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与海外华文教育之异同
论国内外汉语教学课程设计模式之异同

海外华文教育
0VE RS EA S CHI NES E EDUC AT I O N
No . 3 2 0 1 3 Ge n e r a l S e i f a l No . 6 8
( 总第 6 8期 )
论 国 内外 汉 语 教学 课 程 设 计模 式之 异 同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o 3
作者简介 : 马燕华 , 女, 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 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研 究方 向为语 言学与应 用语 言学。E m a i l : m a n 。
h u a 1 95 5@ h o t m ̄1 . c o n r
制定 一定学 校 的课 程计 划 、 课 程标 准 和编 制 各类 教 材 的过 程 。 ” “ 课 程设 计 是 以一定 的模 式 表现 出 来 的” , 而“ 课 程设 计模式 是在一 定 的价值 哲学基 础 上建构起 来 的” 。
本文主要 内容曾以《 论汉语 国际教师应具有海外汉语教 学课程模 式意识》 为题 , 在第l 1 届 国际汉语教 学研讨会上
宣读 ( 2 0 1 2 , 西安 ) 。
・
22 7・
海外华文教育
课程设计模式是教育学研究课题 , 我们将以教育学课程模式理论为基础理论 , 以正式 出版的国
关 于对外 汉语 教学课 程设 计模 式 的职前 培训 或专业 教育 不甚 适合 海外汉语 课 堂教学 实 际。我们认 为根 本原 因是 国 内外 汉语 教学 课程 设计模 式存 在差 异 。 因此 , 分析 国 内外汉语 教 学课程 设计 模式 的异 同 , 提 出切 实可 行 的应 对 策 略 , 对 于提 高赴 外 汉 语 教学志 愿者 岗前培 训 的针对 性 、 提 高汉 语 国际教育 专业 硕 士的培养 质量 很有 必要 , 也很有 意义 。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2.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与作为第 二语言的外语的其他语言的教学属于同一性 质。它是一门专门的、应用的、综合的学科。 语言教学包括: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 学、双语教学。
在此我们首先要区分几个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人们出生以后最先学习和掌握
Hale Waihona Puke 语言测试 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汉语教学实践
4.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以技能训练为中心 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与文化因素相结合 集中强化的教学方式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知识结构
文化学 语言学 心理学
心理语言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 现代教育技术
语言习得理论 汉语教学理论 汉语测试理论 语言教学流派 评估理论研究 教师培训研究 教育技术开发
3)目的语:正在学习,希望掌握的语 3)目的语:正在学习,希望掌握的语 言。常与母语相对使用.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和外 语,这两组概念有交叉:
多数人的第一语言是母语,但也有人的第
一语言不是母语,反而是外语,如移民到 国外的某些人的子女。 多数人的第二语言是外语或别的民族的语 言(非本民族),但也有相反的情况。 因此母语不完全等同于第一语言,外语也 不等同于第二语言。
跨文化交际学 社会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 中国国情 中国文学等
汉语本体研究 语音系统 语法系统 词汇系统 汉字系统 语用系统 总体设计 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 大纲指定 语音大纲 语法大纲 词汇大纲 汉字大纲 语用大纲 功能大纲 文化大纲 汉语教材研究与编写
学习心理学 学生个人因素的研究 年龄性别 国别语种 智力类型 语言学能 认知方式 学习策略 学习风格 性格态度 动机目的
大陆与台湾的海外华文教育比较

中国是个向外移民大国,目前海外华侨华人约有4000多万,有强烈的中国文化背景。
做好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可以塑造华侨华裔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素质,维系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情谊,促进华侨华人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海外华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对外教育及政策源于清朝末年,主要出于海外侨民与祖籍地维系情亲之需,近代并未延伸,层次亦低;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增加,逐渐成为一种专门面向海外侨民之独特教育形式。
此种教育,在大陆称为“华文教育”,台湾称为“华语文教育”。
民国时期,这种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孙中山创建民国,得自华侨帮助甚多,故此他说:华侨为革命之母,因而在国民政府中央机构中设置侨务委员会。
侨委会促进发展华侨教育,加强了海外教育与国内教育的联系,增强了华侨对祖国的感情和凝聚力。
迁台后,仍然维持此结构,进而由于涉外关系之变化,国际生存空间之严重恶化,便更为强化侨务工作,而且自然地将侨教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历任侨委会委员长都强调:没有侨教就没有侨务。
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海外华文教育上,台湾没有严格的区别。
1949年以后,两岸政治和社会分离,许多本来统一的制度,逐渐分化,渐行渐远,侨务工作便是其中一项。
大陆虽然也有海外华文教育,但“侨教工作步伐缓慢,未见彰显”。
而在华文教育上,两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言文字政策缺乏沟通和协调。
据研究,两岸语言之差异不到5%,沟通基本不成问题,整合的难度甚低。
但不幸的是,由于政治立场的对立,语言文字上出现了一些分歧,而且从学术上引伸到政治上。
例如:繁体字与简体字之分。
