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组的独立运行和互补运行

风力发电机组的独立运行和互补运行
风力发电机组的独立运行和互补运行

!"

风能是我国目前开发利用比较成熟的一种新能源,风电事业正在我国蓬勃发展。为了帮助读者了解风力发电知识,我们请长期从事风力发电研究工作的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倪受元研究员撰写了《风力发电》讲座,以飨读者。

———编者

第五讲风力发电机组的独立运行和互补运行

风力发电最有希望的应用前景之一是把它们用在无电网的地区,为边远的农村、牧区和海岛居民提供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电力。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以及负载情况的变化,使风电机组在独立运行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电能供求的平衡以及电能的质量等,比起并网运行来有更大的难度。本讲介绍风电机组常用的几种独立运行或与其它发电装置互补运行方式。

!风力"柴油联合发电系统

目前,在大电网难以达到的边远或孤立地区,通常

的办法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来提供必要的生活和生产用电。由于柴油价格高,加之运输方面的困难,造成发电成本相当高,并且由于交通不便和燃料供应的紧张,往往不能保证电力的可靠供应。而这些边远地区特别是海岛大部分有较丰富的风能资源,随着风电技术的

日趋成熟,其电能的生产成本已经低于柴油发电的成本。因此,采用风力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联合运行,为电网达不到的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符合电能质量#电压、频率等$标准的电力,最大限度地节约柴油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世界各国在风能利用与开发研究中颇受瞩目的方向之一。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由于电网尚不够普及,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在世界上正在研究和运行的风力%柴油发电系

统的类型很多,但一般说来,整个系统不外乎包括以下部分,即:风力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蓄能装置、控制系统、用户负载及耗能负载等,其基本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主要型式。!#!基本型风力%柴油发电系统及其改进型式

风力发电和柴油发电最简单的结合方法之一是让风力发电机组和现有的柴油发电机组并联运行,以降低柴油机的平均负载,从而节省燃料。图"示出这种系统的结构,风力驱动的感应发电机和柴油驱动的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在这个系统中,柴油发电机组必须不停地工作,即使在负荷较小、风力较强时也必须运转,以便为风力发电机提供所需的无功功率。这种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可以向负载连续供电:缺点是节油率低,而且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通常柴油发电机组的容量要比风电机组大很多,这样节油的效果就更差了。所以这种系统仅适用于相当稳定的负载。

上述系统的一个改进方案是在柴油机和同步发电机之间加一个飞轮和一个电磁离合器。当风力所产生的电能不能满足负荷的需求时,风力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并联向负载供电;当风力足够大时,电磁离合器将柴油机与其驱动的同步发电机断开,柴油机停止运行,

而同步电机将作为同步调相机运行向风力驱动的感应

图!风力%

柴油发电系统的基本结构框图

!"

图!

基本型风力#柴油发电系统

发电机提供无功功率,其本身的有功损耗则由风力发电机供给。这时系统的频率由控制耗能负载来保持基本恒定。系统中的飞轮有助于柴油机断开后维持同步电机继续运转,另外也有助于柴油机的重新起动。改进后的系统由于柴油机可以停转,因此节油效果较前者为好。"#!

交替运行的风力#柴油发电系统

图"示出风力发电机组与柴油发电机组交替运行的一种系统结构型式,系统中的风力发电机一般为同步发电机,在风力较大和风电机组单独运行的情况下,通过励磁调节和负荷调节来保持输出电压和频率基本稳定。由于风能的不稳定性,可以将负载按其重要程度分类,随着风力的大小,通过频率或速度传感元件给出的信号,依次接通或断开各类负载。在风速很低连第一类负载也不能保证供电时,则风电机组退出运行,同时柴油发电机组自动起动并投入运行。由于这种系统中风力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在电路上没有什么联系,无需解决两者并联运行的一些技术问题,所以总体结构比较简单,同时风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柴油发电机组的运转时间大大减少,因而节油率较高。缺点是在风力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切换过程中会导致短时间供电中断,另外随着风力和负载的双重波动,可能造成柴油机频繁起停。

图$交替运行的风力%柴油发电系统

为了减少柴油机的起动次数,措施之一是在图"所示系统中风力发电机轴上装一个飞轮,飞轮装在齿轮箱与同步发电机之间利用这个飞轮的惯性和短时蓄能

作用,还可以减少各类负载的开关次数。"#$

具有蓄电池储能的风力#柴油发电系统

图$示出一台或多台风力发电机组与柴油发电机

组联合运行的方案,在并联运行时,风力驱动的感应发电机由柴油机驱动的同步发电机提供励磁所需的无功功率,风力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共同向负载供电。当风况很好或负载较小,风力发电机组足以提供负载所需的电能时,柴油机通过电磁离合器或超速离合器与同步发电机脱开停转,同步电机作调相机运行向风力发电机提供无功功率并进行电压控制,风力机的转速和

功率控制采用快速变桨距方式,在风速很小或无风期时,则由柴油发电机组单独供电。

图&具有蓄电池储能的风力%柴油发电系统

为了避免由于风力和负载的变化导致柴油机频繁起动,该联合系统中配备了小容量蓄电池组%其容量取决于当地风能资源条件和用户要求,一般相当于可按额定功率供电半小时&!小时’,同时配置一个可逆的线路整流#逆变器,以便给蓄电池充电或蓄电池向独立电网补充输电。此外,蓄电池还可以减少柴油机的轻载运行,使其绝大部分时间运行在比较合适的功率范围内。

对于容量较大的风力#柴油发电系统,可采用多台风电机组的方案,这样可以减小风电机组总功率输出的波动幅度,同时蓄电池的容量也可以减小。"#&交#直#交型变速风力发电机组与柴油发电机组联合发电系统

图(示出这种风力#柴油发电系统的结构框图。系统中风力机驱动的发电机可以是同步发电机,也可以是感应发电机,经整流和逆变装置与柴油发电机并联运行,实现向负载连续供电。根据风力情况和负载大小,这种系统也可以有"种不同供电方式,

即:

风力发电

!"

