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央行对比

问:比较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发现一个对央行执行职能的最重要的问题,或者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与金融管理者,其职能的履行应当服从于经济社会的大形势,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应当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故从我国与美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看,2006年到2008年再到2010年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均有明显的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央行的一些措施也是以应对经济危机而进行的。如我国外汇的比重逐年上升,且上升的幅度比较大,是为了稳住近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我国外汇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前主要储备美元资产,也加大了对其他欧洲,日本等国的外汇比重,外汇储备向多元化发展,这可以说是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启示,使了我们以多元化外汇储备增强资产保值性;另外08年以后我国的储备货币比重上升,是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发行货币以应对次贷危机的结果;而债券发行金额的增加是为了对冲我国外汇比重的增加,但是受到通胀的影响,虽然债券发行的绝对值增加了,可是比重却减小了。美国也是如此,央行的职能很大的收到了次贷危机的影响,在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增加了“所持LLC商业票据融资便利”、“所持Maiden Lane 三家资产净额”和“所持TALF资产净额”三项资产比重。这些都反映了央行职能的执行以稳定经济为目标,根据具体经济形势实行其职能。

我感性趣的:1.资产上我国比重最大的是外汇,其次是对政府的

债券。而美国则以持有的证券为主;

2.在负债业务中,我国以存款业务为主,发行货币其次,发行债券再次之。美国则是以货币发行为主。

徐悦2011102250

中美政治制度差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美政治制度差异 篇一:中美政治制度比较 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比较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最根本的就是意义就是为公民提供一个“生活环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一个国家社会行为的稳定;此外,政治制度还作为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制度的奠基石,牵动着整个国家的变革与发展;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中国与美国的阴晴冷暖时刻影响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两个大国却在政治制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成为各自制度领域的代表者;下文将逐点分析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 首先,政治制度的最根本特性是一个国家的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我国来说,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障了人民在内部实行民主,而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社会劳动者们,平等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此外,阶级斗争的问题是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所

以坚持一定的专政只能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该制度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我国发展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我们需要坚持并发展的内容;然而,对于美国来说,很大的不同是资本主义以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并更加崇尚政治的自由性;其领导的集体是资产阶级,其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规律还有资本主义的剥削形 式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 其次,两个国家的政体也有着显著的差别:我国的政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项制度同样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项重要制度,动员全国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的建设。国家的各级人大代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代表性,需要对人民负责,同时又受人民监督,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此外,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因为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均由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产生,充分体现了民主和效率的统一,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可以集中力量,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地运转。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并在其中选取人大代表,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总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一、综合国力1、经济规模从GDP总量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按现价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的GDP为11.20万亿,居世界第二,美国为18.57万亿,尚有7.37万亿的差距,我们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仍需十年以上的时间。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单一指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中美两国的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分别为6895美元和52195美元,美国的人均GDP为中国的7.6倍。根据我们的预测2027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3000美元,初步达到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的下限,但是距离发达国家4万美元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987年我们提出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前两步目标基本实现,而对于第三步目标今年有新的表述。今年,我们提出了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蓝图: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人均GDP从8千美元到4万美元,美国用时约26年,日本用时约31年,中国需要多久?根据普华永道的测算,2050年中国GDP为49.85万亿美元,美国为34.10万亿美元。基于世行估计的人口数据估算人均GDP,中国在2050年的人均GDP为3.73万美元,美国为8.78万美元,差距仍然巨大。 3、经济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用来衡量生产的效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技术进步;二是规模经济;三是效率改进。从CTFP(按目

