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课程方案设计

家庭教育课程方案设计

家庭教育課程方案設計

方案主題當金錢的主人-成為小小理財高手

設計者林靖淑教學者同左

教學對象國小三年級配合領域綜合活動領域及學校本位課程

方案實施方式

主題教學

(討論及價值澄清教學)

教學節數 6節

課程設計

動機

與理念分析

設計者任教學校位於一個貧窮的鄉村中,總有許多學生家境貧困,家長處於欠債或財產管理不慎者亦不在

少數,學雜費繳交已有困難,更何況是給予孩子更優質

的學習環境。而許多財經專家認為現今出現大量的「卡奴」,是因為家庭與學校缺乏從小對孩子進行資產管理教育課程,因此設計「當金錢的主人-成為小小理財高手」教案,利用六節課,共240分鐘,引導學生一步步成為金錢的主人。

課程目標一、讓學生了解家庭經濟狀況,在消費前要先考慮家中經濟狀況再做選擇。並進而規劃運用自己的金錢。

二、讓學生想要消費時,能清楚分辨什麼是想要、需要以及重要的物品。

三、讓學生了解管理金錢的方式,並給予「利息」觀念。

四、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有限的金錢,破除消費迷思與陷阱,以獲得最大價值。

能力指標3-2-2 察覺自己家庭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習慣

3-2-3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2-5 認識基本的消費者權利與義務

3-2-6 察覺個人生活中可利用的資源

4-2-2 認識自己與家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4-2-3 用適當的語詞向家人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情感

4-2-4 察覺家庭生活中,家人關係、事物的特質與現象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课程考核说明 课程名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专升本) 启用时间:2011年秋 主持教师:孙玫 编写日期:2011-5-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考试管理部门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考核说明 一、有关说明 1. 考核对象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2. 启用时间 从2011年秋季开始使用。 3. 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使学生理解0-6岁儿童家庭教育及指导的相关概念,掌握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家长分析和解决儿童家庭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4. 考核依据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和本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即《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李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制定的。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5. 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两者均以百分制计分。合成本课程总成绩的方法是:总分为100分,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40%,终结性考试占总分的60%,即形考成绩按40%折算,终考成绩按60%折算,两者相加为课程总成绩。 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折算后的合格线为24分)与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折算后的合格线为36分)均合格才具备合成本课程总成绩的条件,方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否则,以不及格计。 6.考核对象入试资格 凡参加本专业学习的人员,只有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合格才有资格参加期末全国统一的终结性考试。 二、考核方式与要求 (一)形成性考核

1. 考核目的 形成性考核是本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在与地方电大教师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的前提下促使学生监控自身的学习过程,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检测,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质量。它对学生领会和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习能力起积极作用。 2.考核手段 形成性考核采用纸质形成性考核册。 3.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由平时作业、活动设计与指导及评价、学习情况三部分构成。 4.形成性考核各形式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占课程总成绩的40%。 本课程《形考册》是根据教学进度的顺序和本课程的内容编排的。 考核内容包括三部分,各部分的设计内容与使用要求如下: (1)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分为四种题型:概念阐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依据学习目标和教师的要求,学生按照学习进度,在自学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资源和接受辅导教师指导的基础上独立完成3次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本课程共七章内容,每章10分,共70分。 (2)活动设计与指导及评价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采取帮助指导家长设计活动或自主设计活动的方式(二选一)来考察学生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共一次,20分。 A.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及评价:选择一位小朋友家长,帮助家长设计家庭游戏并实施,家长将游戏效果反馈给指导者并收录在活动情况记录表中; B.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设计与评价:学生设计一次合作共育活动并主持实施,按所学相关理论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实施结果评价,将所有内容填入活动情况记录表中。

家庭教育家长会讲稿

和孩子们一起飞 --------教师家长会发言尊敬各位的家长: 下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家长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这是 你们对孩子的关心的体现,也是对我们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 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我们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总 之一句话,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我们教 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我希望也相信,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我们的家 长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的成功! 一、班级情况分析 班级教师情况:语文老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工作一丝不苟;英语老师多次被评为优秀老师,工作成绩不言而喻;数学老师也就是 我本人一直在教育一线,且担任班主任工作,中学高级教师。本班的 班级情况,自我接这个班以来,课堂纪律一直都在进步当中,大部分 的学生都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筋。做作业也比以前自觉多了,效 率高了很多,学习习惯好了很多。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能遵守学校纪律,关心班级。如我们班的:李虹萱、罗成浪、田大林、孙林宇、沈小琴、沈生琴等是我们班的班干部,他们以身作

