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1)参考word
工艺工法QC预应力低回缩锚具施工工法12页-8页文档资料

预应力低回缩锚具施工工法xx(xx一公局xx工程有限公司)1、前言概论:随着建筑桥梁、铁路设计、施工水平的飞速发展,预应力施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使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起到革命性的变化。
而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好坏又对建筑结构的质量、可靠性、耐久性、稳定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预应力施工中张拉力的正确与否又是预应力施工质量和建筑结构质量的关键。
低回缩量锚具是针对短预应力束锚具张拉放张回缩量过大,导致其有效永久预应力损失大而专门研究开发的一种低回缩高效率的预应力锚具,如图1。
低回缩量锚具具有锚固效率系数高,锚固性能稳定、可靠,张拉操作简便等特点。
产品执行GB/T14370-2019《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标准和铁路产品认证用技术规范TB/T3193-2019《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
低回缩锚具体系(图1)2、工法特点2.1、锚垫板采用圆塔形锚垫板,具有较小的外形尺寸并能有效地改善锚下应力,更方便设计、布置锚固区及施工安装。
2.2、低回缩量锚固体系锚具的张拉锚固,是先用千斤顶配限位板进行张拉限位锚固(第一次张拉锚固,其回缩量大),之后通过更换上带撑脚的千斤顶进行第二次张拉,重新张拉至设计应力,放张时先旋紧螺母再放张锚固,这能有效地减少锚固时钢绞线的回缩量,减少预应力损失,增加有效应力。
本低回缩量锚固体系设计了一种撑脚限位装置,用撑脚限位装置可以不更换千斤顶也可以实现一次、二次张拉,方便了张拉操作。
3、适用范围低回缩量锚具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钢构等桥梁竖向预应力结构,铁路梁横向预应力结构,斜拉桥塔身周向、横向预应力结构,边坡锚固预应力结构及其它各种较短预应力筋结构中。
4.工艺原理4.1、低回缩量锚具(张拉端)结构及尺寸参数,如表1、如图2:低回缩量锚具结构图(张拉端)图2注:单孔锚垫板尺寸(长X 宽X 高)=80X80X δ144.2、张拉原理用传统的张拉方法张拉到位,回顶后,不卸顶加上承压套后,再二次张拉。
二次张拉_secret

xx 特大桥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质量控制一、工程概况xx 市轨道交通三号线xx 特大桥总长352m ,桥型方案为(96+160+96)m 的三跨两向预应力砼连续刚构,采用单箱单室断面。
箱顶板宽9.1m ,底板宽5.6m,箱梁跨中及边跨现浇段梁高3.7m ,0号块梁段高9.2m ,其间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全桥各梁段竖向预应力钢筋采用Фs15.2-3钢绞线,设计张拉吨位583KN 。
针对国内桥梁短束预应力筋施工普遍存在应力损失大(应力损失可达20%~30%),钢材利用率低的现象,本桥采用已于2004年3月4号申请国家专利的YHM15-3G 型二次张拉预应力锚具(国家专利号:200420035230.3)。
为加快新材料、新工艺的掌握,总结相关施工工法,本次QC 活动主要以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质量控制为主。
二、QC 小组情况经项目领导研究讨论,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总工为组长,项目副总工为副组长以及由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员组成的三级配置科技攻关型小组。
QC 小组由10人组成,平均年龄33岁。
小组成员概况详见表-1。
QC 小组概况一览表 表1QC 小组成立后针对该项专利技术结合我部现场实际积极展开如下活动:1、聘请材料供应商湘潭欧之姆预应力锚具有限公司技术专家现场讲解锚具结构、锚具安装及张拉施工技术要点。
2、组织QC 小组成员学习YHM-3G 型锚具设计图及二次预应力张拉施工图。
