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产D-海因酶菌株的鉴定及离子束诱变选育
氮离子注入诱变选育恩拉霉素高产菌株

s . f u n g / c / d / c u s 发酵产生的一种多肽类抗生素。由杀 真菌素链霉菌发酵生产抗生素恩拉霉素 , 在上世纪
六十 年代 后 期 就 有 报 道 。1 9 6 6年 日本 武 田药 品工
电荷形成静电吸附而结合在脂质膜上 , 然后恩拉霉 素分子中的疏水端借 助分子链 的柔性 插入到质膜
畜体 内较少 , 微量加入即发挥作用 。具有高稳定性 、 低毒性 、 低药物残留, 是 目前 比较理想的新型饲用抗 生素, 可以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有广阔 的市场前景。恩拉霉素具有不被动物组织 吸收, 无
同。目前 , 关于恩拉霉 素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 以下 几种 : 1 )离子通道的形 ; 4 )抑制细胞壁 的形成 。恩
胞壁缺损 , 导致细胞 内渗透压升高 , 细胞外液渗入菌 体, 使细菌变形 、 肿大、 破裂而死亡 ! 。
由于 恩 拉 霉 素 对 革 兰 氏 阳性 菌 有 强 烈 抑 菌 作
用, 能改变肠道 内菌群分布 , 有利于饲 料营养 , 促 进
动 物消 化 吸 收增 重 , 提高 饲 料利 用 率 , 在 胃液 低 p H 条件 下 , 有很 高 的稳定性 , 禽 畜长 期 服用不 易 产生 抗
冬氨酸上。根据末端脂肪酸分子的不同分为恩拉霉 素 A和恩拉霉素 B , 恩拉霉素是这两种组分 的混合
物 。恩 拉霉 素 的作 用机 制与 传统抗 生 素有很 大 的不
药性能改变肠道 内细菌群落 , 常作为饲料添加剂 , 口
服后恩 拉霉 素 只 留在 消化 道 中 , 不 易被 吸收 , 残 留禽
中, 进 而 牵引整 个 分子进 入 质膜 , 扰乱 质膜 上 蛋 白质 和脂 质 原有排 列 秩序 , 再通 过 恩拉 霉 素 分 子 间 的相
某理工大学《微生物学教程》考试试卷(3899)

某理工大学《微生物学教程》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230分,每题5分)1. 微生物有极广的碳源谱,它不论对整个微生物界整体或对个别微生物种来说,都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解析:碳源谱是把所有微生物当作一整体时其可利用的碳源范围,而不是针对某个别微生物种。
2. 当今研究表明:所有的细菌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答案:错误解析:费氏刺尾鱼菌的细胞长度可以达到200~500μm,是肉眼可见的大型细菌。
3. 转座子可自主复制,因此在不同细胞间传递时不需要载体。
()答案:错误解析:转座子在细胞内可进行自主复制,但在不同细胞间传递时也需要载体。
4. 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系统只能传递电子而不能传递质子。
()答案:正确解析: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系统能传递电子,不能传递质子。
5. 在补体结合试验中,指示系统中的溶血素实为一红细胞的特异抗体。
()答案:正确解析:补体结合试验中指示系统包括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其中溶血素是绵羊红细胞的特异抗体。
6. 以明胶作凝固剂的固体培养基中,明胶的含量在2左右。
()答案:错误解析:以明胶作凝固剂的固体培养基中,明胶的含量在5~12,以琼脂作凝固剂的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在1~2。
7. 在对厌氧菌进行液体培养时,常在培养基中加入铁屑或铁丝等成分,借以保证它们对无机元素的需要。
()答案:错误解析:在对厌氧菌进行液体培养时,常在培养基中加入铁屑或铁丝等成分是作为还原剂。
8. 环丝氨酸和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生物合成的机制,都属于代谢类似物对酶的活性中心发生竞争性抑制作用这一类。
()答案:正确解析:环丝氨酸和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生物合成是因为代谢类似物对酶的活性中心发生了竞争性抑制。
9. 利用E花结试验(E玫瑰花环试验)就可方便地检测外周血中T 细胞的数目及其比例。
《一株产普鲁兰酶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活性研究》

《一株产普鲁兰酶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活性研究》一、引言普鲁兰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制剂,广泛应用于淀粉糖、酿酒、生物能源等工业领域。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普鲁兰酶的来源和性质研究越来越深入。
本文旨在筛选一株高产普鲁兰酶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酶学活性研究,为普鲁兰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样品来源:从不同环境样品中采集菌种样本。
(2)培养基:采用淀粉培养基、酵母膏蛋白胨培养基等。
(3)试剂:包括酶活性检测试剂、DNA提取试剂等。