则,处处起到模范作用,他们为班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劳动积极,学习上进步很大的有:……等。我刚才只是片面的说了孩子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我们应该多方面的衡量您的孩子。确实,孩子们在自己的努力下,在各位家长的帮助下,各方面会有所进步。 学生学习成绩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考第一名,但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要我们的学生能够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天都能学到知识,那就是好样的。一张试卷的分数并不能全面的代表孩子的成绩,它只代表过去、只要我们的学生能够踏踏实实地学习,一定会有所进步,我们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能力,注重孩子的多方面发展。认识到孩子是不是一个合格有用的人才,不是一张试卷决定的,而是社会对他的检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社会适应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人。因此,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为重要。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样,眼睛只看在分数上。要看孩子错的真正原因。是不懂,还是粗心,还是根本就没弄懂,然后对症下药,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 各位家长,教育不仅有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已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容避讳的是,许多家长对怎样当好父母的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对待孩子,或重智轻德;或对孩子过度溺爱,百般呵护……在家庭教育上形成的一个个误区,

家庭教育指导原则、内容和方法(一) 课程简介

《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课程简介 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门科学,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充实相应的内容,讲究科学的方法。本课程着力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家庭教育指导应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实际效果,好用),需坚持孩子为本、家长主体、多向互动三条具体指导原则。坚持“孩子为本”原则,主要是要促进孩子的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坚持“家长主体”原则,就是要确立为家长服务观念,了解家长需求,尊重家长愿望,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坚持“多向互动”原则,就是要在指导者与家长、孩子,家长与家长,家校之间展开互动,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与条件。 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主要包含“1+5”共六个方面,即: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以及家庭德育、家庭智育、家庭体育、家庭美育、家庭劳育的内容。在家庭教育观念上,需要正确定位家庭教育观念,确立起“家长是一门职业,需培训上岗”、“家庭教育与生俱来,应从‘自发’走向

‘自觉’”、“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终身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终身老师”等观念。家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必须与学校教育全面衔接,遵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指导正确的家教方法:首先,要走出“讲清道理,孩子即能照做”、“只重视孩子学习”、“忽视培养孩子品格”、“打骂式教育”、“孩子会自主感恩”等区。其次,要掌握“爱”“敬”“夸”“责”的四字诀。爱,要做到“无条件+有策略”;敬,要做到“平等+尊重+信任”;夸,要做到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责,要做到用好“批评”这根戒尺。

家庭教育课程设计

家庭教育讲座课程设计 一:讲座题目:因为懂得,所以悦纳 --------性格MBTI理论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二:选题依据: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行举止耳濡目染的熏陶,渗透到孩子的心里。父母良好的婚姻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沃土,用MBTI帮助家长更好的觉察自己,理解对方,相互悦纳,创建良好的家庭关系。 三:课程提纲: 引用papi酱的人生排序来引发思考,自我,父母关系和孩子的排序究竟是什么样的? (1)列举父母关系不和谐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自卑;父母教育形不成合力,孩子的判断标准不统一;父母说一套做一套,很难取信孩子。(用互动、举例的方式进行) (2)你第一次做孩子,我第一次做父母,所以我们共同成长的家长意识。 引用请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的话:爸爸妈妈对不住你,是因为不知道,对老大要好好教导,对老二要好好关心,对老小要好好教导。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父母也是跟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否合格,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孩子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让你大伤脑筋。比如:不听话、叛逆、贪玩、不爱学习、撒谎等等。因此家长要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学习有很多形式:如读书、参加培训、与身边人交流学习等,家长要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生理卫生知识。要重视子女的全面发展,不要任意给孩子的学习“加码”,要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与“玩”,并发挥家庭活动的优势,在节假日经常组织一些积极的家庭活动,以保持子女良好的心态。还要加强对子女青春期教育。家教方法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取消封闭、保守的做法。对子女由生理原因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更要积极引导,从而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3)父母良好关系的建立前提是双方了解,相互懂得,彼此悦纳。 用MBTI 来让家长看到双方的差异,接纳对方的不同点。 MBTI理论来源:荣格《心理类型学》根据能量获得途径分为内向和外向;根据注意力的指向分为感觉和直觉;根据决策和判断方式分为情感和思考;Myers和Briggs增加了行动方式的不同分为判断和认知。用举实例的方式来讲解四个维度,让家长觉察自己,理解对方。 先引用“锋芝菲鹏”四个明星的故事,让家长体验到互相了解的是维系夫妻感情的重要前提。引出如果皮格马利翁计划是所有婚姻都必须面对的一道障碍,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用自己的浓情蜜意和甘心去熄灭施工过程中飞溅出来的火花,同时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努力营造一种乐意盎然的分为。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如果我们的改造计划逐渐演变成一种暴力行为,或是令人不胜其烦的唠叨,或是说教式的劝诫,又或是威逼利诱——我们就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为了保护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配偶将分离反抗。如此一来,一场“性格之战”便换换地拉开了序幕。要知道,这可是一种比“两性战争”更加严肃而可怕的战斗。 第一维度:能量交换:偏爱把注意力集中在哪一方面分为内向(I)和外向(E)。 外向型的人:主动结识;交往圈子大;共享内心感受;边想边说边做;行动的巨人;广博。内向型的人:更愿意被介绍;个别深交;只和知己交流;三思而后说、后行;思想的巨人;精深。 第二维度:信息获取方式的不同,分为实感型(S)和直觉型(N)。 实感型:喜欢描述细节;重视经验和已知的技能;着眼于现实;相信确定的和有形的东