大陆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面对城乡差距,以及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文字鸿沟,将低识字率归于文字本身,而未深思教育资源的短缺和教学方法的失当等其他因素。
大陆文字改革数十年来,不仅民间错别字屡见不鲜,也造成了许多无法直接阅读中国古籍的民众。
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华文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越显重要,“汉语热”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特点及发展趋势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特点
海外华文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主要目标:海外华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文语言和中华文化 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 跨文化交流。
2、授课模式:海外华文教育的授课模式通常采用班级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结 合的方式,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 华文学校或开设了华文课程,为华人子女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同时,随着互 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海外华文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然而,海外华文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由于文化差异和教育体系的 不同,海外华文教育需要适应当地的教育环境和需求。其次,由于资金和资源的 限制,一些华文学校和课程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最后,由于语言和 文化障碍,一些华人子女可能无法顺利融入当地社会和教育体系。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特点及发展 趋势
目录
01 一、海外华文教育的 现状
03
三、海外华文教育的 发展趋势
02
二、海外华文教育的 特点
04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本次演示将从海外华 文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
三、海外华文教育的未来趋势
1、多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的交融,海外华文教育将更加注 重多元化发展。除了教授华语和中华文化外,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 力和全球视野。
2、数字化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海外华文教育将更加注重 数字化发展。通过在线课程的学习方式。
论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推广的资源整合

论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推广的资源整合[摘要]教材、教师和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三大关键性因素。
本文从华文教育和汉语国际推广各自的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了二者在资源整合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分别从教材、教师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资源整合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华文教育;汉语国际推广;优势;资源整合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预示着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将有更密切的联系;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语言文化在区域内的传播。
新千年以来,“华文热”和“汉语热”现象方兴未艾,华文教育和汉语国际推广为中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华文教育和汉语国际推广之间关系如何,两者之间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何,应该如何整合等,都是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育研究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1 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推广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海外华文教育虽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却不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学科,而对外汉语教学只有短短三十年的历史,却抓住了汉语热的契机使学科有了较大的发展。
无论是从汉语教学还是文化传播这一较为宽泛的概念来说,华文教育和汉语国际推广都有着共同点,但是,它们又各有特点。
因此,对二者进行综合的考虑以促进汉语传播事业的发展是有必要也是有可能的。
1.1 华文教育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历史回顾华文教育起源于海外,是从华侨教育发展而来的,在海外发展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在这三百余年的发展史中,华文教育实质经历了华侨教育和华文教育两个定义的嬗变。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华文教育一般认为是华侨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华文教育则是对已经入籍于所在国的华人及其子女的中华语言文化教育。
华侨教育是指对谋生和居住在国外而又保留自己原有国籍的侨民及其子女,施行与本国政府教育制度基本一致的教育。
它又分为早期华侨教育和近代华侨教育。
早期华侨教育的时间轴线为1690年至19世纪下半期,该时期的华侨教育主要以私塾、书院、书室、义学、学堂等形式延续国内的教育制度,主要的授课内容是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以及尺牍和珠算等。
