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然而要说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首先对国际航运中心进行再认识。

由于国际航运中心的复杂性、动态变化性和渐进性,港航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国际航运中心概念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有些单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理解,往往具有盲目性和模糊性;也有些是从特定的港口或角度理解,实际上针对的是国际航运中心的某种具体类型,这可以认为是一种狭义上的定义,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当然也有些仅是文字表述上的差异,而对国际航运中心本质属性的判认基本一致。然而,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分析与研究的基础,首先还是需要对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把握。如果误解了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就可能导致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我们认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可以从产业构成的角度来理解。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国际航运中心认识的不一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对国际航运中心的产业构成方面存在差异。其中,比较传统的观点认为国际航运中心是由航运业和航运辅助业构成的,以港口大型化、港口吞吐量大小、集装箱货运量与集装箱船舶进出港量等硬实力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衡量指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国际航运中心主要是由航运服务业构成的,强调国际航运中心的金融、贸易、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认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就是港城环境(软环境)的营造,并以伦敦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标。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只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我们认为,现代意义上国际航运中心应该是由航运业、航运服务业和航运物流业所构成的。

具体而言,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义是指以国际航运为核心纽带,具有航运枢纽港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和为航运业服务的软件环境,集聚航运业、航运服务业和航运物流业等要素和资源的国际化港口大都市。

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在硬指标实现突破的同时,上海的航运服务功能也在提升,在航运金融、船舶交易、航运咨询以及拓展现代物流等方面动作频频。但是,面对世界范围内其他航运中心的竞争优势,不但在船舶融资、资金结算、航运衍生品等方面,而且在建设航运中心所需要的法律、监管、市场环境等方面,上海港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为了早日实现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今天的上海,应开始在“软环境”上下硬功夫。

目前,上海航运金融同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一方面和我国航运金融起步较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当前的管理、政策等方面有关。当前上海航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航运金融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缺少竞争力

航运业和金融业作为两大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仅仅依靠行业自身寻求发展是不够的。航运金融各项业务都涉及到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对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现在世界上几大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都无一例外的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有高度自由、监管完善的宽松的法规环境。同境外相比,上海在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如船舶贷款,银行需要缴纳5%的营业税,而国外则不需要;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境内外资金不能自由流动。上海航运金融在法律、法规方面也同样不具有竞争力。

2.航运金融业务有关的专业服务机构发展滞后

航运金融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每项业务都不是单一机构所能完成的,要涉及很多的服务机构。如船舶融资中的融资租赁业务,涉及到船舶检验、船价评估、海事登记、法律、会计、审计等各个环节。由于上海航运金融业务相关的服务机构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航运金融的发展。

3.在技术和服务能力上同境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境外航运金融发展较早,已经形成了一套专业的技术和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的服务,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上海地区从事航运金融业务的中资机构在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上与外资机构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在资金结算方面,国内部分银行在技术上无法适应企业资金集中结算和管理的需要。由于技术和服务上的原因,很多企业在办理相关业务时首选一些外资机构,致使本地机构发展困难。上海航运金融机构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同国外著名机构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

4.航运人才紧缺

进行知识型航运中心建设离不开航运人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紧缺各类相关专业人才,其中以引航人才,航运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IT航运人才等三类人才最为紧缺。首先是引航人才。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来港的船舶必将增多,为了适应上海港航运贸易的发展,引航员队伍亟待年轻化和技术业务素质提高。其次是高级的航运经营与管理人才。航运业的发展,必将引起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普及、物流服务的兴起等变化,将会导致大量需求熟悉现代航运管理业务的港口经营人才、货运代理人才、理货人才、船舶(船队)管理人才、船舶代理人才等。第三是IT航运人才。随着航运发展与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系统管理也日臻完善。IT航运人才必须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IT专业知识与港口航运相关的知识,还要懂英语。