中美股市人比人气死人

中美股市人比人气死人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把这话用在中美股市的身上,同样也很贴切。 先说大盘指数。目前反映中国股市走势的上证指数还在2200点附近徘徊,与2007年大牛市时的最高点位6124点相比,目前的股指只是处于山脚下。而反映美国股市走势的道琼斯指数,近期的最高点位是15709点,把2007年大牛市时的最高点14198点成功地踩在了脚下。 再看股市对消息面的反应。上周三,美国9月非农数据大幅逊于预期,标普500、黄金暴涨。但接下来中国股市却大跌超过1个百分点。美国非农不及预期,市场预期QE暂时不会退出,美股拉升。而之前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市场因经济复苏强烈预期,美股拉升。总之,不能消息面好与不好,美股都能拉升。反观中国股市,经济数据较好,市场预期经济见顶了,跌!经济数据不好时更跌!不论消息面好坏,中国股市就是无妈的孩子只有“跌”(爹)。因此,从市场对消息面的反应来看,美国股市明显偏于乐观,而中国股市更显得消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明显的差别呢?其实出现这种明显的差别也很正常。实际上,中美股市是没有多少可比性的。毕竟美国股市的历史超过了200多年,美国股市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这个市场是为投资者服务,它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己任。所以这个市场有一句名言叫做“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华尔街”。至于中国股市只有短短20几年的时间,还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市场,并且这个市场主要是用来为融资者服务的,融资功能是中国股市最主要的功能,为此投资者的利益常常被牺牲,因此中国股市的名言就是“支持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美国股市对消息面反应更加积极,中国股市对消息面的反应偏于消极,这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要说中美股市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其重中之重在于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不同。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股市管理层对此是有很清醒的认识的。就在日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人民日报》上发文称“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肖钢主席准确地解剖了中小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护的原因在于: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设计中更多偏重于融资,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重视不够,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少,形成了融资者强、投资者弱的失衡格局。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规范原则笼统,可操作性缺乏,权利行使存在很多障碍,甚至形同虚设。所以肖钢主席

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对比

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及对比 在次贷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演变的过程中,在危机不断加深、变广的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在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缓解或消除危机的影响。中央银行,作为负责金融体系稳定的货币政策当局,在危机中自然是首当其冲,展开了大规模的救市活动。作为美国货币政策当局的美联储首当其冲没在常规货币政策—降息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采取超常规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即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以及向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实体企业提供融资等方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用于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以期提振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增长。“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有效防止了市场崩溃和经济急速衰退。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的相对封闭,中国受危机影响相对有限,中国政府亦高度警惕,推出了4万亿刺激计划,中国人民银行也做出了降息等政策反应。两国货币政策的差异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同影响,彰显了不同的管理理念和价值取向,对各自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也存在较大不同。 资产负债表项目构成不同,从资产项目来看,中美两国央行总资产大体可以分为:国内信贷、国外资产和其他资产,但具体构成却并不完全相同。首先来看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构成,其国外资产包括外汇、货币性黄金和其他国外资产;国内信贷包括对政府(基本上是中央政府)、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和非金融性公司的债权。再来看美联储的情况。对其总资产作类似的分类,国外资产来自于其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资产和黄金账户;国内信贷包含的项目较多,包括证券、回购协议、对各种机构的贷款以及几家公司的债权;其他资产包括硬币、银行房产等余项。 从负债项目来看,中美两国央行总负债大致包括:国内债券、国外债券、其他负债和自有资金。主要不同体现在国内负债项目上,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国内负债包括储备货币、发行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准备金存款、发行债券、政府存款,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的国内负债包括:流通中现金、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支票存款与现金、联邦政府负债。 危机之后项目比重,结构变化不同。从资产规模上看,危机发生至2009年,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增长了68%,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增幅则高达150% 从资产组成和贡献比重看,人民银行总资产中占比最大的是外汇储备,从2007年底的68%上升至2009年底的77%,而美联储总资产中比重最大的是国内信贷,从2007年的83%上升至2009年的90%。 从负债组成和比重上看,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比重在60%左右,发行债券在20%左右,而美联储基础货币占比一直保持在90%以上 首先来看中国人民银行。人行总资产自2007 以来的增长相比之前数年并没有出现跳跃,实际上是以前年份里增长的延续。在国外资产中,货币性黄金是一个持续稳定的量;外汇和其他外国资产是国外资产增长的原因,而它们的增长则源于国际储备中外汇储备的增加,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96。相对而言,国内信贷变化较小。第三项是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其变动正好跟前二项的升势相反,反而在下降。最后一项是对非金融性公司的债权,这一项数额相对很少,并且在2008 年1月进一步下降到44.12亿元。总的来讲,国内信贷中只有对政府的债权在观察期里有所增加,其他几项之和基本上是在下降。因此,综合来看,外汇储备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持续增加的最重要的来源。

