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基于环形感应线圈的车辆检测器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基于环形感应线圈的车辆检测器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基于环形感应线圈的车辆检测器设计

1任务要求

1.1任务要求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基于环形感应线圈的车辆检测器,要求运用PROTEL电路设计与制版工具对环形感应线圈车辆检测器进行硬件电路设计

1、熟悉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环形线感应线圈的原理和输出信号的特点;

3、设计出可将环形线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信号转换为频率变化信号的振荡电路;

4、设计出放大、滤波和整形处理电路

1.2原理介绍

检测器的工作原理:环形感应线圈车辆检测器又称为地感,多为埋设式检测系统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车辆检测器, 它的传感器是一个埋在路面下, 通有一定工作电流的环形线圈。当车辆通过环形地埋线圈或停在环形地埋线圈上时, 车辆自身铁质切割磁通线, 引起线圈回路电感量的变化, 检测器通过检测该电感量就可以检测出车辆的存在, 检测这个电感变化量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利用相位锁存器和相位比较器, 对相位的变化进行检测; 另一种方式则是利用由环形地埋线圈构成回路的耦合电路对其振荡频率进行检测。本设计采用了后一种检测方式。感应式环形线圈行驶车辆检测器具有性能稳定、性价比高、工程应用方便、免维护、技术不复杂等特点, 目前在工程上应用很广。

摘要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尖端的电子信息技术,构成人员、车辆和公路三位一体的新型公路交通系统。它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及电子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建立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准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

本文着重研究了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道路交通检测系统,设计了基于环形线圈

的车辆检测器。采用双环形线圈检测技术,对车辆通过线圈时检测电路所产生的振荡频率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完成车流量监测。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系统,并分析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该系统的硬件主体以

C8051 为控制核心。实现了路面动态交通数据的采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反映了车辆的通过或存在状况。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容易,能较精确地检测出车辆的存在,可应用于交通检测和道路监控领域。最后给出了该检测器详细的软硬件设计方案。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环形线圈;交通流检测;C8051

ABSTRACT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s a new highway traffic system,which is the trinity of personnel,vehicles and road,using sophisticat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TS is a kind of systems combined with the advanced computer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 Data-communication technique,auto control ar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etc.It has been applied in traffic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helps to establish a wide-extent,whole-direction,accurate,punctual,efficient traffic-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This thesis studies emphatically on the traffic detector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We designed the loop induction detector by using double loop detection technology.when vehicle goes through the loop,the waffle detectors gather the data of oscillation frequency by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thus we finished the test for cars. This thesis introduces a loop detector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microntoller,and analyze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is system.The part of the hard—ware in this system is chiefly controlled by C8051,this system realizes the dynamic traff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the collected data eflect the pass or existence condition of the vehicles real-timely. This systems simple, and is easy to perate it can detect vehicles precisely, and can be used in the highway traffic flow detection and the road security system. The desig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is detector is given.

Key Word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n system(ITS);1oop;traffic flow detection;C8051.

目录

1.总体方案选择与设计-----------------------------------------------6 1.1 背景----------------------------------------------------------6 1.1.1 辆检测系统概述---------------------------------------------6 1.1.2 传统车辆检测系统的不足-------------------------------------8 1.1.3 我国车辆检测系统的发展状况---------------------------------9 1.1.4 研究的意义------------------------------------------------10

1.2 总体方案设计-------------------------------------------------11

2 元电路的设计----------------------------------------------------12

2.1 应线圈的工作原理及输出信号的特点--------------------------13

2.2 振荡电路的设计--------------------------------------------13

2.3 放大电路的设计--------------------------------------------16

2.3.1压跟随器的设计-----------------------------------------16

2.3.2放大电路设计-------------------------------------------17

2.4 滤波电路的设计--------------------------------------------18

2.5 整形电路的设计--------------------------------------------20

2.6 检测电路的设计--------------------------------------------23

2.7显示电路设计-----------------------------------------------24

2.8复位电路设计-----------------------------------------------24 3.检测器的使用---------------------------------------------------25

3 1车辆检测器的埋地方法----------------------------------------25

3.2线圈的检测方法----------------------------------------------27

4 总体电路原理图--------------------------------------------------29

4.1 元器件清单-------------------------------------------------29

4.2 总体电路的设计--------------------------------------------30

5.感应线圈交通流检测系统软件设计----------------------------------31

5.1 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几点--------------------------------------31

5.2 程序流程图------------------------------------------------33

6.研究展望--------------------------------------------------------34

7.心得体会--------------------------------------------------------36

8.参考文献--------------------------------------------------------39

9 附总体电路原理图------------------------------------------------42

1.总体方案选择与设计

1.1 背景

1.1.1车辆检测系统概述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带来了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长,造成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严重不平衡,因此智能交通成为当前缓解交通拥挤的重要手段。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核心,能够根据实际车流量的状况,在线实时地自动调整信号控制参数以适应交通流的变化。

随着世界城市化的进展和汽车的普及,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家,交通拥挤加剧、交通事故频繁、交通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一般来说,解决交通拥挤的直接办法是建设更多的道路交通设施,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但无论是哪个国家,其城市内部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有限,而且建设资金的筹措也是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时,由于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因而,单独从减少车辆或者增加道路设施方面考虑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的。此外,能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能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使人类的财富和健康受到极大的损失。在这种背景下,从系统的观念出发,把车辆和道路综合起来考虑,着眼于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交通设施,着重提高道路车辆的运行效率,从

而运用各种高新技术系统解决交通问题的思想就应运而生。

道路交通流信息(包括交通流量、车速、行程时问、车道占有率以及车流密度等参数)是制定道路发展规划,安排道路养护经费规划和养护生产作业的主要依据,也是向交通城建规划与环保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改善、优化道路

交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获得交通状况信息在道路网络中的分布情况,可以确定道路网络密度是否能够满足现在和未来的交通需求,解决交通设施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使道路网络布局合理化。因此,实时准确地检测道路车辆的交通流信息并预测未来道路交通状况,进而将预测信息提供给交通控制中心,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诱导交通避免交通阻塞,减少出行时间和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方面,车辆检测器则发挥了重大作用。

