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日本生物技术的进展

(高考生物)日本生物技术的进展
(高考生物)日本生物技术的进展

(生物科技行业)日本生物

技术的进展

世界生物技术作为参考系,观察日本生物技术,客观地评议日本技术。日本1868年1月3日成立明治维新政府开始引进欧美技术,经140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位的经济强国。日本医疗药品售量占世界医疗药品市场的11%,日本高新企业风险企业的投资率为4%,不算低。

日本是一个呈弧状分布的岛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长达3000公里。日本由本州、中国、九州、北海道四个主要岛屿及分布四周的4000多个小岛组成,统称为日本列岛。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日本国土面积大约37.8km2。

日本列岛跨亚热带到亚寒带。由于受复杂的地形和海流的影响很大、各地区气候差异显著。大部分地区是温暖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天从南部冲绳开始一直到北海道美丽的樱花,由南往北逐渐盛开,形成美景。

梅雨、台风、大雪常见。梅雨期降雨,对种植水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日本各处见到水稻田,大米是日本人的主食。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地震带。火山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少有的多火山地带。1923年东京发生7.9级地震。日本各处见到各类温泉,人们休息的好地方。日本人喜欢到多彩频繁的温泉旅游。

国土的67%为山地、多为森林覆盖,林业生物资源不少。

Ⅰ尖端生物技术

目前世界上生物科技界的尖端课题是干细胞研究。

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干细胞的概念。干细胞特点:即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分化为一种以上高度分化的子细胞的能力。它实际上包括从胚胎发育到成人发育过程中各种未分化的成熟细胞。为此干细胞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包括生命起源细胞,组织器官发育的原始细胞,和成体组织细胞更新换代、损伤修复的种子细胞。受精卵是一种最原始和分化潜能最大的干细胞。

日本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属世界领先地位。京都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的山中伸尔2006年8月“细胞”杂志上世界上首次发表由鼷鼠体细胞制备诱导多功能细胞的论文。其论文的主要内容:把4种基因转入小鼠的纤维原细胞,就可以让他们重新变成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他们把这细胞称为“诱导多功能细胞”-ips细胞。他们已证明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小老鼠ips细胞和小老鼠胚胎融合,发育成嵌合体小鼠,这证明,ips细胞、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的功能。

2007年11月20日,山中伸尔发表了由人体皮肤细胞制备干细胞的论文。在细胞杂志和T amesThomson在科学杂志上。其论文的内容是:人类皮细胞中取4组基因。利用小鼠试验同样方法,利用人类皮细胞中取得4组基因做试验,得到“诱导多功能细胞”ips细胞。Ips 细胞跟人类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分化成其他类型细胞的功能。干细胞的实用化有两个方向:一方面,干细胞应用于再生医疗。2006年开始山中伸弥和庆应大学的罔野荣之共同研究脊髓损伤治疗法。理化研究所研究,由干细胞制备網膜色素上细胞和红血球前驱细胞等问题。另一方面,干细胞应用于新药开发。武田药品工业公司由ips开拓新药。由干细胞培养心脏细胞、肝细胞等。

日本政府文教科学部2008年度投入22亿日元援助干细胞项目。2000年时世界上尖端生物技术专利申请数为约12000件,其中美国占40%,中国占30%,欧洲和日本在其后。日本生物技术风险企业数为334家。日本政府为了促进生物技术风险企业的培育,2005年12月颁布200余页的生物技术战略大纲,其中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战略重点及实施计划。

Ⅱ生物产业

1.生物技术发展环境

日本政府迈入21世纪后,以建立生物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为目标,陆续推出各项支援方案,建立整体产业发展环境。

(1)制定生物技术战略:日本政府认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因此制定了《生物技术战略大纲》,提出实现跨跃式发展的三大战略:大力充实研究开发、从根本上加速产业化进程,加深国民对科技的理解。实施生物技术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健康和长寿(2010年癌症治愈率提高20%),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粮食自给率从2001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45%),实现可持续的舒适社会(到2010年生物能源的利用应相当于替代原油约110亿升/年)。

(2)改革国家科学与技术体系:日本的国家研究院正在改革。截止2001年4月59个国家研究院已经转变成为独立管理的机构。政府科技改革的另一个特点是加强资金体系的竞争性。决策者们更多地关注研究目的的创新性和原创性,而年青研究者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独立的资金支持。

(3)加大重点项目资金资助:日本政府把遗传研究作为千年计划之一。2001年生物技术产业的预算增加34.8%,生命科学研究部分的预定经费为5-35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28%,其重点用于基因研究,希望透过人类基因的解析,有助于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其中大约有8000万美元用于3000多种蛋白质的结构分析。此外约有44亿美元用于新成立的机构。政府还拨款5300万美元支持大学实验设备,希望提升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合作。

(4)推行药物试验改革:在日本企业开发的新药很难找到愿意参加药物试验的病人及医生,使临床试验困难,相关法令的限制曾阻碍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政府从制度指定上,促进药物获得临床试验使用许可,从而加速日本药厂的新药开发。为协助增进药厂的全球竞争力,日本行政院筹措,8200万美元,为药物开发设立临床试验中心。同时这笔基金也资助国立大学医院研究癌症、中风等疾病的临床实

验。此外该计划提供灵活的资金运用,使得雇用协助临床实验人员的经费更充裕。

(5)积极取得国际专利:日本为确保在后基因时代的竞争优势,2002年初,教育、文化、运动及科技等部的官员宣布组成一个专家团队,由相关技术的研究员及熟悉知识产权和国际专利事务的律师组成,协助他们取得蛋白质研究与特定新药开发专利。依据日本专利厅发表的《2000年版专利行政年度报告》1995年日本籍的申请人只占生物技术专利总申请数的36%,到1999年这一比例上升至45%。1997年,—1998年8月生物技术应用三大领域,医药约占34%,其次是分析诊断专利24%,及基因工程基础技术(19%)。

2.2008年生物技术的预算

2008年度生物技术领域国家预算比2007年比增加16%而达到3025亿日元。

卫生劳动部的生物技术领域预算是1610亿2500万日元比2007年比增加24.4%。主要用于支援高新企业,帮助大学研究成果转化成治疗能力。还用于高新企业的培育,临床研究、治疗环境的改善、再生医疗、创新药的推广。

