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统计数据整理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数据整理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数据整理习题答案

《统计学》习题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A)。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数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

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 C )。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3、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D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4、频数分布用来说明(A)。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情况

B、各组变量值的构成情况

C、各组标志值的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

5、在编制分配数列时,离散型变量的相邻组的组限( C )。

A、必须是间断的

B、必须是重叠的

C、既可以是间断的,也可是重叠的

D、应当是相近的

6、在编制分配数列时,连续型变量的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C )。

A、交叉

B、不等

C、重叠

D、间断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ABE)。

A、划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总体内部结构

C、比较现象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E、提示现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

2、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ABCE)。

A、对原始资料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

C、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

D、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3、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奖金额多少分组为“300以下、3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这五个组。这一分组(BDE)。

A、是等距数列

B、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

C、末组组中值为800

D、相邻组的组限是重叠的

E、某职工奖金600元,应统计在“600~800”这一组内

4、在次数分配数列中,(B C E)。

A、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

B、各组频率大于0

C、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D、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

E、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

三、简答题:

1、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是什么?

统计整理的步骤主要有:第一,设计统计整理方案;第二,对数据进行审核、筛选、排序;第三,对数据进行处理(分组和汇总);第四,要用适当的形式(统计图、表)显示数据;第五,进行数据积累和保管。

2、什么是分组标志?如何选择分组标志?

答:分组标志是在统计分组时所采用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标准和依据。选择分组标志的要求有:第一,必须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分组标志;第二,必须选择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第三,要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选择分组标志。

四、实务题:

1、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工人数如下:555 506 220 735 338 420 332 369 416 548 422 547 567 288 447 484 417 731 483 560 343 312 623 798 631 621 587 294 489 445

试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1)编制等距及不等距的分配数列(2)根据等距数列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数列。解:{1}

(2)

2、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66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

解:(1)“学生考试成绩”为连续变量,需采组距式分组,同时学生考试成绩变动均匀,故可用等距式分组来编制变量分配数列。

(2)分组标志为考试成绩,属于数量标志,简单分组;从分配数列中可看出,该班同学不及格人数和优秀生的人数都较少,分别为7.5%和10%。大部分同学成绩集中在70—90分之间,说明该班同学成绩总体良好。

考试成绩一般用正整数表示时,可视为离散变量也可用单项式分组,但本班学生成绩波动幅度大,单项式分组只能反映成绩分布的一般情况,而组距分组分配数列可以明显看出成绩分配比较集中的趋势,便于对学生成绩分配规律性的掌握。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一. 判断题部分 1 : 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2: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 ) 3: 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 均分配次数。 ( × ) 3 : 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 ∨ ) 4: 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 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 ∨ ) 5: 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6: 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 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 ∨ ) 7: 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 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 ∨ ) 8: 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 或 100%。( × ) 9: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 可称为次数分布。 (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 的差异。( ∨ )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 小。( × ) .单项选择题部分 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 、 必须是重叠的 B 、必须是间断的 C 、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 、必须取整数 3: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 品质标志分组 的是( B )。 A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 、产品按品种分组 C 、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 、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 :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 B )。 A 、60---70 分这一组 B 、 70---80 分这一组 C 、60— 70或 70—80两组都可以 D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 分组属于( B )。 A 、简单分组 B 、复合分组 C 、分析分组 D 、结构分组 6: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 、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 、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1: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A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C 、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 B 、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D 、编制统计表

2015年《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整理习题及满分答案

2015年《统计学》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满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出(①)。 ①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② 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③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 ④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 2、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 ②)。 ①将总体分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② 将总体分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③ 将总体划分成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④ 将总体划分成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④)。 ① 490 ② 500 ③ 510 ④ 520 4、某同学考试成绩为80分,在统计分组时应将其计入(③)。 ①成绩为80分以下人数中②成绩为70~80分的人数中③成绩为80~90分的人数中④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

5、分布数列是说明(①) ①总体单位总数在各组的分配情况② 总体标志总量在各组的分配情况③ 分组的组限④各组的分配规律 6、按变量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划分,变量数列可以分为(②)。 ①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②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③开口组数列和闭口组数列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7、将统计表分为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是(①)。 ①从表式结构看②从内容上看③从作用上看④ 从性质上看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有(③④⑤)。 ①反映总体的规模②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③ 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④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⑤ 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②③④⑤)。 ①职工按工龄分组②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③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④工人按技术等级分组⑤ 人口按居住地分组