机单独供电、风力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并联供电、柴油发电机单独供电。该系统的优点是风力机可以在变速工况下运行,从而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以节约更多的柴油。系统中的整流、逆变装置和蓄电池储能设备可以起到维持恒频输出和平衡功率的作用。这种系统的缺点是由于配置了容量与风力发电机组容量相当的整流、逆变设备,造价较高,在电能转换过程中也有一定的能量损失。

图!交"直"交型变速风力发电机组

与柴油发电机组联合发电系统

#$!磁场调制型变速风力发电机组与柴油发电机组

联合发电系统

图#示出磁场调制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与柴油发电机联合运行的系统框图。风力驱动的磁场调制发电机的励磁可以取自柴油发电机的输出,与第四讲第$节所述的该发电机系统的并网运行相类似,通过励磁变压器将柴油发电机各相输出电压进行适当的相位相加,即可得到一组领前系统输出电压%&’的三相励磁电压。在这种情况下,风力发电机的输出总是自动与柴油发电机输出同步,不需要专门的控制,不存在失步问题,整个系统的控制非常简单。

图%磁场调制型变速风力发电机组

与柴油发电机组联合发电系统

当风况很好风力发电机足可提供负载所需的电能时,柴油机通过电磁离合器与其驱动的同步发电机脱开停车,同步机作调相机运行供给磁场调制发电机励磁所需的无功功率,同时控制它的输出电压和频率。

这种系统除了可以获得风力机变速运行增加能量输出的好处外,由于磁场调制发电机从工作原理上保证了其输出与供给其励磁的柴油发电机输出同步,所以并联运行时基本上不需要什么控制,且并联系统非常可靠,即使在风速大幅度变化或柴油发电机转速、电压波动的情况下,仍可以稳定、安全地并联运行。!(#

风力)柴油联合发电系统的实用性评价上面介绍了一些风力)柴油发电系统,

但如果说哪一种系统模式是普遍适用的最佳设计,那将会使人产生误解。最佳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不同需要和当地的风力资源条件,一种系统对某种用户可能是最合适的,但不可能对所有地方都是最佳的。如何评价系统的实用性,应根据具体的资源及负载情况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

节油效果

建立风力)柴油发电系统的一个目的就是节约柴油,所以节油率是衡量一个风力)柴

油发电系统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纪*&年代初的风力)柴油发电系统,特别是柴油机必须不停地连续运行的系统,节油率是很低的。从*&年代中期起,由于系统中逐渐增加了蓄能设施,风能的利用率有了很大提高,系统的节油率普遍上升,到%&年代初已达到"&+,--+,

目前有的系统节油率达到.&+以上。$可靠性对一个节油效果较好的风力)柴油发电系统来说,风电容量一般约占总的系统容量-&+以上,而风速变化的随机性很大,风电功率变化相当频繁,且幅度很大。在并联运行中,系统能否承受这种频繁的大幅度的冲击,达到稳定运行,以提供可靠的电能,是风力)柴油联合发电系统成功的技术关键。

/经济性经济性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不同的系统模式不能用同一的节油率指标来衡量系统经济性的优劣。系统的经济性除与选择的系统模式有很大关系外,还与风能资源、负载性质与大小、风电机组与柴油机组和蓄电池组的容量比例等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蓄电池容量过大,虽然提高了风能利用率,减少了柴油机起停次数,但设备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增加;反之则风能利用率降低,柴油机常处于低负荷、高耗油率运行工况,同样加大了供电成本。因此,对不同的风力)柴油发电系统,应以系统的综合供电成本来评价它的经济性。供电成本低的系统显然是良好的系统。

&

风"光联合发电系统

&$#

风)光互补联合发电的优点

风能、太阳能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但它们又都是不稳定、不连续的能源,单独用于无电网地区,需要配备相当大的储能设备,或者采取多能互补的办法,以保证基本稳定的供电。风)光联合发电即是一种多能互补的发电方式,特别是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区,一般冬季风大,太阳辐射强度小;夏季风小,太阳辐

射强度大,

正好可以相互补充利用。

风#光联合发电比起单独的风电或光电来有以下优点:

!$利用风能、太阳能的互补特性,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总输出,系统有较高的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保证同样供电的情况下,可大大减少储能蓄电池的容量。

&$对混合发电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匹配,可以基本上由风#光系统供电,很少或基本不用启动备用电源如柴油发电机等,并可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以综合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发展风#光互补联合发电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下面介绍一种类型比较先进的风#光联合发电系统。!"!交#直#交型变速风电机组与太阳光电联合运行图’示出我国建造的&()*风#光互补联合发电系统的组成。整个系统包括"台")*风力发电机组,")*

+太阳电池阵列,%%()*,固定型铅酸蓄电池,&()*三相正弦波逆变器,&()*备用柴油发电机以及风电、光电控制系统,配电柜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等。

图#我国$%&’风(光互补联合发电系统"台风电机组中的发电机均为无刷自励爪极发电机,机组采取变速运行方式,通过各自的整流器及公用的逆变器向负载供电,在直流环节将多余的电能向蓄电池充电。当蓄电池没有充满且风速在额定风速以下时,风力发电机组采用最佳叶尖速比控制,使风力机在很大的风速范围内以最佳效率运行,从而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当蓄电池接近充满,电压达到设定的最高充电电压时,风力发电机自动转为稳压控制运行,这样既可使蓄电池继续充电,又保护了蓄电池不致过充。

太阳电池阵列由")*+单晶硅电池组件组成,分为"个子阵列并联向蓄电池充电,各子阵列的通断采用无触点固态器件控制。在蓄电池接近充满时,通过依次关断部分子阵列保证蓄电池端电压不超过最高设定值,风、光系统在直流环节并联后,通过三相逆变器转换成恒频恒压交流电供给负载。逆变器采用大功率晶体管脉宽调制方案,在蓄电池电压降到设定的过放值时自动关断,保护蓄电池不致过放。在风、光不能满足负载要求且蓄电池已接近过放值时,由备用的柴油发电机组向负载供电,同时向蓄电池补充充电,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可实时地显示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并可贮存&个月的运行数据。

此外,还有采用感应发电机的恒速风电机组与太阳光电联合运行,本文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风力发电机组的独立运行

风力发电机组独立运行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运行方式,但由于风能的不稳定性,为了保证基本的供电需求,必须根据负载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供需平衡。下面介绍风力发电机几种独立运行供电方式。$")配以蓄电池储能的独立运行方式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独立运行方式,如图-所示。对于!()*以下的小型风电机组,特别是!)*以下的微型风电机组普遍采用这种方式向用户供电。

