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胚抗原与甲胎蛋白
肝病患者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肿瘤标志物检测分析

t . eatetfP t l y。 e flt o i l S ha cdm Mei l c ne J nag・i un6 10 ・ hn a Dp r n a o g t i e H s t i unAae yo d a i c・i yn S h a 40 Ci i m o ho h A i d pa o c a f f c Se a c 4 a
a t e ( E ) n ds nusi r a e a c cri m ( H , e s t ea c cr‘ ma MH 。 i h s n i lh p t s n g n C A o t g i n pi r h pt a n a P C) m t t c hp t ac o ( C) c roi a d v a e a t . i ii hg m y i co aa i i i n r s r i i
h p t s n e t u j t b i oat l c e i m n s n i m n a a ・ set e . s e a t di 6 h a h sb s ym c p rc h m l iec t m u os y r p c vl Re i a n 0 l y i c e r ie u e s e i y 棚
【 关键 词】 甲胎蛋 白; 癌胚抗原 ; 原发性肝 癌 ; 转移性肝癌 ; 肝硬 化 ; 病毒性肝 炎 【 中图分类号 】 R757 R4 66 3 .; .2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0 —5 12 o )70 1—3 0400 (08 o.940
Anaysst o bnedee to f ap e o r t i a a cn e b y n c a tg n n p te s wih e a o t y.WEN 孙 l i o c m i tci n o l ha f t p o en nd c r i o m r o i n i e i a int t h p t pa h
常见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SCC主要用于监测宫颈、肺、食管、肛门、头颈部区域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程。并不是鳞状细胞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缺乏临床敏感度和特异性。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大多数小细胞癌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升高,且其水平与临床进程相平行。神经母细胞癌患者NSE水平也明显升高。
人附睾蛋白(HE4)
作为辅助手段用来监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疾病复发或恶化情况。
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RSA)
升高见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炎症、肾脏泌尿系统疾病等。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
升高见于前列腺癌,FPSA/TPSA比值可帮助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FPSA/TPSA比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
高尔基体蛋白(GP73)
是肝癌早期诊断的一种新标志物,继甲胎蛋白之后另一个肝癌中期诊断指标。
糖类抗原50(CA-50)
增高常见于各类上皮癌,其中胰腺癌(80%-97%)、胆囊癌阳性率高达94.4%,其它依次为肝癌(80%)、胃肠道癌(77%)。CA50检查结果与CA199很接近。其次非肿瘤性疾病如胰腺炎、结肠炎、肺炎等,随炎症消除而下降。
糖类抗原CA-125
卵巢癌时CA125检出率可达70%-90%。适用于浆液性囊腺癌和未分化的卵巢癌。黏液性卵巢癌阳性率较低。检测结果不能用作卵巢癌确诊,也无早期诊断价值,可用于疗效检测和判定有无复发和转移。
常见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常见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AFP)
检查AF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但并无特异性。其它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AFP也会升高。妊娠期异常升高常提示胎儿有脊柱裂、无脑畸形等。
癌胚抗原(CEA)
AFP、CEA、CA50、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AFP、CEA、CA50、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摘要:研究和分析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基类抗原50(carbohydrate antigen,CA50)、糖基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这四项组合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临床意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50;糖类抗原199肝脏对于人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它们很容易受到各种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影响,最突出的肝脏肿瘤仍然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
在恶性肿瘤中来说它的发病率在世界第五左右,它的病死率已经达到世界前三的位置[1]。
全世界每年有70万人死于肝癌,其中中国约占百分之五十,是仅次于肝癌的第二大死因[2]。
一、研究背景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重症脂肪型肝炎以及肝硬化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这往往会导致PHC的发生。
通过手术切除对PHC进行早期治疗是有效的,可以延长生存期。
然而,一些晚期PHC患者可能会出现,如果检测不准确他们将会浪费最好的手术治疗时间,只能被迫接受放疗和化疗。
放疗和化疗不仅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会发生一系列的毒副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很有影响。
因此,PHC的早期诊断,尽快的明确病情,对于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二、研究进展AFP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预后、疗效、疗效的重要指标。
判断其复发、转移等提供了很好的临床依据[3-4],在肝癌高危人口中,已被广泛用于普查与筛选。
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浓度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迅速上升,其特异性是诊断PHC的一个指标。