材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作业与习题的解答 一、作业: 2、纯铁的空位形成能为 105 kJ/mol 。将纯铁加热到 850℃后激冷至 室 温( 20℃),假设高温下的空位能全部保留,试求过饱和空位浓度与室 温平衡空位浓度的比值。 (e 31.8=6.8X1013) 6、如图 2-56,某晶体的滑移面上有一柏氏矢量为 b 的位错环, 并 受到一均匀切应力τ。 (1)分析该位错环各段位错的结构类型。 (2)求各段位错线所受的力的大小及方向。 (3)在τ的作用下,该位错环将如何运动? (4)在τ的作用下,若使此位错环在晶体中稳 定不动,其最小半径应为多大? 直。 (3)右手法则( P95):(注意:大拇指向下, P90 图 3.8 中位错环 ABCD 的箭头应是向内,即是 位错环压缩)向外扩展(环扩大) 。 解: (2)位错线受力方向如图,位于位错线所在平面,且于位错垂

如果上下分切应力方向转动180 度,则位错环压缩。

d s Rd ; sin d 2 d / 2 注:k 取 0.5 时,为 P104中式 3.19 得出的结果。 7、在面心立方晶体中,把两个平行且同号的单位螺型位错从相距 100nm 推进到 3nm 时需要用多少功(已知晶体点阵常数 a=0.3nm,G=7 ﹡ 10 1010Pa )? 8、在简单立方晶体的( 100)面上有一个 b=a[001] 的螺位错。如 果 它(a ) 被(001)面上 b=a[010] 的刃位错交割。 (b ) 被(001)面上 b=a[100] 的螺位错交割, 试问在这两种情形下每个位错上会形成割阶还是弯折? ((a ):见 P98图 3.21 , NN ′在(100)面内,为扭折,刃型位错; (b ) 图 3.22 ,NN ′垂直( 100)面,为割阶,刃型位错) b [110 ] 9、一个 2 的螺位错在( 111)面上运动。若在运动过程中 遇 到障碍物而发生交滑移,请指出交滑移系统。 对 FCC 结构:( 1 1 -1 )或写为( -1 -1 1 ) a b [110 ] 10、面心立方晶体中,在( 111)面上的单位位错 2 ,在 ( 111) (4) P103-104 : b d s 2T sin d 2 kGb 2 b kGb 100 (w Gb ln 1300 ; 3 1.8X10-9J )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统计资料整理第三章 判断题部分一.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2: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 次数。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 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 定组限。(∨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 ) ∨( 可称为次 数分布。)×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12.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B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2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必须取整数、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C D。的是( B )3:下列 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家庭按年收入分组、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 C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 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两组都可以 D8060—70或70—C、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 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6:、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B、选择的 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A. D、组数的多少不同、组距的大小不同答案:C7:有20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 料如下: 2,5,4,4,3,4,3,4,4,2,2,4, A )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B.等距分组A.单项式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C.不等距分组8:在分组时, 凡 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 在组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另立一组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 C.)次数分配数列是( D 9: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A.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划分连

