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信札收藏热
手札市场全解析:以黑马之势走向台前

手札市场全解析:以黑马之势走向台前作者:暂无来源:《公关世界·下半月》 2018年第4期文 / 张春岭手札旧称尺牍,又称书札、信札,主要指今天所说的信件和文稿,还包括日记、便条、跋语、题签等。
近年来,手札成为众多收藏家热捧的对象,特别是名人手札,在各大拍场风生水起,由原来古籍善本拍卖中的配角,成为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一匹令人瞩目的黑马。
1994 年,翰海秋拍中有一册15 通的徐悲鸿行书信札,约估价10 万元,每通信平均 6000 多元,即便是这样的价格,最终仍然流拍。
十年之后,也就是 2004 年,同样是在翰海,仅仅3 通的徐悲鸿信札便以 24.2 万元拍出,每通平均 8 万元,升值幅度达到 10 年前的 10 倍之多。
名人手札收藏家方继孝认为,2000 年是名人书信收藏的一个分水岭。
2000 年在中国嘉德的周末拍卖会第 56 期上,沈从文的三封信底价 3000 元至 5000 元,最终成交价 7300 元;钱钟书的五封信,底价 5000 至 7000 元,成交价 1 万元。
而在 2002 年中国书店的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郑振铎致董康的三页毛笔信以 3000 至 5000 元起拍,最终 2.5 万元落槌成交,加上佣金2.75 万元,超出底价近 10 倍。
2002 年中国嘉德秋拍推出的《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20 册,内收明永乐至崇祯名人共400 余人,600 余开,其中王侯将相、仕宦大夫、文人墨客、忠烈奸佞,莫不备焉,堪称有明一代名人书札和书法大全。
而且所收的 400 余家,每人只收书札一通,基本上不重复收录,具有时间集中、人物面广的特点,收藏难度极大。
这批明代名人尺牍,曾于 50 年前延请嘉兴倪禹功先生逐一整理考略,并请张石园题写书签,重新装池。
最后以990 万元归上海图书馆购藏,创下了中国古籍善本单项拍卖的世界纪录。
2010 年 12 月,北京中招国际秋拍会上,一组提及钓鱼岛为中国领土的五册《钱梅溪手稿》曾以900 万元的高价起拍,经过多达 40多轮的竞拍,最终以 1325 万元落槌,加上10% 的佣金,总成交价竟高达 1457.5 万元人民币。
名人信札的三大收藏价值

相对于其他的史料记载,名人信札算是比较真实也比较全面地反映历史的证物。
正如唐智勇所说,名人信札兼具有史料、文献、文学、书法、文物等多方面的价值。
作为最及时的实况记录,在不同的人群立场,也有着不同的价值点。
名人信札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因为名人信札对于其作者所处时代的时事、政治、人情世风以及与友人在诗文唱和、学问探讨等方面皆有反映,可以说,从某个侧面真实地记录或反映了名人的思想、学术观点以及一些工作和生活情况,也是人们研究这一段历史和名人的重要依据。
二是他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过去,名人书写工具都是用毛笔,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和雅士常常利用书法来寄托自己的艺术理想,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许多人终身以之为伴,有些人虽治他业,且不是以书法著称于世,但终身雅好书法,若以他们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而论,当一个书法家绝对是绰绰有余。
因此很多名人的书法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
三是名人信札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
因为名人书札往往体现了书家深厚的书法造诣和渊博的学养,民间收藏这些是很有意义的。
自古以来,民间一直保存着收藏信札习惯,很多大藏家也涉足名人信札的收藏。
名人信札的价位和书画及其它藏品价位的定位原则基本上是一样的,主要依据是历史上影响大,有较高书法造诣,信之内容有较高文献价值,信纸系作者专用笺或彩笺的;物以稀为贵,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由于各种原因,遗存手迹比较少的。
但是由于目前信札收藏家都有自己的专题和范围,因此同样一通信札在不同的藏家心中的价位也会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唐智勇对于当前信札的盲目收藏热却颇有微言,名人信札不是人人都能收藏,要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才有鉴别能力。
