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新馆和老馆两部分组成
谈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环境优势

势。J t,
二、 高校图书馆的外在环境优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影响人的行为。整洁幽雅、 高尚 文明的环境可以感染人、 净化人、 陶冶人, 从而影响人们的行 为。 一个具有浓郁人文氛围的图书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将
2. 图书馆建筑的人性化 图书馆建筑只有既适应图书馆的功能, 又能表现出“ 美” 的建筑形象, 才能称之为有价值的图书馆建筑。现代图书馆 是人类发展的结晶, 它是集阅读、 学习、 研究、 休闲等于一体,
生 智 和 量t 以 慧 力 。 J Z
国内 许多大学图书馆的 选址都很重视环境的选择, 大部 分是依山傍水而建, 绿色理念。这也是现代图书馆的必 突出 要条件, 是绿色建筑对人文精神的一种折射。将自 然环境与 人工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营造出一种既安静、 亲切又达 到自 然与人情相通的自 和谐、 然、 宽心、 舒心的环境, 既突出 了功能及标志性, 也起到了愉悦读者身心的目的。如北京大 学图书馆新馆位于燕园未名湖南岸, 与老馆连成一体, 相对 周围楼群明显处于主导地位, 与原有建筑达到了和谐与变化
2( 6 年03 月 ) X
内蒙古 民族 大 学 学 报
入 . 2( 6 ‘r X )
谈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环境优势 .
胡丽心, 英Biblioteka 林(内 蒙古民 族大学 图书 内蒙古 通辽 0 8 4 ) 馆, 203 〔 要〕 从外在环境和内 摘 本丈 在环境两个方面论述了高 校图书 馆所具有的人丈环境优势 〔 关键词)人丈环况; 高校图书 馆 t中 图分类号〕 50 [文献 2 G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10 8一 ) ( 51491 0 6)01一 20 0123一 02 人文属性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将人 文传统作为基本的理论特征, 而人文环境则是必备的客观环 境。 高校图书馆具有传播文化知识和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 质教育的双重身份。其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的, 它是借助环境对人的精神起作用的机制对学生的素质提 高产生作用, 如环境暗示、 环境陶冶、 行为模仿等。它作为学 生与信息资源之间的中 介者, 通过其特有的人文环境使学生 受到知识的感染熏陶, 并升华为一定的人文精神, 从而达到 陶冶情操、 完善心灵、 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可以说, 高校图书 馆具有极大的人文环境优势。 一、 人文环境的内涵 所谓人文环境, 其内涵是指一个国 一个地区、 家、 一个组 织乃至一个家庭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其外延包括人的习俗、 文化素养、 价值 观、 生存观、 认识观、 评价观、 审美观等等, 它是一种建立在物 质财富基础上的精神财富。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包括外在环 境、 在环境两个方面。 内 外在环境是指图书馆的物质环境, 包括图书 馆的地理位置、 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空间环境(室内 布局与装饰)。而内 在环境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内在 客观环境包括图书馆馆藏资源及人员优势等方面, 内在主观 环境则包括管理机制以及体现在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图书 馆自 来就是传播知识的殿堂, 古以 高校图书馆更是承担着培 养人才, 开发学生潜能, 创新知识, 造就新思想、 新理念的重 要任务, 与公共图书馆相比, 它具有不可比拟的人文环境优 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 服务的, 它是治学、 研究的场所, 它以其丰富广博的馆藏资 源, 整洁安静的学习环境, 浓郁深厚的学术气氛, 给大学生以 人生观、 世界观的教育及文化的熏陶。高校图书馆以其独特 的安静神圣的人文环境, 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强烈的读书气 氛, 并能使之得到知识的充实, 受到心灵的震撼。 1.室外环境所体现的 人文精神 高校图书馆的选址异常重要。 在美国, 几乎所有的大学 图书馆都建在校园里的适中位置。首先, 图书馆都邻近各教 学区, 便于师生到馆借阅。同时还要注意留有发展的余地。 其次, 多数大学图书馆均与周边的建筑群风格协调一致。第 三, 是图书馆的选址突出 标志性建筑效果。如美国圣迭戈加 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 将图书馆建筑布置在校园景区的山背 上, 并专门设计一个置以坐椅与花坛的大平台, 作为休息与 交流的空间, 整个建筑呈放射状, 象征用手高擎的书本, 给学