参阅交通部、铁道部、xx 轨道公司下发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结合行业内发表的参考论文、文献制定我部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质量验收标准并报监理、业主审批。
(由于采用二次张拉新型锚具,国内目前尚无统一的质量验收标准)3、结合业主审批的二次预应力张拉质量验收标准,QC小组编制了具体的《xx特大桥箱梁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作业指导书》等指导性文件。
4、组织QC小组成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教育,针对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和质量验收标准进行工前专业技术培训和工中结合实践的全面管理培训,并通过书面考核检查学习情况。
特大桥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施工工艺

第一 次张拉 钢绞线至张拉设计控制荷 载或超张拉5 %,
夹 片 自动跟 进 夹 紧钢 绞 线 进 行 自锚 固 :第 二 次将 工 作 锚 环 通
凝土 结构开 裂。经查 阅 图纸、调查 施工资 料、现场 监测表 明 ,上述桥 梁存在的共同特点是 :腹板竖 向预应力均 采用 Y
GM 精 扎 螺 纹 钢预 应 力 筋 、梁 体 内竖 向预 应 力 筋 永 存 预 应 力
浆。
( 在实际工程 中,精 扎螺纹钢筋被拉断 的现象 时有 3)
发生 ,精扎螺纹钢筋一旦拉断,无法补救 ,危害很 大。
8施 工 工 艺 . 二 次张 拉 低 回缩 钢 绞 线 竖 向 预应 力锚 固系 统 是 一 种 新 型 的预 应 力 筋 锚 固体 系 。 钢 绞 线预 应 力筋 二 次张 拉 低 回缩 工 艺
( 张 拉端槽 口穴模 与垫板应用螺栓联 接 ,穴模底板 7)
与 垫板 之 间应 无 间 隙。
( 检 查张拉端槽 口穴模 固定螺栓 孑 是否对称 ,如发 8) L
现不对称情况应坚决返工。
( 9)安装张拉端槽 口穴模 时,穴模 底板应与桥面基本
平 行。
应贴紧 ,无间隙。④放张后支承螺母与垫板之间应无间隙。 第二次张拉放张后拆 除张拉杆系统及千斤顶 ,校验第二
次张拉放张后 实测伸长值 与理论伸长值误差。
( O) 1 进浆塑料管宜采用聚乙烯钢丝管或聚 乙烯 半硬管 浇筑 混凝 土 ,在 混凝土终凝 2~5 小时 内拆 除张拉 端槽 口穴 模。 ( 1) 1 张拉端槽 口拆模后 ,应及时采取 防护措施 ,防止
混 凝 土 以及 杂物 进 入槽 口。 322 拉 施 工 l_ 张 ( 第 一 次张 拉施 工 1)
关于刚构桥竖向预应力张拉、压浆施工的补充规定

湖南省汝郴高速公路总监办公室文件汝郴高速监字…2011‟17号关于刚构桥竖向预应力张拉、压浆施工的补充规定各承包人、各监理处、工作站:刚构桥竖向预应力压浆经无损检测,发现压浆质量存在较明显缺陷,为确保桥梁的长效安全性能,经总监办研究,决定对“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做以下几点补充规定:1、安装张拉端槽口穴模时,穴模底板应与桥面基本平行,张拉槽口深度(低于桥面混凝土)不少于13cm。
2、第二次张拉放张后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误差应控制在+10%至-15%之内。
3、孔道压浆必须采用单束从孔道下方压入,张拉垫板排气孔出浆的压浆方式施工,进浆塑料管与压浆机出浆管应采用专用压浆连接套、活接头连接。
4、压浆前,应采用压缩空气机将孔道内的水吹干净,确保孔道内无积水残留。
5、第一次压浆前,应封堵夹片,封堵夹片时,不允许钢绞线全部封死,应保留一定长度钢绞线作泌水时出水通道。
6、压浆水灰比应严格控制在0.38~0.45之间,浆体固结后强度应大于或等于50MPa。
7、第一次压浆时,待出浆口出浓浆后,应封堵出浆口,0.3MPa~0.5MPa 保压5分钟泌水,钢绞线缝隙中应有细清水溢出,拔除压浆机管道前,应将进浆塑料管折弯并用铁丝捆扎,确保孔道内浆液不外溢。
8、封锚前,应凿毛张拉槽口四周内壁砼,清除压浆时封堵夹片的混凝土和槽口内杂物。
9、严格按《二次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草案)对竖向预应力进行“工序验收”和“分项工程验收”。
