资源不足,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甜瓜正常的生长发育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盐胁迫对植物的生理特性及盐适应机理的影响有重大意义。本文综合概述了关于盐对甜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外源硅对盐胁迫下甜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研究状况。内容包括盐胁迫对甜瓜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外源硅对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吸水率、淀粉酶等的影响及甜瓜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 关键词:发芽率、发芽势、吸水率、淀粉酶 前言 甜瓜葫芦科,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地区,大约在北魏时期随着西瓜一同传到中国,明朝开始广泛种植。现在甜瓜已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产物之一,为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属但西部地区淡水资源紧缺,存在大量盐碱地、苦碱水资源,这种不良的环境不仅降低了种子的萌发,而且影响了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如何缓解盐渍化对甜瓜种子萌发的抑制是盐渍土地地区作物栽培的重要技术环节。

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种子萌发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幼苗的建成和作物生产的关键时期,种子发芽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作物的生长加工和效益。硅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9.50% ,仅次于氧而位居第二位,也是地球上绝大多数植物生活的根基。硅是大多数高等植物生长的有益元素,大量研究表明,硅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2]提高作物对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3]。同时也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有益作用的元素。研究表明,硅能明显提高大麦[4]、玉米[5]和烟草[6]的幼苗的耐盐性,由于绝大多数硅是以硅酸盐结晶或沉淀的形式存在,所以土壤中硅的浓度都比较低。但硅对甜瓜种子的萌发的研究甚少,因此,以甜瓜种子为材料,研究硅对盐胁迫下甜瓜种子萌发的影响有很重大的实际意义。外源硅( K2 SiO3 ·nH2O)在园艺作物抗盐性、抗重金属胁迫、抗病虫、抗旱等逆境中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研究硅对盐胁迫下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索外源硅在缓解盐害中的作用,以期为甜瓜的栽培、耐盐抗盐性品种的筛选和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 1 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在盐渍环境下,种子萌发作为种子植物生活史的第一阶段,最先受到盐分的胁迫。种子在盐胁迫下,由于渗透胁迫以及 Na+、Cl-等离子毒害作用影响种子萌发[1],表现为种子萌发速度及萌发百分率随盐分胁迫而降低[7] 。通常甜土植物不能在高于 1.5%的氯化钠浴液中萌发,而盐角草等盐生植物却可以在高达4%的盐分浓度下萌发。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水引起种子内部糖、有机酸、氨基酸外渗,重新建立生理生化反应,在高盐胁迫下,上述过程受到抑制,膜的再造功能受到影响,膜受伤透性增加,溶液由细胞内向外渗出.,造成细胞内营养不平衡从而影响种子萌发指标。在低盐条件下可促进种子的萌发,对于这种现象的主要的解释有:可能存在耐胁迫基因( 或特异生理机制)可能

文献综述怎么才能写好 如何读外国文献

为什么读文献? 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关键信息(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论述里最好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 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三、如何阅读文献 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 及Title 与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小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Wilkins 1976 。”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返之亦然。(杨梅珍,1997)。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02)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投提出的一种完整的独特的智力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是低,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合适他们的天性和意愿发展、成长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使其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带动和发展其他领域的智能,尤其是他们智能弱项的发展。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把本阶段的研究目标确定为: 1.通过教学理论学习与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研究词汇的特点,优化词汇教学方法。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教授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单词教学水平。 2.研究学生的记忆特点,教授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的方法,学生根据自身记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开发和拓展英语语教学资源的能力,锻炼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有探索、创新精神,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的英语教师队伍,活跃我校活动教学的研究并形成特色。 六、研究内容 1.改变创新词汇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数学效率; 2.探究多种词汇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词汇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调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4.课外巩固记忆的系统化指导方法。 七、研究重难点 研究重点:调查整理五、六年级英语教材中的词汇教学内容,研究这些词汇教学与学生识记词汇的方法和习惯为切入点,研究高年级英语语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研究难点:研究五、六年级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研究一套适合高年级词汇识记和运用效果的课堂评价机制。 八、研究的创新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教师个体、学生群体间的多向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合作情况,更加关注的是“互动场”这个“整体生活空间”的营造,追求词汇教学多向互动所形成的整体性、和谐性、有效性。 九、研究方法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说课讲解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邓晓栋 The Sand Trend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Deng Xiaodong 技术正在加快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浪潮席卷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our country'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全球,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领域的急剧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aspect - to expand 变革和加速发展,农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应用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nalysis, mainly 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升级,成为国际 studied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以 informationization in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来,信息技术农业应用先后经过了计算机科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学计算、数据处理、数据库开发、网络化、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combining with the 精准农业等阶段,农业信息化开始逐步进入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新的发展历程。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世界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 to mak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can 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广improve as soon as possible, make the 播、电话通讯及计算机科学计算阶段;第二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our country can more quickly, and in the 理和数据库技术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service of the "three rural" construction of our 90年代的专家系统、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 [2] 。农 country. 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化

1. 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现代信息技术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围绕着信息的产生,收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递,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用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技术群,包括微电子技术,新型元器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各类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光盘技术,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 2. 什么是物联网?其发展有何意义?未来物联网发展趋势如何?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 3. 什么是云计算?其特点是什么?云计算对互联网发展有何意义?是一种新型的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和商业计算模型,也是一种IT基础设施的教父和使用模式,世界爱那个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特点是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意义是将所有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企业与个人用户无须投入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购买和租赁计算力。 4. 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有何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策略过程中