北京大学导游词

北京大学导游词篇一:清华、北大导游词清华导游词北大清华校园参观——内容及线路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图书馆、振兴中华碑、博雅塔、未名湖、斯诺墓、钟亭、翻尾石鱼、蔡元培先生像、李大钊先生像、北大六院、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塞万提斯像、西南联大纪念碑、原燕京大学建筑群、北京大学校友门;清华大学:理科楼、图书馆、大礼堂、同方部、清华学堂、水利实验馆、土木工程馆、世纪鼎、日晷、二校门、闻一多像、清华池、水木清华、工字厅、古月堂、荷塘月色、近春园遗址公园。
工字厅,古月堂工字厅、怡春院、古月堂,是目前清华园内仅有的几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
工字厅原名工字殿,在赐给亲王后改名为工字厅。
原为清皇室园林建筑,现用作校行政办公。
工字厅是清华园的主体建筑。
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
工字厅西有垂花门,额曰“怡春院”。
怡春院西南有房屋一所,曰“古月堂”,是工字厅的西跨院。
古月堂建于清道光,与工字厅一巷之隔。
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
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这里居住。
现在是学校各总务机关所在地。
与工字厅西院一巷之隔,有一处独立的小庭院,称“古月堂”,总建筑面积670平方米。
它正面的垂花门至今尚保存完好。
这所庭院建于道光二年以后,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建校后也成为教师宿舍。
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这里居住。
1928年,本校初招女生,这里被辟为女生宿舍,曾有许多趣话流传,古月堂原来被清华男生称作“狐堂”。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说来也有意思。
按中国的拆字游戏,古月加在一起,便是一个“胡”字,和狐狸的“狐”字谐音。
当时的古月堂是清华女生的闺房,男生们总能够感到她们难以抗拒的魅力,所以把古月堂称为“狐堂”了。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地处工字厅后门外。
四时变幻的林山,环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
“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
论大学校园规划中的文化广场设计

观、 游览 、 闲 、 休 娱乐 、 会等 各项 活动 。 集
需要交流 , 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 高境界是在 实 人 作为一个 自然人 和社会人 , 其
用、 漂亮 的基 础上 造成一种 氛围 , 强调设
害怕孤独 ; 要运 动 , 要坐 下休息 ; 需 需 离
为学子们 参观 、 游览 、 闲 、 乐 、 休 娱 集会 、
学 习的理想场所 。 学者们认为 “ 建筑是一
大师的共 同杰作 。在位置和高度选 择上 , 它尊重大礼 堂区和一 、二期老 馆的中心 地位 , 甘居 偏位 和次 高 , 但却 一箭 双雕 ,
形成 了图书馆 区和西大操场 区两个 环境 空间 ; 在建筑形式上 , 旧馆建 筑在呼应 和 中有变化 ,采 用欧美建筑形式 与礼 堂 区 广场风格统一 的 同时 ,不 沿袭 欧美建筑
建筑为人所造 , 供人所用 。校园广场 既是文化空 间亦是使 用空 间,其实用 性 表 现 为 最 大 限度地 满 足 师 生 和来 客 参
分三期建成 的图书馆 ,总面积 2 4 79 0平 方米 , 是墨菲 、 杨廷宝和关肇邺 三位 建筑
记 载了清华大学 的历史 、 文脉 和校训 , 成
注重 文化内涵的校 园文化 广场设计在
。
的, 即注重 校园整体性环境 , 优化校 园环境 我 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 子 例如 , 清华大学
质量。 文正 是从这一点 出发 , 本 介绍校园中 校 园里礼 堂 区一直 被认 为是校 园 的中心
、 ,
