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拉索芦荟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库拉索芦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推介 甘薯深加 工 产品 、优 良品种 展示 、技术咨询 、甘薯 传
统膳食文化等促推 甘薯产业 。
参考文献 :
[ 1 ]杨新 笋, 周开平, 程航等. 湖 北省甘薯科研生产 的历史 、现状 与
[ 3 ]王 开 昌, 姚 定勇 . 郧县甘 薯生产现 状及可持 续发展对 策 [ J ] . 长
一
基上 ,2 0 d基部变黑 ( 包括周 围培养基 ) ,并出现 淡黄色的
幼芽原基 ;3 0 d以后发育成芽 ,5 0 d左右可分切进行继代
体 的最 优 良品种之 一 _ 1 J 。其 外形 美观 ,叶色粉 绿 ,有 白
培养。表 1 为接种 5 0 d的调查结果 ,表明 2号培养基是 芦荟 最 佳的 分化增 殖培 养基 ,单芽 增殖 1 7个 ,苗 高 5 . 0 c m
色斑 点 ,叶 缘有刺 状小 齿 ,总状 花序 ,花 成黄 色或赤 色斑 点 ,是 观赏 和净化 空气 的常绿植 物 。同时 ,由于 其 肉厚质 优 ,富 含酚 类、维生 素 、矿 物质 、氨基酸 、植物 荷尔蒙 和 黏液等 多种物 质 ,具 有营养和药用价值 “ 。 可杀菌 、消 炎、 镇痛 ,也 可用来加工饮料和化 妆品 “ 】 。因此 ,近 年来芦荟 种 植发展 速度很 快 ,常规 的分株 繁殖 已不能满 足市场 的需 求 。笔者对 美 国库 拉素 芦荟组 培快繁 技术进 行研究 ,摸索
种后 1 0 d 、1 5 d 、5 0 d调查芦荟生长发育情况 ( 见表 2 ) 。 从表 2可知 :3号和 5 号 培养基生根最早 ,4号培养基
生根最迟l 1号 、2号 、3号 培 养基 苗 势一 般 ,4号 、5号
2 结果 与分析
2 _ 1 丛生芽 的诱 导
库拉索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库拉索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雷呈;孙天洲;孙廷;杨玉珍
【期刊名称】《长江蔬菜》
【年(卷),期】2002(000)0z1
【摘要】以美国库拉索芦荟的茎段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诱导、增殖培养以MS+6-BA4.0mg/L(单位下同)+IBA0.04为最佳;生根壮苗阶段用MS+IBA2.0-3.0+活性炭0.3%效果最佳.上述培养基均加琼脂0.7%,蔗糖3%.生根培养30d左右,即可移至沙床,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总页数】2页(P105-106)
【作者】雷呈;孙天洲;孙廷;杨玉珍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农校植物组织培养中心,473000;河南省南阳农校植物组织培养中心,473000;河南省南阳农校植物组织培养中心,473000;河南省南阳农校植物组织培养中心,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
【相关文献】
1.库拉索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J], 蒋林;徐鸿华;叶建华;张强;邓国栋
2.库拉索芦荟组织培养褐化现象的抑制研究 [J], 代建丽;宋婵婵;徐晨;张国彬
3.美国库拉索芦荟的快速繁殖技术 [J], 康丽雪
4.库拉索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J], 雷呈;孙天洲;等
5.库拉索芦荟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J], 陈景红;焦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库拉索芦荟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的研究

库拉索芦荟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的研究
冯凯;寇德军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00(020)001
【摘要】库拉索芦荟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芦荟,市场需求量大,但其无性繁
殖率低有性繁殖虽然可增加种功珂杂交亲本不易选择,杂种后代性状分离严重。
