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实验(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实验(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实验(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实验指导书

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

二〇〇四年八月

目录

实验一数控系统的通讯及其初始化 (1)

实验二逐点比较法插补实验 (5)

实验三数字积分(DDA)插补实验 (8)

数控课程设计指导书 (13)

一、设计思想: (13)

二、设计任务: (13)

三、设计步骤: (14)

(一):系统硬件的熟悉 (14)

(二):系统硬件的联接与测试 (16)

2.1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参数初始化 (16)

2.2运动控制卡的初始化及运行测试 (20)

2.3运动控制器的控制模式 (23)

(三):控制软件的设计 (25)

3.1控制软件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 (25)

3.2 控制软件的模块划分 (27)

3.3 各个模块的接口和调度关系 (27)

(四):控制软件的编制 (28)

4.1 指令队列模块的实现 (29)

4.2代码管理模块的实现 (30)

4.3 仿真与监视模块功能的实现 (34)

4.4 运行模块功能的实现 (38)

4.5 通用控制工具模块功能的实现 (43)

(五):整个系统的连调 (43)

(六):编写加工代码加工一个零件 (45)

6.1 G代码的标准格式 (45)

6.2 一个加工文件示例 (46)

附: (47)

实验一数控系统的通讯及其初始化

实验目的:

1、了解NC嵌入PC式数控系统的硬件组成、连线、驱动器参数初始化。

2、掌握使用PANATEAM软件观察电机的运行状态。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

GT-400-SV运动控制卡一块

GXY-1010伺服平台一套

VC软件开发平台

OVW2-06-2MD型光电编码器一个

PANATERM通信控制软件

实验原理:

1、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图1 运动控制器半闭环控制示意图

该数控系统的硬件组成如图1,由PC机、运动控制卡(核心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电控箱(内有接口板、伺服驱动器以及一些简单的驱动电路)、X/Y 工作台、交流伺服电机、光电编码器组成。GT-400-SV是高性能的运动控制器,其核心是ADSP2181数字信号处理器,有标准的PCI总线,以及RS232串行通讯,并且提供函数库实现复杂的控制功能。GXY-1010伺服平台采用松下MSMA022A1C型电机,角度传感器为11线2500P/r增量式编码器,直接安装在电机转子上,与配套的伺服驱动器MSDA023A1A构成闭环控制。

PC机主要是完成插补运算并将得到的各轴的理论位置值乘以相应的系数转换为各轴所应转过的角度值传给运动控制卡,PC机通过PCI总线与运动控制卡

进行通讯。运动控制卡完成位置控制并将速度控制指令送给驱动器,驱动器将速度控制指令与速度反馈进行比较得到速度控制信号,进行放大后来驱动伺服电机。光电编码器中的圆盘与工作轴一起旋转并输出脉冲,通过计量脉冲的数目和频率可测出工作轴的转角和速度反馈给驱动器和运动控制卡构成闭环控制。驱动器通过RS232与PC机相连,利用PANATERM通信控制软件可在计算机上设定伺服驱动器的参数并显示电机运行状态波形、采集脉冲编码器的反馈参数等。

实验数控系统采用半闭环控制(如图2),对于伺服驱动采用速度闭环控制,运动控制器实现位置闭环控制。在这种控制方式下,运动控制器接受位置反馈信号,进行位置闭环控制,向伺服驱动器输出模拟电压控制信号。伺服驱动装置接受速度控制信号,完成速度闭环控制。

实验步骤:

[1]通过预习相关的说明书和部分组成构件的原理及工作特性等感性认识该数控系统的组成。

[2]系统通讯及驱动器进行初始化。

打开PANATERM通信控制软件,首先选择RS-232通讯,点ok按钮后,在Window menu对话框中选择Parameter, 之后就可以在弹出的窗口修改参数了。

常用参数功能及建议设置参数如下:

参数2:选择控制方式,0—位置控制,1—速度控制,2—转矩控制。本系统采用速度控制,即设为1。

参数10:设置第一位置环增益,设置范围为1~2000,单位是1/S,设置为50。

参数11:设置第一速度环增益,设置范围为1~3500,单位为Hz,设置为100。

参数12:设置第一速度环积分常数,设置范围为1~1000,单位为ms,设置为50。

参数13:设置第一速度检出滤波器的时间常数,可设定的第一速度检出滤波器的时间常数为6级(0~5),设置为4。

参数20:设置负载惯量对电机转子惯量的比率,设置范围0~10000,单位为%,

设置为100。

参数45:决定是否对B相脉冲逻辑取反,以改变A相和B相的相位关系。设置为0不取反。

参数51:是否对速度指令输入逻辑取反,设置为0,当控制器的指令信号为

[3]利用驱动器的试运转功能测试电机与驱动器的连接和状态是否正确。

执行试运转的具体步骤是:

1、接通驱动器电源。显示器显示电机速率

2、按MODE按钮,选择辅助模式。

按“上”或下按钮选择JOG模式。

3、按SET按钮。

4、按住“上”按钮(约3秒钟)横杠会增加,直至出现。

见图4:

图4

5、按住“左”按钮,约3秒钟,小数点从右移至左直到出现

如图5所示,

图5

此时可进行试运转,按“上”按钮,电机反时针方向旋转。按“下”按钮,电机顺时针方向旋转。

[4]利用control_tool文件夹中已经可以运行的控制界面控制电机,同时打

开PANATERM软件观察给定指令的图形信息,以及实际电机的动作(转速,转矩和位置偏差)的图形信息。在window menu对话框中选择 wave from graphic,观察波形。

实验二逐点比较法插补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运动控制卡的编程方法。

2、利用VC++软件和基本控制指令实现逐点比较算法。实验设备:

PC机一台

GT-400-SV运动控制卡一块

GXY-1010伺服平台一套

VC软件开发平台

OVW2-06-2MD型光电编码器一个

PANATERM通信控制软件

数控虚拟试验系统

实验原理:

(1)第一象限直线逐点比较法原理及程序流程图:

图1 逐点比较法原理示意图

当前点K(Xi,Yj) 终点Z(Xe,Ye)

OK与OZ的斜率差△K=Kok-Koz=(XeYj-XiYe)/XiXe

>0 k在OZ上方 +X方向进给F’=XeYj-XiYe=0 k在OZ上 +X方向进给

<0k在OZ下方 +Y方向进给

F’>=0 , +X方向进给一步,新坐标(Xi+1,Yj)F’=XeYj-(Xi+1)*Ye=XeYj-XiYe-Ye=F’-Ye(递推)

设起始点偏差为零

F>=0 F←F-Ye F<0 F←F+Xe

总步数 J=Xe+Ye, 走一步J-1

插补计算程序流程图见图2。

图2 插补计算程序流程图

(2)预习圆弧插补(含自动过象限)算法的原理,并绘出流程图。

实验步骤:

据插补算法流程,利用C++语言和运动控制器基本控制指令在VC环境下编写直线和圆弧插补程序,并在X/Y平台上进行验证。

编写程序步骤:

a 了解VC编程环境的基本应用方法,熟练C++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

b 了解数控虚拟试验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掌握基本应用方法;

c 了解控制轴的初始化程序、X\Y正负方向的进给程序、抬笔、压笔程序、打开和关闭伺服程序;

d 可以编程实现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程序,并添加到已经设计好的模板中.

