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论文
莫西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性研究

莫西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性研究发布时间:2021-09-23T01:49:43.524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9期作者:郭进[导读] 探究莫西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性。
郭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 835000摘要:目的探究莫西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性。
方法针对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160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80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前提下予以莫西沙星治疗。
对两组病患负面反应出现状况开展对比。
结果研究组皮肤损伤、心血管系统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胃肠道损伤与其他类型损伤出现状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应当对莫西沙星药品的运用安全性维持高度关注,对其负面反应的出现也应当提高警觉,增强对病患负面反应状况的预防,定期开展检验与剖析,减少莫西沙星运用中发生安全性问题的概率。
关键词:莫西沙星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前言:现阶段,伴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临床抗生素的种类再持续递增,然而产生耐药性的概率也在不断增加,临床医生为了寻找更加明显的临床疗效,把各种抗生素作为短期内可以较为理想的控制病患的病情,可是与此同时也给病患带来了特别严重的副作用,即负面反应,进而使病患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直接威胁着病患的生命质量与生命健康[1]。
所以,论文就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这段接受治疗16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对病患使用莫西沙星后的负面反应与用药安全性展开了对照剖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160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80例,参照组80例病患中男女比例为55:25,年纪25-60岁,平均年纪(40.15±2.1)岁,研究组80例病患中男女比例为50:30,年纪26-59岁,平均年纪(40.13±3.0)岁。
莫西沙星应用于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后的护理效果研究

莫西沙星应用于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后的护理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在对慢阻肺病人进行通气治疗的基础上,探究莫西沙星对慢阻肺以及呼吸衰竭病情的药理作用。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疾病治疗的共80例患者。
对入选的患者进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测定,所选取的8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慢阻肺及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将8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患者。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莫西沙星。
对两组的血气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参数结果的比较,实验组的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证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之莫西沙星的治疗效果显著。
三项指标的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莫西沙星与机械性通气治疗方案结合,可以显著地改善病人的发病情况,缓解病人的呼吸衰竭症状,病人的各项血气分析得到改善。
【关键词】莫西沙星、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护理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简称,这是几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
患有慢阻肺疾病的患者的呼吸系统出现障碍,经常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经多年临床研究发现,其病因是慢性支气管炎或肺部出现水肿而引发。
多年的临床统计资料显示,患病人群多为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的体质较差、免疫力下降、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也不足,因而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随着近年来工业的发展,大气环境遭受严重污染,该病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
病人发病时,严重者会伴随着呼吸衰竭,因而若得不到及时的救助,病人的生命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
在对病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我们辅之莫西沙星的治疗,探究莫西沙星在缓解病人呼吸衰竭病情方面的疗效。
经实验之后,发现莫西沙星能够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突发症状,效果明显。
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们选取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疾病治疗的共80例患者。
莫西沙星药理特征与用药反应

莫西沙星药理特征与用药反应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莫西沙星的药理学特性及其用药不良反应。
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莫西沙星的文献,从莫西沙星的药动学特征、作用机制、抗菌活性及耐药性等方面描述其药理学特征,并结合国内权威杂志发布的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报道,探讨分析其用药不良反应。
结果:莫西沙星药动学特征良好,抗菌谱广,菌株耐药性低,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毒性、神经系统反应、骨骼肌系统反应等。
结论:莫西沙星抗菌作用强,且有较强的抗菌后效应,作用持久,临床应用广泛,针对其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关键词】莫西沙星药理特性抗菌活性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024-01莫西沙星是由德国拜耳研制的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于2000年在中国上市[1]。
该药在临床上应用十余年,抗菌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临床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笔者检索查阅了维普数据库中有关莫西沙星的药理特征、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面的文章,并查看了国内权威医药期刊关于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报道。
现将莫西沙星的药理学特征及用药反应总结如下。
1 药理学特征1.1药动学姚苑梅等[2]报道莫西沙星片的人体药动学特征如下:莫西沙星片在人体内代谢属于二房室模型,达峰浓度约为2.5-3.5ug/ml,达峰时间约为1.5-2.0h,半衰期约为11h。