国际海运术语

国际海运术语 B.A. C. bunker adjustment charge 燃油附加费 B.A.F. bunker adjustment factor 燃油附系数 B.C. bulk cargo 散装货 b.d.i. both dates (days) inclusive 包括始末两天 B.RGDSBEST REGARDS 致敬,致意 B.T. BERTH TERMS 班轮条款 B.W. bonded warehouse 保仓库 B/D bank(ers) draft 银行汇票 B/G bonded goods 保税货物 B/L BILL OF LADING 提单 BA BALE CAPACITY 包装容积 BAF Bunker Adjustment Factor 燃油附加费 BAL BALANCE 平衡 BDL BUNDLE 捆 bdth breadth 宽度,型宽 Bdy boundary 边境,界线 BEAM BREADTH OF THE VESSEL (船舶)型宽 BENDS BOTH ENDS 装卸港 BIMCO BALTIC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NFERENCE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Z BUSINESS 业务 Bk. bank 银行 BKC/BC Bunker Charge 燃油附加费 Bkge brokerage 佣金,经纪费 BLBALE 包(装) BLADING BILL OF LADING 提单 BLFT BALE FEET 包装尺码(容积) BLK BULK 散装 BLKR BULKER 散装船 BP Base Port 基本港 brl. barrel 桶,分英制美制两种 BS/L BILLS OF LADING 提单(复) bxs. boxes 盒,箱

广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8 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017.12 本试卷15 页,47 小题,满分30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 铅笔在答 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 作答第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 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3. 第II 卷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 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 地。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这说明西周初年统治者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 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 25. 在考古发现的汉代官吏墓葬中,陪葬品除《秦律》等大量律令外,还经常伴有一些用来预 言凶吉、卜定疑难的简册,如《日书》等。这反映了当时 A.沿用了秦代的基本政治制度B.治国思想发生根本改变 C.儒学融合了法家、阴阳家思想D.社会生活受神秘主义影响 26. 唐太宗曾问负责《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你近来主持写《起居注》,里面记了些什么呢, 我可以拿来看看么?褚遂良回答道:现在的《起居注》,就像古代史官记录君主的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年回顾

2006?4 中国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年回顾 撰文朱善庆徐力 1996年初中央正式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 中心,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10年。回顾辉煌的成就,总结成功的经验,可为我国港航今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2010年发展目标。 一、时代背景与经贸发展概况 1995年12月8日,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发 展,实施党的十四大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战略决策,国务院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1996年1月,国务院在沪召开江浙沪两省一市负责人会议,正式启动以上海深水港为主体,浙江、江苏的江海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996~2005年,长江三角洲总体上处于工业 化中期,江浙沪两省一市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1995年两省一市实现GDP为 11142亿元,2005年超过4万亿元达到40781亿 元。江浙两省人均GDP由1995年的约1000美 元发展到2005年超过3000美元,上海市则实现了由2200美元向5000美元以上的跨越,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两省一市外贸进出口从 1995年的567亿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1354亿美元,2005年突破5000亿美元达到5438亿美 元。江浙沪外贸进出口分列全国第2、第4和第 3位,历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大省(市)。 二、港口生产运输持续超常规发展集装箱吞吐量持续高速发展。上海国际航 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吞吐量从1995年的168万TEU发展到2002年突破千万箱达1052万 TEU,2005年突破2千万箱达到2355万TEU, 10年增长了13倍。 其中,上海港1995年153万TEU,2003年达到1128万TEU,2005年完成 1809万TEU;宁波港1995年16万TEU,2005 年达到521万TEU;2005年苏州港太仓港区集装箱运输走出徘徊局面,突破20万箱达到25万TEU。上海、宁波两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列沿海港口第1、第4位和世界港口第3、第15位。 航线航班逐年稳步增长。1995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班轮航班总数为401班/月,其中仅上海港有远洋航班45班/月。2000年航班总数突破1000班/月达到1286班/月,其中宁波、上海两港远洋航班213班/月。2005年航班总数达到2760班/月,其中上海港、宁波港远洋航班分别达452班/月和260班/月。2005年上海港在全球12个航区都有航线航班,已经形成了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宁波港已基本构成以欧洲、北美、中东线为骨干,南美、澳洲、非洲线为辅助的远洋干线网络;太仓港近洋、内支线和内贸航线航班逐年增加,2005年已达160班左右。上海港、宁波港远洋航线覆盖面及其航班密度分列沿海港口第1和第3位。 9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困境和优势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工作论文》 No.WP09-0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困境和优势 周宇 内容提要:2006年以来,随着天津滨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起步,一些学者认为,天津有可能取代上海成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首选城市。本文认为,从我国政府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长期战略、上海金融中心的实力以及上海的优劣势比较来看,上海成为中国代表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关键词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心中的战略构想。从那时起,在短暂的十几年里,上海已发展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尽管如此,2006年以来,天津滨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起步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变化,一些人甚至认为天津有可能取代上海成为中国代表性金融中心。针对以上认识,本文立足于历史发展、现状评估和优劣势比较这三个视点,重新确认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景和未来。 一、上海金融中心的崛起 (一)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上,一个值得强调的重要事实是,这是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鉴于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贯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中央政府不会随意改变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既定战略目标。 从这一战略的实施历程来看,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明确提出了要在201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构想。为了保证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后,中央政府、上海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植和促进上海金融业发展的政策,表1纪录了其中的一部分具体措施。中央和上海政府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确立和落实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1991年年初,邓小

