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的生理作用和血钙离子浓度的维持

钙的生理作用和血钙离子浓度的维持
钙的生理作用和血钙离子浓度的维持

钙在细胞内、外的分布相差较大,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约为1~3毫摩尔/升,而细胞内胞浆钙离子的浓度约为0、1毫摩尔/升。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清总钙量相当恒定,为2、25~2、75毫摩尔/升,儿童稍高,常外于上限。其中大多数钙以骨盐形式存在于骨骼里。骨骼中钙的含量约占人体总钙量的99%,仅有1%左右分布于各种软组织中,在细胞外液(其中血液占细胞外液的20%,软组织的细胞间液占细胞外液的80%)中的钙含量仅占体内总钙量的0、1%,约1克左右钙就是人体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之一,

钙离子就是机体的必需元素,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对维持细胞各种代谢过程极为重要。

它维持了神经、肌肉、骨骼、凝血机制、肾与呼吸功能,并在神经介质与激素的释放、氨基酸的摄取与结合、维生素的吸收等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细胞的纤毛运动、阿米巴运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细胞分裂、受精等作用也有着密切关系。图中概括了细胞中钙离子与身体功能的关系。

血钙离子浓度就是通过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保持稳定,通过骨钙,与血钙间的转化保持平衡,

正常情况下,钙在各组织的代谢过程中,主要受副甲养腺激素的调节,还受到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男女性腺激素雄激素与雌激素的影响。钙的平衡就就是这些激素作用于钙代谢的结果。钙代谢的变化也能影响激素的活动变化,钙代谢的最终目的就就是使血钙与骨钙保持稳定与平衡。骨钙一般相对稳定,而血钙的波动较大因此,钙的调节实际上就就是血钙浓度的调节,钙的调节机能就就是使血钙保持平衡。钙的调节机能有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肾脏就是血钙调节的重要器官。当胃肠道吸收大量的钙时,血钙浓度可暂时升高。这时肾的过滤钙就增加,肾脏对钙的吸收减少,尿钙明显增加。然后血钙又逐渐下降到正

常水平,肾脏对钙的过滤了恢复正常,尿钙也开始减少。也可以这样说,血钙浓度增高,尿钙排泄也增加,反之亦然,二者呈正比关系。

第二环节:胃对血钙的调节作用。在饮食后大约6小时内肠钙吸收可以完成,吸收入血的钙被输送到骨与肾,并从尿液排出又需要6小时左右。这样的话,一顿营养合理的晚餐提供的钙可以在12小时内维持血钙平衡,而不必动用骨库(骨骼)里的钙。但当饮食钙不足时,为了维持血钙的平衡,骨就要做出牺牲,释放出骨钙进入血液以供急需,从而起到调节的功能。

第三个环节:肠钙的吸收与排泄对钙的调节就是很必要的。肠钙吸收不良或饮食中缺乏钙,会引起血钙下降,大量肠钙吸收会导致血钙上升。而实际上肠钙的吸收对血钙的影响又就是很温与的,因为,钙在肠道的吸收要经五至六小时。另外肠道对钙的吸收也有调节作用。当饮食钙增加时,肠钙吸收率会随饮食钙的增加而下降,以保证定量吸收。如果饮食钙减少,则肠钙的吸收率就升高,当然如果饮食钙不足,仍然要动用骨库中的钙。

钙离子的生理作用:维持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的正常活动,维持体液的pH值稳定与渗透压稳定。

骨骼与牙齿中大量的钙,就是构成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并使骨骼有一定的硬度,起着支撑身体的作用。血液中的钙,具有维持脑及心脏功能正常,负担所有正常细胞生理状况的调节及分泌激素、凝固血液等作用,细胞没有钙便不能生存。钙在人体中的作用如下:

1)维持细胞的生存与功能。细胞分裂繁殖,数目渐增,与单细胞渐渐改变功能,都需要钙的参加。钙自细胞外进入,唤醒细胞开始工作,否则细胞一直保持睡眠状态。钙进入细胞,发出电波,与布满全身的神经纤维,形成人体情报网络,信息的输入经过钙的活动才传到身体各部位。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激素时也必需由钙经过血液,到器官中传递信息。细胞的单个功能与互相联络的网络都不能缺少钙,甚至老化、疾病、死亡都可以用钙的平衡说明。充分摄入钙质,细胞才能保持健康活跃,人也才能蓬勃与有朝气。

2)参与神经肌肉的应激过程。在细胞水平上,作为神经与肌肉兴奋-收缩之间的藕联因子,促进神经介质释放与内外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调节剂,传导神经冲动,维持心跳节律。钙有镇静作用,当体液中钙浓度降低时,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性增高,肌肉出现自发性收缩,严重时出现抽搐,当体液中钙浓度增加时,则抑制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性。钙作为神经兴奋与肌肉收缩之间的耦联因子,始终控制着肌肉收缩的起动与舒张的终止。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钙离子的浓度就是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10000倍。细胞兴奋时钙进入胞浆,胞浆内钙浓度显著增加,从而引起一系列细胞活动。肌肉的收缩作用就是这样进行的:首先神经兴奋的信息传导至肌肉。神经与肌肉有一个结合部位,叫神经末梢,释放一种递质,叫乙酰胆碱(Ach)。每释放一个量子的Ach,需要1—4个钙离于,可见递质的释放与钙离子的浓度就是密切相关的。而只有这种机制的启动,肌肉的收缩才能得以实现,当肌肉收缩的信息通过肌细胞膜传递到肌细胞内时,钙离子的作用就占主导地位了。在肌细胞里有肌质网,网内存有大量的钙离子,这些钙离子释放到脑浆,并作用于肌细胞内的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就可以收缩变短,整个肌细胞也就变短,这就就是肌肉的收缩作用。相反,胞浆内的钙离子被肌质网回收进去时,肌原纤维失去了钙离子的作用就会舒张变长,整个肌细胞也就变长,这就是肌肉的舒张作用。

3)钙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维持与调节体内许多生化过程就是必需的,它能促进体内多种酶的活动,就是多种酶激活剂,如脂肪酶、淀粉酶等等均受钙离子调节。当体内钙缺乏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不能充分利用,导致营养不良、厌食、便秘、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下降。4)钙为一种凝血因子,在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时起到催化作用,然后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聚合为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钙与磷脂结合,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与通透性。钙离子能使体液正常通过细胞膜,通常用来缓解由于过敏等症所引起的细胞膜渗透压的改变。

