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课程改革,“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职业能力的“增高剂”。伴随着历史的脚步,高等数学课程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2007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达到了一千一百多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毫无争议地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教育本质的重要方面。在过去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和创新:第一次,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缩减学时并进行同类课程的适度整合,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第二次,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课程设计思想从基于学科知识的课程设计转换为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方法从以学科为起点的课程转换为以职业分析为起点的课程;第三次,着眼于职业竞争力培养,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突破了传统上把职业能力局限于职业适应力的认识,从而实现了全新的课程理念。

一、把握高职特点,探索课程建设新途径

伴随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高等数学课程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职业能力的“增高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不仅在它的传统领域——工程技术、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正在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渗透,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如计量经济学、人口控制论、生物数学、地质数学等。数学与计算机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关键技术——数学技术,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的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数学教研室全体成员,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教育部高教司的相关文件,深刻领会、把握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几年来,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

从2003年开始,针对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的实际情况和学院各专业课程的需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数学科目的变化最大,刚刚实施的时候出现了老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会的现象,后来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这种局面渐渐的没有了,推开教室的门走进课堂,发现数学课上少了示范课、研讨课、交流课、合格课的浮躁与繁杂,大部分老师正在尝试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不同程度的速度与新课标接轨,同时许多老师积累宝贵的经验。 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尽管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最终的回归点是最好的那张试卷,但相对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说,一些先进的理念还过于抽象和概括,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具体的问题,产生了种种的困惑和误区。 今天我将就如何立足教材,把握流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果等内容与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翻开我们的教材,大家会发现无论是第几学段,教材在很大篇幅上是图画,编者为什么设计这么多图画呢?这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新课改体系所必须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尽管学生个体中存在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如果单纯从学生个体诱发仍然比较困难。 第一学段的学生认识事物正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认识事物表现最

突出的阶段,也就是由实物向具体的数的概念抽象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讲授一节课时一定要从图画开始,让学生在图画中发现数学信息,用已经看明白的数学信息来学进一步学习数学。 很多老师在讲课时,直接培训孩子们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直接提出在这幅图画中你看懂了哪些数学信息?这是非常好的做法,也是我们数学课上所缺少的东西,只有长期培养了学生的这种认识数学信息的能力,学生们才会遇见任何问题都会处理,然后在探索的基础上看能够学会多少,千万不要一切都代替。 老师讲例题的做法,就像压题的性质是一样的,我们应该先放开手脚让学生学,再在学生学的基础进行点拨和引导。 当孩子们找到了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学会采集归纳,尽量往本节课所设计的目标上靠,在学生发现不了的情况下,教师才点拨和引导。 一定要先点拨,点拨达不到要求时再引导。 这两个词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点拨的程度要轻一些,原本的意思是指点;而引导的的程度是比较重的,原本的意思是带领或带着某人向前进,大家看,程度是一样吗?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运用时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无论是点拨还是引导,在学生对数学信息已经彻底弄明白后,就应该进入自主探究阶段,所谓自主就是自己作主,愿意怎样学就怎样学,根据已有的不同方法去学;而探究则是探索研究的意思,这也是有一个层次问题,先自主后探究,探究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合作的过程,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有利于创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普遍认识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同时,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使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从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5年来,高职院校普遍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机制,探索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与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 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存的问题 1.高职院校虽然理论上采用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强调技能进课堂,明确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但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本位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从教学方式和课程导向上真正转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 2.由于教育部大力倡导推行工学结合,一些高职院校给所有的课程都贴上了“工学结合”的标签,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工学交替,套进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板进行教学。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取得较好效果,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 不适合或不完全适合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而事与愿违。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措施 (一)课程改革必须审慎选择重点专业 选择课程改革专业时必须审慎、科学、可持续,关键是考查其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具有改革的可操作性,其改革成果是否具有可对比分析和参考性。例如,有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考证对接,主干课程全部为社会考证课程,如果强行进行课程改革,会致使学生失去考取证书的优势。而有些专业虽然近年很热门,各大院校争相开设招生,但办学历史短,招生人数少,甚至有

