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尼采对西方传统道德价值的批判

合集下载

尼采、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和批判(精)

尼采、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和批判(精)

尼采、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和批判从回答“人生何以可能”的角度划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主要有两类:提倡宗教人生观的神学形而上学和提倡科学人生观的理性形而上学。

神学形而上学以上帝的存在为中心神秘地展开。

经院哲学家千方百计地论证上帝的存在。

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最为著名。

他断言,上帝观念本身隐含着上帝的绝对存在。

每个人心中都有上帝观念,即使说“上帝不存在”的人也不例外。

上帝观念的意思是“绝对完善者”。

既然上帝绝对完善,那他就不可能仅仅存在于人的心中。

因为上帝若仅在心中,我们就可能在现实中找到比它更完善的存在物。

安瑟伦的结论如下:上帝不仅存在于人的心中,而且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其实,这种论证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神学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证明”是一种毫无根据的同语反复,它至多只能证明论证者本人“自我意识”的存在,绝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

因为在这种证明的前提中已经包含了所要证明的结论。

然而,经院哲学家一厢情愿地认为“本体论证明”是牢不可破的,并且从上帝这种绝对存在中推出具有偶然性的人的存在。

人的存在带有“原罪性”,因此基督教要求人们赎罪,在祈祷和忏悔中度过一生。

经院哲学家把信仰上帝看成人生的首义,宣布只有上帝在生活各个领域君临之后,人们才能在动荡的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安宁之所。

由此可见,神学形而上学是宗教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若要否定宗教人生观,首先就必须动摇神学形而上学。

尼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展开对神学形而上学的批判。

尼采指出,世界上根本没有上帝这种东西,所谓上帝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假设、想象的存在,根源于人类理智的失误和对自然现象的错误解释。

所以,上帝是同实在没有任何干系的“虚无”。

有人寻找使他能蔑视人们的原则,便发明另一个世界以诋毁和诽谤此岸世界,然而实际上他在任何时候只能达到虚无,于是就把‘虚无’当作上帝建立起来”。

〔1〕神学家为了私利,把社撰出来的观念充当一般的价值尺度,人为地规定上帝是决定人的存在的命运因素。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对宗教哲学和道德观念的批判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对宗教哲学和道德观念的批判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对宗教哲学和道德观念的批判引言《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重要著作之一。

这本书以寓言的形式呈现,探讨了宗教哲学和道德观念在人类文明中的影响与局限。

在这部作品中,尼采对基督教及其价值观进行了深度批判,并提出了他独特的哲学思想。

1. 尼采对宗教哲学的批判尼采认为,宗教是一种虚伪和幻觉。

他指出,基督教等传统宗教所推崇的上帝并不存在,而是人类自我欺骗的产物。

他将宗教描述为某种超验世界的逃避现实,以及人们对绝对真理和意义的追求。

此外,尼采还批评了宗教所造成的价值观念束缚。

他认为,基督教中普遍存在的道德二元论、禁欲主义和奴隶道德等观念限制了个体自由和创造力的发展。

尼采提倡超越这种限制,不依赖宗教的意义和价值观。

2. 尼采对道德观念的批判尼采对传统道德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批判。

他主张摒弃基督教中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体系,尤其是关于善恶对立、奉献与自我牺牲等概念。

他认为这些观念将个体束缚在一种奴隶心态之下,阻碍了人们追求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相反,尼采提出“超人”(Ubermensch)概念,鼓励人们超越传统伦理框架,并提升个体生活质量。

他认为个体应该追求自身激烈的欲望和冲动,并遵循个人意志而行动,而不是受到外界设定的价值观所束缚。

3. 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与争议尼采对宗教哲学和道德观念的批判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挑战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并启发了后来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

然而,尼采的思想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一些人认为其观点过于激进和极端,具有破坏性。

同时,尼采对基督教进行的批判也受到了宗教界和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结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对宗教哲学和道德观念进行深入探讨与批判的重要著作。