中美科技实力对比:全球视角

中美科技实力对比:全球视角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实力的关键,是大国竞争的制高点。纵观近现代科技史与经济史,16-18世纪,英国首先凭借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与瓦特的蒸汽机发明成为世界科技中心;而后随着西门子发明发电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普朗克奠定量子力学,德国一举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头号科技强国;二战前后,爱因斯坦移民美国、1945年世界上首颗原子弹在美国爆炸、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晶体管,美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并保持至今。 科技是历史的杠杆,是世界霸权更迭的根源,是大国崛起的支点。从日不落帝国到美元霸权,从机械革命到信息革命,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与工业革命,不论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无一不是依靠抓住某次关键的产业技术革命机遇而成功崛起,最终成为世界的科技与经济中心,成为全球经济军事争霸的大玩家。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也被称为“汤浅现象”。日本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提出当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量占世界科学成果总量的25%,就可以称之为世界科学中心,并依此将历史上的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分为5个阶段: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年之后),平均维持时间为80年。按照这一总结预测,2000年前后美国的世界科技中心地位将受到新兴势力的挑战,这一角色正是中国。 中美贸易摩擦本质是霸权国家对新兴大国的战略遏制,打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号,剑指中国经济崛起和产业升级,尤其是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战略遏制和“围猎”。2018年3月的《301报告》和5月的美方要价清单多次提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2019年5月16日,特朗普更是不惜代价签署总统令,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以禁止美国企业与包括中国高科技旗舰企业华为公司在内的一切被控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公司进行商业交易,试图切断华为供应链。 本文旨在客观评估过去几十年中国科技实力所取得的进展、中美科技实力的真实差距以及中美在全球科技版图中的地位。基本结论是:中美科技实力在整体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近年中国科技实力在快速而醒目地崛起,在通讯设

中美股票发行制度比较研究.doc

中美股票发行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从注册制和核准制的一般理论出发,在综合分析美国股票市场发行上市审核制度的基础上,就我国当前股票发行上市制度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注册制核准制现状建议 股票发行上市审核制度在股票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之一是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 1 核准制与注册制的理论分析 1.1 核准制与注册制的定义及特征所谓证券发行核准制,就是指证券发行人在申请证券发行时,必须公开披露企业经营情况,以保证各项情况均符合证券监管要求,申请经过证券监管机构批准后,发行人方可发行证券的审核制度。 证券发行注册制,是指发行人在发行证券前向相应的证券监管机构提交文件进行申报,证券监管机构仅对企业所申报文件作形式审核,而不对发行人及其准备发行的证券进行价值判断;如果发行人所申报的材料符合形式要件,发行人即可发行证券。 注册制能有效避免寻租行为的发生,提高了发行的效率,有利于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募得资金。但在注册制的条件下,证券发行上市相对容易,也可能导致质量较差的企业进入证券市场。 2 美国股票发行上市审核制度

当前,美国股票市场上发行审核和上市审核是相互分离的,受美国证券监管机构管制的是发行而不是上市。一旦企业股票发行通过了注册制审核,则股票就具有了交易的权利。至于选择哪种交易方式(在全国性还是地区性交易所上市交易,等等),则由企业和市场自己选择。 在发行审核方面,美国实行注册制。作为监管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依法监督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行为,并对披露信息进行实时监督,以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出现,提升投资者的决策水平。但SEC并不去核实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不去判断该项股票发行能否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不过,如果投资人能证明其购买股票所遭受的损失是股票发行者信息披露不完整所致,可以请求赔偿。 在上市方面,美国发行股票选择何种上市方式,是发行人和市场之间协商的结果。各层次的市场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上市标准、上市费用等,来吸引不同情况的发行人所发行的股票来进行上市交易。美国股票的上市审核有形式审核,也有实行“蓝天法”的州实施实质审核。 3 我国股票发行上市制度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股票发行上市制度的发展我国于1990年建立了股票发行审核制度。通过分析我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的发展进程,我们可将其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审批制和核准制。 从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到1999年《证券法》实施之前,我国股票发行审核一直采用审批制。审批制适应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的实际情况,但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审批制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 核准制的发展历经了通道制和保荐人制两个阶段。通道制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中美关系发展走向 (空一行)摘要(居中)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各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发展,合作,战略布署,竞争(下面空一行) 一、稳定的中美关系是发展的需要(居中)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正如美国重要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要解决21世纪的许多重大挑战,美中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一种致力于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诺”。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渡难关,这也是当前中美合作的重点。展望明天,即使世界经济的列车驶入较为平坦的地区,它也需要中美两国的引擎联手拉动持续前进。 新的航程展现新的前景。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二、竞争与合作 (一)发展历程(顶格)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实际上中美两国目前各自最主要的任务都是发展.只是美国的国内稳定和国家安全问题要弱一些.中国周边的稳定与安全问题是美国对中国的优势,也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这就是中美两国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一点. (二)竞争与合作(顶格)