以上几点要求承包人严格执行,各工作站、监理处督促落实。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九日主题词:交通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规定湖南省汝郴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2011年8月19日印发。
锚具自锁装置在竖向预应力钢绞线二次张拉工艺中的应用

锚具自锁装置在竖向预应力钢绞线二次张拉工艺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采用锚具夹片自锁装置对箱型桥梁竖向预应力钢绞线二次张拉工艺进行优化,以京珠复线衡桂高速公路陈家洲湘江特大桥为依托工程,验证了千斤顶直接张拉钢绞线代替张拉锚杯的可行性,使竖向预应力钢绞线二次张拉施工容易操作、精度便于控制,预应力损失更小,对类似桥梁的施工能够起到借鉴与参考作用。
关键词:锚具自锁;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箱梁0 引言目前,箱型桥梁竖向预应力设计普遍采用二次张拉工艺,其原理是利用特定的锚具在第二次张拉中将第一次张拉预应力的回缩值降低,但是由于张拉配件多、锚槽空间小等因素影响,第二次张拉回缩量≤1mm的质量要求总是难以控制。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在目前二次张拉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更简便的张拉方法,其效果同样能满足设计的需要,可为箱型桥梁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实用参考。
1 依托工程陈家洲湘江特大桥主桥跨径布置为40m+68m+4×100m+68m+40m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见图1-1),单箱单室截面、双幅,每个T构纵桥向为15个对称梁段,全桥共有4个边跨合拢段,8个中跨合拢段,合拢段长度2m,4个副跨及边跨现浇段,每个副跨及边跨现浇段长56.68m。
主梁顶宽为18.25m,底板宽9.25m,外翼板悬臂长4.5m,主跨根部梁高6.2m,跨中梁高2.8m。
0~6#梁段箱梁腹板宽度0.9m,7~9#梁段腹板宽度0.8m,10~12#梁段腹板宽度0.7m,13~15#梁、合拢段腹板宽度0.5m,7#梁段腹板厚由0.9m渐变到0.8m,10#梁段腹板厚由0.8m渐变到0.7m,13#梁段腹板厚由0.7m渐变到0.5m,混凝土标号为C55,箱梁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
预应力钢束均采用GB/T5224-2003标准1860级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
2目前工艺简述2.1 竖向预应力筋设计陈家洲湘江大桥主桥竖向预应力二次张拉钢绞线采用二次张拉工艺实现其预应力锚固功能。
文明特大桥箱梁竖向预应力钢绞线二次张拉施工技术探讨

f Me c h a n i z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 , L t d . , C h i n a R a i l w a y N o . 5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r o u p , He n g y a n g 4 2 1 4 0 0 , C h i n a )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e c hn o l o y g
1 工 程 概 况
文 明特 大 桥 长 1 7 5 0 . 8 8 m.其 连 续 刚构 箱 梁 采
2 二次 张拉 施 工技 术 2 . 1 锚 固系统 安装
用 单箱 单 室 箱形 截 面 三 向预 应 力 钢筋 C 5 5  ̄ g 凝 土 结
t e c h no l o g y o f bo x g i r d e r v e  ̄i c a l p r e s t r e s s i n g s t r a n d s e c o nd a y r t e n s i o n i n g ,S O a s t o p r o v i d e us e f ul r e f e r - e n e e f o r s i mi l a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第4 2 卷
第1 期 ຫໍສະໝຸດ 交通标准
化
Vo 1 . 4 2 No . 1