换而言之,名人信札收藏不仅仅是一件市场上了为了单纯为赢利而商业行为,同时也是对古文物的一种保护行为。
此外,书法文化与信札文化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书法是没有思想的东西,信札却是有生命力的东西。
名人信札将会随着年代的过去,越来越显露出其重大的价值。
#收藏#名人信札拍卖价格节节升

#收藏#名人信札拍卖价格节节升
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朱自清的楷书七言诗札以161万元高价成交,赵之谦的信札拍得120.75万元,赵孟頫信札十通以299万元拍出。
集书法艺术价值与史料研究价值于一身的名人手稿信札,被收藏界视为亟待开发的新领域,市场价格持续走高。
近年,名人信札已成为一个时髦的收藏领域,每年价格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
有的名人信札已从原来的一两万元飙升到现在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广州、香港都有专门收藏名人信札的群体,但活跃程度逊于京沪。
爱乐活收藏。
名人信札
傅增湘致钱稻孙信札
沈曾植信札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
的角落。
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post/36ce5564d255d9ef38221da7?from=wenku/?from=wenku。
名人信札的收藏要点

Encyclopedia collection 收藏百科103去年11月19日,赵孟頫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拍卖会现场历时1个小时7分多钟的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创下赵孟頫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
名人信札自国内拍卖诞生开始就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包括名人书信、手稿、便条、题签、抄录等。
作为书画与古籍的交集部分,信札既具有书法的艺术性,又兼具史料文献价值。
因此书法价值和文献价值共同构成了名人信札的价值基础。
如若一幅作品能在两个维度上同时出彩,则可称精品。
其出彩与否与信札手稿的直接作者、书写内容息息相关,此外,书迹的艺术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因素。
在拍卖会上,名人信札拍品往往由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信札支撑,如王羲之、鲁迅、茅盾、胡适、徐悲鸿、梁启超、徐志摩、钱钟书、毛泽东等。
除了名人知名度、流传时间,以及信札存世量、书法美观度等因素,信札的研究价值也对其价格非常重要。
若信札内容涉及历史重要事件、名人重要观点等,一般未开拍就会备受瞩目。
与其他收藏相比,信札对收藏者的个人素养要求比较高,需要既懂得书法笔迹的鉴定,能判断真伪好坏,又要有扎实的文史功底。
信札收藏从时间上划分,可分成宋、元、明、清、民国等。
宋、元信札在如今的市场上属于凤毛麟角,偶尔出现必是天价,是有实力的收藏家的势力范围。
明代的也已不多见,其中大家的作品也是大藏家必争之物。
相比高古领域,晚清到民国时期的作品是目前市场上最容易见到的流通品种,也是藏家可以最先涉足的领域。
在“家书抵万金”的当下,市场上的名人信札赝品也很泛滥,有的是对名人字迹进行仿造,有的是有母本的克隆,也有的是无母本的仿制。
鉴别其真伪,首先要收集资料,多看流传有序、来源清晰的名家藏品,通过考证筛选出可靠的真迹标准器,然后进行比对。
其次要从信札书写材料和信札内容来考察。
信笺纸有时代性,不同时期的信笺纸有不同的纹饰、制作工艺和时代特色。
信札收藏任然以内容取胜

信札收藏任然以内容取胜近段时间,在秋拍中,鲁迅致陶亢德的信函、李大钊致夫人吴若男的书札、陈独秀致陶亢德的书札均以不菲的价格成交,掀起了一个信札拍卖的小高潮。
那么,近现代名人信札是否已成为艺术品市场中冬天里的一把火?其文化内涵有几何?收藏信札要注重哪些方面的价值?对此,业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保昌字画商城小编也在网上和朋友那里借阅资料查找了信札收藏的小知识与注意事项:鲁迅致陶亢德的一封信信札压根就没火梳理中国近现代名人信札拍卖的历程,可以看到,名人信札经历了一个被忽略,之后逐步获得价值认同和回归的发展之路。
早在1994年,翰海秋拍中就试水上拍—册15通的徐悲鸿信札,估价为10万元,但没能拍出。
2004年,仍然是翰海拍卖会,仍然是徐悲鸿的信札,这一回,仅3通的信札竟以24.2万元拍出。
2005年,在嘉德秋拍上,郁达夫致王映霞的8封情书又以34万元高价成交。