莫西沙星片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约90%,无明显的首过效应。
该药在体内的分布较为广泛,表观分布容积高,蛋白结合率为50%。
体内代谢形式主要以原形及结合的形式排除,结合物分为硫酸结合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两种结合物,大约40%经肾脏从尿液中排除,60%从粪便中排出。
1.2作用机制莫西沙星发挥抗菌作用的机制: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和Ⅳ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复制,达到杀菌的目的。
而早期的喹诺酮药物作用机制只能单纯的抑制拓扑异构酶Ⅱ。
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观察组使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在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应用莫西沙星较左氧氟沙星更适宜。
标签:莫西沙星;下呼吸道感染;左氧氟沙星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采取及时和准确的治疗非常重要[1]。
本文中,笔者采用莫西沙星治疗部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并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做了一个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年龄18~75岁,入院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51.4±4.8)岁;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50.8±4.6) 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莫西沙星静滴400 mg,qd,1次/d,疗程7~10 d。
对照组:左氧氟沙星500 mg,qd,1次/d,疗程7~10 d。
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痰细菌培养及胸部X线检查等,所有患者均每日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
1.3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2]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完全恢复正常, 且细菌学评价为成功,无需继续抗生素治疗;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细菌清除4项中有1项未恢复正常;有效:上述4项中有2项未恢复正常;无效: 病情未见好转或加重。
治愈和显效合计为总有效,据此统计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评价病例1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0例,对照组62例,试验组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注射剂400 mg,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400 mg,1次/d,疗程均为7~14 d。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 %和79.1%,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5.3%和76.3%,两组临床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莫西沙星注射剂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下呼吸道感染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 合成,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等亦有一定抗菌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通过与左氧氟沙星对比,评价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对13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完成研究。
其中,肺炎5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部感染36例,急性支气管炎20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16例,肺囊肿并感染6例。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莫西沙星组)70例和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组)62例。
1.2方法试验组给予莫西沙星注射剂0.4 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剂0.4 g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7~14 d。
1.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以治疗结束后7 d为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按照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进行评定,痊愈和显效合计后计算有效率。
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完全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以上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用药后病情有好转,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72 h后无明显好转或加重者。
莫西沙星的作用与功效

莫西沙星的作用与功效莫西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一种。
它通过抑制细菌DNA环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从而杀灭或抑制细菌的增殖,展现出强效的抗菌活性。
莫西沙星具有广谱杀菌活性,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以下是莫西沙星的作用与功效的详细介绍。
一、莫西沙星的作用机制莫西沙星抑制细菌DNA环酶,阻断DNA复制和转录过程。
细菌DNA环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它能够使DNA双螺旋解链并进一步催化DNA合成。
当细菌感染人体时,细菌会不断繁殖,并通过复制和转录DNA来合成必需的蛋白质,从而维持细菌的生命活动。
而莫西沙星通过抑制DNA环酶的活性,阻止了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从而阻断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莫西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都具有很强的杀菌活性。
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菌、沙门氏菌等,它们是引起尿路感染、肺炎、腹泻等疾病的常见病原体。
而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它们是导致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常见病原体。
二、莫西沙星的临床应用莫西沙星广泛应用于临床,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
以下是莫西沙星治疗常见疾病的临床应用。
1.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疾病,主要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
莫西沙星可通过抑制细菌DNA复制和转录的过程,杀灭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从而治疗尿路感染。
2.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或细菌感染。
