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黄酮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

中药化学《黄酮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
中药化学《黄酮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

中药化学《黄酮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

本章复习要点:

1.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含义、生源途径、分布及生理活性。

2.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分类。

3.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检识方法。

4.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5.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程序及波谱特征。

第一节概述

【含义】

经典含义是指以2-苯基色原酮衍生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现代含义是泛指二个苯环(A 环和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即具有C6-C3-C6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生源途径】

黄酮类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复合型的,分别经莽草酸和乙酸-丙二酸复合途径合成。

【分布及存在形式】

黄酮类化合物多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并且多以苷的形式存在。除常见的O-苷外,还发现有C-苷,如葛根素等。

【生理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表现为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保肝作用、抗炎作用、雌性激素样作用、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泻下作用以及解痉作用等。

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依照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构成环、3-位羟基取代与否、B-环连接位置(2、3-位)进行分类:

表6-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黄酮

二氢黄酮黄酮醇

二氢黄酮醇异黄酮

O

O

A

B

C

1

2

3

4

5

6

7

8

2

'

3

'

4

'

6

'

5

'

芹菜素(5,7,4′-三OH黄酮)

木犀草素(5,7,3′,4′-四OH黄酮)

黄芩素(5,6,7-三OH黄酮)

2

3

O

O

橙皮素(5,7,3 - 三OH,4′-OCH3二氢黄酮)

甘草素(7,4′–二OH二氢黄酮)

甘草苷(甘草素-7-O-glu苷)

2

3

O

O

OH

山柰酚(5,7,4′-三OH黄酮醇)

槲皮素(5,7,3′,4′-四OH黄酮醇)

杨梅素(5,7,3′,4′,5′-五OH黄酮醇)

2

3

O大豆素(7,4′-二OH异黄酮)

大豆苷(大豆素-7-O-glc苷)

葛根素(7,4′-二OH,8- glc异黄酮苷)2

3

O

O

OH

二氢槲皮素(5,7,3′,4′-四OH二氢黄酮醇)

二氢桑色素(5,7,2′,4′-四OH二氢黄酮醇)

二氢查耳酮 黄烷-3-醇

黄烷-3,4-二醇

花色素

橙酮 口山酮

(双苯吡酮)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性状】

1. 形态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固体,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 2. 颜色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多与交叉共轭体系以及助色团的有无有关。有交叉共轭体系的颜色较深,助色团的引入也可使颜色加深。

黄 酮 (灰黄~黄色) 黄酮醇 (灰黄~黄色)

有交叉共轭体系 查耳酮 (黄~橙黄色)

红色(pH <7)

花色素类(颜色随pH 而改变) 紫色(pH= 8.5) 蓝色(pH>8.5)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无交叉共轭体系 二氢查耳酮 黄烷醇类 (无色)

二氢异黄酮

异黄酮(无或微黄色)

助色团的种类、数目、以及取代的位置,都会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如在7,4′-位引入时,颜色加深较其他位置更明显。 【旋光性】

旋光性取决于不对称碳原子的有无。游离黄酮中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二氢异黄酮、黄烷醇类因分子内含有不对称碳原子,故有旋光性,其余类型的游离黄酮无旋光性;黄酮苷由于结构中有糖部分,故均有旋光性。 【溶解性】

O OH OH

3

4

O

OH

O

H OH

OH

OH

OH

OH

无色飞燕草素

O

O H OH

OH

OH

OH

+

34O

OH +飞燕草苷元

3

4O CH 2

5

672

'3'4'5'6

'硫磺菊素(6,3′,4′- 三OH 橙酮)

异芒果素

O

OH

O OH 3

O

OH

OH

O H O glc 梨根苷

H

高异黄酮

1.游离黄酮(亲脂性)

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稀碱水

-+ ++ + + + +(酚羟基)

2.黄酮苷(亲水性)

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稀碱水

+ ++ + - - - +

3.黄酮类化合物溶解性(极性)规律

●三糖苷 > 双糖苷 > 单糖苷 > 苷元

● 3 - O - 糖苷 > 7 - O - 糖苷(平面性较强)

●花色素(平面性分子,离子型) > 非平面性分子 > 平面性分子

●与取代基团的性质、数目、连接位置有关:如引入羟基数目多,在7、4′-位,都可使水溶度增大;羟基甲基化(-OCH3), 水溶度降低。

【酸碱性】

1.酸性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因此可溶于碱性溶液中。酸性的强弱和酚羟基的数目和种类有关,酚羟基数目越多,酸性越强。酚羟基的位置与酸性的关系如下:

黄酮类化合物γ-吡喃酮环1-位氧原子有未共用电子对,表现出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生成盐,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可用于黄酮的鉴别。

●黄酮、黄酮醇——黄~橙色,并有荧光

●二氢黄酮——橙红(冷)、紫红(热)

●查耳酮——橙红~洋红

●异黄酮(二氢)——黄色

●橙酮——红~洋红

【显色反应】

五氯化锑 (SbCl5):查耳酮特征性显色反应 (红或紫红色沉淀)

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类显橙色。

6.其他显色反应

Gibbˊs反应:酚羟基对位活泼质子的特征反应(蓝或蓝绿色)

第四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提取方法】

一般采用溶剂法,如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等。

【分离方法】

1.溶剂萃取法

分离依据:化学成分之间极性差异

分离工艺流程:

乙醚液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

(脂溶性杂质) 回收回收减压回收 (水溶性杂质)

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图6-1 溶剂萃取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2.pH梯度萃取法

分离依据:游离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差异(见黄酮酸性规律)

分离工艺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