实验要求:(1)给程序加上详细的注释并附上程序流程图。

(2)记录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写出解决的办法。

附录:(这些命令只可以在有机器端的普通模板上使用)

运动控制器提供Windows下的运动函数动态连接库,用户只要调用运动函数

库中的函数,就可以实现运动控制器的各种功能。下面列出了编写程序所需的函数:

GT_AbptStp(void) 该函数用于立即停止当前轴的运动,将目标速度参数和实际速度设置为零值。

GT_Close(void) 关闭运动控制器设备,用户程序结束时必须调用此函数。

GT_Open(void) 打开运动控制器设备,用户程序开始时必须调用此函数。

GT_LmtSns(unsigned short Sense) 置限位开关的有效电平,0为高电平触发,1为低电平触发,控制器默认限位开关状态为高电平触发。

GT_Axis(unsigned short num) 设置某控制轴为当前轴,此后调用的面向控制轴的命令都针对当前轴,num表示指定的轴号1或2。

GT_SetIntrMsk(unsigned short Mask) 设置当前轴中断屏蔽字,设置为0表示允许中断事件向主机申请中断。

GT_ClrSts(void) 清除当前轴状态。

GT_SetKp(unsigned short Kp) 设置当前轴的伺服滤波比例增益。

GT_SetKd(unsigned short Kd) 设置当前轴的伺服滤波微分增益。

GT_Update(void) 当前轴参数更新,调用该函数后针对当前轴的参数设置函数和命令函数才能生效。

GT_SetAcc(double Acc) 设置当前轴的加速度。

GT_SetVel(double Vel) 设置当前轴的目标速度。

GT_SetPos(long Pos) 设置当前轴的目标位置,pos的取值范围是-1073741824—1073741824,单位为脉冲数。

GT_ZeroPos(void) 当前轴实际位置寄存器和目标位置清零。

GT_AxisOn(void) 打开当前轴伺服。

GT_ExOpt(unsigned short Data) 设置运动控制器通用输出量输出的状态,0x0时为压笔状态,0xff时为抬笔状态。

GT_AxisOff(void) 关闭当前轴伺服。

Sleep() 延时函数,单位是毫秒,可以直接调用。

用户通过在主机编制程序调用相应的库函数,也就是向运动控制器发出运动控制命令,运动控制器在检查、校验后,会给出一个返回值。返回值定义如下: -1:通讯错误, 0:命令执行成功, 1:命令错误。

实验三 数字积分(DDA )插补实验

实验目的:

在实验一、二的基础上实现DDA 算法,比较MIT 和DDA 算法的效果,也可自行设计新算法并予以比较。 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

GT-400-SV 运动控制卡一块 GXY-1010伺服平台一套

VC 软件开发平台

OVW2-06-2MD 型光电编码器一个 PANATERM 通信控制软件 数控虚拟实验室软件 实验原理:

数字积分插补法(DDA )原理 (1)DDA 直线插补

图1 DDA

直线插补原理示意图

△X=Vx*△t △Y=Vy*△t

设Vx/Xe=Vy/Ye=K Vx=K*Xe Vy=K*Ye

X=∑K*Xe*△t Y=∑K*Ye*△t

图2 插补器

设经过m 次累加,X 、Y 同时或分别到达终点 X=mKXe=Xe (m*K=1) Kxe ≤

-1

Kye ≤-1 (寄存器)

Kxe ≤1 Kye ≤1 (累加器) 取K=1

/

m =

终点判别:J=

(2)圆弧插补

图3

圆弧插补原理示意图

图4 插补器

终点判别:Jx=∣Xe-Xo ∣ Jy=∣Ye-Yo ∣

设V/R=K ,有Vx/Y=Vy/X=K Vx=Vcos β=KRcos β

Vx/Y=K Vx=K*Y 同理 Vy=K*X

△X=∑K*Y*△t △Y=∑K*X*△t

选K=1/

算法流程图:

DDA直线插补算法

DDA圆弧插补算法

实验步骤:

据插补算法流程,利用C++语言和运动控制器基本控制指令在VC环境下编写直线和圆弧插补程序,并在X/Y平台上进行验证。

编写程序步骤:

a 了解VC编程环境的基本应用方法,熟练C++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

b 了解数控虚拟试验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掌握基本应用方法;

c 了解控制轴的初始化程序、X\Y正负方向的进给程序、抬笔、压笔程序、打开和关闭伺服程序;

d 可以编程实现DDA直线插补程序和DDA圆弧插补程序,并添加到已经设计好的模板中.

编写程序用到的库函数见实验二附录。

实验要求:(1)给程序加上详细的注释并附上程序流程图。

(2)记录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数控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思想:

专业课程设计为专业必修课,课时为两周,在微机原理、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与变流技术、数字控制技术及VC等软件的基础上,实现数控系统的设计与集成。

数控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所接触到的第一个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集成,包括了硬件、软件、接口设计、控制软件的设计、整个系统连调。从整体上来说,希望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对数字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了解设计一个数字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初步掌握如何解决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掌握NC嵌入PC式数控系统的硬件组成、结构,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作用、工作原理及相互间的联接与通讯。初步掌握如何使用编程工具开发控制软件。

二、设计任务:

根据数控课程设计的要求,了解系统硬件和软件及数字控制系统集成的一般步骤。设计的任务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部分:

1、熟悉和掌握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功能及接口特性;

2、根据结构图和信号流向图完成硬件的连接;

3、使用测试软件测试运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的工作状态。

软件部分:

本课程设计使用VC++软件和运动控制卡的库函数编程,利用运动控制卡的轨迹规划实现。

1、控制软件人机交互界面(选做):可以选择提供的模板或者自己编写界面

2、指令链表模块:指令链表用来编写和存放用户程序。使用链表主要是因

为可以动态分配内存,也可以使用结构数组来实现。

3、代码管理模块:要求可以实现对代码文件的打开、解释、显示、编辑、

更新和保存。(打开、解释和显示必做,编辑、更新和保存功能选做)。

4、仿真和监视模块:仿真功能是根据代码文件将其描绘的工件显示在计算

机上。监视功能要求在机床加工工件时,可以通过采集反馈监视加工过

程。(仿真和监视功能必做,可以选做监视系统的工作状态,如刀具的当

前坐标、当前轴的伺服状态和限位状态)。

5、运行模块:运行模块根据指令队列控制机床运动,学会调用运动控制器

的底层函数(控制机床按指令加工零件必做,可以选做限位控制)。

6、通用控制工具模块:与数控实验模板中要实现的功能基本类似,可以参

考其实现过程(选做)。

7、编写一个用户程序,检验前述工作并在工作台上画图。

可以根据各自的编程能力完成不同完善程度的控制软件。不太熟悉编程的可以参考已经开发完成的例程,包括其软件结构和源程序代码。熟悉编程的可以自己尝试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控系统控制软件。要求控制软件完成的基本功能(必做部分)必须能够实现,其他一些增强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选做。