高职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电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文化素质、数学技能与能力,并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在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好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知识,并掌握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以及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细致的职业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二个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60学时。 2.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专业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5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计算机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基础模块(60学时) 第1单元函数、极限与连续(12学时)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一)培养目标 更加突出了一个共识,即更加强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通过形形色色、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内外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目的。创造性志向要从小培养,培养学生改造环境,勇于参与健全的人类活动,自愿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为祖国的繁荣强盛,建设发展而创造的意向和理想,并从小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志向,首先要诱导学生的创造愿望,使之成为学生掌握创造才干的重要动力。因此,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普遍存的以计算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反之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量使学生思想开阔活跃,不受压抑,不因循守旧,不沿袭传统,不唯书唯上。换句话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自我构建能力,是教学实践中应该考虑的核心之一。认识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寓教于游戏的浓厚趣味,促进学生提问和多思路的解题的参与意识,都是引起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儿童的强烈学习动机是培养其创造志向并进而掌握创性才干的前提。 (二)学习方式 更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的正确途径是什么呢?国内外为此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形成多样、效果不一。但在有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即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思维深邃、逻辑严谨的科学。一个数学问题,既有数学结构,又有逻辑一一语言结构。因此,学生在上数学课,尤其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包含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如联想、分析、分类、想象、选择作计划、预测、推论、心算、估算、检验和评价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安排适当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理解问题和形成多渠道的发散思维。亦即要善于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常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而非仅仅是通过感官学习;引得学生多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结论,而非一味模仿或机械记忆;要善于应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鲜事例,将学生引向自己探索发现的道路,而非完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 合作交流学习方式是近几年在国内外教学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组织方式,学会合作和交流也是现代社会人才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经常给学生组织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学会倾听别人发表意见的好习惯。另外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逐步意识到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合作的重要性,没有合作就可能失败,没有合作,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发展也将受到最大的限制。但是在现阶段,这种学习的方式,还往往流于形式,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 更加强调现代化更加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逻辑体系与心理体系结合起来确定教学内容及进行教学实验已经形成一种改革的趋势。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贵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我省从2010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入学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结合《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教育公平。 (二)坚持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三)坚持有利于各类高等学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四)坚持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稳步推进高考改革。 二、高考科类和科目设置 考生报考科类分为文史、理工、体育、艺术。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报考体育类和艺术类的考生还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 报考外语、外贸类院校及英语专业的考生,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英语口语考试。 三、考试时间与分值

高考总分750分。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数学(文、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各300分。 2013年、2014年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3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12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35除以12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15分,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分值为30分试卷,按考生卷面成绩乘以15除以30记入考生英语科成绩。 2015年及以后英语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听力考试时间20分钟,分值30分。 英语听力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部分中进行,考生可在高中第三学年第一学期9月和第二学期3月参加听力考试,若考生参加两次考试,以考生最高成绩记入高考英语科目成绩。 其他外语语种(含听力)考试按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规定执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150分。 四、命题及考试范围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 高考命题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语文等9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考试范围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中规定的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见附件)。 五、招生录取

小学数学教学课改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课改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改革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各种情境中,自主与合作地探究,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是我们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 三、方法措施 1、转变我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通过探索实践,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愤悱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2、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3、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一)、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课程项目化_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 路海萍 摘要: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课程项目化的设计要符合三个原则:实践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思考性原则。同时,要注意选取项目的内容、组织项目的顺序,以及解决好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课程项目化;工作体系;知识表征方式 作者介绍:路海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和教育心理研究(江西南 昌 330013)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 不协调造成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规律不同于学术人才培养规律。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其中,课程项目化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课程项目化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现实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若干个项目课程组成课程模块,进而有机地构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项目化的体系结构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 长期主导高职教育的学科课程模式,其基础体系是学科体系,学科体系的结构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所建立的学科门类 和学科内部知识的组合关系。显然,学科结构与学术教育的功能相联系,因此,学科课程的功能定位必然是培养学术型专门人才,学科课程模式主导的局面必须改变。课程项目化模式的基础体系是工作体系,所谓工作体系是指围绕职业工作目标的达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其特点和属性,尤其是工作任务的内容和顺序的相关性所组成的工作任务体系。该体系的基本逻辑关系是基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 务的相关性。在工作体系中,工作知识依附于工作体系而存在,工作知识是在以建设、改造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实践中“生产”出来的,它们的产生完全出于工作任务达成的需要,依附于工作实践过程而存在;而学科知识是在以认识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尽管随着理论技术的发展,学科知识在工作体系中获得了越来越