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 。校 园文化广场在校 清 华学 堂 大 礼堂 、 学馆 、 建艺术 教学 科 新
校园文化广场 的结 构一般都为开 敞 式 的, 组成广场环境的重要 因素就是其周 围的建筑 , 结合广场规划性质 , 保护那些 历史 性建筑 , 运用适 当的处理 手法 , 周 将
浅谈大学图书馆建筑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

在图书馆的内部环境上 , 应注意从装饰、 色彩、 造型上来丰富空 间效 果, 强化图书罐 筑的文化内涵。譬如 , 图书馆中 , 在 摆放任何一件物品, 无论是绘画艺术、 雕塑 , 还是室内的绿化植 物, 都将在 特定的环境中给读 者以联想 。 产生超出物体自身的意义效 用。比如在墙 壁适当的位置挂上
几幅艺术作品或以浮雕形式镶嵌上科学家的治学名言。这样不仅调节学 生心 理, 陶冶学生的情操 , 又是对环 境的美化。试 想一下 , 一句名人的格 言或一幅来自艺术 家感发而成 的作品 , 其本 身就充满 了生命 力的感召 。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 , 既可在名言中思索 , 又可以在作品的色彩中唤 起向往。又比如在图书馆大厅摆放一座时钟 。 钟摆在庄严的摆动 。 学生从 身边走过 , 便有光阴似 箭、 去不返的 感觉 , 一 同时会下意 识地加快 脚步。 图书馆的文化气氛还可多方面来体现, 在空间设计上由装饰材料 、 灯光的 设计、 整艴 调的烘托 以及书架的合理排放等 。 展示出环境朴素 、 大方、 高 雅的和谐美 。 这对读者深入环境均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图书馆 是校园内人流量很大的场所 。 当学生进入图书馆, 它应给学生 种进入神圣知识殿 堂的感觉 , 间设 计上应该调动一切对于视 觉的 在空 有效语言来烘托这种 气氛 。 达到对读者感染、 激励并产生动力的作用 。
浅 谈大学图书 馆建筑空间 文化氛围的营造
图书 与传 媒
浅谈大 学图书馆建 筑空 间文 化氛 圈的营造
彭 玮
( 义乌工商学院
浙江义鸟 3 2 o ) 2 o 0
【 擅
要】 大学图书馆建筑作为特定意义的文化建筑 。 充分体现 文化 内涵 , 是 内部环境 还是外部环境 都应具 有某种文化 的意蕴。 应 无论
清华大学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导览

更信任商业数据库,将搜索引擎作为辅助手段。
电子资源(1) —— 文摘索引型数据库
Web of Science平台 ——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SSCI/A&HCI, CPCI-S/CPCI-SSH), CCC, INSPEC, BIOSIS Previews , DII(世 界专利) , 中国科学引文索引 (CSCD) 第15讲
第27、28、29、30、33讲
Word、Latex、Excel、PPT
电子资源 —— 按文献类型、按学科
对资源进行了 精心梳理
电子资源 —— 按文献类型、按学科
电子资源 —— 按文献类型、按学科
主要内容
1
2 3 4
图书馆提供哪些文献资源 如何查找与获取文献 图书馆提供哪些信息服务 电子资源访问注意事项
馆藏概况(全校,2014年底)
实体馆藏总量(含分馆):478.8万册(件)
资源类型
图书 期刊 报纸 学位论文 古籍 各类数据库
纸本资源
474万册 (分布在各书库及阅览室)
电子资源
877万册 (中文273.4万、外文603.6万)
现刊2593种(报刊阅览室及分馆) 6.7万种 过刊57.7万册(过刊阅览区) (学术:外文5.6万,中文1万) 108种(报刊阅览室) 26种长期收藏(老馆报刊库) 本校学位论文14.3万册 (老馆学位论文阅览室) 线装古籍:22万册 (古籍阅览室) 1871种 295万册 9个古籍数据库
文摘索引型数据库适合用于文献调研普查,某些权威数据库也用于学术评价。
电子资源(2) —— 全文型数据库
对高校图书馆建筑模式与空间布局的几点思考

( hj n e i C l g, a ghu3 0 1 , hn Z ei gM da ol e H n zo 10 2 C ia) a e
Ab t a t A u ies y l rr e urs a p r c c mbn t n o u cin ly a d e vrn n, w ih sr c : nv ri i ay r q i ef t o iai ffn t ai n n i me t t b e e o o t o hc
扩建新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 “ 尊重历史 , 尊重环境 , 尊重前人创造的成果” 的原则。扩建面积是老馆的 三倍 , 经过合理布局 , 、 新 老馆 的群体空间保持着 良 好 的视觉效果 。孟菲斯大学也是个典型的例子 , 校 园 内所 有 的 建 筑 均 由红砖 白石料 建 成 的 ,朴 实 亲
1 现代 图书馆的建筑 设计 理念