儿童家庭教育课程介绍

儿童家庭教育课程介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概述;家庭因素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0-3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3-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社区的合作共育;国内外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与变革。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现代的儿童家庭教育理念,具备从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初步知识与能力。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考核说明 一、有关说明 1.考核对象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2.启用时间 从2011年秋季开始使用。 3.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使学生理解0-6岁儿童家庭教育及指导的相关概念,掌握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家长分析和解决儿童家庭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4.考核依据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根据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和本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即《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李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制定的。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5.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两者均以百分制计分。合成本课程总成绩的方法是:总分为100分,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40%,终结性考试占总分的60%,即形考成绩按40%折算,终考成绩按60%折算,两者相加为课程总成绩。 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折算后的合格线为24分)与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折算后的合格线为36分)均合格才具备合成本课程总成绩的条件,方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否则,以不及格计。 6.考核对象入试资格 凡参加本专业学习的人员,只有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合格才有资格参加期末全国统一的终结性考试。 二、考核方式与要求 (一)形成性考核 1.考核目的 形成性考核是本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在与地方电大教师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的前提下促使学生监控自身的学习过程,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检测,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质量。它对学生领会和掌握学习内容,培养学习能力起积极作用。 2.考核手段 形成性考核采用纸质形成性考核册。 3.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由平时作业、活动设计与指导及评价、学习情况三部分构成。 4.形成性考核各形式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占课程总成绩的40%。 本课程《形考册》是根据教学进度的顺序和本课程的内容编排的。 考核内容包括三部分,各部分的设计内容与使用要求如下: (1)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分为四种题型:概念阐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依据学习目标和教师的要求,学生按照学习进度,在自学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资源和接受辅导教师指导的基础上独立完成3次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本课程共七章内容,每章10分,共70分。 (2)活动设计与指导及评价

最新家庭理财系统课程设计2665680

家庭理财管理系统课程设计2665680

目录 1.1 系统概述 (3) 1.2 项目目标 (3) 1.3 项目范围 (3) 1.4 业务流程图 (4) 1.5 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分析 (4) 2问题定义 (4) 3 可行性研究 (5) 4 需求分析 (6) 4.1 总体目标 (6) 4.2 具体目标 (7) 4.3 系统功能建模 (7) 4.3.1 系统数据流程图 (7) 4.3.2 数据字典 (9) 4.4 系统数据模型 (11) 5概要设计 (13) 5.1 总体系结构设计 (13) 5.2 接口设计 (14) 5.2.1外部接口 (14) 5.2.2 内部接口 (14) 5.3 代码设计 (14) 5.3.1 代码设计 (14) 5.4 数据库设计 (14) 5.4.1关系模式设计 (14) 5.4.2 数据字典 (15) 5.5 家庭理财系统输入、输出设计 (17) 5.5.1 输入设计 (17) 5.5.2 输出设计 (17) 输出内容输出到各个对应数据窗口。 (17) 5.6运行设计 (17) 5.6.1运行环境 (17) 5.6.3 运行控制 (18) 5.6.4运行时间 (18) 5.7出错处理设计 (18) 5.7.1出错输出信息 (18) 5.7.2出错处理对策 (18) 5.8安全保密设计 (18) 5.8.1登录用户的安全性 (18) 5.9维护设计 (18) 6 详细设计 (19) 6.1 登陆模块 (19) 6.1.1 模块定义 (19) 6.1.2 算法 (19)

6.1.3 算法描述 (19) 6.2 存储查询模块 (20) 6.2.1 模块定义 (20) 6.2.2 算法 (20) 6.2.3 算法描述 (20) 6.3 界面设计 (20) 6.3.1 登录窗口界面 (20) 6.3.2 系统登窗口主界面 (20) 6.3.3“正常收入”窗口界面 (21) 6.3.4“正常支出”窗口界面 (21) 7 编码 (22) 7.1概述开发工具及编程脚本 (22) 7.2编码设计 (22) 7.2.1主函数模块 (22) 7.2.2数据连接读取模块 (25) 7.2.3登陆模块 (26) 8课程设计小结 (28) 9参考文献 (28) 10附录 (29) 附录1程序清单 (29) 附录1.2 显示模块程序清单 (30) 附录1.3 帮助模块程序清单 (32) 附录1.4 学生模块程序清单 (33)

