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18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导学案

冀教版18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导学案
冀教版18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导学案

宽城三中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8.1《统计的初步认识》

【学习目标】

1、了解统计的一般过程,认识数据在描述问题时的作用,了解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式。

2、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调查或实验来收集所需要的数据。

3、了解常用的收集数据的三种方法,即调查、实验和查阅资料。

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阅读课本页,回答下列问题

数据收集的基本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为了了解你班学生对:“田径”项目的爱好情况,请你设计出该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解: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设计调查选项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确定调查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选择调查方式_____________。

第五步:实施调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六步:汇总调查数据_____________。

第七步:表示调查结果_____________。

3.已知全班有40位学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有的乘车来上学,根据以下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

二、自主学习 (收集数据的方式) 收集数据的方式有:(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 例2:下列统计目标:你认为选择哪种方式收集数据比较合适? (1)你班中15岁以上的学生人数。( ) (2)我国频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 三、自主学习(统计的一般过程)

1、统计的一般过程可以表示为:实际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决策。 2、数据的表示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方法。

例3。从某校2000名学生中随意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下表:

(1) (2)画完下面的统计图;

戏曲娱乐新闻

体育

动画3020100

人数节目类别

宽城三中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8.2《抽样调查》

【学习目标】

1、了解并区分普查和抽样调查。

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及简单抽样调查的方法。

3、理解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一、自主学习(普查与抽样调查)

1、普查:对___对象进行调查,叫做普查(也成为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___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叫做抽样调查。

例1: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1)工厂对准备出厂的一批轿车的刹车系统进行测试

(2)了解某市九年级全体学生的体育达标情况

(3)某质检部门调查某罐头厂生产的一批罐头的质量

(4)对某厂生产的摩托车头盔进行防撞击性能测试

普查的有________抽样调查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练一练: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

(1)某商场为了了解十一期间某商品的销售量,对10月1号到7号的销售量进行了调查。(2)要了解甲、乙两种安眠药的药效,对10中动物在相同条件下服用两种药物后的睡眠时间进行了调查。

(3)为了解本校八年级学生平时每周上网时间,对八年级(3)班学生上网时间进行调查统计。(4)为了检查一批零件的质量,从中抽取10件进行测量。

二、自主学习(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我们把要考察对象的_______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________对象叫做个体,把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包含个体的______叫做样本容量。

例2: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

(1)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50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总体:个体:

样本:样本容量:

(2)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50只进行试验。

总体:个体:

样本:样本容量:

练一练:

1.为了了解我县八年级学生的体重,对全县八年级全体学生的体重进行的调查是,而对部分学生(例如500名)的体重进行的调查是.全县八年级学生体重的全体是,每个八年级学生的体重是,从中抽测的5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的容量是.

2.为了了解我市八年级5000名学生的平均身高,应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如果按5%的比例进行抽样调查,请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总体:个体:

样本:样本容量:

三、自主学习(样本的选取)

1、在选取样本时样本必须具有____________,不偏向总体中的某些个体。

2、判断选取的样本是否合适,关键看样本是否具有____________,应从一下几点判断:(1)选取的样本中的个体是否有___________

(2)选取的样本容量是否___________

(3)选取的样本各层是否____________

例3:某市教育局要调查全市各个初中八年级学生的学校情况,让每个学校选出20名学生参加学校竞赛,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练一练:

1、学期结束时,学校想调查学生对九年级试验教材的意见,从九年级一班抽取30名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这种调查方式是否合适?

2、请指出下列调查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并说明理由?

(1)在医院调查1000名老年人一年中生病的次数,以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2)选取各班学号为偶数的学生,调查学生对校服式样的意见。

(3)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喜欢上网的人数比例。

(4)为了调查昌邑市小学生的视力状况,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

3、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平均身高的估计值。

(1)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

(2)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3)这个调查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1、下列调查,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

A、了解一批电视机显像管的使用寿命

B、了解某河段被污染的程度

C、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

D、了解人体血液的成分

2、为了解某市7万名初中毕业生中考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考生人数的10%,然后对他们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对这次抽样调查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B、样本容量是7 000

C、10%的考生是样本

D、7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

3、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某影片的受欢迎状况,分别进行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A、在公园调查了100名游人的评价;

B、在电影院里调查了1000名观众的评价;

C、调查了10名邻居的评价;

D、利用问卷方式随机调查了该区10%公众的评价。

4、小明从一批乒乓球中随意摸出三个,检测全部合格,因此小明断定这批乒乓球全部合格。在这个问题中,小明()

A、忽略了抽样调查的随机性;

B、忽略了抽样调查的随机性和广泛性;

C、抽取的样本容量太小,不具有代表性;

D、忽略了抽样调查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5、下列抽样调查中,选取的样本缺少代表性的个数为()

(1)为了了解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在北京市进行调查;(2)为了了解某市学生的零用钱情况,到该市实验中学进行调查;(3)为了了解某地区幼儿的营养与发育情况,随机抽取10所幼儿园进行调查;(4)用一本书第一页的字数估计全书的字数。

A、4

B、3

C、2 D 1

6、为了了解我市七年级学生的体重,对全市七年级全体学生的体重进行的调查是____,而对部分学生(例如1000名)的体重进行的调查是____.全市七年级学生体重的全体是___,每个七年级学生的体重是___,从中抽测的10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___,样本的容量是___.