三、设计步骤:

数控系统设计与集成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两个星期内要面面俱到地完成一个数控系统的设计到集成再到调试,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本次课程设计希望学生在一定基础之上完成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样做既满足了课程设计的要求,又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有限的时间。

整个课程设计分为下面六部分实现:

(一):系统硬件的熟悉

首先对数字控制系统各个硬件有个大致的了解。主要包括阅读各个硬件的使用说明书,记录各个硬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各个硬件的接口特性,在整个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按照系统的信号流向将各个硬件按顺序摆好,为下一步做准备。

伺服驱动器采用松下Panasonic交流伺服驱动器,型号是MSDA023A1A ,与该驱动器配套的伺服电机型号是MSMA022A1C,电机电压为200V,电机额定输出功率为200W,电机额定转速为3000r/min,配套的编码器为11线2500脉冲/转增量式编码器。

运动控制器采用固高公司生产的GT-400-SV运动控制卡,核心是ADSP2181数字信号处理器。

系统各硬件的连接如图1,图中运动控制卡控制四个电机,在该实验系统中采用两轴工作平台,所以运动控制卡只需要控制两个电机。运动控制卡插在PC 机的扩展槽中,连接板、驱动器被封装在电控箱中,电机和光电编码器安装在X/Y工作平台工作轴的非负载端。

系统信号的流向如图1所示,由PC机作为上位机主要完成译码、将插补指

令下发到下位机(运动控制卡)以及控制各种辅助动作及其连锁等,并显示各种控制信号的状态。PC机与运动控制卡通过PCI总线进行通讯。

连接板主要起到保护和转换电压的作用,将运动控制卡侧的12V电压转换为伺服驱动器侧的24V电压。

运动控制卡将理论位置信号与反馈回来的电机实际位置信号进行处理来达到X/Y工作平台的精确定位,同时给伺服驱动器速度指令。

伺服驱动器将运动控制卡给的速度指令与反馈回来的电机实际速度进行比较后给出进给指令,并经过放大后驱动伺服电机。

光电编码器同电机一起旋转,通过输出脉冲的频率来检测电机的角位移和旋转速度,将电机的位置信号和速度信号分别反馈给运动控制卡和伺服驱动器。

该数控系统属于半闭环控制,光电编码器实际检测的是电机的实际位置和速度,而不是X/Y工作平台的实际位置。系统的控制方框图如图2。

图2 系统的控制方框图

(二):系统硬件的联接与测试

为了节省时间和保护设备安全,各个硬件之间的连线都做成标准的插头。在课程设计时,学生只要按照前一步做好的准备工作,将各个硬件连接在一起,这样系统的硬件的连接工作就完成了。剩下的工作就是使用测试软件测试系统各个硬件是否都连接正确并且工作正常、整个系统的工作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2.1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参数初始化

数控系统的两个驱动器封装在电控箱中,打开电控箱,可以看到驱动器上有控制前面板以及控制器连接器和编码器连接器的插槽。

驱动器前面板可以用来修改驱动器的参数。发光二极管LED用来显示驱动器的状态,MODE是模式切换按钮,驱动器有五种模式选项:监视器模式

、参数设定模式、EEPROM写入模式、

自动增益调整模式、辅助模式。要设定参数可以选择参数设定模式,如图3:

具体步骤是:

1.接通驱动器电源

2.按SET按钮

3.按MODE按钮,切换驱动器模式,直到出现图中所示PA_00参数设定模式

4.按“上”、“下”按钮选择想要改变的参数的号码

5.按SET按钮

6.用“左”、“上”、“下”按钮改变数值

7.按SET按钮确定

驱动器内共有89个参数,下面介绍几个常用参数的功能与设定:

参数02:用来选择控制方式,设定参数值为1代表选择速度控制方式。 数参10:用来设置第一位置环增益,单位是1/S,该参数可以定义位置控制的响

应曲线,增益设定的越高,定位时间越快。设定参数值为50。

参数11:用来设置第一速度环增益,和位置环增益一起获得伺服系统的总响应

曲线,设定为100,单位是Hz.

参数12:第一速度环积分时间常数,设定越小,驱动器接受停机指令后,速度

误差更快减到0,该参数设置为50。

参数13:第一速度检出滤波器,低通滤波器(LPF )的时间常数可设置为0~5共

6级,该低通滤波器把编码器信号变成速度信号。此值设定越高,噪声越小,最好设定为4。

参数20:该参数的功能是设定负载惯量对电机惯量的比率,设定为100。 参数40:指令脉冲倍频设定,当指令脉冲输入方式为两相正交脉冲时,可以设

定倍频值,该参数设定为4倍频。

参数41:指令脉冲逻辑取反,该参数设置为0代表PULSE 信号和SIGN 信号都不

取反。

参数42:选择指令脉冲输入方式,设置为1,为CW/CCW 脉冲指令方式,如图

5

图5

根据不同的控制器选择合适的类型。

PLUS

SIGN

8.按MODE 按钮,选择EEPROM 写入模式 9.按SET 按钮

10.按住上按钮(约3秒钟),显示屏上的短横线会增加,如图4所示。开始写入(瞬时信息会显示出来如图4所示)。

参数44:每转输出脉冲数,可以设定要反馈到控制器的编码器每转一圈所输出的脉冲数,即脉冲的分频设定。直接以单位脉冲/转来设定每圈所

需脉冲数,注意大于编码器脉冲数的设定值是无效的。该参数设置为

2500脉冲/转。

参数45:脉冲输出逻辑取反,当电机顺时针运转时,B相脉冲超前A相脉冲,当电机反时针运转时,B相脉冲滞后A相脉冲。该参数设定为0,意义

如图6:

图6

参数51:可以反转速度指令输入(SPR)的极性。当想改变电机旋转方向而不改变从控制器来的指令信号的极性时,可以用此参数。

设置次参数为0,表示加(+)指令时反时针方向(从轴端看)。

由于驱动器选择了速度控制方式,在与外部定位单元组合使用时,特

别要注意这个参数的极性与从定位单元来的速度信号的极性是否匹

配。如不匹配,会导致电机误动作。

参数52:可以调整包括控制器在内的外部模拟速度指令系统的漂移,参数每设定一个单位,漂移约调整0.3mv。

有两种调整零漂的方法:

①手动调整

只调节驱动器时,设定本参数,使速度指令输入(SPR)为0V时,

电机不转动。

②自动调整

此方式把模拟速度指令的电压设定到0,在伺服OFF过程中测量漂

移,纠正漂移,使微小的运动(旋转)被清除。这个自动零漂移调

整方式由下列步骤启动:

接通电源后,按SET按钮,按MODE按钮,直到出现辅助模式

,按SET按钮,显示,按住上按钮(约3秒),短横线的数目会增加。如图7:

数控铣床加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铣床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了解零件数控加工的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方法。 3、掌握用数控铣床加工零件的工艺过程。 (二)实验内容及安排 1)实验前仔细阅读本实验指示书的内容。 2)教师讲解数控铣床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演示数控铣床操作过程。 3)学生进行程序传输和机床操作,完成零件加工。 (三)实验设备 1)数控铣床。 2)由10台计算机组成的局域网。 3)与机床通讯用计算机5台。 (四)数控铣床的组成 数控铣床的基本组成见图1,它由床身、立柱、主轴箱、工作台、滑鞍、滚珠丝 杠、伺服电机、伺服装置、数控系统等组成。 床身用于支撑和连接机床各部件。主轴箱用于安装主轴。主轴下端的锥孔用于安装铣刀。当主轴箱内的主轴电机驱动主轴旋转时,铣刀能够切削工件。主轴箱还可沿立柱上的导轨在Z向移动,使刀具上升或下降。工作台用于安装工件或夹具。工作台可沿滑鞍上的导轨在X向移动,滑鞍可沿床身上的导轨在Y向移动,从而实现工件在X和Y向的移动。无论是X、Y向,还是Z向的移动都是靠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杠来实现。伺服装置用于驱动伺服电机。控制器用于输入零件加工程序和控制机床工作状态。控制电源用于向伺服装置和控制器供电。 (五)数控铣床加工说明 1.机床手动操作及手轮操作 (1)手动:选择手动功能键(FANUC系统为功能旋钮“手动”档)(见附图), 然后按动方向按键+X +Y +Z –X –Y –Z,使机床刀具相对于工作台向坐标轴某一 个方向运动。 (2)手轮:选择手轮(单步)功能键(FANUC系统为功能旋钮“手轮”档)(见 附图),然后选择运动方向,KND系统为X Y Z方向按键,FANUC系统为方向旋钮。 2.回零操作 (1)零前准备:用手轮方式将工作台,尤其是刀轴移动至中间部位。(Z向行 程较小,只有100mm,多加注意) (2)零操作:选择回零按键,(FANUC系统为功能旋钮指向回零)。点动+X+Y+Z 按键(FANUC系统为按住+X +Y +Z按键),等待系统自动回零。 3.程序传输 FANUC系统: ①功能旋钮指向“编辑”功能,点击“PROG”按键; ②依次选择屏幕下方“操作”、“READ”、“EXEC”软键,等待程序输入;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简明指导书 1.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该设计的目的就在于: (1)在结束了《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及有关课程的学习后,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并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正确使用这些资料。 (3)通过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懂得合理的设计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的,经济上合理的并且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 (4)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对技术文件的整理、写作及组织编排能力,为学生将来撰写技术及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2.设计内容 (1)编制规定零件的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一份; (2)填写规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一份; (3)填写规定零件某机械加工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份; (4)设计规定零件的某机械加工工序的专用夹具一套并绘制其总装图一张; (5)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3.设计步骤及要求 (1)根据给定的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和审查零件图:读懂零件图;审查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了解其主要技术要求;区分哪些表面是加工表面,哪些表面是不加工表面;查清各表面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特殊要求,区分各表面的精密与粗糙、主要与次要、重要与不重要等相对地位。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 (3)根据给定的零件材料,确定毛坯种类。并确定加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 (4)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选择粗基准和精基准;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加工顺序;安排热处理工序及必要的辅助工序。 (5)确定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刀具及夹具。 (6)对工艺规程中的某道工序使用的夹具进行设计:一般画一张A1图,要求手工绘图。 a. 以有利于反映该工序加工的位置,选取投影视图。用双点划线画出零件轮廓。 b. 在零件定位表面处,画出定位元件或机构。 c. 在夹紧位置处画夹紧机构。 d. 在对刀位置画出对刀元件或刀具导引装置。 e. 画出与机床连接的元件及其它元件。 f. 绘图时要遵守国家标准的规定画法,能用标准件的尽量采用标准件。 g. 为表达清楚夹具结构,应有足够的视图、剖面图、局部视图等。 h. 夹具图上应标注夹具的总体轮廓尺寸,对刀尺寸,配合尺寸及配合公差要求,并标明夹具制造,验收和使用的技术要求。 i. 在夹具图右下角绘制国家标准规定的标题栏和明细表,表中详细列出零件的名称,代号,数量,材料,热处理及其它要求。 (7)确定所设计夹具的工序的工序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所设计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9)填写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各一份。

数控仿真软件实验指导书要点

数控仿真实验指导书 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 2008年实训中心编制

目录 实验一数控车床仿真软件操作学习 (2) 实验二数控车编程及仿真加工实例 (5) 实验三数控铣床仿真软件操作学习 (7) 实验四数控铣床编程及仿真加工实例 (10) 实验五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仿真软件操作学习 (12) 实验六广州数控系统车床操作学习 (15)

实验一数控车床仿真操作学习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数控模拟仿真软件,使学生从计算机上直观的学习包括法那克、西门子、华中数控等系统的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时可输入程序进行仿真加工实验,达到对学生理论课巩固和理解以及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 二、实验内容 1、 FANUC Oimate数控系统车床操作界面及仿真加工过程 2、华中数控HNC21T、西门子802d操作界面 三、实验步骤 1、进入仿真系统 (1)在桌面上找到“机电国贸CZK系列软件”的文件夹,双击进入,找到“数控车床系列”,双击进入,然后选择CZK-Fanuc0iMate。 (2)出现重新选择主机提示框,选择确定(主机名是服务端的计算机名,已经设定好了,学生无须改动)。登录窗口出现后,选择训练模式。 (3)整个仿真软件主要由机床操作面板、仿真机床窗口组成。 2、仿真机床操作面板按键说明(以FANUC Oimate为例) 一>MDI键盘 (1)常用功能键 POS 当前机床位置显示 PROGRAM 程序显示 OFSET 偏置量显示 (2)常用的编辑键 RESET 复位键:终止当前一切操作、CNC复位、解除报警。 INPUT 用于参数、偏置量的输入 地址/数字键用于字母、数字等的输入 CAN取消输入键用于删除已输入到缓冲器的文字或符号 ↑↓光标的移动键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综合训练报告书 题目林肯车标零件CAD/CAM与数控加工应用技术学院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设0983班31号学生姓名吴诚.指导教师关耀奇王高升郭建新袁平.完成日期 2012.7.3 .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二○○一二年七月

湖南工程学院 CAD/CAM与数控加工综合训练任务书 题目:林肯车标零件CAD/CAM与数控加工 姓名吴诚系别应用技术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0983 学号 31 号 指导老师关耀奇袁平王高升郭建新教研室主任关耀奇 一、训练目的 本综合训练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必须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CAD/CAM软件在产品设计开发和加工制造过程中的作用,掌握产品数控加工的全过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定零件(图例)