钙的生理功能复习过程

钙的生理功能

一、钙的生理功能 钙离子是维持机体细胞正常功能的非常重要的离子,它对于维持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位,维持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维持正常的肌肉伸缩与舒张功能以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还有一些激素的作用机制均通过钙离子表现出来。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均是基于以上的基本细胞功能,相关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一下几点: 1、维持正常的肌细胞功能,保证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功能正常。 2、对于心血管系统,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入胞内,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主要是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加快传导的作用。因而,细胞外钙离子浓度高则会升高血压,使心收缩力加强,每博输出量增大,因而血压也会相应增高。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有一种便是钙离子拮抗剂,它使得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钙通道的数量减少,使得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降低,血压下降。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还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病因均与钙离子关系密切。 3、是形成和维持骨骼、牙齿的结构及组成混溶钙池骨骼和牙齿中的钙占总量的99%,主要以羟磷灰石存在。其余的1%中一半与柠檬酸螯合或与蛋白质结合,另一半则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为混溶钙池。混溶钙池与骨骼钙间呈现动态平衡,即骨骼中的钙不断地在破骨细胞的作用下释放出来进入混溶钙池;而混溶钙池中的钙又不断地沉积于骨中,从而使骨骼中的钙不断得以补充更新,即为骨更新。 4、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目前已知至少有4种依赖维生素K的钙结合蛋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即在钙离子存在下才可能完成级联反应,最后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凝血。 二、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的原理 骨质疏松症起因与体内新形成的骨量低于被吸收的骨量。骨总量在刚进入成年时达到顶峰,其后是个稳定期。但从40岁前后开始又出现一个缓慢的减少过程。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吸收膳食中的钙质的效率在降

Ca2+在细胞内的生理作用

Ca2+在细胞内的生理作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Ca2+的一些作用,钙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参与 一切生命活动过程,维系着细胞的生理功能。钙主要是以离子形式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类似于激素的第二信使,因此有人称之为“生物学信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浓度虽比细胞内高千倍以上,但比起骨骼和其他组织来说,还是很少的。但它存在于身体各部分,是调节体内钙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这些钙离子,通过平衡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在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维持了神经、肌肉、凝血机制,并在神经介质和激素的释放等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细胞的受精等作用也有着密切关系。 一Ca2+与突触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后整合作用 当神经冲动抵达神经末稍时,末梢产生动作电位和离子转移,钙离子由细胞膜外进入膜内,使一定数量的小泡与突触前膜贴紧、融合起来,然后小泡与突触前膜粘合处出现破裂口,小泡内递质和其他内容物就释放到突触间隙内。在这一过程中钙离子的转移很重要。如果减少细胞外钙离子的浓度,即细胞膜内外的钙离子浓度差下降,则神经递质释放就要受到抑制,而增加细胞外钙离子的浓度差,则递质释放就增加。所以,钙离子由膜外进入膜内数量的多少,是直接关系到递质释放量的。钙离子是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贴紧融合的必要因素。钙离子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降低轴浆的粘度,有利于小泡移动;另一方面是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便于小泡和突触前膜接触而发生融合。 神经递质释放后,穿过突触间隙,激活突触后受体,这是突触后整合作用的第一步。整合作用的一部分经由亲离子受体的开放产生电位变化直接总合而发生在质膜水平;而另一部分额外的、重要的突触后整合作用通过信号级联发生在细胞内,这些信号级联控制着多种代谢过程和生物合成过程,进而调节长时程神经元反应,如调节突触强度、神经元兴奋性和调控蛋白质合成,Ca+在所有这些过程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控制膜通道的许多依赖Ca2+的信号、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及基因表达都被详细描述过。ER在信息的突触后处理过程中有特殊的作用,因为ER是个通用的、发信号的细胞器,能够把新产生的信号和正在进行的细胞进程进行整合,如将蛋白质合成及翻译后修饰和多种分子的细胞内转运进行整合。依赖于内膜Ca2+的兴奋性,ER密切参与在高度极化的神经细胞的末梢远端突触后部位产生的信号传递。这个ER参与的信号传播对突触活性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偶联尤为重要。 二Ca2+与血液凝固 凝血开始到形成凝血酶之前为止,是由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系统组成。内源性(血液的内在性)凝血机制,为血液的单独过程。血液与异物表面(血管壁的胶原纤维等)接触时,所谓接触因子的第XII因子和第XI因子就被激活,当第VI因子被激活后,它再使无活性的第IX因子活化。另一方面,血小板也在异物表面上粘着、凝集,并引起血小板变性(viscous me-tamorphosis)释放血小板第III因子。紧接着血浆中第VIII因子和钙离子与这些有活性的第XI因子和血小板第III因子发生反应,把无活性的第X因子激活。第V因子再和血小板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尿钙的多少与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密切相关。 尿钙测定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反映体内钙代谢的变化,而且能了解骨代谢的变化。尿钙是钙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使肠道钙吸收、骨吸收、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等多种生理过程的最后结果。因此,尿钙司‘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这些过程的变化。如在婴幼儿,虽然从母乳中或牛乳中获得大量的钙,但尿钙很少,吸收的钙多用于骨骼生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钙也逐渐增加。到成人,骨骼生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尿钙也比较稳定。此外,尿钙也可反映饮食钙量的变化,饮食钙量增加,尿钙显著增加,饮食钙量减少,尿钙也随之减少。 尿钙测定不仅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而且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高尿钙,根据24h尿钙的多少,可将高尿钙分为绝对性高尿钙和相对性高尿钙。绝对性高尿钙是指在低钙饮食时24h尿钙超过200mg。相对性高尿钙是指24h尿钙绝对值在正常范围内,但因与摄入钙和血浆钙相比较显著高于正常,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的尿钙排量为相对性尿钙。尿钙测定结合饮食摄入量测定及血清钙测定,不仅能区别绝对性高尿钙和相对性高尿钙,而且能初步鉴别饮食性高尿钙、肠吸收性高尿钙和骨吸收性高尿钙。饮食摄入大量的钙,虽然血钙无明显增加,但尿钙可显著增加;减少饮食中钙摄入量,尿钙可减至正常。正常人每日饮食钙超过1z,就可能使尿钙显著高于正常。肠吸收性高尿钙是指饮食钙虽无明显增加,而肠钙吸收率显著增加,致使滤过钙负荷增加和尿钙增加,肠钙吸收率高是特发性高尿钙常见的原因。骨吸收性高尿钙是指骨吸收增加,使大 量骨钙溶解入血,引起血钙增高,钙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尿钙增加。这种情况下,即使 饮食中无钙摄入,尿钙也不会明显减少。 尿钙测定不仅对上述疾病有鉴别价值,而且对肾结石也有一定诊断价值。很早人们就知道高尿钙病人肾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钙者。泌尿系结石中较常见的是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这两种钙盐在尿中都是较难溶解的。这些盐类的结晶生长和成核过程参与了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其结晶产物的形成与尿酸碱度及其他因素有关,即与此盐在这种环境下的饱和状态有关,高尿钙病人未必都有肾结石,肾结石病人也有尿钙正常者,因此高尿钙只是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并不是肾结石形成的原因。 24h尿钙虽有重要临床意义,但易受饮食的影响,临床上常用空腹尿钙及空腹24h尿钙的测定方。空腹尿钙能避免饮食钙的影响,同时测清晨尿中钙和肌酐值,以相当每毫克肌酐的钙排出量代表尿钙。空腹2h尿钙测定方法综合了空腹尿钙和24h尿钙的优点,正常情况下,空腹2h 尿钙是呈正相关,即24h尿钙高于正常时,空腹2h尿钙也高于正常。空腹2h 尿钙留尿方便,更适用于门诊病人。但这种方法是在肾小球肌酐滤过率正常的条件下应用的,任何影响肌酐排出的因素都会增大钙测定的误差。 2、母乳/尿钙检测(EDTA滴定法) 2.1原理: 母乳中钙离子在碱性溶液中钙指示剂结合成为可溶性的结合物,使溶液变成粉红色,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NA2)对钙离子的亲合力很大,能与该结合物的钙离子结合,使指示剂重新游离,溶液呈纯兰色,故以EDTA NA2滴定乳钙时,溶液由粉红色转变到纯兰色时即为滴定重点,由此可以计算出母乳中钙含量。2.2方法: 2.2.1试剂:A液 B液(粉) C液

