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
腹膜后肿瘤

精选课件
30
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鉴别
软组织良性神经源性肿瘤于T1WI上均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 上为较高信号。 神经纤维瘤有时可见相对特征性的MRI表现,即于T2WI上出 现“靶征” 。组织学上,靶缘区为结构较疏松的黏液样基质, 于T2WI上为高信号,靶心则为肿瘤实质区,含有大量紧密排 列的肿瘤细胞及少许纤维和脂肪,故于T2WI呈等信号;注射 Gd-DTPA增强后,靶中心呈显著强化,信号高于靶缘区。靶 征虽可见于神经鞘瘤,但极少见于恶性肿瘤。 神经纤维瘤可出现多个肿瘤灶,即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鞘瘤于T2WI上信号通常较高,且不均匀;组织学上,其 排列整齐且紧密的细胞区与排列疏松的黏液样基质区的分布不 如神经纤维瘤那样规则,而且中央区信号常高于周围部,这是 因为中央区常存在坏死及组织液化导致的囊变,这也是神经鞘 瘤与神经纤维瘤的重要区别;增强后,中央区无明显强化,这 一表现可用于鉴别诊断。
腹膜后平滑肌瘤 属深部软组织平滑肌瘤,比皮肤平滑肌瘤及血管平滑肌瘤罕见。该病 可发生于除儿童外的任何年龄。肿瘤常较大,与其不易早期发现有关。 许多肿瘤有钙化。当出现下列表现时应考虑平滑肌瘤:
(1)一个大的(大于 5cm),边界清楚的,规则的腹部肿块,而症 状很少。
(2)超声检查示不均匀低回声。 (3)CT示增强的软组织密度。 (4)血管造影无动脉包裹、A-V分流或静脉浸润。
精选课件
27
一、间叶组织肿瘤(淋巴管来源) 淋巴管瘤是淋巴系统的良性肿瘤,含淋巴腔及管状成分, 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及囊状淋巴管瘤。 约 1/3 淋巴管瘤发生于颈部,称为囊状水瘤,发生于腹 膜后者罕见。 腹膜后淋巴管瘤仅见海绵状及囊状两种类型,其中腹膜后 海绵状淋巴管瘤仅有数例报道,多数病例还是腹膜后囊状 淋巴管瘤。 腹膜后淋巴管瘤通常为良性,恶性者称为淋巴管肉瘤,罕 见。腹膜后淋巴管瘤通常在幼童出现, 65 %在出生时即 已显著, 90 %见于 2 岁以内,但高达 80 岁亦可发病。 本病男性占优势。左右腹部发病相似,最常见于腰部并引 起肾脏移位,多无泌尿系梗阻。
手术记录:右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手术记录:右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前及术后诊断:患者,男性,56岁,因体检发现右腹膜后肿瘤就诊。
影像学检查(MRI、CT等)提示:右腹膜后肿瘤,性质待定。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为右腹膜后肿瘤。
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腹膜后脂肪肉瘤。
手术方式: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在患者右侧腹部做一长约20cm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膜,暴露出肿瘤所在部位。
采用锐性分离法将肿瘤完整切除,并尽量保持周围组织的完整性。
切除后,对创面进行彻底止血,并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麻醉方式:本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可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术中血压和心率波动;硬膜外阻滞麻醉可阻滞手术区域的神经,减轻疼痛和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恢复。
手术经过:1.手术开始前准备:常规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单,将手术区域用碘伏再次消毒。
2.打开腹腔:切开腹膜,使用止血钳夹闭破损处,沿肿瘤周围分离,将肿瘤完整切除。
注意保护邻近组织和器官,避免损伤。
3.止血和缝合:彻底止血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检查是否有出血或漏出。
逐层缝合腹膜、皮下组织和皮肤,确保伤口的密封性。
4.手术结束:将切除的肿瘤送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确定肿瘤性质和分化程度。
