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风情与陕西方言

陕西风情与陕西方言
陕西风情与陕西方言

陕西风情与陕西方言

——附:陕西方言常用词

秦士

陕西地域辽阔,陕西方言种类繁多。但一般所说的陕西方言,指的是关中话,地域上则包括陕西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延安、铜川、商洛、安康八个地区,属北方方言,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普通话相比,咬字重,声调低沉,短促有力。

陕西方言也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语法结构简练,幽默风趣,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随我去听听。——因为用的是陕西方言,所以有些字是按方言的音写的,不是普通话用的“字”,诸位乡党可不要求全责备啊!

1

陕西农村人一赶早在巷子口一见面,大都有如下对话:

“吃咧么?”

“吃咧。”

“吃的啥?”

“米汤馍。”

“咥(dié吃)咧几个?”

“九个。”

“饿的达呀,你咋奏跟个猪一样些!”

2

陕西人老朋友见面,为了表示亲热关系美,先是一顿嬉笑怒骂,拳打脚踢。

“你狗日的咋好长光景莫见咧?”给上一拳。

“羞你先人哩,还好意思说,也不给我用电话吱哇一声。”踢一脚。

“去你娘个脚!”

“去你达奈腿!”

然后奏握手,正儿八经地说话。

说的不过是夜个弄咧些啥丢人现眼的事,今儿个有啥马眼事,明儿个预备挨些啥错等。

3

两个寒人在巷子口或大街道上闹纠纷咧,互相逗火,话说多咧,声高咧,就这样。

“你皮干啥哩?”

“你皮干啥哩?”

后一句声音一定高于前一句。

“我给你娃说,少胡皮干!”

“咋咧?”

“你说咋咧?”

“把你个碎猴!”

“你才碎猴!”

“咋家?”

“你咋家?”

要是莫人劝,可能奏摞到一担尼咧。

4

农村人且的早,鸡叫三遍后,天麻麻明就起来咧,先上茅子倒尿盆,然后婆娘用笤除扫院子,男人一赶早奏到地里气奏活,晌午回来吃一哈饭,再干一后晌,天麻茬儿黑就收工。

早饭一般是米汤馍,一碟红萝卜丝或者寒菜。晌乎饭通常是捞髯面,碗底搁几片葱叶,一勺荤油。吃饭时,都蹴在自家门口的台台子上,端个老碗,把面挑的有三尺高,往嘴里刨的呼

噜呼噜,奏是想炫耀一哈老婆的面擀的好。黑咧的饭十分简单,一碗煎水,一个辣子夹馍就打发咧。

陕西人莫事咧就谝寒传,七八个男的女的圪蹴在墙底哈,胡吹冒撂。谁要说一句不踏犁沟的话或者瓤人的话,大伙奏都成咧二杆子咧,一拥而上,揪他的耳朵,甚至扒他的裤子,闹得他吱哩哇啦乱叫唤。

农村人的日子,见天都是这个样子。

5

春天要种地,要给地里头上粪。得把锄、犁、耱、耙等嘎达马西从旮旯拐角倒腾出来,把牛马驴骡育得饱饱的,等地开咧,就忙活咧。

热天收麦,挣人得很,乏的人在地里光丢盹儿。吃几个油泼辣子夹软馍,一哈子就有劲咧,乃馍比啥啥都香。

秋天爱哈霖雨,哈多咧奏把房能泡失塌。碰上哈冰溜子,能把恩颅砸几个豁豁。

冬里冻的要死,莫事咧就窜到被儿窝里,和婆娘说些屁不顶的话,给娃们胡谝城里的洋楼,门面房里的洋货东西。

6

农村人的红白喜事,无非就是埋人、打发娃、娶媳妇、牙牙子满月等等,一律叫过事。

过事要寻门户,埋人要送献餮,打发女子、娶媳妇要送料子布,娃满月要送挈子。

过事奏要吃席,奏要割肉买菜,请厨子,叫隔壁邻伸的人帮忙。掌柜的负责料理好各种嘎西马达的事,招呼好头前人、舅家爷、舅家母;屋里人管理锅碗瓢盆,安排妇女择菜洗碗倒恶水。

过事咧,大事碎事总得有个丈夫,丈夫不是老婆的老汉,是主事人。

席桌要用展布抹得净净的,要摆酒盅盅,菜碟碟。吃席时不要太丧眼,吃一筷子,停一筷子;夹一口菜,咬一口馍。吃到中间时,尽量不要往后院跑,憋不住咧跑咧,回来要记着洗手。吃毕咧临走,要给主儿家打个招呼。

事毕咧,主儿家还要谢承厨子、丈夫等劳苦功高的人。麻达着哩。

7

农村大人皮实,娃也皮实,扛得住风吹雨打,轻易不着凉不得病。要是挨咧啥挫,踢猪尻子一脚,奏把气消咧。心里头把做咧,窝到被儿里头闷一觉,奏啥都想开咧。

没钱人的日子总是挣挣巴巴的,就怕啥地方发麻达咧,弄失塌咧。亲戚朋友见咧面,总要问:“最近咋个相?”如果说“嘹得太太”、“嘹得很”,自然皆大欢喜;设乎说的是“莫松相”、“难场得很着哩”,就安慰一番,说几句宽心话。

见人不要说伤脸的话,不要把脸顶得平平的。遇事咧不要急里马慌的,扑西赖害的。为人办事要克利马嚓,不要圪圪拧拧的。有些鸡尻子掏蛋的急事,也要拿得稳稳的。

8

现在的农村人洗脸也知道用腻子咧,洗衣裳也懂得用洋碱洗衣粉咧。

平时渴咧也很少从水瓮舀凉水喝咧,而是从电壶里倒煎水喝;也知道龙井茶香,牛奶养人。也不再吃煎水泡馍咧,顿顿都有菜。

再不二糊糊地啥也不灵醒,也看看报纸、看看电视啥咧的,得空咧到网吧跟全国各地的婆娘碎娃谝谝闲传,怪有意思哩。萨达姆被美国人逮住那天,我奏是在网上看到的。

冰箱不是咱农村人买不且,觉得喔狗失的蛮费电、费钱的,喔电钱要买多少洋糖啊!电视一到黑咧都看,看电视里人家的日子摩里各缝的,酣水能流一脸盆子。

9

农村啥人都有。

对先生要尊重,有的先生会教书,有的先生会看病,都是好人。

当然,也有奈些儿失鬼倒棒槌失鬼掏炭的、瓜松二杆子、瓷锤楞种等等。

有人日子过得细法,有人天生就是倒财子;有人燃马缠兮乱马七糟的,有人脸上红堂瓜水的,有人身子象麻杆一样。

老人要是看见咧吊儿郎当、溜光锤子的碎卒儿,就骂:“羞你先儿哩!你看你喔松式子!真是六月的萝卜,少窖(教)的东西!”

也有一些耍二杆子的、胡搅蛮缠的歪人,成天在街道上浪。瞅见这些万货,要离得远远的,少和这些万货磨牙,也不要跟他们计较高低。

有尖尖尻子的人,到啊搭都坐不住;也有尻子大得跟磨盘一样的谝家子,爱串门子又莫眼色,不管人家愿不愿意,自己坐到喔儿光知道个谝谝谝、吹吹吹。

见咧品麻的人你不要招识,见咧稀样的姑娘你少盯几眼。

逢集遇会咧,要小心绺娃子,专意掏老汉老婆子的裤兜兜。不过,这些万货要是叫人逮住咧,非挨打不可。

10

农村人不论弄啥都离不开个畜生呀、头牯呀的。

象猪唠唠,育到年底杀咧,或者自己吃,或者卖肉换钱。对猪唠唠来说,吃喝玩乐一生,杀咧就杀咧,活的痛快,死个干脆,够咧。最惜惶的是那些犍牛、叫驴、草驴、马、骡子等头牯,挣其八糟劳累咧一辈辈,到终了,有的人还要杀吃,但是有良心的乡党从来不杀头牯吃,而是心里头又感激又难过地挖个坑把它们埋好。