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答案

《统计学》习题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出(①)。 ①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②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 ③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④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 2、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②)。 ①将总体分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②将总体分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③将总体划分成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④将总体划分成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④)。 ① 490 ② 500 ③ 510 ④ 520 4、某同学考试成绩为80分,在统计分组时应将其计入(③)。 ①成绩为80分以下人数中②成绩为70~80分的人数中 ③成绩为80~90分的人数中④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 5、分布数列是说明(①) ①总体单位总数在各组的分配情况②总体标志总量在各组的分配情况 ③分组的组限④各组的分配规律 6、按变量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划分,变量数列可以分为 (②)。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①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②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 ③开口组数列和闭口组数列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7、将统计表分为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是(①)。 ①从表式结构看②从内容上看③从作用上看④从性质上看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有(③④⑤)。 ①反映总体的规模②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③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 ④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⑤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②③④⑤)。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 恒定电流的电场和磁场 练习题及答案 1、一铜棒的横截面积为,mm 80202 ?长为2m ,两端的电位差为50V 。已知铜的电导率为 S/m 107.57?=σ。求(1)电阻(2)电流(3)电流密度(4)棒内的电场强度(5)所消 耗的功率 解:(1)铜棒电阻Ω?=???=?= -571019.210 7.508.002.02 1R S l σ (2)铜棒内电流A R U I 35 3 1028.21019.21050?=??==-- (3)铜棒内电流密度263 /1043.108.002.01028.2m A S I J ?=??== (4)棒内的电场强度m V J E /1050.210 7.51043.127 6 -?=??==σ (5)所消耗的功率W R I P 2 2 1014.1?== 2、电缆的芯线是半径为cm a 5.0=的铜线,外面包一层同轴的绝缘层,绝缘层的外半径为 cm b 2=,电阻率m ?Ω?=12101ρ。绝缘层外又用铅层保护起来。 (1)求长度m L 1000=的这种电缆沿径向的电阻 (2)求当芯线与铅层的电位差为V 100时的径向电流 解:(1)距离电缆轴线处的电阻为rL dr S dr dR πρ ρ 2== 则长度的电缆沿径向的电阻可积分求得 Ω?===?81021.2ln 22a b L rL dr R b a πρπρ (2)据欧姆定律可求得径向电流 A R U I 71052.4-?== 3、已知半径为R 的环形导线,载有电流为I ,如图所示。求其中心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解:由毕奥--萨伐尔定律可得回路在中心点的磁场大小为 R I d R IR R R l Id B L 244020 2 03 0μθπμπμπ ==?= ? ? 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外。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 )(2012年1月)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2011年10月)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3.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2011年1月) A.原始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初级资料 D.次级资料 4.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2011年1月)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平行分组 C.交叉分组 D.复杂分组 5.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 (2010年10) A.次数分布 B.次数密度 C.各组次数 D.各组组距 6.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2010年1)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7.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D )(2010年1)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8.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年1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并列分组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2009年1月)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2008年10月) A.480 B.420 C.450 D.460 11.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D ) (2011年1月)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大,两头小

统计学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答案

统计学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 一、填空题 1.统计的三种涵义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统计工作必须涉及:为谁统计、由谁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等基本问题. 3.统计工作具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信息职能. 4.统计资料按计量方法不同,分为计点资料和计量资料;按资料是否直接取得,分为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按统计资料的时间属性不同,分为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按统计资料所涵盖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资料和抽样资料.统计资料具有时间、空间和数据三个要素。 5.统计学按照发展阶段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按照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可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6. 统计学的性质可概括为: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 7.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 8.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而不是研究实质性问题的科学。 9.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国势学派,“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政治算术学派。 10.统计研究方法中的归纳法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二、单选题 1.A 2. C 3. B 4. B 5. A 6.A 7.D 8.A 9.B 10.C 11.B 三、多选题 1.BCE 2.ABC 3. ABCD 4. ABCDE 5.ABC 四、判读改错题 1.√ 2.. √ 3. √ 4.×,统计学一词最早出自欧洲。 5.×,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17世纪末叶。 6.√ 7. √ 8.×,统计客体是统计研究的对象,是统计信息的承担者和信源地。 9.×,统计学既是一门方法论科学,不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10.√ 11.√ 12. ×,统计运用大量观察法的目的是消除个别事物的差异,显现想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只要部分单位对总体有代表性,只要对足够多的总体单位进行观察,也能达到这个目的。 五、简答题 1、统计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统计一词有三种含义,分别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其相互关

第三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3-1 输水管路的直径为150㎜输水量为981kN/hr 求断面平均流 速。 (答:1.57m/s ) 3-2 矩形风道的断面为300×400㎜2,风量为2700m 3/hr ,求断面 平均流速,若出风口断面缩小为150×700㎜2,该处的平均流速多大? (答:6.25m/s,25.0m/s ) 3-3 一圆形风道,风量为10000 m 3/hr ,最大允许流速为20 m/s , 试设计其直径(应为50㎜的整倍数)并核算其流速. (答:450㎜,17.5 m/s) , 各为多大才能保证两支管的质量流量相等? (答:s m v s m v /2.22,/1832==) 3-6 在4×4㎝2的空气压缩机进口管路中,空气的密度委1.2kg/m 3, 平均流速为4m/s ,经过压缩后,在直径为2.5cm 的圆管中,以 3m/s 的平均流速排出,求出口的空气密度和质量流量。 (答:5.22kg/m 3,7.68×10-3kg/s )