图*风电机组配以蓄电池储能的独立运行系统

对于!)*以下的微型机组一般不加增速器,直接由风力机带动发电机运转,后者一般采用低速交流永磁发电机;!)*以上的机组大多装有增速器,发电机则有交流永磁发电机、同步或异步自励发电机等。经整流后直接供电给直流负载,并将多余的电能向蓄电池充电。在需要交流供电的情况下,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给交流负载。风力机在额定风速以下变速运行,超过额定风速后限速运行。

对于容量较大的机组.如%()*以上$,由于所需的蓄电池容量大,投资高,经济上不是很理想,所以较少采用这种运行方式。

$"!采用负载自动调节法的独立运行方式

由于输入风力机的风能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比例,其输出功率也将随风速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因此独立运行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负载吸收的功率相匹配。为了更多地获取风能,同时也为了使风力发电机组能在安全的转速下运行,需要在不同的风速下接入数量不同的负载,这就是本方案基本的控制思想。图/示出这种方案的系统框图,系统中风力机驱动同步发电机,

其输出电压可通过调节发电

!"

!"

机的励磁进行控制,使风力发电机在达到某一最低运行转速后维持输出电压基本不变。风力机的转速可以通过同步发电机的输出频率来反映,因此可以用频率的高低来决定可调负载的投入和切除。

图!采用负载自动调节法的独立运行系统

转速控制可以采取最佳叶尖速比控制和恒速控制两种方案。在采用最佳叶尖速比控制方案时,通过调节负载使风力机的转速随风速成线性关系变化,并使风轮的叶尖速度与风速之比保持一个基本恒定的最佳值。在此情况下,风力机的输出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比例,风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为了保证主要负载的用电及供电频率的恒定,在发电机的输出端增加了整流、逆变装置,并配备少量蓄电池。该蓄电池的存在不仅可以在低风速或无风时提供一定量的用电需求,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起缓冲器的作用,以调节和平衡负载的有级切换造成的不尽合理的负载匹配。从发电机端直接输出的电能,其频率随转速而变化,可用于电热器一类的负载#如电供暖、电加热水等$,同时这类负载和泄能负载一起均可作为负载调节之用。在采用恒速控制方案时,可以不需要整流、逆变环节,通过负载控制和风力机的桨距调节维持转速及发电机频率的基本恒定。采用这种方案整个系统投资较少,但风能的利用率及对主要负载的供电质量和供电稳定性不如前者。

显然,采用负载调节的运行方式时,负载档次分得越细,风轮运行越平稳,频率稳定度也越高。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使用情况这两个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折中的办法是根据当地的风力资源和负载对供电的需求情况,确定负载档数、每档功率大小及优先投入或切除的顺序。

此外,还有多台风力发电机组并联运行的独立供电系统。

主要为较大的用户供电,应尽可能采用快速变速和控制功率的变桨距风电机组。这种联合系统除可增加风能利用率外,

另一个最大的优点是能在几秒钟内更好地平衡因风力波动而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化。

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维护技术(新编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维护技术 (新编版)

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维护技术(新编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随着科技的进步,风电事业的不断发展。风能公司下属的达坂城风力发电场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单机容量从30kW逐渐升至600kW,风机也由原来的引进进口设备,发展到了如今自己生产、设计的国产化风机。伴随着风机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新机组的不断投运,旧机组的不断老化,风机的日常运行维护也是越来越重要。现在就风机的运行维护作一下探讨。 一.运行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是采用工业微处理器进行控制,一般都由多个CPU并列运行,其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强,并且通过通信线路与计算机相连,可进行远程控制,这大大降低了运行的工作量。所以风机的运行工作就是进行远程故障排除和运行数据统计分析及故障原因分析。 1.远程故障排除 风机的大部分故障都可以进行远程复位控制和自动复位控制。风

机的运行和电网质量好坏是息息相关的,为了进行双向保护,风机设置了多重保护故障,如电网电压高、低,电网频率高、低等,这些故障是可自动复位的。由于风能的不可控制性,所以过风速的极限值也可自动复位。还有温度的限定值也可自动复位,如发电机温度高,齿轮箱温度高、低,环境温度低等。风机的过负荷故障也是可自动复位的。 除了自动复位的故障以外,其它可远程复位控制故障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风机控制器误报故障; (2)各检测传感器误动作; (3)控制器认为风机运行不可靠。 2.运行数据统计分析 对风电场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的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是风电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运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可对运行维护工作进行考核量化,也可对风电场的设计,风资源的评估,设备选型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每个月的发电量统计报表,是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真实可靠性直接和经济效益挂钩。其主要内容有:风机的月发电量,场用

风电场运行规程考试试题

风电场运行规程考试试题 姓名成绩考试时间月日 考试说明: 本次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8分) 1、变电站的设备巡视检查,一般分为、、。 2、运行人员要严格按照巡视路线及内容对设备进行检查,运行人员以、、等感官为主要检查手段,发现运行中设备的缺陷及隐患,必要时借助检测工具和仪表,仔细查看、分析、并做好记录。 3、当在寒冷和潮湿地区,停止运行一个月以上的风电机组在投运前应检查,合格后才允许启动。 4、倒闸操作三核对指核对、、。 5、电气设备的最高允许温度:油浸变压器本体℃,隔离开关接线端子℃。 6、油浸式自冷和油浸式风冷的变压器,上层油温不宜超过℃,最高不超过℃,温升最高不超过℃。 7、当进入导流罩或在机舱内操作旋转部件之前,必须先。 8、在有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风电机内或靠近风电机。风电机遭雷

击后小时内不得接近风电机。 9、新安装或检修后以及停运半个月以上的变压器,在送电前必须测定其。 10、高压验电必须戴。验电时应使用。 11、塔筒内安全钢丝绳、爬梯、工作平台、门防风挂钩应每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变压器投入运行前的检查,室外变压器停用不超过小时,室内变压器停用不超过天,没有发现有可能造成绝缘降低的原因时,可不测绝缘,但必须仔细认真检查。 13、风电机接地电阻测试一次,要考虑季节因素影响,保证不大于规定的接地电阻值。 14、正常运行的变压器,重瓦斯应投,轻瓦斯投。正常运行的变压器瓦斯保护与差动保护不得。任一保护停用,必须请示值长。 15、登塔维护检修时,不得两个人在。登塔应使用、、。 16、风电场电气设备应定期做。 17、进入风力发电机组现场周围米以内的任何人员都应戴上安全帽。 18、若机舱内某些工作必须短时开机,工作人员应远离,