猫娃子狗娃子眼跟前都看不见咧,好像绝种咧。

听说怕怕和狗是亲戚,知不道是不是真的。以前成群结队从地里过,吃碎娃咬牲口,不得人爱。

黑老哇叫唤咧,村子里就要死老人,那声音听着森人得很。

11

无论谁做啥,要有足尽。出咧门要小心招祸,走到路上要操心兜兜,单蹦人要多想媳妇,人稠咧嫑胡瞅识,碰上哈松不要怯火,遇上蔫人不要欺负。

有人活颇烦咧,就去跳河上吊,奈可是瓷锤瓜松才奏的事。人活世上,多吃洋柿子,莫吃死气菜;多走大马路,少拐羊肠道。哈事贵贱不要做。

贼星星再亮,得儿奏不见咧。月牙牙奏是剩哈半拉子,也能把村子的圪里拐角都照明。日头再阴暗,白天也能照见路。

点煤油灯要用洋火,烧锅搭灶要用柴火。洗衣裳到涝池,屎尿尿上后院。

盖房要打胡七,抹墙要和稀泥,天冷咧把脚塞进窝窝,天热咧穿个夹夹奏成咧。

12

陕西话中,有些词发音极其特别。比如闻名于世的第一人称“我”,陕西话念ngè,发音有点像“饿”。

陕西人的称谓也不一般,父亲叫“达”,祖母叫“婆”,祖父有的叫“爷”,有的念“牙”,古老的很尼。比自己父亲同辈而大的男人叫“伯”,女人

叫“嬷”(读“麻”),小的分别叫“叔”和“娘”(读阴平声,或“婶”)。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叫“木犊娃”、“呀呀子”。

另外,陕西话经常出现的一些词,否定的词就是“莫”,莫有,莫啥。吸烟的“吸”

应该是很贴切、很形象的动作,陕西人却非要说吃烟,动作奈么蛮势,连烟也要吃。

还有一个词“啥”,陕西人不说“什么”,奏说“啥”,吃的啥喝的啥,尻门子底下就拉的啥,难听得很。

聊天,东北人叫“唠磕”,四川人说“摆龙门阵”,陕西人最特,叫“谝寒传”。

各位乡党,各位伙计:我跟你谝咧半天寒传咧,知不道你明白不明白我都说咧些啥。你没有听不懂不要紧,伙计我给你当翻译。下面,我就基本上按照汉语拼音的顺序给你选上一些典型的陕西方言细细儿地解释一哈。你再回过头气看,奏知道我上面说的是啥意思咧。你要是寒哈来莫事咧,奏到俺陕西来转一哈,谝上几句寒传,你就对我们陕西方言更了解、更上杆子要学尼!

A 1.啊(à去声)嗒:哪里。2.啊是、啊是咧:哪是?哪个是?3.按猛子:突然。

B 1.罢咧:一般,还行。又:不怎样。又:算了。2.把把儿:物品的把手。又:把柄。3.把做:别扭。4.嫑(音包):不要。5.单蹦人:独自一人。6.单另:另外。7.邦节儿:差不多。8.毕咧:完蛋了。9.不美气:不太好。又生病。10.不踏犁沟:不着边际。

C 1.擦擦儿:衣服口袋。2.草驴:母驴。3.蒇活:舒服;好。4.……成马咧:程度副词,表示某事几乎到了某种极限,如“快成马咧”,表示快极。又如“累成马咧”,表示几乎累到了极点。5.稠:多。6.瓷锤、瓷松:愚钝的人。7.瓷马二楞:非常愚钝的样子。8.瓷实:结实。9.雌松:笨蛋。10.雌逶:磨蹭。或故意拖延不愿上前。11.戳撑:大方;能够独当大任。12.吃摸:估计,预想。

D 1.大(dá阳平声):父亲。2.打捶:打架。3.打发娃:也叫出门,指女儿出嫁。4.打圆:周围,附近。5.大大爷:马虎的家伙。6.担子、挑担:亲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互称,或指亲姐妹的丈夫。7.倒财子:不会算计、胡乱花钱的家伙。8.得空:有空。9.得是、得是的(读děi sī di):是不是。10.咥(dié音叠):海吃海喝。11.叠:捶,打。12.电壶:开水瓶。13.兜兜:口袋。14.逗火:挑衅。15.煅、禁端:收拾;批评。16.丢盹儿:打瞌睡。

E 1.恶水:洗碗洗锅后的脏水。2.二杆子:爱打架闹事的家伙。3.二球:差劲的莽汉。4.佴:扔。

5.饿(ngè):我。

F 1.发麻达:出问题。2.防顾:防范。

G 1.嘎(gá阳平声)、票子:钱。2.嘎达马西:乱七八糟的东西。3.赶早:清晨。4.圪蹴:蹲。5.圪圪拧拧:犹豫矛盾。6.瓜:蠢,傻。7.瓜瓜儿:傻乎乎。8.瓜松(sóng阳平声。以下都一样):指脑子很不灵光、做事老是吃亏上当的蠢人。9.尻(gou音沟)子、尻蛋子:屁股。10.尻门子:屁股眼。11.过事:办红白喜事。

H 1.哈(hā阴平声):指人坏。2.哈(hà去声):下。3.哈咧:糟了,坏了。4.哈松:坏人。5.寒:闲。6.寒人儿:闲人;或指没什么正经事而专以闲游为生的人,有时专指小罪不断、大罪不犯的以小骗小诈为生的人。7.罕水:唾沫液。8.黑老哇:乌鸦。9.红堂瓜水:红光满面,健康滋润的样子。10.后儿个:后天。11.后晌:下午。12.后院:有时特指厕所。13.胡吹冒撂:说大话、吹牛。14.胡七:长方形土坯。

15.胡球马嗒:草率。16.花搅:玩耍女性;对女孩子做不庄重的行为;开……的玩笑;恶作剧。17.欢什:活泼。18.伙计:对朋友、伙伴的亲热称呼。19.荤油:猪油。

J 1.急里马慌:着急慌张。2.鸡(jí阳平声)起:黎明。3.夹夹儿:无袖背心。4.煎水:白开水。5.见天:每天。6.犍牛:阉过的公牛。7.叫结:生活困难。8.叫驴:公驴。9.尖尖尻子:形容到那儿都坐不住的人。10.糨子:糊涂蛋。11.绝:骂。

K 1.砍头子:没见过世面的无知的家伙;或自以为聪明能干的傻子,凯子。2.可利马嚓:迅速,利索。

L 1.浪:逛。2.唠唠(lāo):猪。3.老碗:很大的粗瓷碗。4.老哇:乌鸦。5.涝池:容水的池塘。6.楞种:贬义词,不动也不会动脑子,做事过猛、常常惹事却根本不考虑后果的家伙。7.冷子:冰雹。8.料子布:丝绸或化纤一类的布料。9.溜光锤子:为人虚滑,做事不认真不踏实,只知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家伙。10.嫽:好。11.嫽扎咧:好得很。12.趔远、辟远:滚;一边去。13.零干:干脆;干净;完全结束。14.绺娃子:扒手,小偷。15.虑当:打算。

M 1.麻茬儿黑:天刚黑。2.麻杆:蓖麻杆,说人时特指身体精瘦的人。3.麻迷儿:心性不灵醒的人;不讲理的人。4.麻达:麻烦;烦人;有问题了。5.马卡:差劲儿,糟糕。6.马捻:糟糕。7.蛮势:野蛮。

8.茅子、茅房:厕所。9.冒说:吹嘘;胡说。10.帽盖儿(子):辫子。11.闷:蠢。12.猛一哈:突然一下。

13.明儿个:明天。14.磨牙:唠叨;纠缠。15.莫向:没有希望;根本不可能;不要再想(某事)。16.莫松相:没有样子。17.摩里各缝:完美无缺。18.暮囊:慢腾腾;心性迟缓。19.瞀(正读为mào,陕西话转读为mú阳平声)乱:不舒服;心绪烦乱或身体不适。

N 1.难畅:生活或处境困难;事情不容易办。2.挨(读nái)挫:受惩罚。3.腻子:香皂。4.蔫人:老实巴交、不爱说话的人。5.年斯个:去年。6.年喘:说话。7.捻拢:修理。8.撵端:驱逐。9.涅涅:烂掉的;腐朽的。10.苶(nié阴平声):疲倦,精神不振。

P 1.怕怕:狼。又:可怕。又:形容词,相当于“很”。2.皮干:态度不恰当地不断地说着欺人的话;令人厌烦地话太多。3.皮实:经得住摔打。4.偏岸儿:旁边。5.谝(口片)、谝(口片)寒传:聊天。6.谝家子:特别能说会道的人。7.品麻:拿架子。8.颇烦:麻烦;不耐烦。9.扑西赖害:邋塌,不整洁;窝囊。10.扑的烧(sháo阳平声):过分积极。

Q 1千烦:多事。2..前儿个:前天。3.前一向:前一段时间。4.巧儿:雀,小鸟。5.怯火:害怕。

6.挈(qiē)子:尿布。

R 1.燃马缠兮:乱马七糟,糊涂紊乱。2.然面:没有汤水的面条。3.瓤人:讽刺人。4.嚷仗:骂架。

5.热天:夏天。

6.日头:太阳。

S 1.颡(读sá):头。2.塞黑拐:行贿,塞黑钱。3.丧眼:没有眼色。4.骚情:献媚讨好;举止轻浮(有时专指女人举止轻浮)。5.啥啥儿:任何东西。6.伤脸蹲尻子:未达目的反而丢了面子。7.晌午、晌乎:中午。8.上粪:施肥。9.上杆子:自作多情。10.设乎:如果。11.失鬼倒棒槌、失鬼掏炭:不务正业,瞎胡弄;弄虚作假。12.失塌(日塌):毁坏。13.失绝:责骂。14.拾掇:修理。又:收拾。15.受活:舒服。