车辆检测器的运用是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美国、英国生产了气动橡皮管式的车辆感应信号控制器,用以检测交通流量,调整绿灯时间长短,减少车辆在路口的延误,比定时控制灵活,以后又发明了雷达、超声波、光电、地磁、微波以及红外等检测器。车辆检测器是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道路监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数据采集和设备监视等方式,向监控系统中的信息处理和信息发布单元提供各种交通参数,作为监控中心分析、判断、发出信息和提出控制方案的主要依据。因此,车辆检测器及其检测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路交通监控系统的整体运行管理水平。

对于交通自动控制检测和数据采集起了很大作用当前用得最广的是环形线圈检测器。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自从出现了用于监控和观测道路交通的磁感应技术后,感应线圈检测器的发展非常迅速。这种检测器可以检测车辆经过时引起的磁场变化,这种技术称为车辆磁场测量,与其它检测技术相比更稳定、可靠、易于维护。

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智能车路系统的飞速发展,基于环形线圈的交通检测器也在不断改进。美国的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免维修环形线圈系统,这种检测器借助于聚丙烯护套核对线圈内部实行橡胶一沥

青充压处理,克服了以往环形线圈所存在的安装要求高、线圈易损坏等大多数问题,使线圈寿命保持在1O年,这是感应线圈检测器在质上的一个飞跃。目前环形线圈检测器仍以高准确率,低成本,和高可靠性而被大量便用。

线圈检测技术的发展已很成熟,国内外生产厂家也较多,价格相对合理,被高速公路广泛采用,特别是城市道路公安交警用于抓拍违章车辆也常用这种方法¨”。从对交通检测器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交通检测器的种类很多,并且不同的检测方法各有其不同的优缺点。但是环形线圈检测器仍然是目前交通控制中应用中最广的交通量检测器,是道路监控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利用线圈感应来检测交通参数是目前世界上技术较为成熟的检测方法,可以获得当前监控路面的交通量、占有率、速度、车型等数据,并以其检测功能全面、检测精度高、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受环境气候影响小等优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国内主流的交通检测产品。随着线圈检测器设计精度和可靠性的提高,它将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1.2传统车辆检测系统的不足

1.检测精度低。检测域为锥形,无法适应车型和车辆高度的变化,存在车辆相互遮拦问题。特别是小车紧贴着大车行驶时,往往出现漏检。严重拥挤时,误报率也很大。

。 2.抗干扰能力弱,六级以上大风使检测声束产生漂移,无法正常检测。

3.对公路的路面会造成破坏,影响路面寿命,因为线圈车辆检测器的使用需要预先在每条车道下埋设线圈,那必然要先切割路面。

4.使用寿命不长,一般就为一年左右。因为长期使用后,线圈容易被重型车辆、路面修理等损坏,更换线圈时工作量较大。而且施工时需要封闭车道,这也影响了交通。

5.对于跨车道行驶的车辆还不能正确识别处理,这需要在硬件上或软件上做相应的改进研究。

1.1.3 我国车辆检测系统的发展状况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国外就已经将车辆检测器用于道路的交通信号控制中。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研究与试验,车辆检测技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还有,出于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国外的发达国家通常将道路的监控放在首位。一旦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就可以及时赶到现场救助当事者并及时疏导交通,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先进的车辆检测技术是不行的,强烈的需求刺激了国外检测器研究的飞速发展。

随着对检测技术的研究增多,检测技术也就变得多种多样。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分别针对这些车辆检测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其中比较权威的有美国联邦公路局赞助的休斯航空公司和Let propusion实验室进行的测试,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大学、明尼苏达交通部和德克萨斯交通研究院的测试。通过不同机构的测试报告反映出,所有的非接触式检测器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将影响到检测的精度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多和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交通部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政策引导下,为在用车辆技术状况进行监控和维修质量控制提供服务的汽车检测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各类窀生能检测站1100多个,一个布局基本合理、能力配套、管理有序、方便快捷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网络已基本形成,为保障车辆完好的技术状况、监督检查汽车维修质量、提高道路运输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作用。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综合利用各种现代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在汽车不

解体或不完全解体的前提下,判断车辆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和原因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噪声、污染排放等状况进行检测,并提供公正的、科学的数据。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是车辆技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实施在用车辆技术管理的手段。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在汽车二级维护竣工检测、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检测和汽车大修竣工质量检测以及接受委托而乾地的专项检测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1.4 研究的意义

地感线圈车辆检测器是目前国际上最通用、使用范围最广的车辆检测器。它以技术成熟、易于掌握、计数准确等优点成为最流行的车辆检测器。在国内研究和生产车辆检测器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况且产品在质量上和技术上都有待提高。所以应该在着眼于现有车辆检测器的基础上对其性能进行改进。研发出性能价格比更具有竞争力的同类产品,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更大社会效益。我国东部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智能交通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观,但是我国西部正处于大开发阶段,需要大量地招商引资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西部开发交通先行,如何加快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西部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广大的从事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和开发的人员来说,更具有时代的紧迫感和历史的使命感。所以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交通的发展会有更高的要求,为了防止在道路方面的重复性建设,在修建道路的同时,就必须引入智能交通系统产品,做到一步到位.从而避免二次开发所带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这样就要求有自己的大量的高技术、高质量的智能交通产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高速公路车流量的日益增长,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交通流数据采集和交通事故检测是监控系统的重中之

重。基础交通信息和交通事故主要包括车流量、车速、车间距、车辆类型、道路占有率、车辆违章信息、交通事故检测等。而车辆检测器作为交通信息采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机动车辆为检测目标,检测车辆的通过或存在状况,其作用是为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进行最优的控制。而车辆检测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监控系统的整体运行和管理水平。因此研究出性能更好的检测器对智能交通系统来说,意义是非常大的。