经济产业部的2008年度预算是比2007年增加1%,而成为223亿日元。

主要用于“医疗机械开发指导事业”、“统合基础数据库事业”、“用生物技术固定CO2的研究”等三个方面及用于纤维素生物技术资源作为原料制造化学产品及燃料等项目的开发。文教科学部的2008年预算额比2007年增加10%,而成为637亿2000万日元。主要用于脑科学研究项目。东北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尖端医疗振兴财团、札幌医科大学等参加脑研究项目。农林水产部的2008年度生物技术预算额比2007年增加12.4%,而成为377亿7400万日元。主要用于由软纤维素制造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新农业开发项目、稻类染色体碱基排列序项目、DNA标记等项目。环境部的2008年度预算比2007年度增加16.9%,而达到169亿6100万日元。主要用于生物燃料、再生燃料的项目。2008年度生物技术的预算明细表中看到日本生物技术研究的概况,及研究趋势,但因篇幅所限本文中省略。

3.活跃的新产业

政府的计划和国家投资,促进活跃的新型产业发展。

(A)抗体产业

抗体是应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在最适条件下,生产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物质。即抗体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物质。例如,用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小鼠CD抗体、用于结肠、直肠和卵巢癌诊断的单克隆抗体(诊断剂),用于肝癌的肝癌单克隆抗体,用于乙肝的乙肝单克隆抗体,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抗CD20基因工程抗体。日本国内生产的抗体有:治疗恶性性肿瘤药‘阿巴斯金’、放射免疫治疗药‘捷吾阿林’。‘阿巴斯金’是大量生产的药。该药用于大肠癌。它是人类抗血管内皮细胞增子因子毛能克鲁尔抗体。2006年4月中外制药申报。卫生劳动部2006年正式承认、2006年开始正式销售。‘捷吾阿林’是放射性同位素钇90标记的抗CD20‘毛能克鲁尔’抗体。2006年6月作为滤胞性B细胞性非淋巴网状肿瘤的药承认。该药是2006年12月26日通过药、食品卫生审议会的审议。雷米健都是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色抗体。

2002年5月克隆病为对象而出售。其后作为风湿性关节炎的药而承认。2007年1月口眼生殖器综合症的难治性網膜葡萄膜炎,2007年11月‘克隆病维疗法’的药而承认。

治疗用抗体市场2007年度销售额达到950亿日元。

2007年日本医药大企业发生重组的潮流。艾滋易和阿斯德拉斯收购抗体高新企业。武用药品工业公司设立新的抗体研究中心。抗体作为接触剂的日本企业实现大合并。如协和发酵工业和麒麟集团合并。合并的原动力是各公司保存所有的抗体开发的关键技术。2008年风湿性关节炎药‘阿达林马夫’等成为大型销售的候选品。市场规模可能打破1000亿日元。2008年后大大推动市场的是‘因达候龙’——IFN。1992年承认后,IFN应有到C型肝炎的量扩大了。2003年出台PEG化的持续型剂。作为抗病毒剂的并用治法,治疗效果很好。2007年作为C型肝炎治疗药。IFN市场销售额达到750亿日元。

(B)生物芯片产业

生物芯片产业是生物技术产业中最新的产业之一最热门行业。

生物芯片是1989年英国EdwinSouthern发明的。DNA片是不透性基板上移植72-1012个低聚核苷酸而成的低聚核苷酸的点陈。计算机行业中DNA片称作生物芯片。计算计芯片是集成电路组成的,生物芯片是核苷酸组成的点陈。

DNA片制法:把不同排列的低聚核苷酸,重新排列到不透性表面的基板上。盖住基板不透明表面,偶合露出部分的核苷酸,其后拿掉罩面,盖住别的领域露出部分,偶合核苷酸,重复低聚核苷酸操作。

DNA片是玻璃片或硅基板、树脂基板上并列排列的DNA多数断片。

测定有无遗传基因的变异时片上滴下试料液,使杂交。作为检出方法,有萤光色和图像解析或电流变化等方法。

DNA片的形态、素材、制法很多。DNA分析法:不透性的基板上观察特定位置中,连接的低聚核苷酸是否已杂交。比较杂交的图案(点陈)、比较复数的核苷酸配列。

DNA片的应用:用DNA片可以做成诊断仪,检查复数遗传基因组合或单倍体,给患者提供最佳医疗方案。即提供特定健诊和特定保健指导。DNA片相关设备有全自动杂交处理装置、最新代的DNA程序仪、DNA测位仪、读取点陈的扫描仪等。历史上诊断病的方法。如中医先生号脉,西医先生用听诊器,最近出现用染色体高速程序仪诊断病情。最新染色体高速程序仪:世界上最新染色体高速程序仪是瑞士Roche公司首先2005年开发的,其后2007年美国Uumina公司开发的。日本到现在为止自己未完成最新染色体高速程序仪的研制。日本理化研究所购买9台最新染色体高速程序仪,开展研究工作。

自然科学研究机构永山园昭等人正在开发最新染色体高速程序仪。最新染色体高速程序仪,快速提供“各人的染色体情报,便于疾病的诊断,可提供最佳个人治疗方案。

DNA片市场:2007年度DNA片市场规模(除了受托解析、定制点陈)是60亿日元。其中DNA片或相关药品等消耗品市场销售量为55亿日元。

随着生物芯片制作成本降低,伴随着最新高速染色体程序仪的普级化,如变成目前听诊器那样的时候,生物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几千亿日元。(C)功能性化妆品产业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化妆品行业里逐渐出现生物法生产的化妆品。最近出现的是EFG(EpidermalCrowthFactor)——上层细胞成长因子系列化妆品。EFG是100多种生长因素之一。

EFG与受容体结合成表皮角化细胞。在表皮角化细胞里合成DNA,细胞增殖了。细胞增殖时肌肉的新陈代谢正常,促进新细胞的产生。人类原来分泌EGF,随年龄的增加分泌得减少,其结果作为老化现象肌肉的新陈代谢衰弱,增加皱纹。补充EGF时,表皮角化细胞增殖,减少皱纹起美容作用。

作为成长因子还有皮肤真皮上的线维芽细胞FGF(纤维芽成长因子)和NGF(神经细胞成长因子)。这些都有促进细胞成长作用,其效果明显,也作为药品销售。

名称

结构及主要功能

EGF(上皮细胞成长因子)

由53个氨基酸形成,分子内有3个二硫键,形成三重结构。EGF具有增殖表皮细胞的功能。

EGF(线纤芽细胞成长因子)

脑下垂体抽出液中看得见的因子。具有增殖线芽细胞的功能,活化血管内皮细胞或各类上皮细胞。

VEFG(血管内皮成长因子)

分子量约20Kda的子单位组成的2量体蛋白质,显示血管新生促进活性的增殖因子不同,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高特异性的特征。

NGF(神经细胞成长因子)

由118个氨基酸组成的子单位,构成二量体蛋白质。NGF是对各种神经细胞,具有增殖、分化调节、促进生存功能维持等神经营养活性功能。

TGF-β(正常线维芽细胞成长因子)