3-7 试比较1和3点流速的大小:1)在等直径立管中,2)在渐 () () () 10107 1 0203; 2; 11? ?? ?????=????????=???? ?????????????=r y u u r y u u r y u u m m m 3-9 已知圆管中的流速分布曲线为7 1 0????????=r y u u m ,求流速等于平均 流速的点离壁面的距离。 c y (答:0242) 0r 3-10 求题(3-8)中各种情况的动能修正系数α值 (答:2,1.057,1.03) 3-11 圆喷嘴在圆管中喷射流体,流速分布如图,已知, mm d 501=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B.编制统计表 C.统计汇总问题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 2.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 A.及时性B.正确性 C.全面性D.系统性 3.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 A.等距式分布数列B.单项式分布数列 C.开口式数列D.异距式数列 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 A.随机变量B.确定型变量 C.连续型变量D.离散型变量 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 C.各组分布的次数D.各组分布的频率 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A.正态分布曲线B.J型分布曲线 C.右偏分布曲线D.左偏分布曲线 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 A.交叉B.不等 C.重叠D.间断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A.统计分组B.逻辑检查 C.数据录入D.统计汇总 E.制表打印 2.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 A.组类B.组限 C.组距D.组中值 E.组数据 3.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 A.钟型分布B.χ型分布 C.U型分布D.J型分布 E.F型分布 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 A.组距数列B.品质数列 C.单项数列D.变量数列 E.开口数列 5.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六.补充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各项目属于会计科目的有() A.欠供应单位料款B.所有者投资 C.银行存款D.未分配利润 2.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是() A.会计科目B.账户 C.会计科目和账户D.会计科目或账户 3.会计科目是() A.会计报表的名称B.会计账户的名称 C.会计账簿的名称D.会计要素的名称 4.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影响()账户发生增减变化。 A.一个B.两个 C.两个或更多D.全部 5.对每个账户来说,在某一时刻其期末余额() A.只能在借方B.只能在账户的一方 C.只能在贷方D.可能在借方和贷方 6.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账,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A.总是相等的B.总是不等的 C.借方发生额一定大于贷方发生额 D.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7.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复式记账法是() A.增减记账法B.收付记账法 C.单式记账法D.借贷记账法 8.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主要为了() A.便于登记账簿B.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C.提高会计工作效率D.便于会计人员的分工协作 9.在借贷记账法下,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表明() A.企业债权的增加B.企业债务的减少 C.企业债务的增加D.企业债权的减少 10.在借贷记账法下,负债类账户的借方表明() A.企业债权的增加B.企业债务的减少 C.企业债务的增加D.企业债权的减少 11.下列账户中本期发生额减少登记在借方的是() A.管理费用B.财务费用 C.短期借款D.制造费用 12.本月共购入材料5 000元,各车间部门领用3 500元,退回200元,月末结存为2 000元,则材料上月结存应为() A.300元B.700元 C.500元D.900元 13.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存在的依据是() A.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B.经济业务的内容 C.静态会计方程式D.动态会计方程式 14.采用借贷记账法,哪方记增加、哪方记减少,是根据()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表的结构从内容上看包括【】和【】两部分。 2.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 3.分配数列按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数列和【】数列两种形式。 4.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 5.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相邻组组中值为480, 则末组组中值为【】,如果该数列为等距数列(5个组),则首组组中值为【】。 二、单项选择题 1.按照国民收入水平分组是() A、品质标志分组 B、复合标志分组 C、数量标志分组 D、混合标志分组 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100,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30.,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 A、60 B、70 C、80 D、90 4.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必须取小数 D、必须取整数 5.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只能进行复合分组 D、无法进行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选择分组标志应遵循的原则是() A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选择 B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标志 C 、能反映现象的本质特征 D 、最好选择数量标志 2.从统计分组的含义来看,它意味着() A、对总体而言是“合” B、对总体而言是“分” C、对个体而言是“合” D、对个体而言是“分” 3.等距分组中() A、各组组距是相等的 B、各组组距绝大部分是等距的 C、标志值的变动在各组之间都是相等的 D、标志值的变动在各组之间不一定相等 4.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口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D、组距的一半 5.统计表从表式上看,包括() A、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纵栏标题 D、数字资料 E、主词 F、宾词

统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3 %1%2%5.1++ 453025453025++++统计学第三章出题优课后习题答案 原多项选择第三题D 选项解释有误,现在已经重新更改。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商场某月商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月末商品库存额为40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 )。 A. 是时期指标 B.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C. 是时点指标 2. 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相差一个( )。 A. 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B. 固定资产折旧 C.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3. 有三批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相应的废品数量为25件、30件、45件,则这三批产品平均废品率的计算式应为( )。 A. B. C. D. 4. 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 A. 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C. 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5. 某厂某种产品生产量1月刚好完成计划,2月超额完成2%,3月超额完成4%,则该厂该年一季度各月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计算方法是( )。 A. 2%+4%=6% B. (2%+4%)÷2=3% C. (2%+4%)÷3=2% 453025%1%2%5.1++++3%1%2%5.1??