而肝细胞肿瘤、胚胎肿瘤和部分肝外肿瘤细胞能再结合AFP,从而使AFP浓度增加。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糖链抗原19-9联合检测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摘要 : 目的 探讨 甲胎 蛋 白( A F P ) 、 癌 胚抗 原 ( C E A) 和 糖 链抗 原 1 9 . 9 ( C A1 9 . 9 ) 联合 检测 对消 化 系统 恶性肿 瘤 的诊 断价 值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3 0 0例 消化 系统 恶性肿 瘤 患者和 1 0 8 例 消化 系统 良性病 变 患者 的临床 资料 , 记 录患 者的 血清 A F P、 C E A和 C A1 9 . 9水平 , 评价其 诊断 效能 。结 果 肝 癌 患者的 血清 A F P、 C E A和 C A1 9 - 9 水平 均 高于 肝硬 化患 者, 胃癌 、 胰 腺 癌和 结直肠 癌 患者的 血清 C E A和 C A1 9 . 9 水 平分 别 高于 胃溃疡 、 胰 腺 炎和溃 疡性 结肠 炎 患者 , 差 异 均有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 单项 检 测 中 , A F P对 肝 癌 的 诊 断 敏 感 度 ( 7 8 . 5 %) 高于 C E A和 C A1 9 . 9 ( P< 0 . 0 5 ) ; C A1 9 . 9 对 胰腺 癌 的诊 断敏 感度 ( 7 8 . 2 %) 高 于AF P和 C E A( P< 0 . 0 5 ) 。对 于肝癌 、 胃癌 、 胰腺 癌
o n i c a n t i g e n( C E A) a n d c a r b o h y d r a t e nt a i g e n 1 9 - 9( C A1 9 - 9 ) f o r he t d i a g n o s i s o f ma l i g n nt a t u mo r s o f d i g e s t i v e s y s t e m.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99、γ谷氨酰转移酶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1o05一l006 .
『l0] 叶 小 燕 ,戴 群 莹 ,吴 晓 虹 .女 性 健 康 体 检 中 阴 道 分 泌
物 对 尿 常 规 检 查 结 果 的 影 响 [J].中 国疗 养 医学 ,2014,23
· 80·
士囤 菱匿芏 【J !至笙 鲞
』 ! !nl ,』‘dn. 【】!!, . , .
相 关 性 181。 而 全 自动 尿 沉 渣 法 主 要 经 由 检 测 红 细 胞 计 数 做 出诊 断 。
本 次 研 究 调 查 发 现 ,全 自动 尿 沉 渣 法 与 干 化 学 试 带 法 检 测 的 阴 性 、微 量 、(+)、(+ +)、(+ + +) 符 合 率 分 别 为 98.87% 、34.43% 、36.92% 、44.83% 、 48.18% 。 而 且 ,干 化 学 试 带 法 检 测 阳性 率 高 于 全 自动 尿 沉 渣 法 ,与 朱 群 英 研 究 结 果 相 符 。提 示 临 床 上 可 能 出 现 全 自动 尿 沉 渣 法 与 干 化 学 试 带 法 检 测 结 果 不 符 现 象 。而 且 ,干 化 学 试 带 法 虽 然 检 测 阳 性 率 较 高 ,但 其 并 不 能 完 全 替 代 全 自动 尿 沉 渣 法 对 有 形 成 分 红 细 胞 进 行 检 测 ,干 化 学 试 带 法 能 对 全 自动 尿 沉 渣 法 无 法 检 出 被 破 坏 红 细 胞 的 缺 陷 进 行 弥 补 ,故 可 作 为 筛 选 红 细 胞 镜 检 的有 效 措 施 应 用 于 临床 。研 究 表 明 llI1】,在 尿 液 红 细 胞 检 测 中 尿 液 干 化 学 分 析 仪 检 测 敏 感 度 、特 异 度 、阴性 符 合 率 均 较 高 ,但 不 能 完 全 取 代 全 自动 尿 沉 渣 法 ,建 议 在 具 体 的检 测 过 程 中 ,实 现 两 种 方 法 有 机 结 合 ,以 改 善 检 验 结 果 。
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

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应用化学光标记免疫法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对肝脏疾病的癌变诊断价值。
方法:以化学光标记免疫法对原发性肝癌组32例、肝硬化组22例、慢性肝炎组30例、正常对照组35例的AFP、CEA 进行联合检测。
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CEA,肝硬化组AFP、CEA与正常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
同时应用AFP、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检出率可达90.63%。
结果:AFP、CEA联合检测对于判断原发性肝癌差异具有显著性。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AFP CEA肝脏是人类疾病的好发部位,也是其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器官,而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分别处于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一、第二位,全世界每年有38.6万人死于肝癌,其中45%在中国[1]。
因此及早发现并确诊疾病至关重要[2]。
由于肝癌细胞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代谢异常,常致肝癌病人的体液、排出物及组织中某些特异性物质(称肿瘤标志物)在质或量上的改变。
因此,临床上可利用这些异常来了解肿瘤的存在及其活动情况,进行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的筛选、辅助诊断、病情进展的判断。
本文通过采用化学光标记免疫法联合检测病人血清AFP、CEA,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受检对象:选取本院传染科就诊肝病患者84例,其中男59例,女25例,年龄15~75岁;慢性肝炎30例,肝硬化22例,原发性肝癌32例(所选为初发且未经抗癌治疗病例)。
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均为同期健康体检者。
[LL]方法:早晨空腹采静脉血2m1,在本院检验科待测。
结果判定标准:以AFP>20 ng/ml、CEA>4.6 ng/ml作为阳性界值。
统计学处理方法:计量数据用X[TX-]±S表示,采用t或t2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
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见表1。
正确理解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检测结果

正确理解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检测结果
肖育权;叶小雅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2010(7)22