种苗品种纯度很难保证。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来繁殖库拉索芦荟,证明这是一种繁殖快、成本低,且适于大规模生产的一种快繁技术、实验表明,库拉索芦荟在MS=NAA).2+BA1.0的诱导分化2基、MS+NAA).5+BA0.5的分化培养基和MS+NAA0.1的生根培养基中生长最佳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冯凯;寇德军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33
【相关文献】
1.库拉索芦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祁芳斌
2.库拉索芦荟组培快繁培养基筛选试验研究 [J], 兰红礼;张春才;杨韶华;潘金华
3.库拉索芦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姜秀芳;王生军;张书中;徐丰;李伟峰
4.库拉索芦荟试管快繁技术 [J], 邱运亮
5.库拉索芦荟的组培与快繁研究 [J], 张红;李冬梅;苏荣存;贾海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库拉索芦荟的养殖方法是怎么样的

库拉索芦荟的养殖⽅法是怎么样的 库拉索芦荟肥厚多汁,具有极⾼的⾷⽤价值和药⽤价值,适合在家庭内作为药材养殖。
那么该怎么去养殖才会更好呢?下⾯是⼩编为你推荐拉索芦荟的养殖⽅法,希望能帮到你。
库拉索芦荟的养殖⽅法 1、⼟壤:库拉索芦荟喜欢⽣长在排⽔性能良好,不易板结的疏松⼟质中,排⽔透⽓性不良的⼟质会造成根部呼吸受阻、腐烂坏死,但过多沙质的⼟壤往往造成⽔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长不良。
2、温度:库拉索芦荟怕寒冷,长期⽣长在终年⽆霜的环境中。
在5℃左右停⽌⽣长,0℃时⽣命过程发⽣障碍,如果低于0℃,就会冻伤。
⽣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35℃,湿度为45~85%。
3、⽔分:库拉索芦荟的⽣长期需要充⾜的⽔分,但不耐涝。
移栽前苗床地和移栽地均应先灌⽔,待表⼟略⼲后再起苗、栽植。
在阴⾬潮湿的季节或排⽔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叶⽚萎缩、枝根腐烂以⾄死亡。
4、⽇照:库拉索芦荟需要充分的阳光才能⽣长,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芦荟还不宜晒太阳,最好是只在早上见见阳光,过上⼗天半个⽉它才会慢慢适应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5、肥料:库拉索芦荟不仅需要氮磷钾,还需要⼀些微量元素,但为保证芦荟是绿⾊天然植物,要尽量使⽤发酵的有机肥,饼肥、鸡粪、堆肥都可以,蚯蚓粪肥更适合种植芦荟。
库拉索芦荟的繁殖⽅法 1、分株:库拉索芦荟2年⽣的植株在1年内能长出10~15个分蘖,当分蘖长到4~5⽚⼩叶和3~5条⼩根时可从母株上分离,定植于⼤⽥即可。
分株繁殖在芦荟整个⽣长期都可以进⾏,但以春、秋两季温度条件最为适宜,此时进⾏分株繁殖的⼩苗返青⽐较快、成活率⾼。
2、扦插:库拉索芦荟长⾼后可从茎的顶部10~12厘⽶处切断,或从叶腋处切取长10~15厘⽶的幼芽,再将其倒挂在阴凉处放置⼀周,使切⼝收缩⼲燥,然后插⼊搭盖阴棚的苗床中,促⽣根成活。
幼芽插后约20天⽣根后,保持⼟壤湿润,适当追肥,促进幼苗⽣长,培育壮苗。
3、插叶:库拉索芦荟从叶⽚基部切⼀个⼏毫⽶的⼩⼝,沿着中⼼旋转撕下,晾⼲微⼩的创⼝后插在消毒的泥沙之中。
普通芦荟与库拉索芦荟栽培繁殖技术

药用价值
芦荟具有消炎、杀菌、止痒、解毒等作用,可治疗烧伤、烫伤、皮肤病等疾病。
美容价值
芦荟含有丰富的多糖、氨基酸、矿物质等成分,具有保湿、美白、抗衰老等功效,常用于护肤品和面膜中。
其他用途
芦荟还可用于食品、饮料、饲料等领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普通芦荟的栽培繁殖技术
02
将芦荟母株周围的幼株分离,移栽到适宜的土壤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
收集成熟的种子,播撒在土壤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待发芽。
种子繁殖
分株繁殖
组织培养
将库拉索芦荟的侧芽分离出来,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待成活。
利用库拉索芦荟的叶片或茎段进行组织培养,获得无菌苗,再移植到土壤中生长。
03
02
01
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有利于库拉索芦荟的生长。
