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36例疗效观察
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腹泻30例的疗效观察

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腹泻30例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5-26T17:23:12.3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作者:魏红李飞[导读] 安徽省合肥市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门诊部安微合肥 230037)在医药领域,中国中医有很多很好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科研手段实现中西医结合,从而发现更多新药为人类健康服务”[3]。
魏红李飞(安徽省合肥市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门诊部安微合肥 230037)【摘要】目的:观察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腹泻患儿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
对照组用传统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素灌肠,每天一次,然后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2例明显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组4例明显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
结论:黄连素在治疗小儿腹泻上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黄连素;灌肠;小儿腹泻;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358-02 黄连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腹泻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广应用,原因在于灌肠方法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得小儿避免因中医药物苦涩引发用药不畅,而且黄连素的治疗效果明显且价格低廉,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整体满意度较高。
本文就采用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实验过程及疗效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0~2015年11月门诊治疗的小儿腹泻患者30例。
年龄为3个月到13岁不等,其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14例,粪便形状为稀水样便或者粘液便。
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通过数据统计我们整理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每日大便次数在相同次数的比例数差距较小,只有1~2例,恶心程度和脱水情况也存在1~3例的差距,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所有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我们发现,粪便内含有少量的白细胞,但未能检测出病原菌。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心得体会

4 3 例小 儿腹泻病例进行 中医辨证施 治 ,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思路 , 收到较好 的疗 效 , 现介绍如下 。
1 临床资料
用藿香正气散方加减治之 。结 合腹部按摩 , 按揉神阕 、 气海 、 关
元等穴 3 a r i n 5 a r i n , 并点按两侧 阴陵泉 l a r i n 。 具体方药 : 藿香 、
泻, 用 白头翁汤或葛根岑连汤加减治之。结合腹部按摩 , 按顺时针 按揉脐部 3 ai r n 一 5 mi n加点揉两侧足三里 、 阴陵泉各 1 ai r n 。具体
方药 : 白 头翁、 黄连、 黄芩、 葛根 、 茯苓、 白术、 山药 、 扁豆 。 恶心者加
竹茹 、 半夏 , 厌食 者加三仙 , 口渴者加 生地 、 花粉 , 腹痛 、 里 急后
苏 叶、 白芷 、 白茯苓 、 白术 、 陈皮 、 厚朴 、 炙甘草、 生姜 、 大枣 。 腹痛
1 . 1 一 般资料 选择 2 0 1 1 年 7月一 2 O 1 2年 8月在我 院
中医门诊 及儿科病房就诊的腹泻患儿 4 3 例, 男2 1 例, 女2 2 例,
病程最短 1 d , 最长 1 个月 。 伤食 型 1 3例 , 寒湿 型 1 2例 , 湿热型 8例 , 脾 胃虚弱型 1 O例 。将 4 3例 患儿 分为试验组 2 3例 , 对照 组2 0 例, 2组患儿 证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0 . 0 5 o见表 1 。
1 . 2 诊 断标 准
西 医诊 断标准参 照《 儿科 学》 第 七版 中关
重者加 白芍 、 厚朴 , 兼夹食滞者加焦山楂 、 焦神曲。 2 . 3 . 2 试验组治疗方案
2 . 4 脾 胃虚弱型
于, b J L 腹泻 的诊断标 准Ⅲ 。 中医辨证 分型参 照《 新编 中医儿科
探讨针灸结合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探讨针灸结合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6-08-26T14:19:46.4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作者:邹子娟[导读] 中医结合针灸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1611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结合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5例入住我院的小儿腹泻患者。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5例,中医辨证治疗结合中医和针灸辨证治疗在观察组应用;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
两组均在7d后评价治疗疗效。
结果观察组中,治愈5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2%;对照组治愈38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88%。