7、下面的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1) 检验某厂生产的乒乓球的合格率;(2)试验某种绿豆的发芽率;

(3)了解全班同学地理、生物的测试等级;(4)检查某批飞机零件的合格率;

8、为了解某台机器生产出的1 000个机器零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从中抽取了100个机器零件进行测量.写出这个问题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总体:个体:

样本:样本容量:

宽城三中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8.3《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学习目标】

1、会将收集到的数据分组整理。

2、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3、知道三中统计图的特征差异,会画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4、认识统计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数据的整理)

通过调查或试验收集的数据一般数量较大且u无序,为了得到有用的信息,需要对数据

_________整理,利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表示数据的特征。

例1:某学校有30000名学生,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使用调查问卷对10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A表示正常,B表示轻度近视,C表示中度近视,D表示高度近视。)ABAAB BACBA BCAAA ABCAA ABACA CAABB AABBC CBAAB ABBAD BACAB

ABCAA AABBA BACAD ABBAA ABCCA BAAAB CABCA BBAAA ABBCA AABBC

(1)你想了解关于视力情况的那些信息?如果整理数据以获得这些信息?

练一练:

1、全球危机时,某公司进行裁员后,办公员小李对本科室人员年龄统计后整理分组并

(2)不小于38岁,但小于44岁的员工人数占该科室员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如果42岁的职工有4人,那么年龄会在42岁以上的职工有几人?

2、我县连续30天空气污染指数的数据如下:

105 85 55 38 63 52 51 60 75 78 45 48 70 100 69 106 92 133 68 88 72 55 46 67 96 80 102 86 65 76

规定空气污染指数在0---50之间的位优,在51----100之间的位良,在101---150之间的位轻微污染,在151---200之间的为轻度污染。

1、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两条_____________和若干个__________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

示个不同的项目,长方形的高表示其中一个项目的数据,如某学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条形统计图如下图

2、作用:能清楚地表示出各组的实际数据。

例2:.我国体育健儿在最近六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如下面的条形图所示.填空:

(1)在第____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最多,奖牌数是__;

(2)在第__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最少,奖牌数是__;

(3)最近六届奥运会共获得奖牌_________枚.

练一练:

1、某校学生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组织评委对学生写

出的调查报告进行统计,绘制了统计图如

图所示,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会共抽取了份调查报告;

(2)若等第A为优秀,则优秀率为;

(3)学生会共收到调查报告1000份,

请估计该校有多少份调查报告的等第为

E?

2、已知全班有50位学生,他们来上学的时候,有的步行,有的骑车,有的乘车.

三、合作探究(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用圆表示整体,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占的百分比。

2、作用:反映各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

3、每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1)某校学生来自甲、乙、丙三个地区,来自这三个地区学生

人数占全校人的百分比如下面的扇形图所示:填空:

(1)甲扇形的圆心角=_______°,乙扇形的圆心角=_______°,丙扇形的圆心角=_______°;(2)如果来自甲地区的学生人数为240人,则这个学校的学生总数是_______人. (2)已知全班有50位学生,他们来上学的时候,有的步行,有的骑车,有的乘车.

20步行

骑车

乘车

151050

人数上学方式

50%

30%

20%

丙乙

气温

/ C 时刻

3228302624222018

24:00

18:0020:0022:0016:002:00

12:0010:008:006:00

4:00

14:00

0:00四、合作探究(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点的数量,用折线起伏来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一种统计图。

2、作用: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例4:下面的折线图描述了某地某日的气温变化情况.

根据折线图填空:

(1)这一天__________(填时刻)气温最高,最高气温是________度; (2)这一天______(填时刻)气温最低,最低气温是______度.

练一练:下表是张强家近几年收入的数据(单位:万元):

2007

年份

收入/万元

1232006

2005

2004

4

测 试 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1.在进行数据描述时,要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应采用 图;要显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应采用 图. 2.下面的折线图描述了某地的气温变化情况.

(1)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_____o

C ,_____时达到最高气温; (2)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_____o C ,_______时达到最低气温;

(3)估计这一天7时、11时、15时和19时的气温分别为______o C 、_______o C 、 ________o C 、________o C .

3.如图12-25所示的是某中学初三(8)班上学期体育成绩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初三(8)班共有 人; (2)优良人数为 人;

(3)优秀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约为 ;

4. 学校对七年级同学上学的交通方式做了一次调查,得到数据如下:

方式 步行 骑自行车 坐公共汽车

其他 人数(人)

60

100

130

10

(1) 计算每一种方式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2) 请作出此调查结果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3) 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至少两条)?说出你的理由。

18

222024263228306: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C o 气温/第3题图

宽城三中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8.4《频率分别表与直方图》

【学习目标】

1、了解一组数据中频数和频率的含义,能列出频数(频率)分布图。

2、理解频数分别直方图的概念,能利用频数分别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有关信息。

3、能根据原始数据由组数确定组距和分点,列出频数(频率)分布表,有频数(频率)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别直方图。

一、自主学习(频数分布表)

随机调查了某个城市50户居民全年月平均用电量(单位:千瓦时),数据如下

按以下步骤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确定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在这50个数据中,最小值为_______,最大值为_________.他们的差值是________

(2)确定数据分组的组数和组距

组数为________,组距为____________

(当数据个数在50以内时,一般分5---8组,当数据个数在50---100时,一般分8---12组。)(3)列频数(频率)分布表

1、频数:数据分组后,各组中数据的_____叫做频数。

2、频率:______与数据________的比值叫做频率。

3、说明:

(1)频数是一个具体数,不带任何单位。

(2)频率是一个比值,一般用____表示,把数据分组后,各组的频率之和为_____.