2 0 1 4 年1 月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预应力锚固体系关键词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锚具、预应力

预应力锚固体系关键词: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锚具、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锚索、预应力张拉伸长值、轻型千斤顶BM15\BM13扁形锚具预应力锚固体系:由张拉端锚具(M15,M13锚具,BM15,BM13扁锚,HM环锚),固定端锚具(H型,P型),连接器和波纹管组成。
按钢绞线直径可分为YM12.7,YM13,YM18型锚具,该锚固体系主要适用于强度为1860MPA-2000Mpa及以下级别的12.7mm,12.9mm,15.24mm,15.7mm,17.8mm钢绞线和标准强度为1670Mpa的5mm-7mm高强度钢丝束。
可选择范围广,YM锚固体系适用于张拉力设计为0-12000KN之间,钢绞线根数范围为55根;具有良好的放张自锚性能,施工操作方便,锚固效率系数高,锚固性能稳定,可靠。
张拉端锚具:M系列钢绞线张拉端锚固体系包括:M13锚具(适用于12.7-12.9mm钢绞线)和M15锚具(使用于15.2-15.7mm钢绞线)配合YCW系类千斤顶和ZB4-500型电动油泵进行张拉;用于扁平结构的BM13和BM15扁形锚具;用于环状应力结构的HM13和HM15环形锚具。
锚固端P型锚具:当需要把后张力直接转至梁端时,可采用P型锚固体系。
固定端型锚具包括挤压套(含钢丝挤压簧),螺旋筋,锚板,约束圈等。
挤压套与钢绞线采用专用的挤压器挤压而成,配用ZB2-500型高压电动油泵。
固定端P型锚具特点:圆P形锚具结构紧凑,适用于有空间尺寸要求的锚固端,可有效增加预应力施工长度,避免在固定端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直接粘结,减少钢绞线的腐蚀。
圆P 型锚具的布置与普通张拉端锚具雷同。
P型锚预应力筋的加工步骤及注意事项:预应力钢绞线安装挤压套时先按预定长度下好钢绞线,倒凌处理后,插入挤压簧和挤压套,在挤压机上挤压成型。
挤压加工步骤;1 将挤压机和油泵连接好,接好电源。
2 在挤压模上涂润湿脂。
3 将挤压簧套入钢绞线,并一起穿过挤压机的挤压模。
竖向预应力钢绞线二次张拉施工工艺研究

— — — ’ 、、
, 一
—’、
l
i
⑩ ⑩ ⑩
⑩
⑩
⑩
图 1 主桥整体布置示意图
⑩ ⑩ ⑨
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 : 1)梁宽设计值:主梁顶 l8.25 n,l,底板 9.25
m,翼缘 板 4.5 m; 2)梁高设计值 :主跨 根部 6.2 m,跨 中 2.8
3)腹板宽度设计值 :0—6#梁段 0.9 m;7#~
第 42卷第 2期 20t6年 6月
湖 南 交 通 科 技
HUNAN COM M 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 NOLOGY
文章编 号 :1008—844X(2016)02·0200—04
V01.42 No.2 Jun.2016
竖 向预 应 力钢 绞 线 二次 张拉 施 工 工 艺研 究
2)张拉工具安装 先后顺序 为 :张拉锚杯 一支 承螺 母 一工 作夹 片 一 限位 板 一千斤 项 一工 具锚 一 工 具夹 片 。
3) 施 工 工 序 :0 0.1o" 。 0.2o"。。 1.05cr 持 荷 2 min 锚 固 。
4)测量 0.1叮一 与 1.05o" on工具 夹 片外露 差 值。应减去工具 夹片外露 差值 ,而计 算实 测伸长 值 ,张拉放张 回缩值应控制在 :回缩量 ≤6 1Tim。 2.2 第 2次张拉预应力筋工艺
力值 。 3)张拉工具安装先后顺序为 :张拉连接套一
张拉连 接杆 一 张拉 撑脚 一千 斤顶 一工具 锚一 工具 夹 片 。
4)第 2次张拉施工工序 0— .5盯。。 _÷1.O叮 。 拧紧支承螺母持荷 2 min_+锚固。
5)张 拉 放 张 回缩 值 应控 制 在 :回缩 量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精选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 施 工、验 收 要 点
二次张拉钢绞线技术应用于 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的标准化研究课题组 二○○九年八月二日 推荐精选 图1-02 固定端安装进浆聚乙烯半硬管 图1-03 二次张拉竖向预应力安装示意图