我国大型风电机组技术发展情况

截至2013年底,国内约30家大型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已向国内外风电市场提供了合格的大型风电机组整机产品。2013年在我国风电场建设中,国产风电机组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4%,大幅超过外资企业。其中,在国内新增总装机占比中,金风科技的份额最大,占23.31%;联合动力第二,占9.25%;广东明阳第三,占7.99%。通过对我国大型风电机组发展情况的分析,归纳出我国大型风电机组技术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 水平轴风电机组是主流 水平轴风电机组的应用已近100年。由于水平轴风电机组的风轮具有风能转换效率高、传动轴较短、控制和制动技术成熟、制造成本较低、并网技术可靠等优点,近年来大型并网水平轴风电机组得到快速发展,使大型双馈式和直驱永磁式等水平轴风电机组成为国内大型风电场建设所需的主流机型,并在国内风电场建设中占到100%的市场份额。 2 垂直轴风电机组有所发展 大型垂直轴风电机组因具有全风向对风、变速装置及发电机可置于风轮下方或地面等优点。近年来相关研究和开发也在不断进行并取得一定进展,单机试验示范正在进行,在美国已有大型垂直轴风电机组在风电场运行,但在我国还无垂直轴风电机组产品在风电场成功应用的先例。 3 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持续增大 近年来,国内风电市场中风电机组的单机容 我国大型风电机组技术发展情况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沈德昌 量持续增大,2012年新安装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达1.65 MW , 2013年为1.73 MW 。2013年我国风电场安装的最大风电机组为6 MW 。 随着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和利用效率的提高,国内主流机型已从2005年的750~850 kW 增加到2014年的1.5~2.5 MW 。 近年来,海上风电场的开发进一步加快了大容量风电机组的发展。我国华锐风电的3 MW 海上风电机组已在海上风电场批量应用。3.6、4、5、5.5、6和6.5 MW 的海上风电机组已陆续下线或投入试运行。目前,华锐、金风、联合动力、湖南湘电、重庆海装、东方汽轮机、广东明阳和太原重工等公司都已研制出5~6.5 MW 的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产品。 4 变桨变速功率调节技术得到全面应用 由于变桨距功率调节方式具有载荷控制平稳、安全高效等优点,近年在大型风电机组上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变桨距技术的应用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多数风电机组制造厂商采用了变速恒频技术,并开发出变桨变速风电机组,在风能转换效率上有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从2012年起,国内定桨距并网风电机组已停止生产,在全国安装的风电机组全部采用了变桨变速恒频技术。2 MW 以上的风电机组大多采用3个独立的电控调桨机构,通过3组变速电机和减速箱对桨叶分别进行闭环控制。 5 双馈异步发电技术仍占主导地位 外资企业如丹麦V estas 公司、西班牙Gamesa 收稿日期:2014-11-27 通信作者:沈德昌 ,男,研究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shendc06@https://www.360docs.net/doc/d013615803.html,

风力发电场安全检修运行规程题库

《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考试题库(DL/T796/797/666-2012)《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 一、填空题 1、风电场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人员(安全培训),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要求,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2、风电场输变电设备是指风电场升压站(电气设备)、(集电线路)、(风力发电机组升压变)等。 3、飞车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失效,风能转速超过(允许或额定)转速,且机组处于(失控)状态。 4、安全链是由风力发电机组(重要保护元件)串联形成,并独立于机组(逻辑控制)的硬件保护回路。 5、风电场工作人员应具备必要的机械、电气、安装知识,熟悉风电场输变电设备、风力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掌握判断一般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掌握(监控系统)的使用方法。 6、风电场工作人员应掌握(安全带)、(防坠器)、(安全帽)、(防护服)和(工作鞋)等个人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具备(高处作业)、(高空逃生)及(高空救援)相关知识和技能,特殊作业应取得(特殊作业操作证)。 7、风电场人员应熟练掌握(触电)、(窒息急救法),熟悉有关(烧伤)、(烫伤)、(外伤)、(气体中毒)等急救常识,学会使用(消防器材)、(安全工器具)和(检修工器具)。 8、外单位工作人员应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了解和掌握工作范围内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并经过(考试合格)方可开展工作。 9、临时用工人员应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和培训),应被告知其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有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后,方可参加(指定)的工作。 10、进入工作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登塔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穿防护鞋)、(戴防滑手套)、使用(防坠落保护)装置,登塔人员体重及负重之和不宜超过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功 能(新编版) 1制动功能 制动系统是风力发电机组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在硬件上主要由叶尖气动刹车和盘式高速刹车构成,由液压系统来支持工作。制动功能的设计一般按照失效保护的原则进行,即失电时处于制动保护状态。在风力发电机组发生故障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停机时,控制器根据机组发生的故障种类判断,分别发出控制指令进行正常停机、安全停机以及紧急停机等处理,叶尖气动刹车和盘式高速刹车先后投入使用,达到保护机组安全运行的目的。 2独立安全链 系统的安全链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保护措施,即使控制系统发生异常,也不会影响安全链的正常动作。安全链采用反逻辑

设计,将可能对风力发电机造成致命伤害的超常故障串联成一个回路,当安全链动作后,将引起紧急停机,执行机构失电,机组瞬间脱网,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机组的安全。发生下列故障时将触发安全链:叶轮过速、看门狗、扭缆、24V电源失电、振动和紧急停机按钮动作。 3防雷保护 多数风机都安装在山谷的风口处或海岛的山顶上,易受雷击,安装在多雷雨区的风力发电机组受雷击的可能性更大,其控制系统最容易因雷电感应造成过电压损害,因此在600kW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中专门做了防雷处理。使用避雷器吸收雷电波时,各相避雷器的吸收差异容易被忽视,雷电的侵入波一般是同时加在各相上的,如果各相的吸收特性差异较大,在相间形成的突波会经过电源变压器对控制系统产生危害。因此,为了保障各相间平衡,我们在一级防雷的设计中使用了3个吸收容量相同的避雷器,二、三级防雷的处理方法与此类同。控制系统的主要防雷击保护:①主电路三相690V输入端(即供给偏航电机、液压泵等执行机构的前段)