浅谈中美股市发展对比

浅谈中美股票市场发展对比 系别:财政金融系 专业(方向):金融学 年级、班:2011级投资方向本科班学生姓名:路洋张敏妍赵靖赵文育 2013年09月06日

浅谈中美股市发展对比 摘要 股票是起始于16世纪用于筹集资金、分散风险的一种手段。作为最重要的金融工具之一发展至今。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定》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逐步变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证券交易市场,美国也成为证券投资的中心。相比于美国,中国股市的起步则晚了很多。1986年9月1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1990年11月2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中国股市正式起步。 相比美国股市的发展,中国股市晚起步175年,在这175年里美国股市迅速发展并且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股票交易市场。而中国股市虽发展势头迅猛,但近些年来A股股市持续低迷可见中国股市的发展和美国股市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中美两股的股市发展过程及发展原因,以中美两国统计局调查的数据为依据,从股票交易量、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审核制度以及中美股市的制度进行对比,寻找出中美差异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国股市;美国股市;发展对比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目录 中文摘要 (1) 第1章前言 1.1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4) 1.2世界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4) 1.2.1美国股票市场的发展 (4) 1.2.1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 (4) 第2章中美股市的发展对比 2.1中美股市交易量及融资金额对比 (5) 2.1.1中美股市交易量对比 (5) 2.1.2中美股市融资金额对比 (11) 2.2中美证券从业人员的培训及管理机制对比 (13) 2.2.1中美证券从业人员的前期培训管理对比 (13) 2.2.2中美证券从业人员的后续培训管理对比 (14) 2.3中美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干预程度对比 (15) 2.3.1中美股票上市制度对比 (15) 2.3.2中美政府对股票市场的调控力度对比 (17) 2.4中美上市公司的对比 (18) 2.4.1中美上市公司自律性对比 (18) 2.4.2中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对比 (19) 第3章中国股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中美两国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中美两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分析 09JR1 ALLICE 前言:下图为整理后的中美两国货币当局2010年9月的资产负 债表,对比发现,中美两国资产负债项目的划分设置还是有很大区别 的,我就下图所列项目中几个对总值影响比较大的作以分析。对于不 足或有误之处,恳请老师指正。 2010.09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 报表项目Items 国外资产 Foreign Assets 外汇 Foreign Exchange 货币黄金 Monetary Gold 其他国外资产 Other Foreign Assets 对政府债权 Claims on Government 其中:中央政府 Of which: Central Government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Claims on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Claims on Other Financial Corporations 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Claims on Non-financial Corporations 其他资产 Other Assets 总资产 Total Assets 储备货币 Reserve Money 货币发行 Currency Issue 金融性公司存款 Deposits of Financial Corporations 其他存款性公司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 其他金融性公司 Other Financial Corporations 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Deposits of financial corporations excluded fr 发行债券 Bond Issue 国外负债 Foreign Liabilities 政府存款 Deposits of Government 自有资金 Own Capital 其他负债 Other Liabilities 总负债 Total Liabilities

中美科技成就比较(10-19世纪)

28.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对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特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木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3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8分)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3分) 28..答案 (1)从领先转为落后。(1分)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传统科技。(2分)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要求,并为技术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6分)(如答

出其他原因,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君主专制统治维系腐朽统治;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进步。(8分)(如答出其他原因,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评分说明: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凡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分)