(3)把数据分组后,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这组数据的______

(4)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

频率分布表如下:

练一练

1、郑光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各自家庭的人均日用水量(单位:升),结果如下:

55 42 50 48 42 35 38 39 40 51 47 52 50 42 43 47 52

48 54 52 38 42 60 52 41 46 35 47 53 48 52 47 50 49

57 ?43 40 44 52 50 49 37 46 42 62 58 46 48 39 60

请根据以上数据绘制频数分布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人均日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8升,按全班50人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可节约用水多

少吨?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50升的标准计算,这些水可供1个人多长时间的生活用水?

解:(1)最大值是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_,他们的差值为________.

(2)取组距为4,因此要将整个数据分为组,

(3)列频数分布表:

2.某班学生的期中成绩(成绩为整数)的频数分布表如下,

= ,= ,= ,= ;

(2)在表内,频率最小的一组的成绩范围是

(3)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人(成绩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秀).

二、合作探究(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结构:由横轴、纵轴、条形图三部分组成,横轴表示________情况,纵轴表示________,条形图是直方图的主体部分,每一条都是立于横轴之上的一个矩形,底边长都________,且等于_________,高分别等于各组的_________.

2、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某个城市50户居民全年月平均用电量(上页自主学习)

例2:某中学为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你最喜欢的课堂

教学方式”的问卷调查.根据收回的问卷,学校绘制了“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条形图”(如图2).请你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代号 教学方式

最喜欢的频数 频率

1 老师讲,学生听

20 0.10 2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索思考 100 3 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独立思考 30 0.15 4

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0.25

(1 (2)在“频数分布条形图”中,将代号为“4”的部分补充完整; (3)你最喜欢以上哪一种教学方式或另外的教学方式,请提出你的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字数在20字以内)

练一练:

小龙在学校组织的社会调查活动中负责了解他所居住的小区450户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 他从中随机调查了40户居民家庭收入情况(收入取整数,单位:元),并绘制了如下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频数分布表.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请你估计该居民小区家庭属于中等收入(大于1000不足1600元)的大约有多少户?

测试题

分组 频数 百分比 600≤x <800 2 5% 800≤x <1000 6 15% 1000≤x <1200

45% 9 22.5%

1600≤x <1800

2 合计

40

100%

20161800

120

84元

户数

1400160012001000800600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1、某校七年级共500名学生参加法律知识测试,从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试卷成绩,作统计分析,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并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请你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以

下问题:

(1)随机抽取了多少名学生的测试成绩?

(2)70.5-80.5分这一分数段的频率是多少?

(3)若90分以上(不含90分)定为优秀,则样本的优秀率是多少?

(4)请你估计该校七年级这次法律知识测试获得优秀大约有多少人?

第1题图2、当今,青少年视力水平的下降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某初中毕业年级300

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出了一部分学生的视力作为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可得到如表所

列的频率分表和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分组频数频率

3.95~

4.25 2 0.04

4.25~ 6 0.12

~4.85 23

4.85~

5.15

5.15~5.45 1 0.02

合计 1.00

(1)填写频率分布表中未完成部分的数据.

(2)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所抽取的样本的容量是

________.

(3)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梯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

(4)若视力在4.85以上属于正常,不需矫正,试估计毕业年级300

名学生中约有多少名学生的视力不需要矫正?

3、如图所示的是某中学初三(8)班上学期体育成绩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初三(8)班共有人;

(2

)优良人数为人;

(3)优秀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约为;

(4)优秀人数的频率约是,

频数最高的是(成绩).

4、明湖区一中对初二年级女生仰卧起坐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将数据整理好后,画出如图12-33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小组的频率依次是0.10,0.15,0.20,0.30,0.05,第五小组的频数是36,根据所给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五小组的频率是,请补全这个频率分布图;

(2)参加这次测试的女生人数是,若次数在24(含24次)以上为达标(此标准为中考体育标准),则该校初二年级女生的达标率为 .