分子量12.5Kda的子单位构成的二硫键的蛋白质。具有促进活性的功能。

2006年1月生物链销售公司代表辻社长建立日本EGF协会。为了提高EGF全体的形象,确定EGF化妆品规格,发行质量保证标志。现在EGF协会所属的公司有17个,全体生物链销售的原料供给、OEM供给企业都统一管理。协会成为集团公司,2007年度销售额为28亿日元。EGF是从人体克隆的cDNA作为本,作成大肠菌。把大肠菌的遗传因子,进行转基因后提高生产率。EGF的价格每克8000万日元降到每克1000万日元。

巴伊沙都公司(东京目黑高濑武英社长)和皮肤科医生高濑聪子合作开发EGF系化妆品。2006年10月开始以电视销售、直销方式,销售EGF系化妆品。2006年9月日本天然物研究所和包鲁斯公司(东京新宿三井幸雄社长)合作在埼玉县工厂,用大肠菌转基因方法生产EGF。并用EGF开发化妆品。作为集团公司建立自己公司生产、原料供应、OEM供给、自己销售形式的EGF化妆品的完整体系。公司一年总销售量达到15亿日元。三井社长不仅自己具有EGF市场而且还向化妆品大公司提议使用EGF。

作为动物用医药品,国内生产EFG的企业—基高满集团的雅马社酱油,发现转基因蛋白质的高分泌生产用的宿主微生物BrevibacillusChoshinensisHPD31。用它大量生产EGF。1998年获得澳大利亚动物用医疗用品许可,向澳大利亚出口EGF。在澳大利亚剪毛作业是重体力劳动。把EGF给羊毛吃,表皮越线,而容易拨毛,减轻体力劳动。

(D)再生医疗产业

再生医疗指人体器官损伤等利用生物工程方法制作相关的器官,而修补损伤器官的医疗。再生医疗产业是最新的产业。日本开发的再生医学设备有细胞分离及播种、培养基交换、洗净、回收等细胞加工的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优点是比细胞数据处理中心内手工操作,容易

保证细胞加工的质量。现在大学医院等医疗机构中,从患者取组织,骨髓液,分化细胞或间叶系干细胞后,分离培养干细胞,进行损伤的角膜或软骨、心筋等的再生临床研究。

应用再生医疗技术,进行去皱纹、丰胸等美容整形的诊所不断出现。

医疗机关中面向临床研究,进行细胞加工时,基于人干细胞临床研究的方针,只许CPC(治疗用药品及附件的制造管理及品质管理标准)专门知识的技术人员采取细胞。基于CPC标准加工细胞时,细胞的分离及播种,培养基交换、洗净、回收等作业中,不得不手工操作。但不能否定发生人为的错误。为了避免人为错误,日本机械工场或高新企业的十多家开发自动化设备。

2004年川崎重工业产业用机器人工场,接受科学振兴机构的委托、开发自动化设备。设备上连接患者的骨髓液时,自动设备分离间叶系干细胞。自动地进行培养基交换,患者心用的空间里培养细胞,把试样机装在信州大学医学部付属医院的尖端医院推广中心。

信州大学中,用从来的手工操作方法进行间叶系干细胞的软骨再生的临床研究。同时用川崎工业公司的试样机开发分离、培养的软件。为了细胞加工大部分工程的自动化,川崎工业公司是CPC标准为基础,设计自动化设备。

高木产业(静岡县富士市泽入照卧社长)开发重新分离后使用某程程度增加的细胞,培养3元载体的自动化设备。调节培养时温度、压力、氧气浓度、运行时压力,培养软骨组织。用这个设备研制的软骨,在美国Histogenics公司,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为对象,进行临床研究。国内是研究者为对象,进行销售工作。

世鲁西公司(东京新宿长谷川幸雄社长)与大阪大学、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共同开发为制作心筋组织再生,把血管網导入肉组织的培养工程、积层工程、评价工程的自动化设备。生物技术高新企业通幸鲁(广岛市辻纩一郎社长)

是研究机关为对象,销售干细胞自动培养设备“优利加贡”。“优利加贡”是培养从骨髓液中分离出来的间叶干细胞,的自动化设备。制造再生医疗制品的企业必须遵守CMP规定,同时遵守药事法。药事法规定:依据医疗机器的使用目的、或新规性、危险程度等分为3类,一般医疗机器,管理医疗机器、高度管理医疗机器。管理医疗机器的一部分和高度管理医疗机器是通过治疗实验后才能得到许可。例如,2007年美国cytori公司的由脂肪组织分离干细胞的“CelutionSystem”,没有做治疗实验,所以作为一般医疗机器只得到检查用医疗机器的许可。

检查用医疗机器作为“为了回到人体而分离细胞装置,来销售是不许可

卫生部审查官员广濑说,销售不是检查用而是为了移植培养细胞的装置时,必须通过高度管理医疗机器的许可。目前国内得到高度管理医疗机器许可的是美国Baxter公司制造、国内生物宝公司销售的“阿伊苏累克斯”。

(E)高新产业

为了创出“革新的医药品、医疗机器”制定五年战略计划。

开发让国民享受世界最高水平的治疗。高新企业是在世界市场上能售出的革新的医药品、医疗机器的生产为目标。为了完成目标,从研究到销售制定一条龙支援政策,官民共同完成目标而努力。官指卫生部部长、经济产业部部长、文教科技部部长。民指日本制药工业协会,外资系制药企业、研究机关大学等。

5年战略计划中第一个中心是“培育高新企业。2008年度卫生部、经济产业部、文教科技部的生物技术预算3025预算亿日元中,高新企业预算是124亿日元占4%。2007年8月召开第一次‘高新企业’会议,将该会议制度化,定期讨论‘高新企业’问题。日本生物技术高新企业变迁数如图2,大学中的高新企业发展趋势如图3。

4.日本生物技术市场:在日本生物技术市场中,销售最兴盛的是生物燃料,其次是抗体。2007年日本国内生物技术相关的制品、服务业的销售额比2006年增加10.8%,而达到2兆2992亿日元。生物技术市场的中心是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制品。2007年的总销售额比2006年度生物技术市场的扩大中贡献大的是玉米、大豆、菜种等转基因作物的输入量。转基因玉米输入量是由去年的2971亿增加38%而达到4126亿日元。日本的玉米生产量约3000t,换算成自给率接近零。日本由美国、阿根廷国家输入玉米。转基因大豆市场额度为1597亿日元。从2006年的约1259亿增加26%。日本大豆自给率仅仅4%。剩余部分由美国、巴西加拿大输入。治疗用抗体是2007年第二位产品。有抗恶性肿瘤药“阿巴斯金”和放射免疫治疗药“捷吾阿林”等药品。