中美贸易战专题:中美经济实力对比

[Table_Summary] 中美经济实力对比 宏观研究专题报告2019/6/3 导读: 中美贸易战爆发前后,关于中美竞争力的比较主要有三种观点:1)过度 膨胀派,认为中国综合国力已经超越美国,中国有实力全面挑战美国;2) 过度悲观派,否定中国制度、文化,认为改革进入深水区而难以推进, 内忧外患导致中美差距只会越来越大;3)理性客观派,主张全面、客观、 理性分析中美的竞争力,认为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国有可能实现高质 量发展,持续追赶美国,不断改善民生,迈向发达国家行列。 中美的差距有多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将从经济、科技、军事、教 育、营商、民生等各领域全面对比中美实力。本文从经济实力方面客观 分析中美差距,肯定进步,正视问题。 摘要: 四十年来,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占 全球经济份额上升到16%,中美GDP之比上升到66%。第一,1978-2018 年中国经济总量从不到1500亿美元增长至13.6万亿美元,从低收入国 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占美国GDP比重从6.3%上升到66.3%, 占全球经济规模比重从1.8%增长到16.1%,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从2% 增长至约30%。四十年年均实际增速为9.5%,同期美国和日本仅为2.6% 和2%。假定中国GDP年均增速6%,美国增速2%,2027年即十年后中国 GDP总量预计将赶超美国。第二,工农业生产能力快速发展,资源从短 缺到丰富。1978-2018年,粮食总产量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87 倍,工业增加值为全球第一。铁路、公路里程分别增长4.5倍和1.5倍, 其中高铁占世界高铁总量2/3以上,建成全球最大移动互联网。第三, 货物贸易居全球第一,占全球12.8%。2018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50 亿美元,较1984年增加106倍。第四,外汇储备连续十三年全球第一。 第五,城镇化率攀升至59.6%,进入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阶段。四十年来, 就业规模增长超3亿,从第一产业持续向二三产业转移,但第一产业就 业人员占比仍高于第一产业占GDP比重20.2个百分点。 同时,我们要正视不足,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6%,在生产效率差、 产业结构、金融发达程度、城市化水平、企业竞争力、科技教育文化、 居民生活等方面与美国比仍有较大差距及发展空间。第一,中国人均GDP 仅相当于美国的16%。第二,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 美国的43%和12%,每单位能耗创造的GDP低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第 三,消费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度上升,但投资仍占较大比例,美国为消费 驱动型经济。第四,中国第三产业低于美国30个百分点,但金融业占比 略超美国。农业占比偏高,但效率偏低,我国广义粮食自给率84%低于 美国的131%。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整体低于美国,但高技术行业产能利 用率高于美国。中国的钢铁产量约为美国的10倍。第五,虽然货物贸易

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

报告课题: 比较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解释我国央行资产的膨胀原因,并分析其利弊。 报告结构: 一、比较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 二、我国央行资产膨胀的原因 三、资产巨无霸的利与弊 四、“最大”如何变成“最强”——优化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总量与结构的对策 五、附录:2016年4月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 一、比较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数据 1.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点 中央银行资产主要分为贷款和投资两大类。其中,贷款又可分为对政府的贷款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主要是商业银行),投资可分为对政府的投资和对外国官方机构的投资。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项目有中央银行发行的通货(纸币和硬币)、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等)和借入资金(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券,例如央行票据等)。 具体地,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具有以下特点: 1)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世界第一,截止4月末,人民银行总资产规模为32万 亿元,折合约5万亿美元;同期美联储总资产规模为4.5万亿美元。 2)人民银行的资产规模持续处于扩张状态,但增速相比之前有所放缓。 3)外汇:人民银行国外资产持续增加,截至2016年4月末,国外资产规模为24万亿元,占资产总额 71.8%。近四年来我国外汇占款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外汇占款规模仍然较大。后将细述。 4)对政府债权:2016年4月末对政府债权1.5万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6%。 5)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为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的再贷款、再贴现等融 资形成的债权。2016年4月末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4.7万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14.4%。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再贷款及再贴现是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因而人民银行对存款性公司的这类债权占总资产的比重非常高。近十多年来该比重大幅回落的原因与外汇占款项目的迅速上升有关,反映了基础货币供应结构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也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变,银行更多从市场融资,而非依赖于中央银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项目占比下降,反映了中央银行减少了通过再贷款、再贴现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其他金融公司债权”数额和比重均呈下行走势,说明中央银行运用资金方式对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非存款金融机构调控力度在减弱。 6)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人民银行负债项目中,最主要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1993-2014年6月 末,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从36.9%提高到65.7%。随着经济发展,存款类金融资产和银行体系资产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带动了银行体系准备金存款的增长,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成为央行贯彻货币政策意图的重要工具。 7)货币发行:2002年以后货币发行占总负债的比重持续下滑,2008年降至17.9%的低点。2009年以 后该比重小幅回升,稳定在20%左右。 8)政府存款:政府存款的规模在负债项目中居第三位。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要求预算单位将经常性存款 逐步集中到中国人民银行的单一账户中,导致“政府存款”科目余额走高。 9)发行债券: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以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来对冲,导致发行债券余额有所下降。2.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特点 1)自启动超常宽松的量化宽松项目后,截至2016年4月末,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膨胀至4.5 万亿美元。 2)公开市场购入的资产是美联储资产的最主要部分。截至2016年4月末,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购入 的资产规模高达4.4万亿美元,占到其资产规模的97%以上,是金融危机以前的四倍多。 3)基础货币大幅增长。2008年以后,在“联邦储备的存款”项目的占比增长迅猛。主要是由于2008 年10月美联储改变了存款准备金零利息的做法,宣布给存款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储备金账户付息,支付的利率高于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鼓励银行将更多的资金留在美联储统一调配使用。 这项政策直接导致金融机构在美联储的超额储备的膨胀。美联储通过扩张基础货币,为启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做了资金准备。 4)

