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海绵状淋巴管瘤一例

合集下载

腹腔肠系膜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腹腔肠系膜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42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 电子版 ) 2 0 1 3 年6 月第 7 卷第 3 期C h i n A r c h G e n S u r g (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J u n e 2 0 1 3 , V o l 7 , N o . 2
成 ,部分腔 内含有 透明液体 ,与海绵状淋 巴管瘤相似 ,其 内皮细胞呈立 方形或柱状 ,胞质少 ,淡嗜伊红色 ,胞核 明
显 ,鞋 钉样 突 向腔 内,核 分 裂像 罕见 ,肿瘤 腔 内及 周 围
间 质 内见 大 量 淋 巴细 胞 浸 润 。免 疫 组 化 特 点 :肿 瘤 细 胞
C D 3 1 、C D 3 4 、V E G F R 一 3阳性表达。本例患者为成年男性 , 肿 瘤 位 于左 上腹 腔 内 ,病 变 中肿 瘤 细 胞 C D 3 4 、C D 3 1 、 V E G F R 一 3阳性表 达 ,其 中 C D 3 1 、C D 3 4表达 阳性 ,可认定 该肿 瘤为血 管源性 的肿瘤 ,而 V E G F R 一 3阳性表示 该肿瘤 有淋 巴管分化 , 因此本例病 理形态符合 P I L A瘤 的诊断标准 。
1 9 6 9 , 2 4 ( 3 ) : 5 0 3 — 5 1 0 .
Ne v e s RI , S t e v e n s o n J ,Ha n e e y MJ , e t a 1 . En d o v a s c u l a r p a p i l l a y r
问的肿物 , 质韧 , 包膜 尚完整 ( 图 3) 。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肿瘤 细 胞 C D 3 4 (+ )、C D 3 1(+ )、V E G F R 一 3(+ ) 、

血管瘤

血管瘤

淋巴管瘤症状淋巴管瘤是淋巴管的低流速畸形,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的。

这种畸形可以仅累及淋巴管,也可以涉及其他的脉管成份。

传统分类将淋巴管瘤分为毛细管型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和囊状水瘤,囊状水瘤是由于扩张的淋巴囊,不能以中心静脉系统建立交通所致。

这种病变主要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处,该部位可允许病变生长到一定的程度。

较小的淋巴管畸形可能缘于周边富于淋巴网的间质组织,其生长受到周围致密组织(如皮肤、肌肉组织)的限制,这些部位是该类畸形的主要发生部位。

大多淋巴管瘤在出生后两年被发现,颈部特别是颈后三角是最常发生的部位,尽管有时病变可累及或起始于下颌部、口底、颊部、腮腺和锁骨下区。

临床上淋巴管瘤通常表现为无痛、无博动的软组织肿块,表面色泽正常。

较大的病变可以穿过筋膜间隙,表现为双侧膨隆;颈中部的病变还可以压迫食管和气管,产生呼吸道压迫症状。

大约10%的颈部淋巴管瘤可以扩展到纵隔,造成气管移位、呼吸困难。

尽管淋巴管瘤生长较慢,但有时由于内部出血感染,可以导致快速生长,导致病变周围的器官移位或受侵。

淋巴管瘤病因淋巴管瘤较血管瘤少见,淋巴管瘤是由原始淋巴发育增生形成的肿瘤。

淋巴管和血管属于同一来源,只有在以后发育过程中才形成血管和淋巴管。

淋巴管瘤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瘤。

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管瘤与淋巴系统隔绝后,原始淋巴继续增长,且因与淋巴系统隔绝导致淋巴和内淋巴液聚集,淋巴管扩张,形成淋巴管瘤。

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

2、妇女在怀孕期间,受到环境污染,药物刺激及不良因素导致胚胎3个月内血管网异常增生扩张。

3、环境污染及食物因素。

4、外伤因素。

淋巴管瘤危害淋巴管瘤生长的速度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发现越早,侵袭性生长力越强,属于高分级病变;低分级病变往往出现较晚并发症少。