高校图书馆建筑形式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
近期 , 国内高校的新建 和扩建工作进入前所未 有 的高潮 , 图书馆新馆相继建成开放 , 预计新建或 扩建图书馆的工程还会持续在全国开展 , 参观交流
机会也 日 益增多。然而我们在吸取不同图书馆的建 设精华和某些经典元素的同时, 仍然要坚持本馆建 筑 设计 理 念 , 具 有本 馆 独 特 的建 筑 风格 、 文 精 应 人 神、 区域文化特色, 避免形成 “ 百馆一面” 的建筑风 格。
11建筑形 象上 注重标 志性 与前 瞻性 .
地域文化特征 , 国外大多数著名大学图书馆建筑上 的一个共同点是对学校传统的重视 。而任何一所知 名大学都是建立在浓厚的传统根基之上的。各名校
都把维护校 园的统一面貌 、 保持学校建筑的传统风 格看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 : 清华大学图书馆, 在
西南联大时期的清华图书部

西南联大时期的清华图书部作者:何玉高碹来源:《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年第03期摘要:在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图书馆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即清华图书部。
它在战争年代,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历史合理性,不仅为西南联大图书馆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而且为战后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复建积蓄了力量。
关键词:西南联大图书部清华大学图书馆2011年3月,笔者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二层小房间里,意外地发现了两把尘封72年的钥匙,从钥匙所附文字得知,这是“北碚清华大学图书储藏室钥匙”,使用于1939年。
这两把锈迹斑斑的钥匙,让笔者重新对这段历史发生了兴趣。
在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图书馆处于怎样的状态?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这一时期的探索,有助于厘清清华百年图书馆的发展脉络。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图书馆变成了西南联大图书馆的一部分。
近期笔者钩稽史料,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在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图书馆以一种特殊的形态存在着,即清华图书部。
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为什么清华还要搞自己的图书小金库?笔者认为,清华图书部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与历史合理性,它既显示清华人慷慨的气度,又有自己独立的做法。
在“烽火连天、弦歌未辍”的西南联大时期,它为联大的师生获取知识,开展教学科研,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也为战后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复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历史背景:从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到清华图书部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企图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
通过《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日本实现了对冀察两省的觊觎。
南京国民政府为满足日本“华北特殊化”要求而设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负责处理河北省、察哈尔省、北平市、天津市一切政务,有很大的自治度。
国民政府在华北的统治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而日本所策动的“华北自治”运动日渐猖獗。
鉴于华北时局动荡,清华遂在长沙开始建房设置分校。
1935年11月,清华大学从清华园火车站,于几个夜间,秘密南运好几列车的教研工作所急需的图书、仪器,计“四百余箱”,暂存汉口上海银行第一仓库,可以随时运往新校。
北大为何又叫燕园?