第3题图

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第1节 电子的发现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5.doc

第1节电子的发现 [目标早知道] 浙江选考·学 习要求 知识内容考试要求 1.电子的发现加试a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加试b 3.氢原子光谱加试b 4.玻尔的原子模型加试c 阴极射线 1.演示实验 如图所示,真空玻璃管中K是金属板制成的阴极,接感应圈 的负极,A是金属环制成的阳极,接感应圈的正极,接电源后,线 圈会产生近万伏的高电压加在两极间。可观察到玻璃壁上淡淡的 荧光及管中物体在玻璃壁上的影子。 2.阴极射线 荧光的实质是由于玻璃受到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这种射线被命名为阴极射线。 [辨是非](对的划“√”,错的划“×”) 1.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流。(√) 2.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释疑难·对点练] 1.对阴极射线本质的认识——两种观点 (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他认为这种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 (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他认为这种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 2.阴极射线带电性质的判断方法 (1)方法一:在阴极射线所经区域加上电场,通过打在荧光屏上的亮点的变化和电场的情况确定其带电的性质。 (2)方法二:在阴极射线所经区域加一磁场,根据亮点位置的变化和左手定则确定其带电的性质。 3.实验结果

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判断出阴极射线是粒子流,并且带负电。 [试身手] 1.阴极射线从阴极射线管中的阴极发出,在其间的高电压下加速飞向阳极,如图所示。若要使射线向上偏转,所加磁场的方向应为( ) A .平行于纸面向左 B .平行于纸面向上 C .垂直于纸面向外 D .垂直于纸面向里 解析:选C 由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是电子流,阴极射线方向向右,说明电子的运动方向向右,相当于存在向左的电流,利用左手定则,为使电子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平行于纸面向上,可知磁场方向应为垂直于纸面向外,故C 正确。 电子的发现 1.汤姆孙的探究方法及结论 (1)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情况断定,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2)换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都相同,是氢离子比荷的近两千倍。 (3)结论:阴极射线粒子带负电,其电荷量的大小与氢离子大致相同,而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后来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被称为电子。 2.汤姆孙的进一步研究 汤姆孙又进一步研究了许多新现象,证明了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3.电子的电荷量及电荷量子化 (1)电子电荷量:1910年前后由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得出,电子电荷的现代值为 e =1.602×10-19_C 。 (2)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e 的整数倍。 (3)电子的质量:m e =9.109 389 7×10 -31 kg ,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为m p m e =1_836。 [辨是非](对的划“√”,错的划“×”) 1.阴极射线就是X 射线。(×) 2.汤姆孙用电磁场知识测定了阴极射线的比荷,认定阴极射线为电子。(√) [释疑难·对点练] 带电粒子比荷的测定方法 (1)让粒子通过正交的电磁场(如图所示),让其做直线运动,根据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题(附答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为了了解某商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某人买了1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 那么他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 2、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期中数学成绩的情况,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数学成 绩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 总体是 ,个体是 ,样本是 ,样本容量是 . 3、在进行数据描述时,要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应采用 图;要显示部分在总体 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应采用 图;要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应采用 图. 4、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 (用字母按顺序写出即可) A 、明确调查问题; B 、记录结果; C 、得出结论; D 、确定调查对象; E 、展开调查; F 、选择调查方法。 5、在扇形统计图中,其中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216°,则这年扇形所表示的部分占总体的百 分数是 . 6、某校八年级(1)班为了了解同学们一天零花钱的消费情况,对本班同学开展了调查,将 同学一周的零花钱以2元为组距,绘制如图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 知从左到右各组的频数之比为2∶3∶4∶2∶1. (1)若该班有48人,则零花钱用最多的是第 组,有 人; (2)零花钱在8元以上的共有 人; (3)若每组的平均消费按最大值计算,则该班同学的日平均消费额 是 元(精确到0.1元) 7、根据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劳动者构成比例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 5所示,则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的构成比例 是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全班有40位学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还有 的乘车来上学,根据以下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 9、刘强同学为了调查全市初中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城区人 口和城区初中生人数作了调查:城区人口约3万,初中 生人数约1200.全市人口实际约300万,为此他推断全市初中生人数为12万.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初中生人数约8万,与估计数据有很大偏差.请你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找出其中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 10、如果你是班长,想组织一次春游活动,用问卷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 查内容是(请列举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数(元) 人数 12108642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讲义上课讲义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 描述讲义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讲义 (一)、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步骤: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3)描述数据;4)分析数据;5)得出结论2.所要考察的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称为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 ___________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_______ ____叫做样本容量. 3. (2015·福建漳州中考)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A.了解一批圆珠笔的使用寿命 B.了解全国九年级学生身高的现状 C.考查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 D.检查一枚用于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的各零部件 4.电视剧《铁血将军》在我市拍摄,该剧展示了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的光辉形象.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从全校2 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样本是() A.2 400名学生 B.100名学生 C.所抽取的100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 D.每一名学生对“民族英雄范筑先”的知晓情况 5.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的视力,从中抽取60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 (A)每名学生的视力 (B)60名学生的视力 (C)60名学生 (D)该校九年级学生的双眼视力6.为了反映某地区的天气变化趋势,最好选择( ). (A)扇形统计图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以上三种都不行 7.要调查某校七年级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选取调查对象最合适的是( ). (A)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B)选取50名男生 (C)选取50名女生(D)随机选取50名七年级学生