广州港航总部经济发展定位和策略探讨_彭火元

一、广州港航总部经济现状和问题 根据《广州市总部经济分类标准研究》,2008年全市拥有总部企业507家,占全市企业总数(79110家)的0.64%;2006年纳税总额377.3亿元,占全市企业纳税总额的24.85%,其中缴纳地税84.37亿元,占全市地税总额的17.94%。但广州总部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金融业和批发业,三大行业总部企业占总部企业总数的约60%。相比而言,港航企业总部设在广州的企业总数较少,不到总部企业总数的2%,主要为广东省港口和航运企业。马士基、美国总统等跨国公司中国区总部设在广州极少。主要原因是广州的政治地位不如首都北京,港航经济地位不如上海和香港,同时区域内又有深圳具备相对的航运和金融优势,因此,广州在发展港航总部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并不明显。 二、广州发展港航总部经济的SWOT分析 1.优势 (1)广州地处被称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地带,广州港已经成为整个珠三角的集疏运枢纽。2008年广州港吞吐量达到3.47亿t,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100万TEU,全港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居全球第5位;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4位,全球第7位。 (2)广州具有先进的港口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港口、航运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有比较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现代金融体系,有广泛参与全球竞争的周边经济腹地,广州吸引港航总部企业进驻的基础条件已基本具备。 2.劣势 (1)广州发展“港航总部经济”人力资源水平较香港、上海等地有差距。就目前我国主要航运公司设立总部首选香港、上海等地来看,广州已经落后,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上海、香港的海事水平高于广州,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高于广州,也就是说在消费同等社会资源的条件下,广州的港航综合服务能力低于上海和香港,这是广州要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2)至2008年,广州港的班轮航线主要在南沙港,共有远近洋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4条,南沙港航线密度只有深圳港的12%,香港的6.5%,差距很大,对港航企业和港航服务公司的进驻较为不利。 3.机遇 (1)美国《财富》杂志最近调查显示,全球有92%跨国企业计划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中国正处于“总部潮”中;2009年6月《广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也正式出炉,广州市政府致力于发展总部经济。 (2)《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广州要“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广州市政府公布的《关于加快广州港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广州要“建设与香港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和贸易中心”。建设航运中心的目标也为广州吸引更多的港航企业和物流企业提供了机遇条件。同时国际航运中心的推进建设,将为航运公司发展创造更好的机会。 4.挑战 港航企业进驻地点一般较青睐于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珠三角区域内深圳也在谋求与香港共同建设“港-深国际航运中心”,这将使广州港航总部经济建设面临较大的挑战。 三、广州发展港航总部经济的必要性 1.广州要“建设与香港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和贸易中心”,就有必要创造优良环境并适当实行优惠措施,推动国际、国内大型海运企业总部落户广州,集聚一批实力雄厚的航运中介组织和港航企业,发展港航总部经济和航运衍生服务业,因此港航总部经济是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一极。 2.发展金融服务业离不开港航业,港航业同样也离不开金融服务业。资金的本性在于流动,资金流动才能增值。金融业的资金只有在服务于经济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增值。港航业所需(下转第48页) 广州港航总部经济发展定位和策略探讨 撰文彭火元彭敏林 26 中国港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海商与保险研讨会”最早于1999年由香港海事保险学会和敬海律师事务所在广州共同举办,至今已走过16个年头,而16年后的今天,在广州举办这次会议,又正恰逢几个特殊的时间节点。 首先,今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今年,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海洋经济加快发展。 其次,对于广州来说,今年也是南沙新区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局之年,是广州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争取更大发展的新起点,广州正迎来历史上另一个新的腾飞机会。 今年9月,广州市政府公布了《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依托,以泛珠三角地区为腹地,举全市之力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这又是一个让广州航运业振奋的好消息。借此东风,广州在这个月的5日和6日举办了第十二届“国际海运年会”,汇集了国内外海运业的精英参加这次盛会,为打造和落实建议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出谋献策。 另外,放眼国际,英国2015年保险法(The Insurance Act 2015)已经于今年2月在英国议会获得通过,这将在国际保险法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著名的《2004约克-安特卫普规则》也在今年得到了修订。 与此同时,由于国际经济大环境面临压力、航运市场持续走低,运输、船舶、保险等法律关系及市场格局、利益形态更趋复杂,海商与保险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今天,在这样的时代与政策背景下,大家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海商与保险的有关问题,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本次会议得到广州港务局、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联运保赔协会香港分公司、德超海损理赔顾问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和同仁的关注和支持,在此我一并向各位表示最真诚的感谢,也对本次会议的演讲者、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表示欢迎与感谢! 下面,我宣布,本次研讨会正式开幕!