1.2 总体方案设计

本次设计是采用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的基本原理,结合模拟电路,实现对对经过车辆的检测。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经过电压跟随器以及放大电路放大幅值,使信号更加明显,再通过滤波电路使通过20KHZ到100KHZ的频带,最后通过整形电路使正弦波转换为矩形波,方便后面检测系统的测量,最后是检测电路,实现对采集数据的计算和整理。

2单元电路的设计

2.1感应线圈的工作原理及输出信号的特点

环形感应线圈的工作原理:环形线圈是本电路的电感元件,当电流通过环形线圈时,在其周围形成一个电磁场,当车辆通过环形地脉线圈或停在环形地埋线圈上时车辆自身铁质切割磁通线,将导致环形线圈回路电感量的变化,而线圈电感量的变化又引起车辆检测器的LC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和相位相应也发生变化。因此,检测器通过检测该电感变化量就可以检测出车辆的存在。因为电感量的变化表现为频率的变化和相位的变化,所以,检测这个电感变化量一般来说有

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相位锁存器和鉴相器,对相位的变化进行检测,另一种方

式则是利用由环形地埋线圈构成回路的耦合电路对其振荡频率进行检测。

4

输出信号的特点: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Q值愈大,曲线愈陡,选频特性愈好。

2.2振荡电路的设计

振荡电路的作用主要是将环形线圈的电感变化转换为输出波形频率的变化,通过频率变化达到车辆检测的目的

本设计才用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是指两个电容的3个段分别接在晶体管的3个极。又称为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或科皮兹式振荡电路。其特点是:

1.输出波形较好。这是由于反馈电压取自电容,而电容对于高次谐波阻抗较小。

2.振荡频率较高,一般可达100MHz以上。

3.调节电容可以振荡频率,但同时会影响起振条件。因此,这种电路适用于固定频率的振荡。

三点式振荡器,是指LC振荡器中选频网络有两个电容、一个电感或者两个电感、一个电容组成的振荡器。一般LC振荡电路在直流通路正常情况下判别能否振荡时由于振幅条件不便于判别,只看相位条件即可,只要相位条件满足,我们就说它能够振荡。振荡电路中的放大器可以是运放,也可以是由晶体管或者场效应管组成。对于由运放组成的电路,相位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好判别;由晶体管或者场效应管组成的放大电路,要判别相位条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正确判别相位条件需要先分析放大电路的组态,再看反馈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两者判断错一个也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在LC谐振回路Q值足够高的条件下,电路的振荡频率为

C2的关系很小,所以三极管的极间电容改变时,对fo的影响也很小。

2.3 放大电路的设计

2.3.1电压跟随器的设计

在电路中,电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一般比较高,通常在几千欧到几十千欧,如果后级的输入阻抗比较小,那么信号就会有相当的部分损耗在前级的输出电阻中。在这个时候,就需要电压跟随器来从中进行缓冲。电压跟随器作为缓冲级(buffer)及隔离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用电压跟随器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提高了输入阻抗,这样,输入电容的容量可以大幅度减小,为应用高品质的电容提供了前提保证。

图2.电压跟随器电路

2.3.2放大电路设计

本设计采用同相比例放大电路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图3)的输入信号是从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引入,输出信号按比例放大,并与输入信号同相。

电压放大倍数,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幅值成正比,且相位相同,因此,实现了同乡比例运算,比例系数只取决于电阻Rf

与R1的阻值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决定了比例运算的精度。可根据需求调节上述两电阻的阻值,从而获得自己所需的电压放大倍数。

图3,放大电路

2.4 滤波电路的设计

由相关资料可了解到,振荡电路的频率约在20k 到100k 之间,故需保证频率在一定阈值,故需在放大电路后面增加一带通滤波器,这样便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本文设计的带通滤波电路设计的中心频率f0为50kHZ ,可通过振荡电路的输出频率范围内值。

当取R2=2R ,R8=R=10k ,C1=C2=320pf 时,滤波器的中心频率计算公式为

061

2f R C

π=

= 50kHZ

有计算公式得

通带电压放大倍数:

\

品质因数求得为:

通带宽度B为:

符合预预期结果

图4,带通滤波器

2.5 整形电路的设计

由于振荡电路产生的是正弦波,不利于后面的处理器采集频率,所以这里要设计整形电路,将正弦波整形为矩形波,本设计才用较为简单的电压比较器---过零比较器。

电压比较器可以看作是放大倍数接近“无穷大”的运算放大器。

电压比较器的功能:比较两个电压的大小(用输出电压的高或低电平,表示两个输入电压的大小关系):

当”+”输入端电压高于”-”输入端时,电压比较器输出为高电平;

当”+”输入端电压低于”-”输入端时,电压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

电压比较器的作用:它可用作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接口,还可以用作波形产生和变换电路等。利用简单电压比较器可将正弦波变为同频率的方波或矩形波。

过零比较器就是翻转阈值为零的比较器。无工作区域之说,比较器实质就是开环状态工作的误差放大器,以阈值为界,小于阈值则输出一个逻辑,大于则输出与刚才相反的逻辑,达到区分比较结果的目的。至于是不是单值要看是否有迟滞量存在。

两只稳压管稳压值不同

在实用电路中为了满足负载的需要,常在集成运放的输出端加稳压管限幅电路,从而获得合适的U OH和U OL,如图(725)(a)所示。图中R为限流电阻,两只稳压管的稳定电压均应小于集成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U OM。设稳压管D Z1的稳定电压为U Z1,稳压管D Z2的稳定电压为U Z2,U Z1和U Z2的正向导通电压均为U D