16.司火:试一试。常在生气而发出威胁时用之。17.撕挖:搏斗。18.死气:东西腐烂变质。19.松式子:啥样子,指责人或骂人时用。20.碎:小。

T 1.台:藏。台哈,就是藏起来。2.太太:程度副词,犹“很”。3.坛场:场面。或指大的开销。4.弹(tán)嫌:挑剔。5.天麻麻儿明:黎明。6.天黑:晚上。7.舔尻子:巴结人。8.条除:扫帚。9.停当:指事情安排妥当。10.头牯:家畜。11.头前人:大大小小的领导干部。

W 1.娃(wá)子:男孩。2.歪人:厉害的人;恶人。3.窝(wó)也:舒服,或生活状况很好。4.屋内人:妻子、女人。5.窝窝:棉鞋。6.喔(wò):那,那个。7.兀嗒(喔儿、喔嗒儿、奈嗒儿):那里,那儿。

X 1.惜惶:可怜。2.稀样:俊俏。3.稀忽儿:差一点。4.细法、细乡:仔细;生活谨细、特别节约不乱花钱。5.习习儿地:很累的样子。6.显摆:炫耀、攀比。7.姺姤:妯娌。8.先生:老师或医生的称呼。

9.献餮:过丧事时敬献给死者的圆馍。10.乡党:乡亲,老乡。11.相端:查看并拿出意见;根据情况。谢承:用礼物感谢。12.羞先人(先儿):先人(先儿)就是祖先,羞先人(先儿)就是丢人现眼。13.心疼:可爱;漂亮。14.寻门户:红白喜事时凑份子送礼物。15.踅:蛮不讲理;使性子。16.踅踅子:蛮不讲理的家伙。

Y 1.沿沿儿:边。2.眼红:羡慕。3.洋火:火柴。4.洋碱:肥皂。5.洋柿子:西红柿。6.洋糖:水果糖。7.要欺头:挑衅。8.夜个:昨天。9.夜黑:昨天晚上。10.一担尼(读yídánni):一起。11.一岸子气:一边去。12.有足尽:知足。13.育:喂,养。

Z 1.侪(读zái):咱们。2.咋个相:怎么样。3.咋家:想怎么样。4.遭怪:撒谎。5.早起:早晨。6.灶火:厨房。7.贼松:坏蛋。8..贼娃子:偷东西的三只手。9.扎势:摆架子,打肿脸装胖子。10.掌柜的:丈夫、男人。11.招祸:惹祸闯祸。12.展布:抹布。13.招识:理睬。14.争:猛,厉害。又:欠。15.着凉:感冒。16.吱哇:乱喊乱叫。17.挣其八糟:十分劳累。18.挣挣巴巴:勉勉强强。19.挣人:累人。20.制嗒:这里。21.盅盅:酒杯。22.猪唠唠:就是猪。23.吱老儿:蝉。24.奏:就。

陕西方言

陕西方言大全 形容类: 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 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事情乱叫没眉眼,另眼看叫翻白眼,盼人究叫害红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眼。 手:系陕南一带多用,熟练叫老物,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物,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 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力脚。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力脚。 气:关中一带常把发怒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受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努力向上叫争气,老人康健叫福气,小孩聪明叫志气,心灵手巧叫灵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用十二属相形容人: 奸得跟老鼠一样,犟得跟牛犊一样,凶得跟老虎一样,跑得跟兔子一样,大得跟飞龙一样,毒得跟蛇蝎一样,欢得跟马驹一样,绵得跟羊娃一样,灵得跟猴子一样,红得跟鸡冠一样,笨得跟猪脑一样,轻得跟狗尾一样。 用地理名词形容: 山:骄傲自满叫张山,耍半吊子叫争山,爱吹大话叫撂山,行动轻浮叫飘山。 水:掏腰包出钱叫出水,谋取非法所得叫捞油水,太罗嗦叫浆水,找不见叫落水。 用数字形容: 二 对懒汉无赖通常用:二溜子、二混子、二痞子、二赖子、二毛子等; 对一些精神或思维不正常的人通常用:二蛋子、二楞子、二杆子、二糊子、二不拉子、二货子、二荐子、二尚子、二八卦子等。 用定语的形容: 活泼好动的人猴的,心眼很多的人鬼的,穿戴时兴的人飘的,思想迟钝的人闷的,干活偷懒的人奸的,甩膀大干的人实的,逢迎献媚的人轻的,不听忠告的人瓷的,意气风发的人兴的,风面卖乖的人滑的,有本事的人能的,汉有耐的人肉的,爱逞能的人奔的,长的太聪明的人蛮的。

陕西关中方言大全

陕西关中方言大全 牛B—扎式 惊讶—我的神啊笨蛋—瓜怂 懒惰—死人 试试—试火 缓慢—幕囊 没门—莫项 还行—罢咧 坏蛋—哈怂 批评—弹嫌 困难—难常 厉害—增怂 说话—谝闲传 心烦—木乱 是吗—得是 撒谎—糟怪 吱声—言传 乞丐—要饭 完蛋—逼咧 ; 小朋友—碎怂 不讲理—麻迷 舍不得—涩皮 无所谓—怂管 同乡人—乡党 不和—不卯 干扰—打搅 发痒—害咬 适合—刚好 断绝—拉倒 马虎—毛草 矮人—矬子 体胖人—福太 瘦人—干猴 不行—失气 笛子—篾管 胡琴—弦弦

小锣—当当 梆子—咣咣 铙钹—镲镲 唢呐—喇叭 烧饼—饦饦 干面—粘面 糊糊—搅团 馒头—蒸馍 饺子—煮角 棉鞋—窝窝 快点—可里麻擦 迟钝—瓷马格登 不讲道理的人-麻糜儿 不正经—崽拐 对-奏是 结束—毕了 巴结人—舔尻子 出外散步—转转 向别人表功—摆亏欠 嫌弃讨厌—走远 无关紧要—提不上串 左顾右看—卖脸 挑剔毛病—弹嫌 办事周密—严攒 脾气暴躁—脏板 不多不少—刚谄 歪曲事实—胡粘 调皮淘气—捣蛋 大声哭嚎——唤 骂人隐私—揭短 背后告人—干板 梆子戏—莲花落 蛮干胡扑的人—二百五不顺眼的人或者事—丧眼没问题—没麻达

逛—浪 节约—细发 丢盹—打瞌睡 冒失-张 没门路-没眼隙 结实—瓷实 皮实—经得住摔打 害怕—怯火 思绪烦乱-木乱 还行——罢列 差劲-马卡 行动-迟缓—幕囊 邋遢-扑西来海 麻达-麻烦、问题 完蛋了-毕咧 乱七八糟一大堆—噶达马西一河滩一边去——趔远 干脆利落——麻利 哥们—伙计 你别说了—你包说列 一案子起-一边去 赶快——圪利麻擦 不机灵-瓷麻二愣: 怎么了-咋咧 偏僻角落-疙崂夹巷:、 太笨了-瓜实了: 什么东西—啥货 打你一巴掌-扇你一撇儿子 笨蛋-闷耸 增地很-厉害 恶作剧-花搅、 好舒服-颤活 热情过分讨好献媚-骚轻 说不该说的话—皮干 这里-只达 那里-勿达-

陕西风情与陕西方言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陕西风情与陕西方言 ——附:陕西方言常用词 秦士 陕西地域辽阔,陕西方言种类繁多。但一般所说的陕西方言,指的是关中话,地域上则包括陕西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延安、铜川、商洛、安康八个地区,属北方方言,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普通话相比,咬字重,声调低沉,短促有力。 陕西方言也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语法结构简练,幽默风趣,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随我去听听。——因 为用的是陕西方言,所以有些字是按方言的音写的,不是普通话用的“字”,诸位乡党可不要求全责备啊! 1 陕西农村人一赶早在巷子口一见面,大都有如下对话: “吃咧么?” “吃咧。” “吃的啥?” “米汤馍。” “咥(dié吃)咧几个?” “九个。” “饿的达呀,你咋奏跟个猪一样些!” 2 陕西人老朋友见面,为了表示亲热关系美,先是一顿嬉笑怒骂,拳打脚踢。 “你狗日的咋好长光景莫见咧?”给上一拳。 “羞你先人哩,还好意思说,也不给我用电话吱哇一声。”踢一脚。 “去你娘个脚!” “去你达奈腿!” 然后奏握手,正儿八经地说话。 说的不过是夜个弄咧些啥丢人现眼的事,今儿个有啥马眼事,明儿个预备挨些啥错等。 3 两个寒人在巷子口或大街道上闹纠纷咧,互相逗火,话说多咧,声高咧,就这样。 “你皮干啥哩?” “你皮干啥哩?” 后一句声音一定高于前一句。 “我给你娃说,少胡皮干!” “咋咧?” “你说咋咧?” “把你个碎猴!” “你才碎猴!” “咋家?” “你咋家?” 要是莫人劝,可能奏摞到一担尼咧。 4

