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合集下载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改进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改进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改进
朴泰浩;尹昌连
【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年(卷),期】1994(000)004
【摘要】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改进朴泰浩,赵成顺,安基哲,尹昌连,金永日(延边特产研究所,和龙市西城农业推广站,和龙市龙门乡政府)我们从1993年6月开始,对芦荟(Aloearborescens.Mill),进行组织培养,已经完成了外植体的接种、丛生芽的...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朴泰浩;尹昌连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239
【相关文献】
1.芦荟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J], 袁海英;廖康;潘俨
2.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J], 郭春沅
3.芦荟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 [J], 华春;王仁雷
4.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J], 叶秀妹;陈发兴;罗红梅
5.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J], 李伟;董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库拉索芦荟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的研究

库拉索芦荟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的研究

库拉索芦荟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的研究
冯凯;寇德军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00(020)001
【摘要】库拉索芦荟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芦荟,市场需求量大,但其无性繁
殖率低有性繁殖虽然可增加种功珂杂交亲本不易选择,杂种后代性状分离严重。

种苗品种纯度很难保证。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来繁殖库拉索芦荟,证明这是一种繁殖快、成本低,且适于大规模生产的一种快繁技术、实验表明,库拉索芦荟在MS=NAA).2+BA1.0的诱导分化2基、MS+NAA).5+BA0.5的分化培养基和MS+NAA0.1的生根培养基中生长最佳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冯凯;寇德军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33
【相关文献】
1.库拉索芦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祁芳斌
2.库拉索芦荟组培快繁培养基筛选试验研究 [J], 兰红礼;张春才;杨韶华;潘金华
3.库拉索芦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姜秀芳;王生军;张书中;徐丰;李伟峰
4.库拉索芦荟试管快繁技术 [J], 邱运亮
5.库拉索芦荟的组培与快繁研究 [J], 张红;李冬梅;苏荣存;贾海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

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

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
苏翠;赵志昆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2(000)B12
【摘要】以芦荟茎尖和茎段为材料,MS+6-BA 4mg/L+NAA0.2mg/L为诱导培养基,MS+6-BA2-4mg/L+NAA0.1-0.2mg/L为增殖培养基,
MS+IBA3mg/L+0.2%活性炭为生根培养基,小苗生根后移栽于沙床上,遮光遮雨,注意控制好水分。

1个月后,小苗成活率可达95%以上。

【总页数】1页(P153)
【作者】苏翠;赵志昆
【作者单位】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河口66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33
【相关文献】
1.芦荟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J], 袁海英;廖康;潘俨
2.芦荟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J], 柳建军;于洪欣;王琳;于彦丽
3.芦荟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 [J], 林荔琼;刘景春
4.三种芦荟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J], 纪萍;司徒琳莉;赵伟东
5.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J], 李伟;董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通芦荟与库拉索芦荟栽培繁殖技术

普通芦荟与库拉索芦荟栽培繁殖技术
库拉索芦荟
药用价值
芦荟具有消炎、杀菌、止痒、解毒等作用,可治疗烧伤、烫伤、皮肤病等疾病。
美容价值
芦荟含有丰富的多糖、氨基酸、矿物质等成分,具有保湿、美白、抗衰老等功效,常用于护肤品和面膜中。
其他用途
芦荟还可用于食品、饮料、饲料等领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普通芦荟的栽培繁殖技术
02
将芦荟母株周围的幼株分离,移栽到适宜的土壤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
收集成熟的种子,播撒在土壤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待发芽。
种子繁殖
分株繁殖
组织培养
将库拉索芦荟的侧芽分离出来,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待成活。
利用库拉索芦荟的叶片或茎段进行组织培养,获得无菌苗,再移植到土壤中生长。
03
02
01
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有利于库拉索芦荟的生长。
芦荟的采收与加工利用
05
芦荟的采收时间通常在春季和秋季,此时芦荟处于生长旺盛期,叶片饱满且富含水分。
采收时应选择健康、成熟的叶片,避免损伤植株。采收时用锋利的刀片将叶片自基部切割下来,注意保持叶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采收方法
采收时间
干燥处理:采收后的芦荟叶片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保存其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干燥方法可采用自然晾干或烘干,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叶片变色或变质。
蚜虫
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出现皱缩、卷曲等现象。防治方法:利用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喷洒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介壳虫
寄生在叶片上,使叶片枯萎、脱落。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透光,减少虫源;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