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查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管理技术,实验手段和传播途径,促进传统经验型农业向现代精确型农业转变。5. 什么是电子鼻?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什么?电子鼻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是一种嗅觉模拟技术,也称为人工嗅觉,气味扫描仪或化学传感器阵列技术,由多个性能彼此重叠的气敏传感器和适当的模式分类方法组成的具有识别单一和复杂气体能力的装置。主要有气味取样操作器,气敏传感器阵列和信号处理系统三种功能器件组成。粮食存储和加工中霉变检测6. 什么是电子舌?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什么?电子舌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一种利用低选择性,非特异性,交互敏感的多传感阵列检测液体样品的整体特征响应信号,通过信号模式识别处理或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类新型现代化分析仪器。主要由味觉传感器阵列,信号采集器和模式识别系统三部分组成。7.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其开发流程是什么?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应用模型,系统组织管理者构成,开发过程包括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技术方案分析,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维护 8. 什么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何?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传感器,

生态农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生态农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生态农业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建立适合当地环境的生态农业模式,本文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各国的支持政策和相应的发展情况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三个方面做了梳理并评述已有文献。 【关键词】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农业模式 一、对生态农业的认识 我国农业生态学思想古时就已产生。春秋战国时期,三才论提出:天时、地宜、人力对生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吕氏春秋:提出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20世纪80年代初叶谦吉教授首次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胡宝刚(1999):生态农业是指运用资源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作用的能量转换定律和生物之间的相养共生规律,自觉建立起的稳定而高效的农业经济体系。最近的相关研究有,李太平,马万平(2012):生态农业是一个开放的、平衡的、综合的、因地制宜的农业系统。 从上面的定义看出,他们都注重的是以一种科学的方式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进行农业生产并对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即,生态农业是一种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以投入少、产出高、绿色环保为原则,以促进农业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出发点,经济、高效、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二、生态农业的发展概况、支持政策及趋势 (一)国外生态农业发展概况及各国的支持政策 西方国家农业生产环境在工业革命后受到严重污染。他们曾借鉴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兴办生态农场,继而推出一系列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并从20世纪80年代起实施生态农业补贴,90年代后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环保支持力度。生态农业在欧洲兴起于1924年鲁道夫.斯蒂纳(Rudolf Steiner)主讲的“生物动力农业”课程,稍后,美国土壤学家威廉姆.阿尔伯卫奇也提出“生态农业”这一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国生态农业有了较大发展,欧洲发展较快,而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生态农业面积较小。 美国农业在吸取生态失衡的教训之后,转而采用低投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把农药、化肥、石油的投放量控制在适合的水准。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从1990年开始美国的生态食品销售量就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1月1日,德国有16791家生态农场,占农场总数的4.1%;占地面积约811724公顷,为农业面积的4.8%。法国对生态农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食品安全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综述 食品安全是一个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它涉及到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需求的满足与社会福利的改善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也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同时期由于食品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本章通过对食品安全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比较,以掌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脉络。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食品安全问题的提出 食品安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国外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侧重食品数量安全(food Sedcurity)到侧重食品质量安全的转变过程。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机构举行的世界粮食会议上,将食品安全定义为: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维持健康的生存所必需的足够食物。1983年,FAO前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将食品安全最终目标解释为确保 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一概念主要强调了一国的食品供给数量能否满足人口的基本需要,并且更关注社会弱势人群(如穷人、妇女和儿童等)的食品可获得性,以避免和减少饥荒和营养不良现象的发生,因而与缓解和消除贫困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题为《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的文件中,把“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作为同意语,定义为:“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1996年,WHO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对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别,其中食品安全被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安全规制主体 食品安全规制的主体主要有规制机构、企业、用户(消费者)和非政府机构。针对消费者在食品安全规制中的作用,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 May Aung(2004)在研究中表明,所有国家必须考虑消费者利益,使消费者能够参加培训、决策以及国家食品安全系统的发展、调整和实施活动; AndrewFearne,JulieA.Caswell和Spence Henson(2007)的研究表明:根据各国食品安全形势、食品行业特征、消费者消费行为模式的不同,各国对食品行业的规制模式也有很大差异。Geoffrey podger(2005)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大致形成了两种食品安全规制机构设立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多部门共同负责的模式和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由一个独

文献综述是什么怎么写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

农业物联网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I GNACIO H UIRCAN J, M UNOZ C, Y OUNG H, et al. ZigB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localization for cattle monitoring in grazing field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10,74(2):258-264. [2] B URGESS S S O, K RANZ M L, T URNER N E, et al. Harnessing wireless sensor technologies to advance forest ecology and agricultural research[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0,150(1). [3] Z HENG L, L I M, W U C,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mart mobile farming service system[J].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2010,In Press, Corrected Proof:1-10. [4] C OLLIER T C, K IRSCHEL A, T AYLOR C E. Acoustic localization of antbirds in a Mexican rainforest using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J].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0,128(1):182-189. [5] L OPEZ R IQUELME J A, S OTO F, S UARDIAZ J,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precision horticulture in Southern Spain[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8(1):25-35. [6] N ADIMI E S, S OGAARD H T. Observer Kalman filter identification and multiple-model adaptive estimation technique for classifying animal behaviour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8(1):9-17. [7] G REEN O, N ADIMI E S, B LANES-V IDAL V, et al.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side silage stacks using nove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9(2):149-157. [8] M ATESE A, D I G ENNARO S F, Z ALDEI A, et al.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precision viticulture: The NAV system[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9(1):51-58. [9] H E H M, Z HU Z H, M AKINEN E. A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Minimize the Connected Dominating Set for Self-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2009,20(6):973-982. [10] N ADIMI E S, S OGAARD H T, B AK T, et al. ZigB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monitoring animal presence and pasture time in a strip of new gras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 ——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①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②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③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④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