大连航运中心发展规划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为加速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以下简称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结合国家和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东北振兴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有关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优势 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就是充分利用辽宁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发挥大连 的龙头作用,推动东北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一)现实基础条件和优势 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和社会事业较为发达,拥有众多的港口,集疏运体系较为发达,城市相对集中,功能较为完善,具有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良好基础条件。 一是地理位置优势。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地区位于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环渤 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毗邻黄海和渤海,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面向经济活跃的泛太平洋区域,与俄罗斯、蒙古陆路相连,经济联系密切,是欧亚地区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大陆桥”之一。拥有沿海大陆岸线2290 公里,占全国的1/8 ,宜港岸线1000 多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00 多公里。大连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大连港开港100 多年来,与世界上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是国际知名贸易口岸,港口接近国际海上运输主航道,深水资源等建港条件十分优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二是腹地支撑优势。作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经济腹地,辽、吉、黑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土地面积12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2.9% ;人口约1.2 亿,占全国的9.2% ;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较高的科教水平,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冶金、石化、装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金融092 武晓龙 学号:200930085226 上海,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个决定: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决定的战略眼光及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其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应该是中国本土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到国际化成熟阶段的一个自然结果。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关系。而经济和金融转型的成功是建成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本土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又是中国从经济大国崛起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前提条件。 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匹配的大国博弈战略。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货币金融的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地位完全不相匹配。中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而且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削弱了美元霸权的信用基础,给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相适应的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过程。它将通过为亚洲和全球投资者提供以人民币为标的的投融资场所,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双轮驱动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崛起过程。 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体现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实现全球金融平衡稳定发展的大国责任。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对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的过度依赖是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其系统性风险将随着美国相对经济实力的下降而不断上升。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内在稳定性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并实现全球金融的平衡发展。 从国家和全球来讲,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现实条件: 一、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在复苏中加快调整,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 四、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加快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动力 五、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风险防范面临新的要求 从上海自身发展角度来讲,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由来和背景 2009 年4 月国务院正式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到2020 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1]并设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实施步骤与建设要点,文件中确立了上海作为我国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绝对龙头地位,同时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上海一个城市的孤军奋战,而是要集合江苏、浙江与上海两省一市之力,长三角地区共同建设并共享成果的综合型国际航运枢纽。《意见》的发布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未来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并给予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标志着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 2.1 自然条件与经济环境优势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居南北海岸线的中心,扼长江人海口,在我国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对内可以连通长江流域及附近主要地区;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是世界各港联系中国的最佳门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前沿是上海及江、浙主要港口城市,但其腹地包括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广阔区域,腹地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产业分布和经济密度要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雄厚的经济背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了规模庞大的贸易量、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现代的经营理念,这些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必不可缺的基础因素。 2.2航运中心建设居于国内领先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政府最早规划建设的国际性航运中心。上海已经成为全球航运企业在大陆重要的集聚地。在航运服务市场的建设与完善上,上海在国内众多港口城市中也走在前列,上海航运交易所在规范航运市场行为、沟通市场信息、调节市场价格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优势 国家对上海的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对上海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与巩固是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实力的综合考验,它不仅依赖于先天的地理条件和巨额的资金投入,还要有宽松自由的市场氛围、健全的市场环境、完善的法律体系等作为后盾。2009 年出台的“两个中心”建设意见再次给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带来多项优惠制度和政策支持,表明国家对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决心和信心,也为正处于发展瓶颈期