三种芦荟的组培快繁研究

三种芦荟的组培快繁研究

三种芦荟的组培快繁研究
赵兴兵;袁正仿;郭韫丽;张苏锋;何永
【期刊名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1(14)1
【摘要】库拉索芦荟 ( Aloe vera L.)、中国芦荟 [A.vera L.var.chinensis( Haw.) Berg.]、上农大叶芦荟 ( A.vera L.var SAC Gu.)三种芦荟的茎段和顶芽外植体在MS附加 BA3~ 4 mg/L的培养基上培养 ,产生大量不定芽 .不定芽长大后 ,在 MS 附加 IBA 1~ 2 mg/L+NAA 0 .2 mg/L的培养基上生根并形成完整植株 .生根试管苗经练苗后移入沙床 ,生长良好 .
【总页数】3页(P111-113)
【关键词】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库拉索芦荟;中国芦荟;上农大叶芦荟;诱芽培养;培养基
【作者】赵兴兵;袁正仿;郭韫丽;张苏锋;何永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生物系,河南信阳 464000;信阳市园林管理处,河南信阳 4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036
【相关文献】
1.中华芦荟组培快繁试验研究 [J], 林加根;吴松海;王传福
2.库拉索芦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祁芳斌
3.库拉索芦荟组培快繁培养基筛选试验研究 [J], 兰红礼;张春才;杨韶华;潘金华
4.库拉索芦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姜秀芳;王生军;张书中;徐丰;李伟峰
5.库拉索芦荟的组培与快繁研究 [J], 张红;李冬梅;苏荣存;贾海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通芦荟与库拉索芦荟栽培繁殖技术

普通芦荟与库拉索芦荟栽培繁殖技术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播种方法
适宜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此时温度适宜,湿度适中,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将种子均匀撒播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然后轻轻压实。
03
02
01
适宜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分株,此时植株处于生长期,分株后容易恢复生长。
将库拉索芦荟母株旁的小植株分离出来,保留一定的根系和叶片,然后栽种在新的土壤中。
分株方法
养护与管理
03
CHAPTER
库拉索芦荟栽培繁殖技术
库拉索芦荟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如砂质土壤或腐殖质土壤。
土壤选择
库拉索芦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条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避免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下生长。
环境要求
选择健康的库拉索芦荟母株,采集成熟的种子。
种子采集
播种时间
目前芦荟属植物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芦荟属植物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在全球范围内,库拉索芦荟的市场需求尤为旺盛。由于库拉索芦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且在美容护肤领域的应用广泛,因此市场对它的需求量较大。此外,库拉索芦荟的种植技术成熟、产量稳定,也为市场的供应提供了保障。
芦荟花叶病
叶片出现黄色或绿色条纹,叶子扭曲变形。防治方法:加强检疫,防止病毒传播,用病毒灵等抗病毒药物喷洒。
芦荟坏死病
叶片出现坏死斑,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定期施肥浇水,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用抗菌剂喷洒防治。
05
CHAPTER
芦荟属植物应用前景及市场情况
芦荟属植物在美容护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们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多糖、氨基酸、矿物质等,具有很好的保湿、抗氧化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肌肤质地和肤色。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育苗试验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育苗试验

第29卷第2期 20O2年4月 江苏林业科技 

知“m of№ H Foreswy S ̄mee墨 : 啦 Vd.29 No 2 

Apr.2O02 

文章编号:10121—738o( ̄o2)o2—0030一。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育苗试验 郑加琴 ,宋学初 (I难安市吲艺站 江苏难安  ̄223001;2洪泽县韩果站,江苏洪泽223100) 

摘要:芦荟组织培养诱导不定根用培养基MS+IR'X 0.3 m +3%蔗糖或Ms+NAA 0 3 m ̄/L+3%蔗糖均可,但最 佳培养基为MS+BA 3m L+3%蔗糖,一般10 d左右开始发生不定根,30 d左右长成具3~4片叶和多条不定根的 苗。在诱导时,外植体要纵剖或横剖,这样增殖系数可达1:3.5~4。 关键词:芦荟;组织培养;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Q949 718 23:Q943.1 文献标识码:A 