幼儿园2020年春季学期“返校复学第一课”课程设计方案

幼儿园2020年春季学期“返校复学第一课” 课程设计方案 幼儿园2020年春季学期“返校复学第一课” 课程设计方案生活无小事,时时是教育,事事皆课程。本课程方案围绕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九大环节,强调生活和游戏,以及家园协同共育的独特价值,运用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幼儿及家长,正确对待疫情防控,掌握防疫知识,提升防疫能力,为顺利开展返园后的保教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入园目标:在保障防疫措施的前提下,组织幼儿、家长有序入园,安全交接。 提醒:为降低人流密集度,可根据园所规模错峰入园。 群体流程与要求园所 1、有序组织家长在园外间隔一米排队等候。 2、严格进行体温检测,如有异常,禁止入园并进行登记。 3、督促家长严格使用接送卡,保障家园安全交接。 4、设定专项人员进行巡视,负责家长快速交接的提示工作。 家长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家长做好下列家园同步内容:

1、自觉遵守幼儿园入园环节各项防疫及安全要求,主动配合做好下列内容:佩戴口罩;主动接受体温测量为孩子做好榜样,并引导1 幼儿接受晨检;主动出示接送卡,不进入幼儿园。 2、每个家庭仅限一名家长送幼儿入园,且在门口完成安全交接后,迅速离开,不聚集不逗留。 3、向老师上报幼儿晨起家检情况,且不可携带药物、食物、玩具等物品入园。 4、如在体温检测和幼儿晨检过程中发现异常,应主动进行登记并按要求带幼儿离园,进行观察或诊治。 班级教师在明确分工站位的前提下做好下列工作: 教师幼儿 1、生活教师:按照防疫消毒要求做好教室通风,清洁消毒。 2、配班教师:做好幼儿安全交接工作,询问家长当日晨间家检状况,并对幼儿进行相关检查。 3、主班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晨练活动。 1、主动接受晨检。 2、来园途中按要求佩戴口罩,不用手触眼、口、鼻,不任意触摸公共场所的物品,做好自我防疫。 3、到达班级后,在老师组织下进行晨间活动。 (二)晨检目标:根据防疫需要,家园配合做好“一日四检”,并做好相关记录与交接,保障幼儿疫情期间的身体健康,从小培养幼儿关注自身健康的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说课稿

《有效沟通,家校和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今天的活动。我说课的主题是——《有效沟通,家校和谐》。 首先,我想阐述一下我的教学设计背景。我是一位多年担任班主任的小学语文教师,家庭教育是我近年来最为关注的话题。据我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我们的很多家庭缺乏科学的育人理念,家庭教育随性化,一旦孩子在学校出现了什么问题就知道找学校的麻烦。学校与家庭,两者本该是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但在人们习惯以暴力解决问题的今天,家校关系也日趋紧张,家校沟通成了我们容易忽略的盲区。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社会现象。所以我认为,让家长学会有效与学校沟通是当下最为迫切的一个课题,也是我们教师要义不容辞担起的一份职责。 基于此,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义为:1、让家长了解家校沟通的意义,树立积极与学校沟通的意识。2、使家长学会与学校沟通的有效策略。3、激发家长科学家教的信念,增强其科学育人的信心。有效策略作为家校沟通中的决定性因素,自然是我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避免枯燥冗长的说教式教学容易给人带来的倾听疲劳,本课时我将采用讲故事,观视频,展图片,现场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直观形象的画面能给倾听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动静结合的方式能及时调整倾听者的注意姿态,提高倾听者的注意品质。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过程。 (一)重温新闻,引起思考。 上课伊始,我用下面的话引出主题: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家庭与学校,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块教育基地,家庭与学校的完美结合是科学育人的美好图景。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两者的关系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近期各媒体播报的几条新闻。然后我一边通过大屏幕出示如下图片,一边给图片作简短的说明。如此暴力血腥的图片一定会给现场的家长最直接的刺激,瞬间揪住他们的心,引起他们急于了解家校话题的欲望。至此,我便顺势导出我上课的主题——有效沟通,家校和谐。