通过寓言的形式,尼采揭示了基督教及其价值观念在个体生活中所带来的限制和束缚。

他提倡摆脱传统意义上的善恶对立,并呼吁人们超越伦理道德框架追求自由与个体幸福。

论尼采反道德的道德观

论尼采反道德的道德观

论尼采反道德的道德观尼采被称为反道德主义者,他也这样自称。

尼采的道德观以强力意志思想为出发点,把强力意志作为道德和善恶的标准。

尼采把道德区分为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并在这两种道德的对比中阐明了他的道德观。

他提倡主人道德,其本意在于造就一种新的理想人格。

他反对传统善恶道德,反对基督教的颓废,反对奴隶道德,认为它是弱者的道德,是妨碍生命扩张和本能发挥的道德,是人类退化的道德。

他对于奴隶道德的批判,有破坏传统旧道德的积极作用,但也包含着全盘否定历史上的道德遗产的倾向。

标签:道德观;强力意志;主人道德;奴隶道德由于尼采思想存在很大的争议性,他被人们称为反道德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

尼采的道德哲学是为了赋予生命以意义,他是站在生命的立场上否定旧的道德价值。

他憎恶基督教道德的颓废性,反生命性,向整个道德提出质疑,他的出发点都是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和对超人道德的颂扬。

一、尼采“反”的是什么“道德”尼采是传统道德的破坏者,他认为基督教、犹太教的道德观违背了“真理”和自然价值。

而这些真理和自然价值是建立在个人价值基础之上的。

基督教倡导软弱、谦卑和命运,认为追求力量、侵略、统治是不道德的。

尼采究竟反对和批判什么道德呢,首先,尼采反传统理性。

尼采指出,“理性”是一种疾病,或一种颓废,因为它缺乏勇气面对现实,是压抑感官本能的结果。

他视理性为颓废的预兆,衰败生命的表征。

尼采认为由理性主义支配的思想和文化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正如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存天理,灭人欲”一样,是对人类所具有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的一种限制和扼杀。

尼采不相信有纯粹的智慧和理性。

正如苏格拉底,尼采认为苏格拉底一生都在隐瞒理性,他不确定苏格拉底最终选择理性道路后不后悔。

关于智慧与生命的关系问题,尼采对苏格拉底持批判态度。

尼采认为,人的感官把世界限定为生成、流逝、变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世界、本体的世界。

但是理性惧怕生成与流变,它设置了很多偏见和谎言,以此创造一个彼岸的世界、本体世界。

【精品】尼采对道德的批判

【精品】尼采对道德的批判

【关键字】精品尼采对道德的批判11化工卓越梁少彬3113权力意志与道德批判。

尼采受生存竞争学说的某些影响,把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发展为权力意志,从而赋予唯意志论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内容。

《权力意志》为尼采晚年哲学思想的代表之作,也是尼采最有影响哲学著作,尼采哲学的精髓即是重估一切价值,其“意志”是压倒一切的。

正像“德国高于一切一样”,他的光辉与黑暗都是系于这个意志,而这意志又是反辩证法的,尼采主张权力意志是支配世界和人类行为的唯一绝对动因,人生就是权力意志的追求。

权力意志强调自然界中的生命的丰盈、过剩。

他认为世界不是一个万物求生存的消极过程,而是一个万物求生命力扩展的积极过程。

尼采把审美现象和生命力的强度联系起来。

他认为,“权力意志”造就最强的人,这样方能粉碎社会一切骗人的、病态的、仇视生活的东西。

为破旧立新,他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尼采基于对作为的生命的信仰而重构的道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反上帝的自然的道德。

这种自然的道德首先是以肯定生命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自然主义,而随之的,便是对作为生命感性的肉体和本能的肯定,以及对生活世界和个人强力之释放的“健康的自私”的肯定。