芦荟是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物,叶片厚实多肉, 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医疗、保健、食用、观赏等多 种用途。芦荟产业在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已具 相当大的规模 与国外芦荟产业相比,我国芦荟产 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前景广阔。 芦荟的繁殖,通常采用分株法或插枝法,但繁育 速度很慢,不能满足当今芦荟种植业发展的需求。 采用组织培养法繁殖芦荟,不但速度快,而且能保持 其优良特性,少带病原。因此从1999—2000年进行 了芦荟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旨在获得大批量种苗, 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芦荟提供优良苗木。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来源 1999年11月初从海南巨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引进了芦荟10盆盆苗和20瓶瓶苗。品种为库拉 索、中华芦荟、I:1本术立芦荟3种。 1.2外植体的接种及瓶苗的继代繁殖 第1次接种时间为1999年l1月30日,第2次 接种时间为2000年1月31日 2次接种的培养基 为Ms+BA 2mg/L+IBA 0.1 mg/L,NS+BA 2mg/L +IBA 0.2mg/I.,MS+RA 3 mg/L.外加3%蔗糖。但 在第2次接种时,对外植体进行了纵剖或横剖,以第 1次接种的不剖,作为对照。外植体的消毒是采用 75%酒精浸泡30 s外加0.1%升汞浸泡10 min进 行。培养基经高压消毒15—20 min。组织培养苗每 天光照10 h,培养温度25—28℃ 继代繁殖于1999年11月30日进行,继代培养 基同接种培养基。 1.3不定根的诱导 当苗高达2~3 crn时,将其转插到诱根培养基 上。诱根培养基为Ms+IBA 0.3 ms/L+3%蔗糖或 Ms+NAA 0.3 mg/L+3%蔗糖。 1.4炼苗 1.4.1取苗选生根良好的瓶苗,逐瓶加少量水软 化培养基,再将瓶苗用镊子轻轻夹出(不要伤苗,不 带或少带培养基,注意将好苗与污染苗分开摆放)。 1.4.2洗苗 将取出的苗缓慢清洗2遍后,再用 0.1%高锰酸钾液浸泡1~2 min。 1.4 3晾苗将洗好、消毒好的苗放在通风、遮荫 的地方晾干1—2 d,经过晾干的苗要无污染、无创 伤、徽脱水、微变色。 1.5移栽和管理 1.5.1移栽将小苗移栽到苗圃的沙床中,深度以 植株稳立于沙中为宜,切忌过深,以免烂苗,也可将 小苗直接移栽到含有机质的菜园土中。移植前基质 要用50倍福尔马林或500倍多菌灵淋湿。 1.5.2管理小苗移栽后应淋定根水,但第1次浇 水不宜过湿,否则容易烂根。如在移栽前淋湿基质, (下转第33页) 

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杨伟
【期刊名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年(卷),期】2008(018)028
【摘要】以芦荟(Aloe)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培快繁实验,研究了激素对不定芽诱导、试管苗繁殖、试管苗生根等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栽培基质进行了筛选.根据研究结果,指出对芦荟不定芽诱导效果最佳,对试管苗增殖率最高的培养基一致,均为MS+6-BA4mg/L+NAA0.5 mg/L(pH5.8-6.0,食糖3%,琼脂0.8%),芦荟试管苗月增殖率为19.60倍,年增殖率可达6400万倍,在芦荟生根培养中,1/2MS+IBA 1.5mg/L+活性炭0.3g/L+蔗糖30 g/L+琼脂7 g/L的培养基较好,最佳栽培基质为河沙.
【总页数】3页(P126-128)
【作者】杨伟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0308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
【相关文献】
1.好望角芦荟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J], 罗静;周恒;袁德奎
2.华芦荟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J], 铁军;丁香
3.芦荟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J], 刘文婷
4.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 [J], 叶秀妹;陈发兴;罗红梅
5.库拉索芦荟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J], 陈景红;焦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荟的组织培养 学生姓名: *** 学 号: *********** 专 业: 林学10 日 期: 2012.12.1 目 录 1引言……………………………………………………………………………………1 2方法……………………………………………………………………………………1 2.1材料与培养基………………………………………………………………………1 2.1.1材料的选择………………………………………………………………………1 2.1.2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2 2.1.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2 2.2愈伤组织培养………………………………………………………………………2 2.3继代培养……………………………………………………………………………3 2.4分化培养……………………………………………………………………………3 2.5生根培养及苗床假植………………………………………………………………3 2.6炼苗…………………………………………………………………………………3 2.7移栽…………………………………………………………………………………3 2.8脱水…………………………………………………………………………………3 2.9栽植…………………………………………………………………………………3 参考文献………………………………………………………………………………4 芦荟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1.引言 近年来,由于芦荟化学及药理学研究的深入,现已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芦荟保健热,从而就带动了我国芦荟栽培产业的发展。现在,芦荟的栽培产业也已开始在我国兴起,但由于芦荟不能自花授粉结实(虽然能开花,但大多数栽培种的芦荟花粉是不孕的,不易产生种子)。因此,用种子繁殖非常困难。目前的繁殖方法主要是分株和分蘖,但难以快速、大量地繁殖种苗,难以满足当今芦荟种植业对种苗的需求。这也是当前芦荟种苗昂贵的重要原因之一。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可在短期内繁殖大量规格划一、种性稳定的种苗,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 2.方法