阿巴斯金是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该药是大肠癌治疗药,人类抗血管内皮细胞增子因子(VEGF)“毛能克鲁尔”抗体。捷吾阿林是用放射性同位素钇90标记的抗CD20“毛能克鲁尔”抗体。抗体相关公司大兴投资1FN2008年后急扩大。2007年日本医药品界重新组织大企业的抗体药品生产。艾滋易和阿斯德拉斯制药公司收购抗体高新企业。武田药品工业公司新成立抗体研究中心。协和发酵工业公司和其林后阿马公司合并了。日本生物技术市场的明细表中,可见日本市场的具体动向,但因篇幅所限省略。

5.生物技术公司的2007年度排行榜:生物企业排行榜是每年年初日经生物技术编辑部作成的。根据2007年日经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的记事为基础的“话题分数”和日经BP社生物技术编辑部所属的记者投票为基础的“价值分数”来选定排列顺序。话题分数和价值分数各50分为满分。其合数来决定企业的排列顺序。话题性分数是通过日经生物技术杂志日经生物技术联线、日经生物技术年鉴、生物高新企业大全等反映各企业的情报的标志。价值性分数是反映各企业的研究开发潜力、独创性、商品开发力、企业的合并和收购或股价上升等企

业成长情况的指标。排列顺序分为四类等级:冠军、亚军、季军、四级企业。

冠军

麒麟集团、武田药品工业、中外制药、宝生物

亚军

协和发酵工业、阿斯德拉斯制药、味素(加鲁比斯)、大塚制药艾滋伊、第一三共、三菱化学、安基艾斯MG·劳修大亚斯

季军

花王、日本化学、积水化学工业、富山化学工业、富士胶卷、玖拉玖苏·斯米斯玖兰、奥林巴斯、知恩滋伊模、万有制药、巴伊艾鲁药品、三得利、努巴鲁德伊斯、后亚滋、瓦伊斯、撒努伊、GE横河、雅克鲁德本社、阿斯德拉捷内加四级

苏世集团、帝人、阿后美德利玖斯、大日本住友制药、化学及血清疗法研究所、旭化成/旭化成化学、阪大微生物病研究会、医学生物研究所、加内加、日本伊拉伊利利、日本蛋产业、美拉加宝鲁天玖斯、富士录像、德鲁毛、佳巴斯、东累、生化学工业、持田制药、荣研化学、北里研究所、雪印乳业、资生堂、科研制药、DNA片研究所、东洋纺、三洋电机、不二制血、东芝、旭硝子、明治制菓、免疫生物研究所、大正制药、氨基酸化学、日本化药、奥利恩达鲁酵母工业、医药分子设计研究所、丰田汽车、合同酒精、创晶。

Ⅲ生物农业

农业相关的世界上热门课题是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

1.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是1997年英国世界上首次培育克隆羊而诞生的新技术。所谓克隆就是同一个副本或拷贝的集合;获取同一拷贝的过程称为克隆化。细胞克隆:为某一研究目的,从大量群体细胞中分离出某类型单个细胞,由此单个细胞增殖所产生的很多细胞的集合称为细胞克隆。分子克隆:从众多不同的分子群体中分离到某一感兴趣的分子,继而经无性繁殖(扩增)产生的很多相关分子的集合,即为分子克隆DNA 克隆:DNA克隆就是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的或异源的、原核的或真核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DNA 与载体DNA结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复制子,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的DNA分子,即DNA克隆。在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领域所谈的分子克隆专指DNA克隆。

日本总理大臣“生命科学研究开发计划”基础上农林水产部推进畜产动物、医用实验动物、绝灭前的希有动物克隆事业。日本鹿儿岛畜产草地研究所培育隼人2号克隆牛。现阶段对体细胞克隆牛研讨安全性问题。出售时自己要谨慎。

畜产草地研究所、京都大学、畜产生物科学安全研究所

04年~08年

开发体细胞克隆牛的技术。研究克隆产肉的安全性

2006年予算是4747万日元

体细胞克隆猪的制造技术及种子猪的有效性研究

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静罔中小家畜试验场

04年~06年

开发高效率的克隆猪技术。研究克隆猪后代作为种子猪的可能性2006年的予算是1639万9000日元

为了染色体健康科学的产业化开发猪后代试验动物

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北里大学

05年~07年

为新药的产业化,利用体细胞克隆的染色体开发医疗用模型猪。2006年的予算是4716万3000日元

体细胞克隆胎儿的胎盘机能的基础研究:解析分娩迟缓原因

北海道立畜产试验场

06年~08年

体细胞克隆牛分娩迟延的分子生物学解析

06年予算是100万日元

为提高体细胞克隆牛的成功率,进行发育机制的研究

畜产草地研究所

06年~10年

为了提高克隆牛的成功率,研究发育初期的影响,异常发育的因素、细胞遗传学的影响等因素

开发动物的有用技术。培育模型家畜

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06年~08年

利用克隆技术培养转基因动物。

开发家畜系列技术

家畜改良中心

98年

应用体细胞克隆牛技术,培育转基因动物

应用机器人技术,开发胚胎操作的自动化设备

畜产草地研究所、大阪大学、东北大学、川崎大学、富士平工业、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05年~09年

机器人技术应用到胚胎操作,开发胚胎操作自动化设备。

06年度予算是6000万日元

2.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动物是指用DNA重组技术,将人们所需的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或早期胚胎内使外源目的基因随细胞分裂而增殖并在体内表达,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动物。东京大学、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共同培育出吐黄丝的转基因家蚕。

研究人员首先共同决定蚕茧颜色的基因。蚕茧的颜色除了白色以外还有黄色、金色、橙红色,绿色等各种。决定蚕茧染色的是蚕饲料桑叶中的黄色类胡萝卜素和绿色墨黄酮。这些色素在蚕的肠道中被吸收后送入绢丝腺,并给绢丝着色。

蚕的Y(yellowbood黄血)基因控制着胡萝卜素结合蛋白表达,将CBP基因导入生产白茧系列家蚕中,成功地让家蚕产生了黄茧。如果进后能鉴定出决定粉红色和绿色的基因,采用同样的转基因方法,就可以制作任意染色的蚕丝。

Ⅳ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课题。生物燃料指由糖质发酵制生物乙醇和由植物油分解成脂肪酸而得的柴油。日本决定至2010年,使用换算成原油50万KL的生物燃料为目的。2006年6月日本石油连盟发表:至2010年,ETBE(指含3%生物乙醇的石油)的使用量达到汽油需要量的20%为目标。ETBT使用量年间达到36万KL,换算成原油的话达到21万KL。