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划。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做好各方面工作,使自身有所突破。但作为高职专业基础课的高等数学课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生觉得数学很难;老师觉得数学越来越难教;数学内容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强;数学与专业知识缺乏联系……具体到高职学生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数学成绩不很理想。高职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于高考中的第五批录取生或三类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二是数学教材较为传统,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不够,教法有待改进。三是不同专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常问:数学的实际作用在哪里?为此,我们应对高职数学课程进行改革,让这门大多数学生觉得枯燥难学的理论基础课更通俗易学的同时,能为专业课打好基础。结合现状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文章认为对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模块化教学,迫在眉睫 不同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对数学知识的需求都是不同的。现在的数学教材往往是侧重基础来编写的,至于如何把数学这一工具应用于学生所学专业却极少提及。虽然教材中有一定量的实际应用题,但专业繁多,且对不同专业有不同特点的高职学院来说,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存在差异,数学知识在各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也不全完一样,这使教材很难做到对各专业兼顾,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好偏重于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忽略实际应用,这就导致了数学教学重理论知识,轻实际应用,与学生的专业脱节,学生找不到数学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产生了“数学的实际作用在哪里”的问题。因此,理论的数学应与实际相联系,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联系,强调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体现出服务性,顺应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 基于此,打破数学教学传统,不再看中数学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实行模块化教学,势在必行,越早越好。这不是对数学课程的否定,而是高职院校顺应课改的必然。模块内容的设定可由各专业课教师和数学教师共同调查研讨后确定,成立专门的调研组,对各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进行全面调查,并得出调查报告,此报告包括的内容有:(1)各专业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需求。(2)所需数学内容的学时、在专业课中的应 用情况及在专业课中的地位和作用。(3)调研组对报告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区分出基础型知识、应用型知识和较深理论知识。再根据以上报告,大致分出三大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提高模块。 基础模块,教学内容是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理论为重点,保证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基本要求,为专业模块和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初级基础。大概包括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学、一阶常微分方程、Mathematical 或Matlap 软件的应用。 专业模块,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所有内容都要体现实用,让学生感受“数学有用”。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与专业相关的一般问题,主动地应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专业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各专业差别甚大,如化工类专业:二元函数的微积分,无穷级数;电气类专业:复数及应用,拉氏变换;机械制造类专业:空间解析几何,二元函数的微积分,线积分。经济、管理类专业:线性代数初步,概率与统计初步;计算机类专业:线性代数,离散数学、图论。 提高模块,内容是为特长生设定的。可按选修课进行,主要是进一步提高优秀学生的数学素养,对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进行有意培养。如中值定理、数学期望等较深的内容。 这样模块化以后,既实现了为专业服务的目的,又保证了学生有可拓展空间的平台,打破传统的“重数学体系”的观念,形似打乱了数学的体系,但它结合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更能体现“致用、够用”的原则。 二、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当前,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教学似乎已成教学发展的必然,但对于高数课,并非如此。多媒体教学应当有,但传统的教学法也必不可少,并且占重要地位。另外,现在的高数课,还应当加入软件的应用和适当的数学实验。 新课改,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那些满堂灌的方式,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突出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模块化的教学后,已打破数学理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但传统的讲授法是教师执教的主要模式之一,它可以让学生减少探索时间,避免走弯路,对于加强基础,提高教学质量起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入,高职数学课程也正迎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文章指出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进行模块化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体现数学课程对专业知识的服务性;渗入数学建模思想并开设简单的数学实验。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模块化 综合教学法 服务专业 建模与实验 [作者简介]邹成(1974-),男,四川宜宾人,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和应用数学方向的研究。(四川 泸州64600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22-02 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邹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在先进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而使学生的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它不仅关注学生的进步与 发展,而且还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交流,尊重学生发展中的个体差异性,更加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的自主性与人格魅力。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让每一位学生都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 1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只是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其怎样学习、怎样做人等。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不仅要重视学生情感领域的目标,还要重视其认 知领域的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培养。 1.2 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还以教材为中心,照本宣科,很少注重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把学生当作被灌输知识的对象, 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另外,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 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而并不是一定要求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1.3 教师盲目追求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由于小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对问题的理解能力都非常 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借助适当的教学形式,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 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果讲师不讲究实效,而盲目地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往往 会导致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教学效率。 2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措施 2.1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强动力,它不仅能有效唤起学生的 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还能引发他们积极去思考。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 先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2.2 数学联系生活,灵活把握教材。数学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数 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到数学中来。同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灵活把握教材并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征和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删减或顺序的调整,使它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3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条件活跃学生的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 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3 构建优质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技巧 3.1 兴趣引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 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在数学课 堂教学时,通过一些真实、高效、有意义的课堂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师生互动。高效的教学过程是有效的人际互动过程,其中师生互动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 要过程。为确保师生互动的高效性必须做到:首先,课堂气氛要活跃、有序,这是师生互动 的平台,只有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及时得 到鼓励,才能捕捉到一个个鲜活的思维。其次,做到耐心倾听,不禁想到有些课堂上,教师 只顾在脑子里背预设的流程,忘记倾听学生的发言,面对学生奇特的思维,只淡然表扬,赶 紧带学生进入下一环节,如此教学很难收获到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精彩。再次,组织好小组 活动,在当前课堂教学上,最能反映师生互动的形式便是小组活动。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二是数学知识已经渗透到包括计算机、运筹学、机械制造和铁路运营等课程的各个学科领域。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学教育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高职数学课程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功能与作用:(一)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的。高职数学课程主要讲授“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初步,概率论初步”等知识。