钙离子在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综述

钙离子在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迁移中的作 用综述 中国农业大学植生071 薛永铭0702040118 摘要钙离子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集中讨论钙离子在细胞凋亡与迁移的调控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亚细胞区室内钙离子分布的微妙变化可以有效地正调控或负调控细胞凋亡,这是钙离子参与四条信号通路来调控细胞凋亡的基础。程和平教授研究组最近发现钙闪烁在细胞定向迁移中的作用,对细胞迁移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钙离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Caspase(半胱天冬酶)细胞迁移钙闪烁 一、钙离子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钙离子对多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动物生理的教科书中对其主要生理功能进行了总结: 1.钙离子是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2.参与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收缩过程(内质网内钙库的释放); 3.参与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激素合成与分泌; 4.是骨骼构成的重要物质。 这些重要生理功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研究基础,然而近些年的研究却揭示了钙离子在细胞凋亡与迁移的调控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人们得以钙离子的生理功能,所以我认为集中笔墨将这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也是很有意义的。 二、钙离子参与四条主要的凋亡信号通路。 长期研究表明,亚细胞区室内钙离子分布的微妙变化可以有效地正调控或负调控细胞凋亡,因此钙离子扮演着细胞生存的捍卫者或是无情的死刑执行者的双重角色。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并总结出了引起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四条信号通路:外部

通路(死亡受体通路)、内部通路(线粒体通路)、依赖Caspase-2的通路、不依赖于Caspase的通路(GrA介导通路)。四条通路图示见图1。 图1 引发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四条信号通路。(引自Sten Orrenius et al., 2003)1.钙离子与死亡受体通路 死亡受体(DR)通路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清楚的凋亡诱导机制。死亡受体包括Fas、TRAILR2、TRAILR1等,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以Fas为例,Fas 触发的凋亡机制是通过升高钙离子浓度来实现的。钙结合蛋白对内质网腔内钙离子变化非常敏感,与Fas结合后使钙离子内流,启动细胞凋亡,激活Caspase-8。在I 型细胞中,Caspase-8激活Caspase-3,而Caspase-3是细胞凋亡的直接执行者之一;在II型细胞中,Caspase-8剪切Bid蛋白,而后依赖线粒体通路诱导凋亡。 2.钙离子与线粒体通路 线粒体是胞内重要的钙库,内质网与线粒体之间的钙离子交流对细胞命运有深刻地影响。在一些刺激作用下,内质网将其储存的钙离子释放,然后线粒体摄取钙离子,引起钙离子超载,导致线粒体的损伤。线粒体的损伤会导致细胞色素c的释放,引发凋亡体(apoptosome)的形成,apoptosome激活Caspase-9,Caspase-9又激活了细胞凋亡的直接执行者Caspase-3,诱导了细胞凋亡。线粒体通透孔的开放使

生理学笔记讲义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讲义】第十二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精品课程——生理学 【讲义】第十二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十二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 感觉器官: 分类:分布的部位 刺激的性质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眼的折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前表面 该系统最主要的折射发生在角膜。 正常人眼处于静息状态而不进行调节时,眼的折光系统的后主焦距的位置,恰好是视网膜所在的位置。

对于人眼和一般光学系统,来自6米以外物体的各发光点的光线,都是平行光,可以成像在视网膜上。 (二)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 简化眼(reduced eye) 是一个假想的模型。其光学参数和其他特征与正常眼等值。简化眼和正常安静时的眼一样,正好能使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 AB(物体的大小)/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 ab(物像的大小)/nb(节点至视网膜距离) nb固定不变,根据AB和Bn,可以算出物体成像的大小。 利用简化眼,可以算出正常人眼能看清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的限度:视网膜上的像小于5 μm,一般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正常人眼的视力或视敏度有限度,该限度用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的大小表示。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 膜像的大小,大致相当于一个视锥细胞的直径。 视敏度: 5米远处, .5mm缺口的方向, 视网膜像距为5μm, 眼视力正常定为1.0 (三)眼的调节 当眼看远物时(6米以外),正常眼不需任何调节物体就可成像在视网膜上。 看近物时,入眼内光线不是平行的,需进行调节: 1.晶状体前凸 2.瞳孔缩小 3.两眼轴向鼻中线会聚 (四)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异常 1.近视近点前移 轴性近视 屈光近视 2.远视视近物或远物都需调节;近点远移。 3.散光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相等。 4.老视近点远移;