2.1材料与培养基 材料为l0~l5cm高的芦荟幼苗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1~6mg/ L)BA+(0.1~0.5mg/L)NAA 分化培养基为MS+(2~4mg/L)BA+ (0.1~0.5mg/L)NAA 生根培养基为MS+(0.1~0.5mg/L)IBA+(2~5mg/L)PP33 2.1.1材料的选择 用芦荟的叶片、茎秆等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很难获得成功,因为其分泌的黏液含有较高的多酚氧化酶,其活性使试验材料很快会褐化,甚至变黑;应从健壮生长的芦荟成年植株上摘取侧生嫩芽,取芽时最好用手将芽从母株上掰下,不用剪刀等工具切割,因为掰下的芽在培养时分泌产生相对较少的酚类化合物,对以后培养过程中防止褐化有所帮助,而切割的芽容易产生过多的酚类化合物,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易发生褐化。

2.1.2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 培养基是活体植物组织体外保存、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不同的植物都有自己最适合的组培培养基。多数学者认为,MS培养基适宜芦荟芽的分化和增殖培养。潘学峰等筛选古巴芦荟侧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时发现,MS培养基诱导出的侧芽数最多,是芦荟外植体侧芽分化最理想的培养基;其次是H培养基,较差的是KC培养基。 以MS培养基为例,其组成是在配制1升(1000毫升)培养基时,加硝酸铵1.65克、硝酸钾1.9克、氯化钙0.44克、硫酸镁0.37克、磷酸二氢钾0.17克、碘化钾0.83毫克、硼酸5.2毫克、硫酸镁22.3毫克、硫酸锌3.6毫克、钼酸钠 0.25毫克、硫酸铜0.025毫克、氯化钴0.025毫克、硫酸铁27.8毫克、蔗糖30克和琼脂7克。其他生长调节物质要根据花卉的种类和培养目的而确定。大量元素浓度高时有利于发展茎叶,而较低时有利于生根,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浓度过高,为此常采用1/2、1/4大量元素浓度作培养用,仅用很低的细胞分裂素,并加入适量的生长素,用的最普遍的是NAA,这样生长效果较好。 2.1.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在芦荟组织培养中,使用的生长素类有IBA和NAA,细胞分裂素较多是是6-BA,ZT和KT使用较少。生长素类物质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搭配使用对芽的分化和增殖效果较好,而生根培养多数单独使用IBA或NAA。在促进侧芽产生时往往使用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如使用较高浓度是6-BA可明显促进侧芽产生,随着6-BA浓度的声高,分化的芽也随之增加。但是,6-BA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累积效应,过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会抑制新芽的发生和生长,且导致培养材料变异的机率增大。适宜浓度的IBA比NAA更有利于芽的分化和增殖,有实验表明:在相同的6-BA浓度下,IBA作用比NAA更有效,增殖率较高,苗生长粗壮,黄叶,畸形叶很少出现。若培养基中不加IBA或其浓度过低,则芽变纤细,不利于移栽成活;但高浓度的IBA明显抑制了芽的分化。 2.2愈伤组织培养