2. 方法(1)菌种筛选:通过平板划线法、富集培养法等方法,从样品中筛选出产普鲁兰酶的菌株。
(2)菌种鉴定: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
(3)酶学活性研究:通过测定酶活性、酶动力学参数等,研究普鲁兰酶的酶学性质。
三、实验结果1. 菌种筛选结果经过多次筛选和纯化,从采集的样品中成功筛选出一株高产普鲁兰酶的菌株,命名为“XX菌”。
该菌株在淀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产酶能力强。
2. 菌种鉴定结果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XX菌进行鉴定。
结果显示,XX菌属于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酸性。
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发现XX菌与某已知菌种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存在一定的差异。
综合分析表明,XX菌是一种新型的产普鲁兰酶菌株。
3. 酶学活性研究结果通过测定普鲁兰酶的活性、最适pH值、最适温度等参数,发现XX菌产生的普鲁兰酶具有较高的活性,最适pH值为5.0~6.0,最适温度为50℃左右。
此外,该酶的动力学参数Km值和Vmax值也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
四、讨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一株高产普鲁兰酶的菌株XX菌,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和酶学活性研究。
结果表明,XX菌具有较好的产酶能力和酶学性质,为普鲁兰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资源。
同时,对普鲁兰酶的性质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催化机制和工业应用价值。
一株产谷氨酸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及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

下 , 始菌株 的谷氨酸产量为 8 .8g L . 原 4 3 / ) 对该突变株 的产 谷氨酸代谢特 性进行研 究 , 果表明 : 结 其最适初 始 p H值
为7 2 最佳培养 温度 为 3 ., 0℃ ,以葡萄糖 为最佳碳 源 , 其谷氨酸产 量最 高时相 应的 葡萄糖 浓度为 10 0g L 其 某些 5 . / ,
第2 8卷
第 1期
天
津
理
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
学
学
报
Vo _ .1 l28 No Fe 2 2 b. 0l
21 0 2年 2月
J oURNAL I oF T ANJ N I UNⅣ ERS TY I oF TECHNoL oGY
文 章 编号 :63 0 5 2 1 0 -0 3 0 17 —9 X(0 2)10 8 — 6
teo g a san( n e t a ecl r gcnios st et nda oe te au a nyao t 4 3 / ) n h r i l t i U d rh sm u ui odt n em n oe bv ,h lew s l bu 8 .8gL .O i n r e t n i a h i v o
i h r e tt e me im ,ii a H 2 ~7 6, n u ai gt mp r t r 0 a d o ec l r g p r d o 4 ,i u l— n te fm n ai d u e v n t lp 7. i . i c b t e e au e 3 ℃ n n u t i e i f 8 h t e mu a n u n o s
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及紫外诱变

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及紫外诱变邵颖;陈安徽;董玉玮【摘要】从牛蒡(Arctium lappa L.)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具有较高反硝化能力的好氧细菌YB000,对该菌株采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鉴定,并且对该菌株进行了以提高反硝化性能为目的的紫外诱变.结果表明,分离自牛蒡根际的反硝化细菌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株于距离30W紫外灯30 cm处照射240 s可获得具有较强脱氮能力且遗传性状稳定的诱变菌株YB004和YB005,其脱氮能力分别达到93.43%、92.03%.【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13【总页数】5页(P3305-3309)【关键词】好氧反硝化细菌;牛蒡(Arctium lappa L.);根际土壤;筛选;鉴定;紫外诱变【作者】邵颖;陈安徽;董玉玮【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生物)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生物)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生物)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含氮工业废水的排放及农业中化肥的过量施用,导致水体氮素含量严重超标而影响水体的使用安全[1,2]。