浅谈钙离子生理学功能

浅谈Ca2+生理学功能 摘要Ca2+是组成原生质的重要元素之一,是生物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也参与动物机体各项生理活动,从骨骼形成,肌肉收缩,神经及大脑思维活动,甚至人体的生长发育、消除疲劳、健脑益智和延续衰老等都离不开它,因此有人说“钙是生命之本”。 关键词钙离子骨骼肌肉收缩凝血过程神经传导 在动物生命物质中,碳、氨、氢和氧参与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钙、磷、镁主要以难溶无机化合物存在于骨骼中;另外,钠、氯、钾、钙、镁等分别以游离水合阳离子和阴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中发挥电化学和信使功能。其中,Ca2+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钙参与肌肉收缩、血液凝固、许多酶的活化、神经冲动的传递、降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等[1]。 经过简单的生理学课程学习和资料查询,我将Ca2+的生理学功能总结了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参与肌肉收缩;参与凝血过程;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其他方面。 1、骨骼组成 钙磷占据了体内总矿物质的70%,约99%的钙和80%~85%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骨骼在运动系统中起杠杆作用,构成生物体的坚固支架。骨组织含有无机盐、有机质和水。其中无机盐占45%,骨无机盐不仅能增强骨的机械力,同时具有维持机体所有组织的化学平衡作用。在无机质中磷酸钙、碳酸钙、氟化钙等含钙化合物占2/3,决定了骨的坚固性,在维持体型、保护脏器和支持体重方面有重要作用。钙是整个生命期骨塑建和重建过程中骨质形成期所必需的元素,支持骨器官的发育和形成[2]。 在畜牧业生产中严重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是钙和磷,它们是骨骼的主要矿物质成分,相互关系十分密切,其中一种缺乏或过量,将会干扰动物对另一种的吸收和利用。在各种动物钙绝对缺乏比较少见,而磷过多引起的钙相对缺乏较为常见,钙的缺乏可导致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质疏松和纤维性骨营养不良,但一般不会引起佝偻病和成骨软化[1]。在家禽的饲养中,钙缺乏会使体质衰弱,增重缓慢,饲料利用率和繁殖率下降,肉、蛋产量降低。对人类来说,小儿缺钙易造成软骨病、佝偻病、龋齿等疾病,而老年人缺钙易发生骨质疏松或是骨折。 2、肌肉收缩 肌纤维组成肌组织,具有收缩功能。生物体运动、消化、心脏跳动等都离不开肌肉收缩,而Ca2+在肌纤维收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钙的生理作用和血钙离子浓度的维持

钙在细胞内、外的分布相差较大,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约为1~3毫摩尔/升,而细胞内胞浆钙离子的浓度约为0.1毫摩尔/升。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清总钙量相当恒定,为2.25~2.75毫摩尔/升,儿童稍高,常外于上限。其中大多数钙以骨盐形式存在于骨骼里。骨骼中钙的含量约占人体总钙量的99%,仅有1%左右分布于各种软组织中,在细胞外液(其中血液占细胞外液的20%,软组织的细胞间液占细胞外液的80%)中的钙含量仅占体内总钙量的0.1%,约1克左右钙是人体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之一, 钙离子是机体的必需元素,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对维持细胞各种代谢过程极为重要。 它维持了神经、肌肉、骨骼、凝血机制、肾和呼吸功能,并在神经介质和激素的释放、氨基酸的摄取和结合、维生素的吸收等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细胞的纤毛运动、阿米巴运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细胞分裂、受精等作用也有着密切关系。图中概括了细胞中钙离子与身体功能的关系。 血钙离子浓度是通过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保持稳定,通过骨钙,与血钙间的转化保持平衡, 正常情况下,钙在各组织的代谢过程中,主要受副甲养腺激素的调节,还受到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男女性腺激素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影响。钙的平衡就是这些激素作用于钙代谢的结果。钙代谢的变化也能影响激素的活动变化,钙代谢的最终目的就是使血钙和骨钙保持稳定和平衡。骨钙一般相对稳定,而血钙的波动较大因此,钙的调节实际上就是血钙浓度的调节,钙的调节机能就是使血钙保持平衡。钙的调节机能有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肾脏是血钙调节的重要器官。当胃肠道吸收大量的钙时,血钙浓度可暂时升高。这时肾的过滤钙就增加,肾脏对钙的吸收减少,尿钙明显增加。然后血钙又逐渐下降

钙离子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钙离子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2016年3月14日星期一 人体作为生物体是由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和植物体一样,人体也顺应四季,有其特定的生长发育规律。春发夏长秋收冬藏,人体顺应四季有其代谢的变化。春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也是精神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高发的季节,流感,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也会比较比较频繁,对于女性来说,月经不调的现象也容易发生在春季。为什么春发的季节却成了疾病高发的季节呢?中老年人,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的春天不好过啊!这些疾病的高发可能跟春季缺钙有关。 对于西医的医生来说,调节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离子平衡是很平常的事情,常规性的都会给患者补液来补充一些钠离子,钾离子以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但是,却往往忽略的补充钙离子。其实,钙离子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微量元素,不但数量庞大,是骨骼和软骨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了各种细胞代谢和激素代谢的作用。缺钙,会导致细胞膜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异常,使得血液中的离子失衡,酸碱平衡破坏。缺钙也会导致凝血功能的异常。而且由于钙离子具有调节细胞通透性的作用,因此,也能导致血液粘稠和血脂的异常。钙离子在肠道内可以和脂质结合,和重金属结合,以及和其它元素的结合,从而促进脂质,有害物质的排除。缺少钙离子则会影响这些有害物质的清楚,导致人体功能的损伤和障碍。 春季是生发的季节,青少年往往在春季生长发育旺盛。这是导致青少年缺钙的主要原因。钙离子在人体内主要由甲状旁腺来调节,如果体内钙离子不足,则甲状旁腺分泌增加,起到破骨作用来补充钙离子的缺乏,但是,春季由于饮食和季节原因,甲状旁腺调节功能降低,因此,人体在春季更容易缺钙。缺钙导致的细胞通透性的改变,容易湿气过重,导致水肿的发生,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也使得离子失衡,免疫系统出现异常,高发过敏性疾病,皮肤病,过敏性鼻炎,哮喘,与钙离子的缺乏有很大关系。另外,钙离子作为信使,参与激素的合成和代谢,如果缺钙的话,会使得激素异常导致月经不调。最近几年,我就发现自己在春节月经周期打乱,月经不调发生在春季,这可能跟缺钙有一定关系。毕竟年纪增长,钙的吸收功能降低。正常的饮食,恐怕难以维持钙离子的需求。另外,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再春季高发,也往往和春季的缺钙有关。 为什么春季更容易表现出缺钙的现象,我也不能有更准确的解释,归结为人体在四季中的正常生理反应,因此,各类人群,尤其是长身体的青少年,和老年人,更要重视春季补钙,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钙的作用及功能介绍