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结合针灸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小儿腹泻;中药;针灸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Methods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105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children with diarrhea.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and 55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fter 7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50 cases were cured,4 cases were effective,1 cases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2%;the control group were cured 38 cases,effective 6 cases,invalid 6 case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certain,and the side effect is small.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obvious advantages.Key words:infantile diarrhe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夏天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由细菌和病毒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5例

对照组显效 1 7例 , 有效 2例 , 效 6例 , 无 总有 效 率 7 %。治 愈 6
时 间 : 疗 组 ( . 2 . 3 d 对 照 组 ( . 7±1 1 ) 。2组 显 治 2 3 ±0 7 ) , 48 .3 d
维普资讯
・
50 ・ 0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 u nl f ne rt rd i a C iee n se d i 0 8 F b 1 ( ) d r J r a o t ae T a io l hns dWet n Me i n 2 0 e . 7 4 n o I g d tn a r ce
志 ,9 8 1 ( ) 3 1 8 1 9 , 3 6 : 8 —3 4
[ 稿 日期 ] 2 0 —0 收 0 7 6—2 0
[] 全 国d J 心肌 炎 、 肌 病 学术 会 议 .d J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诊 断标 2 ,C 心 ,C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d,L ' J 秋季 腹 泻 3 5例
学者 认 为腹 泻 程 度 、 无 脱 水 等 因 素 与 心 肌 酶 谱 升 高 无 显 著 有 相 关 性 _ ; 有 学 者报 道 轮 状 病 毒 肠 炎 所 致 的 心 肌 损 害 与 患 6另 儿 年 龄 、 别 、 泻 程 度 、 水 、 中毒 、 热 程 度 及 有 无 呼 吸 性 吐 脱 酸 发 道 感 染 均无 明量 关 系 【 。本 组 结 果 显 示 , 状 病 毒 感 染 并 心 5 】 轮 肌 损 害 的发 生 率 , 诸 多 因 素 均 无 明显 关 系 , 文 献 [ ] 道 与 与 5报 相 似 。推 测 轮 状 病 毒感 染 引 起 心肌 损 害 的机 制 可 能是 病 毒 血 症所 致 , 与病 情 轻 重 无 关 。 国外 采 用 逆 转 录 一聚合 酶链 反 故 应技 术 在 轮状 病毒 肠 炎 患儿 血 液 中检 到 轮 状 病 毒 , 实 了 病 证 毒血 症 的存 在 【 , 毒 和 其 产生 的毒 素 可 直接 损 伤 心 肌 细 胞 。 7病 J [ 参 考 文 献 ]
蒙脱石散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106内蒙古中医药第 39 卷 2020 年 5 月第 5 期丨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9 No.5 2020激炎症反应;综上所述,中药汤剂雾化吸人联合抗生素治疗ST的临床 疗效显著,可快速而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炎症情况,且未增 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1]吕照君.浅析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 11 ):9-10.[2丨董峥,张春梅,姚新英.中药雾化吸入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化 脓性扁桃体炎3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7,13(5): 53-55.[3]智月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分析[J_|.实用中医药杂志,20丨9,35(3):297-298.|4丨谭杏映,冯敏仪.野菊花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 扁桃体炎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2) :82-83.蒙脱石散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韦少森(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广东普宁515300)摘要目的:探究蒙脱石散与中药敷脐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蛋白、血锌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2月一 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治疗,治疗丨周后比较两组血清免疫蛋白与血锌水平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有效率为 96.67%(29/3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治疗后研究组血清辞、IgA、丨gG及丨gM水平均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丨/30)、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80例临床分析

治疗病毒性腹泻 8 0例 , 得 满 意 疗 效 , 报 道 如 下 。 取 现
1 幅床 资料
11 病 例选 择 .