案例十九: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及其运作

案例十九: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及其运作 1992年,欧盟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999年1月1日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从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由于英国、瑞典和丹麦决定暂不加入欧元,目前,使用欧元的国家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12国,也称为欧元区。欧洲中央银行作为超国家货币政策执行机构,其组织框架、目标、任务和运作机制一直是人们十分关心和讨论的重要问题。 一、欧洲中央银行的组织框架 欧元区的货币政策通过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予以实施。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由欧洲中央银行和欧盟所有成员国包括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成员国中央银行组成。在欧元区内,欧洲中央银行是最高货币权力机构,其总部设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工作人员约500人。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是欧洲中央银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负责执行欧元区货币政策的日常工作,但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所有活动必须接受欧洲中央银行决策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欧洲中央银行决策机构的设置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和执行董事会是欧洲中央银行的两个主要决策机构。行长理事会负责制定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指导纲要,其主要职责是确定欧元区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利率水平和中央银行体系准备金数量等。目前,行长理事会由执行董事会成员和欧元区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组成,每个成员拥有一份表决权,采用简单多数表决法决定要实施的货币政策,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担任行长理事会主席,并且拥有在表决中出现赞成票好反对票相等时做出最后裁决的权力。执行董事会主要负责货币政策的实施。执行董事会由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和其他五位成员组成,任期8年,期满后不得继续连任。 由于不是所有的欧盟成员国都在1999年1月1日参加欧元区,欧洲中央银行还设立了由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和尚未参加欧元区的中央银行行长组成的第三个决策机构即总务理事会,负责协调欧盟内欧元区和非欧元区的货币政策。 欧盟东扩到27国后,现行的一国一票制将使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变得十分庞大,难以进行迅速有效的决策,为此,欧洲中央银行将采用“三速”投票模式,按照成员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口分配投票权,5大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为4票,也就是说每5年有一国没有投票权;14个中等国家如比利时、奥地利、瑞典、芬兰、波兰等共8票,即14国中每年8个国家有投票权;8个小国如塞普路斯、爱沙尼亚、立陶宛、卢森堡等为3票,即每年3个国家有投票权。执行董事会的6名成员有永久投票权。 二、欧洲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 保持价格稳定和维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欧洲中央银行的两个主要原则。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与德国规定的德国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捍卫货币”如出一辙。虽然欧洲中央银行有义务支持欧元区如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的其他经济政策,但前提是不影响价格稳定的总目标。 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相比,欧洲中央银行是一个崭新的机构。为增强欧洲中央银行的信誉,《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从立法和财政上明确规定了欧洲中央银行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欧洲中央银行在指定或更换行长理事会成员以及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不得接受任何机构的指示和意见,在更换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和理事会成员时,必须得到所有成员国政府和议会的一致同意。同样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规定任何政府和机构有义务尊重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得干预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财政上,欧洲中央银行对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实行“不担保条款”。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规定,欧洲中央银行有责任对其实行的货币政策进行说明。欧