钙的作用及功能介绍 在众多矿物质中,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钙质大概占人的体重的1.5%至2%,由此可见,人体对钙质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宝宝在其出色的头一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体重会增长三倍,而身高则会增长0.5倍,如此一来就需要大量的钙质来促进新股的形成以及骨骼的发展。钙的作用及功能:1. 钙可以够组成人体的骨骼和牙齿,能够占到1.5%和2%,如果缺少就会造成骨质疏松。 2. 钙可以够维持身体细胞膜内的通透性。 3. 钙可以保持很多酶的活性。 4. 钙可以参加人体凝血的过程,有些人出血以后不容易止血,这和钙的缺乏有关系。 5. 钙可以缓解神经兴奋性。通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钙量会从刚出生时的25克左右增长到75克,当人体的钙吸收不足时,就会以其骨钙来保持血钙的正常,借此来维持神经功能以及正常生理活动。就一般而言,婴幼宝宝只有保持骨钙的正平衡,即一天平均骨钙沉积需要超过140毫克,才可以达到正常骨骼发育的需求量。要了解更多关于宝宝补钙的内容请访问:宝宝补钙专题 在众多矿物质中,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钙质大概占人的体重的1.5%至2%,由此可见,人体对钙质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宝宝在其出色的头一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体重会增长三倍,而身高则会增长0.5倍,如此一来就需要大量的钙质来促进新股的形成以及骨骼的发展。 钙的作用及功能:

1. 钙可以够组成人体的骨骼和牙齿,能够占到1.5%和2%, 如果缺少就会造成骨质疏松。 2. 钙可以够维持身体细胞膜内的通透性。 3. 钙可以保持很多酶的活性。 4. 钙可以参加人体凝血的过程,有些人出血以后不容易止血,这和钙的缺乏有关系。 5. 钙可以缓解神经兴奋性。 通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钙量会从刚出生时的25克左右增长到75克,当人体的钙吸收不足时,就会以其骨钙来保持血钙的正常,借此来维持神经功能以及正常生理活动。就一般而言,婴幼宝宝 只有保持骨钙的正平衡,即一天平均骨钙沉积需要超过140毫克,才可以达到正常骨骼发育的需求量。 要了解更多关于宝宝补钙的内容请访问:宝宝补钙专题

钙的生理功能

一、钙的生理功能 钙离子是维持机体细胞正常功能的非常重要的离子,它对于维持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位,维持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维持正常的肌肉伸缩与舒张功能以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还有一些激素的作用机制均通过钙离子表现出来。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均是基于以上的基本细胞功能,相关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一下几点: 1、维持正常的肌细胞功能,保证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功能正常。 2、对于心血管系统,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入胞内,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主要是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加快传导的作用。因而,细胞外钙离子浓度高则会升高血压,使心收缩力加强,每博输出量增大,因而血压也会相应增高。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有一种便是钙离子拮抗剂,它使得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钙通道的数量减少,使得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降低,血压下降。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还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病因均与钙离子关系密切。 3、是形成和维持骨骼、牙齿的结构及组成混溶钙池骨骼和牙齿中的钙占总量的99%,主要以羟磷灰石存在。其余的1%中一半与柠檬酸螯合或与蛋白质结合,另一半则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为混溶钙池。混溶钙池与骨骼钙间呈现动态平衡,即骨骼中的钙不断地在破骨细胞的作用下释放出来进入混溶钙池;而混溶钙池中的钙又不断地沉积于骨中,从而使骨骼中的钙不断得以补充更新,

即为骨更新。 4、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目前已知至少有4种依赖维生素K的钙结合蛋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即在钙离子存在下才可能完成级联反应,最后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凝血。 二、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的原理 骨质疏松症起因与体内新形成的骨量低于被吸收的骨量。骨总量在刚进入成年时达到顶峰,其后是个稳定期。但从40岁前后开始又出现一个缓慢的减少过程。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吸收膳食中的钙质的效率在降低,长期钙摄入量不足。钙的缺乏导致从骨中吸收的钙量增加,而骨中钙储备减少时,骨质也就开始减少。 三、为什么女人比男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 首先,男人的骨总量比女人的大,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可避免的丢失骨质时,男人的骨密度依然较高。其次,妇女到绝经期因缺乏雌激素和其他性激素,所以骨质丢失的速度更快。 四、科学补钙应注意什么 一、不随广告走。增加自己的保健知识,正确认识补钙。钙 品生产企业常以明星为前驱,吸引消费者。对此应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而不要被各类响亮的补钙商品名称所惑,切记此类商业用语纯属炒作,在营养学领域多数并不存在。 二、不要听信某些钙品的夸大宣传。如一些广告称的“沉 积好、吸收快”,使人误认为人体对钙的吸收是简单的过程,实际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感觉器官的功能(6)-生理学