芦荟的采收与加工利用
05
芦荟的采收时间通常在春季和秋季,此时芦荟处于生长旺盛期,叶片饱满且富含水分。
采收时应选择健康、成熟的叶片,避免损伤植株。采收时用锋利的刀片将叶片自基部切割下来,注意保持叶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采收方法
采收时间
干燥处理:采收后的芦荟叶片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保存其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干燥方法可采用自然晾干或烘干,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叶片变色或变质。
蚜虫
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出现皱缩、卷曲等现象。防治方法:利用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喷洒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介壳虫
寄生在叶片上,使叶片枯萎、脱落。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透光,减少虫源;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
库拉索芦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 B 。 y L+ A . y L 6一 A2 5m ' N A0 2m ' 培养基上 ,基
维普资讯
26 第 期 0 年 6 0
1蠡 舛煞 耋t . )
5 5
柏 加 ∞ ∞∞
部较易分化出芽点 。芽苗的分化随着 6 B 一 A浓度的 升高,分化率也随之增加 ;当 6 B 一 A为 4. g 5m /L
酒精浸泡 3 ;无菌水冲洗 3— 0s 5次 ,再用 2 %的次
随着芦荟的各种 医药、功能食品 、美容化妆 品相继
问世并受消费者的喜爱 ,芦荟种植业也随之得到迅 速发 展 。
氯酸钠溶 液 或者 用 0 1 的升 汞溶 液 消毒 8一l .% 3 mn i,最后用无菌水 冲洗 3— 次备用。 5
关键词 :库拉索芦荟;组培快繁 ;代 限;代期
芦荟为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 肉质草本植 物,迄
今为止 ,已发 现有 50多个种 。芦荟含有 l 种 微 0 8
大田生长的速度不及分蘖苗等 。 ]
本研究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 比较对库拉索芦
量元索、l 种 游离氨基 酸、2 种有 机酸 ,以及糖 1 1 蛋白、维生素 、缓激 肽等 7 O多种 成分和抗癌 物质
个新芽 , 5— 0d可形成大量芽丛 。不同生长调节 2 3
剂对芽的增殖有很大影响。图 1 表明,在 IA浓度 B
时,芽的 分 化 率 达 到 最 高 值 。吲 哚 一3一丁 酸
(B )浓 度对 芽的分化影 响较 大,随着 IA浓度 IA B 的提高 ,芽的分化率下降 ,表 明高浓度 的 IA对库 B
(A )将其誉 为 “ l世纪人 类 的最佳保 健 品” FO 2 。
库拉索芦荟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库拉索芦荟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库拉索芦荟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本文介绍了库拉索芦荟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环境要求、土壤选择、播种、管理技巧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成功种植和管理库拉索芦荟。
正文:库拉索芦荟,俗称为“红芦荟”,是一种多肉植物,属于蒜薹科。
它的叶片呈长状,略带红色,内含丰富的植物黏液,具有广泛的药用和商业价值。
近年来,库拉索芦荟的养殖逐渐盛行起来,成为花卉市场的热门品种之一。
下面将为您介绍库拉索芦荟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库拉索芦荟的环境要求1.光照:库拉索芦荟喜欢充足的阳光,一般需要每天至少6小时以上的直射阳光,保持光照充足可以促进叶片的健康生长。
2.温度:库拉索芦荟对温度要求不高,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0℃-29℃之间。
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低温冻害。