北大为何又被称为燕园燕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镇东北部,与圆明园、颐和圆毗邻。
由于这里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外有西山可借,内有泉水可引,早在金代就成了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同时又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的“赐园”。
1952年全国院系进行调整,北京大学从沙滩迁到燕园,充分利用了这些古典园林基础,保持传统,适当改造,适应了内外园林区的风貌,营建了园林化校园环境.北大校园既有北方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园林的秀丽特色,可谓集江南山水园林精神之大成而自成一格。
数百年来,虽饱经沧桑,已非原貌,但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成为难得的历史遗产,北京大学校园有如此珍贵的园林,自然是珠联壁合,相得益彰。
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和假山怪石,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湖光塔影,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1898年建校时,是用地安门内马神庙和嘉公主府旧第为临时校舍,即后来的景山东街理学院,也称二院。
1918年,位于汉花园(今沙滩)的红楼落成,连同嵩公府成为了学校的本部,它包括孑民纪念堂在内的总办事处,30年代建成的图书馆和法学院使用此楼,其后红楼主要为文学院使用,这一地区也统称为一院。
其他校舍还有北河沿的男生宿舍,称为三院,国会街的先修班称为四院(现在的新华社社址),工学院位于西城端王府,医学院在府右街,农学院在西郊罗道庄。
1952年院系调整时,燕京大学文、法、理科各系并入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校址迁入西郊原燕京大学校园,经过40余年的建设,成为了今天的北京大学校园。
北京大学校园是北京西郊明清时期著名的园林区的一部分,它北邻闻名中外的圆明园遗址,西边遥对颐和园和香山、玉泉山,东边和清华园相接。
从明朝末年著名书画家米万钟在今校内勺园大楼一带创建勺园以来,至今已有370余年的历史。
风景秀丽的未名湖一带,是清代随着圆明园的营造而开发的,原称淑春园,在其周围有恭亲王的朗润园、醇亲王的蔚秀园、惠亲王的鸣鹤园、庄静公主的镜春园,这些园林在清代皆属内务府管辖,统称赐园,它是燕京大学校园的主体,也统称为燕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要说到清华最著名的食堂,如今那可就是听涛园和观畴园了,观畴园又叫做万人食堂,这样的叫法从事实上来说确实是有些夸张了,因为里边只能供三千五百学子同时进餐。在这儿吃饭就是一个感觉,放佛进入了大酒店一般,南北各大菜系在这儿能够全部吃个遍,三层楼,各地小吃,八大菜系中的招牌菜,这一点是一般的大学可是比不上的。
看着这样的麻辣香锅,大家是不是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呢?这是很早之前拍的照片了,那时候在紫荆园吃到的麻辣香锅,这么一盆子十来块钱,还可以叫阿姨多放点肉。价格在北京的这一亩三分地上边算是比较便宜的了,而且菜式比较的丰富,在打饭的窗口经常还能够打到一系列的网红食品哦,就如之前的脆皮玉米,在清华的食堂里边就能够吃到。
烧茄子已经是清华的传统美食了,口味咸甜,色泽金红,软嫩多汁,蒜香浓郁。
清华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一直都住在学校里。清华大学拥有华北地区条件最好的大学生宿舍群——紫荆公寓。其建设用地28.4公顷,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学生公寓。建有23栋高7—15层的高低错落的各式现代建筑,高层备有电梯。紫荆公寓,设施先进,拥有现代化的网络接口,是标准的学生公寓:每四个人一间;每两个居室共用一间客厅,供同学们交流;每层楼小区内宿舍与宿舍之间的电话是免费的。公寓设有电视接口以及电话线接口,包括空调接口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安装空调、电视。电脑高速网络终端接口则安装在每个学生的书桌旁。公寓内部的颜色和图案等也是征求了美术学院教授们的意见后才选定的。墨绿色的床架、原木色的家具,还有以天蓝、嫩绿、鹅黄为主色调的被褥,体现了大学生居室应有的整洁和活泼。9—12米宽的沥青路布满全区,三条长800米的大道直通教学区。国槐、法桐、银杏、松柏、紫薇、丁香、月季、黄杨、绿草等数十种乔灌木和花草,以及小品、水面和灯光,创造出优美宜人的休闲环境。公寓区公共设施齐全,配有两座现代化学生餐厅——紫荆园和桃李园、学生服务中心(邮局、电话、银行、超市、书店、眼镜店、综合维修)、人造草皮标准运动场等。自行车每人一车位,全部放在各楼的底层。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被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湖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学校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武大樱花每年三月中旬进入盛花期,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截至2017年,武汉大学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1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遥感技术在ARWU学科排名中位列世界第一;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4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9个学科排名前三,14个学科排名前五,23个学科排名前十。 在清真食堂最受欢迎的无疑就是大盘鸡了,50块一份,满满的鸡肉配上各种蔬菜,纯正的新疆味儿,据说三四个人都可以吃的饱饱的~