生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感觉器官的功能。 1.何谓双眼视觉,双眼视觉和单眼视觉有何不同? 人和灵长类动物的双眼都在头部的前方,两眼的鼻侧视野相互重叠,因此凡落在此范围内的任何物体都能同时被两眼所见,两跟同时视某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称为双眼视觉。有些动物的两眼分布在头的两侧,两眼视野完全不重叠,左眼和右眼各自感受不同侧面的光刺激,称单眼视觉。用单眼视物时,有时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立体感觉,这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单眼运动而获得的。用双眼视物时,两眼视网膜各形成一个完整的物像,同一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图像并不完全相同,左眼看物体时对它的左侧面要多看到一些,右服对它的右侧面要多看到一些,这样,来自两眼的图像信息经过视觉中枢处理后,便可产生一个有立体感的物体的形象。故双眼视觉可以弥补单眼视野中的盲区缺损,扩大视野,并可产生立体视觉。 2.简述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发生原因。两者看物时在调节上有何区别?如何矫正? 近视眼与远视眼都属于非正视眼,近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使远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图像。近视眼看近物时,由于近物发出的是辐散光线,故不需调节或只作较小的调节就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远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使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不经调节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视近物时,近物发出的辐散光线也聚焦在视网膜后方,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才能看清物体。所以两者的区别在于近视眼视远物时需要调节而视近物时不需调节,而远视眼无论视近物或远物都需调节。因此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使平行光线经辐散后进入眼内,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与近视眼相反,远视眼则需戴凸透镜矫正。

钙的生理作用

钙的生理作用 1.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 百分之九十九的钙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上,当你缺钙的时候,牙齿和骨骼中的钙就会补充到血液中去,以维持血钙的平衡,这个我们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2.百分之一的钙在血液和软组织中增加软组织的坚韧性. A.补钙时不能让钙进入细胞内,有时由于身体暂时的需要,进入细胞之后还要出来,这也是我们身体自然调节的一种功能,当你缺钙时由于钙的代谢失衡就会有一部分钙进入细胞内,所以你的软组织就会变硬,皮肤的弹性就会下降,变硬的皮肤显得憔悴,衰老. B.筋膜.鼓膜是眼睛的结构,鼓膜就是我们的白眼珠,也是软组织,当你缺钙的时候鼓膜失去弹性,眼睛内的晶状体.玻璃体就会变形,从而影响视力,形成近视.老花眼等. C.血管内膜,血管也是软组织,有弹性,能伸缩,当你缺钙时就会变硬,弹性下降从而影响血管的收缩,当你的脑组织中钙增多时,脑细胞失去活性,大脑就会出问题.记忆力减退.智力障碍.老年痴呆都与缺钙有关.例;16岁的男孩,他妈妈怀孕是就缺钙,一直都缺钙,16岁那年有一次有病,突然发高烧,你知道什么原因,经检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脑组织已经严重钙化了.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补钙. D.肠道内膜也是软组织有弹性能伸缩的,以保持我们每天大便排出的畅通,如果你长期缺钙肠道的伸缩能力就会下降,你大便的时间就长而且

会很困难,这都与缺钙有关. 3.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软组织中的钙增加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就提高了,进而导致神经性的偏头痛,特别是女性的偏头痛,10%--20 %是由缺钙引起的,你比如;多梦,象连续剧一样的做梦,第二天早上记得很清楚-----也是严重缺钙. 儿童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都是缺钙引起的神经细胞的兴奋. 4.强化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 例;一杯热水感受器[感受冷热的],------------由神经细胞把这种感觉传到神经中枢,在传到脊椎,再由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手上肌肉]. 不缺钙时手触及后马上缩回来,因为温度太高,这个动作很快就会完成的,但是当你缺钙时神经传导的功能就慢很多,生活当中有的人怕烫有的人不怕烫就是这个原因. 缺钙时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反应迟钝,老年痴呆等等都是神经传到功能下降所至. 5.参于血液的凝固, 缺钙有两种结果, A.出血不止,女性经期,经血量大而且持续时间长,补钙会有很大的缓解, B.凝血作用,血液是有机质,不能稀也不能稠,缺钙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例;45岁以上的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很正常,但生活当中你会发现二十多岁的人他也会血稠,很多吃素食的人也会血稠.这都是由于缺钙引起的. 6.参与肌肉的收缩 肌肉的收缩跟蛋白质有关,与钙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让肌肉收缩的快而且有力量就必须有钙,如果骨骼肌缺钙,你就会肌肉酸痛,经络松弛,手脚抽筋,腰酸.背痛,四肢无力,动作缓慢,肌肉劳损等等症状.