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

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 【法规类别】航空运输 【发文字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1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6.06.23 【实施日期】2016.08.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41号) 《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6年6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年6月23日 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 (2016年6月23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联动机制,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环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按照国家部署,推进上海国际海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建设,建成水运、空运等各类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与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际航运中心。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推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工作的领导。 本市设立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协调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关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有关日常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具体落实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与国家有关部门、相关省市的合作和协调机制,发挥上海航运业的优势,扩大辐射带动效应,促进航运要素的整合,实现与长江经济带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的协同发展。 本市推动与港澳台地区、世界其他国际航运中心和城市在国际航运领域的合作和交流。鼓励航运企业、航运组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第六条本市设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推进上海

广州各区十三五规划

广州十三五规划出炉 导读: 五年之内,广州将迎大变。昨日,市委市政府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未来五年,广州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城市定位、还是社区民生、普惠教育上,都有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GDP年均增长7.5%,到2020年达到2.8万亿元。 一、各区发展重点 1、越秀 功能定位:厚植“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公共服务中心”优势,聚力发展金融、商贸、文化创意、健康医疗四大主导产业,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和生活服务便利化,打造中央文化商务区、创新发展 先行区和品质城市示范区。 发展重点:构建“一核三带四区”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核: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三带:沿江路商务景观带、东风路楼宇经济带、环市路智力创新带,四区:黄花岗科技园、广州民间金融街、广州健康医疗中心、流花现代商务区。 2、海珠

功能定位:发挥国际贸易门户、创新岛、生态岛的城市核心区优势,以创新驱动为主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会展、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现代商贸,打造广州生态 型中央创新区(CID)。 发展重点:重点依托广州中轴线南延及两翼建设高端商务区,东部大力发展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和会展业,中部打造中大国际创新谷,西部结合后航道建设打造海珠湾滨水区。 3、荔湾 功能定位:以建设“广佛之心、西部枢纽”为目标,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商贸中心、享誉全国的文化旅游名区、辐射泛珠三角的总部经济基地、服务珠三角的时尚创意中心、广佛同 城化先行示范区。 发展重点:以“白鹅潭商业中心”为核心,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花地河电子商务产业带,珠江黄金西岸创意产业带,形成陈家祠-荔枝湾、恩宁路-上下九、十三行等商贸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大坦沙中新城市更新改造合作、东沙生产性服务业、岭南V 谷科技产业、 花博园花卉产业等特色产业组团。

上海到澳大利亚海运流程,上海到澳大利亚海运的要求

专注中国到澳大利亚和东南亚海运空运https://www.360docs.net/doc/d0534696.html, 上海到澳大利亚海运流程,上海到澳大利亚海运的要求 不知道上海到澳大利亚海运流程,上海到澳大利亚海运的要求?广州澳天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专业提供中国到澳洲海运和空运双清到门综合运输服务。无论您是国内购物淘宝、移民搬家,出国留学、出国经商、出口贸易等需要寄运东西;无论是散货拼箱还是整柜,广州澳天都可以一站式为您解决上海到澳大利亚海运流程,上海到澳大利亚海运的要求等问题,量大更优惠。 一、上海到澳大利亚海运流程,广州澳天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整理如下: 1、订舱,确定提货地址,货物重量、体积、柜型,柜量,起始港,目的港,装货时间

专注中国到澳大利亚和东南亚海运空运https://www.360docs.net/doc/d0534696.html, 2、装货,根据确定好的时间安排装货和薰蒸事宜 3、报关,根据货物的装箱单和发票进行报关出口 4、报关放行后对船公司(或者航空公司)补料、制单,核对提单资料是否正确 5、跟踪船舶动态和确定到港时间,并且提前把正本提单和产地证、熏蒸证寄到目的港准备清关(电放提单不用寄,产地证、熏蒸证可以扫描发电子版) 6、货物到港前几天在澳大利亚海关系统提交装箱单、发票、产地证、熏蒸证等资料进行清关,产地证可以减免关税。 7、跟进海关系统资料核算出对应的关税,确认无误后安排缴纳税费。 8、海关放行后安排提货,如果整柜直接安排卡车把货物送到收货人指定地址。如果是散货,则先提到仓库拆箱,然后安排货车送到收货人指定地址。如果收货地址是禁行区域,则需要更改小货车送货。如果需要卸货和安装工人可以随车安排。 9、卸完货物后,将集装箱运回港口堆放。如果需要可以将货物包装垃圾清理。 二:关于上海到澳大利亚海运要求,广州澳天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整理如下: 1.进口澳洲货物货值超过1000AUD,海关会收取货物货值5%-10%的关税,货物货值10%的进口增值税,我司可提供办理中澳优惠关税证书,可帮客户减免货值5%的关税。 2.进口的货物如是实木,或者是木质包装,货物出口前必须经过熏蒸处理,出具熏蒸证书,否则不能进到澳洲。木质包装不要采用原木包装,木质包装不能有树皮,虫眼,发霉。