6. 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若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下降,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 当各个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该变量的( )。 A. 众数不存在 B. 众数等于均值 C. 众数等于中位数 8. 如果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鞋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平均指标对你更有用?( ) A. 算术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 9. 某年年末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分别为30.3和33.5平方米,标准差分别12.8和13.1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 )。 A. 城市大 B. 乡村大 10. 下列数列的平均数都是50,在平均数附近散布程度最小的数列是( )。 A. 0 20 40 50 60 80 100 B. 0 48 49 50 51 52 100 B x f f f f x f f x f f f x f x x f x x 本题答案选;所以;表示工人数目。 量,表示某组工人平均日产均日产量,表示甲乙两组工人总平甲乙乙甲甲乙甲乙乙甲甲↓↓+=++=∑∑∑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一、单选题 1. 如果所掌握到的只是各单位的标志值(变量值),这时计算算术平均数()。 A 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B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数 C用哪一种方法无法判断D这种资料不能计算算术平均数 2. 加权算术平均数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 只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B只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C同时受以上两种因素的影响D无法做出判断 3. 权数本身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A 权数所在组标志值的大小B权数绝对数值的大小 C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D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4. 标志值的次数多少,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有权衡轻重的作用。若把标志值的次数都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则算术平均数的值为()。 A 也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B保持不变C扩大为原来的十倍D无法判断 5. 如果被平均的每一个标志值都增加5个单位,则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A 也增加5个单位B只有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增加5个单位 C减少5个单位D保持不变 6. 设某企业在基期老职工占60%,而在报告期准备招收一批青年工人,估计新职工所占的比重将比原来增加20%。假定老职工和新职工的工资水平不变,则全厂职工的总平均工资将如何变化()。 A 提高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 7. 设有8个工人生产某种产品,他们的日产量(件)按顺序排列是:4、6、6、8、9、12、14、15,则日产量的中位数是()。 A 4.5B 8和9 CD没有中位数 8.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 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相等()。 A 只有钟形分布B只有U形分布 C钟形分布或U形分布D只有对称的钟形分布 9. 当变量右偏分布时,有()。 A MoMe>X C Mo≤Me≤X D Mo≥Me≥X 10. A 各组工资水平的变动B各组人数的增加C各组人数结构的变动D职工收入的下降 11. 总体的离散程度越大,说明()。 A 平均数的数值越大B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C平均数的数值越小D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12. 平均差的基本含义可表述为()。

第三章 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三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1.设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为X -3 0 1 5 p 试求EX。 答案与提示:2EX=。 2.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k P p 求:(1)常数p ;(2)数学期望EX;(3)方差。DX 答案与提示:(1)由归一性,=p; (2); = (3) = 3.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pp 求:(1)数学期望;(2)方差。2)1(?XE2)1(?XD 答案与提示:由归一性,=p; (1); (1)?= 8 (2) (1)?= 4.已知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为???<<=其它,080,8/1)(xxf 求X的数学期望。 答案与提示:4EX= 5.设随机变量X服从拉普拉斯分布,其分布密度为αβα21)(=exf,0>α(+∞<<∞?x)。 求X的数学期望。

答案与提示:该题要求熟练掌握计算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公式。EXβ=。—1—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6.设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 ?????≤

统计学习题及答案a.doc

单选 问题: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3 )。 选项一:企业的投资与产出 选项二:居民的收入与存款 选项三:电视机产量与西红柿产量 选项四:商品销售额与商品销售价格 问题: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指(3 ) 选项一: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选项二: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选项三: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选项四: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问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2 )。 选项一:10.0% 选项二:7.1% 选项三:7.0% 选项四:7.2%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3 ) 选项一:都有可能被接受 选项二: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选项三: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选项四: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问题:小王收集了1978年以来历年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额的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一时期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2 ) 选项一:直方图 选项二:散点图 选项三:饼图 选项四:折线图 问题:若回归直线方程中的回归系数为0,则直线相关系数( 3 )。 选项一:r=1

选项二:r=-1 选项三:r=0 选项四:r 无法确定 问题: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95%,则表示( 4 )。 选项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选项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下跌了 选项三: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选项四: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1 )。选项一:230 选项二:200 选项三:210 选项四:180 问题:若两变量的r=0.4,且知检验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3 )。 选项一:40%的点都密集分布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选项二:40%的点低度相关 选项三:两变量之间是正相关 选项四:两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问题: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1 ) 选项一:SSA 选项二:SSE 选项三: 选项四: 问题: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1 )。 选项一: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选项二:将来资料具有可比性 选项三:确定调查单位 选项四:登记的方便 问题:SST的自由度是(4 )。 选项一:r-1