20 0 2年 1 一 2 0 0月 0 5年 1 我 院 收 治 符 合 2月
料 比 较 无显 著性 差 异 , 表 1 见 。 1 2 治疗方法 . 对 照组单纯给予 利巴韦林 1m / k ・) 5 g ( g d 每
例
以下 条 件 的 10例 患 儿 。年 龄 6个 月 ~3岁 , 冬 季 发 病 , 6 秋 病
表 1 2组 一般 资 料 比较
日 1次静点 , 同时纠正脱水 和电解质紊 乱。治疗组在 给予利
巴韦 林 1 g ( gd 每 日 1 静 点 同时 根 据 发 热 与 否分 别 给 5 a/ k ・) r 次 予 中药 治 疗 : 热 应 用 止 泻 1号 ; 发 热 应 用 止 泻 2号 。轻 者 发 不 1 个疗 程 , 者 2个 疗 程 ( 疗 程 为 3d 。 伴 有 脱 水 及 电解 重 1个 )
[ ] 张族 祥 , 秋 生 .活 血 化 瘀 法 治 疗 带 状 疱 疹 后 遗 神 经 痛 4 3 张 8例 [] J .中 医杂 志 ,0 2 4 (0 :6 2 0 ,3 1 )7 5 [ 收稿 日期 】 2 0 ~0 —2 06 5 4
而出 ; 盛必伤阴液 , 用生地 、 火 故 当归 滋 养 肝 血 , 邪 去 而不 伤 使
感 毒 邪 而 发 - 。《 宗 金鉴 》 于 外 科 疾 病 卷 , 之 “ …有 干 3 医 J 列 谓 … 湿 不 同 。 黄 之异 , 如 累 累 珠形 , 者 , 红 皆 干 色红 赤 , 如 云 片 , 形 上
[ ] 朱 学骏 , 廉 洁 .实 用 皮肤 病 痛 治 疗 学 [ ] 1 范 M .北 京 : 京 医 科 大 北 学 中 国协 和 医科 大 学 联 合 出 版 社 ,9 2 13 19 :6 [ ] 上 海 第 一 医学 院‘ 用 内科 学 > 写组 .实 用 内科 学 [ ] 北 京 : 2 实 编 M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118例临床分析

[] 2 张清. 参苓 白术散 在 儿科 临床 的应 用体会. 中国 中医药信 息
杂 志 ,00,( )7 . 2 0 7 2 :0
有止 , 清浊各行其道 , 杜生湿 之源 , 化已成之湿 , 药力平和 , 温而不
燥 , 降调 和, 升 呕吐泻痢 自然 可愈 。 神阙穴位于腹部中央 , 系血脉之蒂 , 为精 、 、 、 往来之枢 神 气 血 要, 内通 五脏而 系于 肾, 与脾 、 肾关 系最为密切 , 胃、 且边 于十二经 脉, 为经络 之总枢 。现代 医学 认为 , 脐下腹膜 具有 丰富 的神 经末 梢及毛细血管网 , 且无脂 肪组织 , 屏障功 能较薄 弱 , 敏感 度较 高。 笔者采用温 中散 寒、 芳香华 湿 、 补气健 脾进 行外 治 , 到益脾 助 达 运 , 中止泻功效 。 和 总之 , 慢性腹泻治疗 困难 , 临床治疗 中能充分进行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 应用 中医药达 到益 气健 脾、 湿止 泻功 效 , 渗 应用 安全 可
采取 口服妈咪爱 、 思密达 , 连续应 用 1 。 0d 显效: 大便 成形 , 2次/d 食 欲好 , 1~ , 面色
养物质吸收不 良, 营养不 良, 免疫功能低下等 。以大便性状 ( 花 蛋 样、 水样 、 稀烂 ) 改变或大便量增加 或大 便次数增 加为主 要特征 。 大便检查 : 多正 常或少 量 白细胞 或脂 肪球 , 未分 离 出轮 状病 毒 。
≠ 医 药 ≯ 。 一 ≯ 7 ≯ 多 ≯ 。 量 ≯
≯ - 。 |i 。:l .l .。 ≯ 参 曩 ≯ 。 ≯ 。 l . ≯ 1 。 ≯≤ _
参 考 文 献
参苓 白术散为主方 , 参苓 白术散 出 自《 太平 惠 民和剂局 方》 主治 ,
大肠俞穴注射非那根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观察

1 资料 与方 法
9 %。对 照组显 效 l 4 2例 , 有效 2 4例 , 无效 l , 6例 有效
率 7 %,两组 总有效率 的 比较差 异有显 著性 ( 2 P< 00 ) 见 表 1 .5 。 。
维普资讯
30 1
实用 医学杂志 2 0 0 8年第 2 4卷第 2期
大肠 俞 穴 注 射 非那 根 治 疗 4 J 腹 泻病 疗 效 观察 ,L
邹贵雄
摘
旋玲 芳
要 目的 : 观察 大肠俞 穴注射 非那根 治疗小儿腹 泻病 的疗效。方法 : 在常规使 用静 脉抗病毒 , 液纠正脱 补
水、 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 紊乱 , 口服 蒙脱石散 、 生态制剂 等治 疗的基础 上 治疗组加 用非 那根 ( g k ) 微 1m / g 大肠俞 穴 ( 4腰 椎棘突下 1 第 . 5寸处 ) 注射每 日 1 , 用 3d 对照组不加用非那根 大肠俞 穴注射 。 次 连 。 结果 :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 于对 照 组 ( <00 ) 结 论 : 那根 大 肠 俞 穴 注 射 治 疗 小 儿腹 泻 病 可 明 显 缩 短 病 程 , 全 、 济 且 方 便 。 P . 。 5 非 安 经
小 儿腹 泻 病是 小 儿时 期 的常 见 多 发病 , 由轮状 多
病 毒感染 引起 。 病毒 侵入 肠道后 , 小肠 绒毛顶 端 的柱 在 状 上皮 细胞上 复制 , 细胞发 生空 泡变 性和 坏死 , 使 其微 绒 毛肿 胀 , 列混 乱和 变短 , 累的肠 黏膜 上皮 细胞 脱 排 受 落 , 留不规 则 的裸 露病 变 , 遗 致使小 肠 黏膜 回吸 收水 分 和 电解 质 的能力受 损 .肠液 在肠 腔 内大量 积聚 而 引起 腹泻。 同时 , 生病变 的肠 黏膜 细胞 分泌 双糖酶 不足且 发 活 性 降低 , 食物 中糖类 消 化不全 而积 滞在 肠腔 内 . 使 并 被 细菌 分解 成小分 子 的短链 有机 酸 ,使肠液 的渗透 压 增 高 。 绒毛 破坏亦 造 成载体 减少 , 微 上皮 细胞钠 转运 功 能 障碍 , 和 电解质 进 一步丧 失 。 水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 我院采用非那根大肠俞 穴 注 射治 疗 小儿 秋 季腹 泻病 取得 了较好 的 疗效 。 中医 学理论认为 : 大肠俞穴主治大肠腑的病变 。大肠俞为 特 定 穴 中的俞 穴 ,颊 经 》 :五 脏 居 于 中 , 脉 气 具 《 说 “ 其 出于 背之 足 太 阳 ,是 五脏 之俞 ” “ 二俞 …… 皆通 于 .十 脏 器 ” 俞 穴 与脏 腑有 着直 接 的联 系 , 脏腑 经 脉之气 。 是 所输注的部位 , 故而可治疗相应 的脏腑之病。通过对 大肠 俞 穴 针 刺 的 刺 激 , 过 经 络 的传 导 , 接 作 用 于 通 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36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3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