风力发电机介绍

风力发电机介绍 目录 1. 风力发电发展的推动力 2.风力发电的相关参数 2.1.风的参数 2.2.风力机的相关参数(以水平轴风力机为例) 3.风力机的种类 3.1.水平轴风力机 3.2.垂直轴风力机 4.水平轴风力机详细介绍 4.1.风轮机构 4.2.传动装置 4.3.迎风机构 4.4.发电机 4.5.塔架 4.6.避雷系统 4.7.控制部分 5.风力发电机的变电并网系统 5.1.(恒速)同步发电机变电并网技术

5.2.(恒速)异步发电机变电并网技术 5.3.交—直—交并网技术 5.4.风力发电机的变电站的布置 6.风力发电场 7.风力机发展方向 1. 风力发电发展的推动力: 1) 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和运用; 2) 大型风力机制造技术及风力机运行经验的积累; 3) 火电发电成本(煤的价格)上涨及环保要求的提高(一套脱硫装置价格相当 一台锅炉价格)。 2. 风力发电的相关参数: 2.1. 风的参数: 2.1.1. 风速: 在近300m的高度内,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公式为: V:欲求的离地高度H处的风速; V0:离地高度为H0处的风速(H0=10m为气象台预报风速的高度); n:与地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的指数,平坦地区平均值为0.19~0.20。 2.1.2. 风速频率曲线:

在一年或一个月的周期中,出现相同风速的小时数占这段时间总小时数的百分比称风速频率。 图1:风速频率曲线 2.1. 3. 风向玫瑰图(风向频率曲线): 在一年或一个月的周期中,出现相同风向的小时数占这段时间总小时数的百分比称风向频率。以极座标形式表示的风向频率图叫风向玫瑰图。 图2:风向玫瑰图

风电场运行规程(最新版)

风电场运行规程(最新版)

贺兰山风电厂运行规程 目录 目录 第一篇风机及配套设备主要系统 第一章、风力发电机系统介绍 第二章、 VESTAS风机主要系统介绍和技术规范,技术参数说明 第三章、箱式变压器主要系统介绍和技术规范,技术参数说明 第四章、架空线路主要系统介绍和技术规范和技术规范,技术参数说明 第二篇风机及配套设备正常运行 第一章、GAMESA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VESTAS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箱式变压器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线路的正常运行 第五章、线路的正常运行 第三篇风机及配套设备的异常运行和事故处理 第一章、风电场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二章、风电机组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

前言 一、范围 本规程给出了对宁夏贺兰山风电厂设备和运行人员的要求,规定了正常运行、维护的内容和操作方法及事故处理的原则和操作方法。本规程适用于Gamesa Eolica S.A.公司生产的G52/G58-850kW风力发电机和Vestas公司生产的V52 -850kW风力发电机。 二、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DL/T666-1999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 DL/T797-2001 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 DL769-2001 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 GB14285-9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DL408-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部分) DL40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DL/T572-95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620-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5027-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SD292-88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 电力工业部(79)电生字53号电力电缆运行规程

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详细介绍

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详细介绍2012-12-15 资讯频道 偏航系统的主要作用有两偏航系统是水平轴式风力发电机组必不可少的组成系统之一。 使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始终处于迎风状态,其一是与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相互配合,个。以保障风力发其二是提供必要的锁紧力矩,充分利用风能,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被动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系统一般分为主动偏航系统和被动偏航系统。电机组的安全运行。舵轮常见的有尾舵、偏航指的是依靠风力通过相关机构完成机组风轮对风动作的偏航方式,常见的有主动偏航指的是采用电力或液压拖动来完成对风动作的偏航方式,和下风向三种;通常都采用主动偏航的齿轮驱动对于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来说,齿轮驱动和滑动两种形式。形式。 1.偏航系统的技术要求 1.1. 环境条件 在进行偏航系统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环境条件如下: 1). 温度; 2). 湿度; 3). 阳光辐射; 雨、冰雹、雪和冰;4). 5). 化学活性物质; 机械活动微粒;6). 盐雾。风电材料设备7). 近海环境需要考虑附加特殊条件。8). 应根据典型值或可变条件的限制,确定设计用的气候条件。选择设计值时,应考虑几 气候条件的变化应在与年轮周期相对应的正常限制范围内,种气候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不影响所设计的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的正常运行。 1.2. 电缆 必须使电缆有足够为保证机组悬垂部分电缆不至于产生过度的纽绞而使电缆断裂失效, 电缆悬垂量的多少是根据电缆所允许的扭转角度确定的悬垂量,在设计上要采用冗余设计。的。阻尼1.3. 偏航系统在机组为避免风力发电机组在偏航过程中产生过大的振动而造成整机的共振, 阻尼力矩的大小要根据机舱和风轮质量总和的惯性力矩来偏航时必须具有合适的阻尼力矩。只有在其基本的确定原则为确保风力发电机组在偏航时应动作平稳顺畅不产生振动。确定。阻尼力矩的作用下,机组的风轮才能够定位准确,充分利用风能进行发电。 1.4. 解缆和纽缆保护 偏航系统的偏航动解缆和纽缆保护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系统所必须具有的主要功能。 所以在偏航系统中应设置与方向有关的计数作会导致机舱和塔架之间的连接电缆发生纽绞,检测装置或类一般对于主动偏航系统来说,装置或类似的程序对电缆的纽绞程度进行检测。对于被动偏航系统检测装置或类似似的程序应在电缆达到规定的纽绞角度之前发解缆信号;偏航系并进行人工解缆。的程序应在电缆达到危险的纽绞角度之前禁止机舱继续同向旋转,一般与偏航圈统的解缆一般分为初级解缆和终极解缆。初级解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个装置的控制逻纽缆保护装置是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必须具有的装置,数和风速相关。辑应具有最高级别的权限,一旦这个装置被触发,则风力发电机组必须进行紧急停机。偏航转速 1.5. 1 对于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来说,风轮轴和叶片轴在机组的正常运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陀螺力矩,这个力矩过大将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寿命和安全造成影响。为减少这个力矩对风力发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规程