毛坯尺寸62mm×140mm 图1-2葫芦 三、训练任务 1.应用Mastercam等CAD/CAM软件完成指定零件的CAD/CAM过程。 训练内容: 1)指定零件的几何造型; 2)工艺分析; 3)刀具走刀路径的生成; 4)数控仿真加工; 5)指定数控系统的数控程序生成。 2.指定零件的数控切削加工 训练内容: 1)确定毛坯类型,编制零件的加工工序卡,填写加工程序单; 2)根据已制订的加工工序卡,填写刀具调整单,动手调整、操作相应机床,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 3)正确地选用检验方法及计量器具,对零件进行质量检测和分析。 四、训练要求 1) 完成指定零件的3D造型; 2) 完成指定零件的2D图,并正确标注好尺寸; 3)对零件进行正确的工艺分析,按指定的格式填写数控加工工艺卡片; 4)刀具路径与指定数控系统的数控程序生成; 5)数控加工零件,并对零件进行质量检测和分析; 6)撰写综合训练说明书(上交电子稿和打印稿),说明书应涵盖整个训练内容,字数不少于3.5千字; 7) 答辩与成绩的给定。

数控机床-实验报告模板

成绩: 数控机床与编程实验报告 课程数控机床与编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2500100408 姓名何益群 指导教师曾文健 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部 2013年11月21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控机床的典型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手工编程的步骤; 2、掌握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内容 1、观看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生产现场; 2、演示手工编程的操作步骤; 3、演示FANUC系统的数控加工操作流程。 三、实验设备 在工厂员工的带领下,我们观看的数控设备有: 华中数控系统的数控车床; 30系统的数控铣床; FUNAC系统的数控床; 华中数控的镗床: 沈阳机床厂的数控加工中心; 各种普通的车床、铣床,龙门刨床。 四、数控工艺分析 1、零件工艺分析 (1)零件图上尺寸数据的给出,应符合程序编制方便的原则。 1)、零件图上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加工的特点在数控加工零件图上,应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 2)、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元素的条件应充分,便于在手工编程时计算基点或节点坐标。(2)零件各加工部位的结构工艺性应符合数控加工的特点。 1)、零件的内腔和外形最好采用统一的几何类型和尺寸。这样可以减少刀具规格和换刀次数,使编程方便,生产效益提高。 2)、内槽圆角的大小决定着刀具直径的大小,因而内槽圆角半径不应过小。零件工艺性的好坏与被加工轮廓的高低、转接圆弧半径的大小等有关。 3)、零件铣削底平面时,槽底圆角半径r不应过大。 4)、应采用统一的基准定位。在数控加工中,若没有统一基准定位,会因工件的重新安装而导致加工后的两个面上轮廓位置及尺寸不协调现象。因此要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保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无机材料工艺课程设计》 指导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编 2010年5月

目录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1) 第一章窑炉制图规格 (2) 第二章窑体图 (9) 第三章尺寸标注 (13) 第四章窑炉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19) 第五章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22) 图1 隧道窑窑体主图 (26) 图2 隧道窑预热带典型断面图 (30) 图3 辊道窑窑体主图 (31) 图4 辊道窑窑体断面图 (33)

课程设计要求与说明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实践延伸,目的是对学生学习《陶瓷工艺学》课程的最后总结,是教学重要的一环。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会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解决实际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设计与绘图的基本技能,掌握窑炉设备的设计程序、过程与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设计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应围绕自己的题目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查阅资料,体验工程设计的过程,同时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窑炉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窑炉设备的工作原理、工程制图方法和编制设计说明书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理解窑炉设备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学生对课程设计题目应视作真正的任务,要求学生认真负责地进行设计,每一个计算数据和结构设计应尽可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课程设计应作为学生的创造性成果,不能抄袭历届学生的设计,也不允许简单照搬现成的资料,要求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三、课程设计题目、内容 1、设计题目:隧道窑设计 辊道窑设计 2、设计内容 (1)图纸:主体结构图及主要断面图。要求尺寸标注齐全,线条、文字、图例规范; (2)说明书:确定主要尺寸和工作系统,进行燃烧计算和热平衡计算,要求计算正确,编写完整,格式规范。

数控编程跟工艺实验指导书

《数控编程与工艺》实验指导书 主编:李科达、胡周玲 主审:吴明友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前言 本实验指导书适用于数控类专业,是《数控编程与工艺》课程的配套用实验指导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好数控程序指令及相关的工艺知识,本课程主要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数控车、铣采用托普OpenSoftCNC仿真软件,电火花线切割采用CAXA线切割软件。本实验指导书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并不依赖与某个计算机仿真软件,适合于学生练习。

目录 实验项目1 数控仿真系统操作练习 (1) 实验项目2 基本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3 刀具半径补偿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4 数控车床基本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5外圆切削固定循环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6数控车床程序指令综合使用 (1) 实验项目7数控铣床基本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8 镜像功能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9孔加工固定循环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10 用户宏功能编程指令的使用 (1) 实验项目11 数控铣床程序指令综合使用 (1) 实验项目12 CAXA线切割系统指令 (1) 实验项目13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使用 (1)

实验项目1 数控仿真系统操作练习 一、项目编号: 二、实验课时:1课时 三、主要内容及目的 (1)熟悉数控仿真系统的菜单。 (2)掌握在数控仿真系统进行程序编辑、编译、管理的方法。 (3)掌握在数控仿真系统进行程序仿真操作的方法。 四、托普OpensoftCNC仿真系统的使用方法 (一)程序管理 在程序管理界面下,您可以进行有关数控加工程序文件的各种操作,如读入程序、查错编译以及程序编辑等。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程序编辑。切换至程序管理界面: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南(doc 9页)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南(doc 9页)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应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要求 1 绘制二维、三维零件图各一张; 2 数控加工工序卡一份; 3 走刀路线图一份; 4 数控加工程序清单一份(含注释); 5 设计说明书一份。(分析零件结构;选择机床设备、刀具;编 写数控加工工艺;写出数值计算过程) 3.零件图的分析 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如图所示的带螺纹的轴类零件,该零件由外圆柱面,槽和螺纹所构成,零件的最大外径为Φ56,加工粗糙度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加工M30×1.5的螺纹,其材料为45﹟,分析其形状为不规范的阶梯轴类零件,可以采用端面粗车循环加工指令,选择毛坯尺寸为Φ60mm×150mm的棒料。

4.机床设备的选择 根据该零件图所示为轴类零件,需要的加工的为外轮廓和螺纹,以及毛坯的尺寸大小,查机械设计手册选择FANUC系统的CK7815型数控车床来加工此零件。 5.确定工件的装夹方式 由于这个工件时一个实心轴类零件,并且轴的长度不是很长,所以采用工件的左端面和Φ60的外圆为定位基准。使用普通三爪卡盘加紧工件,取工件的右端面中心为工件的坐标系的原点。 6.确定数控加工刀具及加工工序卡片 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T01号刀为450硬质合金机夹粗切外圆偏刀;T02号刀为900硬质合金机夹粗切外圆偏刀;T03号刀为900硬质合金机夹精切外圆偏刀;T04号刀为硬质合金机夹切槽刀,刀片宽度为5mm,用于切槽、切断车削加工;选择5号刀为硬质合金机夹螺纹刀,用于螺纹车削加工。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卡片如表1-1所示。 加工流程:加工右端面→粗车外轮廓→精车外轮廓→切螺纹退刀槽→车螺纹→切断 表1-1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工作报告之数控铣床实验报告