如果要问武大里除了食堂,学生们最常去的美食聚集地是哪里,几乎百分之百的武大学生都会简洁明了的告诉你——“工菜”!在工菜有整整一条街是各种各样的美食。在这里,无论春夏秋冬,只要在饭点,这里永远是摩肩接踵,热气腾腾。在这二十多家小店中,位于中段的糯米包油条绝对是其中霸主般的存在,好像永远在排队一般。 热腾腾的糯米饭被反复压实,配上海带、油条以及自己选择的配料,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满足。
根据宿舍设施情况,住宿费为每人每学年920元—1320元,其中包含120元空调费(根据鄂价费【2006】183号文件和【2013】109号文件规定执行),一般为4人间(医学部除外)。920-1120元档:每层楼有公用卫生间和洗澡房,有网络。一部分房间是上下床,书桌摆在房中间,一部分房间是上床下书桌。1320元档:标准化公寓有独立卫生间,有网络,上床下书桌(医学部除外)。武汉大学学生宿舍已全部配备空调、洗浴热水、饮用开水,但由学校出资安装,使用费用需学生自理。
武汉大学校园以樱花最为闻名,有樱花城堡、樱花大道、樱顶、珞珈广场等相关景点。每年春季3月中旬,樱花盛开的时候,武汉大学校园都会吸引全国数百万游客前来赏花。校园内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多种,其中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有11科17种,古树名木13株;此外,还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花卉、药用植物和岩生植物,如盘龙参、紫芝、海金沙、金鸡菌、挖耳草、江南毛莨等,珞珈山被誉为全国树木园。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武汉大学校园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有人说在武大看樱花,在樱花树下读美学是人生的绝美享受。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聚集了许多学者专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创造了大批重大科学成果,影响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北大校园分为校本部、医学部、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6个部分,本部又称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这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画。著名的“一塔湖图”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
说实话北大没有什么特色菜品,但东西都是很便宜的,学校并没有因为他的名气而提高物价。北大主要的特色菜就是各种炒肉,打菜时,食堂大妈会很实惠的给你盛很多,完全是可以吃饱的。这肉类的价格都是4元钱左右。一顿饭下来,只需要十元钱就可以了。
1.本科生四人一间,全部住校内。宿舍配备床铺、衣柜、书桌、电话、网线,自在畅游于理想王国!二、研究生大部分住校内(2—4人间),少部分住万柳学区,即将全部搬回新建研究生宿舍楼(两人一间)。三、住宿费(三类):校本部:750元/生/年(旧楼)1020元/生/年(新楼)医学部:1200元/生/年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北京大学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2007年6月6日,北京大学正式颁布实施《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办法》,作为“根本大法”系统管理和维护北京大学的视觉形象。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正式发布《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并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在鲁迅先生设计校徽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
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和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之一,是哈佛大学白碧德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学衡派”的雅集地,被誉为“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和科学发展的主要基地”,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学中唯一未合并其他院校的高校,坚持“内涵发展”,赢得社会“中国最温和的大学”之美誉。
听说南大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南吃货! 吃货到logo都要被玩坏了 南大仙林校区一共有八!个!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