【摘要】@@ 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的检测越来越普及,常应用于健康体检.在诊断疾病和健康体检时,发现AFP或CEA升高,易引起患者和体检者惊恐.今就如何正确看待分析AFP、CEA检测结果,简述如下.rn1 甲胎蛋白(AFP)rnAFP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胎儿出生后不久即逐渐消失.AFP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受损的肝细胞再生而幼稚化时,肝细胞便重新具有产生AFP的能力,随着受损伤肝细胞的修复,AFP逐渐恢复正常.肝病患者对血清中AFP的检测不仅能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个肿瘤标志物,而且是监测肝病活动的一个较好指标,对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总页数】1页(P2555-2555)
【作者】肖育权;叶小雅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检验科,517000;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妇产
科,5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
【相关文献】
1.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在结肠息肉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J], 管雪梅
2.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在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分析 [J], 侯瑞军
3.血清甲胎蛋白联合癌胚抗原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J], 白杨;冯兰兰;白宇;郭新建;邢小利
4.1033例职业病工作人员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CA199检测结果分析 [J], 方堃;杨平
5.正确看待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检测结果 [J], 翟庆桂;王爱新;焦艳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对肝病的鉴别诊断意义分析

血 清 甲 胎 蛋 白( A F P ) 、 癌胚抗原 ( c E A) 检测 对 肝 病 具 有 较 高 的 临 床 诊 断 价 值 伽。笔者 分 析 了 1 2 8例 肝 病 患 者 C E A、 AF P检 测结 果 , 探 讨 其 对 不 同肝 病 的 鉴 别 诊 断 价 值 , 结 果 报 道
E s ] 刘露 , 温艳惠 , 郭海 梅. 肝硬化 1 0 9例 患 者 检 测 肿 瘤 标 志 物 甲胎 蛋 白癌 胚 抗 原 的 临 床 意 义 E J 3 . 山西 医药 杂志 : 上
半月 , 2 O l 2 , 4 1 ( 1 2 ) : 1 2 6 3 — 1 2 6 5 .
肝 癌 患 者 AF P水 平 高 于 非 肝 癌 患 者 ( P< O . 0 5 ) , 肝硬 化 、 慢 性 肝 炎及 重 症 肝 炎 患 者 AF P 水 平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 但均高于急性肝炎患者 ( P <O . 0 5 ) ; 不 同肝 病 患 者 C E A 水 平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结 果 见 表 1 。 表1 肝 病 患 者血 清 AF P 、 C E A水平比较 ( ± S , n g / mL)
生物科技公 司 , C E A 检 测 试 剂 购 自上 海 生 物 药 业 公 司 , 免 疫 分
E 2 ] 熊将军 , 曹阳 , 张雨相. 多 项 肿 瘤 标 志 物 检 测 对 原 发 性 肝
癌 的 诊 断 价 值 口] . 检 验 医学 与 临床 , 2 0 1 2 , 9 ( 2 ) : 3 4 4 — 3 4 5 . E 3 ] 屈中玉 , 万里 新 . 多 项 肿 瘤 标 志 物 联 合 检 测 在 食 管 癌 复 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胚胎抗原
一类在正常情况下仅表达在胚胎组织而不表达在成熟组织上的蛋白质分子。也表
达在一些肿瘤细胞表面,可能是相应编码基因脱抑制的结果
癌胚抗原(CEA)
[项目名称]癌胚抗原
为消化道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英文缩写]CEA
[参考值]≤5ng/ml
[临床意义]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升高常
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
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
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血
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l以下。
原发性结肠癌患者CEA增高占45-80%。除原发性结肠癌以外,腺胰癌、胆管
癌、胃癌。食道癌、腺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统的肿瘤阳性率也很高,一般在
50-70%。
良性肿瘤、炎症和退行性疾病,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和酒精性肝
硬变病人CEA也有部分升高,但远远低于恶性肿瘤,一般小于20μg/L,CEA超过
20 ng/ml时往往提示有消化道肿瘤。所以测定CEA可以作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
别诊断依据。
[要求]空腹抽取静脉血2ml,避免溶血、污染。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分离血清后
置—20℃冷冻保存。
胃癌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酸性蛋白。癌旁正常粘膜CEA含量很少或为阴性。胃
癌的CEA阳性率85.58%。其中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粘液细胞癌)为100%。电
镜下见CEA同时分布于癌细胞膜,及癌细胞内胞质内的蛋白合成及转运的细胞器(如
核膜、内质网、高尔基器及其分泌小泡)中,提示癌细胞合成CEA增加,因此进入
腺腔的CEA也增加,由于CEA位于围绕细胞膜的糖包膜易于释入周围体液中,故体
液及胃液中CEA浓度高于血清。癌细胞质内CEA含量较多的原因与癌细胞CEA合
成增加及CEA排出 受阻有关。当癌细胞变性坏死时,细胞内膜结构受损破裂,CEA
可出现在胞质的基质内。免疫电镜观察,见粘液细胞癌CEA分布在整个细胞膜和胞
浆的膜结构中,CEA抗原决定基为糖蛋白,而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均与细胞膜糖
蛋白的糖基化改变有关。另外粘液细胞癌还能分泌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破坏 癌细
胞钙桥,溶解癌巢周围软组织。因此胃印戒细胞癌侵袭力强,转移率高。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
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
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
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
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
/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
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