农村人且的早,鸡叫三遍后,天麻麻明就起来咧,先上茅子倒尿盆,然后婆娘用笤除扫院子,男人一赶早奏到地里气奏活,晌午回来吃一哈饭,再干一后晌,天麻茬儿黑就收工。 早饭一般是米汤馍,一碟红萝卜丝或者寒菜。晌乎饭通常是捞髯面,碗底搁几片葱叶,一勺荤油。吃饭时,都蹴在自家门口的台台子上,端个老碗,把面挑的有三尺高,往嘴里刨的呼噜呼噜,奏是想炫耀一哈老婆的面擀的好。黑咧的饭十分简单,一碗煎水,一个辣子夹馍就打发咧。 陕西人莫事咧就谝寒传,七八个男的女的圪蹴在墙底哈,胡吹冒撂。谁要说一句不踏犁沟的话或者瓤人的话,大伙奏都成咧二杆子咧,一拥而上,揪他的耳朵,甚至扒他的裤子,闹得他吱哩哇啦乱叫唤。 农村人的日子,见天都是这个样子。 5 春天要种地,要给地里头上粪。得把锄、犁、耱、耙等嘎达马西从旮旯拐角倒腾出来,把牛马驴骡育得饱饱的,等地开咧,就忙活咧。 热天收麦,挣人得很,乏的人在地里光丢盹儿。吃几个油泼辣子夹软馍,一哈子就有劲咧,乃馍比啥啥都香。 秋天爱哈霖雨,哈多咧奏把房能泡失塌。碰上哈冰溜子,能把恩颅砸几个豁豁。 冬里冻的要死,莫事咧就窜到被儿窝里,和婆娘说些屁不顶的话,给娃们胡谝城里的洋楼,门面房里的洋货东西。 6 农村人的红白喜事,无非就是埋人、打发娃、娶媳妇、牙牙子满月等等,一律叫过事。 过事要寻门户,埋人要送献餮,打发女子、娶媳妇要送料子布,娃满月要送挈子。 过事奏要吃席,奏要割肉买菜,请厨子,叫隔壁邻伸的人帮忙。掌柜的负责料理好各种嘎西马达的事,招呼好头前人、舅家爷、舅家母;屋里人管理锅碗瓢盆,安排妇女择菜洗碗倒恶水。 过事咧,大事碎事总得有个丈夫,丈夫不是老婆的老汉,是主事人。 席桌要用展布抹得净净的,要摆酒盅盅,菜碟碟。吃席时不要太丧眼,吃一筷子,停一筷子;夹一口菜,咬一口馍。吃到中间时,尽量不要往后院跑,憋不住咧跑咧,回来要记着洗手。吃毕咧临走,要给主儿家打个招呼。 事毕咧,主儿家还要谢承厨子、丈夫等劳苦功高的人。麻达着哩。 7 农村大人皮实,娃也皮实,扛得住风吹雨打,轻易不着凉不得病。要是挨咧啥挫,踢猪尻子一脚,奏把气消咧。心里头把做咧,窝到被儿里头闷一觉,奏啥都想开咧。 没钱人的日子总是挣挣巴巴的,就怕啥地方发麻达咧,弄失塌咧。亲戚朋友见咧面,总要问:“最近咋个相?”如果说“嘹得太太”、“嘹得很”,自然皆大欢喜;设乎说的是“莫松相”、“难场得很着哩”,就安慰一番,说几句宽心话。 见人不要说伤脸的话,不要把脸顶得平平的。遇事咧不要急里马慌的,扑西赖害的。为人办事要克利马嚓,不要圪圪拧拧的。有些鸡尻子掏蛋的急事,也要拿得稳稳的。 8 现在的农村人洗脸也知道用腻子咧,洗衣裳也懂得用洋碱洗衣粉咧。 平时渴咧也很少从水瓮舀凉水喝咧,而是从电壶里倒煎水喝;也知道龙井茶香,牛奶养人。也不再吃煎水泡馍咧,顿顿都有菜。 再不二糊糊地啥也不灵醒,也看看报纸、看看电视啥咧的,得空咧到网吧跟全国各地的婆娘碎娃谝谝闲传,怪有意思哩。萨达姆被美国人逮住那天,我奏是在网上看到的。 冰箱不是咱农村人买不且,觉得喔狗失的蛮费电、费钱的,喔电钱要买多少洋糖啊!电视一到黑咧都看,看电视里人家的日子摩里各缝的,酣水能流一脸盆子。 9 农村啥人都有。 对先生要尊重,有的先生会教书,有的先生会看病,都是好人。

陕西顺口溜

陕西顺口溜 刁蒲城,野渭南不讲理的大荔县 蛮临潼,鬼合阳,韩城是个球咬腿 白水能出二秆子,不如富平的八点子 金周至,银户县 ,杀人放火长安县 二球出在澄城县土匪出在两华县 孟原的风,赤水的葱 武功县的烧鸡公。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三原的媳妇不能看。 继续 长安南路砍过树,秦始皇陵盗过墓,此生行尽天涯路,陕西楞娃就是酷娱乐场所打过仗,火凤凰里嫖过娼,万里长城万里长,陕西楞娃就是强东大街上下过海,长安县上挂过彩,青山颜色终不改,陕西楞娃就是拽华清池里洗过澡,兴庆公园赛过跑,天若有情天亦老,陕西楞娃就是刁八里村口打过劫,政法门口飙过血,意气精魄坚如铁,陕西楞娃就是烈长军武校练过武,和平年代hi过舞,天下英雄皆入土,陕西楞娃就是虎婆娘床上流过汗,五一饭店吃过饭,也曾弯弓射鸟蛋,陕西楞娃就是蛮小寨路口吹过风,打架砍人立过功,万山览遍此为峰,陕西楞娃就是凶派出所里睡过觉,公安局里报过到,曾与将军驱虎豹,陕西楞娃就是暴 挖坑桌上翻过本,1+1里嗑过粉,千秋家国血未冷,陕西楞娃就是猛 往下看: 灰吴旗,愣志丹,自做聪明是延安穷黄龙,瘦宜川,甘泉醉鬼满街转 鬼洛川,贼富县,子洲公鸡住医院憨延長,瞎延川,安塞野鸡桥头站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神府的碳榆林的盖老上千万, 定靖的婊子蛮街转横佳俩地尽灰汉,吴堡出的尽山汉

呵呵,子洲出了一个王名万! 扯面宽得像裤带,男女帕帕头上戴; 四季一身黑穿戴,瞪眼锅盔像锅盖; 羊肉泡馍大碗卖,有了辣子不吃菜; 男人唱戏吼起来,女人唱戏装病态; 哭丧说唱分不开,香烟不抽耳根塞; 吃面涎水倒回来,皇上按着两行埋; 人名都被动物代,固守本土不出外; 老人都把皮影爱,手背身后走路快;家家厢房半边盖,信教只有老太太 接着往下: 陕西旧语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金疙瘩银疙瘩还嫌不够, 天在上地在下你娃嫑牛。 陕西旧语 出了南门往北走, 路上碰见人咬狗。 拾起狗来砸砖头, 反被砖头咬了手。 顺手扔进河里头, 溅了一身黄干土。 蚂蚱身上害疥疮, 老牛卧在鸡架上。 蚂蚁踏的锅盖响, 老鼠骑到猫脖项。 他大十七娃十八, 月子娃娃做庄稼。 说了白话说实话, 初九过了是初八。 还有;还有:

陕西方言大全你都还记得吗

陕西方言大全,你都还记得吗? 13、瓜?(简化为:上尺下从):后面这个简化字竟然打不出来,所以老乡们整天用它,却不知道怎么写,也有情可原。此字念song,指男性的生殖器、精液之类;还有一个骂人的话“瓜屄(bi)”,陕西人读音gua'pi,就是指的女性的生殖器。可见,乡村野人用什么来衡量一个人。有人将瓜(上尺下从)写作“瓜怂”,是不对的。查一下字典就知道,怂,是惊怕的意思,与傻瓜的“瓜”不搭配; 14、甑(zeng)糕:关中许多人念做jin/jing'gao,是一种用米、枣混合蒸成的食品,甜而粘。甑,蒸食品的器具,去博物馆里看看就知道,早在青铜器时代就已大量使用。只是不知道这甑糕起源于何时; 15、多(duo)人:这种称谓现在的关中年轻人都不怎么用了,这一词以及因而赋予“多”这个字的一个重要涵义将消失!所以,要救一救方言!它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多,除了与“少”相对的意思外,多还有高尚、尊崇的意思。古书中经常有什么不足多、以什么为多的语句。现在关中人常说多(音tuo)人,是指长辈、老人。再看看“爹”字,父字下面一个多字,据某研究关中方言的专家说“爹”和关中人指父亲的“大”字,都起源于多字; 16、撴(dun)住:关中人说把什么抓住、抓紧,就说