幼儿园中班课程设计:我家的房间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课程设计:我家的房间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了解家里主要房间的名称,喜欢自己的家。 2、学习区分里外。 活动准备: 1、各种声音素材(孩子的哭声、电话铃声、门铃声)。 2、反映家中房间的图片。 3、礼品盒。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 1、导入:这是什么声音?(播放声音素材)——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提问:咱们平时都能在哪儿听到这些声音呢?——引入家的 主题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图片——感受家的舒适,了解房间的名称,喜欢自己 的家。 今天我要带领小朋友去参观一个新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欣赏各个房间图片——感受家的美,了解房间的名称。 提问:你喜欢哪个房间?你喜欢的房间叫什么名字?我们会在这 个房间里做什么? 2、第二遍(快速)欣赏图片——感受自己的家与这个家有什么不同,喜欢自己的家。 教师:你的家与这个家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你的家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我们的家有和别人的家不 一样的地方,我们的家里有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的家是幸福的家。 (二)组织幼儿游戏——初步感知物体的里外 教师:房子的主人为了欢迎我们,特别为我们准备了一件礼物, 请看这个漂亮的礼品盒,盒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教师当着幼儿的 面打一礼品盒,请幼儿说说礼品盒里有什么?(好多好多的龙眼)教 师引导幼儿说出龙眼在盒子的里面。 (三)、每个幼儿1个龙眼——初步感知里外的相对性。 发给每个幼儿1个龙眼,请幼儿触摸感知并说一说龙眼最外面的 这层是龙眼的什么,能吃吗?(龙眼皮) 龙眼皮的里面有什么?请每个幼儿剥开看一看。——感知龙眼皮、肉、核三层的里外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两两比较,肉和皮、肉和核的里外关系。 教师小结:果肉和果皮比较时,果肉在里面;果肉和果核比较时,果肉又在外面了。 小朋友一起品尝龙眼,一起将龙眼皮放在垃圾桶里。 (四)、完全《操作册》——区分里面和外面 图中哪些小朋友在教室里面,请用红色笔圈出来,哪些小朋友在 教室外面,请用绿色笔圈出来。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寻找周围环境中里面、外面的物品——进一步感知物体的 里外及里外的相对性。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说明.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是以0-6岁儿童家庭教育中所产生的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等课程为基础,运用可行的研究方法,揭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提出儿童家庭教育相关理论及指导建议,用于解决儿童家庭教育中的现实问题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翁教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课程名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主编李莉,副主编于开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本课程由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李莉主讲,孙玫主持。 本课程通过阐述0-6岁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主要任务与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学生对此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有一个整体认知,从而具备从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初步知识与能力。并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奠定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而且特别需要学生具备儿童发展、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幼儿游戏与玩具等前期开设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知识的帮助,而同期开设的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 育课程也为学生学习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知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家庭 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变革。为从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做好初步的知识准备。

2.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学前儿童的发展任务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3.能运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初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由于本课程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理论讲述为主,可以辅以讨论、案例分析、家庭教育问题诊断及分析等形式、增强理论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学前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2.能够联系实际,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 3.面授教学应该将关注点放在重点、疑点及作业的讲解方面。>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 1.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2.理解:即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识别的基础上明白其内涵,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归纳总结。> 3. 运用: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共54学时,3学分。

幼儿园课程设计方案

幼儿园艺术领域活动设计案例 一、活动领域: 艺术领域幼儿园中班 二、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的帽子,了解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佩戴的帽子各是什么样子的。 2.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以及手指的灵活性。 3.体会手工折纸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废报纸、PPT(附有不同的帽子,例如厨师帽、警察帽、圣诞老人帽等等)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 : 认识不同种类的帽子,学会将纸张对折 难点:用手指抹平纸张,避免纸张不对称。 五、活动过程: (一)热身导入:变魔术 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出场,变出叠好的帽子,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与幼儿互动提问小朋友们想要一个跟老师一样的帽子吗? (二)基本活动:

1、认识帽子 (1)通过PPT展示不同的帽子,与幼儿互动,提问都是什么帽子? (2)每种帽子都有什么用途?是那种工作人员戴的?提问帽子的都有什么特征? (2)提问幼儿,除了PPT上展示的帽子,还知道别的帽子吗? 2、示范与指导帽子制作 (1)发给每个幼儿一张报纸。教师站在幼儿面前,保证每个幼儿可以清楚看到教师的展示过程。 (2)打开报纸,发现报纸有一边长,另一边较短,将报纸的短边对折,用食指轻轻抹平纸张;然后将报纸的短边再次对折,重复刚才的动作。 (3)将报纸打开,手拿报纸的短边发现中间有一道折痕,沿着折痕将报纸两边向中间叠,并用食指抹平 (4)此时,帽子雏形已经出现,将报纸底部的“帽檐”向上折叠,抹平;最后,把手伸进帽子里将帽子撑开,帽子就完成了。 示范的过程中,幼儿与教师一起制作,教师需要参与到幼儿的制作过程中,并及时给予指导,兼顾幼儿差异。如果有需要,可以帮助幼儿完成个别步骤,但是主体部分鼓励幼儿自己独立完成。 3、作品展示 (1)将做好的帽子戴上,幼儿互相欣赏、观看谁的帽子做的最好 (2)教师观察每个幼儿做帽子的情况。由于幼儿个体差异,制作的帽子会有差异,教师要多鼓励幼儿,给予幼儿信心。