而后,2009年的嘉德春拍上,陈独秀、梁启超、徐志摩等致胡适的一批信件,创下744.8万元成交价的纪录,引起了较大轰动。
今年,鲁迅的一封200字信札又以600多万元创下了纪录。
因此,有人惊呼,以前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现在是信中一字已抵万金,名人信札收藏将迎来一个春天。
但是,在匡时拍卖老总董国强看来,信札拍卖出现一些高价,是社会整体文化品位提升的表现,但信札收藏压根就没火过,也没有出现让他觉得很意外的价格。
因为它并没有被资本所青睐,收藏者都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
“我们的文化不值钱已经很多年了,很多人都习惯于这种不值钱,所以出现个高一些的价格,他们就大呼小叫。
”董国强认为,鲁迅的信札拍出这样的价格,以其身份、历史文化地位和墨迹在民间流传的稀少程度,其实是低了。
“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言,‘一百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
而且,除了公立博物馆之外,估计全国没有三个人手中有鲁迅的亲笔信。
这样的拍品,其唯一性已经达到了完全取决于卖家愿意以多少钱出手,不需要市场标准了。
王鹏 30年坐拥上万通名人信札,还把它藏活了

藏家故事COLLECTION STORY在深圳有这样一位低调的藏家,他成日奔波于全国各大拍卖会和博物馆,风雨无阻。
拍场上,他紧盯“猎物”——近现代的名人信札,出手果断。
1.8米多的高挑身影总让人不能忽视。
每每买他喜欢的字画、信札,几十万元,上百万元,说买就买了,但说到花钱买点别的可没那么爽快。
朋友调侃,“他可以在拍卖会上就着白开水啃面包,举拍几百万元的信札”,这绝对是真爱。
他就是王鹏,他的收藏是个聚宝库。
翁同龢、俞樾、叶德辉、张之洞、王闿运、李慈铭、黄遵宪、樊增祥、陈三立、陈衍、沈增植、罗振玉、章太炎、梁启超、傅增湘、刘半农、顾颉刚、章士钊、陈垣、周作人、胡适、钱穆、董作宾、黄侃、茅盾、钱基博、谢国桢、钱钟书、张大千、丰子恺……从清代到民国直至当代,但凡数得上名号的名人信札都被他收入囊中,内容之丰、名气之重,堪称海内翘楚,拍卖行经常想找他征集拍品,他却从不轻易割爱。
他可不是藏品的保管员,因为入手的东西还能活藏活用。
10多年来,他一边收藏一边研究,将收藏的从明末清初到近现代的上万通手札整理出书,办展开讲座。
《寄梅堂珍藏书画选集》《南社社友墨迹珍藏集》《寄梅堂藏二百年来藏书家手札展作品集》等多本书籍相继问世,吸引了很多出版社以优厚条件跟他预订出书:“你有多少,我们就给你出多少。
”像王鹏这样的真正藏家,可不是拿两个亿随便买些艺术品就能成的。
把握先机,积累第一桶金深圳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听说不少大藏家都定居于此。
在采访之前,我曾找拍卖行的前辈朋友咨询过——目前在拍卖场上有多少可称之为专业藏家的。
朋友告知:大多数是生意人,真正藏家极少,王鹏可称得上。
虽然提前做了不少功课,对王鹏所藏略知一二,但走进他的“寄梅堂”,还是不由得惊叹连连——“哇”。
推开门,四面靠墙皆是书柜,地下、桌上全摆满了书,入门墙上挂着著名画家宋雨桂先生题写的“寄梅堂”,里面还挂着不少他从拍卖会买回来的文人信札、字画、对联等。
满屋书香,让我想到“学富五车”这个成语的真实所指。
名人信札成投资新热 不为学术研究勿盲目入手

名人信札成投资新热不为学术研究勿盲目入手近年来,名人信札在拍卖场上频频出现,其成交价格也不断刷新。
去年的嘉德秋拍上,鲁迅于1911年所写手稿《古小说勾沉》更是以690万成交。
今年年初的南京经典秋拍上,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经过44轮的激烈竞价,成交价达到1207.5万元,创下了中国文人手稿的拍卖新纪录。
为什么名人信札越来越受拍卖行的青睐,而且成交趋势愈加激烈?名人信札的价值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咨询了广东省收藏协会副主席黎展华。
名人信札升温源于投资市场对新板块的挖掘在之前的收藏类别上,名人信札属于比较冷门的一类。
国内名人信札的拍卖,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
彼时翰海秋拍的拍品中有有一册15通的徐悲鸿行书信札,当时估价10万元,每通信平均6000多元,最终以流拍结束。
作为国画领域中备受认可的徐悲鸿,其信札相对国画作品而言,价格自然不高。
但在当时,并没有人意识到信札有收藏价值。
时间来到2004年,同样是徐悲鸿的信札,仅为3通便以24.2万元落拍,平均每通8万元。
相比1994年的15通才10万的信札,升值幅度达到13倍之多。
根据数据的统计,最近五年之内,名人信札的价格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