高职数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又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学习专业基础课(如电工、电子、运筹学、机械制图等)、专业课(如计算机、物流、铁路运营等)必备的基础课。所以,高职数学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规律的得出、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知识的应用等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使学生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例题的讲解、习题的解答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勤于思考、善于归纳的良好习惯,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踏实肯干、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探索精神,相互沟通、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向学生设问、提问时难度要适中并富有启发性,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三)是为学生的就业与再就业服务的。高职数学课程有助于高职学生适应社会与职业的发展变化。近几十年来,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数学知识迅速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渗透,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及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流动、职业变化更加频繁,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有多次选择与被选择的经历,各种职业和岗位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如果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不能与信息技术的要求相适应,就会失掉与社会同步前进的机会。相当多的高职学生不可能终生固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转岗能力与发展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增强高职学生的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严峻挑战。但有的人片面地把高技能理解为只能动手干活,而不必动脑思考。实际上,在知识经济时代,智能化、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高技能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人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动手能力。以数控技术为例,传统的操作以手动为主,对工人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而现代的数控技术是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这种技术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因此,制造业的高级技师必须具备一些计算机的知识,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 通过高职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受到了现代数学思维及方法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对不同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并利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以及其它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加以解决。这种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高职学生能否快速适应职业的发展及岗位的变化。 (四)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与深造服务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的职业技术、技能将带来的快速的更新与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数学知识的要求高低也会影响到职业技术、技能的更新与变革,高职院校不但要为学生眼前的就业考虑与服务,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后劲,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与深造提供服务。 (五)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一,高职数学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有着其它课程都无法替代的专业服务功能和素质培育功能,它既是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谷志元 摘要:阐述了高职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五个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与科学的教学手段,体现高职特色,形成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体系,并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去;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实施课堂教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值得倡导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能力培养;高职特色 作者简介:谷志元(1957-),男,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应用数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度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应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08A009,主持人:谷志元)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5-0022-03教改花地JIAOGAI HUADI 22 职教论坛/2012.5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1、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培养学生获得“多证书”。 (5)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的办学方向。 5、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院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 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 大树完小罗先萍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我们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高职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电类) 一、课程性质与仸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仸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文化素质、数学技能与能力,幵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収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好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知识,幵掌握职业生涯収展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以及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细致的职业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二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60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专业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5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计算机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栺)进行处理幵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幵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基础模块(60学时) 第1单元函数、极限与连续(12学时)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逐步实施,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被普遍接受,作为整个数学教育的重要基础支柱,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亦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外小学数学改革的大潮正在蓬勃发展,展现了许许多多的崭新的观念和思路,并进行了广泛地教学实践活动,使小学数学教学形成了五彩的绚丽局面。 小学数学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推行《数学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符合《标准》的要求,从而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提高?必须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一)培养目标 更加突出了一个共识,即更加强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通过形形色色、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内外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目的。创造性志向要从小培养,培养学生改造环境,勇于参与健全的人类活动,自愿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为祖国的繁荣强盛,建设发展而创造的意向和理想,并从小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志向,首先要诱导学生的创造愿望,使之成为学生掌握创造才干的重要动力。因此,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普遍存的以计算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反之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量使学生思想开阔活跃,不受压抑,不因循守旧,不沿袭传统,不唯书唯上。换句话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自我构建能力,是教学实践中应该考虑的核心之一。认识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寓教于游戏的浓厚趣味,促进学生提问和多思路的解题的参与意识,都是引起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儿童的强烈学习动机是培养其创造志向并进而掌握创性才干的前提。 (二)学习方式 更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的正确途径是什么呢?国内外为此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形成多样、效果不一。但在有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即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思维深邃、逻辑严谨的科学。一个数学问题,既有数学结构,又有逻辑一一语言结构。因此,学生在上数学课,尤其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包含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如联想、分析、分类、想象、选择作计划、预测、推论、心算、估算、检验和评价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安排适当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理解问题和形成多渠道的发散思维。亦即要善于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常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而非仅仅是通过感官学习;引得学生多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结论,而非一味模仿或机械记忆;要善于应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鲜事例,将学生引向自己探索发现的道路,而非完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 合作交流学习方式是近几年在国内外教学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组织方式,学会合作和交流也是现代社会人才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经常给学生组织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