二、土壤选择库拉索芦荟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苛,但排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壤是最理想的种植基质,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
同时,库拉索芦荟也可以种植在以腐殖质为主的肥沃土壤中。
三、播种与繁殖一般情况下,库拉索芦荟可以通过播种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1.播种:选择质量优良的种子,将其均匀地撒在已湿润的砂质土壤上,并轻轻覆盖一层细土,然后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发芽后,可逐渐加大光照,避免水分过多,一般6周左右即可移栽。
2.分株:选取具有健康生长的植株,谨慎地将其从根部剥离出来,并根据实际生长情况来衡量剥离小芦荟的大小。
四、库拉索芦荟的管理技巧1.浇水:库拉索芦荟属于耐旱性植物,叶片外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因此需要较少的水分。
一般情况下,浇水应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避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2.施肥:库拉索芦荟的生长速度较慢,对营养需求相对较低。
一般每个月施一次以稀释的液体肥料即可满足需求。
但应注意,过量施肥可能导致根部烂根和叶片黄化,因此要适量控制。
3.修剪:库拉索芦荟的长势较为旺盛,如果长势过于密集,可适当进行修剪,保持良好的形态和大小。
普通芦荟与库拉索芦荟栽培繁殖技术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
将生长健壮的芦荟侧芽掰离母株 ,晾干伤口后移植到新盆土中。
扦插繁殖
剪取芦荟侧枝,晾干伤口后插入 蛭石或珍珠岩中,保持湿润,待
生根后移植。
播种繁殖
收集成熟的种子,播撒在育苗介 质中,保持湿润,待发芽生长。
养护管理
施肥
生长期间需定期施肥,以氮、磷、钾 复合肥为主,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02
普通芦荟的栽培技术
生长环境
光照
普通芦荟需要充足的阳光,但 避免强烈阳光直射,夏季需遮
荫。
温度
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耐 寒性较强,可耐受短期0℃左右 低温。
水分
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生 长期需水量较大,夏季需增加 浇水频率。
土壤
选择透气性好、排水良好的砂 质土壤,加入有机肥提高土壤
肥力。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芦荟含有多种活 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 作用,对改善肠胃功能、促进伤口愈 合等方面有一定疗效。
美容价值
芦荟含有丰富的多糖、氨基酸、矿物质等成分,具有滋润皮 肤、美白祛斑等功效,常用于制作面膜、沐浴露等美容护肤 品。
库拉索芦荟的叶肉肥厚多汁,含有丰富的凝胶,是制作芦荟 胶的主要原料,具有很好的保湿效果,被誉为“自然界的保 湿之王”。
养的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将库拉索芦荟的 幼嫩组织或器官切下,接种到培 养基上进行培养,诱导其分化形
成完整的植株。
组织培养繁殖系数高,可以快速 繁殖大量优质植株,但技术要求
较高,成本也较高。
04
普通芦荟与库拉索芦荟的应用 价值
药用价值
芦荟的药用价值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 载,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便秘、 胃溃疡、烫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从 5增 至 l 1 。芽 的 生长 高度 随着 芽 繁 殖 率 的升 高而 降低 , 这是 因 为培 养 基 中细胞 分 裂 素 增 高 的原 因 。芽生 长高 的小 苗能较 快地 进入 商 品化生 产和销
售。 3 丛 生 芽 的 生 根 诱 导
物, 从 产地 传 到世界 各地 。主要用 于提 取芦 荟原 汁 ,