几种主要车辆检测器的对比

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对比 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中,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因其技术成熟、易于掌握、初期建设成本较低而成为当前国内用量最大一种检测设备。但是,环形线圈检测器同时具有获得的信息量少,难于安装和较低的灵活性等缺点。为克服以上不足,微波车辆检测器和视频车辆检测器技术得以发展并应用于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交通信息检测。 下面对几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做具体分析 随着道路交通检测技术的发展,基于视频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的视频车辆检测器应运而生。视频车辆检测器具有采集信息量大、区域广泛、设定灵活、调整维护简便等特点,与传统的交通信息系统采集技术相比,视频检测器可提供现场的视频图像。 1.地感线圈 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是传统的交通检测器,其工作原理为在道路上埋设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车辆检测器连接。当车辆经过线圈时,由于线圈电感量的变化,车辆的通过状态变化将被检测到,同时将状态信号传输给车辆检测器,由其进行采集和计算。 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相对于其他检测器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检测精度、全天候工作的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车辆检测器。 缺点:1、按照环形线圈施工要求,检测线圈在初次安装时要切割路面,植入环形检测线圈。封路施工不可避免会造成交通阻塞,对于城市主干道交通产生影响。2、埋植线圈的切缝容易使路面受损,缩短路面及检测线圈的使用寿命。实际使用中尤其对沥青路面的损坏更为严重,导致检测线圈的损毁率居高不下,使用和维护成本上升,影响系统的可用性。3、检测线圈容易受到路面下沉、裂缝、冰冻等环境影响,产生误报。4、受自身测量原理限制,当车流拥堵、车辆间距较小时,其测量精度大幅度下降,不适于城市交叉路口交通流检测。5、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一经设置即固定不变,在道路通行状况改变时调整困难。 2.微波车辆检测器 微波车辆检测器是以微波对车辆发射电磁波产生感应原理为基础。以RTMS微波为例,其工作方式为:悬挂于路侧,在扇形区域内发射连续的低功率调制微波,

超声波避障小车开题报告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设计题目:超声波避障小车 院系:电气学院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周庆东 设计时间:9.2~9.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注:此任务书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填

开题报告 1立项依据 1.1立项目的 (1)设计一辆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来实现避障功能的小车,使小车对其运动方向受到的阻碍作出各种躲避障碍的动作。 (2)进一步学习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提高程序的编写能力。 (3)掌握单片机系统外扩器件的连接与使用,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掌握软件和硬件调试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1.2立项意义 在当今社会,汽车成为了越来越普遍,人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但汽车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就是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成为了现在越来越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考虑。所以,智能汽车概念应运而生,他既是汽车产业的机遇也是汽车产业的挑战。汽车的智能化必将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基于超声波的智能小车的避障研究。 超声波作为智能车避障的一种重要手段,以其避障实现方便,计算简单,易于做到实时控制,测量精度也能达到实用的要求,在未来汽车智能化进程中必将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高科技领域也必须占据一席之地,未来汽车的智能化是汽车产业发展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超声波在智能车避障上的应用具有深远意义,这将对我国未来智能汽车的研究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2主要设计内容及方案 2.1总体方案 系统采用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用于智能车系统的控制,在超声波检测到障碍物之后,主控芯片根据距离值控制直流电机的转动,在与障碍物距离较大的情况下,快速前进,在与障碍物距离较小但还未到达临界转弯方向值的时候,慢速前进。在与障碍物距离很近需要转向避障时,方案上将尝试进行转向,来进行避障。 2.2设计原理 该智能车系统可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单片机主控核心模块,传感器避障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系统主要原理是:通过超声波避障模块(即感测模块)实时监测路面情况并及时传输给单片机。由单片机主控核心模块根据感测模块给予的信息控制小车两电机转动工作状态。电机驱动模块驱动两电机转动,实现前进或者左、右转。

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齐文华学号:12L0751265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L126班 课程名称: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学年学期:2 014 —2 015 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教师:陈书旺 2 0 1 4 年12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目录 一、引言----------------------4 二、设计电路及原理------------4 三、元件清单------------------5 四、相关元器件的说明和介绍----6 五、课设步骤------------------11 六、实物图--------------------11 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13 八、心得与体会----------------13 九、参考文献------------------14

一、引言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设计要点的基本技能,加深学生对“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从事仪器系统开发与设计打下基础。 2)锻炼学生自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创新的精神。3)通过课程设计提高我们动手实践能力,为我们以后更好的学习传感器和其他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设计思路来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高端技术已经实现了自动检测与控制。同时传感器的应用也逐渐增多,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本设计选用光敏传感器,对特殊场合的光照强度进行检测与报警。主要应用于农业大棚、城市照明等对光照强度有要求的场合。本设计用发光二极管作为警示灯,当光照强度不满足要求时就会发光起到警示的作用。 二、实际电路及原理 1.电路图

自动避障小车课程设计

单片机系统 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表 设计课题:自动避障小车 学院名称: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1105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地点:31-630 设计时间:

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自动避障小车 专业班级:自动1105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地点:31-630 课程设计时间:

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概述-------------------------------------------------------------- 4 1.1研究背景----------------------------------------------------- 4 1.2设计思想及基本功能------------------------------------------- 4 2总体方案设计------------------------------------------------------ 4 2.1方案论证----------------------------------------------------- 4 2.2系统框图----------------------------------------------------- 5 2.3总体方案设计------------------------------------------------- 6 3硬件电路设计------------------------------------------------------ 7 3.1电源电路----------------------------------------------------- 7 3.2晶振电路----------------------------------------------------- 8 3.3复位电路----------------------------------------------------- 8 3.4键盘电路----------------------------------------------------- 8 3.5显示电路----------------------------------------------------- 9 3.6超声波测距电路---------------------------------------------- 10 3.7舵机电路---------------------------------------------------- 11 3.8电机驱动电路------------------------------------------------ 11 3.9电机转速测量电路-------------------------------------------- 13 3.10设计PCB和腐蚀电路板--------------------------------------- 14 4系统软件设计----------------------------------------------------- 16 4.1分模块程序设计---------------------------------------------- 18 4.2主程序设计-------------------------------------------------- 20 5系统调试 ------------------------------------------------------- 20 6总结 ----------------------------------------------------------- 22参考文献:------------------------------------------------------- 23附录A硬件电路图------------------------------------------------- 24附录B 源程序 ---------------------------------------------------- 25