感染、病变内自发性或创伤出血,可使病变突然或迅速增大,病变通膨胀、侵蚀其内血管是其原因。

呼吸道梗阻也是常见的并发症,或由病变缓慢发展引起,也可由感染或病变出血突然导致。

成人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

成人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

临床实践 卫生职业教育 Vo1.35 2017 No.17 成人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 

蔡忠刚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成人淋巴管瘤的CT、MILl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诊断为淋巴管瘤的患者的影像学 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仅10例行MRI扫描。结果28例中,9例为囊性淋巴管瘤,其中颈肩部3例,下肢1例,胸壁 1例,腹腔4例;10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其中,颈肩部3例,手腕部1例,下肢1例,腹腔5例;9例为血管淋巴管瘤,其中, 颈肩部1例。下肢3例,胸壁1例,腹腔4例。不同类型和成分的淋巴管瘤的CT表现具有差异性,MRI主要表现为T1wI 稍低信号,当伴有囊内出血和感染时可变为混杂信号;T2WI则为显著高信号。结论CT对淋巴管瘤有较高的诊断率,仍然 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MRI对囊内成分及分隔的分辨率高于CT,两者结合有助于降低误诊率。 关键词:淋巴管瘤;影像学诊断;CT;MRI 中图分类号:R7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7)17—0154—03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属于淋巴系统发育异常,80%~ 90%见于幼儿,常发生于颈部、腋窝及纵膈【l】。本研究收集28例 成人淋巴管瘤患者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分析、总结其CT、MRI 表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经病理诊断为淋巴管瘤 的28例成年患者资料,男性l2例(43%),女性16例(57%),年 龄l8—73岁,平均年龄39岁。其中l6例(57%)患者因发现无 痛性肿块而就诊,9例(32%)因腹部不适而就诊,3例(11%)无 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1.2扫描方法 本组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3例行CT增强扫描;l0例 行MRI平扫,其中1例行MRI增强扫描。采用Philip Brilliance 64排128层螺旋CT机平扫。扫描条件为100 Kv,200 mA,层厚 5 mm。增强扫描时经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 (欧乃派克,300 mgI/m1)1.5 ml/kg,注射速度为2.5—3.0 ml/s,采 用三期扫描,注射造影剂后分别于30 s、60 s、180 s时扫描。扫 描范围因肿块部位而定。 MRI扫描参数:因不同部位扫描参数不同,故以某病例为 例做一介绍。采用GE HDxt3.0T MR机。扫描序列包括OAx T2 fs FSE,OAx T1FSE,Oeor STIR,OCor T1FSE。OAx T2 fs FSE扫 描参数:3900TR ms,TE 135 Ins,层厚5 mm;OAx T1FSE扫描参 数:5.2TR ms,TE 1.6 ms,层厚5 mm;Ocor STIR扫描参数:5000 TRms,TE 100 ms,层厚5 ram;OCor T1FSE扫描参数:5.2TR ms,TE 1.6 ms,层厚5 mm,矩阵256×128。 1,3国片分析 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双盲诊断。意见不一致 时,共同阅片,结合病史讨论得出诊断。 2结果 2.1病理诊断结果 一154— 9例为囊性淋巴管瘤,10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9例为血管 淋巴管瘤(见表1)。 

腹部多发囊状淋巴管瘤

腹部多发囊状淋巴管瘤

74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8年第20卷第l期M ode i c al Equ i pm e nt a nd A pp l i ca t i on F e b.2008.V o l20.N o.1腹部多发囊状淋巴管瘤张克云程奎山汪家骏临床病例女病人,47岁,五个月前无明显诱因F突然出现右侧腰部胀痛,呈间歇性发作,疼痛无放射,休息后减轻,无发热、恶心、呕吐及腹泻,未予重视和治疗,入院前一天感症状加重,T36.7℃,P72次/分,R21次/分,B P120/80m m H g,肝肾功能正常。