氮素超标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生物脱氮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氮元素[3]。
传统的生物脱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反硝化脱氮能将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转化为气态氮,从根本上解决水体中氮素超标的问题。
反硝化细菌是能够引起反硝化作用的细菌,多为异养、兼性厌氧细菌[4],但近期研究表明,一些微生物在较高的氧分压条件下也能表现出反硝化能力[5-8]。
好氧反硝化作用实现了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同时进行,不仅简化了生物脱氮流程、降低了投资成分,而且还表现出了传统废水处理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硝化过程无需加碱中和、脱氮效率高、对氨态氮耐受能力强等[9]。
重离子辐照诱变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及其发酵工艺的研究

重离子辐照诱变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及其发酵工艺的
研究
重离子辐照诱变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及其发酵工艺的研究
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水解纤维素的酶,对于纤维素资源的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纤维素酶的高产菌株及其发酵工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研究人员利用重离子辐照技术选育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并优化了其发酵工艺,以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效率。
重离子辐照是一种强化辐射技术,通过高能量离子的碰撞和电离产生DNA单链断裂和点突变,从而诱发菌株的突变。
研究人员选取了纤维素酶producing Streptomyces sp. S41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重离子辐照,筛选得到了一系列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高产菌株的纤维素酶产量相比原菌株提高了2~3倍。
为了进一步提高纤维素酶产量和效率,研究人员对高产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
他们发现,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玉米粉、豆粉和蛋白胨等多种碳源和氮源,可以显著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效率。
此外,在发酵过程中,应适当调节发酵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等因素,以优化菌株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重离子辐照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而优化的发酵工艺则可以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效率,从而更好地利
用纤维素资源。
未来,这些研究成果有望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纤
维素酶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发酵工程简答题期末复习

发酵工程复习1.什么是微生物工程?微生物工程也称之为微生物发酵工程。
微生物工程学是以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学为基础,又与工程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建立的一个完整的科学与工程技术体系。
它是研究利用微生物(包括“工程微生物”在内)及其代谢产物与工艺生产过程原理的科学。
2.了解微生物工程发展的4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1)微生物工程的孕育时期——天然发酵(或自然发酵);(2)第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柯赫,发明固体培养基建立了纯培养;(3)第二代(近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深层培养技术,如抗生素工业生产带动了生化工程的建立;(4)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微生物工程,主流发展方向为工程菌;(5)第四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微生物工程。