传感器课程设计论文

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传感器的兴趣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王文川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传感器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笔者提出了一种适合当前成都市技师院校传感器实践教学的新思路,突出“能力为本”的思想,打破“学科为本”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直升学生、三高学生、五高学生、预备技师学生等,作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教案及教学方法,并针对学生是否实训,作出具体的学习方案,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前言 21世纪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全新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一股新的强大推动力。传感器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个行业的高度重视,并且迅速发展。在《传感器技术》这门课程中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如:电阻式传感器变磁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光纤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还有更多的传感器新技术。传感器技术是以传感器为核心论述其内涵、外延的学科,也是一门涉及测量技术、功能材料、微电子技术、精密与微细加工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相互结合形成的密集型综合技术。当今的传感器是一种能把非电输入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未来的发展主要朝着以下四个方面:⑴发现新效应,开发新材料、新功能;新的效应和现象的发现,是新的敏感材料的开发的重要途径,而新的敏感材料的开发是新型传感器出现的重要基础。⑵

传感器的多功能集成化和微型化;所谓集成化就是在同一芯片上,或将众多同类型的单个传感器件集成为一维,二维或三维阵列型传感器,或将传感器件与调理、补偿等处理电路集成一体化。微型传感器是朝着微米/纳米技术领域发展,其显著特征就是体积小、重量很轻,这种传感器一般应用于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生物医学和工业自动化等高科技领域。⑶传感器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传感器的数字化提高传感器本身的多种性能。智能化是指传感器具有一种或多种敏感功能,不仅能实现信息的探测、处理、逻辑判断和双向通讯,而且具有自检测、自校正、自补偿、自诊断等多功能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众多随机分布的一组同类或异类传感器节点与网关节点构成的无线网络。⑷研究生物感官,开发仿生传感器;利用仿生学、生物遗传工程和生物电子学技术研究它们的机理,研究仿生传感器,也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方向。 所以学习与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对于我们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类专业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把握科技最新前沿的一条途径。也就是说,学会传感器的应用技术,好的就业在等你。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传感器在测位移方面应用的研究,对不同的传感器测位移原理的特性比较和研究,自己设计3种以上位移传感器,写出设计方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直升学生、三高学生、五高学生、预备技师学生等,写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对每种位移传感器原理、测量电路、输出特性、灵敏度、精度进行分析。比较每一种传感器的优缺点及改善方法,最后做出总结。此次课程设计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掌握所学的知识。

基于环形感应线圈的车辆检测器

1.任务要求 1.1任务要求]1[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基于环形感应线圈的车辆检测器,运用电路设计与制版工具PROTEUS软件对环形感应线圈车辆检测器进行硬件电路设计。检测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当有车辆经过时,环形线圈将感应到电感的变化,经振荡电路将电感变化转换为频率变化信号,然后经放大、滤波、整形电路将信号转换成矩形波信号,最后通过51单片机得到随环形电感变化的频率值。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达到熟悉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的工作原理,了解环形线感应线圈原理及输出信号特点,设计出可将环形线感应线圈的电感变化信号转换为频率变化信号的振荡电路及放大、滤波、整形和检测电路的目的。 设计内容中涉及到的具体工作包括对环形感应线圈、车辆检测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包括参数计算和元器件引脚图在内的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总电路图的绘制及各单元电路的可行性仿真等。 1.2原理介绍 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埋设在道路下面的环形线圈电感元件与检测器内的电容及附加电路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车辆通过时对检测器最直接的作用的是引起整个回路的总电感变化,其中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环形线圈的自感,另一部分是环形线圈与车辆金属底盘之间的互感。具体地说是当车辆经过埋有环形线圈的道路上方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和楞次定理,车体的金属底盘产生自成闭合回路的感应涡流,这个涡流又产生了与原闭合回路中磁场相反的新磁场,导致线圈的总电感量减小,但是,车辆底盘作为金属导体通过拥有环形线圈的道路上方时能够增加线圈周围空间的导磁率,是环形线圈的电感量又有增加的趋势。所以,在车辆通过环形线圈时,对环形线圈电感量同时具有增大和减小的作用。一辆车,无论它的形状有多么复杂,当它通过环形线圈时,在底盘中引起涡流是必然的,涡流对环兴地埋线圈的影响也是必然的。所以车辆可以被看成一个具有电感和电阻的短环路,这个短环路通过互感与环形线圈相耦合。和分别是环形线圈的电阻和电感,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假设环形线圈的电压为,则,和分别为车辆回路电流。 图1 环形线圈与车辆的等效电路

红外避障小车课程设计报告报告

下载可编辑 前言 ---------------------------------------------------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需要,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生产自动化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传感器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红外传感器已经成为自动行走和驾驶的重要部件。 红外的典型应用领域为自主式智能导航系统,机器人要实现自动避障功能就必须要感知障碍物,感知障碍物相当给机器人一个视觉功能。智能避障是基于红外传感系统,采用红外传感器实现前方障碍物检测,并判断障碍物远近。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我们暂选最基本的避障功能作为此次设计的目标。 本设计通过小车这个载体再结合由AT89S51为核心的控制板可以达到其基本功能,再辅加由漫反射式光电开关组成的避障电路、555组成的转速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差分驱动电路就可以完善整个设计。

目录 前言------------------------------------------------------------------------------1目录------------------------------------------------------------------------------2摘要------------------------------------------------------------------------------3功能概述------------------------------------------------------------------------3硬件设计------------------------------------------------------------------------3 避障电路------------------------------------------------------------------------4单片机电路---------------------------------------------------------------------7电机转速控制电路------------------------------------------------------------7电源电路------------------------------------------------------------------------8电机驱动电路---------------------------------------------------------------9主程序设计--------------------------------------------------------------------12小结-----------------------------------------------------------------------------23参考文献-----------------------------------------------------------------------23