它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生命赋予意义。

尼采是站在生命的立场上否定旧的道德价值,又站在生命的立场上建构新的道德。

这样一种以为道德的实质内容的哲学剥离了道德价值对生命价值的“遮蔽”,生命价值由此获得了“澄明”和“敞亮”,并由此确定了生命价值相对于道德价值的一阶地位。

超人学说与道德批判。

提出了他的,即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

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

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

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

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

尼采认为,超人还没有现实的存在,它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

尼采所宣称的“超人”是在他宣称“上帝死了,要对一切保守道德文化进行重估” 的基础之上,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新的价值体系的人。

尼采的道德观 -回复

尼采的道德观 -回复

尼采的道德观-回复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是一位重要的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对道德的观点影响了现代道德哲学的发展。

尼采的道德观被认为是相对主义的,而不是传统的绝对主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尼采的道德观的问题。

首先,尼采对传统道德的批评是他道德观的基础。

他认为传统的道德观念建立在基督教的價值觀之上,这些價值觀將人性視為消極的、罪惡的和有限的。

尼采批评这种观点,声称它剥夺了人们追求幸福和享受生命的权利。

因此,尼采认为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一种奴役人类本性的工具。

接下来,尼采提出了他自己的道德观念,即“超人” (Übermensch)。

超人是尼采对最高型人的描述,他是那些能够超越传统道德观念、追求个体幸福和自由的人。

尼采强调,超人不必受到道德规范和限制的束缚,而应该活出自己真实的本性。

他们不依赖外在的价值观,而是通过创造性和自我实现来追求个人价值。

然而,尼采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尽管他批评传统的道德观念,但他认为一种新的个体化道德观念是必要的。

他主张人们应该基于他们自身的意愿和价值观念建立道德。

尼采认为真正的道德不是通过遵循规则和义务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个人选择和行动来表达。

此外,尼采的道德观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意志到权力” (Will to Power)。

这是指人类内在的欲望和冲动驱使他们追求权力和成就。

尼采认为超人通过认识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并将其转化为创造力和行动力,可以实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他将这种欲望和冲动与传统道德观念中的痛苦和苦难相对立。

最后,尼采的道德观念可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的一种形式。

他认为道德价值观念是基于个体主观意愿和利益的,而不是客观存在的。

这意味着道德价值观念因人而异,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道德相对主义的观点使尼采的道德观与传统的绝对主义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尼采的道德观与传统的道德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他批评传统的道德观念,主张个体主义和自我实现,并提倡创造性和冲动的表达。

论尼采的道德主义视角

论尼采的道德主义视角

论尼采的道德主义视角尼采对道德的价值重估不仅批判了柏拉图—基督教道德基于神目观的形而上学道德实在论(“自在的善”),而且驳斥了康德和功利主义立足于抽象的道德规则的伦理学,他认为它们都是以外在的权威和标准压制生命的本能条件,本质上都是虚无主义。

他的道德视角主义否定了道德的绝对价值和客观标准,认为没有道德事实,只有对现象的道德解释。

一方面,解释总是多元的、多视角的,因而道德是多元化的;另一方面,一切道德要求都必然关联着内在根据即生命的本能条件,没有无条件的道德要求。

尼采的道德视角主义在我们今天的道德话语(比如“内在理由”的伦理学)中仍有活力。

根据学界的研究,尼采的视角主义作为一种内在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广泛地应用于本体论、认识论、真理、逻辑、因果性、意识和自我诸领域[1]。

尼采一方面在这些领域中进行批判和解构的工作,处处揭示欧洲思想传统和现代文化的虚无主义,另一方面他的“重估一切价值”也进行创建和重建,形成了对于后世影响甚巨的独创性的思想。

本文旨在表明,视角主义也被尼采用于道德问题的考察,他利用这个思想来反对道德辩护的外在论,这包括柏拉图—基督教道德的“自在的善”,以及康德和功利主义基于普遍的道德规则的伦理学。

道德视角主义是尼采独创性的思想,它不是要否定任何道德,即不是道德虚无主义,而是要寻找道德辩护的内在理由,把道德与我们的本能条件关联起来,将道德看成是生命的创造,而非生命的外在权威和标准。