3.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三种类型?(1)初级代谢产物: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2)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3)转化产物:以外源物质为底物,通过微生物细胞的酶或酶系对底物某一特定部位进行化学反应,使它转变成结构相类似但更具有经济价值的化合物。
4.工业菌种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1)生产力:能在廉价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所需的代谢产物的产量高,其它代谢产物少(2)操作性:培养条件简单,发酵易控制,产品易分离(3)稳定性:抗噬菌体能力强,菌种纯粹,不易变异退化(4)安全性:是非病源菌,不产有害生物活性物质或毒素5.掌握实验室及工厂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1)固体培养实验室常见的固体培养方法;生产中常见的固体培养基:小麦麸皮(2)液体培养实验室常见的液体培养:试管液体培养,浅层液体培养,摇瓶培养,发酵罐培养;生产中常见的液体培养:浅盘培养,发酵罐深层培养,连续培养(恒化培养:通过控制培养基中营养物的浓度,使微生物在低于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生长繁殖;恒浊培养:可控制微生物在最高生长速率与最高细胞密度的水平上生长繁殖,达到高效率培养的目的;多级连续培养;固定化细胞连续培养),补料分批培养,混合培养。
一株产植酸酶酵母菌株的分类鉴定与诱变育种

一株产植酸酶酵母菌株的分类鉴定与诱变育种马忠友;程飞;邱亮;包佳源;樊美珍;黄勃【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1(037)004【摘要】根据酵母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ITS区序列的测定结果把产植酸酶酵母RCEF4907菌株分类鉴定为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利用亚硝基胍、紫外线、亚硝酸和氯化锂4种诱变剂对酵母RCEF4907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处理,将经过处理的菌悬液用植酸钙琼脂平板进行初筛,然后取发酵上清液在37℃,pH2.5的条件下,利用钒钼酸铵比色法测定植酸酶活力进行复筛.经过多次诱变处理后,最终从大量的突变菌株中筛选出高产植酸酶的G3297突变株,其植酸酶活性达到409 U/mL,是出发菌株RCEF4907的5.76倍.【总页数】5页(P21-25)【作者】马忠友;程飞;邱亮;包佳源;樊美珍;黄勃【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蚌埠,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蚌埠,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蚌埠,233100;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一株产庆大霉素B的绛红小单孢菌的分类鉴定 [J], 王飞;高辉;涂国全2.一株产黑色素链霉菌的分类鉴定 [J], 赵昌会;叶德赞3.一株产植酸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特性 [J], 李丽娟;张殿昌;苏天凤;龚世园;江世贵4.一株产虾青素酵母菌株的鉴定 [J], 马爱瑛;张琇;刘晓飞5.一株产紫杉醇的丝状真菌的系统分类鉴定 [J], 程龙;马奇明;陶冠军;陶文沂;王荣明;杨静;过晓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3 ( ) 1- 0 0,2 2 : 5
Ami o Acd n i s& Bit s u c s o i Re o re c
一
株 产 D一 因酶菌株的鉴定及离子束诱 变选 育 海
董妍玲 , 唐 瑞 潘 学武 ,
( 1武汉 生物 工程 学 院 生 物技 术 系 武 汉 40 1 ; 34 5
D A 聚合 酶 、 N 回 收 试 剂 盒 、 MD 1 N D A p 8一T vc r et o
购 自 TK R a a a公 司 ; 引物 由上 海 生 工 合 成 。1B 8 e—
Dv e ei 型离子注入机由合肥 中科院等离子研究所 自 c
2 武汉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系, 湖北武汉 407 ) 309
摘要 : 首次报 道 了产 D一海 因酶的 巨大 芽孢杆菌 , 通过对该 菌进行 离子束诱变 , 获得 酶活最 高增加 3倍 的突变株 M5 对 ,
M5的产酶条 件进行优 化 , 得到最佳 的发酵条件为玉米浆 15 , . % 葡萄糖 l , % 油酸 1 5 , 化钠 0 5 , 添加 5 .% 氯 .% 并 0mg‘ 的 L
Mn “
、
Z 及 5 0m L 的 Mg ,H . ,01 n 0 g・ 2 p 803" 2发酵 2 , 4h 酶活力可达到每毫升 2 19U, .1 比优化前突变株提高 了 30 , 0 % 比出
发菌株提高了 80 。 5% 关键词 : 巨大芽孢杆菌 ; D一海 因酶 ;6 R A; 1srN 离子注入 ; 发酵 条件
1 1 菌种 来源 .