生物燃料生产中主要问题是原料。若用食用物质—玉米甜菜、甘庶、植物油作为原料的话,引发粮油价格的上升,危害社会稳定。另一条路是用非食用物质作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世界各国中热心研究非食用物质作为原料的课题。葡萄糖连接的纤维素是木质系生物资源的叶和茎的主要成分。农产物的废弃物中含大量的纤维素。即纤维素是稳定发生的未利用的资源。

2006年9月14日本田汽车公司着手研究生物乙醇。本田和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发表生物乙醇研究成果。利用木质素生物技术是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和本田技术中心的汤川研究组开发的。

木质系生物资源含有纤维素以外,还含有木糖、木质素及微量成分。微量成分中含有苯酚等阻碍微生物增殖的物质。

汤川工艺特点是分开微生物的增殖和物质生产过程。其结果物质生产过程中,存在阻害物质也不影响乙醇生产。利用酶的细胞表面上固定纤维素酶技术生产乙醇。不仅找到最佳发酵条件,还要对纤维素分解、发酵、乙醇精制等各步骤全盘考虑后,制定完整的工艺过程。用纤维素资源生产乙醇技术不仅国内使用而且考虑向美国巴西输出技术。

筑波大学的高新企业—产加休尔斯公司(茨城县筑波市若林恒平社长)在东南亚地区,同当地生产者合作生产生物燃料柴油的原料向日葵。向日葵是根入地深,乾期也生长的植物。农作物容易生长的雨期种植玉米,农作物不易生长的乾期种植,向日葵。葵花子作为生产生物燃料——柴油的原料。葵花子榨油后,残渣可作为蛋白质丰富的饲料。在泰国试验栽培200公顷向日葵。已得到乾旱的非州也可能栽培向日葵的数据。现在与东南亚大学共同研究确定最佳载培向日葵的方法。

2007年1月日本建设世界上第一座用废木材为原料生产乙醇的工厂。即转基因大肠杆菌生产乙醇的商业化工厂——建立日本生物乙醇关西制作所。日本生物乙醇关西制作所总投资32亿日元,约人民币2.4亿元,工厂占地面积1.5万m2。具有处理建筑废木材、纸屑、食品残渣(豆腐渣)的能力。也可以利用木屑发电。该厂还有配备粉碎设备(日处力能力180t),发酵设备(日处理能力82t)、锅炉设备(日处理能力86t)、发电设备(1450kw)。生产乙醇的能力每年48000t建筑废材料来生产燃料用乙醇。

石油中加入3%乙醇混合而用,称它为E3石油,日本市场上开始大量使用。

日本环境大臣,若林参加该厂庆典,该厂厂长为金子诚。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生产线上看不到操作工。其生产流程是水解废木材→分解成糖液→糖液发酵→化学促进剂→有效成分(C2H5OH)。有效成分→浓缩、蒸馏脱水——生物燃料。

Ⅴ迟后现象

国际上欧洲、美洲、亚洲都使用疫苗,只有日本不爱用疫苗。日本的疫苗水平估计比先进国家落后20年左右。

日本医药品占世界市场11%,但疫苗只占6%。

欧美国家5~6年间就登场新疫苗。但日本不引进。日本1995年承认A型肝炎疫苗后,2005年才承认麻疹和风疹疫苗。其10年间什么新疫苗也没有承认。其间在欧美市场不停地登场新疫苗或混合疫苗。

发达国家中多半是由使用生疫苗转到使用不活化疫苗。发达国家中只有日本使用生疫苗。于是生疫苗生产制造者日本灰质研究所90年中期着手开发不活化疫苗。但发现临床试验不适合GCP(医药品的临床试验标准)。而推迟。

日本卫生劳动部为了振兴疫苗行业,欢迎外资企业到日本投资。日本疫苗制造厂家开发资金不足不能积极投资。因而疫苗市场停止不前。日本卫生部2005年建立“疫苗的研究开发、供给体制检讨会”。2006年7月发表“疫苗产业展望计划”。展望计划中强调维持国内制造体系的重要性,疫苗制造企业和外资系企业、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或医疗基础研究所、东大医科研究所等研究机关协作,研发新疫苗,改良疫苗出售扩大国内市场。

疫苗产业展望计划中,欢迎外资企业在日本投资。

结论:

1.尖端生物技术领域—干细胞研究中,日本站在世界上前列的国家之一。由四个皮肤细胞培育出干细胞功能的IPS细胞。干细胞为基础,开展培育骨髓质等人工器官的研究。

2.日本从欧美引进技术,研发染色体程序仪,以使开展特别诊断—即测定与个人基因图谱而确定病况。

3.日本生物技术产业—制药工业品约占世界市场11%。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纤维素—非食料为原料的生物能源基地——关西生物乙醇厂。

4.日本用克隆技术,生产牛等家畜,用转基因技术研制彩色蚕丝。

5.任何国家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先进,总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日本疫苗行业退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2018高考高中生物学史

高中阶段主要生物家及有关发现 一、细胞学说 2.细胞学说(建立者只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的共同组成的整 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后被魏尔肖修正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二、生物膜结构

四、光合作用 1.海尔蒙特栽种的柳树质量增加的原因 栽种在桶里的小柳树,在生长过程中能和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合成为有机物,即进行光合作用。当它处在生长过程中时,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即有机物的合成量大于有机物的分解量,外在表现为重量的增加。其重量的增加,主要是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普利斯特利和英格豪斯实验对比,说明了植物在光照下才能放出氧气。 3.萨克斯实验前的“饥饿”处理是为了消耗掉绿叶中原有的营养物质。 4.恩吉尔曼实验分析 (1)实验设计巧妙之处 ①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②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③用极细的光束点状投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 ④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对比实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 (2)实验结论 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5.对于光合作用中反应物中的元素去向,鲁宾、卡门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实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来自参加反应的H2O。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用14CO2供给小球藻,推论出同化二氧化碳的卡尔文循环途径。以生成葡萄糖为例,CO2中的氧在C6H12O6和H2O中出现。