其中,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有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莫西沙星可以有效抑制这些细菌的增殖,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3. 腹泻:腹泻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
莫西沙星可以杀灭引起腹泻的细菌,从而治疗腹泻。
4. 皮肤感染:皮肤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如蜂窝织炎、脓疱疮、疖肿等。
莫西沙星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杀灭病原菌,从而治疗皮肤感染。
5. 骨髓炎:骨髓炎是一种累及骨髓和骨骼的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莫西沙星、洛美沙星治疗上呼吸系统感染论文

莫西沙星、洛美沙星治疗上呼吸系统感染【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66-01上呼吸系统感染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其致病菌经痰培养和血液培养,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要致病菌,但革兰氏阴性杆菌也呈逐年增多之势,其主要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占20.4%)、缓症链球菌(占16.7%)、肺炎克雷氏菌(占11.1%)、大肠埃希氏菌(占9.3%)、产气肠杆菌(占7.4%)、鲍曼氏不动杆(6.0)等。
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用莫西沙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并用洛美沙星为对照,对莫西沙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其中莫西沙星组的有效率为87.5%,洛美沙星组的有效率为74.1%(p0.05),从化验室、x光片、病人体温、痰培养(病人早晨起床后刷牙,清洁口腔,将肺内深部的痰液咳入无菌培养皿中)等几方面评价,莫西沙星组的有效率为87.5%,洛美沙星组的有效率为74.1%(p0.05)。
试验结束时没有一例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莫西沙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洛美沙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其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眩晕、腹痛、腹泻等。
3 讨论莫西沙星是新型的(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较其他喹诺酮类抗菌药在结构上引入8-甲氧基,有助于加强抗厌氧菌活性,而c-7位上的氮双环结构则加强了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并保持原有抗革兰阴性菌的活性,不良反应更小,使用方便,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及脊髓炎病毒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抗菌谱广,对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青霉素敏感和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属、卡他莫拉菌属以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肺炎军团菌等均较敏感。
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洛美沙星也是一种喹诺酮类抗菌药(三代),其体内抗菌活性,其抗菌谱类似氧氟沙星,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枸橼酸杆菌和金葡菌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临床上也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者应用莫西沙星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0%,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莫西沙星可有效改善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肺部炎症指标明显改善,促进症状迅速消失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莫西沙星;阿奇霉素;临床疗效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炎,肺炎支原体为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无细胞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多系散发,偶有小流行,患者以小儿及青年为多。
多有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等症状,阵发性、刺激性咳嗽是最突出症状,从患者痰、鼻分泌物及喉拭子培养出支原体可确诊[1]。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莫西沙星新上市氟喹诺酮类品种,具广谱抗菌作用。
对呼吸道病原体及包括脆弱拟杆菌在内的厌氧菌等的抗菌作用明显。
现对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
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5.5±5.5 岁;发病时间最短4天,最长17天,平均(8.0±1.5)天;有糖尿病7例,高血压 8例,其他疾病4例。
观察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6.5±4.5 岁;发病时间最短4天,最长16天,平均(8.5±2.5)天;有糖尿病8例,高血压 8例,其他疾病5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西沙星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
12-0409-02
【摘要】莫西沙星是一种新型的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本
文对莫西沙星的药理作用特点、药物动力学、临床用药剂量及用法、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行了综合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莫西沙星
口服吸收较为完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支原体、衣
原体、军团菌等均有显著疗效,对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
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轻微不良反应,临床用
药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莫西沙星;抗菌;药理;临床;治疗;清除率;氟
喹诺酮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xfx)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菌药物,
自从1999年拜耳公司首次研制后上市以来,由于其治疗效果较好,
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本文对莫西沙星的药理作用及临
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莫西沙星的药理作用特点
1.1化学结构
莫西沙星属于新型的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化学名为:1-
环丙基-6-氟-1,4-二氢-8-甲氧基-7-[八氢-6h-吡咯并(3,4-b)
吡啶-6-基]-4-氧代-3-喹啉羧酸,其化学结构是在8位碳原子上引
入甲氧基团。这种化学结构既可以增强药物对细胞膜的穿透力,提
高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效力,又可以通过7-位二氮杂环取代基组
织细菌对药物的排斥作用,明显的减少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菌