8.某中学学生会为了解该校学生喜欢球类活动的情况,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让若干名学生从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四种球类运动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如下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1,图2,要求每位同学只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球类运动;图中用乒乓球、足球、排球、篮球代表喜欢该项目的学生人数). 图1 图2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研究中,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 (2)喜欢排球的人数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扇形圆心角是多少度? (3)补全折线统计图. 9.下图是根据某乡2009年第一季度“家电下乡”产品的购买情况绘制成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第一季度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的总台数为______; (2)把两幅统计图补充完整.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课前热身】 1.一组数据4,5,6,7,7,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7,7 B.7,6.5 C.5.5,7 D.6.5,7 2.我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到,我市GDP增长率分别为9.6%、10.2%、10.4%、10.6%、10.3%. 经济学家评论说,这5年的年度GDP增长率相当平稳,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增长率相当平稳”说明这组数据的比较小. A.中位数 B.平均数 C.众数 D.方差 3.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 9.4, 9.6, 9.9, 9.3, 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是() A.9.2 B.9.3 C.9.4 D.9.5 4.若样本数据1,2,3,2的平均数是a,中位数是b,众数是c,则数据a,b,c的标准差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D 3. D 4.0 ◆【考点聚焦】 〖知识点〗 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方差的简化公式 〖大纲要求〗 了解样本方差、总体方差、样本标准差的意义,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它的计算公式,会计算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掌握整理数据的步骤和方法. ◆【备考兵法】 1.方差的定义 在一组数据x1,x2,…,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 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S2”表示,即S2=1 n [(x1-x)2+(x2-x)2+…+(x n-x)2]. 2.方差的计算

(1)基本公式 S 2 = 1n [(x 1-x )2+(x 2-x )2+…+(x n -x )2 ] (2)简化计算公式(Ⅰ) S 2 = 1n [(x 12+x 22+…+x 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 12+x 22+…+x n 2)-x 2 ,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3)简化计算公式(Ⅱ) S 2 = 1n [(x`12+x`22+…+x`n 2)-nx x `2 ]. 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平均数接近的常数a ,得到一组数据x`1=x 1-a ,x`2=x 2-a ,…x`n =x n -a ,?那么S 2 = 1n [(x`12+x`22+…+x`n 2)-n x `2],也可写成S 2=1n (x`12+x`22+…+x`n 2)-x `2 .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 3.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表示,即 S=2S = 222121 [()()()n x x x x x x n -+-++-g g g 4.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我们所研究的权是这两组数据的个数相等、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时的情况. 方差较大的数据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数据波动较小.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考查平均数的求法,有关习题常出现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如: (1)已知一组数据为3,12,4,x ,9,5,6,7,8的平均数为7,则x = (2)某校篮球代表队中,5名队员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185,178,184,183,180,则这些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 (A )183 (B )182 (C )181 (D )180 2.考查样本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如: (1)数据90,91,92,93的标准差是( )(A )2 (B )54 (C )54 (D )52 (2)甲、乙两人各射靶5次,已知甲所中环数是8、7、9、7、9,乙所中的环数的平均数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物理(选修3-5)导学案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人教版)(最新整理)

课题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1、知道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 2、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对a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 学习重难 点 学法指导 预习评价 课堂学习流程设计 【课程导学】 通常情况下,物质是不带电的,因此,原子应该是电中性的。既然电子是带负电的,质量又很小,那么原子中一定还有带的部分,它具有大部分的原子质量。那么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以及带负电的电子可能是如何分布的? 请你根据这些推测来设计一种原子模型 一、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1、带着猜想,阅读第一自然段,完成刚才的问题。 2、汤姆孙的“西瓜模型”:

二、α粒子散射实验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提出后,他的学生卢瑟福想用实验的方法来加以论证。由于原子是微小的,无法直接观察它的内部结构,卢瑟福发现研究原子的有效办法是利用高能粒子去碰撞原子,引起某些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从分析这些现象的过程中逐步探索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和规律。在这样的思想方法的指导下1909-1911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盖革,学生马斯登等做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也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自主学习(阅读α粒子散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α粒子?为何选用α粒子来做实验? 2)实验装置中用到哪些器材?有何作用? 放射源:钋放在带小孔的铅盒中,能放射粒子。 金箔:被轰击的对象,厚度 显微镜:能够围绕金箔在水平面内转到不同的方向,对散射的α粒子进行观察。 荧光屏:玻璃片上涂有荧光物质硫化锌,装在显微镜上,可以记录在某一时间内某一方向散射的α粒子数。 3)实验过程 4)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何? (1)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 (2)少数粒子发生了; (3)极少数粒子(约有1/8000)的偏转角θ超过90°,甚至有个别粒子。 5)实验现象分析: (1)按照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内。

高中化学选修导学案:原子结构(人教版)

4月12日学科高中化学年级高二作者 课题1-1-1 原子结构(1)课时 1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链接】 原子模型的发展史: 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古希腊原子论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___________________ (1911年)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_______ ___________(1926年) 【自主学习】 一、原子的诞生 ________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地球上的元素大多数是________,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仅有________种。 二、能层与能级 1.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________的,按________________可以将电子分成不同的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表示相应的1~7能层。各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________。 2.多电子的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________,还可以分成________。在第n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________。 能层… 符号… 电子离 核远近 电子能 量高低 能级… 最多容纳电子……