1C T表现脾脏明显增大。

内偏前上方见约8.6cm x9.8er a×10cm大小、下方见2.1m x2.2cm x2.4cm大小囊状低密度影,C T值约10~25H U,边缘局部向外突出,内见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右侧腹膜后(肝肾隐窝)亦见一相同囊状影,约7.3cm xl O.5cm xl0.8cm大小,内见一约1.0cm大小结节影:相应右肾血管及肾盂向前、外方移位,右肾盂呈囊状扩张,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受图1一图2脾脏明显增大.内偏前上方见大囊状低密度影.cT值约压向左侧偏移。

胰头受压前移。

注人造影剂后病灶边10—25H U.右侧腹膜后见一相同囊状影;周围器官受推移,右肾盂呈缘及内部见少量网状、分隔状轻度强化影,囊内无强茎萼.笤≯数造影剂后病灶边缘及内部见少量网状、分隔状轻度强化。

(图1。

1至t4)化影囊内无强化。

2手术所见盆腔罕见。

囊状型淋巴管瘤C T特征①形态上单房型呈圆右侧腹膜后一巨大多囊性肿物,约8cm×11cm X形或卵圆形,病变范围较小;多房型呈不规则分叶11cm大小,将胰头、小肠、右肾向周围推移,手术完整状,常沿组织间隙匍匐性生长,形态与组织间隙形切除肿物,囊内为血性液体,脾脏全切。

病理诊断:腹态吻合,病变范围较大。

②病灶密度:因囊内容物膜后、脾脏淋巴管瘤出血继发感染。

性质而异,囊液为乳糜液时密度较低;囊液为浆液3讨论时,C T值近似于水;合并出血或感染时,密度偏高。

淋巴管囊肿

淋巴管囊肿

肠系膜血管淋巴管 瘤
右大腿血管淋巴管瘤



鉴别诊断 恶性淋巴瘤 肠系膜转移瘤 CT呈单或多个软组织块,小圆形或 大的不规则形,包绕肠系膜脂肪和血管,形成“三明 治” 平滑肌肉瘤 罕见的肠系膜平滑肌源性原发恶性肿 瘤,呈分叶状,边界清,表面光滑,密度不均,厚壁环 状强化 以上3种病变常同时伴腹膜种植性瘤结节、腹主动 脉旁淋巴结肿大。
文献复习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源性少见的良性病变,可 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颈部、腋窝、 腹股沟等部位,发生于肠系膜的淋巴管瘤非 常罕见 当淋巴管瘤内既有紫红色的静脉,又有含有 清亮液体的淋巴管,病理学病理上称之为 “海绵状血管淋巴管瘤”(或脉管瘤) 良性病变,但有浸润性生长特性,少数可 恶变
Case 2
M,33y 腹胀三月余 (外院)腹部CT示:1.中腹部后腹
膜区占位,脂肪肉瘤?2肝右叶小 囊肿 上腹部MRI增强:腹膜后占位,倾 向于间叶组织起源类肿瘤(肉瘤)
平扫
增强

手术病理


术中:探查腹腔,见肿瘤位于后腹膜、小肠系膜 内,大小约15X13X8CM,从肿瘤左侧边缘打开后腹 膜,将肿瘤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表面分离开, 发现肿瘤紧密包裹肠系膜血管且与屈氏韧带十二 指肠处肠管粘连致密,试图从肿瘤中分离血管及 肠管,但发现要切除肿瘤必须横断肠系膜上动静 脉,这样整个小肠也将坏死,故放弃手术,予肿 瘤活检送病理 病理:(后腹膜)镜下见管腔不规则扩张的脉管,部 分区见红细胞充填,部分区见淋巴液,符合脉管瘤
Case 1
1、患者,男性,60岁 2、体检B超发现腹部囊性占位。