香港国际航运中心模式研究

香港国际航运中心模式研究 摘要:香港自开埠以来,得利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久经历史沧桑,逐步发展成为远东及东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枢纽港并且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航运中心。然而,随着各方航运因素的冲击,当前的事实是:昔日辉煌的香港航运业除了其集装箱吞吐量仍居世界之首外,广义的航运业事实上已经衰落,其中许多行业已经萎缩,有的甚至已经或者正在消失。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这种状况,是可悲,抑或可喜?是衰败,还是一种进步?笔者将在本文中对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成就因素及其运作模式给予浅析和探究,以飨读者。 关键词:航运中心香港发展模式转型核心竞争力 一、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 1、港口概况 1)地理条件 香港港(Hong Kong)是中国天然良港,远东的航运中心,位于北纬220307,东经114020’,在珠江口外东侧,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香港的港区海底多为岩石基底,泥沙小,航道无淤积。港内有三个海湾和两个避风塘能躲风避浪。另外,由于九龙半岛向南伸入海中,消减了风浪,使港区相对平静。香港港是自由港,有80多条海运航线,通往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000个港口,每年进出港旅客超过1000万人次。香港港有15个港区:香港仔、青山(屯门)、长洲、吉澳、流浮山、西贡、沙头角、深井、银矿湾、赤柱(东)、赤柱(西)、大澳、大埔、塔门和维多利亚。其中维多利亚港区最大,掩护条件良好。港宽1.6"-'9.6千米,面积5200公顷,可停泊长305米的大型船舶。香港位于亚洲中心和繁盛的南中国珠江三角洲要津,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不冻不淤的天然深水良港,是区域内重要的货物中转港及集散地,一个半世纪以来既是区内通商的门户,也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桥梁。 2)码头设施 香港港口包括货柜码头、内河货运码头、中流作业区等,主要货柜码头由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现代码头、中远香港国际、海陆东方码头组成,有24个深水泊位,岸线长度8530m,年处理集装箱能力1900万TEU (标准货柜单位)。中流作业区主要提供趸船 与货柜车/货车之间的货物起卸服务,货物包括远洋和内河货物。现时的中流作业区位于香港12个不同地点,共占地34.6公顷,提供3513米的堤岸,而作业区的租约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香港内河货运码头的营运范围包括重组和合并往来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货柜、散装货物。码头位于屯门,由内河货运码头有限公司经营。码头占地65公顷,提供3000米的堤岸,于1999年1 1月全面落成运作。公众货物起卸区是以短期租约形式分配泊位和堤岸地方供营运者从趸船起卸一般货物、散装货物和货柜。全港现时共有8个公众货物起卸区,提供6672米堤岸,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海事处管理。另外,还包括船泊浮泡和碇泊处及港口运作不可缺少的后勤服务设施,如货柜存放场、货柜场、货柜车场和货柜车维修工场等香港港有72个远洋船系船浮筒。其中44个可系泊137---,183米长的船舶,28个可系泊长137米以下的船舶。57个为台风时系船浮筒。此外,还有香港当局和私人的系船浮筒2000多个。这些浮筒可系泊待靠码头船舶,也可进行海上过驳倒载作业。浮筒作业周转期仅2.7天。港口在采用系船浮筒进行船舶过驳倒载作业,集装箱装卸和客运方面都有较高水平。 3)运作管理 港口管理先进。自1970年建成集装箱码头以来,集装箱卸作业量平均每年增加11%,集装箱船的装卸时间平均13.2小时。港口设置航标290个,许多航标都装有雷达反射器,甚高频电话昼夜开放。1841年2月1日,英军占领香港,于6月宣布香港为自由贸易港,实行自由经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分析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分析 院系:蒋震机电工程学院专业:2012级自动化一班 姓名:李永豪学号:201217422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不断加强,作为大宗物流运输的平台,港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海洋经济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强了港口的地位。基于这样的现实,人们愈加认识到港口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加强对港口经济、港口物流、港口信息系统等一系列领域的研究。港口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临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借鉴国外港口经济的经验对我国三角洲地区和海港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6年国务院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此后以洋山深水港区为主要标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要内容的港口运营取得了积极成效。近年来,为努力推进上海率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规划至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本文拟在综合分析当今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航运发展新趋势和上海自身的情况,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选择进行探讨。 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案例 纵观目前世界公认的伦敦、纽约、东京、鹿特丹、香港等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升级转型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变迁及其自身的区位优势密切相关。 在探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方向的过程中,不能仅着眼于已经成功的国际航运中心当前的发展特征,更应探究其形成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客观规律。 国际航运中心形成规律