欧美央行抵押品制度与中国实践

欧美央行抵押品制度与中国实践 2015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范围,在山东和广东两省的基础上,增加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九省(市)作为试点范围。央行该举措的目的在于?完善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的重要举措?,?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引导其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本文回顾了欧美央行的抵押品制度,以及次贷危机之后欧美央行在抵押品工具上的创新,并总结当前各类创新金融工具的抵押品实践,为完善我国合格的抵押框架提供参考。 欧央行合格抵押品制度 抵押资产的分类和资质要求 欧洲央行将抵押品分为两类:可交易资产(Marketable Assets)和非交易资产(Non-Marketable Assets)。可交易资产是指符合条件的证券化资产,主要种类包括:欧央行与各国央行债务凭证或工具、中央政府债务工具、地方政府债务工具、超主权债务工具、全覆盖债券、信用机构债务工具、企业债务工具以及ABS(资产证券化)等。按照流动性,欧央行将该类资产分成5个级别,流动性级别越高其折价率(Haircut)越低。(见表1)非交易资产主要分为三类:信贷资产(Credit Claims)、零售抵押贷款债务工具(RMBDs)以及定期存款(Fixed-term Deposits),其中以信贷资产为主。两类资产还需要满足信用级

别、发行人条件、发行货币等一些要求,才能被列入合格抵押品。(见表2) 合格抵押品折价率及其影响因素 规定折价率是央行规避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对不同抵押资产折价率的调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定向调控的目的。比如,欧央行为了实施救助,放宽了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国债的信用级别限制。 欧央行制定折价率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信用级别、到期时间长短、流动性以及计息方式等。信用级别越高,折价率越低,AAA到A-级别资产折价率比BBB+至BBB-级别资产要低5%~18%;到期时间越长,折价率越高;流动性越好,折价率越低;两种不同计息方式,固定利率资产的折价率要低于其他类型资产。 对于可交易抵押品,欧央行每周会定期公布所有合格抵押品的名单,及其折价率。(见表3) 表1 欧央行可交易抵押品分类 资料来源:ECB(欧洲中央银行),招商证券 表2 可抵押资产的部分资质要求 资料来源:ECB,招商证券 美联储合格抵押品制度 美联储常规的抵押品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存款机构(Depository Institutions)通过贴现窗口向美联储进行借贷的行为。美联储所要求的合格抵押品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证

中美文化对比研究

中美文化基本差异:中国观念与美国观念对比分析 作者: 集体主义:一般而言,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反映了社会科学家称为“集体主义”的取向。这些文化比较注重群体合作和个人谦虚。 个人主义:相反,美国人通常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取向。他们更重视独立性。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 社会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美国人更加正式,等级更分明。中国人似乎非常习惯于等级分明的结构,他们可基于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美国人则更侧重于非正式和平等关系。美国人通常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在一起最自在;他们不太重视社会等级。 友谊: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可能拥有少数终生挚交,他们彼此之间交情深厚,愿意相互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美国人可能有许多“朋友”和熟人,这些朋友和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换,彼此之间承诺的义务有限。 义务在中国人之间,与他人的关系通常意味着彼此之间的义务。与此相反,美国人倾向于回避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长期义务的局面。 任务取向与关系取向:中国人侧重于关系取向。保持和谐的关系比完成任务更重要。相比之下,美国人侧重于任务取向。完成工作通常比关系更重要。 和谐与“事实”:中国人所受的教育通常是避免直接冲突、公开批评和具有争议的话题。他们希望在周围的人中保持和谐,给别人留“面子”。相反,美国人通常愿意直接面对问题、提出批评、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并坚持自己认为是“事实”的意见。他们对“面子”并不在意。 法律、规章和条例的作用: 在交往方面,中国人通常更信任人际关系,而不太信任书面规则和程序。而美国人一般认为书面规则适用于每一个人,并且能够产生公正、合理的程序和决定。 时间观念:中国人比较怀旧,也比较注重未来。美国人通常对过去不太感兴趣,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情况。 指定身份与获取身份:在中国的传统中,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基于继承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和家庭,但这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对于大多数美国人,个人地位主要基于自己的成就,包括受教育程度和事业上的成功。 此篇作为我的“中国文化漫谈”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希望能够把浅显的道理与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让我们了解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洋洋大观,才疏学浅;一家之言,不成敬意。 今天我们首先谈一谈什么是文化。之后对中美文化进行一个简要的对比,从而看出文化对于一个社会的巨大影响。 什么是文化(Culture)? 简单的说来,文化是那些你不知道原因但还愿意接受的,来自上辈的规则与认识,在实践中大多数人能够体会带来的益处,或者相信可以带来益处,使得这些规则与认识又成为当代大多数人的选择,此时就构成文化主体内容。但是如果这条规则或认识已经完全被客观实践证明不可行的时候也不会坚持,也是文化具有的更新能力。所以文化主要是那些难以给予定论的规则与认识(属于价值观和哲学层面),并具有主观性,延续性,群体性,有益性四个特点。