钙的作用

人体中钙的作用 “钙”的问题不是个单纯的“骨头”问题,“补钙”这掷地有声的两个字也不仅仅是个口号,你会发现“钙”与你身体各个系统原来都密切相关。 钙结合蛋白是一种具有特异性、高亲和力、能可逆地与钙相结合的蛋白质。它广泛存在于细胞内外,以其与钙的亲和力不同来感受或调控钙离子浓度从而参与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毛细血管的渗透性、改善微循环和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以及酶的活性、激素分泌等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催化、启动、运输、分泌功能,维持人体循环、呼吸、神经、内分泌、消化、血液、肌肉、骨骼、泌尿、免疫以及生殖器等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维持着人体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肩负着第二信使的重任,几乎参与一切的生命现象以及多种生理过程,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剂。 钙与大脑的情绪 钙是脑神经元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充足的钙能抑制脑神经的异常兴奋,使人保持镇静。缺钙则使人烦躁、情绪不稳定。 钙与血压 人体缺钙会刺激产生导致高血压的多肽物质,日摄入量少于 300mg 者与达到正常摄入量者相比,高血压的发病率要高 2--3 倍。 钙与眼睛视力 钙参与视神经的生理活动,还使眼球充满弹性。钙摄入量不足则眼肌收缩功能受到影响,眼睛容易紧张、疲劳、视力下降。 钙与机体免疫力 钙能激活淋巴液中的免疫细胞,改善其吞噬能力,同时促进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有害细菌繁殖。 钙与消化系统的消化能力 钙能激活人体内的脂肪酶、淀粉酶等多种消化酶,改善其与消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能力。钙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消化不良、食欲降低。 钙与肝脏的排毒能力 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各种毒素都在肝脏细胞的作用下变成无毒或者低毒物质。钙是参与肝细胞修复的重要元素,对保护肝脏的排毒功能十分重要。若摄入不足,不仅排毒不充分,肝脏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钙与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要靠钙来传递信息,钙不足则内分泌失衡,不仅影响肤色肤质,诱发失眠多梦,还可能导致性功能低下。 钙与皮肤弹性 钙对维持皮肤细胞膜的完整非常重要。当体液中钙离子浓度下降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皮肤和黏膜对水的渗透性增加,导致皮肤弹性降低,甚至引起皮肤瘙痒、水肿。钙与肌肉的力量 钙参与肌纤维运动,缺钙则肌肉力量不足,不仅运动时容易拉伤、运动后也常常感到酸痛。同时,钙浓度不足时肌肉的兴奋性会增高,进而出现自发性收缩,甚至严重到抽筋。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和答案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和答案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受器(receptor) 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 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 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 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 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 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 8.本体感觉(propr ioception) 9.视敏度(visual acuity) 10.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 11.远点(far poin t of vision) 12.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13.近视(myopia) 14.盲点(blind spot) 15.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16.明适应(light a daptation) 17.视野(visual field) 18.听阈(hearing threshold) 19.最大可听阈(maximal auditory thre shold) 20.听域(audible area) 21.气传导(air c onduction) 22.骨传导(bone conduction) 23.耳蜗微音器电位(microphonic potential) 二、填空题 24.感受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电位,其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呈,因此,不具有的性质。 25.快痛是一种“痛”,快痛由纤维传导;而慢痛是一种“_痛”,由_ 纤维传导 26.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须通过四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依次为,,和。 27.简化眼模型,是由一个前后径为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光率为,此球面的曲率半径为。 28.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和。 29.视近物时晶状体,视远物时晶状体。 30.光照愈强,瞳孔愈;光照愈弱,瞳孔愈,称为反射,其反射中枢在。 31.老视眼的产生原因主要是,表现为近点移,所以看近物时需戴适

最新浅析钙离子的生理作用

钙离子在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生物工程123 赵家熙 2012013409 摘要:钙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机体各项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离子,参与一切生命活动过程。比如从骨骼形成,肌肉收缩,神经及大脑思维活动,甚至人体的生长发育、消除疲劳、健脑益智和延续衰老等都离不开它,维系着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人体“生命元素”的美誉。 关键词:钙离子,血液凝固,肌肉收缩,神经传导 钙广泛的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中。按成人体重70kg计算.所有软组织的钙相当于体重的0.01%。细胞外钙相当于体重的0.0015%,软组织和细胞外液共含钙约8g;牙齿含钙7g;其余约占98.9%的钙分布在骨骼中.而骨路中的钙含量相当于体重的1.86%。钙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结合状态和离子状态。只有钙离子才具有生理活性。所谓钙离子又分为细胞内钙离子和细胞外钙离子两种。钙离子在体内的贮存方式在体内钙离子主要以游离和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两者之间处于动态平衡。在生命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内外游离钙离子浓度。 钙离子对人体有这很多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下面来简述这些作用。 1.钙离子参与参与血液凝固。血小板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血细胞。黏附、聚集的血小板形成血栓有利于止血。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形成。但在必须在一定浓度的Ca2+和纤维原蛋白存在时才能实现。作为凝血因子IV的钙离子,参与了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实现途径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第二阶段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催化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这是由在血小板凝脂膜上形成的FⅩ-FⅤa-Ca2+凝脂的凝血酶原复合物,进而激活凝血酶原为凝血酶。第三阶段是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最终形成血凝块。在FⅩⅢa和Ca2+作用下,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形成不溶于水的交联纤维蛋白多聚块凝块,从而导致血压凝固。因此,除去血浆中的Ca2+,血液凝固将会延续。Ca2+在一定范围内对动物血凝具有促进作用, 而当其血中浓度超过一定浓度范围时则有抑制或抗凝作用。钙作为重要的凝血因子能促进血凝过程,血钙

钙的作用

钙——生命之源钙在人体中以骨钙及血钙两种形式存在,骨钙存在"骨库"骨头中占99%,血钙在血液及细胞液和软组织中只占1%,但就这1%发挥着巨大的生理作用。但国人目前人均钙摄入量仅为所需标准量的50%左右。严重钙营养素缺乏是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临床实践证明:钙缺乏病已涉及各科疾病百余种,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搞好钙缺乏疾病的防治,对改善国民钙营养状况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血钙的功能 1、参与免疫系统 2、参与血液的凝固 3、参与肌肉的舒张与收缩 4、参与神经传递 5、参与细胞的粘着 6、参与内分泌的调节 7、参与激素的分泌与调节 8、参与血液的循环 9、钙是生命的起源钙的平衡与“钙搬家” 人只能从饮食中摄取钙质,而饮食中钙含量一般并不丰富,所以人类始终面临缺钙的威胁。钙摄入不足会导致血钙的下降,血钙下降则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病理反应。 一个钙代谢正常的人,数天甚至一两个月缺钙并不能使血钙受累而降低。因为钙摄入不足时,人体血钙自稳系统立即增加副甲状腺素分泌,溶解骨钙,补充血钙,使血钙维持原来水平。但对骨钙-血钙平衡研究表明,人体长期缺钙得不到补充,就会使血钙自稳系统受损:副甲状腺长期受缺钙的刺激,从而

进入亢进状态,持续过量地分泌副甲状腺腺素,进而造成骨钙减少,血液和软组织如血管、脑等组织的钙含量增加,这种反常现象被称为"钙搬家"。 钙搬家使钙沉积在血管壁上,会使血管失去弹性,导致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沉积在脑中可导致老年性痴呆;沉积在骨头某些关键部位可导致骨质增生。长期饮食缺钙,诱发的钙的反常转移——"钙搬家"——解释了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老化疾病同时并存的现象。据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的调查资料,高血压的发生与饮食中缺乏钙、钾和维生素A、维生素C有密切联系,尤其是缺钙。有学者发现,高血压患者补钙后血压降低;中等程度的高血压患者,加强钙质营养进行试验,二个月后44%的患者血压恢复了正常;老年高血压患者补钙降压效果更快,补钙约十天后,血压开始下降。二、缺钙的后果 缺钙会使身体的几乎每一个器官都受到侵害,其中较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系统和器官: 神经系统:失眠、眩晕、发烧、癫痈症、精神病、胃溃疡、帕金森氏症、歇斯底里症等; 血液循环系统:贫血、血友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律紊乱、动脉硬化、血液混浊、恶性贫血、血管脂肪化等; 运动系统:骨折、关节炎、软骨症、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骨质软化、腰酸背疼、手足麻木、肌肉痉挛等; 五官方面:耳鸣、耳聋、白内障、近视眼、老花眼、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等; 泌尿系统:肾炎、膀胱炎等;