4Hale Waihona Puke 炼 苗 移 栽 植 物 名称 : 库 拉索芦 荟 ( A / o e 8 r n L . ) 。 材料 类别 : 植 物带腋 芽 茎段 ( 粗 0 . 7 ~1 . 1 c m) 。 培养 条件 : 外 植体 材料 在 自来 水 流 下 冲洗 l 5 ~ 2 0 mi n , 用 7 5 的酒精 进行 表 面消 毒 3 0 s , 再用 0 . 1
5 . 1 库 拉 索 芦荟 萌生 及 继 代 培 养 基 为 MS +6 B A ( 0 . 4 ~O . 7 ) +I B A1中诱导 形成腋 芽 , 繁殖 系数最 高
可达 1 1 。故取 细胞 分 裂 素 6 B A0 . 6时 , 苗 的繁 殖 系 数 较高 且壮 。 5 . 2 生根诱 导培养 基 为 1 / 2 MS+ KT 1 . 0 +I B A ( 1 . 2 ~2 . O ) 均可诱 导 生 根 , 但以 1 / 2 MS +KT1 . 0 + I B A1 . 5时 , 根 的生 长 为最 好 , 均 有 5条 以上 粗壮 根
系。
作者简介 :陈景红 ( 1 9 6 8 一) , 女, 助理 工程 师, 从 事林 木
育种工作 ; E— ma i l : 1 1 7 0 5 1 1 2 7 1 @q q . c o n。 r
2 库拉 索芦 荟腋 芽 的萌 生及继 代 将 库 拉 索芦 荟 的 茎段 灭 菌 后 接种 在 培 养 基上 , 成分 : MS ( 基本 培养 基 ) +6 B A( 0 . 1 ~O . 7 ) 细胞 分 裂
库 拉 索 芦 荟 的 组 织 培 养 及快 速 繁殖
陈景红 , 焦 宏
( 辽 宁省 森林 经 营 研 究 所 , 辽宁 丹东 1 1 8 O O 2 )
库 拉 索芦荟 为 百合科 芦荟 属 多年 生常绿 草本 植
物 。别 名 : 美 国芦荟, 翠 叶 芦 荟 。一 般 称 为 蕃 拉 芦 荟 。蕃 拉 为其 种 名 的 音译 。原 产 于非 洲 北 部 山区 , 现在美 国栽 培最 多 。 日本 , 韩 国和我 国 台湾 , 海 南 岛 也 都有 大 面积栽 培 。历史 上 芦荟作 为 药用 和观 赏植
第 4期 ( 总第 1 2 5期)
2 0 1 3年 8月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For e s t By — Pr o du c t a n d Spe c i a l i t y i n Chi n a
No . 4 ( GS NO. 1 2 5 )
Au g. 2 01 3
1 材 料 和 方 法
将培 养 2 0天左 右 、 高约 2 ~3 c m 的增 殖 芽 从芽 块上 单个 切 下 , 转入 培养 基 中 。成 分 : 1 / 2 MS ( 基本 培养 基) +KT 1 . 0 ( 激 动素 ) +I B A( 1 . 0 ~2 . 0 ) 生 长 素, 2 O天左 右 , 开始有 锥壮 突起 , 继续 长 成粗 壮 的根 3条 以上 , 与此 同时 , 苗继 续 生长 达 4 . 0 ~5 . 0 c m, 此 时植 物植 株 的形态 已全 部建 成 , 可 进入 下一 阶段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3 —0 7
3 l
中药 和制 备各 种芦 荟食 品 。库拉 索芦 荟 的繁殖 一般 采 用扦 插 和分 株繁 殖 , 这 些方 法受 繁殖 基数 的 限制 , 初 期 繁殖 速度 较慢 , 而且 容 易使病 毒 积累 , 影 响植株 生长 , 甚 至退化 。本试 验 对 库 拉 索 芦 荟 进行 了组 织 培养 , 以期 通过 组 织培养 , 达 到复 壮 , 快繁 的 目的 。
5 小 结
的升 汞 ( Hg C 1 ) 液 消毒 7  ̄8 mi n , 最 后用 水 冲洗 5次 左右 , 洗 去植 物表 面 的升汞 残液 , 将洗 净 的材料 接 种
到培 养基 中。 培养 基 : MS为 基 本 培 养 基 。蔗 糖 3 , 琼 脂
0 . 9 , p H值 5 . 6 ~5 . 8 , 温度 2 5 ℃左右 , 光照 1 0 ~ 1 2 h , 光 照 强度 1 5 0 0 ~2 0 0 0 l x 。
素 +I B A1生 长 素 。茎 段 的腋 芽 在 1 5 ~2 O天 左 右 ,
腋 芽开始 萌 动 。在生 长素 浓度 为 l mg / L的情 况 下 , 细胞 分 裂 素 的浓 度 在 0 . 4 ~0 . 7 mg / L 的范 围 内 , 随
着 细胞 分裂 素浓 度 的升 高 , 芽 的繁 殖率 也不 断升 高 ,
在组 培 室 培养 出 的小 苗 , 要 在 室 内过 渡 1天后
再移 人沙 床 中炼 苗 。方 法 是将 封 口膜 打 开 2 4 h后 , 移人 沙床 中炼 苗 。将 成 苗 的芦 荟从 培 养 瓶 中取 出 ,
冲净 附在 根上 的培 养 基 , 移 栽 到 沙床 中去 。保 持 空 气湿 度 8 O 左 右, 用 营养液浇灌 , 炼苗 2 5 ~3 O天 后, 即可 移人 大 田地移 栽 , 成 活率 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