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
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
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
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 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
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
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
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
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
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
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
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
30μmg/L)。
甲胎蛋白在产妇羊水或母体血浆中AFP可用于胎儿产前监测。如在神经管缺损、
脊柱裂、无脑儿等时,AFP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显著升
高。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AFP增高。AFP可经羊水
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在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血浆AFP在妊娠16-18周可
见升高而有诊断价值,但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的错误。
在成人,AFP可以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AFP
阳性率为50%。在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
的升高。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
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
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
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
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
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
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
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
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
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
升之间,一般在2 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
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
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
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
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
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检查肝癌标志物,即甲胎蛋白(AFP)。在B超、CT、磁共振成像没发现肝脏
肿块之前,AFP就会明显升高,即可以超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这是目前医学界公认
最有效的发现原发性肝癌的方法,也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定性检查,县级医院就可以
做,但阳性并不意味着就是肝癌,还要看AFP浓度有多高,这就需要进行AFP定量
检查。
孕妇甲胎蛋白阳性是异常吗
甲胎蛋白是一种蛋白质,是胎儿时期产生的蛋白,分为许多种,诊断肝癌的是甲
类,所以称为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但血清甲胎蛋白阳性未必都
是肝癌。什么情况甲胎蛋白会出现阳性呢?
甲胎蛋白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胎儿的肝细胞没有发育(分化)完全,分泌
的甲胎蛋白量很大,所以孕妇的甲胎蛋白会阳性。肝癌是尚未分化的肝细胞,当然能
大量分泌甲胎蛋白。
孕妇在分娩1年后体内的甲胎蛋白就会恢复正常,正常值为每升血内甲胎蛋白含
量不超过20微克,如果甲胎蛋白升高到每升血400微克以上,那么患肝癌的机率就
很大了,这时还要进行超声波检查,因为有30%~40%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不会升高,
所以需要进行综合检查。
双胎孕期甲胎蛋白值比单胎高一些,所测350ng/ml在正常范围,高于正常值三
倍以上才有临床意义。单胎妊娠有参考值:孕21周均值82.3,3 倍值246.9,双胎
应大于493以上才有意义。目前用测甲胎蛋白值来筛查神经管畸形,孕21周以后一
般不做这项检查。可用B超监测神经管畸形的。
甲胎蛋白(AFP):过去一直认为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
鉴别诊断的作用。近年大量的临床却发现,部分肝硬化病人会长期出现AFP达到上千,但多年都没有肝癌
的迹象;同时发现约20%的晚期肝癌病人,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过10。
如果要想确定是否换有肝癌,还必须配合做以下检查:
1.肝功能检查:肝癌患者应作肝功能检查,多数正常,伴有肝硬化时可出现肝功能损伤,部份患者血清谷
丙转氨酶高,肝癌造成肝功能损害仅见于晚期病人。
2.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
用。目前常用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一般认为:定性法阳性或定量>400毫微克/毫升、
>200毫微克/毫升,持续8周,而谷丙转氨酶(SGPT)正常,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原发性肝癌
的诊断确立。特别应用在早期亚临床肝癌的诊断并及时手术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对肝癌手术、化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疗等疗效及预后判断、动态测定血清甲胎蛋白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3.血清铁蛋白(SF):是原发性肝癌的第二血清学标志物。
4:血清测定
(1)碱性磷酸酶(AKP )(2)r一谷氨酰转肽酶(r –GT)(3)同工酶
还有很多如:超声波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