病理结果
腹膜后淋巴管囊肿
讨论

外阴单纯性获得性淋巴管瘤

外阴单纯性获得性淋巴管瘤

徐丽 贤,吴汉 民,刘 昕 ,徐婷梅
XU L i - x i a n,W U Ha n — mi n, L I U Xi n,XU T i n g — me i
(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皮肤科 ,江苏
南京
2 1 0 0 2 4 )
[ 关键词] 淋 巴管瘤 , 单纯性 , 获得性 ; 外 阴
1 3 6
临床皮肤科杂 志 2 0 1 3年 4 2卷第 3 期
J C l i n D e r ma t o l , Ma r c h 2 0 1 3 , V o 1 . 4 2 , N o . 3
外 阴单纯性获得性 淋 巴管瘤
( S i mp l e a c q u i r e d l y mp h a n g i o ma o f t 2 6 3
患者女 , 7 7岁 。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0 — 4 9 6 3 ( 2 0 1 3 ) 0 3 — 0 1 3 5 一 O 2
主诉 : 外阴部丘疹 、 水疱 8 年。 现病史 : 患者 8年前外 阴部位 出现数个米粒大丘疱疹 , 无痛痒感 , 无 自觉不适 , 未经任何治疗 。近几年来 , 皮损逐 渐增 大增 多 , 累
简介 : 淋 巴管瘤是一种起源于淋 巴管的 良性肿瘤。本病少见 , 表现为淋巴管过度 增生、 扩张l l 】 。目前多采用 We g n e r 分类法 , 根据 皮损形态及组织病理分为单纯性淋 巴管瘤 、 海绵状淋 巴管瘤 和囊性淋 巴管瘤 。根据病 因不 同分为先天性淋 巴管瘤 和获得性淋 巴管 瘤 。先天性淋 巴管瘤多 由先天性淋 巴管畸形或发育异常引起 ; 获得性 淋巴管瘤 , 又称淋 巴管扩张症 , 多由后 天某 些因素导致身体某 部位正常 的淋 巴管结构受到破坏 , 引起淋 巴回流障碍造成淋 巴液潴 留与淋 巴管扩 张口 。单纯性淋 巴管瘤 主要表现为群集 、 深在性水 疱, 一般 直径 不超 过 1 c m, 内容物似黏液 , 皮损表面可伴角化而呈疣状 。组织病理显示真皮上部 由单层 内皮细胞组成的腔隙 , 其 内 含有淋 巴液 。 临床上容易误诊为汗管瘤 、 传染性软疣 、 毛发上皮瘤 、 尖锐湿疣 、 F o x — F o r d y c e 病等 , 可以进一步通过组织 病理 和免疫病 理进行鉴 ̄ J l J [ 4 ] 。 本例患者 曾患直肠癌 , 手术 未予 完全 切除 , 术后开始 出现外 阴水疱 , 推测可能在 手术 过程 中周 围淋巴管组织有一定 的损 害而引 起局部淋 巴回流障碍。 肛周皮肤萎缩可能与该部位接 受多次放疗有关 。 杨 国玲等【 弛 报告 1 例男性阴囊获得性淋 巴管瘤与手术有关 。 单纯性淋 巴管瘤可以采用手术 、 电灼 、 冷冻、 激光 、 亚 甲蓝瘤体内注射或氟尿 嘧啶外用等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对淋 巴管瘤的疗效最明