1)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迁移和产业转移是引导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核心机遇。 2)港口“硬实力”始终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前提。 3)充满活力的经济腹地和庞大的国际贸易量是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支撑。 4)金融中心是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升级转型的必要条件。 上海港良好的地理位置 世界上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在贸易的形式的构成上,一般可分为腹地型和转口型;在贸易的辐射功能上又可分为世界级和区域级。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世界级腹地型的国际贸易中心。因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之一是为其他三个中心提供条件,因此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目标决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模式应以腹地型为主。上海建设以腹地型为主的国际航运中心,具有非常优越的条件。 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目前的港口层次与集装箱运输的基本特征是:上海港业已初步形成了内外两个扇面辐射的集装箱运输网络的枢纽港;宁波、南京、张家港、南通等港形成近洋航线和通往上海的内支线并举的支线港;其余港口形成以内支线为主的喂给港。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沿海港口原来经由境外中转的进出口货物,也会被吸引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来中转。 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腹地范围呈T型状,即长江流域的全部与沿海港口中包括山东与福建的部分远洋进出口货物,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转是合理的。 上海市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经济和科技优势 上海是我国经济、贸易、金融、科技、商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92年以来,上海经济连续5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也不断扩大。在经贸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上海经济运行质量也持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以服务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模式研究_王勇

上海港现在已成为国际级的大港,上海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程度如何,不仅关系到上海国际金融、经济、贸易中心的建设,还会进一步影响到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联动乃至全国经济的建设问题。正因如此,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4月29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出台。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项目,理应包括四类:港口与航道、集疏运网络、配套功能区以及灵活、方便、优惠的政策法律环境。港口与航道项目包括港区与航道项目两部分,港区项目又分为水下部分与水上部分项目。改善集疏运网络关键在于发展多式联运,货物周转率低,时效性差已经成为制约上海港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配套功能区涵盖的内容主要有公益性的水上安全监督、救助打捞、公安消防,环保、检验检疫、海关等设施,也包括理货、报关、仓储、金融服务等航运辅助性项目 [2] 。而在政策法律方面,应参照国际惯例,设立保税区、自由贸易区,为货物、船舶的流动和资金融通提供方便。下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 设模式的具体建议。 1港口、航道建设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港口建设包括洋山深水港区和 外高桥港区的建设,其中深水港区建设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属于国家重点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主要由政府出资,并广泛吸收地方、企业参与投资;鼓励以大型骨干企业进行投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航道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洋山深水港港区的航道建设和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建设[3]。投资主体是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要考虑市场化运作,建设项目中属于航道的建设子项目可以单独立项实行财政投融资的政策。1.1 港口建设方面 财政资金的投资占主导作用。由政府集中财力物力,以中央政府为投资主体承担,通过经济实体进行投资,并广泛吸收地方、企业参与投资的多渠道融资方式。 码头建设(水下部分)由政府投资,资产归政府所有,水上设施由政府主导的多方投资政策。 应该采用经济的办法实施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一方面财政资金的使用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在财政资金的主导下的拼盘投资,投资的基本政策是:以财政投融资为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投资与外资等多方投融资。 采取国家倾斜的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投入,可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拉动效应,提高财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模式研究 2009年第31卷第6期总第180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王 勇 (上海海事局,上海 200086) 【摘要】上海港已成为国际级的大港,在全球经济日益趋向一体化的背景下,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必将进一 步有力推动上海国际金融、经济、贸易中心的建设,文中提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模式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图分类号】 U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993(2009)06-0039-0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Model □WANG Yong (Shanghai MSA,Shanghai 200086,China) 【Abstract 】Shanghai Port has become a world-class por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o con -struct Shanghai as an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can promote Shanghai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economic,and shiping center.This article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evalua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model 【Key words 】Shanghai Port;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09-05-23 【作者简介】王勇,上海海事局。 ·物流论坛·