2012年,在艺术品市场趋冷的情况下,名人手札的高价成交体现出它的抗跌性。
2013年5月,鲁迅手稿《古小说钩沉》在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专场以11.5倍于起拍价的690万元成交;2013年5月,“曾国藩手书家训”从10万元起拍,最终以230万元成交;2013年11月,出自鲁迅亲笔的《致陶亢德信札》,全文不过200余字,却拍出655.5万元的天价,一字均价3万元;2014年1月5日,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在南京以1207.5万元成交,创下中国文人手稿拍卖新纪录。
黎展华认为,名人信札的不断升温,价格不断攀升,主要出于投资市场对新投资板块的挖掘与追求。
他说,既有的投资板块中,油画、国画等艺术品已经形成稳定的市场,再向从中挖掘到新的、具有巨大利润的板块难度太大。
名人信札缘何倍受追捧

据称 ,上海 曾拍出郁达夫致王映霞 信札 一束 ,7 封信 1 页纸 ,拍出了 3 万 9 7
元 。由 于 郁 达 夫 和 王映 霞 的 感 情 经 历 一
力的 。 名人信札将会随着年代的过去 , 越 来越显露 出其重大价值 。 不过 ,有关专家 对于当前 名人信札 的盲 目收藏热却颇有微 言 ,名人信札不 是 人人都能收藏 ,要具有 一定文化底蕴 的人才有鉴别能力 。 换而言之 , 名人信札 收 藏不仅仅是一种商 业行 为 ,同时也是 对古文物的一种保护行为 。
名 人信 札 、 迹 被 广 为 追 捧 , 适 、 达 墨 胡 郁
5 1 月3 日在 北京中国嘉德20 春季拍 09 卖会上 ,陈独秀 、 梁启超 、 徐志摩等致胡 适的一批信件 以7 48 4 . 万元人民币成交 。
据 悉 ,这 批 信 件 一 直 为 胡 适 家 族 收
战国时期就 已有 书信 了 ,只不过那 时都
是 在竹 简 或 木 片 ( ) 书 写 的 , 而 且 受 牍 上 书 写 材料 和 文字 等 局 限 , 辞 比较 简 练 。 文
夫、 梁启超 、 周作人 的墨迹价格已远远超
过 其 同 时 的 书法 大家 。 事 实 上 , 中 国 书 法 史 上 流 传 下 来 的
到了东汉 ,书信随着 造纸术的诞生 而得 以发展 。 魏晋时期 , 伴随着行书 、 草书的
U N H Y SK O A C A U IA
观 察视点
名人 信札 缘 何 倍 受追 捧
■林 华
前 不 久 ,嘉 德 拍 卖 会 上 一 批 由 陈 独 秀 、梁 启 超 和 徐 志 摩 写给 胡适 的 信 札 拍 料 价 值 等 因素 , 拍 场 上 异 军 突起 , 称 在 人 “ 书 抵 万 金 ” 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信札收藏热
作者:谢秋陆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5年第09期
“当前,我国的收藏品市场挺像股市的,或者说股市化,证券化了。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国家动乱不安,战火不息的年代,家书送达,确“抵万金”。
让人称奇的是,现在这和平年代也依然存有可“抵万金”的“家书”——名人信札。
拍卖:日益火爆
名人信札,作为一个小众但极富文化价值的收藏品门类,在艺术品市场趋冷的这两年,逐渐受到收藏人士及投资者的青睐。
2015年,名人信札更是被藏界誉为具有巨大升值空间的一个板块。
名人信札收藏有多火热?从这几年它在拍卖市场上的佳绩就可见一斑。
3月31日,北京匡时迎春拍卖会“百年遗墨”专场,一批胡适在担任驻美大使期间,与蒋介石、王世杰(民国教育家、外交家)等人往来的近200余页电文,最终以78.2万元成交;另外,胡适写给周作人的一封信以55.2万元成交。
回顾2014年,名人信札高价拍品贯穿于春拍和秋拍,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
2014年1月5日,茅盾手札《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在南京以1207.5万元成交,创下中国文人手札拍卖新纪录。
同年,在西泠拍卖的“中外名人手迹专场”上,一组包括晚清民国时期梁启超、康有为、于右任等人的信札手迹,从28万元起竞至100万元落槌。
另一场匡时在北京举行的“20世纪名家书法专场”中,周作人致郑子瑜的84通信札拍出758万元高价。
同样是在2014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中,马克思致科勒特·多布森·科勒特亲笔信函,估价90万至180万元,最后成交价为惊人的304.75万元。
其实,名人信札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算是收藏品市场上的“配角”。
它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被大多数的藏友和投资者追捧的呢?