撴住、撴紧,如:“把绳子撴紧,不敢丢!” 17、呇(men):一场大暴雨后,堡子被雨水呇了。指被水淹了。此字的原意为:水从地下涌出; 18、可憎:关中人常说某人可憎地很!指人不讨人喜欢、故意炫耀、矫情、不通人情等; 19、避:关中人让人走开、滚蛋,只用一个字避(pi),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有时还加个语气助词斯,避斯! 20、?:ba,大便,即是动词,又是名词。?下了!有时指发生意外、出事了,或者情况不妙。可英译为“Oh!Shit!”; 21、奘:大家通过《西游记》都知道了玄奘法师。可说起这名字的来头,连我也不知道。只是关中人说某人奘地很!脾气奘,就是指某人脾气厉害,语气生硬; 22、黡(yan)子:黑色的痣; 23、吝啬:关中人常说“看把你吝得!”“哪个家伙啬得很!”,把吝啬这个词汇拆开来用。吝,一般表示自己有某物而别人没有时,向别人炫耀;啬,则指某人有某物,但不给别人。两字略有区别; 24、霖雨:连续几日下雨; 25、霈(pei)雨:关中人把夏秋季来势迅猛、降雨量大的雨称作霈雨。查现代汉语词典,霈,即大雨。但字典注明是书面语用字。谁能想到陕西的老百姓口头上就在说呢; 26、莳(shi)弄:莳,移栽秧苗。莳花弄草,指栽种花

陕西土话才不土

好多不知道的的,陕西人来学习一下吧 古汉语中的“陕西话” 陕西人把“小”称为“蕞”(sui)。如陕西关中人常说:蕞马、蕞个子、蕞娃.... 王充《论衡》:“蕞残满车,不成为道。” "蕞残"指小而残缺的文章。《左传》:“抑语曰:"蕞尔国。" 杜预注:蕞,小 陕西人把脑袋称为:“颡”,本意为额,引伸为头。孔子: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 陕西关中方言称父母或已经亡故的祖先为"先人"。《诗经.小雅.小宛》:“我心忧忧,念昔先人。” 陕西关中人把"妯娌"称为"先后". 《辞海·汉书·郊祀志上》:“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颜师古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宛若,字也。 陕西关中方言把“不耐烦”称为“叵烦”《说文》:“叵,不可也。”《正字通》:“叵耐,不可耐也。”叵烦,不可烦。 “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辞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渭之嫽。”“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之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

则谓之“嫽的太太”。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扬雄在其《方言》一书中也说:“嫽,好也。”此后,这个词便一直保存下来——不过,大多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如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诗句:“鬟梳嫽俏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丽的样子的。 “倭也”。指人漂亮,娇美。如:“你看nia小伙娶的媳妇多倭也!”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如:“那人心细,活做得倭也,没啥弹嫌的”.宋代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只是关中人在方言里因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实际上仍是《文韵》所说“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喝汤(喝水)。说到“喝汤”,这汤非土话,乃文词也。蓝田人现在还这样说。汤即热水也。临潼华清池有个“九龙汤”(地热洗澡池),便是此义。 “瓤人”。陕西话里有“让人”读(瓤人)一词,指取笑、讥笑别人的意思。记得中学课本里《信灵君窃伏救赵》中有此一句,“魏公子让信灵君曰”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词保留的够古老吧。 “彘”字。宝鸡一带将“猪”读作“只”,人们总是以为是很土的读音,其实应当是“彘”,是很古老的语言!《鸿门宴》中“……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陕西方言顺口溜

1、帽子戴地端,媳妇来地欢。帽子歪歪戴,媳妇来地快。 2、车子莫铃,压人不疼,车子莫闸,不准带娃。勾坐莫蒙字,缠些烂绳子,后带磨花子,别个烂卡子! 3、罗罗面面,油馍串串,猪肉扇扇,罐罐,我娃是个福蛋蛋!福里生,福里长,从小就能把福享。 4、屎巴牛点灯,点出先生。先生算卦,算出黑娃。黑娃敲锣,敲出她婆。她婆碾米,碾出她女,她女刮锅,刮出她哥。她哥上柜,上出他伯。他伯碾场,碾出黄狼。黄狼挖枣刺,挖出他嫂子。(“屎巴牛”即屎克郎。) 5、羞、羞、把脸抠,抠个渠渠种豌豆。人家豌豆打一石,咱的豌豆打一马牙罐。 |来自1楼2014-10-2610:08 ?

9、猴娃猴娃搬砖头,砸了猴娃脚趾头。猴娃猴娃你不哭,给你娶个花媳妇。娶下媳妇阿达睡?牛槽里睡;铺啥呀?铺簸箕;盖啥呀?盖筛子;枕啥呀?枕棒槌。棒槌滚得骨碌碌,猴娃媳妇睡得呼噜噜。 10、箩箩,面面,杀公鸡,擀细面。婆一碗,爷一碗,两个小伙两半碗。 |来自2楼2014-10-2610:09 进士 9 11、谁跟我、摇尾巴,一脚踢到沟底下。沟底下,有狼哩,把娃吓得胡藏(qiang)哩。 12、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上树树,逮雀雀(qiaoqiao),逮下雀雀喂老猫。 13、嘚嘚喔喔!额(我)给财主干活,财主嫌我吃滴多,额给财主巴(拉:拉屎)一锅!财主嫌我吃滴少,额给财主巴(拉:拉屎)一袄! 14、队长用钱一句话,会计用钱帐上挂,用钱抽屉拿,社员用钱求菩萨。 15、月明夜,亮晃晃,开开城门洗衣裳。洗得干干净净的,捶得邦邦硬硬的,打发哥哥穿整齐,提上馍笼走亲戚。 16、月亮爷,明晃晃,我在河里洗衣裳,洗得白,捶得光,打发娃娃上学堂,读诗书,写,一考考上状元郎,喜报送到你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 17、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老婆喝淡汤。种田的,吃;炒菜的,光闻香;编席的,睡光炕;做棺材的死路上。 18、饿死饿活、不给财东干活。豆豆短把勺,想搂稠的舀不着。早上吃饭晌午端,中午吃饭日压山,晚上喝汤鸡叫唤,你看可怜不可怜。 19、谁打我手,变黄狗。黄狗吃屎我喝酒,黄狗吃的吧哒哒,把我笑的哈哈哈。 20、鸡娃多了能下蛋,娃娃多了人心乱,如若不信这些话,听我来把口歌念:"老大得病老二看,老三提个大尿罐,老四拿个转,老五要吃,老六烧火老七擀,老八回来占老碗,老九见了连锅铲,老十气得干瞪眼。他大他妈都满怨,你看娃多谄不谄。

关中方言,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

关中方言,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还以为农民说的话,比较土气,生冷硬噌,难登大雅乊堂。而实际上,在古代它是中国的官话,被称为雅言,《诗经》《唐诗》要用古代的官话,也就是现在的关中方言来读,才算是标准读音。伍永尚是一位研究陕西方言的专家。他举例说,只有用陕西话才能读通唐诗,读出韵味。 白居易著名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挃黑。”其中的“色”如果按普通话发“se”音,没法押韵,按陕西话发sěi音,才能和陕西话“黑”押韵。 诗圣杜甫《梦李白》:“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尤疑照颜色。水深破浪阔,天使蛟龙得。”其中的测,黑,色,得,都必须用陕西话来读才能押韵.按陕西话,“测”读cei,“黑”读hei,“色”读sei,“得”读dei,全诗才能押韵。 诗仙李白的《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着,冠盖何辉赫。”其中的陌、宅、赫须按陕西方言分别读作mei、zei、hei,才能押韵。

王维《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敀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这其中的白、脉用普通话来读,不能与末句的客字押韵。但用陕西话分别读作“北”“们”“肯”,就全部押韵了。 高适著名的《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电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按陕西方言,“色”念sei,才押韵。 陕西方言中“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辞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乊间或渭乊嫽。”“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乊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则谓乊“嫽的太太”。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扬雄在其《方言》一乢中也说:“嫽,好也。”此后,这个词便一直保存下来——不过,大多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如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