基于地感线圈的车辆检测

基于地感线圈的车辆检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第一章系统摘要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尖端的电子信息技术,构成人员、车辆和公路三位一体的新型公路交通系统。它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及电子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建立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准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本文着重研究了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道路交通检测系统,设计了基于环形线圈的车辆检测器。采用双环形线圈检测技术,对车辆通过线圈时检测电路所产生的振荡频率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完成车流量监测。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系统,并分析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该系统的硬件主体以 AT89C51为控制核心。实现了路面动态交通数据的采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反映了车辆的通过或存在状况。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容易,能较精确地检测出车辆的存在,可应用于交通检测和道路监控领域。最后给出了该检测器详细的软硬件设计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环形线圈;交通流检测;AT89C51 系统概述 随着世界城市化的进展和汽车的普及,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家,交通拥挤加剧、交通事故频繁、交通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一般来说,解决交通拥挤的直接办法是建设更多的道路交通设施,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但无论是哪个国家,其城市内部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有限,而且建设资金的筹措也是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时,由于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因而,单独从减少车辆或者增加道路设施方面考虑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的[1]。此

外,能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能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严重污染,使人类的财富和健康受到极大的损失。在这种背景下,从系统的观念出发,把车辆和道路综合起来考虑,着眼于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交通设施,着重提高道路车辆的运行效率,从而运用各种高新技术系统解决交通问题的思想就应运而生。 随着车辆的增多和交通的飞速发展,在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中对交通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实时准确地检测道路车辆的交通流信息并预测未来道路交通状况,进而将预测信息提供给交通控制中心,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诱导交通避免交通阻塞,减少出行时间和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且,交通数据检测在交通控制系统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精确和可靠的检测数据是在交通控制中进行合理的信号配时优化的基础:而实时准确地对交通流预测,即有效地利用实时的交通数据预测未来的交通状况,是实现有效的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的关键所在。 第二章感应线圈的交通检测分析 2.1.车辆检测器的埋地方法车辆检测器的埋地方法 如图下图所示,前一个紧挨停车线,后一个埋设在距停车线 5--10cm 处,一般考虑埋设在预计可正常停车数量所占位置的 l-2倍处,检测驶入该车道的车量数;二者之差,既是该车道还存在的车辆数,也是等待通行的车辆数 电感线圈安装示意图 地感线圈埋设首先要用切路机在路面上切出槽来,在四个角上进行 45°倒角处理,防止尖角破坏线圈电缆,切槽宽度—般为 0.4--0.8cm,深度 3-- 5cm,同时还要为线圈引线切一条通到路边的槽将双绞好的输出引线通过引出

红外避障小车课程设计报告.docx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需要,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生产自动化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传感器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红外传感器已经成为自动行走和驾驶的重要部件。 红外的典型应用领域为自主式智能导航系统,机器人要实现自动避障功能就必须要感知障碍物,感知障碍物相当给机器人一个视觉功能。智能避障是基于红外传感系统,采用红外传感器实现前方障碍物检测,并判断障碍物远近。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我们暂选最基本的避障功能作为此次设计的目标。 本设计通过小车这个载体再结合由AT89S51 为核心的控制板可以达到其基本功能,再辅加由漫反射式光电开关组成的避障电路、555 组成的转速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差分驱动电路就可以完善整个设计。

目录 前言------------------------------------------------------ 1目录------------------------------------------------------ 2摘要------------------------------------------------------ 3功能概述-------------------------------------------------- 3硬件设计-------------------------------------------------- 3避障电路-------------------------------------------------- 4单片机电路------------------------------------------------ 7电机转速控制电路------------------------------------------ 7电源电路-------------------------------------------------- 8电机驱动电路----------------------------------------- 9主程序设计------------------------------------------------ 12小结----------------------------------------------------- 23参考文献------------------------------------------------- 23

电感线圈式车辆检测器线圈施工规范

电感线圈式车辆检测器线圈施工规范 规范化线圈施工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由于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传感器,对线圈参数指标的要求很高,严格的工程质量把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特别提醒集成商和工程商一定要重视线圈质量,因为封路手续、路面切割费用、线材消耗、线圈寿命等均非常消耗人力和物力,为了对甲方的工程质量负责,降低自身的维护成本,尽量做到一次成功,避免返工现象的发生。 1线圈材料 一般可选用聚乙烯AWG16~22,截面积≥1.5m㎡的多芯高温防腐蚀专用地埋感应电缆,不推荐使用PVC绝缘线。 2 线圈形状及开槽方法 线圈一般为矩形,每个线圈的4个拐角处应45度倒角避免尖角割伤电缆,4个三角区域锯缝开槽时不可切通,否则经车辆反复碾压该部分可能成为浮块而造成道路损坏。 ①矩形线圈线槽截面示意图

②道路地面开槽方法俯视图 对于交通流量参数检测系统和测速系统,通常每个车道需布置前后2个线圈,注意2个线圈的尺寸、匝数应基本保证一致,中心距一般≥4m,否则可能影响系统测速精度。如果检测截面需多个感应线圈,则所有线圈的尺寸和匝数也应尽量保证一致。

3 线圈施工步骤 (1)检测域选取 根据工程项目要求选取道路检测截面,现场选取昼夜时间段,使用预制感应线圈、数字万用表和电感量表逐个测量检测域内电磁干扰信号强度,如果检测域内电磁环境符合有关指标要求,可确定此段路面为适合的检测点;如果不符合,则需查找干扰源并处理好后方能确定。 (2)路面画线 根据车道宽度和检测对象要求,确定线圈规格尺寸及匝数,进行路面画线,拐角处45度倒角,避免尖角损坏电缆护套。 (3)锯缝开槽与清理 槽深以下线后最上层电缆距地面30mm为宜,矩形线圈线槽深度一般为50~80mm,宽度为4~6mm,由电缆直径决定。馈线线槽须按规范走向路径切割,宽度一般为8~12mm,略大于双绞电缆直径。线槽切割完成后,应去除槽内锐角、清理碎渣、烘干,保证槽底平整。(4)铺装线圈电缆 从槽内自下而上逐层排线、压实,直至完成设计总匝数,每个感应线圈(包括矩形线圈和馈线两部分)推荐使用整根电缆,中间无接头。如果馈线较长(超过50米)确实需要转接时,尽可能在路边离线圈较近的地方接线,馈线应采用截面积较大(≥1.5m㎡)的多芯铜导线双绞而成,屏蔽双绞线效果更好,接头点应焊接牢固保证低阻率,并进行绝缘、防水和防腐蚀处理。 (5)馈线敷设 从矩形线圈出口点至检测器接线端子之间的引线称为馈线,为了保证系统的检测性能,

