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信札的三大收藏价值

合集下载

名人书信出版的创造性与再创作化——以梵高书信出版为中心

名人书信出版的创造性与再创作化——以梵高书信出版为中心

名人书信出版的创造性与再创作化——以梵高书信出版为中心马雨晨一、名人书信的出版现状理解名人书信可从“名人”与“书信”两层维度切入。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应用文书,是写信人写给具体收信人的私人通信,许多国家也将书信视作文学作品并予以版权保护。

名人书信往往更受瞩目,原因有二。

其一,由于名人群体在社会上影响力较高,成为某些领域的象征与榜样,可反映良好作风的名人书信具有一定的典范效应,例如《傅雷家书》。

其二,书信是真实的、朴素的、私密的、个性的,“名人”二字则为这些形容词作了强化处理,普通大众往往希望通过其书信重回历史时空,一探究竟。

出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需求,名人书信的出版活动愈发多元,并开拓出众多细分领域,选题涉及古今中外。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名人特别是知名学者的书信选集或全集便开始不断出版。

外国知名作家、艺术家、企业家的私人书信也越来越多地被引进,出版成书。

近年来诸如《见字如面》《信·中国》等书信文化类电视节目出现并走红,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书信散发的独特魅力。

在当当网以“书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得到18万余条结果,并细分为家书、情书、私人信札等细分市场。

二、名人书信出版的创造性名人书信的出版活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在把握名人书信内涵与价值基础上的社会化活动;是从人际传播领域向大众传播领域的场景转换;还是对名人交往本真与书信文化本质的还原。

名人书信首先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因其写作主体的公众性与特殊性,往往能够从某个切口反映出一位人物、一种学科、一段历史或一个时代,可以作为当代研究者追溯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其次,名人书信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其多为有知识的士人阶层所写,作为一种写作文本而颇赋个性化的文学色彩。

最后,名人书信具有艺术收藏价值:名人多具有艺术造诣,原本属于小众收藏领域的名人信札近年来不断升温。

书写信件是一个动作,无声地传达着内心对于收信人的情感。

信札的收藏

信札的收藏

信札的收藏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3年第23期文图唐吉慧信札,简单说就是书信,又称手札、尺牍等。

在古代,写字用的小木片叫“札”,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消息的一种载体。

到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后,“札”渐渐由纸所替代,而“札”字仍然沿用。

在中国,留传至今最早的是现藏于北京故宫的晋陆机《平复帖》,纵23.8厘米,横20.5厘米,9行84字,内容为祈求友人病体康复而致的问候,这是古人说的,寄长怀于尺牍的用意之一。

近些年,书画拍卖市场名人信札的收藏异常火热,特别是文化名人的信札,去年某拍卖会上,茅盾的信札一页拍到了90多万元,钱钟书、冰心、郭沫若的信札一页都拍到了50多万元,价格高得难以想象,当然受众多原因影响,名人信札也并非都能以这么高的价格成交,但越来越多的收藏者进入了信札收藏或投资的领域,已是不争的事实。

信札收藏的意义何在信札收藏的意义大致有两点。

其一,信札属于第一手材料,因为它多为作者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一般没有什么忌讳,比较可靠,对名人研究是难得的文献资料。

缺点是怀有私心杂念,如推卸责任等。

利用书信时,需要结合其他文献,了解其时代背景。

胡适曾说:“信札是传记的原料,传记是历史的来源。

故保存和收藏古人的墨迹,其功用即是为史学家保存最可靠的史料。

”在我收集的20多封文史大家郑逸梅的信札中,文史资料随处可见,有封信上,他跟老朋友谈到民国时的小型报,“在清光绪年间,成为一种流派,那些所谓洋场才子,往往借此小小地盘,发泄他怀才不遇的牢骚,愤世嫉俗的感慨,或者自诩风雅,酬唱诗词。

等而下之,便是记载些花丛新闻,歌场月旦,总之只供茶余酒后的消遣,谈不上什么意义两字……”类似的材料在他的书里从来没有见过,是可为文史补遗的。

其二,信札书写较多随意,一般情况下不会像创作书法作品那么正襟危坐,所以信札上的书法更具作者的天性,也更体现书法的本真。

如我收藏的一页周作人信札。

周作人是文学家,但与他的哥哥鲁迅一样,是真正习过字的,书法绝非俗流。

信札收藏任然以内容取胜

信札收藏任然以内容取胜

信札收藏任然以内容取胜近段时间,在秋拍中,鲁迅致陶亢德的信函、李大钊致夫人吴若男的书札、陈独秀致陶亢德的书札均以不菲的价格成交,掀起了一个信札拍卖的小高潮。

那么,近现代名人信札是否已成为艺术品市场中冬天里的一把火?其文化内涵有几何?收藏信札要注重哪些方面的价值?对此,业界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保昌字画商城小编也在网上和朋友那里借阅资料查找了信札收藏的小知识与注意事项:鲁迅致陶亢德的一封信信札压根就没火梳理中国近现代名人信札拍卖的历程,可以看到,名人信札经历了一个被忽略,之后逐步获得价值认同和回归的发展之路。