陕西省商洛市方言荟萃

陕西省商洛市方言荟萃商洛人把蚂蚁叫马爷 把蚯蚓叫出窜 把蛇叫长葱 把青蛙叫河马 把贝壳叫海巴子 把螃蟹叫盘夹夹 把知了叫唔鹰 把鸟雀叫桥桥 把乌鸦叫老娃 把鸽子叫蒲果 把蚊子叫莫子 把西红柿叫洋四子 把马铃薯叫芋头 把甘薯叫红薯,也叫红勺 把深山里的人叫三里毛老鼠 把深山叫深山仡佬子 把杏子叫横 把下叫哈 把前面叫前头 把后面叫颌斗 把去年叫年死 把稻草叫桃草 把玉米叫苞谷

把你没有用叫你能chua! 撒谎叫胡说,胡扯 把那边叫乌达 把这边叫只达 把下叫哈 把骗人叫哄森呢 把谁叫森 把干什么叫干撒哩 把啥叫撒 把讨厌叫祟人,泼烦 把串门子叫游门子 把到家里歇一歇叫坐一哈嘛 把休息叫歇一哈 把讨好别人叫舔么人,也叫加摸人,添沟子把眼睛叫眼窝 把来不及了叫跟不上了 把赶集叫上旗啊,上旗起啊 把膝盖叫乞子盖 把上不去叫不得上乞; 把玉米糊叫糊汤 把父亲叫大 把大伯叫大悲 把迟了叫次啦 把漂亮叫看你西的太

把高兴叫兴的 把聪明叫灵醒 把吝啬叫参皮 把对人热情叫稀气的 把岳父叫丈人 把岳母叫丈母娘 把姐妹的丈夫叫翘担子,一翘子把飞机叫虚机 把土匪叫偷许 把非常叫须长 把妻子叫婆娘,西子 把跪下叫困哈 把被人打了叫叫人杰啦 把说话叫年传 把乱跑叫葛宁 把垃圾叫我撒 把串门叫游门子 把就是叫四得 把特别多叫多地太太 把树枝叫树股子 把没问题叫么马达 把瞬间叫翁的一哈 把蹲下叫个各旧哈 把一团叫一疙瘩

把好极了叫聊咋了 把吵架叫嚷仗 把傻子叫二干、二球,二怂; 把小混混叫二流子 把跑得狼狈叫栽死也或 把颜色混杂叫五马六道 把乱七八糟叫乱马石窝 屁股叫勾子; 把上山叫上坡!把烦恼叫挠草,把蛇叫长虫,把开始叫嘎势吧,把急忙叫紧忙,把颜色叫年瑟,把一半叫半砸 商州方言 虽没有特别之处 但早已深深烙上商州人的气息 那么朴实 那么醇厚 商洛方言好似母语陪着一代又一代的商洛人做个商洛人真好! 商洛人把蚂蚁叫马爷 把蚯蚓叫出窜 把蛇叫长葱 把青蛙叫河马 把贝壳叫海巴子 把螃蟹叫盘夹夹 把知了叫唔鹰 把鸟雀叫桥桥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内容摘要】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不仅在语音构词方面独具特色,同时体现出了鲜明社会文化特征。 【关键词】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特点发展 亲属称谓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族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同时,考察亲属称谓词的变化能折射出社会生活,时代背景和和人们心理状态等的变迁。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文字初祖”的仓颉就是陕西宝鸡人。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中可以了解到古老的华夏文化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方表的真情实感。研究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有助于进一步加深陕西地区文化特点的认识和研究。 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 1.从音节上看,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如:爸、妈、爷、婆、姨、姑、哥等等。还有少数的双音节词,如:老姑、老舅、老姨等。 2.从声调上看,主要以阳平声调为主,如:爸(bá)、姑(gú)、哥(gé)、姐(jīé)等。 3.亲属称谓词主要是采用附加式构词法。最常见的是前加“老”和“大”。有的加了之后意义发生了改变。如:“老姑”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姑母;“老姨”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姨母;“老爷”是指曾祖父。有的则只是为了增加亲切感。如:对兄妹中排行最小的弟弟或妹妹常亲切地称之为“老妹”或“老弟”。 二、亲属称谓词的发展。 随着普通话的推行,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方言中有些称谓已被其他称谓所代替,有的则已绝迹。 陕西方言中称“爸爸”为“答”或“爹”,现在这一称谓即将绝迹,但在大龄人中还能听到,常常是一个家庭中,三代对“爸”的称呼均不一样。 “妈妈”则称之为“娘”,现在已不常使用,通常称为“妈”。 “伯父”在陕西方言中通常被称之为“白白”,伯母则通常称之为“大大”这一称呼现在仍在普遍使用。 “舅妈”陕西方言中通常称之为“妗子”;外公不叫“姥爷”而称之为“魏公”;这些称呼在城市中已逐渐消逝,但在农村仍在普遍使用。 “屋里人”陕西方言中常把媳妇称之为“屋里人”。过去的农家,男的在田间劳作,女的便在家纺织织布,内外分明,各行其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把女的称之为“屋里人”的称谓,就连《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称呼。如:《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有,袭人想:“······其实我究竟没有在老爷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屋里人。”这里的屋里人已与陕西方言中所指的已婚妇女含义大致相近。 三、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中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特征 1.强调他称,体现尊敬。 亲属称谓词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称,是用于当面招呼的的亲属称谓词。另一类是背称,不用于当面招呼,常用在书信中或正式场合及向别人介绍时的亲属称谓词。无论是背称还是面称,都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 陕西方言在面称中为了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常强调他称,如:称呼老人一般前加儿孙辈的名字,如“某某他爷爷”或“某某他奶奶”;称呼平辈一般以自己孩子的称呼为标准,如:如果自己孩子的大娘则称之为“他大爷”“他大娘”或“某某他大爷”“某某他大娘”。对晚辈的

陕西方言顺口溜

举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0-26 10:08 ?

举报|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0-26 10:09 ?

16、月亮爷,明晃晃,我在河里洗衣裳,洗得白,捶得光,打发娃娃上学堂,读诗书,写文章,一考考上状元郎,喜报送到你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 17、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老婆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炒菜的,光闻香;编席的,睡光炕;做棺材的死路上。 18、饿死饿活、不给财东干活。豆豆麦仁短把勺,想搂稠的舀不着。早上吃饭晌午端,中午吃饭日压山,晚上喝汤鸡叫唤,你看可怜不可怜。 19、谁打我手,变黄狗。黄狗吃屎我喝酒,黄狗吃的吧哒哒,把我笑的哈哈哈。 20、鸡娃多了能下蛋,娃娃多了人心乱,如若不信这些话,听我来把口歌念:"老大得病老二看,老三提个大尿罐,老四拿个蒸馍转,老五要吃biangbiang面,老六烧火老七擀,老八回来占老碗,老九见了连锅铲,老十气得干瞪眼。他大他妈都满怨,你看娃多谄不谄。 21、亲家母,你来啦,端个板凳你坐下,咱俩说说家常话:“自从你女到我家,由十七,到十八,头不梳,脸不洗,一天到晚睡得美。叫你娃,洗个碗,她拿碗去叫狗舔;叫你娃,洗个锅,清鼻流到锅耳朵;叫你娃,倒个灰,坐到粪堆就捉虱(sei);叫你娃,看个磨,坐到磨坊就睡着(chuo)。” 22、一家四口人,都来把家分。老大胡子长,分了一间房;老二胡子短,分了一个碗;老三没胡子,分了个驴蹄子;老四爱喳喳,分了个烂刷刷。谁也不要妈,后院把猪拉。四个都是“狼”,长大忘了娘。 23、我大(爹)爱吃山核桃,把我卖到山屹崂。桌子擀面太得高,板凳擀面折断腰。半截擀杖没牙刀,漏气风箱要我烧。我妈只图把我卖,我受的难过谁知道?天知道,地知道,剩下就是我知道。拄擀杖、骂媒人,媒人真是没良心。说下(ha)这媒烂舌根儿! 24、树上的喜鹊叫喳喳,左眼跳得扑塌塌。黄狗黄狗你卧下,媒人媒人你坐下。叫我给咱(ca)烧茶吵芝麻,吃饱喝够再说话。 25、你大伯(bei),你听着:咱娃没长下(ha)十七八,看不了钥匙当不了家, 千万给寻个好阿家(婆家)。 26、一二三,上渭南,渭南有个毛老汉,吃你饭、砸你锅,把你吓(ha)得钻鸡窝,鸡放屁你着(chuo)气,鸡拉胡胡你唱戏。 27、咱俩好、咱俩好,咱俩关关(合伙的意思)买手表,你掏钱我戴表,你没媳妇我给你找,给你找个阿庆嫂,看你敢要不敢要.