第三章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章晶体空间格子的晶向及晶面的标定 练习题1. 以下两个平面点阵图案,画出其空间格子: 练习题2.六方点阵中布拉菲格子的先取: 练习题3. 请判断NaCl和CsCl晶体的格子类型: 氯化钠是面心立方格子、氯化铯属于简单立方格子。 练习题4. 晶向标定 (1)请在上图中标出晶向[001], [101], [110], [1-10], [1-11], [112]及[12-3]。 (2) 指出晶向族<111>包括哪几个晶向。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说明“-1”的负号应放于1的正上方,以下类同。 练习题5. 二维晶面标定 练习题6.三维晶面标定 练习题7. 请在图中画出面(001), (101), (1-11), (112)及(12-3) 练习题8. 四轴坐标系晶面标定 (1) 请把图中三个彩色晶面用三指数和四指数表示,如上图。 (2)请在右图画出(-112), (-1100), (11-20), (123), (12-33)等面。

(-112) (-1100) (11-20) (123) (12-33) 练习题9. 四轴坐标系晶向标定 (1) 请用三指数和四指数标定右图彩色晶向; 红色 绿色 蓝色 紫色 [041] [232] [210] [1-2-2] [-48-43] [14-56] [10-10] [4-51-6] (2) 请在上图中画出晶向[101], [11-1], [121], [1-11],[-2111], [-12-11]。并指出哪些属于同一晶向簇。 [101] [11-1] [121] [1-11] [-2111] [-12-11] [11-1]、[1-11]属于<111>晶向族;[-2111]、[-12-11]属于<2111>晶向族。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 D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如果峰度系数k>3,表明该组数据是( A )。 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3.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 A.1200 B.经济管理学院 C.200 D.理学院 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A)。 A.64.5和78.5 B.67.5和71.5 C.64.5和71.5 D.64.5和67.5 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 )。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平均差 8.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 A.标准差不同 B.方差不同 C.数据个数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 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C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 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 10.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 C )。

【免费下载】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

第三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统计方法是() ①统计整理②统计分析③统计调查④统计分组 2.统计整理的资料() ①只包括原始资料②只包括次级资料 ③包括原始和次级资料④是统计分析结果 3.反映统计对象属性的标志是() ①主要标志②品质标志③辅助标志④数量标志。 4.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层叠起来分组的统计方法是() ①品质标志分组②复合标志分组③混合标志分组④数量标志分组 5.统计分配数列() ①都是变量数列②都是品质数列③是变量数列或品质数列④是统计分组 6.国民收入水平分组是() ①品质标志分组②数量标志分组③复合标志分组④混合标志分组 7.将25个企业按产值分组而编制的变量数列中,变量值是() ①产值②企业数③各组的产值数④各组的企业数 8.一般情况下,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表现为() ①钟形分布②正J形分布③U形分布④对称分布 9.按同一数量标志分组时() ①只能编制一个分组数列②只能编制一个组距数列 ③只可能编制组距数列④可以编制多种分布数列 10.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 ①选择分组的标志②划分各组界限③区分事物的性质④对分组资料再分组 11.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和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 ①必须重叠②前者必须重叠,后者可以间断 ③必须间断④前者必须间断,后者必须重叠 12.在分组时,凡是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下上限数值时,一般

是() ①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②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的组 ③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④另立一组。 13.有12名工人分别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 2、5、4、4、 3、 4、3、4、4、2、2、4,按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 ①单项式分组②等距分组③不等距分组④以上几种分组均可。 14.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①正比②等比③反比④不成比例 15.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句,在统计表中称为() ①行标题②主词③列标题④总标题 16.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①520 ②510 ③500 ④490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是( ) ①统计调查的继续②统计汇总的继续 ③统计调查的基础④统计分析的前提 ⑤对社会经济现象从个体量观察到总体量认识的连续点。 2.统计分组( ) ①是一种统计方法②对总体而言是“组” ③对总体而言是“分”④对个体而言是“组” ⑤对个体而言是“分”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①按品质标志分组②按数量标志分组③选择分组标志 ④划分各组界限⑤按主要标志分组 4.按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 ) ①等距数列②异距数列③品质数列 ④变量数列⑤次数与频率 5.分布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