将准备好的芦荟幼苗在清水中冲洗数次,剪去叶片和大部分茎段,取茎尖部分,再冲洗1~2次,淋干。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的乙醇将茎尖浸泡30~60s,再用升汞浸泡5-l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数次。用解剖刀取出包括茎尖生长点的组织切块,接种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4.0mg/L+NAA0.2mg/L上。茎尖和茎段各接种10瓶,每瓶接2块。培养条件为:每天光照 10~12h,光照度为 1000~2000Lx,温度(25±2)℃。大约15~25d后,试管中接种的外植体就可以膨大,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形成标志着接种的外植体的生长状态已脱离分化状态,开始重新恢复分生能力。愈伤组织形成1周后,就可将愈伤组织转管进行继代培养或分化培养。 2.3继代培养

将愈伤组织在无菌条件下,从试管中取出,用镊子和解剖刀剔除附着在愈伤块上的培养基,并用无菌水反复清洗数次,直至愈伤块上无残留培养基为止。用解剖刀将愈伤块切成数个小块,再接种到装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在与诱导愈伤组织相同的培养条件下继续培养。几天后,三角瓶中的小愈伤块即可逐渐长大,这一过程称作继代培养,可反复操作。通过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原来接种的1个芦荟茎尖组织可繁殖出大量的新接种材料来,用于分化培养。 2.4分化培养 将愈伤组织在无菌条件下,从试管或三角瓶中取出,用无菌水洗净,切成小接种块,接种到装有分化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分化培养的条件同愈伤组织培养。大约30~50d后,愈伤组织就可分化出芽,并继续长出小叶片。当分化出的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或分化出一定数量后,将这些小幼苗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进行生根培养或重新诱导分化。 2.5生根培养及苗床假植

当三角瓶中的幼苗叶片长到3cm左右时,将幼苗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放入装有生根培养基MS+NAA0.5mg/L+IBA0.2mg/L的三角瓶中培养,培养条件同分化培养。大约半个月后,幼苗即可生根。 2.6炼苗

当幼苗的根长到一定长度,幼苗形体已显健壮时,移至大棚内,以60%的黑纱遮光炼苗。将幼苗取出,在清水中洗除附着在根上的培养基(注意:一定要严格洗净,否则会烂根)。将洗净的幼苗排好,用清水喷湿,在15~25℃、湿度60%~80%的条件下炼苗24h,也可视情况缩短为l2h。 2.7移栽

将锻炼后的芦荟试管苗从接种袋里取出,在清水中洗掉培养基,并在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约1分钟,然后置于遮光透风的大棚内晾干水分,再假植于沙质苗床中,淋足定根水并以75%的黑纱遮光,待苗床表面的细纱干白后再淋水,20天后调查小苗的成活率,视幼苗长势,即可移栽到苗圃中。 2.8脱水

将消毒后的芦荟苗取出,摆放在干燥的室内地板上,使其自然脱水,以叶片稍有收缩为度。 2.9栽植

基质以河沙或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切忌土质粘重、渍水,不可栽植过深,栽稳即可。成活关键:1、温度适宜;2、提高周围的空气湿度(90~100%),使叶面的蒸腾较少,尽量接近培养瓶中的条件,可通过加覆塑料薄膜或在温室内种植来调节。3、种植介质要保水透气,先经灭菌处理,不可过湿过干。4、注意光、温条件,光照不能太弱,以强度较高的漫射光为好。要有足够保证小苗进行光合作用。5、喷药宜7~10天喷一次,水中可加入0.1%的肥料,或用1/2MS大量元素的水溶液作追肥,可加快苗的生长与成活。 芦荟的组织培养是解决芦荟种苗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现芦荟产业化生产的基础。虽然目前有少数芦荟品种的组织培养获得成功,但对这些品种的外植体选择、培养基的设计、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培养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提高芦荟的繁殖率和存活率;同时要对其它品种进行研究,摸索合 适的组培方法。另一方面,芦荟的组培还仅限于试验研究和小规模生产,需要探索组培条件的控制,实现芦荟种苗生产工厂化、自动化,才能满足产业化需求。最后,还应把芦荟的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结合起来,以创造新的芦荟品种,改善芦荟产品的品质。 3.参考文献

[1]代容春等.木立芦荟丛生芽诱导与植株再生.生物技术,2001,(5) [2]崔德才等.植物组织培养与工厂化生产.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58~261) [3]王香春.《城市景观花卉》第一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00~116) [4]张英等。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广西农业科学,1999(2):(103~105) [5]傅术林等。木立芦荟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7(2):(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