术后注意事项:1.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饮食指导:术后患者需禁食6小时,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可逐渐进食流质食物,再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正常饮食。
3.活动指导:术后患者需在床上休息1-2天,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幅度。
禁止早期剧烈活动和用力排便等行为,防止手术部位受到刺激和损伤。
4.创面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手术部位有无渗血、感染等异常情况。
按时换药,保持伤口干燥清洁,促进愈合。
5.预防并发症:术后患者需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压疮等。
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阔韧带淋巴管肌瘤病误诊为低级别浆液性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1.20.1100阔韧带淋巴管肌瘤病误诊为低级别浆液性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王立娟1,邹凌凤1,郭小红2,曹晓静1,王军大3,曾敏1Broad Ligament Lymphangiomyomatosis Misdiagnosed as Low Grade Serous Carcinoma: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WANG Lijuan 1, ZOU Lingfeng 1, GUO Xiaohong 2, CAO Xiaojing 1, WANG Junda 3, ZENG Min 1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Chongq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400021,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 Chongq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400021, China; 3.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Chongq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400021,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ZENMing,E-mail:****************Funding: Basic Research and Frontier Exploration Project of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ongqing (No. cstc2019jcyj-msxmX0552, No. cstc2020jcyj-msxmX0568); Xinglin Scholar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motion Plan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 YYZX20180023)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declare that they have no competing interests.关键词: 淋巴管肌瘤病;病理特点;临床特征;低级别浆液性癌;误诊中图分类号:R36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收稿日期:2020-09-15;修回日期:2020-12-17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专项(cstc2019jcyj-msxmX0552, cstc2020jcyj-msxmX0568);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YYZX20180023)作者单位:1. 400021 重庆,重庆市中医院病理科;2. 400021 重庆,重庆市中医院药剂科;3. 400021 重庆,重庆市中医院放射科通信作者:曾敏(1968-),女,本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病理诊断研究,E-mail :****************作者简介:王立娟(1984-),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病理诊断研究·病例报道·0 引言 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LAM )是一种由淋巴管及其周围增生的淋巴管肌细胞所组成的肿瘤,可见淋巴细胞聚集灶,局灶性的病变称为淋巴管肌瘤,广泛累及淋巴管链伴或不伴有肺实质累及,称为淋巴管肌瘤病[1],于1937年由Von Stossel 首次报道。