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 张会 , 3 石利华. 听神经瘤的 MRI 诊断 .
胎 儿 颈部 水 囊状 淋 巴管 瘤 是胎 儿 颈 颈 部 囊 性 包 块 中 , I 为颅 骨 较 小 缺 对 提 高 我 国 人 口素 质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有 例 部最 常见 的异 常 , 出生 的的婴 儿 中发病 损伴脑脊膜膨出被误诊为胎儿颈部水囊 在
率为 0 %,在 自然流产胎儿中发病率为 状淋 巴管瘤, . 7 原因考虑为胎儿孕周偏小, 常, 使颈部淋 巴液回流障碍, 导致淋巴管 未多 切 面 多方 位 充分 观 察颅 骨 的完 整 性 囊样扩张, 或全身的非免疫性水肿, 多伴 而 出现误诊 , 需要在胎儿颈部侧动探头,
I】 李胜利. 2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 . M】
北 京 : 民军 医 出 版 社, 0 45 7 人 2 0 :6 .
【】 陈曦, 晓峰, 3 韩 曹晓桦, 超声诊断在胎 等. 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产前诊断中的应
用[ . J 医学信息, 0 8 19 : 9 .5 3 】 2 0 , ( ) 52 19 . 2 1
状 淋 巴管 瘤 2 1例 ,瘤 体 大 小 为 38 厚 , 隔 可 厚可 薄 , 隔 少 者 l 2 , 混 合 性 或 均质 实性 肿块 ,部 分瘤 内有 囊 . 分 分 ~ 个
暗 为扩张静脉窦 , 彩色多谱勒血流 c 45c ~ 7 r ̄ . c 多房 囊 性 多者 呈 网状 或 放 射 状 , 区在 胎 儿 的皮 性暗区, mx . m .cn 96 m, 8 如 C F)可 为 包块多位于颈背部 , 内有 明显的分隔光 下 组 织层 向外 扩 展 , 胎 儿 被 一层 较 厚 成像 ( D I: 探及 丰 富 的血流 信号 ,
[】 Cut ) rc LI g go ao s 1 riHI, shW . n Hi ma i f c u— n 现 代 医 药 卫 生 ,0 9 5 6 26 3 2 0 , :8 .8 .

成人纵隔淋巴管瘤7例诊疗体会

成人纵隔淋巴管瘤7例诊疗体会

留物 形 成 的 。儿 童 、 少 年 和 年 轻 人 位 于 青 淋 巴管 瘤 是 一 种 见 的淋 巴 管 畸形 , 颈 部 或 前 纵 隔 的 淋 巴 管 瘤 因 为 有 组 织 成 分 , 以 可 视 为 先 天 性 ; 老 年 人 位 于 后 所 而
将 射 频 消 蚀 应 用 于 口腔 淋 巴 管 瘤 。射 频
1 F u L, ry GJ, ob a lJ Ber C ly TV , ta . oa i e 1 Th rcc
l mph n ima lmp a ge ts s lmp a g o y a go s,y h n i ca i ,y h n i —
实患者 7例 , 总结报 告如 下 , 对 其相 现 并
肿 瘤 的 07 ~ .% 。 目前 , 隔 淋 .% 45 纵
纵隔或 中等纵隔的淋 巴管瘤 , 为囊肿 内 纯粹为液体 , 提示 可能是继发性的 。 病理 : 巴管瘤 是高分化 淋巴组织 的 淋

激 光 治 疗 :一些 研 究 应 用 N : G d YA 激光 、0 C ,激 光 疗 口腔 淋 巴 管 瘤 或 ”治 外 阴 淋 巴管 瘤 , 得 一 定 效 果 , 尚无 应 取 但 用 于 纵 隔 淋 巴管 瘤 的 报 道 , 且 缺 乏 随 机 并
成 人 纵 隔 淋 巴 管 瘤 7例 诊 疗 体 会
结 果
较广泛的淋 巴管瘤 , 通常需要 进行多次切
除 。
林涛
金冰
胡述提
金 哲
7例 全 部 完 成 手 术 , 1例 发 生 乳 糜 有 胸 , 二 次 手 术 后 好 转 , 余 术 后 无 重 大 经 其 并 发 症 。7例 均 经 术 后 病 理 证 实 为 淋 巴 管 瘤 。术 后 平 均 住 院 1 0天 , 愈 出 院 , 痊 1 例 术 后 3年 复 发 , 次 丌 胸 手 术 后 好 转 。 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