数控铣床实验报告 【篇一:数控铣床实验报告】 数控铣床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1、熟悉数控实训车间安全管理规定; 2、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方法,学会正确的操作铣床; 3、熟练掌握系统面板及操作界面的使用; 、 4、掌握数控机床编程方法。 二、实训设备与材料: 铣床:大连xd-40a 刀具:平底铣刀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刀具:平口虎钳 材料:石蜡、木板 绘图工具:autocad绘图软件 ~ 三、实训内容: 1、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数控铣床的结构特点,铣床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方法。 2、学会编辑并运行程序,最后加工成品。

四、操作步骤: 1、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出工件模型,并标出各点坐标。 2、对刀,并设定工作坐标系。 3、编写程序,在程序编辑模式下输入程序 4、用计算机仿真,若仿真结果出现错误,则需要再次修改程序,直至结果正确。此时需重新启动数控面板,接着重复步骤2。若仿真结果与所期望的图形一致,则新启动数控面板,接着重复步骤2。 ) 5、切削加工。 6、工件完成后将x、y、z轴复位。接着关闭数控面板电源,再关闭铣床电源。 五、操作注意事项: 1、在对刀过程中xyz轴向一定要清楚,头晕或状态不好时不要去操作操作机床,以免发生意外。在对刀过程中手摇器倍率要调节好,靠近工件的时候一定要把倍率调小,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和确保更高的对到精确度。 2、操作时要注意刀具有半径补偿,故设计零件时要注意临界值,并注意刀补的方向。 3、铣床操作过程中出现警报时,要及时查找出错原因,切忌不可重启机子解决此问题,否则将出现同样情况。 4、编辑完程序后需要在模拟后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加工,在模拟完后要进行加工时务必要先清零,而且要保证回零完全。 六、附录 * 哑铃程序: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焊接工艺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通过实际产品的焊接工艺设计,使学生了解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过程; 2.掌握焊接工艺的设计方法及工艺文件的制定; 3.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焊接生产问题的能力,锻炼查阅文献资料及工具书籍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内容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教师指定的某一个结构件的焊接工艺设计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 焊接结构件的设计简图与技术要求; 2. 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 3. 主要接头的焊接方法选择与说明,坡口型式及尺寸的设计与说明; 4.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工艺过程卡; 5. 产品的装焊工艺过程卡; 6. 壳体的焊接工艺卡。 三、设计要求 1.手绘产品的结构设计简图,标注出产品的主要结构尺寸;主要零件的名称、材质与规格;设计技术要求(包括制造技术要求与检验要求)等。 2.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主要包括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分析与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能主要分析材质的焊接裂纹倾向及产生其它焊接缺陷的倾向,说明为保证焊接质量应采取的工艺措施,如合理选用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层间温度等;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主要针对特殊、复杂容器结构,分析需要采用的装焊顺序与方法。 2. 接头焊接方法的选择和坡口型式的设计应包括纵焊缝、环焊缝、封头拼缝、 人孔接管与筒体的焊缝等,绘制接头的局部放大图。选择与设计的依据主要从容器结构尺寸、接头位置、材质及厚度、施焊条件与可操作性、焊接变形与应力、装焊顺序等方面考虑。 3.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过程卡要求制定部件从原材料备料至组 装焊接之前的全部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各加工工序的名称、加工内容、所用的工装设备与检验要求等,必要时绘制出加工工艺简图; 4. 壳体的装焊工艺设计包括装焊工艺顺序、工序名称与内容、各工序所涉及

实验指导书

《数控机床》 实 验 指 导 书 (简本) 蚌埠学院机电系李大胜2008年9月修订

实验一数控车床操作模拟(计算机仿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数控加工在制造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控机床是一种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它可以按照预先编制好的零件数控加工程序自动地对工件进行加工。宇航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仿真完成数控加工程序的输入输出、数控机床操作、工件加工、虚拟测量等数控加工全过程,而且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中,机床操作面板和操作步骤与相应的实际数控机床完全相同,学生在这种虚拟工业环境中可以学习掌握典型数控车床的加工操作方法,通过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使培训得到实物操作训练的目的,本次实验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宇航仿真软件的使用和熟悉配备主流数控系统的数控车床的操作及对刀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运动、加工对象及其用途; 2、了解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各按键(CNC界面)的功用; 3、掌握数控车床的调整及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尤其要熟练掌握FANUC0i系统的多种对刀方法; 三、实验仪器 软件要求:宇航数控仿真系统30节点 硬件要求:微机30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YHCNC仿真系统及虚拟机床操作(FANUC 0i) 1、机床操作面板 机床操作面板位于窗口的右下侧,如下图所示,主要用于控制机床运行状态,由模式选择按钮、运行控制开关等多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详细说明如下: FANUC 0i面板 AUTO:自动加工模式。EDIT:编辑模式。MDI:手动数据输入。 INC:增量进给。 HND:手轮模式移动机床。 JOG:手动模式,手动连续移动机床。 REF:回参考点。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说明书

南昌航空大学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王瑞祥学号:12031335 设计题目:复杂阶梯轴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设计 起迄日期:2015年11月9日~11月13日 指导教师:于斐 上交资料要求:1、电子文档:零件的模型与工程图文档、NC 文件、设计说明书word稿等 2、设计说明书纸质打印稿等(与电子档相同)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CAM 技术与应用》课程配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结合前期所学相关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并重点熟悉其中数控加工自动编程与应用的内容。通过设计使学生掌握零件的建模、工程图与数控编程的设计方法,并撰写设计说明书,达到一次综合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训练目的。 2.设计内容与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 2.1原始数据:教师指定或学生自行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含有数控加工要求 的零件(零件结构要求包含 UG 中不少于两种不同类别的加工方式:即零件结构中包含普通加工机床不便或不能加工的几何结构特征,并至少用到 UG 中的平面铣、型腔铣、固定轴轮廓铣、孔或孔系加工、车削加工中的两种加工方法),并完成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设计工作。 2.2技术要求:数控加工的内容是基于三轴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或二轴数控车床 加工为主,按照单件小批量生产纲领,默认为典型材料 45 钢(允许指定其他材料)。 2.3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完成以下工作: 1)零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设计。 2)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允许在设计说明数中完成) 3)基于 UG 的数控加工编程设计(包括:工件坐标系与毛坯的设定,刀具的设定,加工方法的设定(粗、半精和精加工等),编程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设定,生成数控加工轨迹并分析,加工模拟的仿真,后处理生成 N 加工代码。)4)撰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要求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设计过程、相关参数的设定分析与选值说明,刀路轨迹和比较、分析与说明,NC 代码的必要说明等) 3.成绩评定: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评语: 摘要