家长学校课程体系设置 (1)

张家坡中心学校家庭教育课程体系设置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加强和改进学校及家庭德育工作,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为办学理念,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坚持“三个面向”。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深化教育改革,切实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使家庭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现结合我校实际,努力优化我校家长学校课程设置,以增强家长学校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 二、目标和主要任务 ???1、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对搞好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家长注重自我教育,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教育孩子,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传授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使家长基本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家长的教育法制意识。 ???3、介绍学校、班级的教育情况,争取家长关心并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供孩子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同时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庭、社会上的情况,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措施,沟通家庭与学校的联系。???4、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教学重点及教学安排 ??????1、基础知识(必修部分)。该部分包括: ??? (1)做一个合格的好家长; ??? (2)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 (3)中学生个性心理发展与教育; ??? (4)中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和教育; ??? (5)中学生生理、心理卫生与健康; ??? (6)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家庭辅导; ??? (7)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 (8)独生子女的个性心理特点与教育; ??? (9)《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制教育。?????2、专题研修(选修部分)。该部分包括: ??? (1)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与教育; ??? (2)独立生活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 (3)特殊才能与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园的特色课程设计

浅谈幼儿园的特色课程设计 幼儿园课程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幼儿教育目的的载体。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幼儿园结合园所发展现状,本着“教育遵循自然,自然来源生活”的精神,以“一日生活皆教育”为核心,积极把教育教学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架构起健康、快乐、发展的园本课程体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在感知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五大领域课程:集中教育游戏化 幼儿园以集体、小组教学为基本形式,以游戏为手段,选用省统编教材,采用主体化实施方式,把幼儿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学习技能。 针对大班语言活动《彩虹鱼和大鲸鱼》、中班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小班音乐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等课程教学,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展开,让幼儿与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在故事情境中自由探索、尝试和交流,使幼儿交流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合作性都得到全面提升,集体教学变得有趣、高效。 区域游戏课程:自主选择开放化 多年来,幼儿园在遵循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下,不断细化、调整、创新室内班级区域游戏环境,努力打造“一班一品一特色”。 在创设泥吧、穿珠坊、染色坊、皮影小剧场等班级特色区域的基础上,幼儿园尝试打破平行班界限,实现全园资源整合与共享,这样就出现了14个班级混龄自主互动区域游戏形式:在每个班级里,大带小和强带弱的互助合作场景、个别化学习探索场景、集体合作完成游戏场景等不断上演,让幼儿认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增加了交往的频率和范围,学到了沟通的经验与技能。 户外活动课程:自主探索多样化 为满足幼儿户外活动需求,幼儿园提供不同的高、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主、自由、合作进行搭建,既有高铁动车、轮胎车、高架桥等玩具,也有大卖场、桑拿房、小区、公园等生活场景。在游戏中,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有效互动,不仅挖掘了一物多玩的花样玩法,如滚铁筒、玩竹梯、滚筒车等,也充分挖掘了民间游戏的独特魅力,如跑黄河、编花篮、跳竹竿等,更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深度学习,引导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之后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活动的内容和玩法,并和同伴进行讲述、分享。 通过不断的开发与探索,幼儿园归纳整理出《快乐自主搭建集锦》《一物多玩游戏集锦》《民间传统游戏集锦》等户外园本教材,实现了园内共享。 生活活动课程:养成教育习惯化

家庭教育课程设计

壹、課程設計理念: 如何透過有形的教育活動,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中心,協助個體建構出內在的價值信念,將自家庭開始的常規教養與言行舉止延伸至學校、社會,是本單元設計的起始。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孩子必須具備認知能力後,才有能力在思想和行為上,將成人所公認的倫理道德類化成自己的價值觀,一般來說,這個年齡大約需在七歲以上,即Piaget所謂的具體操作期思考的過渡期。 道德的內化價值觀的形成,來自於兩個基本動力,其一是「情感」的鼓勵或讚美,亦即一種施與受的親子關係,在兒童期前期時,家庭是影響兒童的主要力量,家長提供態度和行為的角色示範;其二是「經驗」讓孩子從日常生活與人互動的結果中學習而來,當兒童進入家庭以外的世界時,兒童與親人的關係會影響到兒童與同儕的關係,來自家庭的例行習慣與規範,若不是受到增強,就必須配合學校的輔導與管教加以調整。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人生重要的課題,再多的財富,也不及擁有一個和樂的家庭;為了幫助孩子成長與發展,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互動中建立簡單易瞭解的規範,可免去許多困擾,也可以使孩子在探索這個新奇的世界時,不會遭致太多挫折,以促進孩子社會發展。因此「了解家庭常見的互動關係」重視家庭成員間的情感交流,體察人我互動的因素,及「了解家庭中家規的類型」建立個人行為品格的標準,認同團體規範,從中體會並學習快樂的生活態度,是家庭教育也是學校教育的宗旨。 貳、教學主題與目標:

本課程設計以「兒童用來表現情感和照顧行為的適當方式」為概念,計4節課160分鐘的教學活動。以「了解家庭中家規的類型」為主軸,活動一「家規是什麼」、活動二「我家的家規」藉由文章導讀為範例,引起學生注意他人的感覺,激發同理心,並以戲劇表演的方式,將日常生活中與家人互動情形或家規相關的案例呈現;全班再進行分組討論,蒐集歸納「家規有多少」,要求學生指出類似的經驗提供觀點替代和角色扮演的活動。將家庭視為社會的縮影,活動三「家規有多少」和活動四「新時代家規」強調和示範「利社會價值」,主要是「瞭解教養的意義,培養對於家規的調適能力」為主軸,以討論教學法及價值澄清法,使學生學習如何面對規範或公約,了解在團體生活中必須建立法則,保障大家的權益;在家庭問題叢生、多元家庭型態的社會中,建立學生的思考能力,找到自己的價值觀念。 教學活動策略分述如下: 單元名稱:家規、家規有多少 1、家規是什麼(活動一):透過故事,討論日常生活中家人出於善意的禁制與規定。 <教學策略>故事導讀後進行共同討論,使學生能自由表達思想、提出問題所在,由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兒童思考,增加思考的可逆性、變換性。 2、我家的家規(活動二):藉由文章導讀為範例,讓學生以戲劇表演的方式來進行。 <教學策略>角色扮演法:Werrbach (1993) 指出,角色扮演是發現價值衝突的調停方式,同時也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此種教學策略可培養學生設身處地、 加強同理心的感受,能有不同思考的面向。 3、家規有多少(活動三):討論並紀錄日常生活中與家人互動中的情形或家規的案例。 <教學策略>分組討論法:小組討論成員彼此間有不同的生活經驗和想法,經由自我省思、溝通與互動,增加思考動力與處理問題的技巧,促進溝通和了解。

学校家庭教育课程特色与实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0244177.html, 学校家庭教育课程特色与实效 作者:徐梅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8年第06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就学校家庭教育工作面临高耗低效的困境进行再思考,再实践,力求用家庭教育课程撬动学生的未来。考虑到家长的教育程度、职业背景、社会身份等不同因素,学校为家长提供成长的课程和有效的帮助,力求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者,为全家健康幸福的未来打上亮丽的底色。 打造家庭教育课程特色 目前,很多家长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只是缺少一定的方法。只有学校树立课程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启发和鼓励家长自主学习育儿方法,才会让家长坚信“家庭的参与对于子女的学习和成长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怎样让家长主动学习,以便引领孩子主动读书,以家长行为榜样引领孩子的举止文明,以家庭气氛和谐引领孩子在校和睦相处,以家长规则意识引领孩子理性处理偶发的矛盾,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学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的终极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得到启迪,潜能得到开发,人性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培养,个性全面发展。为此,我校在实施家庭教育课程的实践中,确定了以下基本策略: 家教课程生活化家庭生活指引着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向和样式。“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始终保持着生活的素材、样式,弥漫着生活的气息,彰显着生活的色彩。 我校孩子家庭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家长重视孩子学习而包办生活上的事务,生活自理能力薄弱成了各年级孩子的“通病”。因此,家庭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针对孩子的软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密切联系孩子生活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我们分年级开设了学生自理能力提升系列课程:一年级,爸妈教我扫地;二年级,学洗红领巾;三年级,学洗碗;四年级,学洗衣;五年级,学整理房间;六年级,学买菜、烧菜。 家教課程生活化,家长在无形中成了孩子的老师。孩子一个个生活本领的习得,不仅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还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家教课程个性化家教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必须从家长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每个家长的 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家长的家教水平都得以提高,而不是让家长去被动地适应预先规定的课程。 我校针对不同需求的家长,开设了一些固定年级的选修课程。