陕西方言字

小谈陕西方言字“挏” 摘要:方言中许多有地域特色的词语,有些虽然在字形上已消失,但字音还保留在方言中,对这类字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方言字的文化渊源,也是对书面语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悠久古老的陕西关中方言里保存了许多古音古义,是汉语的活化石,是研究汉语史的宝贵财富。本文从语音、语义、与其它方言的联系三个方面分析研究陕西方言字“挏”。 关键字:研究;方言;“挏”;汉字 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1】这句话是说北方人说话质朴直率,言辞中保留着许多古语。作为十三朝古都的陕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其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文言词和古音,是历代文化长期积聚沉淀的产物。陕西的关中方言尤然,关中方言保存了许多古音古义,是汉语的活化石, 是研究汉语史的宝贵财富。然而,自普通话普及之后,地方语言逐渐被普通话代替,一些极雅的文言渐渐消失,或被认为是俗语而遭摒弃,以致出现大量存其音佚其字,或有其字而不识其字的现象。本文从语音、语义和、与其它方言的联系三个方面分析研究陕西方言字“挏”。 从语音角度讲,陕西方言中经常会把衣服弄脏了,说:“把衣裳dònɡ脏了。”孩子闯祸了,说:“娃dònɡ乱子了。”手里有了钱乱花,不节约,人们责备他说:“胡dònɡ呢。”小孩儿不注意卫生,大人抱怨说:“看把屋里dònɡ得脏的,也不知道拾掇。”婴儿拉屎,小脚蹬的满床都是,大人一边收拾,一边说:“看娃dònɡ了个淫匀。”著名秦腔剧作家高培支写的《夺锦楼》里就有:“谁料到这事儿越dònɡ越大。”此意引申就是事情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例如说,事情越挏越大了。可见这个“dònɡ”使用的广泛性、普遍性和重要性。但到底是哪个字呢?陕西话是中国古老的语言,这个字显然也是一个很古老的文字,经过许多学者的推敲研究,证明它就是“挏”。

陕西方言歌曲

陕西方言歌曲《陕西木有啥》 唉咱大家吃好了没有?好咧。. 吃好了咱把喔家伙拿出来热闹一哈 军校,啊,备马,啊,抬刀伺候.。.喂儿.。. 【段落1】 中国版图最中间陕北关中连陕南秦岭中间分界线一声秦腔吼破天 陕西到底咋个向赶紧听我给你唱中华文明这发祥文化渊源时间长 陕西其实木有啥始皇嬴政统天下唐僧译经大雁塔西游故事传万家 名城名景扬中华百位皇帝埋地下炎黄二帝渭水源文人墨客誉华夏 丝路从咱这出发向西横穿了欧亚昭君出塞别西汉幽思自叹弹琵琶 贞观之治稳江山开元盛世商业繁科举制度贤能现文化包容后人赞 西周初年把名起清朝正名叫陕西至今声名未曾变横跨秦川八百里 周秦汉唐名天下辉煌成就耀中华革命精神代代传文脉深厚最文化 【段落2】 从东往西咱慢慢谝关中东头是潼关陕西的东门黄河边人间路止潼关险当年联军把皇帝撵一路狂奔来西安慈禧老佛爷进潼关关键时候得靠老陕再往里到韩城县史记之乡逛一遍鲤鱼摆尾跃龙门古城文庙包忘看 党家村的四合院建筑瑰宝专家赞华阴旁边立华山华山论剑英雄传 西岳庙藏宫殿要论年头始于汉帝王出行游玩处金碧辉煌你得看 走到临潼骊山头烽火台上戏诸侯褒姒一笑江山丢倾国倾城满玉楼 你说陕西木有啥我们都在这儿长大你说陕西木有啥五千年的故事厚厚一沓你说陕西木有啥每寸土地都有时光一茬你说陕西木有啥每座城市都有那文化一大把 【段落3】 秦始皇陵兵马俑屹立千年黄土中华清池,温泉宫贵妃醉酒在其中 唐明皇,有情男三千宠爱为玉环比翼鸟连理枝长恨之歌肝肠断 骊山脚下兵谏亭西安事变让内战停临潼过了是蓝田蓝田玉石迷人眼 韩愈老汉说的颤雪拥蓝关马不前蓝田猿人百万年半坡遗址比他晚 西安东边白鹿原小说电影话变迁老房老陕关中汉手里端着大老碗 到西安你得听我谝八百里秦川正中间博物馆遗址随处见说多你可包木乱这里美食是一活摊凉皮肉夹馍最经典羊肉泡馍喋一碗让你尝尝撒叫颤西安话也有特点克里马擦不拐弯头叫撒好叫颤听不懂你赶紧念传 【段落4】 关中自古英雄汉增愣噌倔少念传高人都把姓名埋墙根蹲着谝闲传 长安古乐调独弹距今一千三百年音乐里的活化石唐代宫廷最常见 走两步咱逛咸阳大地原点可别忘biangbiang面要尝一尝有个口诀得会唱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 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 推个车车逛咸阳推个车车逛咸阳逛咸阳 秦朝的皇帝秦始皇秦朝的宫殿叫阿房项羽一把火烧光昔日繁华一片荒咸阳一过到杨凌中国第一农科城特色产业真叫猛农业研究玩滴精 往西路过法门寺皇家寺庙存舍利大唐国宝一大堆两千多件不是吹 宝鸡自古称陈仓城市形象为凤凰民间工艺美术乡周秦文明这发祥 炎帝故里青铜乡佛骨圣地周礼邦西府小吃你喋不完尝遍才知道撒叫香

陕西话大全

陕西话大全 1. 制达-这里 2. 雾达-那里 3. 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Wer 4. 啊四-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 5. 野个-昨天 6. 前个-前天 7. 后个-后天 8. 明个-明天 9. 年四个-去年 10. 蹭-厉害 11. 碟-吃饭、打人 12. 四火--试一试, 13. 南常--困难,不容易办的 14. 谝--聊天,说话 15. 扎式--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 16. 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

17. 产活--好,舒服 18. 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19. 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 20. 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 21. 马卡--差劲 22. 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 23. 细香、戏法--细致、仔细。 24. 聊砸列--很好,很美 25. 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 26. 打圆--周围、附近 27. 麻达--麻烦、问题 28. 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29. 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 30. 克里马擦--快点,英文:hurry up 31. 逼列--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32. 噶达马西一和滩一--乱七八糟一大堆 33. 列远-一边去 34. 都成送列--都成什么样了啊?

35. ….成马列--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马列,漂亮成马列 36. 饿贼--不太文明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37. 忒--很好,很棒 38. 饿--人称代词我 39. nia--人家 40. 再--咱们 41. 伙计-一一般指朋友、哥们、女孩子的男朋友 42. ...咧--…...了 43. 寺--是 44. 社--说 45. 包--不,例如:“你包社列”就“是你别说了” 46. 活试--合适,满意 47. 建议在西安女孩子不要说“锤子”二字,西安人都明白 48. 一案子起-一一边去 49. 糟怪--撒谎 50. 能CHUA--CHUA在西安话中是不文明用语,但加上“能”意思就是“能干什么”形容某人无能办事不力。 51.残货的很--历害的很

陕西方言VS普通话

陕西方言VS普通话 1. 制达—这里 2. 雾达—那里 3. 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WER 4. 啊四—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 5. 野er个—昨天 6. 前个—前天 7. 后个—后天 8. 明个—明天 9. 年四个—去年 10. 蹭—厉害 11. 碟—吃饭、打人 12. 四火—试一试, 13. 南常—困难,不容易办的 14. 谝—聊天,说话 15. 扎式—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 16. 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 17. 产活—好,舒服 18. 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19. 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 20. 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

21. 马卡—差劲 22. 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 23. 细香、戏法—细致、仔细。 24. 了杂列—很好,很美 25. 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 26. 打圆—周围、附近 27. 麻达—麻烦、问题 28. 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29. 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 30. 克里马擦—快点,英文:hurry up 31. 逼列—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32. 噶达马西一和滩—乱七八糟一大堆 33. 列远—一边去 34. 都成送列—都成什么样了啊? 35. ….成马列—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马列,漂亮成马列 36. 饿贼—不太文明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37. 忒—很好,很棒 38. 饿—人称代词我 39. nia—人家 40. 再—咱们 41. 伙计—一般制朋友、哥们、女孩子的男朋友 42. 。。。。咧--…..了

43. 寺—是 44. 社—说 45. 包—不,例如:“你包社列”就“是你别说了” 46. 活试—合适,满意 47. 建议在西安女孩子不要说“锤子”二字,西安人都明白 48. 一案子起—一边去 49. 糟怪—撒谎 50. 能CHUA—CHUA在西安话中是不文明用语,但加上“能”意思就是“能干什么”形容某人无能办事不力。 51. 撒吗-什么呀 52. 二万:说话什么的没个水准 53. 打锤:打架 54. 吊棒:泡妞 55. 松活:宽敞 56.入:输(如“打牌入列“) 57.坝(四声):钱(如抹把-掏钱,几张把-多少钱) 58.song(二声):狂人\强人(前面再加上“冷”语气加强,多有贬意)