株,相对而言临床价值更高。
1.2作用机制
莫西沙星的化学结构不同于其它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但作
用机制与抗菌谱与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相似,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厌
氧菌的作用较强,都是通过生成dna、拓扑异构酶以及氟喹诺酮类
药物的络合物,使拓扑异构酶dna反应的中间体稳定,从而达到杀
菌的目的[2]。
1.3药物相互作用及交叉耐药
莫西沙星与华法林、地高辛等药物共同使用时不会对其它药物
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莫西沙星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
星、司帕沙星等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存在交叉耐药菌。
2莫西沙星的药物动力学、用法与剂量
临床中常用的莫西沙星有口福片剂和注射针剂两类。莫西沙星
的临床常用剂量一般为400mg,1次/d,生物利用度为92%,血浆半
衰期较长(一般为10h左右),在人体内吸收良好,在口服1-2h后
达到药物浓度高峰(最高血清浓度可达3-4mg/l)。其组织分布容积
vss略为21kg,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45%。进入体内的一半的莫
西沙星在体内经肝、胆、肾代谢,以葡萄糖醛酸化合物以及磺酸酯
轭和物的形式被代谢,在尿液中回收率为20%,大便样品中可回收
到25%。当血液或呼吸道组织中铁、锌等金属离子的浓度较高时,
莫西沙星的生物利用度会受到抑制,因此在服用含有某些金属阳离
子的药物4h后,方能服用本药。
3莫西沙星的药效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常用的四环
素和红霉素等抗菌药物已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第三代的头孢菌素
以及喹诺酮类药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莫西沙星作为第四代广
谱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并且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也较有效[3]。莫西沙星对肺炎
链球菌的mic90<0.3mg/l,对金葡菌和流感杆菌的细菌清除率较高,
这是与莫西沙星对金葡菌和流感杆菌第一级的拓扑异构酶iv以及
dna螺旋酶突变株的致死率较高有关。同时,莫西沙星对肺炎球菌、
肺炎杆菌、产期价摸索装芽孢杆菌等的清除率也可达到90%以上
[4]。对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的清除率较低。莫西沙星对呼吸系
统、泌尿系统、脊髓炎、组织粘膜感染等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
其对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较好。有报道称莫西沙星对慢支炎急性
发作(aecb)患者的治愈率优于克拉霉素,尤其对流感杆菌的清除
率可达到97%。也有学者采用莫西沙星250mg,2次/d治疗急性鼻
窦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对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粘膜炎莫
拉菌的根除率均在90%以上。莫西沙星口服400mg/次/d,可以使血
浆和组织的药物浓度升高,因此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治疗
效果显著优于阿莫西林,治愈率可达88.9%[5]。妇女盆腔炎感染是
妇科常见的疾病,容易引起异位妊娠,导致女性不孕不育。莫西沙
星400mg用于治疗急性盆腔炎,一个疗程为7d,其临床疗效显著优
于氧氟沙星,并且患者医疗费用较少,更能够承受[6]。将莫西沙
星用于治疗copd,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左
氧氟沙星等常规药物,尤其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
疗。但与头孢曲松相比两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莫西沙星用于治疗承认支原体肺炎,可以在治疗后3天内显
著降低患者体温,达到控制细菌感染的目的[8]。将莫西沙星用于
治疗前列腺炎,总有效率可达88%,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尿频尿急的
症状[9]。有学者对莫西沙星用于鼻窦炎治疗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结果发现治疗5-10天后,患者流涕、鼻堵塞、头痛等症状缓解率
均在65%以上,治疗总有效率达97.6%[10]。
4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
莫西沙星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其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系统
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轻度肝脏损害等[11],有患者可出现头
晕或皮疹等中枢神经不良反应[12]。尚未见其它系统有明显不良反
应,仅有0.85%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在服药时要注意避
免与抗酸剂共同使用,以降低药物生物利用度。如将莫西沙星与铁
剂同时服用,将降低其有效吸收率,auc可下降40%。有动物实验
结果表明,妊娠期服用莫西沙星可能会致畸,并影响幼儿关节发育,
因此孕妇和儿童应谨慎使用本药。
总之,莫西沙星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
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伦.新药莫西沙星[j].中国医药情报,2004,10(1):14-15.
[2]马培奇.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上)
[j].中国制药信息,2001,17(1):27-28.
[3]breilhd,jougonj,djabaroutis,
etal.diffusionoforalandintravenous400mgoncedailymoxifloxa
cinintolungtissucatpharmacokinticsteedy-state[j],
jchemother。2003,15:558—562.
[4]阮君,刘萍,边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莫西沙星[j].国外医
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2000,21(3):168-169.
[5]刘洪强.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45例的疗效评价[j].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74-1675.
[6]方姗.口服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j].临床
肺科杂志,2007,12(9):1012.
[7]康伟勤,张伟,陈琳,等.口服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急性加重期7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
1305-1306.
[8]张晓哗,朱敏,李胜岐,等.莫西沙星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
的初步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831-1833.
[9]张华旦,李云.最酒石酸托特罗定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
列腺炎的疗效观察[j].广西学,2007,29(3):295—396.
[10]刘中兴.莫西沙星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j].首都医学,
2007,6:38-40.
[11]陈国辉,林海燕.莫西沙星的临床应用概况[j].海峡药学,
2009,21(10):162-164.
[12]王刚,裴字慧,黄素丹.喹诺酮类药物高剂量序贯治疗妇科
急性盆腔炎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2007,16(1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