方法我院为基层卫生院,院内儿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了36例出现腹泻的患儿,将这些患者平均随机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8例。
参考我国相关的腹泻疾病治疗标准针对两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给予等量的液盐和葡萄糖。
实验组在这个基础之上,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患儿的腹泻进行治疗。
在1w的疗程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治疗时间长度、满意度评价进行调查,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对两组患儿在治疗之后得到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当中,显效患者16例,有效患者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当中,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治疗时间长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临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十分明显,治疗周期短,治疗效果好,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标签:中西医结合;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国医疗水平也逐渐提升,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对儿童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
而小儿腹泻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当中很普遍的一种疾病,若没有得到较好的治疗,对给幼儿的健康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小儿腹泻多发生在寒冷季节,而且大部分小儿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1],但是临床上常采用补液及对症处理,抗病毒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
我院的儿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了患有小儿腹泻的患儿36例,对这些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关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为基层卫生院,选择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了出现小儿腹泻的患儿36例进行该项研究,均已取得家属的知情同意和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许可。
在这些患者当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为2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
2.36岁,患病时间为2~9d,平均患病时间为
3.64d。
这些患儿的主要症状是腹泻,出现黄绿色大便,患儿食欲不振。
有少部分患儿精神状态不好,出现呕吐、轻度脱水等现象。
将这些患者随即平均地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
这些患儿的脱水程度不同,其中有9例患儿出现发热现象。
两组患儿的患病时间、年龄、性别等相关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均参考我国腹泻治疗相关规定对患儿进行常规的诊疗,给予糖盐水500ml/d,糖盐比例为30~60ml/kg。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
参考患者的病情对实验组患者配置药方。
具体组成为:吴茱萸300g,公丁香76g,胡椒30g,干姜12g,小茴香12g,五味子80g,黄连90g,肉桂12g,冰片30g。
而且参考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加用一些黄
苓、滑石、车前子等[2]。
将药材研磨成粉末,用米醋调制成糊状,取4~5g贴敷于脐部,1次/d,参考患儿的具体情况适当加减药量。
1.3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我国对腹泻患者的治疗规定可以得到,患儿的疗效判断标准为:①显效为在治疗之后,患儿在3d内粪便频率、形状均恢复正常,患儿的相关症状消失,精神状态很好;②有效指的是患儿在接受治疗后的3d内,排便次数和粪便形状没有达到正常水平,但是次数明显减少,粪便形状也趋于正常,患儿的相关症状有所好转,患儿的精神状况也出现改善;③无效指的是在患儿在进行3d治疗后,粪便次数和形状都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恶化,腹泻相关症状没有减轻,患儿的精神状态比较不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TATA 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轶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两组间比较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儿在治疗之后得到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当中,显效患者16例,有效患者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当中,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治疗时间长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很多方面的疾病治疗都拥有了突破性研究进展[3],而婴幼儿健康是每对父母关注的重点,社会各界对婴幼儿疾病治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小儿腹泻是婴幼儿群体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西医一直对小儿腹泻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因此,很多研究者另辟蹊径,找到了一种有效地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方法,那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中医理论和西医有所不同,中医注重的是从器官入手分析,注重调理[4]。