红外避障小车课程设计报告

前言 ---------------------------------------------------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需要,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生产自动化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传感器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红外传感器已经成为自动行走和驾驶的重要部件。 红外的典型应用领域为自主式智能导航系统,机器人要实现自动避障功能就必须要感知障碍物,感知障碍物相当给机器人一个视觉功能。智能避障是基于红外传感系统,采用红外传感器实现前方障碍物检测,并判断障碍物远近。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我们暂选最基本的避障功能作为此次设计的目标。 本设计通过小车这个载体再结合由AT89S51为核心的控制板可以达到其基本功能,再辅加由漫反射式光电开关组成的避障电路、555组成的转速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差分驱动电路就可以完善整个设计。

目录 前言------------------------------------------------------------------------------1目录------------------------------------------------------------------------------2摘要------------------------------------------------------------------------------3功能概述------------------------------------------------------------------------3硬件设计------------------------------------------------------------------------3 避障电路------------------------------------------------------------------------4单片机电路---------------------------------------------------------------------7电机转速控制电路------------------------------------------------------------7电源电路------------------------------------------------------------------------8电机驱动电路---------------------------------------------------------------9主程序设计--------------------------------------------------------------------12小结-----------------------------------------------------------------------------23参考文献-----------------------------------------------------------------------23

单通道线圈车辆检测器

单通道线圈车辆检测器 LD100/102 LD100/102是单通道系列车辆检测器的一种,它使用了微处理器和表面封装技术将很多功能集成在一个很小得盒子内。LD100/102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并且非常容易设置和安装。主要应用在停车场和路口收费方面。 检测器的主要特性: ●复位键 按下复位键使得检测器在使用和测试时人工复位, 并使得感应线圈处于检测车辆准备状态。 ●脉冲时间可选 选择脉冲时间,即激活脉冲继电器,脉冲输出宽度1秒和0.2秒可选。 ●脉冲继电器选择 脉冲继电器输出可设置为压到线圈或离开线圈时输出信号。 ●自动提高灵敏度 可使检测灵敏度自动升到最高,以防漏测高底盘的车辆。 ●开关设置灵敏度 检测灵敏度在输出结果时灵敏度系数改变很小(%△L/L)。在微动开关中有8级灵敏度可调,在设置和应用时非常灵活。 ●频率可选 检测线圈的频率决定于线圈的感应系数和频率开关设置。频率开关设为ON,频率就低。 有相邻的线圈可能需要改变频率来防止串扰。 ●永久存在功能

当车辆长时间压在线圈上,检测器的输出信号一直有效。 ●信号过滤 此项功能可使测到车辆的信号输出延迟2秒。主要防止小的和快速移动物体经过线圈的干扰信号。 ●延长输出 可使输出的信号延长2秒。 ●线圈出错指示 当线圈开路或短路时,面板上的LED会有指示。 ●电源指示 LED在有电源时会有指示。 当车辆经过线圈或线圈有问题时,LED会有指示。LED还可以用来测定线圈的频率,按下复位键,数一下LED闪烁的次数乘以10KHz就是该频率。例如,LED闪6次,该频率就是60-70KHz。 继电器功能 继电器有车无车线圈错无电源 N/O 合开合合 存在输出 N/C 开合开开 N/O 脉冲输出合开开开 脉冲继电器 N/C 脉冲输出开合合合 安装指导: 1、检测器应安装在防水的箱内仅可能靠近线圈 2、线圈和馈线应用1.5mm多股铜线,馈线应双绞,每米20绞,使用一根无接点的铜线, 如有接头需要焊接并要防水,虚焊可能导致检测器不正常工作,馈线会被干扰,需用屏蔽线,屏蔽线和检测器的接地相联。 3、线圈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每边至少相距1m,线圈正常绕3圈,周长大于10m的线圈, 绕2圈,小于6m绕4圈,如有2个线圈相距很近,建议一个线圈绕3圈,另一个绕4圈。以防串扰。

红外避障小车实验

红外避障小车实验报告 一、实验简介 在本实验中,我们在“创意之星”模块化学习套件所提供的机械构件基础上,组装出四轮驱动式小车结构。利用机器人的控制器和系统程序,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结合逻辑判断算法对智能小车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调控,最终实现自主探路、判断及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功能,完成自主躲避障碍物的任务。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构型和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并能搭建出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机器人,利用创意之星组件,进行避障小车的组 装,调试,利用红外传感器进行路障感应,完成避障功能。(2)会用控制器联机调试舵机工作状态,会查询各种传感器的数据。 (3)通过 NorthStar 的流程图功能,实现简单的逻辑控制(4)能通过编程实现智能小车自主躲避障碍物的功能 (5)对避障小车的避障原理有充分的理解,掌握其避障的方法,能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三、实验器材 计算机( 1 台);标准版控制器( 1 个);红外接近传感器( 2 个);红外测距传感器( 1 个);直流电源( 1 个);充电器( 1 个);数字舵机( 4 个);多功能调试器( 1 个);轮子( 4 个);螺丝刀( 1 个); KD ( 4 个); L3-1 ( 4 个); U3H ( 5 个);I7 ( 1 个);螺丝和垫片(若干) 四、实验原理 利用红外传感器,其优点是对近距离的障碍物反应速度灵敏,不同方位的传感器之间信号不会相互干扰,最终选择红外传感器作为小车的眼睛,进行避障。 由于本次实验小车轮子没有实现转弯功能,所以通过设定左右两组轮子的不同前进速度来实现转弯功能。当向右转时,左侧轮子的速度要比右侧轮子的前进速度快,反之实现左转功能,此设计需小心谨慎,防止出现轮子不同步,无法实现转弯功能。 五、实验内容 ( 1 )搭建智能小车,掌握基本构型的组装方法,主要包括舵机和轮子的连接、传感器的安装以及舵机和传感器的接线 ( 2 )通过编程控制智能小车的前进、后退、变速以及转向( 3 )将控制策略的流程图用真正的程序语言实现,并下载到