汉语国际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汉语国际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介绍了本文的主题和要探讨的内容,主要围绕汉语国际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展开讨论。
汉语国际教育指的是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和教授汉语的教育活动,具有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人民友谊、推动经济合作等重要意义。
国际中文教育则是指在国外推广中国文化和汉语教学的活动,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将从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如何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普及,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作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会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
首先,我们将从引言部分开始,概述汉语国际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我们将在正文部分探讨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和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探讨这些教育形式对未来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将能够全面深入地探讨汉语国际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思考框架。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汉语国际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及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汉语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探讨相关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未来发展的展望,希望能够为汉语国际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建议,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2.正文2.1 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汉语国际教育是指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汉语教育活动,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承载着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使命。
汉语国际教育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学习汉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论海外华裔学习者的汉字教学

论海外华裔学习者的汉字教学摘要:在海外的华裔汉语学习者,他们特殊的文化背景及生活环境,需要用以往不尽相同的特殊的汉语教学原则。
本文通过对柬埔寨裕生国际学校的华裔学习者汉字教学的特殊性及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讨论,希望能更好地推进华裔学习者的汉字教学并且为对外汉语教师们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海外;华裔学生;汉字教学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汉语学习在全球升温。
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中,海外华裔占了很大比重,海外华文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欣欣向荣的“汉语热”背后,汉语教学中的问题依旧层出不穷,关于汉字的教与学便是其中之一。
本文希望通过对华裔学习者汉字教学的研究讨论,发现华裔学习者汉字教学的难点,并寻找针对华裔学习者的汉字教学的方法和原则,希望能更好地推进针对华裔学习者的汉字教学并且为对外汉语教师们提供一些借鉴。
一、海外华裔学生汉字教学的特殊性海外华裔的构成成分很复杂,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老移民的后代;另一类是改革开放后出国的新移民的后代;还有一类就是外国人领养的中国孩子。
本文中所探讨的对象指的是前两类,这些类型的华裔虽然根长在中国且和中国分离的时间也长短不一,但大多数人都是成长在居住国的语言环境中,居住国语言和文化呈现出强势,他们一方面不具备汉语自然习得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也缺乏中华文化的熏陶。
部分家庭偶尔使用汉语交流,受家庭环境影响,在语言方面,这些孩子或多或少会使用汉语,一般听力较好,口语也不错。
然而虽然大多数的父母很重视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汉语能力,却往往由于很多原因忽视了汉字教育,这就造成了能流利地说汉语却一个汉字都不认识的华裔子女的大量存在。
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多数华裔在“读写”方面远不及“听说”,但相比非华裔的学生,他们在汉语学习上是具备明显的优势的,由于之前或多或少接触过汉语,他们更容易跨越语言文化的陌生感而获得较快提升。
二、汉字教学的性质马燕华将汉字教学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母语中的汉字教学,既包括对国内汉族儿童进行的汉字教学,也包括对日本等汉字文化圈内的,在其语言中还保留汉字的国家儿童的汉字教学。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海外华裔学生汉语教育问题

67248 教育理论论文浅谈海外华裔学生汉语教育问题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主体是外国留学生,学科研究主要围绕外国留学生展开。
随着教学事业的发展,研究视角不断增多,海外华裔学生也开始成为学界关注的对象,相关研究逐渐升温。