国际海运案例分析

海运案例:关于船舶沉没,保险人拒赔 原告:上海中福轮船公司 被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被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人保)就“仲宇”轮的保险向原告上海中福轮船公司(以下简称中福轮船)开具定期“沿海内河船舶保险单”,载明:被保险人为中福轮船;险别为一切险。保单“一切险”条款约定,保险人承保因碰撞、触碰等事故引起船舶倾覆、沉没,造成的船舶全损或部分损失;但对于船舶不适航造成的损失不赔偿;被保险人应当确保船舶的适航性,否则保险人有权终止合同或拒绝赔偿。中福轮船是“仲宇”轮的船舶经营人。该轮载重吨1,300吨,核定舱载量为前货舱655吨,后货舱645吨。 “仲宇”轮装载1,260吨货物(前货舱约510吨,后货舱约750吨)从宁波北仑港出发驶往上海港,宁波海事局签发了出港签证。次日,该轮行至乌龟岛附近水域时沉没。其时船舶国籍证书、船舶检验证书、船舶营运证书均在有效期内。吴淞海事处的“水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由于了望疏忽,对流压估计不足及操纵不当,船舶右舷中后部触碰水下障碍物,导致二舱破损进水,致使船舶沉没。”但上海人保认为,“仲宇”轮后货舱超载约105吨,船舶沉没是其本身不适航所致,且中福轮船不是该轮所有人无可保利益。双方争执因而成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1)中福轮船为“仲宇”轮的船舶经营人,对该轮具有可保利益;(2)该轮沉没原因系触碰水下障碍物,属保险合同约定的一切险承保范围;(3)该轮开航时的吃水情况与核定设计要求的差距极小,属正常范围,总体上并未超载。前货舱载货约510吨,后货舱载货约750吨,为配载严重不当。但在未超载情况下,仅以货物配载不当认为船舶不适航,依据不足。上海人保不能证明自己符合免责条件,依法应承担保险赔偿责任。据此,判决上海人保赔偿中福轮船船舶全损人民币279.50万元及其利息。

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粤府〔2004〕104号)

【发布单位】xx 【发布文号】粤府〔2004〕104号 【发布日期】2004-10-11 【生效日期】2004-10-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xx xx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粤府〔2004〕104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xx人民政府 二○○四年十月十一日 xx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省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水运资源的优势,实现水运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我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一、xx内河航运基本状况 ――航道

广东省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全省有大小河流2000余条,总长36000多公里,居全国第一,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韩江水系和榕江水系,发展水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全国航运资源条件最优越的区域之一。在全国规划重点建设的内河航道“两横一纵两网”中,我省就占了“一横”(西江航道主干线)和“一网”(珠江三角洲航道网)。 广东省现有通航里程11844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 9.6%,居全国第二;其中等级航道里程4306公里,占全省36%,居全国第六;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1036公里,占全省 8.7%,居全国第五。广东省内河航道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共有通航河流865条,通航里程8010公里,占全省通航里程 67.6%,其中珠江三角洲河网通航里程5823公里,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901公里,分别占全省49%和87%。西江是珠江的干线,目前为三级航道,2000吨级船舶可通达肇庆,1000吨级船舶可通达广西梧州。东江、北江已形成六级或七级航道。榕江和韩江分别形成三级和七级航道。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了以通航1000吨级及以上标准航道为骨干,以四级航道为基础,江海直达,连通港澳的航道运输网;与西南等省区衔接的省际通航能力大大提高;粤东、粤北山区通航条件得到改善。 ――港口 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为主枢纽港,惠州、茂名等为重要港口,其他中小港为一般港口的分层次格局。全省共有码头泊位3066个,年通过能力50899万吨,其中沿海码头泊位1219个,年通过能力33399万吨,约占全省 65.6%。 全省共有内河生产性码头泊位1847个,内河港口吞吐能力约17500万吨,约占全省港口吞吐能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