人体解剖论文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论文浅谈钙离子的生理作用 学院: 姓名: 班级: 学号:

浅谈钙离子的生理作用 摘要:钙离子是机体各项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离子。它对于维持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位,维持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维持正常的肌肉伸缩与舒张功能以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些激素的作用机制均通过钙离子表现出来。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均是基于以上的基本细胞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钙离子是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参与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收缩过程;参与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激素合成与分泌;是骨骼构成的重要物质。本文主要论述钙离子在细胞电生理、神经信号传导、血液生理、心肌收缩以及平滑肌收缩过程中的不同机理及意义。 关键字:钙离子细胞电生理信号传导血液生理肌肉收缩 一、钙离子与细胞电生理 在细胞内、外液中,钙离子浓度相差1000倍以上。各分布上的差异,是钙泵主动转运,钙通道被激活的结果。钙通道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具有充满水份的中心小孔,选择性地允许钙离子及少许其它二价离子通过。钙通道是相对静止的,只有在特殊刺激下,通道蛋白构型发生改变才引起通道开动,从而使钙离子内流入细胞。当胞浆中的钙离子增至一定浓度时,即与细胞内钙受体(钙调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参与机体的多项生物学效应。根据激活电位阈值、失活特性、单通道电导和药理学敏感性等已分辨出许多种钙通道亚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Ic型:Ic型钙通道的单一电导约20~40pS。它具有多种功能,如触发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调节胞质酶,影响一些动作电位的上升相和出现平台等。 2、L型:L型钙通道表现为长时程和持久,有很高的阈值。它需要很强的去极化作用才能开放,但不失活,主要分布在心肌、血管平滑肌、内分泌和神经组织。 3、T型:T型钙通道的显著特点是电导很小,约9pS;阈值很低,约-70mV;持续时间很短,很快失活。这种低阈值的钙离子峰电位,对提高树突中的弱信号有重要意义,从而显著影响了域下突触整合。L型钙离子通道主要分布于触发起博电活动的组织如动脉管壁、心脏传导系统。

钙的生理功能.

《功能食品》电子教材 钙的生理功能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出生时体内含钙总量约为28g,成年时达850~1200g,相当于成人体重的1.5%~2.0%。除约99%的钙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的钙分布于软组织、细胞外流和血液中,统称为混溶钙池,这部分钙与骨骼钙维持动态平衡,是维持体内细胞正常生理状态所必需必需。体内有相当强大保留钙质维持细胞外液中钙浓度的机制,因为钙生理学功能对生命非常重要,即使当饮食钙严重缺乏或机体发生钙异常丢失时,可通过相同机制使骨脱矿化,以纠正甚至是轻微低钙血症,而保持血钙稳定。 一、生理功能 1.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 妊娠早期,胎儿仅有少量钙沉积,以后钙浓度很快升高至胎儿体重的0.5%。妊娠后期,胎儿从母体约取得20g的钙,足月新生儿钙相当于其体重的l%。1岁以前婴儿每年转换100%,以后逐渐降低,每年可转换50%,即每2年骨钙可更新一次。儿童阶段每年转换10%,由于儿童时期生长发育旺盛,对钙需要量大,如长期摄钙不足,并常伴随蛋白质和维生素D 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新骨结构异常,骨钙化不良,骨骼变形,发生佝偻病。健康年轻成人骨吸收与形成维持平衡,每年转变5%。40岁以后骨形成明显减弱,转换速率为每年0.7%,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女其吸收(旧骨吸收)更占优势。 2.维持肌肉神经的活动,钙离子参与骨骼肌、心肌的收缩,平滑肌及非肌肉细胞活动兴奋性的维持。当钙离子浓度低于45~55mg/L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可引起手足抽搐,而浓度过高时,则可损害肌肉收缩功能,引起心脏和呼吸衰竭 3.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如腺甘酸环化酶、ATP酶、琥珀酸脱氢酶、脂肪酶等 4.其它:参与凝血过程、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和细胞内胶质的稳定性;调节血压作用;可能降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等 二、钙的膳食参考摄入量 表5.1中国居民膳食钙参考摄入量(mg/d) 注:1)摘自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国营养学会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感觉器官的功能(6)-生理学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感觉器官的功能(6)-生理学 生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感觉器官的功能。 1.何谓双眼视觉,双眼视觉和单眼视觉有何不同? 人和灵长类动物的双眼都在头部的前方,两眼的鼻侧视野相互重叠,因此凡落在此范围内的任何物体都能同时被两眼所见,两跟同时视某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称为双眼视觉。有些动物的两眼分布在头的两侧,两眼视野完全不重叠,左眼和右眼各自感受不同侧面的光刺激,称单眼视觉。用单眼视物时,有时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立体感觉,这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单眼运动而获得的。用双眼视物时,两眼视网膜各形成一个完整的物像,同一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图像并不完全相同,左眼看物体时对它的左侧面要多看到一些,右服对它的右侧面要多看到一些,这样,来自两眼的图像信息经过视觉中枢处理后,便可产生一个有立体感的物体的形象。故双眼视觉可以弥补单眼视野中的盲区缺损,扩大视野,并可产生立体视觉。 2.简述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发生原因。两者看物时在调节上有何区别?如何矫正? 近视眼与远视眼都属于非正视眼,近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使远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图像。近视眼看近物时,由于近物发出的是辐散光线,故不需调节或只作较小的调节就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远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使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不经调节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视近物时,近物发出的辐散光线也聚焦在视网膜后方,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才能看清物体。所以两者的区别在于近视眼视远物时需要调节而视近物时不需调节,而远视眼无论视近物或远物都需调节。因此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使平行光线经辐散后进入眼内,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与近视眼相反,远视眼则需戴凸透镜矫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