关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新趋势

关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新趋势 在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以基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抢占21世纪国际生物技 术制高点的新形势下,参加北京“国际周”现代农业高层论坛的专家呼吁,要密切关注现代 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日益显现的研究成果商品化、研究方式规模化和基因资源争夺白热化的趋势,在即将到来的生物世纪里,真正占据自己的位置。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内 容包括:增强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的抗性、品质改良、提高产量和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质等。其中以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运用最为重要,发展最快。根据统计资料,到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达4420万公顷,比1996年增长了25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00年的13个。这其中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广,达到了3030万公顷,占68%;其次为阿根廷,1000万公顷,占23%;加拿大300万公顷,占7%;我国为50万公顷,占1%。根据有关专家的看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表现为:——研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速。 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生物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将达到10%以上,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又将占相当的比重。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为2000年20亿美元,2005年60亿美元,2010年200亿美元;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ISAAA)的预测则分别为30亿美元、80亿美元和280亿美元。——研究方式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在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进行投资研究的同时,众多私有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领域将是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私人公司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体。以美国为例,民营机构1992年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为5.95亿美元,而1999年则达到15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物技术企业领域的兼并和收购狂潮,并购金额从1997年的12.37亿美元陡然升至1999年的138亿美元。一些资产过百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由此形成,过去分散的研究基地也随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据业 内人士分析,促成公司并购的原因,一方面是为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人员组合,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产业,小公司在资金、技术、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均难以独立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研发和推广。只有强强联手的大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才能有效占领市场,与其它企业抗衡。——基因资源争夺呈白热化。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发达国家各主要生物技术 公司对生物资源及其知识产权展开了激烈争夺,其核心就是对基因的争夺。谁掌握了基因,谁就掌握了生物技术的制高点,就掌握了未来竞争的主动权。有专家称,转基因植物技术知识产权很可能就是未来国际贸易中市场准入、贸易壁垒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报道 表明,为了获取我国丰富的生物基因组资源,国外公司已在我国境内悄悄地开展活动。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指出,基因资源是有限的、可视专利的战略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不建立自己的生物信息技术平台,指望在别人的公益性研究完成后捡便宜的想法,会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生物技术实践》专题汇总练习

2017年高考试题《生物技术实践》专题汇总练习 1.(2017?江苏卷.10)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 .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 .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D .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2.(2017?江苏卷.12)固定化单宁酶应用于茶饮料加工,可消除其中的苦涩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单宁酶纯化时可采用透析法去除杂蛋白 B .化学结合法比吸附法对单宁酶活性影响更小 C .温度、pH 和重金属离子都可能影响固定化单宁酶活性 D .酶的高效性决定固定化单宁酶不会降解茶饮料中的有益成分 3.(2017?江苏卷.17)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 .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 B .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 .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的去污力不同 D .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4.(2017?江苏卷.20)下列关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 B .配制CaCl 2 溶液时,需要边小火加热边搅拌 C .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CaCl 2 溶液时,凝胶珠成形后应即刻取出 D .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凝胶珠呈白色,过低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 5.下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 .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B .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 .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 .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18.(2017?海南卷.30)绿藻A 是某种单细胞绿藻,能够合成物质 W 。某小组为探究氮营养缺乏对绿藻A 增殖及物质W 累计的影响,将等量的绿藻A 分别接种在氮营养缺乏(实验组)和氮营养正常(对照组)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温度和一定光强下培养。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W 的含量,结果如图。 (1)从图甲可知,在氮营养正常培养液的瓶中,绿藻A 的种群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型。 (2)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绿藻A 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 ,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若物质W 是类胡萝卜素,根据类胡萝卜素不易挥发和易于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应选择的提取方法是_________。用纸层析法可以将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分开,纸层析法分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某人拟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W 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 (5)与在光照条件下相比,若要使绿藻A 在黑暗条件下增殖,需要为其提供_________________(填“葡萄糖”或“纤维素”)作为营养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9.(2017?新课标Ⅰ卷.37)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 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luojuan 摘要: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和活力的学科,世界各国都将生物技术视为一项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也成为应用技术研究中的热点。生物技术又叫生物工程,是综合运用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科学和生化工程等原理和技术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研究进展 一、现代生物技术概述[1]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主要是自然发酵技术和自然杂交育种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 二、细胞工程研究进展[2] 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细胞工程属于广义的遗传工程,是将一种生物细胞中携带的全套遗传信息的基因或染色体整个导入另一种生物细胞,从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创造新的生物类型。它包括细胞融合、细胞重组、染色体工程、细胞器移植、原生质体诱变及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是细胞融合技术和细胞杂交,并取得一些突破性研究进展。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培育新型生物物种。可实现种间育种。 197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由此技术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很快应用于临床实践,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导弹”。目前单克隆抗体技术已用于治疗诊断癌症、艾滋病等多种疑难疾病,及快熟诊断人类、动物和农作物病害等方面,成为细胞工程在医学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日本秋田生物技术公司和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中心联合采用细胞工程的原生质体突变,将“秋田小町”稻育成“新秋田小町”新品种。该稻试种过程中,产量大大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我国科学家利用细胞工程的原生质体育种在世界上首创了食用菌属间原生质体杂交。这种属间杂交新品种,既有香菇的独特香味和优良品质,又有平菇的高产量、生长周期短、易栽培、抗逆性强等特性。 随着细胞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这一细胞工程技术也无例外地得到发展,目前已在许多植物上,特别是在农林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林木优良品种和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方面进展较快。 细胞工程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重要支柱性技术之一。 三、酶工程的研究进展[3] 酶工程就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的一门技术。 化学酶工程又称初级酶工程,主要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相互结合而形成。在开发自然酶制剂方面,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商品酶只有数十种,如水解酶、凝乳酶、果胶酶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淀粉加工,其次是乳品加工、果汁加工、食品烘烤及啤酒发酵;在轻化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洗涤剂制造、毛皮工业、明胶制造、胶原纤维制造、牙膏和化妆品的生产、造纸、废水废物处理和饲料加工等;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或酶工程技术从生物体中生产燃料,也可利用微生物作为石油勘探、二

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试题.doc

2017 年秋唐河职专种植类基础课期末试卷《农业生物》(满分 100 分)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装卡上,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 号考的() A. 连锁 B.分离 C.遗传 D.都不是 2. DNA 分子具有 () A. 特异性 B.互异性 C.排斥性 D.都不是 场订 考 3.人类成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A.n=21B.2n=46C.2n=30D.n=24 4.自由组合规律是发现并首次提出的。 名 姓级班 A.孟德尔B.贝特生C.达尔文D.摩尔根5.减数分裂中,联会发生在() A.姊妹染色单体之间B.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线 C.同源染色体之间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6.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