数 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3.不同层中,符号相同的能级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 三、构造原理 即电子排布的能级顺序 1.比较同一能层的不同能级间的能量关系 2.比较不同能层的相同能级间的能量关系 3.是不是能层越高,能级的能量一定越高? 4.观察构造原理图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应遵循的顺序是: 四、电子排布式 1.电子排布式表示方法: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的排布的电子数。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讲义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普查与抽样调查 (1)收集数据的方法通常有 和 两种。 (2)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 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 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 称为个体。 (3)抽样调查时要注意样本的 和 。 知识点2:数据的表示 (1)扇形统计图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 和 的关系。(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其特点是:①能清楚地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 ; ②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 的大小; ③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应等于 。 知识点3:统计图的选择 (1)我们常用的统计图有 、 、 。 (2)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 。 二、典例剖析 考点一:普查与抽样调查 例1:(1)为了解我国七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采用的调查方式最合理的是(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局部调查 D 、小范围调查 (2)为了了解“时风三轮车”在某地区农村的使用情况,黄老对某个村使用三轮车的100户农民进行了统计。对于黄老的这种做法,你的看法是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 例2: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某校计划在午间校园广播台播放“百家讲坛”的部分内容.为了了解学生的喜好,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人只选一项内容),整理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如下: 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抽取的学生数为_______名; (2)该校有3000名学生,估计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学生有_______名; (3)估计该校女学生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约占全校学生的_ ___%; (4)你认为上述估计合理吗?理由是什么? 《红楼梦》《品三国》《论语》博物院《庄子》内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说课稿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说课稿 三年级赵晓 尊敬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首先, 一、说教材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能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经历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过程,能用填统计表、涂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已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积累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经验,为本节课继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打下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办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 理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数据收

集与整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 据蕴含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合作意识和统计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二)教学难点: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并分析数据。 五、教学准备: 提前准备好本班学生去年体检表、卷尺、活动表格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视频导入:男孩从婴儿到三年级成长的图片,提问: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身高的变化。 2、导入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全班同学从二年级到三年级的增长情况?引导学生提出:用调查去年体检表的方法记录去年的身高,用测量的方法记录今年的身高。导入课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导入意图: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小组统计活动:明确活动要求,用调查的方法记录去年的身高, 用测量的方法记录现在的身高,计算增长厘米数并记录。 2、小组交流记录结果,在汇报交流中发现,每个小组一一汇报比

32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2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 从原子结构模型、理论的发展历程中,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实验等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的结构; 2.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原子的结构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 2知道原子的结构 【情境导入】 1945年7月16日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

呢? 二.自主探究:了解原子的结构 问题1:从资料上看原子结构的发现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阶段的核心观点和探究方法。

过渡:那么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又是如何认识原子结构的呢? 【阅读】教材第53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描述原子的构成,充分想象原子的空间结构。 原子的构成 厂| ____ (带一个单位的_____ ) 原子三(带—电)[ _________ (不带电) (____) L_________ (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___ ) 2 .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归纳:原子中 核电荷数= __________ 数= _________ 数 3.小组合作: 根据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能找出哪些规律? 思考讨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资料上的几位科学家的原子结构理论有哪些不足?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描述并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则、洪特规则及特例。 2、能根据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书写 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排布式。 3、体会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 重点: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难点:认识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则、洪特规则及特例。 自主预习提纲 一、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1.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是、、。 2.画出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说出画图方法并尝试多 种画法。 3.角量子数l相同的能级,其能量次序由主量子数n决定,n值越,其能 量越。如E2p E3p E4p E5p。主量子数n相同,角量子数 不同的能级,其能量随l的增大而,即发生“能级分裂”现象。如E4s E4p E4d E4f。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同时变化时,情况较复杂。如E4s E3d E4p,这种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4.泡利不相容原理可简单描述为: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______个电子, 并且这_____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_____。

5.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 _____ 的轨道,且自旋方向 _____。 6.洪特规则的特例:能级相同的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 或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二、19~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熟练写出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和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并填表。 2.价电子层: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能层。价电子指的是,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的数目密切相关。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___。 思考:价电子数一定是最外层电子数吗? 填 表, 并思 考为 什么 每个 电子 层最 多容 纳2n2个电子?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87页信息窗。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 从婴儿(躺着)——幼儿(站着)——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动态成长过程,并结合相应时期用图出示平均身高: 师:大家都是从一个小婴儿开始慢慢慢慢成长起来的,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你的身高、体重当然还有智慧都在慢慢地往上增长着。 师:大家看从婴儿到幼儿的身高有什么变化? 预设学生回答:增加了26厘米。 师追问学生:怎么算出来的? 交流方法后,小结:这个26厘米就是从新生儿到1岁时增长的

身高。 师:什么叫身高的增长呢? 小结:身高增长其实就是指现在比过去的身高增加了多少厘米。 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人一年长多高呢? 预设学生回答:用现在的身高减去上一年的身高。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班同学身高增长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本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先理解“增长”的内涵,然后结合自身成长确定统计对象,以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活动二:收集、整理数据。 1.了解搜集数据的方法。 师:要了解我们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需要做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需要统计现在的和上一年身高数据。板书:现在的身高,去年的身高。 师:知道你自己去年的身高吗?怎么知道的? 师:我们学校每一年都会为大家进行健康查体,我们可以去调查学校的体检表。像这种搜集数据的方法就叫调查。(板书:调查。)师:那你知道自己现在的身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学生回答:爸爸妈妈量出来的。 师:通过测量获取我们需要的数据也是统计中搜集数据的好方法。(板书:测量。) 师:课前,老师已经把去年体检时每个同学的身高告诉大家了,现在的身高你们也已经测量了,能计算出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吗? 师: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