自动避障小车课程教学设计

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表 设计课题:自动避障小车 学院名称: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1105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地点:31-630 设计时间:

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自动避障小车 专业班级:自动1105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地点:31-630

课程设计时间: 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概述 ----------------------------------------------------------------------- 4 1.1研究背景------------------------------------------------------------- 4 1.2设计思想及基本功能 ------------------------------------------------- 4 2总体方案设计 -------------------------------------------------------------- 5 2.1方案论证------------------------------------------------------------- 4 2.2系统框图------------------------------------------------------------- 5 2.3总体方案设计 -------------------------------------------------------- 6 3硬件电路设计 -------------------------------------------------------------- 7 3.1电源电路------------------------------------------------------------- 9 3.2晶振电路------------------------------------------------------------ 10 3.3复位电路------------------------------------------------------------ 10 3.4键盘电路------------------------------------------------------------ 10 3.5显示电路------------------------------------------------------------ 10 3.6超声波测距电路----------------------------------------------------- 12 3.7舵机电路------------------------------------------------------------ 13 3.8电机驱动电路 ------------------------------------------------------- 13 3.9电机转速测量电路--------------------------------------------------- 15

PD132车辆检测器标准

郑州恒科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标准 Q/HK J0.006-2007 PD132车辆检测器 2007年3月22日发布 2007年3月22日实施 郑州恒科实业有限公司

前言 为了确保PD132车辆检测器的生产按照有关工艺规范进行,保证生产后的设备满足使用要求,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作为该设备的生产、检验标准之一。 本标准由郑州恒科实业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PD132车辆检测器 (线圈检测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PD132车辆检测器的术语、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所规定的PD132车辆检测器也叫线圈检测器。 本标准适用于称量车辆的单轴重(或轴组重)和车辆总重量的动态汽车衡所使用车辆检测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 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JJG 907-2006 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 JT/T 455-2001 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 JT/T 606.2-2004 高速公路监控设施通信规程第2 部分: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 3术语 3.1 车辆检测器系统用于指示车辆存在或通过的系统。 3.2 环形线圈检测器系统检测车辆通过或静止在感应线圈的检测域时,通过感应线圈电感量的降低感知车辆的一种车检测系统。 3.3 检测域车辆检测器系统检测到车辆的道路范围。 3.4 感应线圈一种导体,通过环绕道路的一部分作为检测域,当运动或静止的车辆进人检测域时导致线圈电感降低以此作为检测依据。 3.5 环形线圈检测器单元一种具有为感应线圈提供能量,检测环形线圈电感量,通过响应

地感线圈车辆检测器安装要点

地感线圈车辆检测器安装指南 一、检测器安装 检测器应尽可能安装在防潮防湿的干燥环境里,并与其它设备或装置保持一定间隔,以便接线和维护。 二、线圈安装指南 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连接的感应线圈。线圈的几个重要参数包括:线圈材料,线圈形状及尺寸和线圈施工质量。 线圈安装 由于 SJ400T 型车辆检测器的电感自调谐范围较大,所以检测器对于感应线圈的电感量(包括馈线)适应范围较宽,馈线长度最长可达 500米,有利于工程应用。线圈和馈线推荐使用整根电缆(无接头)。 ⑴线圈材料:一般可选用聚乙烯 AWG16~22 多芯高温护套线,不使用 PVC 绝缘线。 ⑵线圈形状及开槽方法:线圈一般为矩形,四角 45 度倒角避免尖角割伤线圈电缆。 ①道路地面开槽方法俯视图(见图) ②线槽截面图(见图)

⑶线圈施工步骤: ①路面画线,根据检测对象,确定线圈尺寸,避免尖角损坏电缆绝缘; ②设置锯缝:深度一般为 50~80mm 应保证槽内最上层电缆距地面 30mm以上,槽宽一般为 4~8mm,应大于电缆直径,切割馈线走线槽,去掉槽内锐角,清理碎渣,检查槽底是否平整; ③整个电感线圈(包括矩形线圈和馈线)的电缆应无接头,在槽内自下而上逐层排线,压紧,直至完成设计总匝数; ④馈线(从矩形线圈到检测器)须双绞后延伸至检测器,每米至少绞合20 次; ⑤线圈电缆必须每隔 20~30cm 用长 3cm 左右的塑料泡沫棒固定,这样可防止电缆在填缝时浮起; ⑥填缝:槽内缝隙须填实与道路成为一体,防止线圈在有车经过时发生颤动,对于水泥路面可用水泥、沥青或环氧树酯,而对于沥青路面只能用沥青作为填缝材料。 ⑷线圈周长与线圈匝数参考表: ⑸线圈电感量参考表(馈线电感量计算方法:约为 0.72uH/m)

红外避障小车课程设计报告材料

标准文案 前言 ---------------------------------------------------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需要,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生产自动化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传感器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红外传感器已经成为自动行走和驾驶的重要部件。 红外的典型应用领域为自主式智能导航系统,机器人要实现自动避障功能就必须要感知障碍物,感知障碍物相当给机器人一个视觉功能。智能避障是基于红外传感系统,采用红外传感器实现前方障碍物检测,并判断障碍物远近。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我们暂选最基本的避障功能作为此次设计的目标。 本设计通过小车这个载体再结合由AT89S51为核心的控制板可以达到其基本功能,再辅加由漫反射式光电开关组成的避障电路、555组成的转速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差分驱动电路就可以完善整个设计。

目录 前言------------------------------------------------------------------------------1目录------------------------------------------------------------------------------2摘要------------------------------------------------------------------------------3功能概述------------------------------------------------------------------------3硬件设计------------------------------------------------------------------------3 避障电路------------------------------------------------------------------------4单片机电路---------------------------------------------------------------------7 电机转速控制电路------------------------------------------------------------7 电源电路------------------------------------------------------------------------8电机驱动电路---------------------------------------------------------------9主程序设计--------------------------------------------------------------------12小结-----------------------------------------------------------------------------23参考文献-----------------------------------------------------------------------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