中心线与盒体四周对称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 施 工、验 收 要 点
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预应力筋锚固体系,它不同于传统的精轧螺纹钢筋YGM锚固体系,也不同于夹片式钢绞线锚固体系,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施工、验收中应掌握如下要点,才能确保发挥这一新型锚固体系的优势,从而确保竖向预应力(含中短预应力束)永存应力稳定可靠,孔道压浆密实饱满,提升桥梁的安全性能。 一、预应力筋制作、安装 1、正确安装P锚挤压套和弹簧在钢绞线上的位置,确保弹簧总长度的90%以上在挤压套内。 2、P锚挤压安装油压应大于或等于25Mpa(当使用YJ40挤压机时,应大于或等于30Mpa)。 3、每500套P锚应抽样3套在现场按施工同一工艺挤压,用标定合格千斤顶做拉断试验,钢绞线拉断,钢绞线与挤压套应无滑动、滑脱现象。 4、每一根钢绞线挤压安装P锚时,都应有原始记录。 5、安装固定端应注意安装压板。(如图1-01) 6、安装进浆钢管与塑料管连接部位应用铁丝或管卡固定(如图1-01) 7.固定端波纹管口应用水泥砂浆(或环氧砂浆或海棉)堵严实,防止进浆。 8、张拉端槽口穴模与垫板应用螺栓联接,穴模底板与垫板之间应无间隙。(如图1-03) 图1-01 固定端安装示意图 推荐精选
图1-03 二次张拉竖向预应力安装示意图
图2-01 第一次张拉示意图
9、检查张拉端槽口穴模固定螺栓孔是否对称(图1-04),如发现不对称情况应坚决返工。 10、安装张拉端槽口穴模时,穴模底板应与桥面基本平行。 11、进浆塑料管宜采用聚乙烯钢丝管或聚乙烯半硬管(图1-01;图1-02)。 12、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终凝2~5小时内拆除张控端槽口穴模。 13.张拉端槽口拆模后,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混凝土以及杂物进入槽口内。 二、施加预应力 1、第一次张拉施工按常规钢绞线夹片锚固施工方法施工,每束3根(含3根)以下的钢绞线束可单根张拉。 2、第二次张拉应在第一次张拉放张后2~16小时内进行,张拉时应采用专用千斤顶和张拉连接装置,将整束张拉至设计要求应力值。 3、张拉施工工序 (1)第一次张拉施工宜为 0→0.1σcon→0.2σcon→1.03σcon 锚固 (2)第二次张拉施工宜为 0→0.5σcon→1.03σcon 拧紧支承螺母→放张 (3)检验测量第二次张拉放张后伸长值是否符合要求。 (4)采用双控,以张拉力为主的方法,用 伸长值进行校验,(a)第一次张拉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b)第二次张拉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10%以内,c第二次张拉放张后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应控制在
图2-02 第一次张拉放张后示意图
持荷2min 持荷2min 推荐精选
±10%以内。 4、张拉放张回缩值应控制在 a、第一次张拉锚固回缩量≤6 mm。 b、第二次张拉锚固回缩量≤1 mm。 5、张拉施工 ①第一次张拉施工 a、第一次张拉时支承螺母应不受力,支承螺母与垫板之间有较小间隙(图2-02) b、施工工序: 0→0.1σcon→0.2σcon→1.03σcon 锚固。 c、应测量0.1σcon与1.03σcon工具夹片外露差值。 d、计算实测伸长值时应减去工具夹片外露差值。 e、安装锚具前,应清理干净槽口内杂物。 ②第二次张拉施工 a、第二次张拉时间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宜在第一次张拉完成后2~16小时内进行。 b、第二次张拉前准备 (a) 清除干净张拉槽口内杂物。 (b) 安装张拉连接套(图2-03) (c) 安装张拉杆(图2-04) (d) 安装张拉支架(图2-05)
图2-03 安装张拉连接套后 图2-04 安装张拉连接杆后 图2-05 安装张拉支架后
持荷2min 推荐精选
(e) 安装千斤顶及张拉杆连接螺母(图2-06) (f) 消除支承螺母与垫板之间间隙(图2-07)