小儿巨大淋巴管瘤的治疗体会

胸膜 、 输尿管及重要的血管 、 神经等 , 则将该处瘤囊一 去顶 , 勿使 遗 漏 , 吸尽囊 液 后 。 2 以 %碘 酊 涂 擦 2次 ; 肿 瘤 侵入 器 官 时 , 行器 官 部 分 切 除 。瘤 床 置胶 管 引 可 流 。 当加压 包 扎 。 适
一
2 结果
本组 l 例均获痊愈 ,其 中 2 2 例行平阳霉素瘤体 内注射 后 1 月 内痊 愈 。手 术 治愈 l 。 个 0例 21 病 检结 果 l 手术 切除 标 本 均送 检 ,其 中囊 . 0例 状 淋 巴管瘤 8例 , 海绵 状 淋 巴管 瘤 2例 。
22 术 后 并 发 症 . 淋 巴 液漏 1 ,经 引 流管 注 入 平 例
阳霉素每周 1 , 2 次 共 次后 , 渗液逐步停止 , 痊愈 。右 1 一般资料 本组 l , . 1 2例 其中男 9 , 3 例 女 例。年 侧 斜 颈 1 . 患 儿 3个 月 大 , 侧 颈 部 淋 巴管 瘤 长 例 该 右 龄 1 9d~1 0岁 ,其 中 3岁 以 下 9例 。 3~l 0岁 3例 。 径 1 c 术后 1 5 m, 个月渐 出现右斜颈 , 经每 日按摩及间 肿瘤发生部位 : 颈部 4例 , 胸 壁 3例 , 下 4例 , 前 腋 腹 断 理疗 , 至术 后 6个 月 渐恢 复 正 常 。 膜后 1 。 例 术前 行 B超 、 T、 I 穿 刺确 诊 。B超 或 23 随 访 本 组 患 儿 术 后 均 获 随访 ,随 访 时 间 3个 C MR 或 . MR 检查 显示 ,除 腋 下 1 为 双囊 或 3囊 结构 外 . I 例 其 月 ~6年 . 未见 肿瘤 复 发 。 余 病 例均 显示 囊 状 瘤体 内纵 横 条带 状 回声 分 隔 . 大 3 讨 论 呈 小不 等 的蜂 房 样结 构 。肿 瘤 最 大径 分别 为 8~1 m。 5c 31 平 阳霉 素 局 部 注 射 在d . 巨大 淋 巴管瘤 治 疗 中 . ,L J 合并瘤体内陈旧出血 3 , 例 轻度气管压迫 2 。 例 的 应 用 平 阳 霉 素 是 直 接 作 用 于 D A 的 抗 肿 瘤 药 N 1 治疗 方 法 . 2 物 , 用 机 制 为 破 坏 淋 巴管 瘤 壁 细 胞 , 作 导致 瘤 壁 发 生 1 . 平 阳霉 素瘤 体 内 注射 除肿 瘤 位 于 前 胸 壁 及 炎 性 粘 连 , 淋 巴管道 闭 塞 , 而达 到 治愈 的 目的 。 .1 2 使 从 平 腹 膜 后各 1 外 ,其 余 l 均行 瘤 体 内注射 平 阳霉 阳霉 素 既 可单 独 应用 , 部 分 淋 巴管 瘤 治 愈 【 , 可 例 0例 使 2 又 _ 素每次 0 gk , -m / g 每周 1 , 3 次 分别 为 1 4次。2 ~ 例颈 用 于术 后 淋 巴 液漏 的治 疗 , 术前 应 用 平 阳霉 素 与 而 部 淋 巴管 瘤伴 轻 度 气 管压 迫 者 , 穿 刺 抽 吸近 气 管侧 手术结合治疗淋 巴管瘤报道较少 , 先 程宪珍等 报 道 , 淋 巴囊液减压 , 再于远离气管侧淋 巴瘤囊 内注射平阳 术 前 使 用 平 阳霉 素 的 患 者 , 中肿 瘤 边 界 清 楚 , 易 术 较 霉素。 剥离 , 使手 术 难 度减 小 。本 组术 前 行 平 阳霉 素 注 射 的 1 . 手 术 切 除 l 需行 手 术 治 疗 ,均 在气 管插 病 例 , .2 2 0例 瘤体 均有 不 同程 度 的缩 小 , 射 瘤 囊 附 近 区域 注 管 全 身 麻 醉 下 进 行 。 瘤 体 完 整 切 除 及 大 部 切 除各 5 肿瘤 边 界较 为 清 晰 , 处粘 连 亦 较疏 松 , 该 分离 难 度 小 , 例 。 术 时沿 肿 瘤表 面钝 / 手 锐性 分 离 . 较疏 松部 分可 同 时 由于肿 瘤 体 积 的缩 小 . 手 术 创 伤范 围也 相应 减 除 使 在非 直视 下 以手 指 轻 柔 分 离外 , 尽量 争 取 在直 视 下 操 少 。 表 巨大 淋 巴管 瘤 手术 前 的 2~3周 , 为 有效 的 体 作 作, 因瘤囊菲薄透明 , 必要 时切开瘤囊 , 以便 于暴露肿 辅 助 治疗 , 可多 点 、 次 局部 注 射 平 阳霉 素 , 当瘤 体 分 但 瘤 所 侵及 边 界 ;若 瘤 体 包绕 或 紧 贴 重要 组 织结 构 . 如 贴 近气 管 、 至 压 迫 气 管 时 , 甚 近气 管 处 瘤 囊 可 行 穿 刺 或 切 开 减 压 . 可 局 部 注 射 治疗 , 不 因局 部 注 射 平 阳 霉 素 数 日内 , 囊体 积 增 大 , 瘤 有加 重 气管 压迫 的可 能 。 作者 单位 :2 2 0 广东省佛 山市 .广州 中医药 大学 附属南 海妇 580 32 d . 巨 大 淋 巴 管 瘤 的 手 术 要 点 术 前 准 备 充 . ,L J 产 儿童 医院( 高卫 华 , 何淑媚 , 时鸣 )5 0 2 广州市 儿童 医院 ( 何 ; 1 10 李 成昌 ) 分 , 其 需 重 视 相 关 的 影 像 学 检查 , 彩 色 多 普 勒 检 尤 如