原子结构导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原子结构》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结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能够正确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习重点】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课前预习】 一、原子的构成 1.构成 (1)原子????? 原子核?? ? 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关系: (电中性原子中)。 2.质量数 (1)概念: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 和 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作质量数。 (2)关系:质量数(A )= (Z )+ (N )。 二、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 (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 的区域简化为 ,称作电子层。 (2各电子层由内到外 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字母代号 离核远近 由 到 能量高低 由 到 2.电子分层排布 (1)能量最低原理 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 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 的电子层里,即按K→L→M→N……顺序排列。 (2)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①第n 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如K 、L 、M 、N 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为 。 ②最外层电子数目最多不能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 个)。 ③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 个。 3.(1)原子(离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所示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 二者则不相等。如: 阳离子: 。 阴离子: 。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章节: 3.2 课题: 原子的结构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主备人:_________ 审核:初三化学组 授课人: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 . 初步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 方法;会认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学习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学习过程:【课前复习】 1、分子和原子的含义: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自主探究】 一、原子的构成 看课本图3-9和50页内容,填空:⑴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 ⑵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 ⑶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带 电,核外电子带 电,它们所带的电荷 ,电性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有何关系?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 核电荷数= = ⑸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原子的种类由 决定。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 等于中子数 ②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 ,一般的氢原子无 ⑹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你有什么发现? 每个质子(中子)的质量都 电子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I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1. 阅读下列材料,填写下图空格。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阅读课本第54页,讨论下列问题。 ①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一电子层,第二电子层,最外层分别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本P54,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选择适当的序号,填写在下图括号里: ①核电荷数 ②原子核 ③电子层 ④该电子层上电子数 ⑤中子数 ⑥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画出碳、硫、钙及氧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II 感悟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资料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 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并讨论它们的结构有什么规律。 ⑴根据资料1,填空: ①此表纵行排列的依据是 ;此表横行排列的依据是 ; ②稀有气体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金属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金属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了解离子的形成 1.通过氯化钠的形成,了解离子 阅读课本第55页图3-13,了解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形成过程。 装 订 线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知识讲解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相关概念,并能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普查和抽样调查各自的优缺点; 3.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收集数据; 4.能把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整理,并能绘制相关的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估计总体的相关特性; 5.知道三种常见的统计图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普查与抽样调查 1.普查与抽样调查 (1)普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普查. 要点诠释: 普查又叫“全面调查”.它要求对考查范围内的所有个体一个不漏地进行准确统计. (2)抽样调查 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要点诠释: ①抽样调查是对总体中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情况. ②抽样调查的注意点:1.随机取样;2.取样具有代表性;3.若样本由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部分组成,应按比例从各部分抽样. (3)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普查通过调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但往往花费多,工作量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例如:测试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或炮弹的杀伤半径等),不能进行普查. 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样本中的每个个体来收集数据,调查范围小,花费较少,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但样本的抽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对总体的估计.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要点诠释: 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大小. 2.调查的相关概念 总体:我们把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个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要点诠释: ①“调查对象的全体”一般是指调查对象的某种数量指标的全体,如对于一个班级,如果考察的是这个班学生的身高,那么总体是指这个班学生身高的全体,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学生的全体是总体. ②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一个总体中可以有许多样本,样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 ③样本容量是一个数字,没有单位.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通过样本对总体的估计越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题及答案上课讲义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题及答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选择题(共10小题;共30分) 1.假如你想知道自己的步长,那么你的调查问题是 A.我自己 C.步长 复习题及答案 () B.我每跨一步平均长度为多少 D.我走几步的长度 C. 从中抽取的 D. 名师生对我市 三创”工作的知晓情况 6.某校为了解九年级 M 个班级学生(每班名)的视力情况,下列做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 A. 了解每一名学生的视力情况 B. 了解每一名男生的视力情况 2.调查某班30名同学的跳高成绩时,在收集到的数据中,不足 超 过】.50米的数岀现的频率是 () -昭米的数岀现的频率是|爲糾,则达到或 C. 了解每一名女生的视力情况 D.每班各抽取 名男生和良右名女生,了解他们的视力情况 A. D. 3.为了解某市参加中考的 名学生的体重情况,抽查了其中 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下面 叙述正确的是() A . 32 °°q 名学生是总体 B. 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 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 D. 以上调查是普查 7.今年我市有近1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 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 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C.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 B.近万名考生是总体 名学生是样本容量 8.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 3 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在不允许将球倒岀来数的前 提下,小明为估计其中的白球数,采用如下办法:随机从中摸岀一球,记下颜色后放回袋中,充分摇匀 后,再随机摸岀一球,记下颜色, …,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小明共摸 次,其中次摸到黑球?根 据上述数据,小明估计口袋中白球大约有 () A.甲校的女生与乙校的女生一样多 C.甲校的女生比乙校的女生多 人,乙学校有1250人,则 ___________ B.甲校的女生比乙校的女生少 D.甲校与乙校共有女生 12S °人 5.为了解某校 名师生对我市 三创”工作(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 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 卩工: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这项调查中的总体是 () A. “I 川名师生对我市 三创”工作的知晓情况 B. 从中抽取的 名师生 A. B. C. 个 D. 个 9.已知2001年至2012年杭州市小学学校数量(单位:所)和在校学生人数(单位:人)的两幅统计图, 由图得岀如下四个结论: ①学校数量2007年至2012年比2001年至2006年更稳定; ②在校学生人数有两次连续下降,两次连续增长的变化过程; ③2009年的 大于 ; ④2009年至2012年,各相邻两年的学校数量增长和在校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都是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__________ T . J I T - J - f t 4 t - T 2011年至2012年. :咬人埶tA * 曲阵至:沁卑恸怖J 学住检学生人 勒 I I I 一 ■ I, I I ■ i, I I