早在1994年,翰海秋拍中就试水上拍—册15通的徐悲鸿信札,估价为10万元,但没能拍出。

2004年,仍然是翰海拍卖会,仍然是徐悲鸿的信札,这一回,仅3通的信札竟以24.2万元拍出。

2005年,在嘉德秋拍上,郁达夫致王映霞的8封情书又以34万元高价成交。

而后,2009年的嘉德春拍上,陈独秀、梁启超、徐志摩等致胡适的一批信件,创下744.8万元成交价的纪录,引起了较大轰动。

今年,鲁迅的一封200字信札又以600多万元创下了纪录。

因此,有人惊呼,以前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现在是信中一字已抵万金,名人信札收藏将迎来一个春天。

但是,在匡时拍卖老总董国强看来,信札拍卖出现一些高价,是社会整体文化品位提升的表现,但信札收藏压根就没火过,也没有出现让他觉得很意外的价格。

因为它并没有被资本所青睐,收藏者都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

“我们的文化不值钱已经很多年了,很多人都习惯于这种不值钱,所以出现个高一些的价格,他们就大呼小叫。

”董国强认为,鲁迅的信札拍出这样的价格,以其身份、历史文化地位和墨迹在民间流传的稀少程度,其实是低了。

“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言,‘一百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

而且,除了公立博物馆之外,估计全国没有三个人手中有鲁迅的亲笔信。

这样的拍品,其唯一性已经达到了完全取决于卖家愿意以多少钱出手,不需要市场标准了。

李商隐尺牍的文献价值及思想意义

李商隐尺牍的文献价值及思想意义

李商隐尺牍的文献价值及思想意义
人们常常说,文学是一座时光的大教堂,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见证。

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李商隐的尺牍作品无疑是其中的璀璨之星。

他的诗歌、文章以及书信都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思想意义。

李商隐作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歌作品被誉为唐代诗歌的“小李杜”,他的诗风清新、典雅,情感真挚、含蓄,曲折而富有内涵,对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的诗集《李太白集》和《李太白文集》被誉为唐代文学的瑰宝,被后人奉为经典,深受人们喜爱。

李商隐的文章也是传世佳作,他的散文和赋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如今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散文作品清新婉约,情感真挚,富有才情,通过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观察,展现出了深刻的生活感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商隐通常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为素材,以洒脱自由的笔法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思考,使其作品极具观赏性和思考性。

李商隐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还要数他的书信作品。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商隐的书信被誉为“尺牍佳作”,被视为中国古代书信体裁的典范之一。

他的书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从内容上看,李商隐的书信涉及了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为后人研究唐代社会风貌、政治风云、文化风采等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从形式上看,李商隐的书信有着精湛的文字表达和优美的文学风格,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表达真挚动人,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反映出唐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世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李商隐尺牍的文献价值及思想意义

李商隐尺牍的文献价值及思想意义

李商隐尺牍的文献价值及思想意义1. 引言1.1 李商隐尺牍的重要性李商隐尺牍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他的尺牍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他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对人生、情感的深刻体悟。

李商隐尺牍的文学价值在于其对唐代社会和文化的生动描绘和批判。

他通过作品中的描述和抒发,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疾苦,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风貌和道德风尚,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社会研究价值。

李商隐尺牍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作品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同时也启示人们对于人生、情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李商隐尺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2. 正文2.1 1. 李商隐尺牍的文献价值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歌作品以婉约之美而著称。

除了诗歌之外,李商隐的尺牍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尺牍是古代写信的一种形式,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习俗和个人命运。

李商隐的尺牍保存完整,内容涉及官场政治、人情世故、个人情感等方面,为研究唐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从官场政治的角度看,李商隐的尺牍描写了当时官员们的生活状态、政治斗争以及宫廷内外的权力争夺。

通过这些尺牍可以了解唐代官场的运作机制,揭示官员们为了升官发财、维护地位和权力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和权谋。