Castleman病2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

以淋 巴结 肿 大 为 特 征 的慢 性 淋 巴组 织 增 生 性 疾
病, 又称 巨大 淋 巴结 增 生症 或 血 管 淋 巴滤 泡 组 织 增生 症 , C s e n于 1 5 由 at ma l 9 6年 首 次报 道 而 得 名 ,
周, 肠系膜 及腹膜 后多发肿 大淋 巴结 ( 巴瘤可 能 ) 淋 ,
的淋 巴结 套 区 、 周 血浆 、 周 血 单 个 核 细胞 和 骨 外 外 髓 中找 到 了 H V一8感 染 细胞 。 白细胞介 素 一 H 6 I 6 也 是该 病 的主要 致 病 因 子 , D患者 血 清 (L一 ) C 及 受 累淋 巴结 内 I 6水 平增 高 , 用人 重组抗 I L一 且 L
静 脉旁淋 巴结及小块 肿瘤组织送快 速冰冻切片病检 :
淋 巴结病变 , 未见肿瘤细胞 ; 腹膜后少 量纤维脂肪 , 神 经组织 中见淋 巴组织灶性浸 润。遂行 右肾切除 、 右腹 膜后 肿块 切 除术 。术 后 病 理 诊 断 为后 腹 膜 淋 巴结 C se a 病透 明血管型 , at m n l 下腔静脉 旁淋 巴结 慢性炎 。 仍在接受干扰素治疗 。
参考文献
1 Na e h KN ,Rie AJ,Bo r M. L mp o e n o v d b lie — rs c we y h n d s i v l e y mu t n c
ti a t ma ie s mo g HI st e i d v d a s r f n i — rc c sl e n d s a e a n V po i v n ii u l a e ot n i e
及肠 系膜根部可 见多发 肿大 淋 巴结 。术 中切 除下 腔
临床 表现 多样且 无 特 异 性 , 易误 诊 、 极 漏诊 。本 院
腹膜后苗勒氏管源性囊肿手术切除1例报告

腹膜后苗勒氏管源性囊肿手术切除1例报告病历资料患者,男,47岁,因发现左上腹无痛性包块5个月余,于2009年3月12日入院。
患者自诉5个月余前无意中发现左上腹有包块,无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
未进行检查及治疗。
既往无外伤史、手术史,无胰腺炎等病史。
查体:T 37℃,R 20次/分,P 80次/分,BP 120/80mmHg。
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
左侧腹部较膨隆。
腹软,在左上腹肋缘下可扪及约16cm×10cm包块,边界清,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叩诊呈浊音。
位置固定不能推动。
患者取右侧卧位较易触及。
腹部B超:左肾受压,左肾内下方探及18.4cm×11.3cm×9.0cm囊性包块,边界清楚,其下方可见迂曲条状暗带与之相连。
提示:①左肾内下方囊性占位(左输尿管囊肿不排除);②肝胆脾胰右肾未见异常。
上腹部CT平扫:于左肾内侧及下方可见巨大囊肿,左肾受压向上移位,最大层面大小9.6cm×11.3cm,壁均匀清楚,可见钙化,其内密度均匀,其下方还可见多个小囊状影,病灶与周边器官分界清楚。
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林巴结。
上腹部CT诊断:左上腹腹膜后多发性囊性占位。
静脉肾盂造影示:双肾显影功能良好,左肾盂及中上段输尿管受压外移,导致上段输尿管轻度扩张积水。
胸正位片,心电图正常,血AFP 7.6ng/ml,CEA 2.56ng/ml;肝功、肾功正常;血淀粉酶、血常规、尿常规正常。
治疗全麻插管麻醉下左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剖腹探查,见左上腹腹膜后一囊性肿块,约18cm×10cm×10cm大小,呈囊性,壁厚,下端连直径约3cm的囊性管道,迂曲于腹膜后,伴左侧输尿管下行至膀胱后壁并与膀胱相连。
囊肿位于横结肠之下,腹主动左侧,左肾前内下方,降结肠及左输尿管内侧。
游离左半结肠,于囊肿外后方探及左侧输尿管,因受囊肿压迫使左输尿管上段扩张,直径约2cm。
游离左侧输尿管并保户好。
切开囊肿前壁,吸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约1500ml,探针探查囊肿下端与膀胱不相通,注入血染的生理盐水,观察尿管引出尿液清亮。
Castleman氏病(巨大淋巴结增殖)

GHI 阴性的肝占位病变 $ 如肝血管瘤 % 肝结核 % 肝囊