高二化学导学案: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新人教版选修三)讲述

《选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导学案(第1课时)【课标要求】 1. 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 2. 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 3. 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4. 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 1.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指 2. ,叫做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必修2)中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等的周期性变化。 【复习】 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课前练习】完成下表: 【科学探究】教材P14 考察(观察)元素周期表,探究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共有几个周期?每个周期各有多少种元素?写出每个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和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的通式。为什么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元素周期表共有多少个纵列?周期表上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简称“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每个纵列的价

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 3.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课本图1-16所示。除ds 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s区、d区和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为什么s区(H除外)、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 4.元素周期表可分为哪些族?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5.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主要集中在右上角三角区内? 6.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为什么? 【归纳】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 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1.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决定所在周期数 Pd [Kr]4d10,最大能层数是4,但是在周期数= (钯除外) 46 第五周期。 2.外围电子总数决定排在哪一族如: Cu 3d104s1,10+1=11尾数是1所以, 29 是IB。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原子结构以及递变规律的具体体现。 【思考】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 (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 【学与问】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 理解这种趋势?周期表中的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

初中数学专题讲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初中数学专题讲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课标下复习指南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统计调查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实际中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1)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 (2)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属于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简称抽查.抽查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总体、个体及样本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说明 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它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常采用问卷调查等调查方式. 用划记法记录数据,通过表格整理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据的分布规律. 说明 对于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2.频数与频率 (1)频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该组的频数. (2)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称为频率.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3.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1)条形图 将数据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并用“划记”的方法统计出各小组的频数;再根据统计的频数画出条形图. (2)扇形图 将数据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统计出各小组的频数,并算出各组的频数占数据总数的百分比;画一个圆,并规定圆的面积表示100%;算出各百分数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用量角器画出各扇形,并标出各百分数. (3)折线图 以横轴表示统计的时间,纵轴表示数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平面内描点;用线段从左到右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 (4)频数分布直方图 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为: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确定组距与组数;决定分点;列数频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①把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成组的个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 1+-=的整数部分组距最小值 最大值组数; ②数据分组时,对数据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既不能有一个数据同时落在两个组内重复出现的现象,也不能有一个数据不在任何组内的遗漏现象; ③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够显示各组频数的分布情况,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5)频数折线图 频数折线图可以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画出来.取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每一个矩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即在直方图的左边和右边各取一个频数为0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第1课时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

第1课时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内容。2.知道基态、激发态和原子光谱等概念,认识原子光谱分析的应用。 一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阅读教材,将下列各原子结构模型的名称及相关科学家的名字填入表中: 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卢瑟福因此被誉为“原子之父”。 [归纳总结] 1.由于道尔顿最早提出了原子论,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现象和规律,给化学奠定了唯物主义理论基石,所以道尔顿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是逐步深入的。虽然很多科学家得到了一些错误的结论,但对当时发现真相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来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并且能在晶体硅表面上用探针对原子进行“搬迁”。 [活学活用] 1.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假说,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就不断深入、发展,并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将原子看作实心球,故不能解释任何问题 B .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原子中的正负粒子是可以稳定共存的 C .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指出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

积的关系 D .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能够成功解释所有的原子光谱 答案 C 解析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质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故A 选项是错误的;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正负电荷的共存问题,但同时认为在这样微小的距离上有着极大的作用力,存在着电子会被拉进去并会碰撞在带正电的核心上这样的问题,故B 选项是错误的;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散射实验的结果能够分析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故C 选项是正确的;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只引入了一个量子化的概念,只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而不能解释比较复杂的原子光谱,故D 选项是错误的。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包含下列三个论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考虑,你认为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②③ 解析 根据现代物质结构的观点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因此可以再分;由于存在同位素,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也会因中子数不同而导致其质量和物理性质不同,但其化学性质相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中大部分为空隙,电子在核外作 高速运动。 二 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若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能量较高轨道成为激发态原子。 (2)原子基态与激发态相互转化间的能量变化 基态原子 吸收能量释放能量激发态原子 2.光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的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和节日燃放的焰火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1)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则可确立某种元素的原子,这些光谱总称原子光谱。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谱学分析。 (2)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而不是连续光谱,是由于氢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