他的这种自觉的内在主义,今天仍然影响着我们的道德话语的语境。

一、作为“症候学”的道德在早期整理古希腊哲学思想时,尼采就发现了阿那克西曼德与赫拉克利特两人对生命的不同态度。

在阿那克西曼德看来,凡是生成的事物,都要毁灭,无论是人的生命、水,还是热、力都是一样,事物因为多而受到时间的惩罚。

“'多’的存在成了一种道德现象,它是不公正,因而不断通过衰亡为自己赎罪。

”[2]但是在赫拉克利特那里,世界本身是一杯必须不断搅拌的混合饮料,一切生成都是对立面的斗争。

尼采的道德观

尼采的道德观

尼采的道德观
摘要:
1.尼采的道德观简介
2.尼采对基督教及其道德体系的批判
3.尼采的“超人”理念
4.尼采的道德观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1.尼采的道德观简介
尼采,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道德观是他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尼采对于道德观念的思考,源于他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他认为,人类应当摆脱传统的道德观念,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2.尼采对基督教及其道德体系的批判
尼采对基督教及其道德体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基督教道德观念是一种奴隶道德,它压抑了人类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

尼采认为,人类应当摒弃基督教的道德观念,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3.尼采的“超人”理念
在尼采的哲学体系中,“超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他认为,人类应当努力成为“超人”,通过自我超越和不断提升,达到生命的最高价值。

在尼采看来,“超人”不仅具有强大的意志力,而且拥有独特的道德观念,他们不受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而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4.尼采的道德观对后世的影响
尼采的道德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启发了后来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等哲学流派。

尼采的“超人”理念也影响了德国纳粹主义,但纳粹主义对尼采思想的曲解和利用,使得尼采的道德观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争议性。

总的来说,尼采的道德观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

他批判了传统的道德观念,提出了人类应当追求自我价值的理念。

尼采

尼采

尼采------悲壮的战歌在大致了解了尼采后,自己竟将他的人生总结为了悲剧。

或许他的悲剧不独属于他自己,还属于那个时代。

尼采的悲剧主要应在于他的思想不能为世人所理解。

但就他本人来说,他是一曲悲壮的战歌。

首先,尼采对传统价值的批判。

这主要表现在他提出:(1)重新估价一切价值其含义就是要求批判被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当作真理的以往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破除它们的权威,这也就是对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2)认识和真理。

尼采认为哲学不应以认识论为中心,要使哲学成为伦理学意义上的实践哲学。

(3)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尼采在《超越善恶》中指出两种主要道德类型: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对基督教以及与基督教教义密切相关的传统道德观念进行批判。

其次,尼采还认为生命意志就是表现、释放、改善、增长生命力本身的意志,即“权力意志”。

另外,尼采还提出了他的超人学说尼采认为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关于人的哲学,而超人则是人的目标和理想,因此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超人哲学。

超人是人的生命力即权力意志的理想化和人格化,是与理性派哲学和基督教传统所确立的人的价值相反的新的价值观念的理想化和人格化。

尼采把他浪迹天涯时写下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1886年)和《道德的系谱》(1887年)。

在这两个集子中,尼采希望摧毁陈旧的道德,为超人铺平道路,但是他陈述的一些理由却难以成立。

此外,这两个集子中所阐述的伦理学的体系还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充满刺激性的夸张。

或许,尼采的东西不在于创新,而在于除旧。

当然,尼采这些反对当时价值主流的思想截然不同的风格必然不能为世人所接受,然而尼采高傲的性格,他耻于接受世人对他的同情与怜悯。

他早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却仍然坚强的继续前行。

他遭受西方学者的很多误会却对自己有着极大的信心,正如他自己所说“许多东西被我抛却,故而被诸君视为傲慢”然而他始终逃不出时代的束缚。

最终,悲剧还是发生了,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