从人情世故的角度看,李商隐的尺牍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物人情,反映了人们的相处之道、友情爱情和亲情关系。

尺牍中的书信往来展示了唐代人的交际方式和情感表达,为研究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提供了重要参考。

李商隐的尺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研究唐代社会、文化和个人命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研读这些尺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李商隐这位伟大诗人的多重身份和复杂人生,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作品和思想意义。

2.2 2. 李商隐尺牍的思想意义李商隐尺牍的思想意义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对人生、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抒发。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透露出对人生矛盾和无常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名人信札缘何倍受追捧

名人信札缘何倍受追捧
集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 。
据称 ,上海 曾拍出郁达夫致王映霞 信札 一束 ,7 封信 1 页纸 ,拍出了 3 万 9 7
元 。由 于 郁 达 夫 和 王映 霞 的 感 情 经 历 一
力的 。 名人信札将会随着年代的过去 , 越 来越显露 出其重大价值 。 不过 ,有关专家 对于当前 名人信札 的盲 目收藏热却颇有微 言 ,名人信札不 是 人人都能收藏 ,要具有 一定文化底蕴 的人才有鉴别能力 。 换而言之 , 名人信札 收 藏不仅仅是一种商 业行 为 ,同时也是 对古文物的一种保护行为 。
名 人信 札 、 迹 被 广 为 追 捧 , 适 、 达 墨 胡 郁
5 1 月3 日在 北京中国嘉德20 春季拍 09 卖会上 ,陈独秀 、 梁启超 、 徐志摩等致胡 适的一批信件 以7 48 4 . 万元人民币成交 。
据 悉 ,这 批 信 件 一 直 为 胡 适 家 族 收
战国时期就 已有 书信 了 ,只不过那 时都
是 在竹 简 或 木 片 ( ) 书 写 的 , 而 且 受 牍 上 书 写 材料 和 文字 等 局 限 , 辞 比较 简 练 。 文
夫、 梁启超 、 周作人 的墨迹价格已远远超
过 其 同 时 的 书法 大家 。 事 实 上 , 中 国 书 法 史 上 流 传 下 来 的
到了东汉 ,书信随着 造纸术的诞生 而得 以发展 。 魏晋时期 , 伴随着行书 、 草书的
U N H Y SK O A C A U IA
观 察视点
名人 信札 缘 何 倍 受追 捧
■林 华
前 不 久 ,嘉 德 拍 卖 会 上 一 批 由 陈 独 秀 、梁 启 超 和 徐 志 摩 写给 胡适 的 信 札 拍 料 价 值 等 因素 , 拍 场 上 异 军 突起 , 称 在 人 “ 书 抵 万 金 ” 家 。

字字珠玑逆市而涨

字字珠玑逆市而涨

字字珠玑逆市而涨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2年第23期本刊记者尚晓娟7年前的2005年嘉德秋拍,郁达夫致王映霞的8封情书“我很真心,我简直可以为你而死”以34万元高价成交。

钱钟书致吴祖光信札,一张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便笺,不到10行字,真实记录了钱氏夫妇与吴氏夫妇的惺惺相惜。

这几行小字最终以2.3万元成交。

2010年嘉德秋拍,齐白石嘱托叶恭绰将卖画所得“三百二十四圆七角”汇入他的中国银行账户的书札,以33.6万元拍出。

其心拳拳,其情切切——这是名人信札的最大魅力。

名人信札,首先是指名人书信;除了书信,还包括手稿和文辞,即便条、题签、随记、抄录等。

近10年来,在大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忽高忽低之下,民国与近现代名人的信札价格却一路飙升。

特别是今年,名人信札的高价成交呈井喷式爆发:朱自满的楷书七言诗札以161万元成交;次日,赵之谦的信札九通拍得120.75万元;赵孟頫(传)信札十通以299万元拍出……市场成长,10年涨10倍2012年,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趋冷,名人信札却以惹火的表现大得人心。

特别是北京匡时拍出令人瞩目的2.16亿元“过云楼”之后,各大拍卖行均开始了对名人信札的细分梳理。

在今年12月份的秋拍中,北京匡时趁热打铁,重磅推出梁启超旧藏“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

这批粱氏秘藏信札,为我们揭秘了关于保皇会、立宪运动、护国战争、五四运动等诸多历史往事的隐秘细节,成为这个冷清的拍卖季最令人期待的看点。

收藏家季宏告诉《投资与理财》记者,国内名人信札最早拍卖始于1994年,当年翰海秋拍中有一册15通的徐悲鸿行书信札,约估价10万元,每通信平均6000多元,但是流拍了。