“这个不好说。
不过2013年,我周围就有人开始收藏名人信札了。
”面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的采访,已经关注信札收藏两年的胡爱明先生说,“记得2013年底,鲁迅的一封亲笔信《致陶亢德信札》,就200余字,竟拍出近660万元的天价,平均一个字3万元。
”
也是在2013年,鲁迅手稿《古小说钩沉》在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专场”上也以690万元成交。
同年同月的另一场拍卖会中,《曾国藩手书家训》最终以230万元成交。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5年,名人信札的价格平均每年约以30%的涨幅攀升。
在艺术品市场整体趋冷的这两年,名人信札在拍卖会中大有“无此不成席”之势。
细节:读懂先贤
名人信札广受追捧,离不开信札中包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信件和手稿上留下的细节,能填补历史及对名人研究的空白,透过这些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名人信札,也能够读出未曾听说过的名人史事。
如近日在吉林省图书馆展出了百余件近现代名家信札及手稿原件,其中有一封胡适写给晚辈的信,透露出胡适颇为“叛逆”的教育观念。
胡适在信中写道:“你现在已经上课了吗?你是很好的孩子,不怕没有进步。
”随后他就抒发了在某些人眼里看似“叛逆”的教育观念:“不可太用功。
要多走路,多玩玩,身体好,进步更快……”
如果没有这封信,相信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胡适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更加无法想象他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其教育观竟和现在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不谋而合之处。
“收集到他们的手迹,让我觉得与他们贴得更近了。
”此次吉林省图书馆展出的全部藏品的拥有者、而立之年的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赵胥说,这些文人学者的信札墨迹是研究他们学术思想、人生经历和所处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国数千年文脉之所在。
另外,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近现代文人学者的信札也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收集者在学到更多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到这些先贤鲜为人知的一面。
而且,这些信札“存世仅此一件”,往往是研究和收藏价值都较高的孤品。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说:“名人信札现收藏热,一方面是物以稀为贵,我国以前的一些文人对信札的保存相对完整,民间也有人收藏名人信札,但由于文革的原因,很多信札收藏都中断了,能够保存到现在的名人书信手稿数量有限,所以大家都较珍惜。
另一方面,是专门领域的收藏有别于主流的收藏。
专门领域的收藏不同的时间段会突出不同的主题,今年热炒名人信札明年就可能热炒别的什么板块。
此
外,已有的投资板块中,如油画、国画等艺术品已经形成稳定的市场,再想从中挖掘到新的、具有巨大利润的板块难度太大。
所以,像名人信札这种相对冷门的板块会被挖掘。
”
收藏:小心泡沫
值得警惕的是,由于投资者对名人信札手稿的追捧,现在收藏品市场上许多名人信札的价格已远远超出了其真实价值,市场可能形成泡沫。
“当前,我国的收藏品市场挺像股市的,或者说股市化,证券化了。
”在谈及名人信札价格每年以30%的涨幅攀升时,陈少峰说,名人信札开始升温,很多人就盲目进入。
但这些人里大部分都是投资者,并非真正热爱信札文化,也没有深入地研究过。
就像之前的艺术品市场一样,并不是基于兴趣爱好,而只是单纯的为了赚钱,短时间内资本大量涌入,就形成了明显的泡沫。
“而我国无论是股市、艺术品、亦或是名人信札其实都缺乏长期投资,一旦投资者在名人信札这个板块挖掘到了足够多的利润,这个板块也将重归于冷门,‘铁杆’藏友须得注意。
”
市场升温也让造假行为频现。
2013年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封徐志摩的信札内容与两年前的另一封信札有相同之处,相似内容也曾在其他文献中出现,赝品就此暴露。
“所以,要对名人有深入的了解,不要只懂投资,而不懂历史,有的造假者专门研究过一些名人,再用上当年的墨水和当年的纸张,造出来的信札,就相当逼真了。
但你只要深入地学习过、研究过,就不容易上当受骗。
” 在谈到名人信札造假问题时,陈少峰提醒广大藏家。
陈少峰还表示,“很多名人信札会涉及名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如果书信中完全只是两个人感情的交流或是恩怨的纠葛,最好不要公开买卖。
任何的收藏都应该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