国家实力的认识与如何提高国家实力

国家实力的认识与如何提高国家实力 每一个国家在世界上都在参与各式各类的竞争,有的是剑拔弩张,有的则是文化渗透,而部分国家能够在竞争中获胜,源于其强大的国家实力。那么什么事国家实力呢?我认为国家实力是由经济上拥有的资源,政治上拥有的话语权,军事上拥有的武器力量,文化上拥有的特色与传播,以及人口,制度,自然和环境等复杂因素构成的。 一、国家实力的定义与内容 就像上面所说的国家实力是一个复杂而又笼统的概念,如何定义国家实力,清朝时期的中国,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自然资源,国家实力都应当是比较强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清政府时期国家实力是非常低的。一个国家的实力的来源是对资源的控制和影响结果的能力,以及将对资源控制和结果相结合的手段也就是国家战略。[1]姜益民认为国家实力是对资源的“能力”。我认为“国家实力”的出现正是因为在竞争中需要获取资源,需要生存。在国家实力的特性,评估与运用一文中顾德欣与黄琦总结国家拥有的生存、发展及对外部影响的力量构成国家实力[2]。事实上如果紧扣国家实力的目的与初衷,我认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所拥有并能使用资源的能力就可以被认为是国家实力。 在国家实力的内容上既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也可以从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角度分开。在张曙光教授的课堂上,张曙光教授将权力分为了硬权力,软性硬权力,硬性软权力,软权力(来自讲座课堂记录,观点来自张曙光教授)。并将军事,经济,外交,制度和文化作为由硬到软,由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的五个方面作为了国家施展权力的五个抓手。总体而言军事力量与经济力量属于硬实力,而制度与文化属于软实力,外交风格则趋于中间。我总结认为国家实力可分为四个内容,即代表军事力量的硬实力,经济力量(包括其开放性与别国依存度)外交水平为软性硬实力,强硬外交与制度上的演变力量为硬性软实力,而制度交流与文化实力为软实力。特别的对于软实力。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亲和力,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3]越来越重要。 二、如何提升国家实力 对于如何提升国家实力,中国有着与各个国家不同的情况,首先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的道路上没有经验可循,其次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国家,中国面临的问题有许多。我认为提升中国的国家实力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 首先注重经济与军事发展,这无疑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与促进才能完成的,但是经济的发展不只是体积的扩大,高科技工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往往可以使的别国对其经济依存度大大增加方便了经济制裁等措施的运用。军事发展同时不能只盯着数量不注重质量,美伊战争时,伊拉克部队的数量上与美军是可以打一场持久战消耗战的,但是其武器装备与军事科技的落后,使得其一溃千里。 第二注重政治与制度,我们曾记得,冷战结束前后,美国在政治上对中国采取“以压促变”的政策,把人权作为进行意识形态攻势的武器。[4]如今美国仍然不放弃对中国的政治施压,如果要增强国家实力,增强国家政治上的话语权,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中国要走出强国必霸的历史怪圈,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增进与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友谊,对于美国,则需要求同存异,携手共进,跳出“修昔底德陷阱”。 第三注重外交与文化,与一贯政策相同,中国如果想不断提高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实力,加强文化建设是必由之路,这需要教育,法制,政策的一系列改革,“改革开放”政策还需要继续深入。在外交上,我不太赞同中国部分青年关于中国外交偏软的概述,这是因为外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