一、海外华裔学生汉语教育的历史问题的提出往往源于教学事实的产生,而教学事实的产生与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其中移民现象的影响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可以追溯上千年,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海外移民始于四百多年前,范围从东南亚延伸至美洲。
而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港台移民、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印支三国移民以及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移民潮,使得欧美地区华人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华人一贯重视教育与文化传统,在华人聚居地区,为了子女教育和传统的延续,华人华侨都会组织华文教育团体。
1690年第一所海外华文教育机构――荷属印度尼西亚的明诚书院成立,北美地区各国的华人华侨都陆续兴建了当地华文教育组织。
二十世纪以前都是传统的私塾、义塾、书院等。
教师多从国内聘请落第秀才等。
教学内容则有蒙学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也有如四书五经等。
学习的方法和国内也相似,以吟诵诵读学习为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课程,如书法、珠算、尺牍。
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
科举被废除,教育出现巨大变化,新式学堂取代传统私塾,而读经科也从新学堂课程中被取消。
北美陆续出现同样的变化。
私塾、书院纷纷改为新学堂,采用新学制、学习新知识。
文言文经典为主的传统华文教育逐渐被白话文为主的华文教育所取代。
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海外华裔学生汉语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设施,教学方法都有了进一步的革新。
近年来华裔二代逆向留学升温,华裔学生大量归国就学,汉语教学的阵地也转向国内,对华裔的教学与对留学生的教学方法差别甚微。
二、海外华裔学生汉语教育的界定1、几个概念的界定(1)汉语、方言。
“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主要指普通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从事华文教育的机构而言,笔者以为应 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 加强对华文教育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的研 究,其中重点应该放在国别情况的研究上,尤其要 明确不同国家对华文教育的政策,理清各国华文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海外华文教育之若干建议
在教育部的学科分类表上,对外汉语教学属 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但一直没有把华文教 育单独列为一个学科(目前附在教育学的一级学 科之下,并被标为“特殊类”),尽管广义的教育学
在其中占有重要成分,但远不是它的全部内容。 此外,在宗旨、任务、目标、主管部门的行政归属和 体制架构等方面,两者都许多重大区别。
与对外汉语教学相比,海外华文教育则显示 出另外一番风格。目前海外华侨华人约有四千多 万,这一庞大群体基本都在继承并掌握中文,至少 都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背景。海外侨教与侨社共生 共长,自有侨校以来,延续百年不曾中断,且分布 广泛。据保守估计,海外各类侨校数量不少于 5 000 所,固定教师达 20 000 余名。近十几年来, 欧、美、澳洲新移民举办的中文学校如雨后春笋, 初步估计至少有 3 000 所。上述新老侨校绝大多 数都是中小学,长期稳定的在校学生达数百万之 众。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华裔子女,虽然也算外 国人,但大多生长在中国背景的家庭中,自幼便受 到中国文化熏陶,融入了家乡、故土情结。尽管子 女对中文不一定热衷,但出于父辈的要求和社会 赋予的责任,他们学习中文的时间较长,下的工夫 较深,实用性也相当明显,最为突出的是马来西亚 华校,泰国、菲律宾、日本、韩国、老挝、缅甸、美国、 英国、法国等国都有大批很优秀的侨校。这些学 校规模较大,历史悠久,成为当地华社的重要组 成,主要办学资金都来自华社和家长。这些侨校 构成了海外华文教育的主体。虽然它们办学条件 简陋,师资学历不高,学术水平有限,但依靠传统 的精神力量坚持办学,所培养的一代又一代华裔 青年都具有浓郁的中国情结,他们对中文之掌握, 不只是为了取得谋生工具或是出自研究兴趣,更
多的是出于家庭之寄托、社会之责任和故土之召 唤。在某些特殊的国家,例如新加坡,中文的发展 可能将超出人们的预期,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说:再有两代人的时间,普通话就将成为我们的母 语。[1]
海 外 华 文 教 育(Overseas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ducation,OCLCE)如何定义?我认为 可有如下方面:第一,办学主体,主要指华侨华人 在居住国兴办之教育,或可称为华侨教育、华人教 育;第二,教育对象,主要为海外华侨华人子女;第 三,教学内容,泛指使用中文进行的教育教学,科 目不限于语言文字,往往包括其他人文、自然科学 的课程,以及道德、法律、民族宗教的教育;第四, 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将掌握华文视为学习、继承 与发扬中华文化传统之途径,内容可以涉及社会、 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
OCLCE
以非华人华裔背景的外国人为主,汉语水平基本是零 以华侨青少年为主,有明显中国文化背景和环境(多数为
起点,以成人外语学习为主,有下延至小学之趋势。 华侨家庭成员),多以幼童为起点。
促进语言文化交流,增强国际友好合作,密切外国官 侨务工作之延伸,凝聚侨心,延续乡情,侨社尤重社团接
方关系。
班人之培养。
世界各地大多数新老侨校或多或少地得到来
— 90 —
教育形式 主要特征
历史起源 英文简称 教育对象
办学宗旨
语言学特征
教学形式 教学特色 教学与课程 办学资金
办学稳定性
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 受外界影响 学生国籍
对外汉语教学与海外华文教育特点之比较
对外汉语教学
海外华文教育
20 世纪 70 年代
清朝末年
TCFL/TCSL