为 A.相对性状 B .变异性状C.表现性状 D.差异性状 7. DNA 分子两条链的盘旋方向() A、同向平行 B、反向平行C 、同向交叉 D 、反 向交叉 8. 一个性母细胞经过一次完整减数分裂过程产生() 个子细胞 A、1 B、2 C、4 D、8 9.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 A.偶线期 B .粗线期 C .双线期 D .终变期 10.减数分裂中,c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减半() A.前期I B.中期I C.后期I D. 末期 I 11、水稻由高杆变为矮秆,生长在水沟边的植株比其他 的高大()。 A、两者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B 、前者是可遗传的变 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两者都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D 、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 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1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大麦的高秆与小麦的矮秆B、人的身高与体重 C.玉米的黄粒与凹陷 D.甜玉米与非甜玉米 13 、已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F1 全部是红花豌 豆,让 F1 与隐形亲本测交一代,则测交一代中红花豌 豆和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A、4:1 B、3:1 C、2:1 D、1:1 14、T 代表() A、胸腺嘧啶 B 、胞嘧啶C、鸟嘌呤 D 、腺嘌呤 15.普通小麦的染色体数目()。 A、24 B、20 C、42 D、46 16、杂种 YyRr 独立遗传,自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 例()。 A、1/16 B、1/12 C、1/8 D、1/4 17、下面都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红葡萄与白葡萄 B、黄菊花与白菊花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业、社会科学等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改革传统农业结构,解决食品短缺问题的应用、深入基因研究,解决健康长寿问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现代科学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医学健康农业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on recent bio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industry, soci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structure, to solve food shortage problem, in-depth application of genetic research, solve the longevity and health problems, use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solv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content, pointed out t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of modern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是以重组DNA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个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以2O世纪7O年代初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迄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重大问题方面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l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可以预测,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导致生产体系与经济结构的飞跃变化,甚至可能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 改革传统农业结构,解决食品短缺问题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最突出的应用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对家畜、家禽及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达到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的培育和种植,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一轮的革命,并将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危机、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1.1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农作物病虫害是造成农业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抗病、抗虫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之可避免或减少病虫害。近年来,抗黄杆菌的水稻、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与耐贮性高的番茄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效益;根据人类的需要,还可把特定基因导入植物体,可达到改良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如高含量必需氨基酸的马铃薯,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等;此外还可利用生物技术破坏水果细胞壁纤维酶,保证猕猴桃、桃、西红柿等水果成熟但不变软而提高水果的保鲜度,便于水果的运输。从1996年到2o02年,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的种植面积从170万ha扩大到5810万ha,即增加35倍,显示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强大的生命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突破练

专题十一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突破练 1.白色污染属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了治理白色污染,我国科学院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能够高效降解聚氨酯(PU)塑料的新菌种,并把该菌种命名为塔宾曲霉菌,在塔宾曲霉菌的作用下,两周就可见塑料生物降解过程,两个月后其培养基上的塑料聚合物基本消失。这项成果为土壤污染处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处理塑料垃圾开辟了新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微生物的培养时需要用到培养基,若要对该菌种进行扩大培养,需要使用________培养基;若要分离、纯化该菌种,需要使用__________培养基;若要筛选该菌种,则需要使用以___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2)若要测定样品溶液中该菌种的数目,可将100 mL含该菌种的样品溶液稀释104倍后,取0.1 mL稀释液均匀涂布在选择培养基表面,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40个,且空白对照组平板上未出现菌落,则100 mL原菌液中含有塔宾曲霉菌________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试分析该方法的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缺点各答一个)。(3)请你结合该菌株的特性对处理塑料垃圾给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 答案(1)液体固体聚氨酯(PU)塑料(2)2.4×109优点:能够只计数活菌数目;缺点:统计的活菌数目往往比实际数目低(3)在垃圾填埋场喷洒塔宾曲霉菌菌液 解析(1)液体培养基具有可以进行通气培养、振荡培养等优点。在通气或在振荡的条件下可增加供氧量,增加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利于细胞生长,提高微生物数量。因此若要对该菌种进行扩大培养,需要使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需要使用固体培养基;若要筛选该菌种,则需要使用以聚氨酯(PU)塑料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2)每毫升(mL)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表示某稀释度下的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表示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表示稀释倍数。把数据代入此公式可求出每毫升样品中的菌株数,即每毫升样品中的菌株数=(C÷V)×M=240÷0.1×104=2.4×107,因此100 mL原菌液中含有塔宾曲霉菌2.4×107×100=2.4×109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其优点是能够只计数活菌数目;缺点是统计的活菌数目往往比实际数目低。

生物工程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

当今世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在相互竞争,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学技术上,谁的科技发达,谁的综合国力就强大。 现在世界七大高新技术分别是:现代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 其中生物技术列在首位,生物技术之所以令世界各国如此重视,是因为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物短缺、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重大问题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还因为它与理、工、农、医等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新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科横向渗透,纵向加深,综合交错,发展迅速。所以世界各国争相投巨资发展,确定生物技术为21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 又称DNA 重组技术、基因重组技术) , 是20 世纪70 年代初兴起的技术科学, 是用人工的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进行DNA重组, 将DNA 重组体送入受体细胞, 使它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 获得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这种跨越天然物种屏障, 把来自任何生物的基因置于毫无亲缘关系的新的寄主生物细胞之中的能力, 是基因工程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根本特征。 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项极为复杂的高新生物技术, 它利用现代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按照人类所需, 用DNA 重组技术对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人为修饰或改造, 从而改变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使之有效表达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或人类有益的生物性状。基因工程从诞生至今, 仅有30 年的历史, 然而, 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 还是在生产实际应用方面, 都已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首先,基因工程给生命科学自身的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目前科学家已完成了多种细胞器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工作。其次, 基因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能为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开辟新途径。 基因组研究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和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又被称为后基因组研究,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我国在结构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胰岛素;70年代初又测定出1.8 埃; 分辨率的猪胰岛素三维结构,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测定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国家,这些研究工作处于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基因克隆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革命性的研究技术,可概括为∶分、切、连、转、选。 "分"是指分离制备合格的待操作的DNA,包括作为运载体的DNA和欲克隆的目的DNA;"切"是指用序列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开载体DNA,或者切出目的基因;"连"是指用DNA连接酶将目的DNA同载体DNA连接起来,形成重组的DNA分子;"转"是指通过特殊的方法将重组的DNA 分子送入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和扩增;"选"则是从宿主群体中挑选出携带有重组DNA分子的个体。基因工程技术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分子水平上的操作和细胞水平上的表达,而分子水平上的操作即是体外重组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用工具酶对DNA分子进行"外科手术"。DNA克隆涉及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目的DNA片段的获得、载体的选择、各种工具酶的选用、体外重组、导入宿主细胞技术和重组子筛选技术等等。从不同的重组DNA分子获得的转化子中鉴定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即阳性克隆的过程就是筛选。目前发展起来的成熟筛选方法如下:(一)插入失活法 外源DNA片段插入到位于筛选标记基因(抗生素基因或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多克隆位点后,