c、进行第二次张拉 (a) 第二次张拉施工工序0→0.5σcon→1.03σcon 拧紧支承螺母→锚固 (b) 第二次张拉至1.03σcon时,支承螺母应离开垫板6~12mm间隙(图2-08) (c) 拧紧支承螺母后,支承螺母与垫板应贴紧,无间隙(图2-09) (d) 放张后支承螺母与垫板之间应无间隙(图2-10)
d、第二次张拉放张后拆除张拉杆系统及千斤顶
图2-06 安装千斤顶和拉杆连接螺母后 图2-07 开始第二次张拉初始状态 已消除支承螺母和垫板之间的间隙 图2-08 第二次张拉终,支承螺母离 开垫板产生6-12mm的间隙
图2-09 二次张拉旋紧支承螺母锚固后 图2-10 二次张拉放张、回油后 图2-11 二次张拉拆除拉杆连接螺母后
持荷2min 推荐精选
(a) 拆除连接杆连接螺母(图2-11) (b) 拆除千斤顶(图2-12)
x
(c) 拆除张拉支架(图2-13) (d) 拆除张拉杆(图2-14) (e) 拆除张拉连接套(图2-15) e、校验第二次张拉放张后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 (a) 测量锚杯与支承螺母相对位置差△LH(图2-16) (b) 测量锚杯,支承螺母高度 (c) 按下式计算第二次张拉放张
后实测伸长值: △ L放H=△LH-(H1-H2)+1 式中:H1—锚杯高度(mm) H2—支承螺母高度(mm) △ L放II—第二次张拉放张后实际伸长值(mm) △ LH—第二次张拉放张后锚杯与支承螺母相对位置差值(mm) (d) 将△L放II与第二次张拉理论伸
图2-12 二次张拉拆除千斤顶后 图2-13 二次张拉拆除张拉支架后 图2-14 二次张拉拆除张拉杆后
图2-15 完成二次张拉全过程后
图2-16 测量二次张拉锚杯和支承 螺母相对位置之差△LH 推荐精选
长值△ 推荐精选
L II进行比较,误差应在±10%之内。 三、孔道压浆 ① 孔道压浆应从孔道下方压入,孔道上方排出(图3-01) ② 进浆塑料管与压浆机出浆管宜采用专用接头、管卡、阀门、活接头连接(图3-02;图3-06)
③ 出浆口应设置阀门(图3-03) ④ 进浆口阀门,出浆口阀门可选用闸阀或球阀(图3-04;图3-05) ⑤ 进浆塑料管与压浆机出浆管连接应牢靠,能确保在受压0.3-0.7Mpa内不滑脱(图3-06)。
⑥压浆完毕,应先关闭进浆口阀门后,才拆卸压浆机出浆管。 ⑦孔道内水泥浆体初凝之后,方可拆除进浆口阀门。同时,也应及时拆除阀门进行清洗重复使用。 四、验收 1、“二次张拉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系统”施工验收应在桥梁工程验收前适当时期进行。
图3-01 二次张拉孔道压浆进、 出浆口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3-02 进浆管连接部件示意图 图3-03 出浆口连接部件示意图
图3-04 进浆管闸阀连接示意图 图3-05 进浆管球阀连接示意图 图3-06 聚乙烯钢丝进浆管连接示意图
进浆 排气 推荐精选
2、验收由监理主持,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参与并编制相关的验收文件。 3、验收分为工序验收和竖向预应力分项工程验收。 4、工序施工验收 工序施工验收按每个施工节段为一单元,验收如下项目,并按规定填写验收记录。 ① P锚钢绞线连接安装施工验收 a、查验P锚、钢绞线进场复验报告。 b、查验P锚是否符合要求。 c、查验现场工艺安装力筋拉断试验记录和挤压压力参数记录,并核实其记录与实际试验状况的一致性,判断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d、抽查弹簧外露长度是否符合规定,否则,应查明原因或责令返工。 e、填写施工验收记录。 ② 钢绞线力筋,锚具、管道,压浆管安装施工验收 a、查验锚具进场复验报告。 b、检查力筋、锚具、波纹管和塑料进浆管安装符合要求的程度。特别要查验塑料进浆管是否存在压扁、急转弯折堵内孔现象,否则,应责令返工后重新验收。 c、填写验收记录。 ③ 力筋张拉施工验收 a、查验张拉机具设备校验报告,核对校验报告是否在规定有效期限内。 b、查验第一次张拉记录、第二次张拉记录,核实其记录与实际施工状况的一致性。 c、随机抽查张拉端锚具在第二次张拉放张锚固后锚杯与支承螺母的相对位置△LH ,按图2-16方法测量,并填写记录。 d、按前述二次张拉放后实测伸长值计算公式,计算第二次张拉放张后实际伸长值△L放II ,并与第二次张拉理论伸长值△L II比较,误差应在±10%之内,如发现异常,则应对此节段所有力筋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责令返工重新进行第二次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