华能东营河口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技术标准 运行技术标准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规程Q/HNDYHK.YX.DQ.201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华能东营河口风电场设备和运行人员的要求及正常运行、维护的内容和方法与事故处理的原则和方法等。 本规程适用于华能东营河口风电场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及日常维护。 2 引用标准 DL/T666—1999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 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SL1582/70风机操作手册》 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SL1500系列风力发电机维护与维修手册》 3 运行规程说明 本手册提供的内容可供用户进行以下工作: ?快速熟悉风机的性能 ?安全地进行与风机有关的工作 ?操作风机 ?修复故障要获得风机的可靠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防止发生停机停产,必须要遵照本手册的要求。因此,风机中必须留有本操作手册。本操作手册不能代替培训,但是可起到补充培训的作用。 3.1 符号

本手册中重要的信息都附有以下各项符号表示:3.1.1 人员防护装备符号 戴安全帽! 戴耳罩! 穿防护服! 戴安全手套! 系安全带! 穿防护鞋! 3.1.2 危险符 表示对生命和健康有直接危险 表示电流危险 表示悬挂载荷造成的危险 表示有绊倒的危险 高温危险

3.1.3 警示符号 未经许可禁止入内! 上字和符号表示该区域未经许可禁止入内。 禁止吸烟! 基本原则之一是整个设备内禁止吸烟。 严禁明火! 在有此标记的作业过程中禁止明火。 3.1.4 指示符号 表示如此可迅速、安全地完成任务。 4.技术说明 SL1582/70 机型额定功率为1500kW,风轮直径为82米的华锐风机。 4.1部件说明 SL1582/70风机用在固定的位置,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并按照供电公司的指标为其电网供电。风机主要包括以下部件: ?发动机舱(1),含发电机(5),齿轮箱(7)和轮毂(10)?塔筒(2) ?风轮叶片(3)

风电机组维保安全操作规程

风电机组维保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条基本原则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因此,负责风电场运行维护的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教育指导并督促所有工作人员和能够接触到风机的其他人员执行风机的安全工作要求。 第二条风电场工作人员基本要求 (1)经检查鉴定没有妨碍工作的病症,能适应野外作业和高空作业。 (2)具备必要的机械、电气、安装知识。 (3)熟悉风力发电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掌握判断一般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掌握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使用方法。 (4)维保人员应认真学习风力发电技术,提高专业水平。至少每年一次组织员工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度要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考试,合格者继续上岗。 (5)新聘维保人员应有3个月实习期,实习期满后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实习期内不得独立工作。

(6)所有维保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触电现场急救方法,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消防器材使用方法。 第三条安全及防护设备 为了个人的安全,所有人员在风力发电设备上面或周围工作时,都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受伤。 个人安全保护装置包括: (1)安全帽:在风机现场及风机内停留或工作的每个人必须佩戴 (2)安全带、钢丝绳止跌扣、防坠连接装置:根据自己的体型调整安全带的松紧,系好所有的带扣。钢丝绳止跌扣是一种防跌落装置。按箭头朝上的方向将其固定在安全钢丝绳上,另一端挂在安全带(胸前的卡口)上 (3)安全鞋:在现场或风机内工作时,安装和服务人员都必须无条件穿戴安全鞋 (4)手套:在风机内或周围工作的每个人都必须带手套 (5)防护耳套:在产生高噪音区域工作时,如螺栓打力矩,站在发电机或燃油发电机附近或风机正在工作时的机舱内时,必须带防护耳套 (6)护目镜:野外大风工作必须佩戴护目镜

DL_T_5383-2007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wind power plant design 1.范围本标准 规定了风力发电场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 装机容量5MW及以上风力发电场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50059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6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DL/T5092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218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 3.总则 3.0.1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的要求。 3.0.2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结合工程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 发展的关系,考虑后期发展扩建的可能。 3.0.3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3.0.4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本着对场区环境保护的,减少对地面植被的破坏。 3.0.5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利用声区已有的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3.0.6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本着“节能降耗"的原则,采用先进技术、先进方法,减少 损耗。 3.0.7风力发电场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 定。 4.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 4.0.1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接入系统方案、土地征占用批准 文件、地质勘测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评价报告及国家、地方、 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技术资料、 4.0.2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设计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 2.中央监控室及场区建筑物布置 3.升压站布置。 4.场区集电线路布置 5.风力发电机组变电单元布置 6.中央监控通信系统布置 7.场区道路 8.其他防护功能设施(防洪、防雷、防火) 4.0.3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应以下因素: 1.应避开基本农田、林地、民居、电力线路、天然气管道等限制用地的区域。 2.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应根据机组参数、场区地形与范围、风能分布方向确定,并与本声规划容量、接入系统方案相适应。 3.升压站、中央监控室及场区建筑物的选址应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接入系统的方案、地形、地质、交通、生产、生活和安全要素确定,不宜布置在主导风能分布的下风各或不安全区域内。 4.场区集电线路的布置应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升压站的位置及单回集电线路的输送距离、输送容量、安全距离确定。

风力发电场安全操作规程

风力发电场安全操作规程 版 本:A/0 编 制:虎世宏 审 核:张剑辉 批 准:汪海 受控状态:受控文件 分 发 号:FF-01JSZX 2009年6月22日发布 2009年6月22日实施 北京天源科创风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 北京天源科创风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GL/CX-4.4.6-07 QES/TY

目录 1 范围 (3) 2 引用标准 (3) 3 总则 (4) 4 风电场工作人员及负责人基本要求 (4) 5 风电机安装安全措施 (7) 6 风电机组维护、检修、调试安全措施 (9) 7 攀登风机安全注意事项 (15) 8 机组内应具备的安全设施 (17) 9 风机操作基本安全注意事项 (18) 10 机组调试、启动运行条件 (19) 11 兆瓦机组转子锁定注意事项 (20) 12 变桨系统工作安全注意事项 (21) 13 变流系统操作注意事项 (24) 14 水冷系统维护安全事项 (24) 15 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机械危险 (25) 16 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电气危险 (25) 17 风电机组安全运行规定 (27) 18 风电场的其它相关规定 (30) 19 提升装置的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38) 20 未经允许禁止操作项目 (39) 21 重大配备吊装的规定 (40) 22 安全用电常识 (41) 23 油液造成的危险 (41) 24 自然环境危险 (42) 25 发生火灾时的做法 (43) 26 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急救和做法 (44) 27 人员发生电气设备事故时的做法 (46) 附录紧急救护法 (47)

风力发电场安全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力发电安全生产工作内容、权限、责任及检查考核办法。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天源科创风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各现场、部门风电场安全生产全部过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 408—1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DL 409—1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DL 558—1994 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DL/T 572—19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 666—1999 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 DL/T 797—2001 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 DL796─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 SD 292—1988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 电业安全[1994]227号关于修订《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部分条款的通知》