家长学校课程设计

东钱湖中学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终身学校,家长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给每一个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要在以前的经验和基础上,积极办好家长学校,努力提高我校学生家长的家教水平,促使家庭教育更好地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纽带,促进 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校要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结合,形成立体化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使家长经常交流和进一步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家长及时了解当代教育的动态,并且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中来,提高教育的效果,为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未来社会培养新型人才。 二、工作目标要求: 1 ?以市标准化家长学校要求为指导办好家长学校,创新各项工作,争创市级标准化家长学校。 2 ?通过家长学校的教学形式,使广大家长明确党的教育方针,了解国家的 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了解学校教育规律、办学思想和校规校纪;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作用,增强家庭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学习与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 开展主动与家长沟通的活动。一年一次,每位主要学科教师需进行家访,提倡科任教师联合家访,要求家访前做好准备,让家访真正起到实效。各班必须与80%左右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填写好家访记录。 4?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内容,开展行之有效的家长学校授课活动。如以《当代家庭教育》为教材开展授课活动,开展聆听窗外声音等活动,努力使家长学校起到统一家校教育思想和行为的目的。 5 ?夯实家长学校的管理基础,做到参与全员化、评选优选化,使家庭、学校、社会协调配合,以科学发展观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具体工作措施: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037Q13A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4 开课学期:4.1 开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英文名称:Preschool children's family education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选修课程 课程修读条件:先修《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课程,并对学前教育有 所了解 网络课程地址: 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学前教育系 二、课程简介 学前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与《学前心理学》、《学前 教育学》两门课程关系密切。主要研究0-6岁儿童家庭教育活动,揭示学前儿童 家庭教育规律,以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要求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理解家庭教育中的重 要概念,掌握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并侧重综合运用学前家庭教育的知识,分析家庭教育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指导家庭教育,并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 合作。课程主要内容有:家庭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家长教育素质和能力、学前 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的指导、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的合作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掌握托儿所、幼 儿园家长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能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 作用,进一步调动家长支持、配合、参与托儿所、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儿 童更好地成长发展。 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2)初步把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 内在联系,能够运用其客观规律分析、研究家庭教育发展中的现象和问题。(3)

家庭教育课程设计—家庭沟通模式与技巧三年级

新竹縣竹東鎮員崠國小102學年度家庭教育4小時教學活動課程設計 一、課程主題:「聽你,聽我;愛你,愛我」 二、適用年段:中年級 三、家庭教育主題:家庭溝通模式與技巧 四、主要概念及設計理念: 人與人之間,常常有不同的思想或觀念。在我國特有文化架構裡,家人間習慣不以口述真情,真情不表露才是真愛。利用家庭溝通模式與技巧的學習,來培養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以便家人之間的真情真愛能有效的流通。因此,利用學校的課程教會孩子溝通的方式,更顯其必要性。 家人互動時雖然理解對方的意思,但常常卻無法做出適當的回應,以致於雙方會誤解彼此的本意,傷害彼此的情感。再者,雖知該如何做,卻又做不到。家庭溝通的學習必須透過內化的歷程,達到知與行的連結,才能產生真正的效能。所以本單元的設計將以辨識與練習溝通時語言與非語言的訊息為主,進而能夠運用家庭溝通模式與技巧於家庭人際互動之中。 五、教學主題與目標 本單元主題為家庭溝通模式與技巧,分為傾聽技巧與表達情緒技巧兩活動。每活動2節課80分鐘。第一個活動是傾聽技巧的基本動作「聽話時注視說話者」的培養與練習;第二個活動是學習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學會以適當的語詞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課程進行的方式為分別以實例喚起學生生活中的

經驗,設計以遊戲方式,讓學生運用感官體驗並學會傾聽與表達情緒的技巧。進而建立家人間良好的溝通模式及運用學會的句型表達個人的情緒和需求。 教學目標:1.學會傾聽技巧:聽人說話時眼睛注視對方。 2.學會表達情緒方法:用正確的句型說出自己的需求和感覺。 各節的教學活動分述如下: 1.眉目傳情:以情境敘述喚起學生實際生活經驗與現況作連結;以遊戲方式學習傾聽的基本動作,眼睛注視說話的人。 <教學策略>角色扮演法: Werrbach (1993) 指出,角色扮演是發現價值衝突的調停方式,同時也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此種教學策略可培養學生設身處地、加強同理心的感受,能有不同思考的面向。 <教學策略>遊戲教學法:是將教材遊戲化,吸引學生願意參與其中來學習,以達成教學的目標。 2.真情告白:「這不是肯德基」的情境故事(敎師可以用類似的題材作為變通)請學生角色扮演以後,討論主角的情緒表達方式;分組演練不同情況下,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情及感覺。 <教學策略>角色扮演法:設身處地扮演一個在真實生活中,可能不屬於自己的角色行為,可以透過不斷的演練,學得更多的角色特質,進而內化為正確的行為。 <教學策略>討論教學法:由學生和學生,或由學生和老師,藉著問題的共同討論,而澄清問題,以致於獲得概念的一種教學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