对于小儿腹泻的致病原因,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观点态度。
在西医的观点里,病毒感染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然而现在西医对于抗腹泻病毒还没有十分有效的药物,所以西医治疗小儿腹泻十分吃力,治疗效果不理想,周期还长,很多药物对婴幼儿的身体机能损害很大,婴幼儿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
另外,临床上大多采用抗生素治疗小儿腹泻,抗生素仅是治标不治本,临床效果较差,中国中医药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中医辨证学认为小儿腹泻多属于寒泻或脾虚泻,认为小儿腹泻多因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寒温失调、乳食失节等不同的外因,而致脾胃功能失常,脾虚湿盛所引起。
中医理论认为病在肠,然其本在脾,故以调理脾胃为主。
但是。
由于2岁以后小儿口服汤药困难,故相当多的小儿腹泻不能应用口服汤药治疗[5]。
但是在中医的理论当中,小儿腹泻的致病原因主要是脾胃不调,很多经典医学著作当中对小儿腹泻的诊疗都有具体描述,都认为小儿腹泻是由于脾胃出现问
题,治疗时要以调理脾胃为重点,能够补气养脾养胃,才能够养护患儿身体,治疗小儿腹泻。
由于患者的特殊性,患儿在服用西药时普遍存在因恐惧药物而小儿哭闹不停,甚至发生呕吐,影响西药疗效,虽然临床上在给药途经上尽可能采用方便、安全迅速有效的方法,但是效果仍是不佳。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多采用外敷和推拿疗法,代替了口服和注射西药,患儿及家属容易接受[6]。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治疗患儿脾脏的不足;方中黄连具有抗病毒及杀菌作用,除此之外,还具有清热解肺,温养肠胃,调理肠胃代写之功效;脐部皮肤较薄,血运较丰富,在此部位贴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药物经过神厥穴进入血液循环,激发经脉之气,促进内脏器官的血运循环,温化脾胃寒气[7]。
肚脐又可以称之为神阙穴,意思是指神气有所出入,也是上腹部与下腹部之间连接的一座门楼,其内连接着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目前医学已经证实了脐部解剖结构较为特殊,该处没有皮下脂肪,表皮角质层薄。
经由脐部给药途径,可使得药物的生物学利用度高,而且在脐凹陷处进行药物贴敷可以形成自然闭合状态,使得药物可以很长时间发挥药效,而且神阙位位于脐窝的正中位置,下方联系着水分穴,又与人体内的脾脏及胃有着联系,因此,脐部贴敷可以很好的控制小儿腹泻症状,而且还可以起到健脾胃和强身健体的功能[8]。
本文当中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当中,显效患者16例,有效患者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当中,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治疗时间长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提示观察组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了我国传统中医与西医结合的优势,不仅可以缩短治疗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小儿腹泻的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具有疗效佳,治疗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单秀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6):158-159.
[2]伍成慧.中西医结合法护理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3):164-165.
[3]谌治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4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4):81-82.
[4]李玉,冯鹏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80例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6):66-67.
[5]单既利,郭术春,刘秀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1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84-85.
[6]李长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 中医儿科杂志,2011,7
(5):26-27.
[7]张艾琴.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72例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0):2209-2211.
[8]李玉,冯鹏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80例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