10年之后,也就是2004年,同样是在翰海,同样是10万元估价,仅仅3通的徐悲鸿信札便以24.2万元拍出,每通平均8万元,升值幅度达到10年前的10倍之多。

进入新千年之后,名人信札的收藏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凸显,各大拍卖场每年均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书稿信札成交。

手札市场全解析:以黑马之势走向台前

手札市场全解析:以黑马之势走向台前

手札市场全解析:以黑马之势走向台前手札旧称尺牍,又称书札、信札,主要指今天所说的信件和文稿,还包括日记、便条、跋语、题签等。

近年来,手札成为众多收藏家热捧的对象,特别是名人手札,在各大拍场风生水起,由原来古籍善本拍卖中的配角,成为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一匹令人瞩目的黑马。

1994年,翰海秋拍中有一册15通的徐悲鸿行书信札,约估价10万元,每通信平均6000多元,即便是这样的价格,最终仍然流拍。

十年之后,也就是2004年,同样是在翰海,仅仅3通的徐悲鸿信札便以24.2万元拍出,每通平均8万元,升值幅度达到10年前的10倍之多。

名人手札收藏家方继孝认为,2000年是名人书信收藏的一个分水岭。

2000年在中国嘉德的周末拍卖会第56期上,沈从文的三封信底价3000元至5000元,最终成交价7300元;钱钟书的五封信,底价5000至7000元,成交价1万元。

而在2002年中国书店的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郑振铎致董康的三页毛笔信以3000至5000元起拍,最终2.5万元落槌成交,加上佣金2.75万元,超出底价近10倍。

2002年中国嘉德秋拍推出的《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20册,内收明永乐至崇祯名人共400余人,600余开,其中王侯将相、仕宦大夫、文人墨客、忠烈奸佞,莫不备焉,堪称有明一代名人书札和书法大全。

而且所收的400余家,每人只收书札一通,基本上不重复收录,具有时间集中、人物面广的特点,收藏难度极大。

这批明代名人尺牍,曾于50年前延请嘉兴倪禹功先生逐一整理考略,并请张石园题写书签,重新装池。

最后以990万元归上海图书馆购藏,创下了中国古籍善本单项拍卖的世界纪录。

2010年12月,北京中招国际秋拍会上,一组提及钓鱼岛为中国领土的五册《钱梅溪手稿》曾以900万元的高价起拍,经过多达40多轮的竞拍,最终以1325万元落槌,加上10%的佣金,总成交价竟高达1457.5万元人民币。

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上,朱自清的楷书七言诗札以161万元高价成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于其他的史料记载,名人信札算是比较真实也比较全面地反映历史的证物。

正如唐智勇所说,名人信札兼具有史料、文献、文学、书法、文物等多方面的价值。

作为最及时的实况记录,在不同的人群立场,也有着不同的价值点。

名人信札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因为名人信札对于其作者所处时代的时事、政治、人情世风以及与友人在诗文唱和、学问探讨等方面皆有反映,可以说,从某个侧面真实地记录或反映了名人的思想、学术观点以及一些工作和生活情况,也是人们研究这一段历史和名人的重要依据。

二是他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过去,名人书写工具都是用毛笔,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和雅士常常利用书法来寄托自己的艺术理想,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许多人终身以之为伴,有些人虽治他业,且不是以书法著称于世,但终身雅好书法,若以他们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而论,当一个书法家绝对是绰绰有余。

因此很多名人的书法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

三是名人信札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

因为名人书札往往体现了书家深厚的书法造诣和渊博的学养,民间收藏这些是很有意义
的。

自古以来,民间一直保存着收藏信札习惯,很多大藏家也涉足名人信札的收藏。

名人信札的价位和书画及其它藏品价位的定位原则基本上是一样的,主要依据是历史上影响大,有较高书法造诣,信之内容有较高文献价值,信纸系作者专用笺或彩笺的;物以稀为贵,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由于各种原因,遗存手迹比较少的。

但是由于目前信札收藏家都有自己的专题和范围,因此同样一通信札在不同的藏家心中的价位也会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唐智勇对于当前信札的盲目收藏热却颇有微言,名人信札不是人人都能收藏,要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才有鉴别能力。

换而言之,名人信札收藏不仅仅是一件市场上了为了单纯为赢利而商业行为,同时也是对古文物的一种保护行为。

此外,书法文化与信札文化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书法是没有思想的东西,信札却是有生命力的东西。

名人信札将会随着年代的过去,越来越显露出其重大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