虽然目前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三千 万,但绝大多数属于在校学生修习汉语课程,并 未纳入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之范围。由于对外汉语
— 89 —
教学对象的指定性和专向性,真正直接或间接从 汉办受惠的外国人数量估计有数万名(主要是来 华参访者、孔子学院长期学员,以及在汉办派出教 师的学校学习汉语的学员)。这与世界语言教育 对象的总数相比,数目显然极其有限。
第二语言教学,非母语;教授标准普通话和简体字。 介乎第一、第二语言之间,以母语教育为明显特征,有侨 社祖籍方言特点,可能教授繁体字。
主要依托外国主流大中学校举办,为第二语言教学。 侨社独立举办,老侨校有百年历史,全日制,新移民学校 则多周末(课余)制。
注重多元文化与国际情调,强调融入当地文化。
注重亲情、乡土和文化的回归故里,有浓郁侨乡色彩。
海外华文教育发轫于海外华侨华人之特定环 境,对外汉语教学则由国内向外辐射为始端。从 字面和表层观之,两者颇为相似,实际上也确有很 多内在联系及共同之处,但深入其中,便可发现两 者有着不少区别。
一、对外汉语教学与海外华文教育之性质与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形成规模的时间不长,不过二
十余年,但发展迅猛,仅从孔子学院数量的增长可 见一斑。最近短短六七年间,汉办已经在 83 个国 家和地区建立起 269 所孔子学院和 71 个孔子课 堂。到 2010 年,全球孔子学院数量将会达到 500 所。汉办每年向国外派出 2 500 名专业汉语教师, 还有 220 名志愿者教师。在汉办主持下,中国每 年招收 3 000 名外国人士来华,在各大学攻读汉语 言方面的本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汉办每年安 排 3 500 名外国中小学校长来华访问。此外,汉办 举办了许多大型专门项目,如汉语水平考试、编写 教材及课件(相关教材多达 400 余种)、制作动漫 片、发行工具书、翻译专门著作、组织大中学生语 言比赛、开展学术研讨会,等等。这些项目不仅规 模大、层次高,而且与外国政府和主流高等教育接 轨,展现出中国语言教育国际化的优势和气派。 如此规模、力度和巨额资金用于本国语言向外推 广,乃任何其他国家所无可比拟,甚至连“老牌”的 英 国 文 化 委 员 会(British Council)、法 兰 西 学 院 (College de France)、歌德学院(Goethe Institute)的 语言推广机构都叹为观止。
2010 年第 6 期 (总第 365 期)
EDUCATIONAL RESEARCH
No. 6,2010 General,No. 365
对外汉语教学与海外华文教育之异同
丘进
[摘 要] 海外华文教育发轫于海外华侨华人之特定环境,对外汉语教学则由国内 向外辐射为始端。对外汉语教学和海外华文教育这两种教育形式各有优势和特点,两种 管理和运行体系不必改变,可以做到并行不悖。对于华文教育而言,要把华文教育的政策 性、国际性和社会功能放在首位,而不必过于强调其学科性、学术性和理论性。
到此,可以系统总结对外汉语教学与海外华 文教育的特点。(见下表)
近十余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带动了对外汉语教学超常、跨越式大发展,但海外 华文教育并没有急剧增长。换言之,老的侨校数 量未见明显增加(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近年华校属 于恢复性增长)。当然,欧、美、澳等新移民较为集 中的国家周末式(课余式)新型中文学校也办了很 多,这也正是此类学校社会稳定性的直接体现。 应该看到,无论是老侨校还是新侨校,绝大多数都 是依靠华社或学校自身力量办学和发展,因此这 类学校也长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如资金匮 乏,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教材严重不足(普适 性教材种类寥寥),必备的教具、书籍更为奇缺,学 科难以整合和提高等。在多数国家,侨校得不到 政府的任何扶持,甚至在某些国家还会受到制约。
严格规范,强调理论,教材、课程、考试、标准基本统 各自为政,百花齐放,参差不齐,难以规范,不强调世界统
一。
一的体系,学科理论性不强。
高标准,高学历,强调资格,学术水平较高。
难以强调教师学历和专业,学历和学术水平一般不高。
受政局影响不大,与所在国民族政策、对华政策基本 易受政局左右,尤其受所在国民族政策、对华政策影响较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或曰第二语 言教学[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CSL)],着力于遵循语言学规律,十分注重学科 的理论性和学术性,而在中国传统的、故土的、亲 情的文化传授方面比较平淡,教学过程中不强调 对中国情结的吸纳、融合和中华民族血脉关系的 延续。作为外国人的学习者,几乎毫无中国文化 背景,其学习中文的目的不外乎谋生工具和个人 兴趣,基本谈不上任何社会责任和义务。但不可 否认,这些学习者和研究者对于推进和提高国外 汉学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 91 —
教育的层次、涉及的人群,以及师资、学生、学校规 模与办学条件等,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有针对 性。此项工作主要是宏观性和政策性的,仅靠一 两所学校难以完成,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纳入整体 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 订计划,组织力量,针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开展调 研,将各国华文教育的底子摸清,编撰《世界华文 教育大全》(至少是《各国华文学校汇编》)。
具体而言,华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有如下几个 方面:塑造华侨华裔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素质;维系 华侨华人与祖籍国情谊的纽带作用;促进华侨华 人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传播中华文化,促进 世界文化交流。其中,以中文教育来塑造华侨华 裔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素质,维系华侨华人与祖籍 国情谊的纽带作用是海外华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因此,华文教育是基于海外华侨华人民族文化认 同的需要。
为了协调国内各级各类从事海外华文教育的 单位和机构与海外侨社、侨校开展教育交流与合 作,中国政府于 2004 年成立了华文教育基金会。 在同样的国家级层面上,中国还有一个形式、内容 与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颇为相似,但学科性更为 明显、工作力度十分强大的机构,这便是国家对外 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