数控车床操作实验报告

目的 1、了解数控车床机械结构 2、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 3、掌握简单零件的数控加工 原理 数控车床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机床,在加工工艺与加工表面形成方法上与普通机床是基本相同的,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原理与方法上。数控车床是用数字化的信息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将与加工零件有关的信息——工件与刀具相对运动轨迹的尺寸参数(进给执行部件的进给尺寸),切削加工的工艺参数(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速度、切削深度等),以及各种辅助操作(主运动变速、刀具更换、冷却润滑液关停、工件夹紧松开等)等加工信息用规定的文字、数字、符号组成的代码按一定的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将加工程序通过控制介质输入到数控装置中,由数控装置经过分析处理后,发出各种与加工程序相对应的信号和指令控制机床进行自动加工 仪器设备 数控车床、塑料棒料 步骤 1、开机,打开机床照明 2、输入程序后并检查加工轨迹 3、装夹工件,检查刀具 4、试切法对刀并验刀 5、调出程序,自动加工 6、手动切断 7、打扫机床并关机 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1、上电循环系统启动(解锁状态)打开照明 2、装工件、刀具(45mm的零件需要80-100mm的伸长量)选择35°外圆车刀换刀(在MDI模式下点prog选择1号刀,并输入) 3、仿真(目的检查程序是否准确)CSTM/GR→圆形→操作→head(自动)→执行 4、对刀定参考点坐标右端面,外圆(0,0) MDI→prog→M03S500 插入 循环启动,在手摇模式下切断面(x100:表示一个脉冲走0.1mm)显示坐标:pos 拨扭向上是x方向,下是z方向,切的时候切到一点就好 切削加工过程时倍率的选择(x25)顺时针转动轮盘为退刀,逆为切削 offset→磨耗→清零→输入→形状(注意看清与选择刀具一致) 番号01 z0.0 测量顺时针摇出 Pos(调坐标) 切外圆(x25)注意摇出时x坐标不变 Reset 复位记录27.6mm 补正→形状→x→输入→测量→检测 5、编辑→prog→程序→自动倍率为0时是为了定位 →复位→自动→倍率打开,开始切削 6、合上门,待加工结束 7、关机 实验结果及分析 数控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类、盘套类等回转体零件,能够通过程序控制自动完成内外圆柱面、锥面、圆弧、螺纹等工序的切削加工,并进行切槽、钻、扩、铰孔等工作,一次装夹中可以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1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 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 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 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 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 设计、计 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 1. 设计准备 1) 阅读产品零件图 (1) 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 计要求 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 主要是从冲 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 ( 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 外形 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 应采 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 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 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 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2) 制订冲压工艺。 制订冲压工艺方案时,应做如下工作: ① 备料。确定板料、条料的规格、要求,并计算出材料利用率。 ② 确定工序性质、数目、先后顺序、工序的组合形式。 包括: )、

数控加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控加工技术》 实验指导书 (第二版)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江苏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实验中心 2011年8月 实验二:插补原理实验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 实验要求:必修 一 、实验目的 1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查阅资料,掌握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 2通过插补原理实验,能够自主用逐点比较法完成手工计算直线和圆弧的插补轨迹。 3了解其他数控插补算法。 二、实验内容 1.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圆弧插补)验证。 2.其他插补算法(直线插补 、圆弧插补)验证(选做)。 三、数控机床插补原理 机床数控系统依据一定方法确定刀具运动轨迹,进而产生基本廓形曲线,如直线、圆弧等。其它需要加工的复杂曲线由基本轮廓逼近,这种拟合方式称为“插补”(Interpolation )。“插补”实质是数控系统根据零件轮廓线型的有限信息(如直线的起点、终点,圆弧的起点、终点和圆心等),在轮廓的已知点之间确定一些中间点,完成所谓的“数据密化”工作。 数控系统常用的插补计算方法有: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时间分割法,样条插补法等。逐点比较法,即每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进行比较,视该点在给定轨迹的上方或下方,或在给定轨迹的里面或外面,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进给方向,使之趋近给定轨迹。如此,走一步,比较一次,决定下一步走向,以便逼近给定的轨迹。下面以逐点比较法为例,阐述插补的原理。 直线插补计算原理: 偏差计算公式:以第一象限为例,取直线起点为坐标原点,如图2-1所示,m 为动点,有下面关系: X m X e Ym Ye = 取 m F Ym Xe Xm Ye =-作为偏差判别式, 若 Fm=0,表明 m 点在OA 直线上; 若 Fm>0,表明m 点在线上方的m ′处; 若 Fm<0,表明m 点在直线下方的m ″处。 从坐标原点出发,当Fm ≧0时,沿+X 方向走一步,当Fm<0,沿+Y 方向走一步,当两方向所走的步数与终点坐标(Xe,Y e )相等时,停止插补。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前言 (2) 2、控制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2) 2.1系统扩展 (2) 2.1.1 8031芯片引脚 (3) 2.1.2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6) 2.1.3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7) 3、控制系统软件的组成及结构 (9) 3.1 监控程序 (10) 3.1.1 系统初始化 (10) 3.1.2 命令处理循环 (10) 3.1.3 零件加工程序(或作业程序)的输入和编辑 (10) 3.1.4 指令分析执行 (10) 3.1.5 系统自检 (11) 3.2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软件的结构 (11) 3.2.1 子程序结构 (12) 3.2.2 主程序加中断程序结构 (12) 3.2.3 中断程序结构 (12) 4 、心会得体 (13) 5 、参考文献 (14)

1 、前言 数控车床又称数字控制(Numbercal control,简称NC)机床。它是基于数字控制的,采用了数控技术,是一个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它是由主机,CNC,驱动装置,数控机床的辅助装置,编程机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所组成。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数控机床机械系统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预定的工作,是数控机床的主要组成部分。 2、控制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控制系统在使用中的控制对象各不相同,但其硬件的基本组成是一致的。控制系统的硬件基本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控制系统硬件基本组成框图 在图1中,如果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则没有反馈回路,不带检测装置。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大多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31芯片单片机,经过扩展存储器、接口和面板操作开关等,组成功能较完善、抗干扰性能较强的控制系统。 2.1系统扩展 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必须扩展程序存储器,用以存放程序。同时,单片机内部的数据存储器容量较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还要扩展数据存储

数控技术实验报告(答案版)

数控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井冈山大学机械系 2010年03月

注意事项 数控操作实验是数控技术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做到: 一、每次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并在实验报告上填写好实验目的和所用 实验设备; 二、实验前,每人必须配合实验指导老师在实验室记录本上做好相关 记录; 三、实验中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设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 真记录实验数据; 四、在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认真仔细清点整理实验仪器和实 验设备,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后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五、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填写好 实验报告,并上交授课教师批阅。

实验一数控车床的认识 实验日期 2010 年 04 月 10 日 同组成员指导教师(签字)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车削加工工件坐标的设定方法; 2.掌握数控车床操作面板上常用按键的功能; 3.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规格、型号) 1.CAK3675V数控车床; 2.CAK3275V数控车床; 3.Fanuc 0i-mate TC数控系统。 三、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1. 熟悉Fanuc 0i前置刀架数控车床的操作面板,依次解释、、、、、 、、、、、、、、、、、、、、、、、、、、、、等的功能。 依次的功能为: 按键功能按键功能 显示坐标位置。显示程序屏幕。 显示偏置/设置屏幕。取消键,用于删除最 后一个进入输入缓 存区的字符或符号。