有趣的关中方言

有趣的关中方言 方言,顾名思义,就是流行一方的语言,关中的方言很有特点。(图1) 一)源远流长 有很多方言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这些语言在古代是雅言,即社会流行的官语,就像今天流行的普通话。这些雅语有的可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商、周时期,而大多数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比如:“失鬼”一词,就来自古代的“饰诡”。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就解释为“诡,变也”。关中人用“失鬼倒棒槌”来形容一些人搞歪门邪道。 二)民族串语 就是借用少数民族的语言。 据考证,关中人把父亲叫“大”,就是从羌族转借过来的。 再如:“嘎搭马希”就是维吾尔族语。 “喀里马查”、“瓷马咯登”就是蒙古语。 “托尔木”就是阿拉伯语。 三)约定俗成 百年以来,随着外商和传教士的进入,“洋”字就出现在中国人的词汇里了。在关中地区尤其是这样,凡是舶来品或者用机器制造的物品,都被贯以洋字。 如:面粉叫洋面面火柴叫洋火 蜡烛叫洋蜡肥皂叫洋碱 煤油叫洋油鸦片叫洋烟 机织布叫洋布水果糖叫洋糖 土豆叫洋芋番茄叫洋柿子 时髦叫洋来搞笑叫洋相 就这样,“洋”字被关中人无形中纳入了自己的语言体系。 四)吸收宗教词语

如:“阿弥陀佛”就是佛教语言, “寿比南山”就是道家语言, “上帝保佑”就是基督教语言。 五)读音转异 同样的字,由于地域的不同,读音往往也就有了差异。如:“说”,普通话读Shuo, 在东府地区读“雪”,Xue, 在西府地区读“设”,She。 又如:“水”,普通话读Shui, 在东府地区读“匪”,Fei, 在西府地区读“付”,Fu。 再如:普通话的“北京”,关中话念“北京”。 普通话的“上海”,关中话念“上海”。 六)用字有趣 最典型的,就是关中方言在形容词上的使用是非常有趣的。在形容人方面: 1.有用十二属相来形容和比喻的 如:贼的跟老鼠一样犟的跟牛一样 凶的跟老虎一样跑的跟兔子一样 大的跟龙一样毒的跟蛇一样 欢的跟马驹一样绵的跟羊一样 精的跟猴一样好斗的跟鸡一样

陕西方言

陕西常用方言 嫁女叫打发,呐喊叫滋哇,话多叫皮干,贪吃叫桑眼,害怕叫怯火,修理叫拾掇,讨厌叫日眼,讨好叫骚轻,可爱叫心疼,坏蛋叫哈耸。 表示时间: 1.爷个—昨天 2.前个—前天 3.后个—后天 4.明个—明天 5.年四—去年 6.都八时列-都什么时间了? 表示动作: 1.碟—吃饭、打人 2.扎式—摆架子,显摆 3.片—聊天,说话 4.日塌-打人至伤 5.七-去 6.糟蹋-浪费 7.欣-找,寻找 卖菜的:饿给他交锤子税。 车站协管员:朝上站,小心把你对死咧 狼人虎剧:姑娘小伙包片咧,狼人虎剧开演咧 老西安厕所门口遇见朋友:吃咧么?刚吃...... ..... 网管:么机子咧,你坐着等一哈。 游戏厅老板:一块四个,两块9个,包机3块。闲人:你球势子,你能CHUA 大学生:你好好帝. 球迷:边裁边裁,你妈做台 父母社自己娃:饿捣咧八辈子霉咧,要哈你个万货.. 西羊市买凉粽子的大妈:你买不买,不买赶紧咧远,日你达捏,把饿买主耽搁咧。出租车司机:"伙计,我交车腻你从挡一辆。" 中巴售票员:"伙计,刚哈去地窝人,想割你地包腻。" 餐馆老板:"伙计,发票完了,你明天来取。" 交通协管员:"急着弄松,拦都拦不住。" 出租车司机:"pol.ice,湿你碑。" pol.ice:"少皮干,200块,交咧赶紧滚。" 清洁工:"脏的跟松一样!" 烤肉老板:"还洗松手腻,赶紧穿 夜店美女:不桥咧,不桥咧。一桥一身费(水),热HIN 年长语文老师:你把你先人亏滴在坟头胡别(蹦)捏。去书包一收拾叫你达把你领回去。老医生:小伙子,你这病马达滴很。百汇卖衣服:来,先穿上试,再社小学生放学路上:贼你妈,贼你妈 夜店看场子的:伙计,得是想寻事,想乃打? 公交车售票员:上来滴都朝里走,挤到门口闹怂,里头空成怂咧 321司机:钱一投,从后门上。 K600买票:上车二块,少胡然。案板街:来伙计,手机看一哈 北院门:来..里头坐来,小李,来给买主把还(鞋)一舔。网管:AI 伙计,这机子十他咧,、坐一岸子去。劫岁娃钱的:岁P,有钱么? 大学女生:饿贼,握(那人)就是个散片

最齐全的延安方言

最齐全的延安方言 最齐全的延安方言 咋做过兰——意思是:做了坏事了 憨流少势——意思是不正常 站半开可——意思是走远一点,不关你事 我是混三人——我是横山人 想吃油糕怕油嘴——指做事矛盾,想得到又不舍弃,含糊不清。多指粉刺人! 一满说不了。——意指确实不太会说 nia稳——冷静点,不要冲动 而个:现在! 逼兜。——一种绝世武功(耳光) 树格擦擦上圪蹴两个巧巧,母巧巧对公巧巧说:咋及老见你嘴里格软软格软软的吃甚着了?公巧巧说:鳖宗。母巧巧又问:拉的?公巧儿说:将才在地哈逮的么。母巧儿又说:则你干给俄也逮上一个么。公巧儿骂道:你个懒孙!自个儿不逮个三?母巧儿三说”那你给俄吃上一点点么,就一点点。公巧儿说:一满剩哈半格答答蓝。母巧儿说:就吼吼儿一点儿咋个?公巧儿说:就不。母巧儿三恼蓝,栏脑上美美的把公巧儿颠了一打,一哈把鳖宗打得趟蓝,说:叫你给老丫再脏!丫丫吃不成都别想吃!公巧儿说:则干趟蓝么,你咋周么个冷孙!则去求,再等丫丫引你串着....

在陕北, 有一种无聊叫身不定、有一种高调叫能牙二呲、有一种低调叫压得稳、有一种搞笑叫红火、 有一种热情叫骚情、 有一种絮叨叫个囊、 有一种藐视叫砍货、 有一种合适叫应自、 有一种狡猾叫鬼流式气、有一种诚实叫倚老结实、有一种笨叫憨咧咧、 有一种洒脱叫算求蓝、更有一种知道叫害开蓝,有一种给力叫局劲、 有一种潇洒叫样达、 有一种笨蛋叫灰汉、 有一种颓废叫球势蓝、有一种盛气凌人叫扎势、有一种挖苦叫排侃、 有一种感冒叫鼻塌憨水、有一种快捷叫客情马擦、

有一种胡说叫鬼个兰炭、 有一种无奈叫脑出的丁瓷、 有一种期待叫你给老子等着! “老子” 延安人把“我”不叫“我”,而叫“老子” “他”或“他们”称为“家”或“家们” “猛” 在延安“猛”字不是形容词,而是副词,词义与“很”字差不多,就是比“很”更很一点而已。富县人叫“好太”或“好太太的”,延安人叫“猛好了” 传说中的奶壶子 瓷松——很傻的憨扳子——SB给杂蓝——不舒服不爽洋打——出去玩,出去HAPPY扳片子——走背字、倒霉的人还指很不争气没出息西黄——可怜害哈蓝么——知道了吗一份水——形容词表示程度很深。EG:你都西黄成一份水了。你真可怜!瓦迷二道——形容很脏,到处都脏印子之类的。洪三呼噜(躺天咕噜)——形容干什么很忘我很投入,一般特指睡觉。憨列列的——傻呼呼的捣鬼——撒谎劈比害才(各青害才)——形容干什么利索鬼流十气——形容一个人很不实在,没有真的时候红脑各尖——(黑社会性质)混的好的人;老大扑面——直接的意思,在酒场里单指行酒令时赌的酒翻倍。红洋——正当红哈说——胡说宁此(宁塞)——磨蹭、磨即入打——怂恿圪劳——拐角各就——蹲下胡日鬼——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