肿 %少数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 肝囊肿 %肝血管 瘤通常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 通过 J 超 %BK 或者
L:M 较容易区分 ! 肝结核单纯通过影像学检查较难
区分 $ 但肝结核患者可有周身结核病感 染 史 $ 如 肠 结核 % 肺结核 $ 典型的午后低热等结核病症状 ! 典型 的转移性肝癌多为多发结节 $ 且通常具有原发灶的 症状 $ 单个转移性结节除已有确诊的原发灶及典型 的影像图外 $有时甚难鉴别 $应设法寻找原发灶 ! 由 于常规 BK 检查难以显示病变的特点 $ 过去认为本
#B’
病理学分型 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 # 该病主要分为两型 # 即
+#%&"+
!"#$%&
!""! 年第 #" 卷第 #$ 期
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 ! 透 明 血 管 型 "$%&’()*+,&-./’&0 1%2*#$ 约 占 发 病 率的 3"4! 往往无症状 $ 多数病灶在常规胸部 5 光 摄影中无意被发现 $ 只有少数病例会因病灶压迫邻 近器官而产生相关症状 ! 浆 细 胞 型 "2’&-6&+.*’’ 1%2* #$ 约 占 发 病 率 的
!/!
镜下 增生的淋巴组织散布大的淋巴滤泡 # 滤泡中可
见小血管明显增生及生发中心玻璃样变性 # 并见许 多树突状大细胞 # 核呈空泡状 # 滤泡周 围 有 紧 密 同 心圆排列的成熟淋巴细胞 # 呈葱皮样外 观 # 滤 泡 间 间质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增生伴浆细胞 % 嗜酸细胞 % 免疫母细胞及单核样细胞浸润 $ 病理诊断 &9NOPKQR
Castleman病文献复习附1例报道

Castleman病文献复习附1例报道
申思敏;付海天;赵自成;王琳
【期刊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33)011
【摘要】Castleman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或巨淋巴细胞增
生.Castleman于1956年总结13例这种患者报道而得名[1].该病病理学特征为淋巴小结增生,并有明显的毛细血管及内皮增生.该病临床少见,
【总页数】2页(P152-153)
【作者】申思敏;付海天;赵自成;王琳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51.2
【相关文献】
1.胸内Castleman病的CT、MRI表现(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顾爱华;金保良;何之彦;李征宇;杨兆瑞;张贵祥
2.腹膜后Castleman病(附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曹海波;胡平;陈述政;潘红英
3.Castleman病文献复习附1例报道 [J], 申思敏;付海天;赵自成;王琳
4.多中心Castleman病(附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王学文;唐政;刘红
5.来那度胺二线治疗老年多中心型Castleman病长期缓解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汤杨明;石仁州;蓝梅;李学军;温宗华;陆晓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超声检查 : 腹膜后右肝、 右肾及腹主动脉之间见 l巨 大 不 规 则 形 低 回 声 团, 界 清 楚 , 小 约 边 大 1 . m× . m, 15c 84c 内部 回声 欠 均 匀 , 见 条 状 纤 维 可 分 隔 , 内可见多发强 回声 斑点 。低 回声 团推压 周围 其
p a go h n ima,a d t mp o e te t e a e t f c . M e h d W e r t s e t ey o d l e o mo sr t - n o i r v r p u i e e t h h c tos er p c i l fa ut n r u e r o v o
a h e e .T e p t n e o e e el o tp r t ey a d n o l ain wa b e v d Co cu i n R — c iv d h a e t c v r d w l p s e a v l o c mp i t s o s r e . i r o i n c o n so s l e
手术切除腹膜后 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 , 需熟悉局部解 剖关系 , 妥善保护 周围组织 , 结扎离 断与