风电机组发电机规程

风电机组发电机规程 1 发电机概述 VEM 1550KW-690V-50Hz发电机 发电机是把旋转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在风机中采用的是双馈式感应发电机。发电机的定子直接连接到三相电源上,而转子通过变频器与三相电源相连。 发电机的转速范围是1000到2016rpm,同步转速是1500rpm。转子电压频率和转子电流与转速差(实际和发电机的转速)相对应。这个差值称为转差率,通常以同步转速的百分比的形式给出。发电机的定子电压等于电网电压。转子电压与转差频率成正比。当发电机以同步转速转动时,转差率为零。 2安全须知 2.1 注意事项 首次维护应在风机动态调试完毕且正常运行7—10天后进行;以后间隔按照此章要求进行! 在发电机安装和试运行前,请仔细阅读此运行和维护手册。 小心妥善保管该运行和维护手册。 只有严格遵守该手册的规定,索赔才有保障。 小心保存日志。

合格人员 合格人员指能够依照相关操作规程或者产品上的标示,进行产品的安装、装配、调试和运行,并具有相关资格的人员,例如: 1)按照标准的安全需求,接受相关培训、指导或授权,操作开关的分断、电气线路和设备接地与标识。 2)按照标准的安全需求,在安全设备的维护和使用方面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3)急救训练。 危险标识 危险警告 小心 小心注意危险 表示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会导致死亡、重大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警告 表示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能导致死亡、重大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小心 带三角的警告标志表示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能导致轻微的人身伤害。 小心 不带三角的警告标志表示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能导致财产损失。 注意 表示如果没有遵守相关指示,可能导致不期望的结果和情形。

风力发电机组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风力发电机组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风力发电机组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风力机部分――它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 发电机部分――它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根据风机这两大部分采用的不同结构类型、以及它们分别采用的技术方案的不同特征,再加上它们的不同组 合,风力发电机组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分类。 (1) 如依风机旋转主轴的方向(即主轴与地面相对位置)分类,可分为: “水平轴式风机”――转动轴与地面平行,叶轮需随风向变化而调整位置; “垂直轴式风机”――转动轴与地面垂直,设计较简单,叶轮不必随风向改变而调整方向。 (2) 按照桨叶受力方式可分成“升力型风机”或“阻力型风机”。 (3) 按照桨叶数量分类可分为“单叶片”﹑“双叶片”﹑“三叶片”和“多叶片”型风机;叶片的数目由很 多因素决定,其中包括空气动力效率、复杂度、成本、噪音、美学要求等等。 大型风力发电机可由1、2 或者3 片叶片构成。 叶片较少的风力发电机通常需要更高的转速以提取风中的能量,因此噪音比较大。而如果叶片太多,它们之 间会相互作用而降低系统效率。目前3 叶片风电机是主流。从美学角度上看,3 叶片的风电机看上去较为平衡和美观。 (4) 按照风机接受风的方向分类,则有“上风向型”――叶轮正面迎着风向(即在塔架的前面迎风旋转)和 “下风向型”――叶轮背顺着风向,两种类型。 上风向风机一般需要有某种调向装置来保持叶轮迎风。 而下风向风机则能够自动对准风向, 从而免除了调向装置。但对于下风向风机, 由于一部分空气通过塔架后再吹向叶轮, 这样, 塔架就干扰了流过叶片的气流而形成所谓塔影效应,使性能有所降低。 (5) 按照功率传递的机械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有齿轮箱型风机”和无齿轮箱的“直驱型风机”。 有齿轮箱型风机的桨叶通过齿轮箱及其高速轴及万能弹性联轴节将转矩传递到发电机的传动轴,联轴节具有很 好的吸收阻尼和震动的特性,可吸收适量的径向、轴向和一定角度的偏移,并且联轴器可阻止机械装置的过载。 而直驱型风机则另辟蹊径,配合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桨叶的转矩可以不通过齿轮箱增速而直接传递到发电 机的传动轴,使风机发出的电能同样能并网输出。这样的设计简化了装置的结构,减少了故障几率,优点很多,现多用于大型机组上。 (6) 根据按桨叶接受风能的功率调节方式可分为: “定桨距(失速型)机组”――桨叶与轮毂的连接是固定的。当风速变化时,桨叶的迎风角度不能随之变化 。由于定桨距(失速型)机组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在20 年来的风能开发利用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变桨距机组”――叶片可以绕叶片中心轴旋转,使叶片攻角可在一定范围内(一般0-90度)调节变化,其

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

1 范围 1.0.1 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风电机组塔架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涉及地基基础的工程地质条件、环境条件、荷载、结构设计、地基处理、检验与监测等内容。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陆上风电场风电机组塔架的地基基础设计。工程竣工验收和已建工程的改(扩建)、安全定检,应参照本标准执行。 1.0.3 风电场风电机组塔架的地基基础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对于湿陷性土、多年冻土、膨胀土和处于侵蚀环境、受温度影响的地基等,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30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451.1 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46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153 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6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87 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J 14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FD 002—2007 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DL/T 5082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JB/T10300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 JGJ 2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 JGJ 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10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TJ 275 海港工程混凝土防腐蚀技术规范

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维护技术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维护 技术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351-59 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维护技术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随着科技的进步,风电事业的不断发展。风能公司下属的达坂城风力发电场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单机容量从30kW逐渐升至600kW,风机也由原来的引进进口设备,发展到了如今自己生产、设计的国产化风机。伴随着风机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新机组的不断投运,旧机组的不断老化,风机的日常运行维护也是越来越重要。现在就风机的运行维护作一下探讨。 一.运行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是采用工业微处理器进行控制,一般都由多个CPU并列运行,其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强,并且通过通信线路与计算机相连,可进行远程控制,这大大降低了运行的工作量。所以风机的

运行工作就是进行远程故障排除和运行数据统计分析及故障原因分析。 1.远程故障排除 风机的大部分故障都可以进行远程复位控制和自动复位控制。风机的运行和电网质量好坏是息息相关的,为了进行双向保护,风机设置了多重保护故障,如电网电压高、低,电网频率高、低等,这些故障是可自动复位的。由于风能的不可控制性,所以过风速的极限值也可自动复位。还有温度的限定值也可自动复位,如发电机温度高,齿轮箱温度高、低,环境温度低等。风机的过负荷故障也是可自动复位的。 除了自动复位的故障以外,其它可远程复位控制故障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风机控制器误报故障;