《农业生物技术》试题_一

《农业生物技术》试题一 班级:_________考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微生物: 2、培养基: 3、菌落: 4、碳源: 5、纯化 二、填空(每小题0.5分,共25分) 1.微生物的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简单的分类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69年,塔克首先提出了五界系统,后经我国学者丰富为六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放线菌菌丝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6.酵母菌的个体类似细菌,大多数为单细胞,一般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菌体能相互连接并延长成菌丝体,成为____________。 7.微生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大部分营养。 8.根据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和能源不同,将微生物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4种营养类型。 9.培养基按选用营养物质的来源不同,将培养基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照培养基的形态又可将培养基分别调制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不同形式。 11.食用菌母种的制作过程中纯种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金针菇是一种____________的食用菌,有性阶段产生 ____________,每个担子产生____________个担孢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种交配型。 13.金针菇消毒的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 法。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DOC 15页)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 摘要:针对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新农业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所面临的形势及条件是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人口爆长,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业;科技;革命;现代生物技术;进展 一关于新农业科技革命 (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其特点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本源”。与此同时,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也将兴起。知识经济和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到来,对我国是一次发展的机遇,但也是挑战。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农业经济(主要依靠

土地)、工业经济(主要依靠资本)和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知识)三个阶段。我国现在尚未完成工业经济的建设,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既要继续完成工业经济建设,又要开始知识经济建设,使两者协调发展,以便迎头赶上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准确地把握世界科技新动向 1996年9月,总书记就发出了“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伟大号召,明确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革命”。并且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 199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针对当前国际竞争形势的发展又发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2001年7月1日,总书记的讲话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 这些是党中央对我国各项工作,也为我们农业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此,研究和掌握21世纪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发生背

2016高考备战-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超全精压)

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酵母菌:兼性厌氧菌,有氧条件下,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方程式:C6H12O6+6O2→6CO2+6H2O 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方程式:C6H12O6→2C2H5OH+2CO2 1.酵母菌最适的繁殖温度是20℃,最适的酒精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葡萄酒出现红色的原因是: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3.在缺氧、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受到抑制 二果醋的制作原理 醋酸菌:好氧异养型。最适温度30~35℃。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白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醋酸菌对氧气含量敏感,需要持续不断鼓入空气。(若只是打开发酵瓶的充气口不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先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反应式:2C2H5OH+O2→CH3COOH+H2O 实验设计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注:1.应该先冲洗,再除去枝梗,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2.避免过度冲洗,否则会冲走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操作提示 1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中时,要留有1/3的空间 2葡萄酒制作温度控制在18~25℃,葡萄醋制作温度温度控制在30~35℃ 3.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酒精检验:酸性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1.2 腐乳的制作 基础知识 一、实验原理 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最适生长温度为15-18℃,有白色菌丝。3.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实验设计: 1.长满毛霉的豆腐块摆放在瓶中,分层加盐,并随层加高而增加盐量,在瓶口表面铺盐厚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约腌制8 d。 注:1.加盐的作用:①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②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③可以调味 2.注意盐都用量:①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②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3.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为宜。 4.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高考生物学史整理

高考生物学史整理 必修一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3.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4.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5.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 1.1895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三)酶的发现史 1.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4.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的投入,使得现代农业生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加了作物和家畜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通过对于现状研究,预示了生物技术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必将会得到更加深入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生产;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不断应用与革新,其已经成为21世纪具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其发展之迅速,趋势之良好,并且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农业技术,使得现代农业技术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农业中,优质、高产、绿色环保是其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将生物技术视为高新技术,这是由于其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食品短缺、环境污染和经济建设等问题,有助于国家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增强经济实力。 然而,由于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为了发展而进行的过度环境开发利用等行为,其给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众所周知,地球每小时都可能有一个物种灭绝,并且我们的地球已经面临着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等严重现象。这些现象给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但生物技术的出现却给人类的未来送来了一丝曙光。 一、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亦可称“生物工程”或“生物工程技术”,其是指利用现代生命科学作为基础,结合其它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并按照预先的设计,达到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的目的,从而生产出所需的特定生物产品或达到某些预定的目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其中,现代生物技术则又是在传统生物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又和传统生物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具有综合性的学科。 二、农业生产中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历年高考试题选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历年高考试题选 一、全国卷 1.(2017?新课标Ⅰ卷.37)(15分)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 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脲酶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尿素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2.(2017?新课标Ⅱ卷.37)(15分)

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菌种发酵时间(2)好氧菌 (3)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4)氨基酸和肽脂肪酸和甘油 3.(2017?新课标Ⅲ卷.37)(15分) 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碎→加溶剂→振荡→收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我国生态环境现状,阐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应用方面的优点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应用;前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总体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民健康,维护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因此,积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民日益关注的课题。为了实现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各类资源的永续利用,环保工作者的首要工作任务就是努力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 1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由于片面重视经济GDP的高速发展而忽视了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导致目前环境状况十分严峻。近年来虽采取了大量控制措施,但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造成水体污染严重,无法利用。全国约300个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较为短缺,成为缺水城市,占全国600个城市中的50%;而农村这一情况更加严重,约有1亿人口和2亿头牲畜饮水困难。在广大农村,由于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耕地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不仅减少了有效耕地面积,而且直接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引发各类疾病[1]。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应用高新技术,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从而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现代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优点 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一项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迅速崛起,并成为高新产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是由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应用生物圈的某部分使环境得以控制,或治理预定要进入生物圈的污染物的生物技术。这一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功能和显著的优越性,不仅充分体现出这项技术是一个纯生态的过程,且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中,环境生物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生物转化技术可以真正实现清洁生产的目的,其充分利用生物过程减少生产中产生的污染,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生产中的化学过程,更有利于实现无废生产,促进了生产工艺的生态化。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强化了环境生物处理过程,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这些技术,可以降低成本,其高专一性等特性为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3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1 环境监测与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应用PCR技术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等生物高新技术进行环境监测。Niedrhauser等利用PCR技术检测了食品中的单核细胞生利斯特氏菌(易导致人类脑膜炎)。传统方法至少需10 d时间,应用PCR技

农业生态系统期末重点复习题

海克尔与生态学: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有机无及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坦斯列与生态系统: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国学派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奥德姆与生态学基础: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1)生物生存环境(2)生态因子(3)种群(4)群落(5)生态系统(6)生态平衡阈值(1)生物生存环境①物理环境:包括生物的物质环境即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土壤组成,有两个特征:空间性、营养性;其次包括生物的能量环境,能量来自太阳,具有惟一性、区间性的特征。 ②生物环境:则是生物圈的集中反映。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界面所组成,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称之为生物圈,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所需的能量。 (2)生态因子

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的总和。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素即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3)种群: 指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种群特征反映了种群作为一个物种所具有的特征和其具有 的统一意义的“形象”。种群是物种、生物群落存在的基本单位。 (4)群落 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问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可简单地分成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三大类,也分为陆生生物、水域生物群落二种。 (5)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提出。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 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6)生态平衡阈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