输入键,用于输入工件偏移 值、刀具补偿值(纯数值), 如。 显示用户宏程序/图 形轨迹显示 替换键。插入键,输入指令 字、程序段,如。删除键。复位键,用于使CNC 复位或取消报警等。自动运行远程执行 编辑手动 MDI手动脉冲 单节手动脉冲 单节忽略 主轴正转、停止、反 转控制按钮 选择性停止循环启动 机械锁定循环停止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焊接结构与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设计 曹永胜李慕勤曹丽杰 佳木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通过对典型焊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设计,使学生能针对产品使用性能和使用条件,制定焊接结构的设计方案及生产工艺方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制定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方案,从而得到一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锻炼.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工具书,参考书的查找与使用方法,在学习前人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创新. 3.了解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 二、设计内容与计划 (一)设计内容 1.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箱型结构设计。 2.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生产工艺指定。 3.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 (二)设计计划 1.接受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和制定设计方案。(2天) 2.主梁结构设计计算;(7天) 3.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1天) 4.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2天) 5.主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2天) 6.总结和考核。(1天) (三)任务完成 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应交付以下材料: 1 主梁结构设计计算说明书; 2 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报告; 3 主梁结构生产用施工图纸; 4 主梁生产工艺规程.

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及生产工艺设计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简介 通用桥式起重机是指用吊钩或抓斗(有的也有用电磁盘)吊取货物的一般用途的桥式起重机,它桥架(大车)和起重小车两大部分组成,桥架横跨于厂房或露天货物上空,沿吊车梁上的起重机轨道纵向运行。通用桥式起重机有大车运行机构(装在桥架上),起升机构和小车运行机构(装在小车上)等三种工作性机构,皆为电动。通用桥式起重机的起重量可达500吨,跨度50~60米。 1.1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组成 1.2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参数 1额定起重量Q(tf) 2 跨度L(m) 3大车运行速度(m/min) 4 小车运行速度(m/min) 5 起升高度(m) 6 起升速度(m/min) 7 接电持续率JC JC = 100t i /T % t i —在起重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该机的总运转时间。 T --起重机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时间。 T = 360/N h (s) 通用桥式起重机 大车 小车桥架 大车运行机构 主梁 端梁小车架 小车运行机构 起升机构 图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组成

数控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控技术 实验指导书 撰写人: 校正: 2016.2

目录 实验一认识数控机床坐标和换刀操作 实验二数控加工中心操作面板的使用和铣平面 实险三掌握数控系统常用指令并加工一个零件 实验四加工一个对称形零件 实验五加工旋转凸台 实验六加工一个外形稍微复杂的零件 实验七数控车床操作面板的使用和对刀操作 实验八车削一个简单柱形零件 实验九车削一个带螺纹的零件 实验十车削一个稍微复杂的柱形零件 实验十一利用数控软件完成曲面加工 1 实验一认识数控机床坐标和换刀操作

一、实验目的 对照实物了解数控加工中心各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并建立所学机构的感性认识。 认识数控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过程,能自己编写换刀程序。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数控加工中心 三、实验内容 1.认识数控机床的各组成部分。如CNC装置,伺服单元,辅助装置,机床本身等 2.认识数控加工中心的换刀装置(刀库和机械手) 3.了解数控机床的坐标定义与方向,工作台的运动 4.熟悉MDI档的操作,并进行换刀操作 参考程序: O0007 N10 G92 x0 y0 z0 N20 G91 G01 x-10 F100 N30 M06 T01 N40 x-30 N50 M06 T02 N60 x10 N70 M06 T07 N80 x20 N90 M06 T04 N110 M30 四、实验注意事项 1.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打开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柜 2.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操作数控机床 五、实验分组 加工中心有两台,所以每班分为2组,同时操作. 六、思考题 1、比较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的区别。 2 刀库的结构原理是什么?绘制机械手原理图(查阅图书馆资料) 2 实验二数控加工中心操作面板的使用和铣平面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目的。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有: 1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学习总体方案的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 通过对夹具的设计,掌握数控夹具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保证零件的工艺尺寸。 3 通过工艺分析,掌握零件的毛坯选择方式以及相关的基准的确定,确定加工顺序。 4 通过对零件图纸的分析,掌握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区域选择机床以及加工刀具,并根据刀具和工件的材料确定加工参数。 5 锻炼学生实际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运用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3.设计要求: 1、要求所设计的工艺能够达到图纸所设计的精度要求。 2、要求所设计的夹具能够安全、可靠、精度等级合格,所加工面充分暴露出来。 3、所编制的加工程序需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其正确

4.设计内容 4.1分析零件图纸 零件图如下: 1.该零件为滑台工作台,是一个方块形的零件。图中加工轮廓数据充分,尺寸 清晰,无尺寸封闭等缺陷。 2.其中有多个孔有明确的尺寸公差要求和位置公差要求,而无特殊的表面粗糙 度要求,如70+0.1、102+0.1、80+0.1、100+0.1、13.5+0.05、26+0.05.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电工程系 洛阳理工学院

目录 前言 (2)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3)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4) 五.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4) 六.课程设计内容简介 (4) 七.附录 (6)

前言 课程设计是焊接结构生产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将学过的零碎知识系统化,真正地把学过的知识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课程设计是必不少的,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我们感到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限;另一方面课程设计的时间有限。要想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去独立完成某一焊接结构的全部设计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两周的课程设计时间内,除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焊接结构的整个设计、装配过程外,更应该注重焊接结构设计的某一细节,完全弄懂、弄透,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设计焊接结构的初步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作者编写了《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者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 焊接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核能、船舶、电力、海洋钻探、高层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焊接结构是焊接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产品的主要形式,也是在许多部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结构。焊接结构学作为焊接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焊接结构理论教学课程后,进行的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本周开展了焊接结构学的课程设计,主要目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焊接结构学理论知识的回顾和焊接结构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焊接构件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可以采用计算机绘图和手工试图,使学生加深绘图要点和培养计算机绘图技能;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查阅技术资料、团队协作和独立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了解焊接结构、工况环境、制造过程的特点,掌握焊接结构的整体设计、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卡的编制要领。最终能根据实际需要独立研究设计相应的焊接结构,制定相关的焊接工艺。设计主体可以是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结构,对选择构件进行结构的设计,焊接接头(对接、搭接、T形和角接头)合理性分析,对相关接头的强度进行简单的计算,对易产生的应力应变特征进行分析,绘制部分结构的草图,最后绘制一张A1焊接结构图纸,并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熟悉焊接结构(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结构)的结构特点,了解焊接结构(梁柱桁架类和压力容器)各部分的受力及运行状态、结构特点以及影响制造工艺的因素并能按实际情况具体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卡和工艺卡(具体要求见附录)。 具体要求: 1) 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 于实践,勇于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