D—HP G。D一海 因 酶 广 泛 存 在 于 各 类 有 机 体 中 ,
但有工 业化 应用 前 景 的海 因酶 主要 来 源 于微 生 物 , 目前 报道产 D 一海 因 酶 的细 菌 主要 有 假 单 胞 菌 属 ( s d 脚 , s . , 杆 菌属 ( goa t im s. , Pe o 瑚 p ) 农 u A rb c r p ) eu 节 杆 菌 属 ( r rb c r s . , 菌 属 ( l tdu At o at p ) 梭 h e Co r im si s. , p ) 芽孢杆 菌属 ( a iu p ) 克雷伯 菌属 (,6 B c ls . , l s f 一 e s l p ) 肠 杆 菌 属 ( ne bc rs. , 球 菌 属 il s. , ea E t o at p ) 肠 r e
羟基 苯 甘 氨 酸 ( —P—hdoyh n l yie D — D y rxp eyg c , l n
行 紫外 诱变 、 波诱变 等 物理诱 变 , 微 或使 用 甲基磺 酸
乙酯( M ) E S 等化学试剂进行化学诱变 , 或利用基因
工程 方 法构 建基 因工 程菌 。
本 研究从 武 汉地 区土 壤 中筛选 到一株 高 产 D一 海 因酶 的细 菌 , 菌 的 1srN 该 6 A与 巨大芽孢 杆菌 菌 R 株 Q 15 M B 5 1的相 似性 达 到 9 % , 定 为 巨大 芽孢 8 确1 Fra bibliotek 料与方 法
单, 污染小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 J
生物 酶法合 成 D—H G包 括 两 个 反 应 , 先 由 P 首
D一 因酶催化 5一 海 单替代海 因及其衍生物水解生 成 N一氨 甲酰 基 一D—HP 产物用 化学 法或 在 N 一 G,
氨 甲酰基 一D一 基 酸酰 胺水 解 酶 催 化 下水 解 生成 氨
HP 由于原 料成 本 低 廉 、 物 光 学 纯度 高 、 艺 简 G 产 工
通 过对 该 菌 进 行 离 子 束 诱 变 并 进 行 培 养 条 件 的优 化, 使该 菌 的产 酶能力 比 出发 菌株 提 高 了 80 , 5 % 为 海 因酶 法生 产 D—H G提 供 了新 的菌 种 来 源 ; 时 P 同 巨大芽 孢杆 菌相 对成 熟 的转化 系统 使对其 进 行基 因 改 造成 为可 能 , 望获 得 高酶活 的基 因工 程菌 。 有
深层 土壤 中分 离 获得 7 2株 D一海 因酶产 生 菌 , 中 从 筛选 到 酶活最 高 的菌株 H M 4 。 Y 2 J
12 主要 材料 .
对 羟基苯 海 因 、 二 甲氨 基 苯 甲醛 ( D B) 5 对 P A 、
氟 尿 嘧 啶 均 购 自上 海 邦 成 化 工 有 限 公 司 ; a Tq
杆 菌 , 是 首次 报 导 巨 大 芽 孢 杆 菌 产 D 一海 因 酶。 这
HP 为 侧链 的半 合成 抗 生 素 , 羟氨 苄 青 霉 素 ( G) 如 阿 莫 西林 ) 头 孢 克 罗 等 抗 菌 药 物 , 、 因具 有 抗 菌 谱 广 , 毒性 小 , 吸收快 , 口服效 果 好 等 优 点 J成 为 国 内最 , 紧缺 的 医药 中间 体 之 一 , D—H G 的制 备 也 已成 为 P 国内外 的 一 个 研 究 热 点 , 中 生 物 酶 法 生 产 D — 其
中图 分 类 号 : 96 Q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6—8 7 (0 0 0 0 0 —0 10 3 6 2 1 )2— 0 1 5
光学 纯 D一型氨基 酸作 为 医药及食 品领域 的重 要原 材料 , 被广 泛用 于半 合成 抗生 素 、 多肽 、 激素 、 拟 除虫 菊脂 、 杀虫 剂 、 甜味剂 等生 产 J 。其 中以 D一对
( n rccu p ) 土 壤 杆 菌 ( goam im s. . E t ooc s . , e s A rb c r p ) u
De s p., Oc r b cr m s h o a tu p.,Bu k od ra, Fl rh lei a—
一
从 武汉 阳逻地 区污水排 放 口以及 校 园河道 旁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