风力发电机组验收标准

国电电力山西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验收规范为确保风力发电机组在现场安装调试完成后,综合检验风电机组的安全性、功率特性、电能质量、可利用率和噪声水平,并形成稳定生产能力,制定本验收标准。 一、编制依据: 1、风力发电机组验收规范 GB/T20319-2006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3、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DL/T5191-2004 4、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 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 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 8、电器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 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10、风力发电厂运行规程DL/T666 11、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DL/T5007 12、联合动力风电机组技术说明书、使用手册和安装手册

13、风电机组订货合同中的有关技术性能指标要求 14、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及其基础设计图纸与有关标准 二、验收组织机构 风电机组工程调试完成后,建设单位组建验收领导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4名、组员若干名,由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安装、调试、生产厂家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三、验收程序 1 现场调试 (1)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工程完成后,设备通电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a)现场清扫整理完毕; (b)机组安装检查结束并经确认(内容见附表1); (c)机组电气系统的接地装置连接可靠,接地电阻经检测符合机组的设计要求(小于4欧姆); (d) 测定发电机定子绕组、转子绕组的对地绝缘电阻,符合机组的设计要求; (e) 发电机引出线相序正确,固定牢固,连接紧密; (f) 照明、通讯、安全防护装置齐全。 (2) 机组启动前应进行控制功能和安全保护功能的检查和试验,确认各项控制功能好安全保护动作准确、可靠。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 2383-2007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wind power plant design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风力发电场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装机容量5MW 及以上风力发电场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50059 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61 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DL/T 5092 110KV~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18 220KV~500KV 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 3. 总则 3.0.1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 3.0.2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结合工程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考虑后期发展扩建的可能。 3.0.3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3.0.4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本着对场区环境保护的,减少对地面植被的破坏。 3.0.5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利用声区已有的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3.0.6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本着“节能降耗”的原则,采用先进技术、先进方法,减少损耗。 3.0.7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4.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 4.0.1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接入系统方案、土地征占用批准文件、地质勘测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评价报告及国家、地方、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技术资料、 4.0.2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设计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 2.中央监控室及场区建筑物布置 3.升压站布置。 4.场区集电线路布置 5.风力发电机组变电单元布置 6.中央监控通信系统布置 7.场区道路

风力发电机结构介绍

风力发电机结构介绍 风力发电机组是由风轮、传动系统、偏航系统、液压系统、制动系统、发电机、控制与安全系统、机舱、塔架和基础等组成。该机组通过风力推动叶轮旋转,再通过传动系统增速来达到发电机的转速后来驱动发电机发电,有效的将风能转化成电能。风力发电机组结构示意图如下。 1、叶片 2、变浆轴承 3、主轴 4、机舱吊 5、齿轮箱 6、高速轴制动器 7、发电机 8、轴流风机9、机座10、滑环11、偏航轴承12、偏航驱动13、轮毂系统 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简述如下 (1)叶片叶片是吸收风能的单元,用于将空气的动能转换为叶轮转动的机械能。叶轮的转动是风作用在叶片上产生的升力导致。由叶片、轮毂、变桨系统组成。每个叶片有一套独立的变桨机构,主动对叶片进行调节。叶片配备雷电保护系统。风机维护时,叶轮可通过锁定销进行锁定。 (2)变浆系统变浆系统通过改变叶片的桨距角,使叶片在不同风速时处于最佳的吸收风能的状态,当风速超过切出风速时,使叶片顺桨刹车。 (3)齿轮箱齿轮箱是将风轮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并使其得到相应的转速。 (4)发电机发电机是将叶轮转动的机械动能转换为电能的部件。明阳1.5s/se机组采用是带滑环三相双馈异步发电机。转子与变频器连接,可向转子回路提供可调频率的电压,输出转速可以在同步转速±30%范围内调节。 (5)偏航系统偏航系统采用主动对风齿轮驱动形式,与控制系统相配合,使叶轮始终处于迎风状态,充分利用风能,提高发电效率。同时提供必要的锁紧力矩,以保障机组安全运行。 (6)轮毂系统轮毂的作用是将叶片固定在一起,并且承受叶片上传递的各种载荷,然后传递到发电机转动轴上。轮毂结构是3个放射形喇叭口拟合在一起的。 (7)底座总成底座总成主要有底座、下平台总成、内平台总成、机舱梯子等组成。通过偏航轴承与塔架相连,并通过偏航系统带动机舱总成、发电机总成、变浆系统总成。 MY1.5s/se型风电机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机组: 机组额定功率:1500kw

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及基础设计解析

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及基础设计 摘要:风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资源,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技术最成熟、开发条件最具规模和商业化发展前景最好的发电方式之一。塔筒和基础构成风力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将风力发电机支撑在60—100m的高空,从而使其获得充足、稳定的风力来发电。塔筒是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承载结构,大型水平轴风力机塔筒多为细长的圆锥状结构。一个优良的塔筒设计,可以保证整机的动力稳定性,故塔筒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其空气动力学上得要求,还要在结构、工艺、成本、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基础设计与基础所处的地质条件密不可分,良好的地质条件可以为基础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从风机塔筒基础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风机塔筒基础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确定安全合理的基础方案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基础;设计 1、我国风机基础设计的发展历程 我国风机基础设计总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03年以前小机组基础的自主设计阶段,2003— 2007年MW机组基础设计的引进和消化阶段,2007年以后MW机组基础的自主设计阶段, 在2003年以前,由于当时的鼓励政策力度不大,风电发展缓慢,2002年末累计装机容量仅为46.8万kw,当年新增装机容量仅为6.8万kw,项目规模小、单机容量小,国外风机厂商涉足也较少,风机基础主要由国内业主或厂商委托勘测设计单位完成,设计主要依据建筑类的地基规范。 从2003年开始,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形成的电力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我国开始实施风电特许权项目,尤其是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以后,国外风机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且有单机容量600kw、750kw很快发展到850kw、1.0MW、1.2MW、1.5MW 和2.0MW,国外厂商对风机基础设计也非常重视,鉴于国内在MW风机基础设计方面的经验又不够丰富,不少情况下基础设计都是按照厂商提供的标准图、国内设计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