舯 物相连的筋膜 、 巴管和血 管组织 , 淋 完整切除肿瘤 , 术后充分 引流。
【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淋巴管瘤; 外科手术
S 晒 clrame t f1cs feomosrto ei na a e u mp a g ma i rtr e u a et n aeo n r u e p r o el Vmo sl h n i :Lt aueR ・ t o r t c y o e ve P N W i iw A e 一 , I a , A GH -i , A C u h, UK n eg, UR i u .Dp r etf LNN n F N e n P N h - i H u- n X u- n eat n o pg z p y m S re ,h hr ia dH si l Z o sa n e i ,G ghu5 03 , hn ugr t Ti A l t o t , hn h nU i rt  ̄nz 16 0 C i y e d f ie pa g v sy o a
e i na cvr u m h i aa da l e n ae proel ae osl p ag m n a zdo ecs. R sl C m l eec ino etmo W S t n y n o n y eut s o pe xio f r a t s h t u
Cors o d n ea t o :XU Ru- u re n e c uh r p i n.E i:x r i  ̄ @ y h o c r . n y ma l u uy n a o .o c n
【 bt c】 O j te os d es g at a et f nr os eoet el a r u m A s at r b cv T uyt r c et n o eo u tpro a cv n sy - ei t h u i lr m m rr in e o l
2 l 2月 第 4卷 第 1 C i O e r e 峨 ( lcoi E io ) Fb21 . o 4 N . 00年 期 hnJ pTPo G nS c Eetnc dtn 。 e 00 Vl . o1 r i
.
论著 .
腹 膜后 巨大 海绵 状 淋 巴管瘤 的 手 术治 疗 一 例并 文 献 复 习
二、 影像学 及 实验室 检查
多发生于 2岁以内, 而发生于腹部较罕见 。腹部淋 巴管瘤属先天性 良性肿瘤 , 由增生和扩张的淋巴管 所组成 , 除极少数较小者可 自 行闭合外 , 多需手术治 疗l 1 引。但 目前 尚无 定 式 , 正 确 的切 口选 择 与 细 而 致的术 中操作 , 可减少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本研究 回顾性分析 l 例成人腹膜后巨大海绵状淋 巴管瘤的 手术治疗过程 , 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 以加深对该疾 病手术治疗方法的认识 , 提高治疗水平。
p y,c rf l p oe t n o s u s ao n e tmo , c mp ee t mo e e t n a d s f ce t d a n g f h ae u r tc o f t s e r u d t u r o lt u r r s c o i i h i n u ii n r i a e o
mo a fe o mo s r t p r o e lc v r o s lmp a go s d p n e to n i t n wld e o p ga v l n r u er e i n a a en u y h n ima i e d n n i t o o t e mae k o e g ft o r - o
潘 卫 东 林楠 方和 平 潘楚 芝 胡 昆鹏 许 瑞 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腹膜后 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手术治疗方法 的认识 , 提高治疗水平。
方法 结果
结论
回顾性分析 1 成人 腹膜 后 巨大海 绵状 淋 巴管 瘤 的手术 治疗 过程 , 结 合文 献 复 习讨论 。 例 并 腹膜 后 巨大 海 绵 状淋 巴管瘤 完 整 切 除 , 手术 顺 利 , 后 恢复 好 , 术 未发 生 任何 手 术 并 发症 。
e uson f i .
பைடு நூலகம்
【 e od】 R tproe e l m ; Lm hn o a Src r eu s K y rs w e et a no a s y pag m ; ug apo dr o r in l p s i il c e
淋 巴管瘤 最 常 发 生 于 颈 部 和 腋 窝 , 占 9 % , 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